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教学案 第9课时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教学案 第9课时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教学案 第9课时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教学案 第9课时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教学案 第9课时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9第9课时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开展和曲折2019~2019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试说明考查角度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9·课标全国Ⅰ,31)1953年的漫画资源勘探队员到深山勘探矿产2.(2019·课标全国Ⅱ,31)1956年的漫画?两把尺?漫画反映的内容3.(2019·课标全国Ⅱ,41)“一五〞方案期间的矿业政策4.(2019·课标全国Ⅱ,31)“一五〞方案的主要目的5.(2019·课标全国Ⅰ,31)“一五〞方案(工业化)6.(2019·课标全国Ⅰ,31)“一五〞方案与方案经济体制7.(2019·课标全国Ⅱ,41)方案经济体制的作用8.(2019·大纲全国,19)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浮夸风【考情分析】近年全国卷高考对本局部内容重在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这一知识点,命题者常利用漫画或者结合图表、文字材创料设新情境,以题目中给的文献或图表等资料为载体设计题目,意在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利用的能力。如第2019至2019年的全国Ⅰ卷、Ⅱ卷的第31题、41等,通过投资方向、图表数据、粮食政策考查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特点、“二五〞方案经济建设中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表现及结果,引导学生从中反思并吸取其经验教训。【命题趋势预测】五年方案是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开展不断上台阶的重要途径。“一五〞方案是方案经济时期最成功的,它顺利发开工业化并推进了社会主义改造;“二五〞方案是个失败的五年方案,“大跃进〞后出现“大跃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回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一五方案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留下的智慧和经验,具有深刻教益。今后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走向应与整个中国社会生活的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协调一致。因此,暗含时下热点考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仍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牢记主干知识】考点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官僚资本;接受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建立起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开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目的是保障城镇农副食产品供给。3.成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4.意义:为国家开展有方案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3~1956年)1.过渡时期总路线【概念解释】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谓“过渡〞是指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1)提出:1953年。(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一五〞方案(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任务:优先开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3)结果①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②到1956年底,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根底。2.三大改造(1953~1956年)(1)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内容: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政策。(: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根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根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知深化】〔一〕“一五〞方案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①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开展生产力并举)。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③优先开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④渐进性和长期性。⑤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方案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二〕“一五〞方案我国优先开展重工业的原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根底差,底子薄。(2)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开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开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开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开展。考点2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开展的十年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和失误1.正确探索(1)?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中共八大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建立。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开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集中表达了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主要失误(1)产生原因: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开展的速度。(2)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①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②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了经济开展的客观规律“大跃进〞①含义: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生产方案指标的经济建设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②评价:“大跃进〞无视了客观的经济开展规律,致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生产力和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含义:人民公社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同时又是政社合一的农村基层政权。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②评价: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开展水平,脱离我国国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3.纠正失误(1)“八字〞方针(1960年冬):①内容:“调整、稳固、充实、提高。〞②主要做法: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根底,发还自留地,停办集体食堂,开放自由市场(大集体小自由);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压缩根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等。②意义和结果:对于清理实际工作中的“左〞倾错误,促进国民经济好转,起了积极作用。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开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根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4.十年建设取得的成就(1)特点:失误与成就并存,成就是主要的。从时间上看,两头较好,中间较差。(2)成就:先后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工业基地;初步建立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实现石油自给,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二、“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重大破坏:在“全面夺权〞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陷入混乱。(2)出现起色: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周恩来要求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3)复苏开展:邓小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进行全面整顿。(4)再度混乱:由于“四人帮〞的阻挠,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2.“十年动乱〞的影响(1)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中国拉大了与兴旺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珍贵的开展机遇。【认知深化】〔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的表现及经验教训事件特征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经验教训(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国情不照搬外国模式。(2)把开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开展的实际水平。(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开展,搞好综合平衡。(5)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那么,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二〕“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比拟“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目的提高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所属领域反映了我国不顾经济开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属于生产力领域反映了我国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超越了历史开展阶段,属于生产关系领域影响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二者是造成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高考真题再现】1.(2019·全国卷Ⅰ)以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根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2.(2019·全国卷Ⅱ)以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异发生根本性改变3.(2019·全国卷Ⅱ)“一五〞方案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根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说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根底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根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4.(2019·全国卷Ⅰ)以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方案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拟。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根底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开展C.中国重工业开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5.(2019·全国卷Ⅱ)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方案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开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方案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6.(2019·全国卷Ⅰ)“一五〞方案期间,我国实行粮食方案供给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方案供给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给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7.(2019·全国卷)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方案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缺乏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开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缺乏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根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开展状况不符8.(2019·全国卷)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根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给【稳固训练】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写道:“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稳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这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任务是()A.建立健全新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B.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C.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给凭证印制暂行方法?,从此,中国经济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粮票。粮票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方案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B.大规模工业化导致粮食短缺C.国民经济根本得到恢复开展D.“左〞倾错误导致经济衰退3.“一五〞方案期间,分配给钢铁等原材料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等部门的投资分别为64.9亿元、67.9亿元和69.3亿元,占整个工业基建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4.4%、25.5%和26%,三项合计为202.1亿元,所占比重高达75.9%。这些投入合计占到我国“一五〞时期财政总收入的19.1%。政府此举()A.助长了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利于改变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C.无视了其他非国有经济的作用D.导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4.1955年9月,陈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提出,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本钱低廉的优势翻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置国内工业生产必需的设备和原料。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A.根本实现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B.力争使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C.优先出口工业品的方案得以实施D.农业集体化运动保障了工业化建设5.?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回忆?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1952年7月和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开展B.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政府强化方案经济的结果D.“左〞倾错误已严重泛滥6.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到达175万人,比1952年增加两倍。工业和根本建设部门的职工到达1019万人,比1952年增长66%。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国家开展战略的重大调整B.文化教育事业长足开展C.农业调整解放大批劳动者D.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7.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到达1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67.8%;其中,农业总产值537亿元,增长24.8%,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56.9%下降为43.3%;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增长128.6%,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这种状况说明()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与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C.农村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D.工业总产值低于农业的局面初步改变8.“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局部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方案()A.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开展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实施优先开展重工业的战略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9.1958年,国家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不久,禁止从农村招工的政策又突然发生了变化,国家决定放宽对招收新工人的审批权,大批农村人口得以迁入城市。这一变化()A.导致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受阻B.适应“大跃进〞的需要C.有利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推行D.导致城乡差异缩小10.1962年3月中共中央财经小组会议决定:1962年的绝大多数重工业生产指标比原方案分别降低5%到20%。其中,煤产量从2.5亿多吨降为2.39亿吨,钢产量从750万吨降为600万吨。这次调整()A.奠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根底B.有利于扭转经济比例的失调C.使工农业产值都有很大提高D.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11.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方案收购和方案供给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C.标志着方案经济体制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12.1957-1978年,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但也存在着一局部非方案经济因素,如农村集体经济下的“小自由〞、社队企业,城市中的个体经济、中小国有企业等。这说明()A.方案经济体制未真正建立B.经济活动完全纳入国家方案体系C.两种经济形式共存和竞争D.方案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市场行为13.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1950年6月国家开始着手编制经济开展方案。1951年中财委即试编出了第一个五年方案的粗略的纲要。1952年,经济形势好转,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方案的编制,并成立以陈云为核心的领导小组,组织“一五〞方案的编制工作。6月,一五方案的第二次编制宣告完成。8月,访苏代表团就“一五〞方案同苏联交换意见。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所需的设备、贷款等,同时容许派些专家帮助中国建设。1952年底,陈云根据苏方的建议,对“一五〞方案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编制,但仍不令人满意。按照预定的时间,“一五〞方案应该进入实施阶段了。1954年初,毛泽东要求对“一五〞方案重新编制,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一五〞方案草案审议并原那么通过。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方案。——摘编自?一五方案编制始末?〔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方案编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材料二1953年9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一段如何看待“施仁政〞的问题。他说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照顾小仁政,阻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杨树标等?当代中国史事述略?(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五〞方案指导方针的认识。1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20世纪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序号时间金额〔旧卢布〕用途11950年2月14日12亿经济建设21951年2月1日9.86亿购置军用物资31952年9月15日0.38亿种植橡胶41952年11月9日10.36亿购置60个步兵师装备51953年6月4日6.1亿购置海军装备61954年1月23日0.035亿有色金属公司71954年6月19日0.088亿有色金属和石油81954年10月12日5.46亿特种军事用途91954年10月12日2.78亿转让中苏合营公司苏联股份101955年2月28日2.47亿转售安东苏军物资111955年10月31日7.23亿转售旅大军事基地苏军物资总计56.76亿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高考真题在线】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1953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此时正是“一五方案〞轰轰烈烈进行之时,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方案〞超额完成说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根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点睛:此题落实时空观念的考查,考查根本知识和根本能力,试题比拟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排除。全国卷高考近几年趋于平和,这就启示我们平时备考不能忽略主干知识和根本能力。2.【答案】B【解析】漫画中一位老奶奶用尺量布做衣服,小孙女在一旁翻看书本陪着老奶奶;两位女勘探队员肩上扛着工作用的长尺和三脚架等工具向这边走来。此画以小孙女的口气,用了这样的副标题:“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奶奶的尺〞与“阿姨的尺〞这两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尺〞,反映了新老两代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作用,讴歌了新中国女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应选B;工业化是用机器生产的形式,而材料中奶奶的用尺子做新衣属于手工劳动,故A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与题干中的“1956年〞不符,故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表达城市还是乡村,更没有城乡之间的比照,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3.解析:选A材料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一五’方案期间〞,二是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这说明国家的投资主要用在了生产领域,这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为工业化奠定根底,应选A项。B项本身与材料矛盾,排除。C项反映的是外表现象,未反映深层原因,排除。D项与材料矛盾,工业化必然促进城市化开展,故排除。4.解析:选A此题关键信息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方案期间〞。美国和英国早就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而新中国工业根底相当薄弱。由图示信息可知,中国的钢、生铁、发电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快,这符合当时我国工业根底薄弱的实情,应选A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的黄金时期,故B、D两项说法错误;中国重工业开展急躁冒进出现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5.解析:选C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于1952年完成,A项错误;严格控制粮食市场与农村政权建设关系并不大,B项错误;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说明国家将粮食的统购统销纳入到了方案体制之中,这是方案经济体制的表达,C项正确;国家控制粮食市场有利于工业化建设,但与劳动力资源无关,D项错误。6.解析:选B“一五〞方案时期,我国对粮食供给进行宏观统筹、方案管理,这对工业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选B项。材料信息与A项没有必然联系;当时中国并没有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故排除C项;国民经济的恢复完成于1952年,故排除D项。7.解析:选D美国的文件高估了苏联对华援助的作用,不符合中苏两国关系后来的走向,也不符合后来中国的工农业开展状况,故答案为D项。8.解析:选A此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解决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题目材料即反映了中共中央对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纠正,符合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因此选择A项。B项错误,生产队仍然是集体所有制,所有制成分没有改变;C项不正确,“左〞倾错误只是暂时得到了纠正而非消除;D项与题意无关。【稳固训练】参考答案1.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表达了毛泽东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讲话。他主张“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吸取苏联模式的教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应选C项。答案C2.解析“一五〞方案优先开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开展落后,粮食短缺。粮票的出现,主要适应了这种现实,应选B项。答案B3.解析据题干材料“分配给钢铁等原材料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等部门的投资分别为64.9亿元、67.9亿元和69.3亿元,占整个工业基建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4.4%、25.5%和26%,三项合计为202.1亿元,所占比重高达75.9%〞可知,“一五〞方案以重工业为核心,有利于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应选B项。答案B4.解析:选B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处于“一五〞方案时期,“一五〞方案只是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根底,没有实现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A项错误。材料中“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本钱低廉的优势翻开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购置国内工业生产必需的设备和原料〞表达出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的关系问题,B项正确。“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表达不出优先出口工业品,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农业集体化运动与工业化的关系,D项错误5.解析证券交易是一种市场经济的手段。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新中国受苏联“斯大林模式〞影响,开始逐步强化对经济的方案控制,应选C项。答案C6.解析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一五〞方案以开展重工业为中心,因而使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工业和根本建设部门的职工大幅度增加,应选A项。答案A。7.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农业和工业总产值都有增长,但工业增长幅度和所占比重均超过农业,应选D项。答案D8.【答案】A【解析】[据材料“‘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局部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可知,这些地方都是过去工业非常落后的地方,由此可见这种布局有利于使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开展,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是否形成完全合理的布局,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所布局工业的种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信息,故D项错误。]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政策从“严格限制〞到“放宽〞。材料未涉及农业集体化运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58年〞“国家决定放宽对招收新工人的审批权,大批农村人口得以迁入城市〞可得出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是为了适应“大跃进〞的需要,故B项正确;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是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方案经济政策,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推行不利,故C项错误;仅从城市人口的增加不能推出城乡差异的缩小,故D项错误。]A.奠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根底B.有利于扭转经济比例的失调C.使工农业产值都有很大提高D.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10.【答案】B【解析】[1960年提出的“八字〞方针,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的根底上进行调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绝大多数重工业生产指标比原方案分别降低5%到20%〞可知,重工业生产指标下降,有利于产业间比例的均衡,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而且工业生产指标也进行了一定的下调,故C项错误;工业布局更多涉及工业的地域分布,故D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5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着内部经济恢复和建设、外部帝国主义的封锁和禁运,为此提出“一化三改〞,优先开展重工业,故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实行配给制,故提高农民积极性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方案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1956年,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后,故C、D两项错误。]12.【答案】D【解析】[三大改造完成后,方案经济体制在中国就逐步建立起来了,这在题干中已经明确提出,A项不符合史实。“完全〞这种绝对化表述不确切,B项错误。题干只是表达了两种经济形式同时存在,并未反映它们之间的竞争,C项错误。题干中“非方案经济因素〞本质上就是市场行为,也就是说在方案经济体制下存在着市场行为,答案为D项。]13.(1)特点:国家高度重视,着手比拟早;不断修改完善;边制订边实施;得到苏联的帮助。原因:

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稳固新生政权需要有方案的开展经济;经验缺乏;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经济形势好转促进了编制的进程。(2)认识:“一五〞方案优先开展重工业,快速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是施大仁政。“一五〞方案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开展轻工业和农业,符合人民的当前利益,是施小仁政。指导方针正确处理了两者的关系。〔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951年中财委即试编出了第一个五年方案的粗略的纲要。1952年,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