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图册第三页,读“测量地球大小的数据”)。
有哪些事例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读地图册2-3页)
2、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读地图册第四页,读“纬线和纬度”)。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图册第五页,读“经线和经度”)
3、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4、⑴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⑵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数值往东变大,则是东经,数值往西变大,则是西经。
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数值往北变大,则是北纬,数值往南变大,则是南纬。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地图册第四页,读“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地图册第五页,读“东西半球的划分”)
6、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一天,公转一周为一年。
沿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点望下来是逆时针,从南极点望下来是顺时针(南顺北逆)。
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太阳东升西落(地图册第六页,读“地球的自转”)
7、夏至日(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2日)和秋分日(9月23日):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公转引起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产生四季的变化。(地图册第七页,读“地球的公转”)
阳光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阳光直射南半球,则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此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
8、以北半球为例,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
2月为冬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读地图册第七页,“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9、五带的划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的四季变化现象明显。北极圈以内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内为南寒带。寒带地区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地图册第八页,读“地球上的五带”)
10、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册第九页,读“地图的基本要素”)
11、在地图上三种定方向的方法: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③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图册第九页,读“地图上的方向”)
12、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地图册第十页,读“地图上的比例尺”,)
13、(1)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或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地图册第十四页,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2)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对高度来表示地面的起伏状况。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等高线的特点:①.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③.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4)地形判读: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读地图册第十四页,“地形坡度陡缓与地图上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
①山顶一般用▲表示,且等高线的海拔高度往中心变大。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凸向(低)处.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凸向(高)处.④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部位.⑤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地图册十四页,“几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
14、学会读地形剖面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地图册第十五页,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5、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6、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读课本27页/图D)
平原:海拔较低,低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高于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低于500米,地面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2.1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的国家。导致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东部,给东部带来丰富的降水,利于农业生产;东面临广阔的海域,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利于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读地图册第16页,“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最北:漠河54°N;最南:曾母暗沙4°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E;
最西:帕米尔高原73°E。南北跨纬度近50度,导致南北气候差异大,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且大部分位于北温带,适合人类的居住与发展。东西跨经度约60度,跨越五个时区,导致同一瞬间,我国最西端与最东端出现的自然景象不同,最东端是早晨,而最西端是深夜。(地图册第16-17页,读“中国的疆域”及图上的景观图)
2、我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中国疆域广阔,包括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以及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由北往南,濒临四大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中两个内海:渤海、琼州海峡。(读地图册第16-17页)
3、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地图册16-17页,读“中国的疆域”)
4、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①省(自治区、直辖市)、②县(自治县、县级市)、③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读地图册第18-19页,“中国三级行政区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读课本:七年级上册第41页/图G)
§2.2众多的人口
1、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统计)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的增长速度则看人口自然增长率。(读地图册第20-21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
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读课本45页/图D)
4、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千米内的人口数。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数,(读地图册第20-21页,“人口密度图解”)
5、读地图册第20-21页,“中国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腾冲——黑河为界,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情况: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人口多处特点
人口少处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多;
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6、我国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和资源枯竭;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8、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3多民族的国家:
1、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地图册第22-23页,读“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口的比重”)
2、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读地图册第22-23页,“中国民族分布”)
3、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1、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地形俱全,其中以山地、高原为主;(读地图册第25页,“中国五种地形面积比重”)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级阶梯。(读地图册第24页,“中国地势示意图”)
2、山脉纵横交错,主要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主峰-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也是世界最高峰)。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sōng)山(读地图册第26-27页,“中国地形”)
3、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读地图册第24页,“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
4、我国地形地势带来的优越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地势西高东低,分三级阶梯,使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使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深入东部广大地区,给我国东部带来丰富的降水;在阶梯与阶梯的交汇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5、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的优势: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劣势:交通不便。(读地图册第25页,“山区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
5、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读地图册第26-27页,“中国地形”)
6、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也是纬度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因矿产丰富,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读“中国地形”)
7、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水乡景色典型。(读“中国地形”)
读“中国地形”,完成课本67页的的表格填空。
§3.2-3中国的气候
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1)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日温差
(2)一年之中,在北半球,大陆上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正好相反。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说明冬夏气温变化大。
3、地图册第28-29页,读“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掌握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读“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学会画气温年变化曲线。读“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学会画降水量柱状图。
4、(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概念
特点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短时间、多变、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变化不大
(2)在卫星云图中,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晴天;白色表示云雨区(即有雨)。(读地图册第35页,“卫星云图”,)
(3)了解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城市天气预报图。(地图册第34页,读“常用的天气符号”)
5、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夏季气温最高值出现在新疆吐鲁番盆地(读地图册第30页,“中国7月平均气温”)。冬季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漠河,最高值出现在海南岛(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最高值出现在台湾的火烧寮(原因:地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最低值出现在吐鲁番的托克逊。(读地图册第32-33页,“中国年降水量”)。
6、读地图册第31页,“中国温度带”,找出我国各温度带的分布区域,说出广东省在哪个温度带?山西省在哪个温度带?吉林省在哪个温度带?塔里木盆地在哪个温度带?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相当于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哪些山脉、河流?(秦岭、淮河)。
读地图册第33页,“中国干湿区划分”,找出我国四个干湿区,广东在哪个干湿区?塔里木盆地在哪个干湿区?并熟读图旁边的文字。
7、地图册第32-33页,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并可看出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说明南方降水比北方多。
8、我国气候特征:⑴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读地图册第36页,“中国主要气候类型”)。⑵季风气候显著,并具有大陆性特征。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就越低。(读地图册第30页,“中国1月平均气温”),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并且冬冷夏热。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读地图册第32-33页,“中国年降水量”),且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9、说出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性质温暖湿润,所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寒冷干燥,所以冬季寒冷干燥。(读地图册第37页,“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10、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所以夏季降水多,且东部季风区多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相当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此线经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地图册第37页,读“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11、我国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12、我国气候特征的优越性:⑴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利于开展多种农业经营;还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使我国地域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⑵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能旺盛生长,利于农业生产。
13、在我国季风区内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内部的偏北风。夏季风的进退是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移动,夏季风和雨带移动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
§3.4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中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内流区。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相当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此线以东为外流区,以西为内流区。外流区水量丰富,占95%,内流区水量少,仅占5%。。我国河流以外流区为主。(地图册第38-39页,读“中国水系”)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有所减少。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于降水。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这些河流多分布在西北内陆,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也是亚洲最大的河流,是世界第三长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水源主要来自于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每年夏季为汛期。(读“中国水系”)
3、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含沙量最大河流是黄河。(读“中国水系”)
4、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为京杭运河,全长1800千米。由北往南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读地图册第39页,“京杭运河”)
5、我国有两大湖区:东部平原湖区,青藏高原湖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咸水湖)。(读“中国水系”以及读“中国主要湖泊面积比较”)
6、滚滚长江:长江源自唐古拉山,自西向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11个省区,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上游:源头—湖北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荆江河段被称为“九曲回肠”。上中游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下游江阔水深,利于航运,被称为“黄金水道”。)
找出长江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说出湘江、赣江分别在什么省?找出湖泊:鄱阳湖、洞庭湖。说出鄱阳湖、洞庭湖分别在什么省?(地图册第42-43页,读“长江流域”)
7、长江自西向东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大地形区。(读地图册第26-27页的“中国地形”)
8、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3,建有葛洲坝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读地图册第42页,“长江干流纵剖面”,解释长江上游为什么水力资源丰富)
9、因为长江航运价值大,所以长江下游被称为“黄金水道”。(读地图册第43页,“长江航运示意图”,了解长江的航运价值)
10、滔滔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上游:源头—内蒙古自治区河口;中游:河口—河南旧孟津;下游:旧孟津—注入海口。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找出黄河主要支流:湟水、渭河、汾河,并说出渭河、汾河分别在什么省?找出水利工程: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读地图册第40-41页,读“黄河流域”)
11、黄河干流从上至下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读地图册第26-27页的“中国地形”)
12、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泥沙来自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黄河的危害在于下游形成“地上河”,形成的原因是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地上河”。因此,做好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是治黄之本,另外,修建水利工程;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大堤。(读地图册第41页,“黄河下游的“地上河”示意图”)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4.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月22日
世界水日***
1、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这部分淡水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很少,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及部分浅层地下水。(读课本5页/图A)
2、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降水量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且时空分布不均。时间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空间分配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读地图册6页)。
4、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其中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缓解我国水资源缺乏的根本途径——节约和合理用水,防止水污染。这也是我国在水资源方面的基本国策。
5、我国的水力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找出长江、黄河水系主要的水电站。(读地图册第7页,“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
§4.2中国的土地资源与农业****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1、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最主要场所。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人多地少: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土地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书13页/图B)
3、农业生产部门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
4、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其中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林地利于发展林业;耕地面积更少,不到一亿公顷,承受着养活世界22%的人口沉重负担,耕地发展种植业。(读课本13页/图B)
5、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的耕地,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丘陵。分为三大林区:东北林区、南方林区、西南林区。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的高原、山地。如: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读地图册8页的“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10页的“中国森林分布”))
6、读课本16页/图I,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南方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北方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读地图册9页的“中国棉花、油料作物分布”、“中国糖料作物分布”了解我国的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的分布。读地图册10页的“中国主要牧区分布”,找出我国的四大牧区。
§4.3工业
1、中国煤炭北方多南方少,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尤其是山西省,煤炭储量占我国1/3,被称为“煤海”。(地图册第11页,读“中国煤炭资源和主要煤矿分布“)
2、我国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北方多南方少,在图中找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克拉玛依油田。指出西气东输的线路:轮南气田—上海。(地图册第11页,读“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布”)
3、我国铁矿分布广泛,北方多南方少,其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储量最大,但贫矿多、富矿少。找出我国九大钢铁工业中心。(读课本22页/图C)
4、工业部门的分类:重工业、轻工业。
5、找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并明确四大工业基地的性质。找出最大的能源基地:以山西为中心的煤炭能源基地。了解西电东送的线路。我国三大工业带:东部沿海工业带、长江沿岸工业地带、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地图册第13页,读“中国主要工业分布”)。
6、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由沿海向内地不断扩展,但目前工业基地仍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读课本23页/图D)
7、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它能够为当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8、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读课本24页/图E)
§4.4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五种: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包括河运、海运)、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及缺点。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一般短途用公路,长途用铁路、水运、航空。
2、找出主要铁路干线,南北向铁路: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哈—京广线、④同蒲—太焦—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东西向: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北疆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找出青藏铁路(西宁—拉萨)。找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看有哪些铁路在此交汇(地图册第15页,读“中国主要铁路”)
3、找出主要公路干线:青藏公路(西宁—拉萨)、川藏公路(成都—拉萨)、新藏公路(叶城—拉萨)、颠藏公路(下关—芒康)。高速公路密集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图册第17页,读“中国主要公路”)
4、我国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并找出四个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地图册第18页,读“中国国内航空线”)
5、找出我国航运价值高的内河航线:长江、黑龙江、珠江,了解它们的通航能力。找出长江沿线的四大河港: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指出主要对外贸易港口。(地图册第19页,读“中国内河和海洋航线”)
第七章比较区域差异
§4.1秦岭——淮河线
1、秦岭与淮河: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方向延伸。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洪泽湖,然后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
2、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是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一月份0℃的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的分界线;多水带与过渡带的分界限;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河流是否有结冰现象的分界线。因此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地图册第32-33页及课本94页/图G)
3、找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并说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是哪三条?分别以什么为界。(地图册第32-33页,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①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季风区,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耕地面积广大。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读地图册第34-35页及图旁的小字)
②南方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本区西部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铅锌矿。(地图册第36-37页)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①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青藏地区的主体是“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交通方式主要是公路。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以高寒畜牧业为主,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主要的畜种有牦牛、藏羚羊、藏绵羊。宗教:藏传佛教。(地图册第40-41页)
②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长城—青藏高原北缘以西、以北地区。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以畜牧业为主,牧区作物:肉、奶、皮、毛等。矿产资源: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读地图册第38-39页)
***§4.5补充总结***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地形、地势
特征
高原、平原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
盆地、平原、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地势:西高东低。
以高原、山地为主
海拔最高
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水热充足,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高寒,
日照充足,气温低。
干燥,日照充足
主要河流
黄河、黑龙江
长江、珠江
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
塔里木河
主要矿产
煤、铁、石油
有色金属
钾盐、石油
煤,石油
主要农作物
小麦、花生、甜菜、棉花、温带水果
水稻、油菜、甘蔗、棉花、蚕丝、茶叶、热带经济作物、亚热带水果
青稞、豌豆
甜菜、长绒棉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读地图册第6页)
3、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地图册2-3页,读“世界地形”)
4、读地图册4-5页,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赤道横跨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赤道横跨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5、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非、欧、大洋洲,完全在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完全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跨东西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有亚、欧、北美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和北美洲。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南美洲、大洋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大洋洲。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有非洲。(读地图册4-5页)
6、四大洋按面积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读地图册8页)
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五大洲包围,跨东西半球;大西洋呈“S”形,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五大洲包围,跨东西半球;印度洋被亚洲、南极洲、非洲、大洋洲四大洲包围,完全在东半球。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也是纬度最高、最北的大洋,被北美洲、欧洲、亚洲包围。(读地图册4-5页)
7、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种: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其中地壳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图册9页)
8、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阐明“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读地图册10页)
9、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10、板块是不断地运动,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读地图册11页,“世界六大板块分布”)
11、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上。(读地图册11页,“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1)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地区递减(纬度因素);(2)同纬度地区,陆地与海洋气温不同(海陆因素);(3)同纬度陆地,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4)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增高,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降低(洋流因素)。(读地图册12-13页)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2)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纬度因素)。(3)中纬度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4)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降水多,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降水少(洋流因素)。(5)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读地图册14-15页)
3、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导致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导致降水: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
(2)、海陆:导致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导致降水: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地区少雨。
(3)、地形:导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导致降水: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洋流:导致气温: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增温,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减温。导致降水: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多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少雨。
4、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分布规律。(读地图册16-17页)
5、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亚马逊平原。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最大的是非洲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最大的是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6、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读地图册18-19页)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增长速度快。(地图册22页,“世界总人口的增长”)
2、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各大洲中,人口的自然增长最慢是欧洲,最快是非洲。(地图册22页)
3、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南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中低纬度临海地带。
人口最稀疏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荒漠、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的分布深受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及交通、经济、历史等人文条件的影响。(地图册21页,“世界人口分布”)
4、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和资源枯竭;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地图册23页)
5、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6、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7、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读地图册20页)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8、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读地图册24页)
9、世界的三大宗教:(读地图册25页)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创起人耶稣)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创起人穆罕默德)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创起人释迦牟尼)
10、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聚落的分布及成因: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因为这里往往是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的地区。
11、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
12、按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世界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的南部。(地图册31页)
13、掌握什么是“南北对话”、“南南合作”。(读地图册31页)
14、世界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千米。
15、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当代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16、了解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其中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读地图册34-36页)
韶关市乡土地理
一.位置、范围
位置:
海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北部,在内陆地区,北接湖南、江西两省
经纬度位置:约25°N,113°35'E。
位置重要性:地处湘、粤、赣三省交通要冲,是我国贯通南北的京广铁路的咽喉,历来是岭南和岭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范围:包括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三大区以及乐昌市、仁化县、南雄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
面积:18594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9.7%,相当于1/2个台湾省
人口:2840524人(市区人口:444714人)→1990年统计
人口密度:150~250人/平方千米,是广东人口密度最小的市
人口分布不均匀:河谷、盆地人口密度较大,大东山、大瑶山等山区人口密度较小
轮廓:似一朵肥厚的冬菇,北宽南窄
二自然环境
地形:
地形地势特征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
地势:北高南低
构成山地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的地形网络
我市主要山脉自北而南有三列
主要盆地谷地:
夹在北、中两列山脉之间的是武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民族大学《时尚休闲体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第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六次质检(下学期开学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卫生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中考物理试题模拟试卷解析含解析
- 无锡市南长区重点达标名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5月冲刺卷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泸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4月19日第12周物理试题考试试题含解析
- 创业企业服务创新重点基础知识点
- DB32/T+5100-2025+江淮地区稻茬小麦绿色综合防倒技术规程
- 教学工作总结个人范文(28篇)
- 实验室的年终工作总结(30篇)
- 2025-2030中国橡胶粉改性沥青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外出攻读博士协议书
-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卫星通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年度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教学工作总结(共三套)
- 2024年常德市农商银行系统招聘笔试真题
- 江苏2025年03月南京市建邺区公开招考5名政府购岗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2025版)
- 中华武术-太极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 2025年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5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海关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