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鉴赏具体某一联张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鉴赏具体某一联张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鉴赏具体某一联张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鉴赏具体某一联张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鉴赏具体某一联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某一联

高考《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问方式直接鉴赏型

常见题型:请鉴赏某一联。间接鉴赏型常见题型:请赏析某一联。

1.修辞手法:看诗词当中是否涉及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看诗词是否涉及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等具体手法

3.表现手法:看诗歌当中是否涉及用典、衬托、联想、

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鉴赏方法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典例剖析

参考答案:①虚写(想象)。“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妙。

答题步骤找修辞找表达方式找表现手法一、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双关、互文、反复。

1.判断诗句的修辞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拟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偶)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对比)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双关)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

2.修辞手法的好处比喻:生动形象拟人:生动形象具体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书法强烈的感情。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互文: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鲜明。二、诗歌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判断诗歌所用的表达方式红藕相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记叙)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描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议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情)

2.诗歌当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以“乐”景写“哀”情、视听结合、远近结合。

2.诗歌当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3.描写1.动静结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虚实结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描写3.正侧结合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3.描写4.视听结合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5.远近结合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描写6.细节描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7.以乐景写哀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抒情1.直接抒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借景抒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触景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托物言志: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抒情4.触景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5.托物言志: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

三、表现手法

1.用典: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衬托正衬是指从正面映衬,就是利用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陪衬体)做陪衬。

天台四万八千丈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三、表现手法

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这是一种在作品中为了对某事物的描写更加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衬的方法。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三、表现手法

3.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者把生物钟的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典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三、表现手法

4.想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三、表现手法

5.抑扬,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