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读书报告课件_第1页
某读书报告课件_第2页
某读书报告课件_第3页
某读书报告课件_第4页
某读书报告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系凉山——林耀华先生著作主讲人:董林情系凉山主讲人:董林1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中国福建省古田县人中国社会学界、人类学界、民族学界一代宗师。林耀华先生致力于原始社会史和民族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中国的人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中国汉族的宗族组织及凉山彝家的社会组织的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2林耀华先生主要学术经历1910年3月27日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岭尾村,受传统私塾教育。1932年于燕京大学获社会服务系学士学位。(师从吴文藻、1935年于燕京大学获社会服务系硕士学位。拉德克利夫-布朗

)194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后放弃哈佛大学教职归国加入由吴文藻创办,费孝通主持的燕京-云南两所大学的田野工作站——魁阁。1982年赴美出席“美国民族学会140周年年会”,并在哈佛、耶鲁等大学讲学。2000年11月27日逝世于北京。林耀华先生主要学术经历3吴文藻及拉德克利夫-布朗

对林耀华学术观点产生的影响吴文藻(1901年12月20日-1985年9月24日),江苏江阴人,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他认为,社会学要中国化,最主要的是要研究中国国情,即通过调查中国各地区的村社和城市的状况,提出改进中国社会结构的参考意见。

请进来-----1935年请拉德克利夫.布朗到燕京大学授课派出去-----安排林耀华林耀华前往福建做义序宗教调查并到哈佛大学学习、深造。吴文藻及拉德克利夫-布朗

对林耀华学术观点产生的影响吴文藻(4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拉德克利夫.布朗: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1935年来华讲学,林耀华为布朗的助教,在教学接触的过程中,布朗的学术观念令林耀华增长了对国外人类学、民族学的见识。在布朗指导下,林耀华完成了《从人类学观点考察中国宗族乡村》等文章。理论方法:布朗传统的结构功能理论较多地关注文化要素结构的实体,制度化是其强调的重点,却弱化了对文化要素间多重联系、多重功能的透视,尤其是对有关精神活动文化要素的透视。

林耀华深化了布朗的功能学派方法论,将凉山夷家作为一个“开放”的社区进行研究,注重夷汉关系、婚姻、氏族、经济、阶级等方面所包含的内在的联系。拉德克利夫-布朗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拉德克利夫-布朗5一、汉人社会(家族)研究1.1947.中文版《金翼》庄孔韶、林宗成译,三联书店,北京,1989,2000年再版。2.《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北京,2000年。(为林耀华教授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毕业论文)二、少数民族(边疆社会)的研究3.《贵州苗民》(为林耀华教授在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40年。)4.《凉山彝家》,商务印书馆1947。5.《凉山彝家的巨变》,商务印书馆,北京,1995年。三、社会发展史研究6.《从猿到人的研究》,北京耕耘出版社,1951。7.《民族学通论》(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北京,1990版,(1997修订再版)。8.《从书斋到田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林耀华先生主要著作一、汉人社会(家族)研究林耀华先生主要著作6

1937年全面抗战的开始,西南地区从“边陲之地”俨然成为抗战大后方;

大量东南沿海人民迁往内陆地区,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边疆对于一个国家有着高度战略意义,战争在某一程度上推动学科的应用性,需要大部分学者深入各个边疆地区,调查研究,共同克服“内患”。

几所高等学府迁往西南地区,大量学者随之转向边疆地区。

《贵州苗族》是林耀华由汉族宗教研究转至少数民族边疆研究的分水岭

。其凉山研究是国内学者第一次用人类学的方法对凉山进行系统研究林耀华先生研究方向转变的原因林耀华先生研究方向转变的原因7

1.创作背景:

《凉山夷家》是林耀华先生于1940年获得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之后,于1943年在中国抗建垦殖社、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哈佛-燕京学社三个机构资助下,为了学术而舍命涉险,深入凉山彝区87天,对凉山彝族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做了缜密的考察,历时三个月。2.主要内容《凉山夷家》是一部实地考察报告,根据亲自搜集的材料,叙述家族为中心,讲述了凉山彝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组织和内部关系,特别是彝族亲属制度、政治经济、语言宗教等文化特点,是当时最为详尽的实地考察报告。3.写作目的:在中国建立比较社会学的基础;介绍健全的理论与方法;提供正确的实地报告,促使社会学之中国化。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写作目的

8

《凉山夷家》文章脉络:

第一章:区域

第二章:氏族第三章:亲属第四章:家族第五章:婚姻第六章:经济第七章:阶级第八章:冤家第九章:巫术附录部分:

落落亲属名词川边考察行纪

(第一章:标明考察地理范围第二章至第五章叙述社会团体从大到小的一连串组织第六章至第九章描写夷家几个方面的主要枢纽)

《凉山夷家》文章脉络:

9

凉山是四川、西康(现已经归于四川省)、云南省交界的一个区域。大凉山为夷家大本营。小凉山多为夷汉往来交易场所,为两族杂居之地带。考察路线:北起峨边南达金沙江(约900华里)东至雷波西至昭觉(约600华里)考察区域凉山是四川、西康(现已经归于四川省)、云南省交界的一个区域10林耀华“区域”章节摘录:“牛牛坝往东可至雷波,往西可至越西。西南至昭觉,北行至洼海,更通峨、马二县,为用兵凉山必争之地。”

文字后的意图:1.表面上多为地理描述,但多具有“时政边学”的眼光。2.注重关键地点之间的相互联系。3.注重夷汉两地之间军事、贸易、行政、文化方面互动的描写。林耀华先生的文字表面上看是对于山、水的描绘,但实际上并非将其作为纯粹的地理环境介绍,而是使地理格局成为认识夷汉关系的谱系。

夷对于“区域”章节的思考林耀华“区域”章节摘录:夷对于“区域”章节的思考11

凉山夷家的社会团体组织(第二至第五章)氏族:凉山落落社会,氏族是最具规模的组织。1.一个氏族的人民尽管地域不同但必须以氏族亲属对待。2.氏族由两个条件结合:血缘+地缘3.氏族作用:保护族支尊严、共同抵御外敌。(而后第七章的“阶级”及第八章的“冤家”都与氏族由紧密联系)

从大到小的社会团体机构:氏族、亲属、家族、婚姻氏族:凉山落落社会,氏族是最具规模的组织。1.一个氏族的人民尽管地域不同但必须以氏族亲属对待。2.氏族由两个条件结合:血缘+地缘3.氏族作用:保护族支尊严、共同抵御外敌。(而后第七章的“阶级”及第八章的“冤家”都与氏族由紧密联系)

氏族、亲属、家族、婚姻凉山夷家的社会团体组织(第二至第五章)氏族:凉山落落社会,12

亲属制度也是维持夷区社会均衡、有序功能的另一重要结构。它不仅区分出人人之间的内外、上下关系,且这套关系内蕴含着各人应如何在这此体系内行事的“规矩”,通过这套体系有秩序地运转,夷区社会能在维持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得以持续。夷人亲属制度最为注重内外之别。按照与己身的远近关系,可分为血亲、姻亲,血亲又分为父族与外族,即使父族内也有直系、旁系之别。

姑舅表婚:(以甲乙丙丁为例)甲方(乙方的妹妹丁)乙方(甲方的妹妹丙)

男(A)女(B)男(C)女(D)男A娶女D为妻男C娶女B为妻男A女D男C女D

亲属与家族交错从表,亲上加亲亲属与家族13

1.落落氏族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家族由夫妇及其未婚的子女构成,已婚后的子女会形成新的家庭,另居住所

物质基础

(而后“经济”章节有所探讨)2.家族内操作工作的为娃子(奴隶),黑夷(主人)居于指导地位。

阶级观念(在而后“阶级”章节有所探讨)3.在夷人的概念中无“男女之分”但是有黑白界限:黑夷-------贵族白夷------奴隶家族1.落落氏族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家族由夫妇及其未婚的子女构成14

1.婚姻可以遵循自由恋爱,但父族不同婚,黑白夷之间不同婚。2.“转房”原则。(父娶儿媳,子娶父妻)3.多为一夫一妻制,富裕人家可一夫多妻。婚姻1.婚姻可以遵循自由恋爱,但父族不同婚,黑白夷之间不同婚15

林耀华先生认为对亲属、家庭、婚姻制度的研究,最重要的是通过其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应的规矩,从而反映社会的组织。

1.错综从优择配原则,亲上加亲,互通婚姻,互相信任。2.婚姻常常为结两家之好,亦为两族合作的工具。3.形成新的家庭需要经济基础,房屋建造促进两族合作契约,使得家庭生活得以固定。4.婚姻为两族合作关系,双方各具氏族背景,男女共享平等地位。5.转房制度有利于解决凉山地区人口问题,消除鳏寡。6.黑白夷等级鲜明,黑夷占据主导地位,带领白夷生存发展。

氏族团结,安定心理,共御外敌

从亲属、家族、婚姻从亲属、家族、婚姻16

凉山夷家主要枢纽(第六章、第七章)经济与阶级1.家庭经济的成立建立于婚姻的基础之上,婚姻为一种经济结构。经济来源包括:获取食物及共同利用物质财产。2.分工不因经济生活不同或职业生产不同而划分等级,而是根据阶级地位。(黑夷为主人,白夷为奴仆,锅庄娃子则低于白夷,白夷与锅庄娃子之间可以流动。)3.夷家经济财产包括:不动产、动产货物、人娃。家族所有,可以代代相传。财产继承在父母死后实行,男女均分。4.黑夷不参加农耕活动,夷家不重视农业,黑夷参与放牧。(与历史原因有关)凉山夷家主要枢纽(第六章、第七章)经济与阶级1.家庭经17

凉山夷家主要枢纽(第八章至第九章)冤家与巫术

冤家为落落社会特点之一,冤家仇视被称为

1.形成“打冤家”原因包括多种方面:

娃子由一家族逃走投奔另一家族;本族娃子受他家欺侮,黑夷主人为之出头;妇女受丈夫虐待,回娘家诉苦;妇女转房。2.“打冤家”的作用:保证各个支系之间的平衡局面,互相牵制。保持勇武精神,防御凉山大本营。3.打冤家时常常佩戴“灵物护身符”以保佑打冤家的顺利进行。

“打冤家”巫术凉山夷家主要枢纽(第八章至第九章)冤家与巫术冤家为落落18巫术不但支配人民的动作行为与维持社会安宁,而且统治初民的心理态度和培养传统的道德观念。1.落落社会的巫术方式:超自然力(精灵,eg.石头,先人的衣物)超自然人(灵魂主义信仰、鬼神信仰)2.夷家宗教思想:精灵主义与灵魂主义并存。3.巫术实施方法:a.巫师用物品施法b.毕摩(仅限男子,师传制度)c.苏皁(专门治病)巫术(超自然界的“操纵”)巫术不但支配人民的动作行为与维持社会安宁,而且统治初民的心理191.经济活动的社会意义决定着夷人的经济生活。“经济组织分为生产、分配、消费。”这种分类不能应用于凉山夷家社会,因为他们的经济问题与我们不同。

不注重剩余价值的买卖,多用于宴请。2.这种牧-农,黑夷-白夷的阶级对应关系,是夷人社会等级结构的反映。

同时,“牧”也有阶级划分:马>牛>羊、猪。阶级观念根深蒂固。3.夷人正是以打冤家这样一种貌似“乱”的方式使得凉山夷区被统合为一个整体。以结盟去拉拢族外群体,以妇女威慑其夫族、母族乃至母族的母族。有战有和,亦敌亦友-----4.巫术为落落社会解决自然界问题的主要手段。(如生病、打冤家、丧礼灵魂超度)

凉山夷人对待自然界的方式多为巫术。从经济、阶级、冤家、巫术“独立落落国”1.经济活动的社会意义决定着夷人的经济生活。“经济组织分为生20附录部分:

叙述了林耀华先生考察活动中所结交的三位“中间人”(打吉、老穆、哲觉)以及在考察活动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该部分的内容更像是“考察日记”记录了林耀华先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包括对考察活动前的顾虑与不安,考察活动中的惊吓,对汉娃子的同情心酸,对祖国大好河山不能“显现”于世人眼前的感慨)

由“异文化”转向“本文化”的研究川边考察行纪附录部分:叙述了林耀华先生考察活动中所结交的三位“中间人”21

1.夷家人衣装2.夷家人饰品3.夷家人发型。4.夷家人服饰的色彩性。美术视野中的《凉山夷家》美术视野中的《凉山夷家》22

夷家人的服饰、发饰1.“落落男子头上常包布帕,黑白蓝三色不等,环绕头上成一个圆圈。”2.“上衣不分寒暑只有一件,多为蓝色,右边开袒长及腰际,纽扣为骨制或布制。”“夷人外着披风。一为毡衣羊毛揉成,一为羊毛织成。3.“夷人剃发,唯额前留下一束,谓之“天菩萨”,胡须全部拔掉,使其断根。”4.“左耳耳叶下部必穿一孔,有的系挂红珠三枚,珠下缀以各色丝絮,有的带上银耳环,不加别的饰物。”

——摘自《凉山夷家》中P37页谈及夷家人的服饰、发饰特点。夷家人的服饰、发饰1.“落落男子头上常包布帕,黑白蓝三23

1.夷家音乐2.夷家锅庄舞3.夷家口琴“两位少妇轮流吹奏口琴声音清脆可听,每首皆有意义。口琴有两种一种竹片,一种银片,都藏于圆管内。”“少妇二人在锅庄前面,同时舞蹈高歌,一问一答。”——摘自《凉山夷家》P119页音乐、舞蹈视野中的《凉山夷家》1.夷家音乐音乐、舞蹈视野中的《凉山夷家》24林耀华先生《凉山夷家》

的研究方法及考察成果

林耀华先生深化了功能结构主义方法论,运用了社会均衡理论对凉山进行的考察。注重理论上的中西合璧,实践上的经世致用,学科建设上的团队薪火相传,在后几次的凉山考察中运用了社会文化变迁理论和追踪调查的方式,树立了中国人类学研究少数民族的新典范。

1.发现通往彝区腹地的新路并记录沿途里程和户口,为凉山开发积累了资料;2.以精确体质测量确认包括黑彝在内的彝人总体为蒙古人种,破解了彝旗来源方面的诸多迷思;3.收集大量彝文文献;4.研究了彝族的物质文化、亲属制度、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特别是亲属称得背后人际关系和行为惯例。研究方法:考察成果:林耀华先生《凉山夷家》

25

“三上凉山”:第一次1947年《凉山夷家》第二次1975年《凉山彝族今昔》一文,强调了凉山彝家的30年间巨变。第三次1984年带领研究生上凉山考察。《三上凉山——探索凉山彝族现代化中的新课题及展望》主要讲述凉山彝族地区的商品经济,并提出自身建议。1991年年迈的林耀华先生委托其学生潘蛟上凉山,合笔撰写《凉山夷家的巨变》是林耀华及其学术团队对凉山彝家1956年以来社会发展最为系统深刻的描述和分析。1995年,收录了《凉山彝家》、《凉山彝家的巨变》和鸟居龙藏评论的《凉山彝家的巨变》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延续了凉山彝家长达半个世纪的人类学故事。情系凉山——林耀华先生对于凉山的探索情系凉山——林耀华先生对于凉山的探索26

日本学者鸟居龙藏曾评价《凉山彝家》——“该书实将罗罗(彝族旧称)社会学上之事实完全网罗无遗,据此书则读者对罗罗之民族社会文化等,宛如身临其境,故余推荐其为近年来之佳著也。”

林耀华:“一个民族学家如果既能把握住社会文化变迁的脉搏,又能设身处地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着想,帮助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出一条成功地进行社会文化调整,并且借助现代技术的力量加速其经济文化繁荣的道路的话,那他的工作成果就一定令人瞩目。”:1.研究探索过程充满曲折,必须脚踏实地、不惧劳苦“做”学问;2.社会区域不是一个封闭的文化圈,必须充分联系社会文化各方面因素,均衡考量从而进行思考;3.实践探索工作是应当长期坚持的过程,伴随社会变迁,应当适时做到“回访考察”以便充实、补充资料,验证先前论断,扩展最新考察成果。启发林耀华先生《凉山夷家》读后启发日本学者鸟居龙藏曾评价《凉山彝家》——“该书实将罗罗(27

研究之途任重道远,在前辈的学术道路中谢谢大家!研究之途任重道远,在前辈的学术道路中谢谢大家!28情系凉山——林耀华先生著作主讲人:董林情系凉山主讲人:董林29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中国福建省古田县人中国社会学界、人类学界、民族学界一代宗师。林耀华先生致力于原始社会史和民族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中国的人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中国汉族的宗族组织及凉山彝家的社会组织的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30林耀华先生主要学术经历1910年3月27日出生于福建省古田岭尾村,受传统私塾教育。1932年于燕京大学获社会服务系学士学位。(师从吴文藻、1935年于燕京大学获社会服务系硕士学位。拉德克利夫-布朗

)194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后放弃哈佛大学教职归国加入由吴文藻创办,费孝通主持的燕京-云南两所大学的田野工作站——魁阁。1982年赴美出席“美国民族学会140周年年会”,并在哈佛、耶鲁等大学讲学。2000年11月27日逝世于北京。林耀华先生主要学术经历31吴文藻及拉德克利夫-布朗

对林耀华学术观点产生的影响吴文藻(1901年12月20日-1985年9月24日),江苏江阴人,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他认为,社会学要中国化,最主要的是要研究中国国情,即通过调查中国各地区的村社和城市的状况,提出改进中国社会结构的参考意见。

请进来-----1935年请拉德克利夫.布朗到燕京大学授课派出去-----安排林耀华林耀华前往福建做义序宗教调查并到哈佛大学学习、深造。吴文藻及拉德克利夫-布朗

对林耀华学术观点产生的影响吴文藻(32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拉德克利夫.布朗: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1935年来华讲学,林耀华为布朗的助教,在教学接触的过程中,布朗的学术观念令林耀华增长了对国外人类学、民族学的见识。在布朗指导下,林耀华完成了《从人类学观点考察中国宗族乡村》等文章。理论方法:布朗传统的结构功能理论较多地关注文化要素结构的实体,制度化是其强调的重点,却弱化了对文化要素间多重联系、多重功能的透视,尤其是对有关精神活动文化要素的透视。

林耀华深化了布朗的功能学派方法论,将凉山夷家作为一个“开放”的社区进行研究,注重夷汉关系、婚姻、氏族、经济、阶级等方面所包含的内在的联系。拉德克利夫-布朗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拉德克利夫-布朗33一、汉人社会(家族)研究1.1947.中文版《金翼》庄孔韶、林宗成译,三联书店,北京,1989,2000年再版。2.《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北京,2000年。(为林耀华教授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毕业论文)二、少数民族(边疆社会)的研究3.《贵州苗民》(为林耀华教授在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40年。)4.《凉山彝家》,商务印书馆1947。5.《凉山彝家的巨变》,商务印书馆,北京,1995年。三、社会发展史研究6.《从猿到人的研究》,北京耕耘出版社,1951。7.《民族学通论》(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北京,1990版,(1997修订再版)。8.《从书斋到田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林耀华先生主要著作一、汉人社会(家族)研究林耀华先生主要著作34

1937年全面抗战的开始,西南地区从“边陲之地”俨然成为抗战大后方;

大量东南沿海人民迁往内陆地区,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边疆对于一个国家有着高度战略意义,战争在某一程度上推动学科的应用性,需要大部分学者深入各个边疆地区,调查研究,共同克服“内患”。

几所高等学府迁往西南地区,大量学者随之转向边疆地区。

《贵州苗族》是林耀华由汉族宗教研究转至少数民族边疆研究的分水岭

。其凉山研究是国内学者第一次用人类学的方法对凉山进行系统研究林耀华先生研究方向转变的原因林耀华先生研究方向转变的原因35

1.创作背景:

《凉山夷家》是林耀华先生于1940年获得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之后,于1943年在中国抗建垦殖社、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哈佛-燕京学社三个机构资助下,为了学术而舍命涉险,深入凉山彝区87天,对凉山彝族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做了缜密的考察,历时三个月。2.主要内容《凉山夷家》是一部实地考察报告,根据亲自搜集的材料,叙述家族为中心,讲述了凉山彝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组织和内部关系,特别是彝族亲属制度、政治经济、语言宗教等文化特点,是当时最为详尽的实地考察报告。3.写作目的:在中国建立比较社会学的基础;介绍健全的理论与方法;提供正确的实地报告,促使社会学之中国化。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写作目的

36

《凉山夷家》文章脉络:

第一章:区域

第二章:氏族第三章:亲属第四章:家族第五章:婚姻第六章:经济第七章:阶级第八章:冤家第九章:巫术附录部分:

落落亲属名词川边考察行纪

(第一章:标明考察地理范围第二章至第五章叙述社会团体从大到小的一连串组织第六章至第九章描写夷家几个方面的主要枢纽)

《凉山夷家》文章脉络:

37

凉山是四川、西康(现已经归于四川省)、云南省交界的一个区域。大凉山为夷家大本营。小凉山多为夷汉往来交易场所,为两族杂居之地带。考察路线:北起峨边南达金沙江(约900华里)东至雷波西至昭觉(约600华里)考察区域凉山是四川、西康(现已经归于四川省)、云南省交界的一个区域38林耀华“区域”章节摘录:“牛牛坝往东可至雷波,往西可至越西。西南至昭觉,北行至洼海,更通峨、马二县,为用兵凉山必争之地。”

文字后的意图:1.表面上多为地理描述,但多具有“时政边学”的眼光。2.注重关键地点之间的相互联系。3.注重夷汉两地之间军事、贸易、行政、文化方面互动的描写。林耀华先生的文字表面上看是对于山、水的描绘,但实际上并非将其作为纯粹的地理环境介绍,而是使地理格局成为认识夷汉关系的谱系。

夷对于“区域”章节的思考林耀华“区域”章节摘录:夷对于“区域”章节的思考39

凉山夷家的社会团体组织(第二至第五章)氏族:凉山落落社会,氏族是最具规模的组织。1.一个氏族的人民尽管地域不同但必须以氏族亲属对待。2.氏族由两个条件结合:血缘+地缘3.氏族作用:保护族支尊严、共同抵御外敌。(而后第七章的“阶级”及第八章的“冤家”都与氏族由紧密联系)

从大到小的社会团体机构:氏族、亲属、家族、婚姻氏族:凉山落落社会,氏族是最具规模的组织。1.一个氏族的人民尽管地域不同但必须以氏族亲属对待。2.氏族由两个条件结合:血缘+地缘3.氏族作用:保护族支尊严、共同抵御外敌。(而后第七章的“阶级”及第八章的“冤家”都与氏族由紧密联系)

氏族、亲属、家族、婚姻凉山夷家的社会团体组织(第二至第五章)氏族:凉山落落社会,40

亲属制度也是维持夷区社会均衡、有序功能的另一重要结构。它不仅区分出人人之间的内外、上下关系,且这套关系内蕴含着各人应如何在这此体系内行事的“规矩”,通过这套体系有秩序地运转,夷区社会能在维持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得以持续。夷人亲属制度最为注重内外之别。按照与己身的远近关系,可分为血亲、姻亲,血亲又分为父族与外族,即使父族内也有直系、旁系之别。

姑舅表婚:(以甲乙丙丁为例)甲方(乙方的妹妹丁)乙方(甲方的妹妹丙)

男(A)女(B)男(C)女(D)男A娶女D为妻男C娶女B为妻男A女D男C女D

亲属与家族交错从表,亲上加亲亲属与家族41

1.落落氏族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家族由夫妇及其未婚的子女构成,已婚后的子女会形成新的家庭,另居住所

物质基础

(而后“经济”章节有所探讨)2.家族内操作工作的为娃子(奴隶),黑夷(主人)居于指导地位。

阶级观念(在而后“阶级”章节有所探讨)3.在夷人的概念中无“男女之分”但是有黑白界限:黑夷-------贵族白夷------奴隶家族1.落落氏族的基本单位是家族,家族由夫妇及其未婚的子女构成42

1.婚姻可以遵循自由恋爱,但父族不同婚,黑白夷之间不同婚。2.“转房”原则。(父娶儿媳,子娶父妻)3.多为一夫一妻制,富裕人家可一夫多妻。婚姻1.婚姻可以遵循自由恋爱,但父族不同婚,黑白夷之间不同婚43

林耀华先生认为对亲属、家庭、婚姻制度的研究,最重要的是通过其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应的规矩,从而反映社会的组织。

1.错综从优择配原则,亲上加亲,互通婚姻,互相信任。2.婚姻常常为结两家之好,亦为两族合作的工具。3.形成新的家庭需要经济基础,房屋建造促进两族合作契约,使得家庭生活得以固定。4.婚姻为两族合作关系,双方各具氏族背景,男女共享平等地位。5.转房制度有利于解决凉山地区人口问题,消除鳏寡。6.黑白夷等级鲜明,黑夷占据主导地位,带领白夷生存发展。

氏族团结,安定心理,共御外敌

从亲属、家族、婚姻从亲属、家族、婚姻44

凉山夷家主要枢纽(第六章、第七章)经济与阶级1.家庭经济的成立建立于婚姻的基础之上,婚姻为一种经济结构。经济来源包括:获取食物及共同利用物质财产。2.分工不因经济生活不同或职业生产不同而划分等级,而是根据阶级地位。(黑夷为主人,白夷为奴仆,锅庄娃子则低于白夷,白夷与锅庄娃子之间可以流动。)3.夷家经济财产包括:不动产、动产货物、人娃。家族所有,可以代代相传。财产继承在父母死后实行,男女均分。4.黑夷不参加农耕活动,夷家不重视农业,黑夷参与放牧。(与历史原因有关)凉山夷家主要枢纽(第六章、第七章)经济与阶级1.家庭经45

凉山夷家主要枢纽(第八章至第九章)冤家与巫术

冤家为落落社会特点之一,冤家仇视被称为

1.形成“打冤家”原因包括多种方面:

娃子由一家族逃走投奔另一家族;本族娃子受他家欺侮,黑夷主人为之出头;妇女受丈夫虐待,回娘家诉苦;妇女转房。2.“打冤家”的作用:保证各个支系之间的平衡局面,互相牵制。保持勇武精神,防御凉山大本营。3.打冤家时常常佩戴“灵物护身符”以保佑打冤家的顺利进行。

“打冤家”巫术凉山夷家主要枢纽(第八章至第九章)冤家与巫术冤家为落落46巫术不但支配人民的动作行为与维持社会安宁,而且统治初民的心理态度和培养传统的道德观念。1.落落社会的巫术方式:超自然力(精灵,eg.石头,先人的衣物)超自然人(灵魂主义信仰、鬼神信仰)2.夷家宗教思想:精灵主义与灵魂主义并存。3.巫术实施方法:a.巫师用物品施法b.毕摩(仅限男子,师传制度)c.苏皁(专门治病)巫术(超自然界的“操纵”)巫术不但支配人民的动作行为与维持社会安宁,而且统治初民的心理471.经济活动的社会意义决定着夷人的经济生活。“经济组织分为生产、分配、消费。”这种分类不能应用于凉山夷家社会,因为他们的经济问题与我们不同。

不注重剩余价值的买卖,多用于宴请。2.这种牧-农,黑夷-白夷的阶级对应关系,是夷人社会等级结构的反映。

同时,“牧”也有阶级划分:马>牛>羊、猪。阶级观念根深蒂固。3.夷人正是以打冤家这样一种貌似“乱”的方式使得凉山夷区被统合为一个整体。以结盟去拉拢族外群体,以妇女威慑其夫族、母族乃至母族的母族。有战有和,亦敌亦友-----4.巫术为落落社会解决自然界问题的主要手段。(如生病、打冤家、丧礼灵魂超度)

凉山夷人对待自然界的方式多为巫术。从经济、阶级、冤家、巫术“独立落落国”1.经济活动的社会意义决定着夷人的经济生活。“经济组织分为生48附录部分:

叙述了林耀华先生考察活动中所结交的三位“中间人”(打吉、老穆、哲觉)以及在考察活动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该部分的内容更像是“考察日记”记录了林耀华先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包括对考察活动前的顾虑与不安,考察活动中的惊吓,对汉娃子的同情心酸,对祖国大好河山不能“显现”于世人眼前的感慨)

由“异文化”转向“本文化”的研究川边考察行纪附录部分:叙述了林耀华先生考察活动中所结交的三位“中间人”49

1.夷家人衣装2.夷家人饰品3.夷家人发型。4.夷家人服饰的色彩性。美术视野中的《凉山夷家》美术视野中的《凉山夷家》50

夷家人的服饰、发饰1.“落落男子头上常包布帕,黑白蓝三色不等,环绕头上成一个圆圈。”2.“上衣不分寒暑只有一件,多为蓝色,右边开袒长及腰际,纽扣为骨制或布制。”“夷人外着披风。一为毡衣羊毛揉成,一为羊毛织成。3.“夷人剃发,唯额前留下一束,谓之“天菩萨”,胡须全部拔掉,使其断根。”4.“左耳耳叶下部必穿一孔,有的系挂红珠三枚,珠下缀以各色丝絮,有的带上银耳环,不加别的饰物。”

——摘自《凉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