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儒家思想的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发展成熟?博客地址:/lp5131420QQ空间:http://455318968.第3课宋明理学理学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要求:学习完本课内容后得明白宋明理学融合佛道思想的具体表现?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中国第一古刹”。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一、背景1、儒学面临挑战⑴佛教盛行并本土化⑵道教广为传播老君岩
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读史有智慧》评述道家思想为最聪明的一页。一、背景1、儒学面临挑战⑴佛教盛行并本土化⑵道教广为传播
⑶儒学本身的缺陷:思辨性和理论性不足“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李白)“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杜甫)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孟子从“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而董仲舒谶纬神学式的论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说。一、背景1、儒学面临挑战⑴佛教盛行并本土化⑵道教广为传播
⑶儒学自身的思辨性和理论性不足⑷与选官制度相关随着九品中正制的逐渐确立,做官的必须是门阀世族中人,学习经学在政治上已经失去意义,学术研究遭到打击。一、背景1、儒学面临挑战⑴佛教盛行并本土化⑵道教广为传播
⑶儒学自身的思辨性和理论性不足2、儒佛道的相互影响和融合:⑷与选官制度相关(5)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一、背景1、儒学面临挑战⑴佛教盛行并本土化⑵道教广为传播
⑶儒学自身的思辨性和理论性不足2、儒佛道的相互影响和融合:隋朝:三教合一⑷与选官制度相关(5)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材料一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材料二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儒学独尊地位受佛道的冲击,但同时儒学又吸收佛、道精华,使儒学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从而重新确立儒学统治地位。二、概况“理学”一词的概念: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指世界和事物中具有次序、条理、法规、规律。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神学化宋明理学=儒家+道教+佛教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1、程朱理学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程颐程颢朱熹“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性即是理。”“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阅读下列言论,概括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2、主要思想(1)二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理学的核心思想)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③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把握“理”的方法,接触、探究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致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阅读下列言论,概括程朱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2)朱熹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②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存天理,灭人欲”。(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③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地位——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后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著作———《四书章句集注》主张: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阳厚均重刻。忠孝廉节碑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
“四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
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四书”,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五经”是《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的合称。今版《四书章句集注》书影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2)主要思想观点A、宇宙观:
B、认识论:程颐程颢“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客观唯心主义)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二、宋明理学主要流派(一)、程朱理学二程观点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把握“理”朱熹观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程朱理学的观点世界观(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道德观: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
方法论:格物致知(客观唯心主义)(道教)(佛教)(儒家)存天理灭人欲(4).程朱理学的发展: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依据的教科书
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固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学术思想影响海外
影响: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德,注重气节,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派”。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1).陆九渊的生平:陆王心学★“反省内心”以求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陆九渊的思想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2).陆九渊的思想:1.陆九渊的心学(1)关于世界本原: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与程朱区别(2)对“理”的把握途径: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即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与程朱区别王阳明的生平: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出现背景:A、程朱理学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专制工具。B、许多学者将其视为取得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寻求学问的上进精神,而导致道德沦丧。C、社会形势变化,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D、王守仁等人认为固定化的程朱理学已不适应社会形势,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其结晶即是“阳明心学”。☆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的思想: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守仁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和孔子(儒家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致良知王阳明知行合一强调要知,更要行,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他认为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其要旨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王阳明“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之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倡导以“吾心”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其直接产生的积极意义便是崇尚个人意识、独立思考和个性解放。(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王阳明推倒了传统的“四民观”,对工商作出全新价值认定,将其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即工商与士农同“道”。“四民异业而同道”就是职业分工不同,但职业道德的要求相同,职业的作用和社会地位相同。影响:
心学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把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陆王心学的地位和影响(1)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2)重视个体作用,反对束缚,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3)阳明心学的崛起,直接冲击了正统儒学的影响,对晚明思想界发展起到一定刺激作用。习题回顾:“……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他使道学中兴,使道学更加精炼。”“他一方面大刀阔斧,摧毁传统思想的权威,替新时代做一种扫除的工作;同时他又提出许多天才的启示,替新时代做一种指导工作。他既为宋明道学放出极大的光芒,同时却也为清代思想开其先锋。”以上所说的思想家是()A、程颐B、李贽C、王守仁D、顾炎武C【预习展示】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1)代表人物:北宋的二程,南宋的朱熹;(2)基本主张:A天地万物始源于理,从本原角度强调必须遵循;B专制纲常抽象为理,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合理;C格物致知客观有理,从实践方面体验先天存在;D扼杀欲求自然存理,从修身层面约束个人天性。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内容相同:★“纲常伦纪,即为天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天理”(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人心”(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理学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理学体系。宋明理学融合佛道思想的具体表现1、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理”或者“心”2、存天理,灭人欲3、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道教)——佛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如八戒)——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2011年豫北七校联考)“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致良知A(2010年浙江文综)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解析】B。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消极——有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影响【探究点拨】2、宋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发展。(2)发展:A、将纲常名分发展为永恒存在,哲学角度;B、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修身层面。(1)继承:A、对现实人生的关怀;B、与专制统治的结合;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扇枕温衾
恣蚊饱血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恣蚊饱血: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十四孝”—郭巨埋儿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贞节牌坊”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美丽”的三寸金莲重男轻女“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清)
重礼轻法小结: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积极: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①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实践意识: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小结:如何评价和对待宋明理学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见多识广心安理得蛮不讲理天理何在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理直气壮天理昭彰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知书达理通情达理伤天害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同心同德心领神会心想事成心有灵犀
心心相映心不在焉一心一意心猿意马人心齐泰山移眼不见心不烦心静自然凉比一比
理学——标志着儒学转型和成熟指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考点】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三教合一”【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B项在西汉末年,C项是唐朝与时间限制“唐宋”不符,D项“写实”与题干“故事本身是虚构”矛盾。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儒、道、佛的融合,唐宋诗歌、绘画作品说明“三教合一”趋势,故选择A项。【答案】A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B对点训练1
(2011年深圳模拟)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关系。A项是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C项是指董仲舒的新儒学,不选;D项不属于理学的“创新”,不选;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儒学体系,选B。(2010·广东文综·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c王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2025年五下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芦溪县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住房公积金借款合同
- 南宁市江南区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2025年初三化学试题第二次统测试卷含解析
- 四川文理学院《大数据采集与清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重点中学2025年三月份月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药店全职员工劳动合同范本合同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射频电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A/T 652-2006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
-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二答案
- 公积金提取单身声明
- 磷酸铁锂生产配方及工艺
- 高处作业吊篮进场验收表
-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全套课件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 8.生发项目ppt课件(66页PPT)
- 《新农技推广法解读》ppt课件
- 车载式轮椅升降装置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 社区家庭病床护理记录文本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