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高频考点01·石器时代的文明1.(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预测)据考古资料,在浙江好川墓地和温州老鼠山墓地以及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等,都发现了与良渚文化晚期玉璧和玉琮上图案一致的台形镶嵌玉片;在更晚时期的二里头、殷墟等许多夏商时代的遗址中,也都发现了源自于良渚文化的玉琮等玉器;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以及成都金沙等商周时代的遗址中还发现了良渚式的玉琮和玉锥形器等。这说明新石器时代A.以玉器开发使用为主要特征 B.各大文明区相对稳定又不封闭C.具有高度的同源同向性特征 D.神权与王权结合阶级社会到来2.(2022·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模拟预测)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据此推知当时A.早期国家已经产生 B.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C.水利工程系统完善 D.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3.(2022·北京·人大附中三模)饕餮纹最早出现在良渚、龙山等文化的玉器、陶器上,也称兽面纹,融合虫、鱼、鸟、兽等多种动物元素,有“驱鬼辟邪”之义。青铜器上的兽面则出现在夏代,商代和西周早期纹饰神态愈加生动,形状复杂多变,应用更普遍。饕餮纹的流变说明①良渚文明是中国最早的文明
②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基本奠定③夏商西周时期迈入阶级社会
④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预测)考古研究表明,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先民设计了一整套标志身份的玉礼器,如下图中的玉琮象征神权,玉钺象征军权等。玉礼器的制作使用表明良渚社会A.能够使用铁制的工具 B.出现农耕和定居生活C.已初步具备国家形态 D.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5.(2022·山东·烟台二中模拟预测)考古发现,良渚文化前期墓葬中的高级玉器大多集中在太湖以南的反山墓地,后期则集中在太湖以北的寺墩墓地,特别是后期的寺墩墓地3号墓出土了33件大型玉琮,同时期其他墓葬中则只有1~3件玉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已有了A.严格的等级秩序 B.发达的手工制造 C.尖锐的阶级对立 D.明显的贫富分化6.(202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模拟预测)《浙江历史大事记》由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历时数年编纂,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向社会公开出版发行。这部大事记上起浙江历史发端,下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约105万字。全书以时为序,全面记载了浙江自古以来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大事、要事。以下属于浙江历史文化的是①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该原料是家蚕丝②乾隆时期曾允许浙江“一体贸易”③唐宋时期,浙江龙泉窑名闻天下,孩儿枕就产于此窑④涌现出朱熹、王阳明、黄宗羲、章太炎等一批杰出人物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7.(2022·山东·模拟预测)在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中,住所和贮藏坑大多是分立的,用于存放东西的灰坑处于住所之外;而在后期,贮藏室往往置于卧室的内侧或下方,得到严密的保护。这一变化体现了A.天下为公 B.父权至上 C.货力为己 D.宗法形成8.(2022·黑龙江·哈九中模拟预测)考古学发现说明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生产工具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其中晚期发展阶段的农耕工具主要包括:屈家岭文化中少量的穿孔石斧、穿孔石铲,良渚文化中的磨制精细的三角形犁形器、石锛、石锄等。这反映了A.中国史前稻作文化晚期处于新石器时代B.中国史前稻作遗址基本分布在黄河流域C.屈家岭文化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活动D.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9.(2022·辽宁丹东·二模)饕餮纹最早出现在良渚、龙山等文化的玉器、陶器上,也称兽面纹,融合虫、鱼、鸟、兽等多种动物元素,有“驱鬼辟邪”之义。青铜器上的兽面则出现在夏代,商代和西周早期纹饰神态愈加生动,形状复杂多变,应用更普遍。饕餮纹的流变说明A.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基本奠定 B.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C.中华文明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 D.中华文明根源于游牧经济10.(2022·北京房山·二模)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位于如图中A.① B.② C.③ D.④11.(2022·辽宁辽阳·二模)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学者提出“满天星斗”的观点,即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中原文明只是其中之一,并非众文明的核心;也有学者提出“重瓣花朵”的观点,认为早期中华文明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其外围还分布着众多文明。对这些观点理解正确的是①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仍需进一步地研究②早期中华文明多样性显著,总体上呈现“多元一体”的局面③中原文明在早期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领先地位遭到质疑④形象化的比拟是一种描述史前历史的重要学术手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2022·河南·南阳中学三模)位于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在遗址中心的莫角山,考古人员发现了30公顷的人工地基,经过部分试发掘,证明其上曾建有宫殿。近年来,又在良渚遗址的西北发现了绵延四五公里的土垒,据推测可能是城墙或堤坊。据此可以推知良渚文化时我国A.初步确立了君主政治 B.已有了初始的文明C.部落之间的纷争不断 D.阶级分化十分明晰13.(2022·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模拟预测)在半坡及周边的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白菜和芥菜的籽种。在河姆渡、青莲岗、良渚等地的氏族部落已普遍栽种水稻。据此可知(
)A.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特征 B.原始社会时期黄河流域普遍种植粟和蔬菜C.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原始社会主要粮食产区 D.我国是最早具有完备农业生产体系的国家14.(2022·山东·模拟预测)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墓葬不仅大小不等,而且陪葬品也多寡悬殊;分布于辽西和内蒙古东部的红山文化,墓葬也等级分明,并且具有独立的女神庙、积石家和大型祭坛。这反映出A.两者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发展水平 B.出现贫富分化,社会阶层不平等C.地理环境影响着古代文明的发展 D.神权思想在古代各文明中的地位15.(2022·天津一中模拟预测)中国考古学以1921年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为开端,历经百年,为了解中国境内人类起源和史前文明提供了新材料和新途径。关于近百年来中国考古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北京人的发现印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②大汶口文化遗址墓葬的差别说明有了贫富差距③山西陶寺遗址中的宫殿建筑说明有了公共权力④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商朝提供了重要证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2022·海南海口·模拟预测)下图是陕西省西安高陵的杨官寨遗址(距今约6000年至5000年前)发掘的髙颈彩陶壶,与山东大汶口文化同类器具十分相似。据此可推知,该遗址所属时代A.处于母系氏族早期 B.用打制石器进行渔猎C.出现社会贫富分化 D.开始形成群居的聚落17.(2022·天津河西·一模)通过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4000年前的良渚遗址位于长江流域,其大型墓葬建在祭坛和墓地合一的人工土台上,随葬品丰富;小型墓地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良渚文化还发现大型城址;玉器种类和数量多,且制作精良。位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前者情况类似。这些考古发现能够证实(
)①当时的阶级分化明显
②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一定发展③中华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
④长江、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8.(2022·湖南·模拟预测)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时代,处于社会顶层的大墓,规模远超前代,随葬品数量却完全落于下风,而表现墓主人社会地位的因素增强,墓坑的规模形制、葬具的配套、随葬品的配伍关系、仪仗等制度性差别越发突出。这凸显出龙山文化A.鲜明的世俗化印记 B.万物有灵的心理习惯C.强烈的宗教化倾向 D.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19.(2022·辽宁·模拟预测)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其装饰以彩绘为主。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A.手工业技术领先于世界 B.黄河中游是国家经济中心C.制陶技术达到较高水平 D.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20.(2022·福建·模拟预测)21世纪初,在河姆渡遗址附近的田螺山遗址中,出土了丰富的植物遗存。根据量化分析,虽然水稻是当时人们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但采集获得的橡子、菱角等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食物。以上材料可以说明A.已进入奴隶国家时代 B.中国古代农业已很发达C.黄河中上游经济发达 D.采集是重要的食物来源21.(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据研究,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双耳所饰的云纹、青铜神树的夔龙纹等,都是当时中原青铜器常见的纹饰类型。据此可知,该时期A.手工业生产趋于标准化 B.中外之间交流频繁C.已出现跨区域文化交流 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22.(2021·山东济南·二模)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遗址中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四川三星堆遗址也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当时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C.区域文化交流频繁 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23.(2021·重庆一中模拟预测)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和祭祀用的丝绸。而对新发现坑中的73份碳屑样品进行碳14年代检测,初步判定其中4号坑年代最有可能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A.反映出当时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 B.体现出社会等级分化初步显现C.说明考古发掘就能还原真实历史 D.丰富了对中华早期文明的认知24.(2021·广东汕头·三模)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曾向中原挺进,占领了鄂北豫南地区。但在距今430O年前后,豫中地区的文化南下,并在江汉文化的核心区形成了具有中原风格的文化,甚至把长江中游大部分也区文化的发展统一到了黄河文明之中。这说明A.黄河文明最终战胜长江文明B.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在交流中发展中国C.黄河地区更适合文明的发展D.中国的史前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25.(2021·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预测)浙江良渚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古文明遗址,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有水稻、蚕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以及丝麻纺织物,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据此可知合理的推论是A.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B.良渚文化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C.黄河流域文明并非中国文明源头D.南方文化已经受到北方文明影响高频考点02·从部落到国家1.(2021·福建泉州·一模)黄帝以后“帝王”世系表(部分)据表可知A.世袭制优于禅让制 B.“帝王”世系杂乱无章C.宗法观念源远流长心 D.早期部落民主不断完善2.(2021·安徽·模拟预测)三星堆青铜造像群展现出了浓郁的古蜀特色,其中出土的青铜尊等器物以及玉石器中的璋、戈等形制具有明显的中原制造工艺的痕迹。这体现出A.三星堆文明具有独立的起源 B.华夏文明多元交融的特点C.青铜铸造业成为手工业主导 D.中原经济处于领先的地位3.(2021·湖南·二模)四川三星堆文明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考古专家发现:三星堆文明不仅与中原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西北地区文明联系紧密,或许还有着与古代亚洲国家文明的交流与往来。这表明三星堆文明A.不具有自身独特的文明特色 B.是亚洲各地文明融合的结果C.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D.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4.(2021·北京西城·二模)2021年,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鹦”形纹饰青铜尊,“鹗”是中国对猫头鹰类鸟的总称,相隔1300多千米的殷墟也曾出土“妇好鹗”。此外,三星堆玉璋的外形和河南二里头玉璋极其类似,考古学家断定是从夏朝流传而来。以上考古发现再次实证了A.中国古人崇拜猫头魔一类的鸟 B.三星堆青铜器和玉器均为礼器C.古蜀文明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 D.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5.(2021·四川凉山·三模)考古发现,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等文物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但其雕刻工艺明显具有夏、商青铜器面具多扉棱装饰的特点;铜尊等礼器与殷商青铜礼器形制也较为一致(如下图)。据材料推知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三星堆龙虎尊商代龙虎纹青铜尊A.三星堆汇集了多种民族的文明 B.巴蜀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C.巴蜀与中原地区文化基本一致 D.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水平最先进6.(2021·上海崇明·二模)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竹书《容成氏》载:“尧的前任是有虞迵”。据此,可以佐证A.尧舜禹的存在 B.夏朝历史可信C.尧舜禹传说源于中国南方 D.战国时已经有了尧的传说7.(2021·重庆·模拟预测)据考古发现在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如陶尊、铜爵等,且成套用于随葬,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A.礼乐制度已经建立 B.农业生产有所发展C.阶级分化国家产生 D.私营手工业的发达8.(2021·海南·模拟预测)上古时,神主宰人类的命运,需要负责与神沟通的专职人员——巫觋(xi)。随着长期与鬼神的沟通,巫觋职权被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强调要根据典籍学习整理神示,并根据历史经验解读,逐渐发展成为史官。史官逐渐发现了与人关系紧密的物候和天象有规律可循。材料中史官的出现A.基本消除神权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B.体现了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C.利于唯物思想长期占居主导地位 D.助推我国科技长期繁荣发展9.(2021·宁夏中卫·二模)夏朝的领土范围大致东起豫东平原,西至华山,北起济水,南达淮河;商朝的疆土东至海滨,西达今陕西,北至今河北,南至今湖北,比夏大了许多;西周的疆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是三代最大的。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B.民族认同的重要性C.西周王朝完成了国家统一 D.华夏族形成的过程10.(2021·广东广州·一模)战国时期,传说中的“五帝”世系纷杂;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其描述成从黄帝开始的嫡系世系传承。司马迁意在A.强调文化同源 B.提倡“独尊儒术”C.解决王国问题 D.突出“天人感应”11.(2021·全国·一模)最早关于大禹德治的文献记录出自于西周礼器遂公盨的铭文。铭文中前后6处出现“德”,如要求民众要重视对祖先和神灵的祭祀;君要有德于民,顾念天下百姓,百姓才能“好其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表明A.夏朝开始创建了德政理念 B.德治观念有悠久的历史传统C.敬天法祖是德治核心内容 D.顾念百姓是为政以德的根本12.(2021·湖南·模拟预测)远古时期,伏羲氏有网罟之歌,反映人们用网捕鸟、捕鱼的情形;朱襄氏作乐用来调和阴阳,生育万物;葛天氏之乐歌颂草木与五谷繁盛生长;炎帝作乐歌颂神农教人种植区分农作物和测定农时的功德。据此可知,远古之乐A.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 B.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C.受到了巫术观念的影响 D.具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13.(2022·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该时期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都邑性遗址,其存续年代、所处位置、规制等级,都与文献记载尧所居都城平阳相吻合。据此,可得出的确切结论是A.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吻合可确定史实 B.山西襄汾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C.中原地区当时已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 D.陶寺遗址见证了禅让制的兴起14.(2022·山西临汾·模拟预测)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出不少铜渣坩埚残片、陶范残片、陶制酒器和小件铜器凿、锥、刀、鱼钩、铜镞等,经化学分析,证明这些小件铜器已是青铜器。这说明此时A.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B.已经是奴隶制社会C.青铜铸造技术发达 D.早期国家已经形成15.(2022·北京·模拟预测)《史记·五帝本纪》写道:“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即黄帝,轩辕采取了“修德振兵”“蓺五种(种植五谷),抚万民,度四方”等一系列措施,增强了自身的力量,然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最终战胜了炎帝。上述传说反映了A.仰韶文化前期部落间战争频繁 B.黄帝部落以从事农耕生产为主C.黄帝的胜利标志万邦时代结束 D.华夏族形成后与周边族群交流16.(2022·海南·模拟预测)二里头文化时期发现的一类墓葬中无一定的墓圹,个别的和兽类同埋在灰坑之中,都无随葬品;葬式或蹲或屈,或双手被捆,可能是被活埋的。据此可知,当时A.私有制度尚未产生 B.社会存在阶级压迫C.夏朝统治暴虐无道 D.早期国家已经产生17.(2022·河北唐山·模拟预测)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其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A.证实了三皇五帝确有其人 B.象征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C.说明君权神授观念源远流长 D.反映了先民创造历史的轨迹18.(2022·北京·杨镇第一中学模拟预测)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当今考古学也已证明了五帝后期的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下列选项中能够作为实证依据的是①陕西临潼姜寨发掘的五个大家族组成的聚落(遗址)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关天皇地皇泰皇的称谓③良渚遗址发掘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④东夷文化中蛋壳陶高柄杯及用玉用鼎的礼制规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2022·广东·模拟预测)某学者所写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据此判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的产生 B.世袭制的确立 C.王的出现 D.早期国家的诞生20.(2022·天津和平·二模)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现了男女合葬墓。其中1号墓,男性遗体放于墓穴正中,女性则在正穴扩出的一个小长方坑中。1、13、35号三座墓,随葬品的放置多数偏于男性一侧。由此反映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处于(
)A.母系氏族社会 B.奴隶制社会C.父系氏族社会 D.早期国家形成时期21.(2020·北京·人大附中模拟预测)在距今40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1300多座墓葬中,约1%的大型墓中,每座均有一、二百件随葬品,包括有鼍鼓、石磬、等礼乐重器和玉器。几十座中型墓也有较丰富的随葬器。上千座小墓随葬品则十分贫乏,有的甚至一无所有。据此可以断定A.当时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 B.该遗址就是历史上的夏朝C.陶寺遗址处于奴隶制时代 D.已经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22.(2020·广东东莞·二模)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作者意在说明A.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B.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C.中华文明起源争论激烈 D.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23.(2020·山东·模拟预测)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24.(2020·上海静安·一模)“从(二里头遗址)新发现中,人们几乎可以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的上述言论A.否认了夏王朝的存在 B.证实了夏王朝的存在C.揭示了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国家起源的关系 D.揭示了原始农耕与文明起源的关系25.(2020·湖南·雅礼中学模拟预测)《国语.鲁语》记载:仲尼曰:“丘闻之,普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这表明A.禹实行独裁专制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王权已出现雏形 D.禹对地方直接控制高频考点03·分封制1.(2022·全国·模拟预测)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逐层分封。周都城被迫从西往东迁移后,有些诸侯国逐渐强大,新开拓的疆土或从私家剥夺的土地,不再进行分封,而由诸侯国国君直接统治,地方行政区划开始出现。由此可知A.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初步形成 B.中央集权正在萌芽发展C.周文化的辐射力和吸附力增强 D.郡县制度已经开始推广2.(2022·贵州贵阳·模拟预测)西周时期,天子把爵位、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又通过与异姓贵族的世代联姻,将地方异姓诸侯变为周王室的亲戚,以此加强周王室与异姓贵族、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联系。这些做法有利于A.异姓贵族取得祭祀祖宗的特权 B.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维护周王室为中心的统治秩序 D.阶层流动促进当时的社会转型3.(2016·上海长宁·一模)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4.(2022·山东·模拟预测)早期中国有王、公、侯、伯、子、男等六种政治尊爵,王即是“翁”,其与公、伯、子、男均是亲属称谓,只有侯除外。西周时期,大封诸侯A.凸显了周天子的政治地位 B.强化了西周的礼制秩序C.推动了早期国家组织的完善 D.淡化了血缘关系的作用5.(2022·安徽合肥·三模)周惠王欲废长立幼,太子姬郑寻求齐桓公帮助。齐桓公率七国诸侯共同拥戴,姬郑顺利继位,即周襄王。后来周襄王还派代表参加了齐国组织的葵丘会盟。这反映出当时A.嫡长子继承制得到巩固 B.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C.诸侯征伐争霸现象普遍 D.尊卑观念受到严重冲击6.(2022·云南·曲靖市第二中学三模)《礼记·王制》云:“……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据此可知,西周封建(
)A.消弭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 B.源于自然风土民情C.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 D.以神权政治为核心7.(2022·湖南娄底·模拟预测)王玉哲在《中华远古史》中指出,商汤前后,夏、商、周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民族并立,它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那种君臣上下隶属的体系,是从周公东征胜利,占领了广大地区,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分封制度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这说明,分封制(
)A.直到西周时才出现 B.是君臣等级关系的保障C.强化了对地方的管控 D.是中央政权建立的标志8.(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了周代普遍建立地方自治政权,各民族也逐渐融合,各诸侯国共尊一主。这加强了人们天下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还把中心地带的文化扩散到了周边地区,保证了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材料意在强调,分封制A.促进了民族交融 B.隐含着分裂割据因素C.推动了文化繁荣 D.有利于统一大国形成9.(2022·湖南·长沙一中模拟预测)西周分封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中以周公辅政时最为典型。周公的分封策略(
)策略层次方针内容第一策略大封同姓分封同族周人,征服控制重要封地并开疆拓土第二策略拉拢外服商的附属国旧势力纳入封建,其名义共主,由商转为周第三策略分化商人商地建立“宋”国:商遗民分给多个封君,随之开垦征服A.有效巩固并扩大了周朝统治 B.稳固了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C.形成了商人残余势力的威胁 D.强化了亲疏贵贱与尊卑关系10.(2022·浙江湖州·模拟预测)周初分封诸侯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由专门官员来授受诸民土地、部落民众以及表示身份权力的彝器、册封仪式规定了受封诸侯“以供王职”“法则周公”的原则。据此可知西周册封仪式的目的是A.加强宗族间内部的团结 B.建立诸侯的责任意识C.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11.(2022·广西贵港·模拟预测)商朝时,束(同刺)族主要活动在山东地区,部族分支迁徙往往在母族周边。西周时期,束族的宗子分支迁徙到西周都城的周边地区。除束族外,东部地区的诸族也出现了类似现象。这一变化说明西周A.族群之间的文化交融有所加强 B.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减弱 D.分封制扩大了周王室统治区域12.(2022·全国·模拟预测)有学者说:“西周分封制下,由于各级贵族对既有领地的世代相袭,最终必然导致有限的土地与不断增长的人口之间产生矛盾。”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分封制A.难以持久地推行 B.阻碍了经济发展C.加剧了土地兼并 D.导致了诸侯混战13.(2022·湖南·模拟预测)《鲁颂》有云:“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日叔父,建尔元子,伸候于鲁。大启尔字,为周室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周文王经牧野一战清灭了商 B.周王经常通过占卜来主宰国政C.“元子”指的是周公长子伯禽 D.《鲁颂》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14.(2022·湖北·蕲春县实验高级中学一模)周天子派遣同姓子弟、功臣、旧邦首领等诸侯到指定地点去治理那里的土地和人口,作为西周的地方政权;诸侯在封地内又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为采邑;卿大夫再把土地分封给士,逐步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格局。据此可知,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臣属等级秩序 B.分配土地和人口 C.嫡长子继承制 D.实行地方分权15.(2022·河南·模拟预测)周武王克商以后,已有建都洛邑的计划。周公东征胜利后,在还政于成王之前,遵照武王遗愿,在“土中”(四方的中心地区)营建了洛邑,洛邑日后逐渐成为周王朝的政治、军事中心。周公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A.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 B.构建周人为天下大宗的体系C.解除周都城偏西造成的困境 D.践行“居中国,抚四夷”理念16.(2022·北京朝阳·一模)西周初年出现成康之治。在一片“民和睦,天下宁,颂声兴”中,不会出现的是A.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B.受天之祜四方来贺C.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D.百辟卿士媚于天子17.(2022·山东泰安·一模)周公东征后,将殷都旧地封给康叔,建立卫国。周公反复告诫他,要实行文王“明德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在“商政”的基础上,加强周法的统治。这些措施(
)A.践行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体现了华夷观的形成发展C.构建了众星拱月的格局 D.促进了商民对西周的认同18.(2022·四川遂宁·二模)周惠王欲废长立幼,太子姬郑寻求齐桓公帮助。齐桓公率七国诸侯共同拥戴,姬郑顺利继位,即周襄王。后来周襄王还派代表参加了齐国组织的葵丘会盟。这反映出当时A.等级制度名存实亡 B.尊卑观念遭到破坏C.权力秩序受到冲击 D.礼尚往来风气浓厚19.(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有学者指出,周灭商后,有许多不同的族群跟随西周贵族前往东方建立了陈、宋、杞等非姬姓的诸侯国;这些族群的祖先是夏、商乃至戎或夷,在封国内始终保留着对自己祖先的祭祀。据此可知,分封制A.有利于多元一体文明的形成 B.以祖先崇拜文化为政治基础C.巩固了周王室天下共主地位 D.推动了数国一体观念的兴起20.(2022·四川·石室中学模拟预测)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不同诸侯国贵族墓葬所随葬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传统礼制秩序受到冲击 B.大一统格局初步形成C.分封体制改变文化格局 D.政治秩序的日益稳定21.(2021·河南·二模)据载,太公吕尚受封营丘时,“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毗邻)莱。莱人,夷也”,“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由此可知,周初的分封制A.确立姜齐东方大国的地位 B.使周天子实现了高度集权C.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促进了部族间的逐渐融合22.(2021·陕西省洛南中学一模)周公率师东征,使周王朝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成为了现实。他的儿子伯禽由于父亲的功勋,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其分器之多,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实非他国可比。”这说明分封制A.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 B.有益于加强对地方统治C.任人唯亲阻碍阶层流动 D.激化了封国之间的矛盾23.(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预测)周厉王在位时,奢侈专横,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借以剥削人民。国人(自由民)公开议论其过失。厉王严厉镇压,王室重臣召公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厉王不要限制民众舆论。后厉王被国人逐奔于彘。这表明西周时期A.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B.国人对王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实行仁政,重视舆论 D.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动摇24.(2021·湖北·汉阳一中模拟预测)据文献记载,楚人是殷人的后裔,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其创始君主是熊绎。《史记·楚世家》曾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据此可知,西周初期A.构建了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制度B.分封了异姓诸侯以拓展疆域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确立了君主独尊的集权意识25.(2021·全国·二模)史载,春秋时期,诸侯国对国境耕地的开发浪潮日渐高涨:郑人“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楚国初迁汉江“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春秋时期的开拓高潮A.导致地方行政区划发生剧变 B.致使传统的分封制受到冲击C.推动旧的区域文明开始交融 D.造成王室力量遭到直接削弱高频考点04·宗法制1.(2022·湖南·长郡中学二模)西周考古发现,地方封国青铜礼器式样紧随中心地区青铜器的发展趋势,但以陶器为代表的日用品则与当地的传统密切相关。据此可知,西周A.周人礼乐文化植入地方封国 B.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周人文化遭到地方封国抵制 D.分封制促进文化繁荣2.(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周宣王十二年,鲁武公携长子姬括与少子姬戏至镐京朝觐周王。宣王仅因偏爱姬戏,便一意孤行扶持姬戏登鲁公君位,是为鲁懿公。懿公九年,姬括之子伯御攻杀懿公自立。这样,鲁国发生了长达20年的公室内乱,材料反映出A.分封制度走向瓦解 B.王室衰微已成大势C.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3.(2022·河北·模拟预测)亲亲尊尊是西周立法和司法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其意思是要亲近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有资料显示,西周司法诉讼制度必须遵循宗法制的原则,诉讼首先考虑是否违反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在认为符合宗法制度之后,再来考虑罪行大小、损害轻重,决定刑罚裁量。由此可知,西周的亲亲尊尊A.意在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B.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目的是维护等级秩序 D.体现了以德治国的思想4.(2022·浙江浙江·二模)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该制度①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②避免了权位继承中的纷争③形成了大小宗的宗族关系④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2022·江苏南京·三模)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由此说明了A.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 B.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C.权力的重心不断下移 D.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6.(2022·江苏南通·二模)据《左传》记载:春秋时,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召大臣公子宋去却故意不给他吃。公子宋伸指向盛甲鱼的鼎里蘸了点汤,尝了尝就走了。郑灵公大怒,欲杀公子宋,后来反而被其弑杀。这反映出,当时A.诸侯势力逐渐崛起 B.传统秩序逐渐瓦解C.宗法制度走向崩溃 D.诸侯之间矛盾尖锐7.(2022·广西柳州·三模)商代内服成员主要由居住于王畿地区的商王同姓或异姓姻亲氏族组成,而西周自建立便对王室及同姓子弟等进行分封,使之到远离王畿的地方“以藩屏周”,又在王畿地区分封了一批功臣、同姓及异姓诸侯。这反映出西周A.宗族聚居状态逐渐被打破 B.强化对统治中心的控制C.贵族集团的利益得以平衡 D.王室血缘观念逐渐淡化8.(2022·河南焦作·一模)西周时期,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经常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成之国,以加强联系。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时期A.分封制主要适用于姬姓贵族 B.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的特权地位C.分封制的实施巩固了宗法制 D.宗法制的实施强化了血缘姻亲关系9.(2022·云南昭通·一模)在中国早期的王位继承问题上,商朝经历了由兄终弟及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由最初立子以贤向克商以后立嫡以长转变,这样的转变有助于A.进一步强化王权的地位 B.产生最为贤明的继承者C.维护政权的稳固和有序 D.家天下观念进一步强化10.(2022·天津·模拟预测)西周大克鼎内壁铸有铭文,前半部分是克用华美的词语颂扬其祖父师毕父的功绩,后半部分是周天子重申对克职务的任命,克跪拜叩首,乃铸造大鼎以颂扬周天子,并祭祀祖父师毕父在天之灵。其铸鼎的目的体现了A.王位传承 B.宗法血缘 C.中央集权 D.权利更替11.(2021·河南·一模)据《左传》里边讲"使华臣具正徒”,"使华阅讨右官”,意思是说使华阅、华臣工人,华阅为华,元之嫡长子为大宗,华臣为小宗,但是人之众不聚居在一起。据朱凤翰先生的推断,这个现象可能因为二人皆为宋国卿大夫所致。这种现象集中体现了表明春秋时期A.贵族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变 B.权力异化冲击宗族血缘关系C.宗法关系的亲疏决定等级贵贱 D.分封制实施稳定政治秩序12.(2021·广东肇庆·一模)周代的宗庙祭祀制度被历朝统治者所继承,并有发展之势,“左宗右社”格局一直延续到明清。比如今天故宫前左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官便是明清的太庙,右侧的中山公园则是明清的社稷坛。中国古代这一制度A.维持了贵族特权局面 B.使宗法制度长期存续C.强化了家国一体观念 D.成为巩固统治的工具13.(2021·安徽·一模)周人认为,德与祖先关系密切,周王要效法文武之德,贵族要效法祖考之德。这种观念在延续的同时也在变化。西周中期,周人已对祖先能否效法祖考之德提出了质疑。春秋时期,德为祖先所独占的观念发生改变,认为自己可以直接有德。这表明A.人伦秩序是维系统治的关键因素 B.观念革新助推人文精神发展C.效法祖先之德适应加强王权需要 D.礼崩乐坏诸侯权力膨胀失控14.(2021·浙江·二模)王国维《殷商制度论》有谓:“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下列选项中,相关解读正确的是①“立嫡之制”是周定天下的主要动力
②周开始由“诸侯之君”变为“诸侯之长”③“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分封制
④周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2021·全国·二模)春秋时期,宗族之间的兼并异常激烈,“纳其室”、“分其室”、“兼其室”、“并其室”的事件层出不穷,许多政坛上的强宗大族因而亡宗灭族。这一现象A.表明分封制遭严重破坏 B.说明宗法制已无法存续C.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 D.证实了井田制开始崩溃16.(2021·天津·二模)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订立盟约,互相称王,公元前325年,蔡阁君主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进行了五国相王。这反映了当时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诸侯间矛盾得以解决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贵族阶层被官僚取代17.(2021·广西南宁·二模)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想把才能卓越的少子季历立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季历上有太伯、仲雍二兄,亶父深感为难。后来,太伯和仲雍在荆蛮死去,季历最终得立。该事例体现了A.禅让制的现实性 B.宗法制的变通性C.世袭制的跨代性 D.分封制的灵活性18.(2021·黑龙江·哈九中二模)西周时期,天子传世,父死子继,先嫡后庶,以长不以贤。但天子往往以“贤者不绝世”的名义,选拔一些贤人之后辅佐天子,“王者继位,先封贤者,忧民之急也”。这一做法A.反映了选官标准发生根本性变革 B.使得官僚政治体制得以确立C.有助于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运行 D.体现周朝加强了对地方管辖19.(2021·江苏·新沂市棋盘中学二模)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出现这种现象是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宗法制的影响 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20.(2021·浙江宁波·二模)据史籍记载,商代约550年间共传17代商王,而西周270余年间却传了11代周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制度因素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兄终弟及制 D.嫡长子继承制21.(2021·重庆·模拟预测)“西周王室采用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利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材料体现了西周构建的政治体系A.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B.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加强C.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D.大宗与小宗紧密相连22.(2021·全国·模拟预测)西周时通过创造出虚构的、历史化的宗族体系,各不相关的神话传说人物被组合到一个家族之中,从而加速了神话人物向人格化始祖神的转变,同时把宗族意识进一步发展为民族意识。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共同信仰与价值观念强化 B.宗法制具有神权色彩C.神话中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思想 D.各民族共同宗教形成23.(2021·广东揭阳·模拟预测)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完全听命于周天子。但是此时出现的霸主却多采用“尊王”的战略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并使本国的对外政策合法化。这一现象(
)A.表明宗法制仍有重大的影响 B.说明周王依然有至尊权威C.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加快了周王室的灭亡进程24.(2021·福建·模拟预测)周礼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于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这一规定意在A.维护分封统治秩序 B.巩固西周礼乐制度C.稳定贵族政治基础 D.构建良好社会风尚25.(2021·湖南·一模)上古时期,贵族的姓得自远祖,百代不变,如夏王姓姒,商王姓子,周王姓姬。随着时代推移,一姓当中分出越来越多的氏,通常以国名、邑名、官名、职业名、祖父名字等立氏,成为姓的分支。在周代,一个氏的建立即表明一个小宗从大宗中分裂出来另立门户。由此可知A.百姓已经成为民众的通称 B.封国名在姓氏中占比极大C.古代社会的姓氏百代不变 D.宗法观念对姓氏影响深远高频考点05·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2020·福建·一模)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派遣,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的趋势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C.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 D.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2.(2020·全国·模拟预测)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楚王问鼎表明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3.(2020·陕西西安·二模)春秋战国时期,秦律规定秦国女子所生之子为“夏子”,田氏代齐后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夏朝始祖大禹的后人,魏国将中原一带的地域定义为“夏”,自称“夏王”。这表明这些诸侯国力图A.推动各族融合 B.构建华夏身份C.实现统一愿望 D.追溯各自历史4.(2020·湖北恩施·一模)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十分讲究外交辞令,如有的以谦逊之礼来消除别国的戒心;有的盛气凌人,霸气十足;有的掌握分寸,留足余地,争取舆论的支持。这些外交辞令出现不同风格主要是因为A.不同思想派别的影响 B.诸侯实力强弱差别C.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 D.社会大变革的推动5.(2020·山东日照·一模)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徐州一会,实当时诸侯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徐州相王”的“惊人”之处是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 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C.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 D.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6.(2021·浙江·天略外国语学校模拟预测)春秋中叶,不讲“礼”“仁”的“诡诈”战法在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中已露端倪,如晋借道灭虢吞虞之战,晋以“借”为名,行攻伐之实。但总体而言,当时这类作战方式并不占据主导地位。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 B.周天子权威得到加强C.传统政治文化仍具优势 D.宗法分封制完全解体7.(2021·安徽安徽·一模)据考古发现,战国前期中山国(白狄人建立的政权)的贵族墓葬中有大量骑射俑,而战国中期的墓葬中并无骑射俑,却有中原形制的马车,陪葬的青铜器上还残存有《诗经》的文字。这一变化说明当时的中山国A.接受华夏文化 B.革新生产技术 C.强化分封制度 D.推动学术下移8.(2021·四川成都·一模)孔子曾经倡言:“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门弟子子夏进而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命题;孟子也指出,东夷之人的舜和西夷之人的周文王,均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事功“得志行乎中国”。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A.以德治国思想的新发展 B.“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C.文化认同已进至新境界 D.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9.(2021·四川达州·一模)鲁国季氏曾放逐鲁昭公,主持鲁国国政,鲁昭公至死也未能回鲁。晋国的史墨评论说:“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辅佐)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史墨的评论反映了A.分封制度的瓦解 B.民本意识的增强C.百家争鸣的现实 D.辅贰制的有效性10.(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模)春秋时期外交“辞令”多是群策群力,但到战国时期外交“辞令”多为个人随机应变、有的放矢,甚至还出现了专供辩士们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反映了A.春秋比战国时期更加有序 B.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C.春秋战国周王室加速衰亡 D.春秋战国交往日益频繁11.(2021·四川遂宁·模拟预测)西周初年,周天子把不同姓氏的贵族集团混合派遣到各地建国,如伯禽集团与殷民六族在鲁,唐叔集团与怀姓九宗在晋。他们皆重视与王室的礼仪关系,恪守贵族文化,分别以各地土著居民作为劳役群体,建立封建国家。这一做法A.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冲突 B.促进了华夏族的融合形成C.推动了边疆地区开发利用 D.加速了土著居民贫穷落后12.(2021·江西九江·一模)春秋时期,常发生贵族间争田之事,如公元前619年晋国先克夺蒯得田,公元前574年晋国郤锜夺夷羊五田,公元前528年晋国邢侯与雍子争田。这表明当时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卿大夫掌握了政权C.宗法制度土崩瓦解 D.自耕农阶层已形成13.(2021·安徽·一模)周王死后,桓王继位,周王室与郑国矛盾激化,最终兵戎相见。交战中郑国的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桓王只好率军狼狈撤走。事发后,郑庄公派遣祭足“慰问”周桓王,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B.礼乐制度开始崩溃C.宗法制度荡然无存 D.王位世袭制度结束14.(2021·甘肃·嘉峪关市第一中学一模)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期,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中央集权削弱 B.宗法分封制完全崩溃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中原文化正统性得到确认15.(2021·甘肃·嘉峪关市第一中学三模)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 B.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C.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D.国君集权趋势开始出现16.(2021·福建泉州·一模)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争夺霸权提出“尊王攘夷”;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这说明A.现实需要影响政策制定 B.社会变革推动文化统一C.民族交融改变主流思想 D.诸侯争霸缓和民族矛盾17.(2021·河北唐山·模拟预测)春秋前期,卿大夫的家内盛行家臣制,家臣出身宗族,有自己的封邑和武装。春秋后期出现了非宗族出身的家臣,不再具有封地,以粮食为俸禄。据此可知,春秋后期A.宗族势力退出了政治舞台 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C.集权制度得到普遍地认可 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18.(2021·湖北·模拟预测)以《诗经》中的词句互相酬答,是春秋时期各国往来的通例。当时诸国往来,每逢外交场合甚至作战,都会互引《诗经》作为风雅明礼的表现,而瞠目以对、不知所云者则被视为粗鄙无文。据此可知,当时A.《诗经》是维系秩序的纽带 B.儒家思想最具社会影响力C.华夏文化认同意识较强 D.“百家争鸣”影响社会政治19.(2022·青海西宁·二模)鲁国为周公封国,“周之最亲莫如鲁”。公元前720年,周平土死后末葬,王室派人向鲁国“求赙”(賻,音fi,治涨的钱财)。公元前717年,周境内发生灾荒,王室向鲁国等因“求籴”。公元前697年,周王室向鲁国“求车”。这反映了当时A.分封制已然崩溃 B.周王室已经衰微C.井田制开始瓦解 D.宗法制遭到挑战20.(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预测)《左转》记载,昭公六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二十九年晋“铸刑鼎”,定公九年,郑国邓析“作竹刑”。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春秋后期A.通过建立法制维护政治稳定 B.地主阶级成为新的统治阶级C.贵族集团受到了法律的约束 D.争霸战争需要诉诸法律解决21.(2022·青海海东·一模)西周的有铭青钢器由周王室和E臣制作的占大多数,由诸侯国制作的为数甚少。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王窒.王臣的青铜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形势的变动 B.礼乐制度的发展C.中央集权的式微 D.治铸技术的提高22.(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模拟预测)吴国贵族自称是太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长子)之后,但很长时间内却并未表现出亲近华夏的一面。而在春秋时期他们开始强调自身的华夏血缘,吴国获得了华夏的支持。这为吴国进入中原地区,参与其他华夏诸侯国盟会、争霸提供了依据。这反映了A.夷狄普遍认同华夏文化 B.吴国贵族具有华夏血统C.周天子的统治日趋稳固 D.政治利益影响华夏认同23.(2022·辽宁沈阳·三模)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乂(治理)民。”《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左传》则多见把“中国”与“四夷”“蛮夷”“戎”对举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观念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 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 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24.(2022·安徽·合肥市第六中学模拟预测)吕思勉认为,古代交通不便,一山一水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中央政府鞭长莫及,所以必须将同族的人分封出去,这些分封出去的人,是我国民族的拓殖使,文化的宣传队,只要看东周之世,各方面封建的国家,都逐渐强大起来。这说明分封制A.导致国家分裂 B.推动民族认同C.巩固周朝统治 D.导致诸侯纷争25.(2022·江苏·模拟预测)西周疆域辽阔,但各地言语分歧隔绝,于是周人把自己的言语定为雅言,区别于“方言”。诸侯朝聘盟会时必有礼乐,礼则“雅言”,乐则“雅音”,礼乐皆尚雅。西周这一做法(
)A.形成了统一语言 B.繁荣了礼乐文化C.增进了文化认同 D.消除了地区差异高频考点06·商周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1.(2022·重庆·模拟预测)巴国,地处长江上游,多鱼盐之利,形成于商周,灭亡于战国。下图是出土自重庆涪陵小田溪M12号墓巴国晚期巴王玉组佩。玉组佩常见于中原文化礼乐制度,该玉组佩还包含楚国图腾元素玉鸟形牙饰。该随葬品可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巴国晚期等级制度严格 B.巴楚之间经贸往来频繁C.区域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D.宗法分封制度趋于崩溃2.(2022·陕西渭南·二模)长江流域出土了大量商周青铜器,既有生产工具、武器,也有青铜礼器。其中商代中期典型的与中原地区相同的器物在湖北盘龙城、湖南石门皂市、江西清江吴城和江苏南京等地都有出土。这说明,商周时期A.青铜制造技术先进 B.青铜器使用较普及C.中原文化向南扩展 D.区域发展相对平衡3.(2022·广东·三模)古骆越(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方国)工匠早期铸造的青铜器,主要是依照中原青铜器的模式。到了战国至秦汉时期,骆越设计和铸造出具有较为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青铜器,形成具有明显地方民族特色的青铜文化。这一变化表明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骆越经济文化发展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南北经济交流频繁4.(2022·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模拟预测)西周初年,彝铭中的“福”以事神致福为框架;西周中期以降,随着世族的形成和周人政治经验的积淀,西周贵族在铭文中先后累加了以型效祖先威仪,履行政治规范求福的论述,即以德求福。这一变化A.体现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B.反映了宗法制的形成和发展C.淡化了政治中的贵族色彩 D.折射出早期人文精神的意蕴5.(2022·湖北·模拟预测)商代重视天象观测,殷墟卜辞就有不少关于天象的记录,其中常见的有雨、风、云、启(天晴)易(多云阴天)晦(阴沉欲雨),还有日月食,对恒星也有一定的认识。这表明当时A.人们有自然崇拜的观念 B.服务于对王权的神话C.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D.建立了天气观测系统6.(2022·四川·树德中学模拟预测)下图是2021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墓葬的镂空有銎(qióng)铜戈,考古人员评价“这件戈的纹饰非常精美,后面方形的部分是镂空的,前部则是一个三角圆戈,这种器形,应该不是本地生产的,可能是来自当时中国南方、西南方,是非常珍贵的‘舶来品’”。这说明A.西周冶铜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B.地域文化要素助推中华文化整合C.分封宗法制促进了文化交流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官府鼓励7.(2022·安徽·滁州市第二中学模拟预测)据《孟子》一书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公田指的是国君直接经营的全国土地B.反映了井田制度下的耕作、劳役方式C.描述了战国时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奴隶主土地私有制8.(2022·辽宁·模拟预测)据考古发现,商代以“人虎”这一特殊纹饰为主题的青铜器物,广泛分布于安徽阜南、河南安阳、湖南宁乡、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等地区。这可以说明当时A.文化认同的增强 B.冶铸技术的传播 C.审美水平的提升 D.等级观念的强化9.(2022·福建莆田·二模)卜辞中常见商王组织或亲自参与各项生产活动的记载,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癸未卜,有祸百工。”这反映了,商代A.神权对王权的支配 B.国家对经济的重视C.小农经济占据优势 D.卜辞左右社会生产10.(2022·四川巴中·一模)商代盛行使用人牲祭祀。据统计,武丁在位50年间使用人牲数为5418人,祖庚至文丁90年间使用人牲数为1950人,帝乙、帝辛在位40年间使用人牲数为75人。人牲数量逐渐减少反映了A.商代奴隶制走向瓦解 B.商后期奴隶来源减少C.商代后期“敬德保民”观念产生 D.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强11.(2022·山东烟台·三模)西周时期,农官对农业生产主要采取直接管理、指挥监督的方式,如进行农田的规划与组织整治,给农夫提供农具,协调劳动力的安排,指导与监督农夫耕种等。这种管理方式A.体现了中央集权需要 B.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C.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12.(2022·安徽蚌埠·二模)先秦时人们每日吃两顿饭。早餐叫饔,时间为十至十一时;晚餐曰飨,时间为下午三时至五时。这种饮食习惯A.体现了礼乐制度的特点 B.顺应了农耕生活的需要C.反映节约成为社会风尚 D.旨在维护贵族经济特权13.(2022·云南昆明·一模)商代动物类象生玉器数量丰富,涉及动物种类30余种;西周的象生玉器涉及动物种类明显减少,纹饰向龙凤纹集中,多元动物崇拜逐渐向单一动物崇拜转变。这反映出西周A.手工业技艺逐渐提高 B.权逐步摆脱神权色彩C.国家权力呈加强趋势 D.艺术风格趋向浪漫主义14.(2020·江苏·模拟预测)商周时期,青铜器多为礼器、兵器、车马器、乐器等,属于农业生产工具则极少。大多数青铜农具出土于贵族墓葬中,这与处在青铜时代的世界各国都普遍缺乏青铜农具的情况非常相似。材料说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非常落后 B.青铜冶炼工艺水准领先世界C.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D.青铜器是为了满足贵族需要15.(2021·重庆·模拟预测)周朝四季均有祭祀,其中最隆重的是春祭。春祭时,“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天子亲载来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引耕帝籍。”由此可见,春祭意在A.推崇神灵崇拜 B.将王权与神权结合C.推动农业生产 D.严格贵族内部秩序16.(2022·湖南·模拟预测)甲骨文中的“周”像平原整划之田地,上或植五谷周密,其意象为田地紧密相连,或五谷紧密,引申有周密之意。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弃”能辨识不同土壤,教民稼穑,被尧任命为农师。这说明A.西周推行井田制 B.周代土地私有制发达C.周人擅长于农耕 D.周人开创了原始农业17.(2021·湖南·衡阳市八中模拟预测)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 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18.(2021·浙江绍兴·二模)如图是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西周康侯簋。内部24字铭文记述了它的由来,其大意是:“王来讨伐商的城池,把卫封赏给了康侯,沫司徒疑为纪念亡父,铸造了这尊青铜器。”“簋”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关于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记载了周伐商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B.铭文作为书法字体之一富有图案美C.祖宗祭祀体系是周朝礼制重要内容D.它与后母戊大方鼎属于同一个朝代19.(2021·湖北·模拟预测)商周时期,锸、䦆类农具开沟起土较慢,农田垄与沟的宽度比约为1:2,沟宽垄窄;战国晚期,垄、沟宽度之比变为1:1;沟、垄宽度基本一致。这一变化表明战国晚期A.生产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集体劳作方式不断得到强化C.人地矛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D.技术革新带动种植面积扩大20.(2021·陕西榆林·三模)西周时期,历代天子几乎都认为周室“疆土”是在文王、武王时期由天赐予的。据《卫通》记载,西周贵族在进行土地交换时,必须有王室执政大臣到场监督才可完成。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贵族财产交由政府管理 B.臣民所属土地规模较大C.王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天子享有土地支配权力21.(2021·湖北武汉·二模)如图是甲骨文和金文中“周”字的部分拓片,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西周时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B.西周推行井田制C.西周建立了贵族等级制度 D.周人擅长于农耕22.(2021·四川达州·二模)据考古发现,商代以“人虎”这一特殊纹饰为主题的青铜器物,广泛分布于安徽阜南、河南安阳、湖南宁乡、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等地区。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审美观念趋向同一 B.等级观念的强化C.区域间的文化认同 D.冶铸技术的传播23.(2021·山东·二模)西周建立后,充斥着神话幻想色彩的商代兽面纹已不再是青铜器纹饰的主题,纹饰艺术以朴实无华、简洁明快为趋势,其形状所表现的神话式宗教力量也在明显递减。这种变化A.反映出商周文化的断层 B.推动了器物功能的完善C.适应了政治变革的需要 D.体现了宗教力量的衰退24.(2017·北京海淀·模拟预测)《史记》载,西周初姜太公被封于山东半岛。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于是,“太公劝其女功(纺织业),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故齐[国]冠带衣履天下。”上述材料表明,姜太公A.通过工商业开发齐国经济 B.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C.取消了官营工商业的制度 D.以工商业吸引人口成就霸业25.(2019·云南曲靖·模拟预测)《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高频考点07·礼乐制度1.(2022·湖北·模拟预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西周、春秋时期婚姻礼仪中较流行的一道程序;战国时期《孟子·滕文公下》也记载:“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据材料可推知A.先秦婚俗钻穴逾墙程序复杂 B.古人婚姻完全依靠他人包办C.周朝婚姻礼仪有一定合理性 D.独尊儒术束缚青年婚姻观念2.(2022·山东潍坊·三模)西周周懿王死后,懿王的叔父登上王位,是为周孝王。孝王死后,懿王的太子燮才在诸侯的拥立下即位,成为周夷王。《礼记》载:“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而下。”“夷王下堂”反映出A.周礼进一步完备 B.原始民主传统影响尚存C.周王室地位下降 D.西周宗法制度日趋巩固3.(2022·广东·模拟预测)如表为先秦时期有关饮食文化的记载。据此可知,先秦时期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礼记·礼运》天子食太牢,牛羊界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国语·楚语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注:辟,指君主)《尚书·洪范》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界,庶人无故不食珍《礼记·王制》A.等级意识主导史书编写 B.平民阶层生活水平低下C.礼乐制度引发社会矛盾 D.政治文化影响社会生活4.(2022·山东临沂·三模)“伐纣以来,皆用殷之礼乐,非始成王用之也”。周公制礼作乐之后,“仍令用殷礼者,欲待明年即取告神受职,然后颁行周礼”。这反映了西周A.礼乐制度强调以人为本 B.在继承中进行制度创新C.首创了伦理秩序的规范 D.积极吸纳学习外来文化5.(2022·辽宁·大连二十四中模拟预测)下表为先秦时期儒家部分代表人物的言论。这反映了他们(
)A.重视君臣之伦 B.推崇君臣共治 C.关注社会秩序 D.维护百姓利益6.(2022·湖北·恩施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考古发现,商代贵族会随葬成套酒器.尤其是高级贵族墓葬中的随葬数量超过容器的一半以上,以觚和爵为核心;而周代贵族不论高低,随葬的酒器种类和数量均大为减少,但炊食器的鼎、簋等则成为最常见的器类。因此,学者们认为,商人重酒器.周人则重食器。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决定因素是A.商周礼制的不同 B.族群观念的变化C.社会生产力水平 D.人们受教育程度7.(2022·全国·三模)春秋晚期,孙武著《孙子兵法》一书,该书以“出奇设伏”“变诈取胜”为主要特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但该书问世后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主要原因是A.汉字笔画繁复书写困难 B.礼崩乐坏社会统治秩序瓦解C.儒家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D.传统贵族社会思维影响深远8.(2022·福建福建·模拟预测)周代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雅乐)。春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民间音乐“郑卫之音”兴起,引发了雅乐的生存危机。“郑卫之音”不仅在民间广为流行,还直接进入宫廷,风靡朝野。这一变化说明A.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削弱 B.传统礼乐制度受到挑战C.礼乐制度融合宗法观念 D.春秋时乐舞走向世俗化9.(2022·河北·模拟预测)据《周礼正义》载:“宾客之礼主于敬,故谓之宾礼。”“宾礼”是天子敬诸侯以及诸侯相敬之礼。由“敬”则生“情”,生“情”则“亲”,是“宾礼”的礼义。这一制度A.孕育着原始民主色彩 B.旨在传播先进的文化C.助推家国体制的确立 D.有助于稳定统治秩序10.(2022·广东·珠海市第二中学模拟预测)据考证,周公制作的《大武》有舞有歌,舞分六场,歌分六章,出场顺序为:武王带兵出征、灭亡殷国、征伐南国、平服南国、周公统治东方、班师回朝。这种经常出现在政治场合的雅乐A.体现了周朝社会的等级森严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有助于贵族集团上下的和同 D.违背了宗法分封制度11.(2022·广东·广州外国语学校模拟预测)《左传》记载:公元前605年郑国大夫子公参加国君的宴会,正值食用罕见的鼋(大甲鱼,楚人奉献)汤,郑灵公赐大夫食用,独“子公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当年夏天,子公“弑灵公”。在上述事件中(
)A.楚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记载者冲破了传统价值观念C.传统宗法制度失去了功能 D.君臣都存在一定的失礼行为12.(2022·辽宁·模拟预测)先秦婚姻礼制将秋李定为嫁娶时节。《卫风·氓》诗曰:“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荀子》载“霜降逆女,冰泮杀止”(嫁娶始于霜降,至冰融化结束)。吕思勉认为,秋末至春初是农闲,因收成而有余财办礼。这一情况说明先秦(
)A.礼乐仪式规范细密而烦琐 B.礼制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关C.将时令节气作为礼乐制度 D.政府在思想方面严控民众13.(2022·河北·模拟预测)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周公摄政,选择在洛邑一带营建东都成周,也是因为这里曾是夏王朝“居九鼎”的故地。周公此举体现A.强化了统治的神权色彩 B.统治集团建立绝对权力C.突出统治者的等级地位 D.西周王室维护礼乐制度14.(2022·全国·模拟预测)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公”级称谓的国君随葬鼎、簋数高于“侯”级称谓的国君,这也导致其配偶墓葬中出现相似的情形。从春秋早期开始,第一、二等级(随葬有青铜礼器女性贵族)墓葬间的食器数量差异减小,到春秋晚期个别第二等级墓葬在青铜礼器的种类和数量上已超过第一等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畿内与地方贵族的差异 B.女性配偶身份的高低C.封国间整体实力的消长 D.礼乐制度遭受到破坏15.(2022·湖南·雅礼中学模拟预测)冠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即古代华夏族的成人礼。先秦时期,冠礼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享有非常高的地位,被称为“礼之始”,名列“八纲”(冠、婚、丧、祭、射、乡、朝、聘)和“六礼”(冠、婚、丧、祭、乡、相见)之首,对个人的人生历程有重大影响,对整个社会也有不容低估的影响。由此可知,冠礼的主要功能是A.利用血缘关系凝聚宗族 B.传承文化完善儒家学说C.规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 D.强调责任感和教育功能16.(2022·江苏·模拟预测)先秦时期,“爵”(下图1)既是饮酒器的通称,也指封爵;“尊”(下图2)既是盛酒器的通称,也是基本身份用词,即“尊卑”之“尊”。深入认识此现象可知,先秦(
)图1爵图2尊A.礼制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 B.“爵”与“尊”具有双重含义C.青铜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D.礼制具有直观可视化的特点17.(2022·天津南开·一模)“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该材料反映了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提升个人修养 B.宣传“敬天保民”的思想C.强化基层教化 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18.(2021·辽宁·一模)西周时期,周王为了使诸侯国秉承分封之初的忠诚守信,利用玉瑞(用玉制作的礼器)制定了一系列繁琐的礼仪活动;形成玉瑞制度,作为控制诸侯国的手段和凭借。由此可见,西周时期①分封制度得以贯彻
②国家礼制得到完善
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④家国一体局面形成
⑤地方治理有所加强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19.(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周代,诸侯朝见天子或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管理标准推行计划
- 娱乐休闲行业前台服务心得
- 互联服务销售工作总结
- 电商仓库管理员服务职责
- 纺织原料采购工作总结
- 语言学校前台工作总结
- 水产加工厂保安工作总结
- 第二单元 一年级下教案
- 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时事新闻及点评【六篇】
- 聚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流动资金测算公式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总结报告
- BBC美丽中国英文字幕
- 卫生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CDR-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 铝合金门窗制作工艺卡片 - 修改
- 恒亚水泥厂电工基础试题
- 配网带电作业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