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经典汇报人:xxx时间:1月1日国学经典|名著导读|好书推荐|读书感悟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目录壹贰叁肆Contents作者简介内容梗概作品鉴赏评价感悟壹作者简介▪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别名王云、阳明先生、王文成公、乐山居士出生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北城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主要作品《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主要成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创立“阳明心学”,平定宁王之乱壹作者简介壹作者生平生而不凡年少有为步入仕途被贬悟道南赣定乱宁王之乱守制讲学总督两广病逝归途贰内容梗概陆九川录黄直录黄修易录黄省曾录钱德洪录钱德洪附记黄以方录钱德洪跋徐爱录徐爱跋陆澄录薛侃录钱德洪序答顾东桥书启问道通书答陆原静书答陆原静书答欧阳崇一答罗整庵少宰书答聂文蔚答聂文蔚(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上卷中卷下卷贰书籍目录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天理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圣人之道,就是宇宙间最高的“天道”。正所谓“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心即理也,可以说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知是行的开端,行又是知的完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是认知,行是行动。“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所以知行其实是一回事,即知行合一。所谓“致良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也就是要达到良知,时时刻刻接受良知的指引。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心即理”是开端,是起因,即意之动“知行合一”是认知过程,是实践“致良知”才是根本目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贰学说理论贰核心观念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叁作品鉴赏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明史·王守仁传》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叁编辑推荐《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当代,王阳明的思想在当代新儒家中仍有其深刻的影响。本世纪的许多思想家和学者一直致力于对它作现代解释并力图克服其偏失。《传习录》是一部较为纯粹的哲学着作,对它的研究几十年来一直未有重大突破。国内的老一辈学者邓艾民教授等人,青年学者陈来、方尔加、杨国荣等人在史料考证、诠解和评价方面作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可供阅读《传习录》时参考。叁历史贡献叁心学发展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为历代儒客推崇。战国最早可推溯自孟子北宋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明朝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其心学宗旨“随处体认天理”。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湛若水即王阳明,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王守仁肆评价感悟肆精华摘录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善者固吾师,不善者亦吾师。肆读书感悟以上三点,在我看来,其精要还是在于知行合一。前二者皆内修行,而知行合一为表象,可视化,可量化,非心量可衡。前二者在于知,在于修,后者则表达了形,前者给予了目标,给予了方向,后者得已完善诠释以上成果。一、修心即致良知。一切都在心中,只要心在自省,就是致良知。良知不会停滞在见闻上,也不会与见闻分离开来,不欺良知,相信良知,自觉良知。二、格物致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参透事物本质,掌握知识本源。相较于需要断案,就从断案的事上学习,如此才是真正的格物。三、知行合一。知中有形,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读书的目的是知,而知的目的在于行,所以读书必须用来指导行,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向总行报送管理办法
- 基础绩分配管理办法
- 投标报价部管理办法
- 新土地投资管理办法
- 小区出入卡管理办法
- 增城区雇员管理办法
- 打印室使用管理办法
- 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
- 国土所日常管理办法
- 日喀则车辆管理办法
- DB11-T 754-2017 石油储罐机械化清洗施工安全规范
-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 2025年济宁农村干部学院(校)招生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铁路技术规章:018铁路军事运输管理办法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面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
- 商务办公用房租赁终止通知函
- 2024年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重点工程项目计划表
- 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口腔诊所消防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 渤海大学学生管理详细规定
- NB/T 11431-2023土地整治煤矸石回填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