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练习一、合格过关1.“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2.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个时期连续十年内国内工农业总值变化情况。对图中“C”点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完成B.“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很大成效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4.下图反映的是我国1953—1985年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B.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D.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5.1962年,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中指出,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6.生活的细节在不经意间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7.“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诸多内涵。“铁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大生产运动B.社会主义改造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D.“大跃进”8.1955年10—12月中国商品展览会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举行。1958年2月,日本工商界访华代表团同中方签订了钢铁领域的长期(1958年至1962年5月)货贸协议,引起了各方的重视。这说明()A.中日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B.日本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C.经济交流突破意识形态束缚D.中国外交方针实行重大调整9.1971年4月,法新社评论道:“(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员访华)这是‘中国的新外交战略’。北京选择了在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向美国舆论以及世界舆论伸出手。”由此可知,当时中国的“新外交战略”()A.意在推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B.开始对外宣扬和平外交理念C.开创了政府间交往的新途径D.具有改善中美关系的灵活性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省区的腹地部分;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材料二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摘编自魏后凯《21世纪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二、素养提升1.下图是1957—1960年中国全国职工总人数变化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期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这一时期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下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从总体上来看,这种变化反映出()A.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变化D.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白沙村建置沿革1950年5月,全县设8区81乡347行政村。保安区置13乡。白沙为保安区定村乡第二村。1951年土地改革时,改第二村为第三村。后又改称第二村。1956年11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白沙称胜利社。1958年9月,峡口人民公社成立。白沙改称峡口公社定村大队白沙生产队。1961年8月,白沙成立生产大队。同属此大队的有白沙自然村一、二、三生产队,洋槽自然村第四生产队。1962年,第三生产队分设两个生产队,洋槽易名第五生产队。——摘编自《白沙村志》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具有的史料价值。(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参考答案一、合格过关1.C2.B解析:从图中可知,“C”点重工业总产值达到最高峰,远远高出同时期的农业和轻工业的总产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故B项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工业相对落后,A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有利于缩小工业、农业、轻工业的比例差距,C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图示信息无关,D项错误。3.A解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吃大锅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项错误;人民公社体制是超越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不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C项错误;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是“大跃进”的实质问题,D项错误。4.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中央对农村经济工作进行了调整,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有所恢复,故A项正确;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在1956年已经建立,排除B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1953年已经开始,排除C项;D项发生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排除D项。5.D6.B解析:1977年中国刚刚结束“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些错误还没有得到纠正。7.C8.C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日两国分属不同阵营,但从题干材料来看,两国之间开展正常的经济交往和贸易往来,说明两国的经济交流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故选C项。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20世纪50年代两国关系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B项,排除;中国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没有进行重大调整,排除D项。9.D解析:题干材料“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说明中国对美国的“新外交战略”避开了政治上的抵触因素,这是外交上灵活性的体现,D项正确。10.(1)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遏制政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增设重兵;国防安全面临威胁;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不利于备战。(2)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变了工业布局;促进了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西部开发。二、素养提升1.B解析:“一五”计划期间是1953—1957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图中从1958年开始全国职工总人数增加,与这“大跃进”有关,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只是在农村强调公有制的规模,与城镇职工人数的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故D项错误。2.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这主要和当时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关,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C项正确;当时仍然是发达国家主导联合国,排除A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排除B项;支持中国的国家增多,并不一定代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排除D项。3.角度信息价值政治1950年5月,白沙为保安区定村乡第二村;1956年11月,白沙称胜利社;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