【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42张)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42张)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42张)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42张)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42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一单元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标要求: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一)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1、旧石器时代

人类主要依靠采集植物的根茎、果实以及狩猎为生,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以血缘家族或氏族为单位生活和劳动,过着非定居的游荡生活。食物的采集者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一)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1、旧石器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一)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2、新石器时代农耕和畜牧的产生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食物的生产者磨制工具的使用农业革命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一)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2、新石器思考: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诞生后,约99%以上的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这场农业革命的发生?

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制于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即种的繁衍,这两种生产又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三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一定的环境下人类获取食物的能力和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平衡状况。更新世末期的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不仅打破了原有狩猎采集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也从外部环境和人类群体内部,对人类的两种生产形成压力,同时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获取食物的生活,驯化野生作物和野生动物,并最终导致了栽培作物和家畜的出现。思考: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诞生后,约99%以上的时间处于旧石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一)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3、农业起源地区及表现

农作物畜牧业变化西亚地区

南亚中国中南美洲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大豆粟(小米)、水稻玉米、甘薯驯养羊、猪和牛等物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一)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3、农业起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斯塔夫利阿诺斯何为文明?文明(Civilization):在历史学领域中,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标志产生的原因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二)文明的诞生1、基本标志农耕文明要求定居;政治宗教活动;战争兼并城市阶级国家文字记事、管理的需要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君主,专门从事国家管理的官员成为最初的官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战俘沦为奴隶,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标志产生的原因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二)文明的诞生1、采集渔猎农耕畜牧手工业社会分工剩余私有阶级国家文字播种收获定居城市人口生产力矛盾记事管理剩余产品掠夺战争生产力奴隶

兼并政治宗教活动一、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二)文明的诞生2、演变采集农耕手工业社会分工剩余阶级国家文字播种收获城市人口生产力【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共42张)课件课标解析: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是本专题的第二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人类最初的文明受制于不同地区的时空条件,越是文明初期,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越大。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分别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以及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部,与农业最初的发生地几乎完全一致。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课标解析: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一)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1、自然环境

西亚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西亚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东岸,包括伊朗高原、两河流域、阿拉伯半岛、小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广大的地区。西亚的文明最早是在两河流域发生的。西方人称两河流域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两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它们都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一)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1、自然环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概况苏美尔人:最早建立一批城市国家,乌尔王朝,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奠基者)阿卡德人:首次统一两河流域苏美尔人:乌尔第三王朝阿摩利人: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期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最辉煌时期)亚述人:亚述帝国,历史上最残暴的国家之一迦勒底人:新巴比伦王朝探究:两河流域王国更替频繁的原因及影响?

两河流域无天然屏障,又位于农耕地区和游牧地区的交界处,许多古代民族相继在此登台亮相,演出一部弱肉强食的战争史,形成特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特色。

这种更替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国家职能的健全和发展。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概况苏美尔人:最早建立一批城市国家,乌尔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一)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1)政治①公元前2900年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②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A政权建设:

B法制建设:国王是国家首脑,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机关。颁布《汉谟拉比法典》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一)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2、早期文法典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苏撒古城发掘。现存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它刻在一块玄武岩石柱上,石柱高2.25米,其上部刻着汉谟拉比接受太阳神沙马什授予的双标(象征君权神授),下半部则刻着法典原文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地位

内容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法典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苏撒古城发掘。现存巴黎卢材料1:《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196至214条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242至27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材料2:……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从法典的内容看,他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工具。

实质:

意义: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材料1:《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从法典的内容看,他处处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一)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2)文化①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②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③传说: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④数学: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记录了方舟故事的楔形文字泥版

楔(xiē)形文字60进位制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一)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2、早期文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文明1、自然环境希罗多德为什么这么说?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希罗多德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文明1、自然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1)政治①中央法老中央官员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中央有类似宰相的官员协助处理政务。但决策权并不在其手中,而是在法老手中。②地方有州长负责维持社会秩序。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文明2、早期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2)文化①金字塔②数学作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消耗了大量社会财富,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文明2、早期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2)文化③文字④历法⑤书写材料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纸莎草哭走日埃及博物馆大门前种植的纸莎草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文明2、早期对比探究: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文明有何影响?史料1: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苏美尔诗歌

史料2:向你致敬,尼罗河,你来自大地,孕育了埃及!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使得追随者歌唱!——古埃及诗歌

恐惧、悲观自信、乐观对比探究: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文明有何影响?史料1:史料2苏美尔人及其后继者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河水泛滥的周期性,而是泛滥的时间和洪水量的不可预见性。北部地区的大雨加上了札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上的积雪消融,常常会引起特大洪水,它们不只是充满灌溉沟渠,还毁坏了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尼诺塔不是一位慈祥的神,而是一位恶毒的神。——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尼罗河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弄比亚沙漠和尼罗河大瀑布,背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它得到了特别好的保护……尼罗河就像一条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的泛滥则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古代两河流域:经常受到外族入侵、帝国更换频繁、充满不安全感古代埃及:长期统一、政权较为稳固、航行便利、生活较惬意苏美尔人及其后继者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底格里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1、自然环境

古代印度文明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1婆罗门嘴手腿脚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梵天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1)政治“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原人歌》婆罗门嘴手腿脚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梵天二、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1)政治: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主要是充任祭司,主管宗教祭祀主要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他们大多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等级服务①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贱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a.种姓界限森严;b.种姓职业世袭;c.种姓实行内婚。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2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1)政治:②理论基础

逐步形成的婆罗门教基本教义认为,整个物质世界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一种幻象,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梵(世界精神或灵魂),个人的肉体也非真实存在,只有被称为“神我”的个人灵魂才是真实的。个人的神我来源于梵,它本应在人死后重归于梵,但由于人在世上造了业,因而不能重归于梵,而转世投生为不同的生物。其转世后的地位高低,是由人在前世所造的业的好坏来决定,即在现世中的善事,在来世会得善报;在现世中作恶事,会在来世中得恶报。人只有造了好业才能达到梵我一致,才能摆脱轮回之苦。——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更是贵族统治的重要工具。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2

2008年5月,印度爆发种姓民众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暴乱中丧生。种姓制度对后世危害: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和团结。种姓制度,使社会四分五裂,人民之间缺乏团结。在面临外族入侵时,不能组织起强有力的抵抗力量等。2018年印度首府孟买等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的“贱民”抗议,导致多人伤亡,数百人被逮捕。2008年5月,印度爆发种姓民众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2)文化:公元前6—前4世纪,北印度产生了多个重要的思想流派,诸多派别各自代表着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了古代印度历史上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些学派中,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派别。

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诞生背景:佛教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2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2)文化:佛教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三)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2基本教义:“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因果报应”

——抨击种姓制度高下分明的等级体系,否认种姓制度的神圣起源。——易被统治者利用。基本教义:从印度的外围来看,古代印度北靠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脉作天然屏障、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这种“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导致印度在地理上自成一格。从印度内部地形结构所形成的印度地理特点的差异性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疆界上,高山、大河、森林、沙漠及高原的阻隔容易形成一个个“蜂窝状”的文明单元,也会导致印度在人文上形成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并存的局面,这样的天然屏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是难以逾越的天堑。——蒋敬《印度文明分散性特征研究》从印度的外围来看,古代印度北靠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脉作天然大河文明农业发达专制王权相同点:大河文明农业发达专制王权相同点: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四)古希腊——海洋文明1、自然环境爱琴海环海多山多岛屿思考: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这样的地理环境会对希腊国家产生什么影响?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四)古希腊——海洋文明1、自然环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四)古希腊——海洋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1)政治:城邦的定义:城邦的特点: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小国寡民城邦的代表:寡头政治——斯巴达民主政治——雅典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四)古希腊——海洋文明2、早期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积极:在民主政治下,公民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这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使雅典创造了古希腊文化的大部分辉煌;雅典民主政治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的源头。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积极:在民主政治下,公民直接决定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消极: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的政治权利。“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四)古希腊——海洋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2)文化:文学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荷马《荷马史诗》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四)古希腊——海洋文明2、早期文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四)古希腊——海洋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2)文化:史学希罗多德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四)古希腊——海洋文明2、早期文二、探知——多元文明的特点(四)古希腊——海洋文明2、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