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电子教案(备课人:李红玉)()_第1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电子教案(备课人:李红玉)()_第2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电子教案(备课人:李红玉)()_第3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电子教案(备课人:李红玉)()_第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电子教案(备课人:李红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高新区麓谷第二小学教学设计课题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1课型阅读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箱、夸”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会写“性、卷”等12个字,正确读写“性子、布料”等15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裁缝和顾客的性格特点。教学重难点1.认识“箱、夸”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缝、夹”,会写“性、卷”等12个字,正确读写“性子、布料”等15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磁铁板书设计板块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讲述,激趣导入。师:大家认识蜗牛和田螺吗?蜗牛和田螺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行动都很慢。(课件出示:蜗牛和田螺图片)师:所以我们说蜗牛和田螺都是——慢性子。(板书:慢性子)师:那么与它们性格相反的是——(生回答)(板书:急性子)(2)故事预测,推测发展。师: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在一起,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2.随题识字,常识讲解。(1)讲述历史,读准“缝”。(课件出示:缝)师:这个字你会读吗?它是个多音字。在《寒号鸟》这篇课文里就有“岩缝”这个词,读四声,在“裁缝”这个词中,它的本音是二声,可是由于人们的语言习惯将它读作了轻声。“裁缝”是一种职业,是指专业从事服饰制作的人,也叫“缝衣匠”“成衣匠”,古代叫“缝人”“缝子”“缝工”“成衣人”等。现在人们也有叫裁缝为“制衣师”的。服饰的制作一般要经过量身、选布、画线、裁剪、锁边、缝纫、钉扣、熨烙等多种工序。课件出示: fénɡ裁缝缝衣缝补缝 fènɡ细缝门缝缝隙(2)指导书写“性”字。师:在课文题目中,慢性子的“性”是我们这篇课文里要求会写的字。①观察象形文字。(课件出示象形字)课件出示:性师:仔细观察“性”的象形字,古时候的“性”左边画的是心脏的形状,说明了“性”是与生俱来的。②归类记忆。师:你还知道哪些带有竖心旁的字?“性”字可以组什么词语?(生回答)③指导书写。怎样写才能写美观?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件出示:“性”字的笔顺动画)【设计意图】用科普小知识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蜗牛和田螺这两种慢性子动物引出急性子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从课文题目入手,既引导学生了解了“裁缝”这一职业的有关常识,又梳理了多音字“缝”的读音;认识“性”字,由象形文字入手,识写结合。板块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认读生字,集中识字。师:慢性子和急性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1)检查自读情况。(2)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带拼音的生字新词,指名认读。课件出示:裁子奖着头认袄子责气手(3)趣味识字。①辨眼力:看到“货”“负”“责”,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上下结构)②猜字谜:吃大亏了,打一字(夸)。无人疲倦,打一字(卷)。(教师出字谜,学生猜)③顺口溜:歪——“不正即为歪”。④换偏旁:把“艺”字换个偏旁能变成什么字?(“回忆”的“忆”,“亿万”的“亿”)⑤同音字辨析:(相)同(箱)子家(乡)(香)气车(厢)(4)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读生字。课件出示:裁缝箱子夸奖歪着头承认袖子衬衫负责泄气手艺2.由词到句,指导长句。(1)师:生字会读了,那课文你会读吗?请把生字带到课文里,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读重点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读好长句子。课件出示: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①人物辨析。师:第一个句子在读时要辨析此句是谁说的,通过通读全文,我们知道是急性子顾客说的,故要读出“急”的特点。②动作理解。师:第二个句子中“噌”这个词应该怎么读比较好?你能带着动作读这个句子吗?③指导断句。师:第三个句子有点长。一般我们读长句子时,首先要注意断句,断好了句,句子的主干和支干都清楚了,读起来就通顺了。这句话是谁说的?请你用合适的语气读出他的性格特点。④同桌互读。【设计意图】集中识字,继续在教学中渗透多种识字方法,使感官与思维相结合。由识字识词过渡到读句,选取了课文中有代表性的三个句子,弄清第一个句子是急性子顾客的语言描写,第二个句子是急性子顾客的动作描写,第三个句子是慢性子裁缝的语言描写,既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好急性子顾客与慢性子裁缝的表现。板块三走进故事,体会个性1.默读课文,画线批注。(1)指导批注。师:“慢性子裁缝”——“慢”到什么程度?你觉得哪些句子能表现出他的“慢”?请你默读课文并批注。批注就是在你画线的句子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也可以是几个词语。(2)学生交流,教师指名朗读。(3)继续指导批注。师:“急性子顾客”——“急”到什么程度?你觉得哪些句子能表现出他的“急”?(4)学生交流,教师指名朗读。2.体会重点句段,教师指导。(1)教师指导学习方法:边读边猜。课件出示:“不,”裁缝说,“就在冬天。”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师:读到第一句话的时候,你想说什么?你肯定以为裁缝能很快地在这个冬天把衣服做好。读完第二句的时候,你会发现不是你想的那样。你想说什么?实际上裁缝说的冬天是明年冬天。这足足隔了一年呀!想想,这做衣服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2)对比体会。(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我想做件棉袄。我已经跑了三家裁缝店了。第一家说要到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问我有没有等到夏天的耐心。第三位师傅倒是强些,但他最早也要到开春才能交货。我可等不及,都没让他们做。告诉您,我和别的顾客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您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师:顾客一共说了几句话?前三家裁缝店分别说什么时候能做好?①教师指导读好询问的语气。师:你能读出顾客询问的句子吗?(指名读)教师评价:你可是个急性子顾客呀!来!再试一次。②师:不等裁缝回答,急性子顾客就给出了选择答案:秋天,夏天,春天。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调整顺序吗?为什么?③师: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没有按照四季的顺序排列,反而排列时间一次比一次提前。这也说明急性子顾客希望取衣服的时间越早越好。那他内心里希望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生交流回答)那这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怎么读?(指名读)(3)理解“羡慕”,体会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的对话。(课件出示对话)课件出示:“那就算啦,我还是去找刚才的师傅吧。”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别走,”裁缝把顾客叫住,“我知道您是个急性子。依我看,我做的活儿最适合您这种性子的顾客啦。”急性子顾客挺纳闷:“为什么?”“照您的性子,您肯定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不是吗?”裁缝说。顾客说:“那当然。我可不愿意把新衣服藏在箱(xiānɡ)子里。”裁缝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kuā)奖,甚至羡(xiàn)慕您呢。”①师:为什么慢性子裁缝说自己做的活儿最适合急性子顾客呢?(生交流)②理解“羡慕”,进行语言训练。你羡慕过什么?请你用“羡慕”说一句话。(生交流)③出示句子,学习句式。课件出示: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师:请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并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生交流)教师出示新句子,指导学生练习。课件出示:看到狐狸这样大摇大摆地走了,老虎不得不承认狐狸比自己威风。看到狐狸这样大摇大摆地走了,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一下子降了很多,人们必须穿上棉袄。气温一下子降了很多,人们________________。3.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生交流)【设计意图】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形象丰满。引导学生找出能表现出裁缝的“慢”和顾客的“急”的句子,教给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既进行了语言训练,也与课时目标相照应,更为下节课填写故事情节表格做好准备。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教学反思:课题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课型阅读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填写表格。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借助表格抓住关键点复述故事。3.发挥想象,改编故事。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借助表格抓住关键点复述故事。2.发挥想象,改编故事。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板块一复习生字,再读课文1.复习检查生字。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纠音指正。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____________(什么时候),急性子顾客找___________做衣服,急性子顾客一连________天跑到裁缝店里要求___________,结果慢性子裁缝______________。(1)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棉袄、夹袄、短袖衬衫、春装”。(2)教师指导书写“衬、衫”。①教师强调:“衫”右边的三撇要在一条线上,三撇之间的距离要均匀。(展示“衬、衫”两个字的书写笔画视频)②你还认识哪些带有“衤”的字?(课件出示生字)课件出示:袖衬衫裤③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坐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学生写完后展示,教师评价,其他学生自评并改正。【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应该养成梳理课文的习惯,教师给出句式模板,指导学生抓住故事的六要素来梳理课文,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扶有放。这一板块还设计了复习生字和写字两个部分,贴合新课标每节课要写字的要求。板块二关注旁白,分角色读1.关注旁白,体会人物个性。(1)找到旁白,关注修饰词。师:课文中除了用大量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旁白等地方也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点,你找到了吗?(2)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动作和修饰词体会旁白在表现人物特点方面的辅助作用。(课件出示旁白)课件出示:裁缝又补充一句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不料,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说……顾客满意地走了顾客泄气了顾客感动极了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2.师生合作朗读对话。教师分别与四位同学合作读第1~6自然段、7~13自然段、14~19自然段、20~29自然段。教师相机作出评价。3.小组领取任务卡片,小组内合作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派代表展示朗读情况。5.学生评价,教师小结。【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是让学生进入课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感悟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学生把课文读懂了,语言训练和情感体会也就落到了实处。板块三填写表格,复述故事1.小结课文,填写表格。(1)小结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时可以运用抓六要素的方法,即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个故事的时间是冬天,地点是裁缝店,人物是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现在我们再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搞清楚。(2)合作填写表格。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试着把长课文读短。(课件出示表格)课件出示:时间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反应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2.小组交流表格填写情况。教师相机指导填写重要信息。(1)我们发现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2)急性子顾客每天不停变化要求,他提出了哪些要求?从课文里找找,写在表格里。(3)慢性子裁缝又是怎样回答的?简洁地填在表格里。3.教师指名汇报。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表格填写情况,其他同学看看他有没有抓住课文中的重要信息。4.分小组,接龙讲故事。四位同学,一个人讲一个时间节点的情节。可以尝试运用分角色朗读时的语气来讲故事。教师相机指导:当顾客听到裁缝说还没开始裁料时会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顾客会说什么。5.小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师生共评。【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小学生查找、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教材里设计的“填写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故事”旨在培养学生提取课文信息的能力。把长故事读短,填写表格,激发了学生提取信息的兴趣;师生的评价有利于查漏补缺,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板块四改编故事,拓展延伸1.感悟道理。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体会。这个故事讲完后,你明白了什么?(师相机板书)2.发挥想象。师:情节有趣的故事才吸引人。本课中的人物个性鲜明,一个慢,一个急。正是这鲜明的对比,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个故事还没有结尾,你们猜猜后来怎样了?这件衣服做成了吗?如果做成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3.拓展思维,创编童话故事。(1)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老师给你们起个头:故事发生在冬天。裁缝店里走进一位顾客。顾客左瞧瞧,右瞧瞧,把店里的角角落落看了个清楚明白。他推了推眼镜,这才开口说话:“谁是裁缝呀?……”(2)小组内自由编故事。编好了的同学可以上台讲给大家听。教师提供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课件出示:慢吞吞晃晃悠悠急急忙忙暴跳如雷夸赞负责摇头慢条斯理鹅行鸭步目瞪口呆心急如焚服务感动手艺(3)学生评价。师:你觉得他讲得怎样?哪些地方讲得有趣?(4)教师评比“小小故事家”。【设计意图】对于创作来说,想象力就是翅膀,没有想象力,创作就无从谈起。教师鼓励学生编故事,让其在编故事中发挥想象力,训练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还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积极的情感。板块五指导书写,专项练字1.指导写“卷、货、夹、夸、务、艺”。卷:上下结构,强调下面部分横折钩、竖弯钩的书写要领。货:第四笔是竖弯钩,不是斜钩,与“贷”区别开来。“夹、夸、务”都有撇捺,注意撇捺角度打开,舒展。“艺”与“芝”进行比较,从而掌握“艺”的写法。2.教师示范,强调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学生摹写。3.同桌互评,不断改进。【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写字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无论是在写字本上还是在书本上写批注,都应强调提笔即练字。作业布置:根据表格复述。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反思:课题复习课型练习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本节课的词语2.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会基本表达。教学重难点1.复习本节课的词语2.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会基本表达。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板书设计一、看拼音,写汉字。kuājiǎngfúwùchènshānfùzáshǒuyì()()()()()二、按要求填-填。1.“卷”的音节是(),第七笔是(),组词是:()()。2.“取”的部首是(),共()画。三、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1.短文中写第一天急性子顾客要做春装。()2.慢性子裁缝让急性子顾客明天冬天来取衣服。()3.急性子顾客要求慢性子裁缝改衣服,慢性子顾客已经开始做衣服了,改不了。()四、句子练习1.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改为第三人称叙述的句子)2.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还没有裁料。根本不用接袖子。(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故事发生在()一位顾客走进裁缝店要做一件()。可是裁缝说要等到()顾客()要走,可是裁缝还是了顾()客同意让自己做衣服。2、文章的结尾是布料还()在裁缝的柜子里()呢!3、如果你是那位急性子顾客,你会说:()教学反思:课题26方帽子店课型阅读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橱、改”等6个生字,读准“嚷、溜”这2个多音字。2.能复述故事中最意想不到的部分。教学重难点能复述故事中最意想不到的部分。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磁铁板书设计板块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引出故事,激发兴趣。(1)师:你们愿意听故事吗?每个故事都有奇妙之处,很多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关于帽子的故事。(2)引出课文题目,全班齐读。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练习书写课文题目。教师提醒:帽子的“冒”的上部分不能写成“日”。2.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师:帽子不仅起到保暖的作用,而且美观好看。以前的帽子是什么样的?围绕帽子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寻找答案吧。(2)集中识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中注音的生字词,边读边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课件出示:窗不能香在头上一烟圆古①指名认读。然后去拼音开火车读。课件出示:橱窗不能改香蕉扣在头上嚷嚷一溜烟圆筒古董②多种方法识字。A.象形字源。课件出示:“改”,甲骨文像手持棍杖体罚蜷缩成一团的孩子(巳),几点指事符号表示孩子哭泣流泪。造字本义是做动词,指体罚、训导犯错的孩子,使其悔悟、修正。B.形声方法:橱、蕉、扣、筒、董。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形声结构呢?(“橱、扣”为左形右声,“蕉、筒、董”为上形下声)图片识字:出示橱柜、橱窗的图片,识记“橱”。C.多音字辨析:“嚷”的偏旁是什么?与什么有关?想一想,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嚷嚷”?请你用“嚷嚷”说一句话。D.“溜”:溜(liū)冰;一溜(liù)烟。师:“一溜烟”在课文哪里出现了?出示句子,指导学生体会“一溜烟”的含义。(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①师:课文中还有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课件出示词语)课件出示:人山人海各式各样密密麻麻方方正正②师: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前两个是ABAC式的词语,后两个是AABB式的词语)③指导积累词语。师:你也能分别积累几个这两种类型的词语吗?ABAC式的词语:不紧不慢、若隐若现、自由自在、多姿多彩。AABB式的词语:星星点点、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慌慌张张。板块二默读课文,梳理结构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引导: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2)交流汇报。(3)课件出示句式,帮助学生梳理。课件出示:人们只做方帽子,只戴方帽子→小孩子_______→戴上了______,舍弃了______。(起因)(经过)(结果)板块三细读课文,感受变化1.指导朗读,体会重点句段。(1)师:对于重点句段,我们还可以细读。请同学们细读相应的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课件出示:以前为什么只有方帽子?其他形状的帽子是怎么诞生的?店主看到儿子戴了圆帽子时是什么态度?方帽子是怎样成为古董的?(2)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内交流。(3)班级交流,教师引导。①以前只有方帽子的原因。(生回答)师:如果要在这句话前面加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你会加什么词?(理直气壮、大声、瞪着眼睛)课件出示:他们总是________地回答:“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师:这句话点出了故事的起因,“不能改的”说明了当时人们的顽固不化。②其他形状的帽子是怎么产生的?课件出示: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师:小孩子做出了什么样的帽子?想象一下,还有什么形状的帽子?这样的帽子有什么特点?(又舒服又漂亮)那原来的方帽子戴着舒服吗?请你读读课文中写方帽子戴着不舒服的句子。③店主看到儿子戴圆帽子时的表现。(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最让他吃惊的是,自己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我要!我要!”儿子嚷(rānɡ)嚷着。“不懂事的孩子!好好的方帽子不戴,要戴圆帽子!”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liù)烟似的跑了。师:当方帽子店主看到儿子戴圆帽子时的表现是怎样的?方帽子店主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分角色朗读这几个自然段。④方帽子成了古董。课件出示:路上的行人已经变了样子,夏天戴着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着圆筒形的呢绒帽……师:人们接受了新事物吗?一开始就接受吗?(人们逐渐接受了新事物,新事物更适应人们的生活,逐步取代了旧事物)师:现在旧事物——方帽子成了什么?(古董)古董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可供玩赏的器物。古董也记录着历史与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现在用“老古董”形容陈旧过时的事物,比喻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我们的词语库里像这样的三字俗语还有“井底蛙、保护伞、败家子”等。2.细读对比,找出变化。(1)故事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2)故事的结局,其实在课文中早有提示,这些提示就隐藏在对比中:有方帽子与圆帽子的对比,有人们戴帽子的感受的对比,有孩子与店主的态度的对比。(3)人们在方帽子店和新帽子店前都站了一会儿,不知道买哪一种好。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顾客,你会说些什么?(4)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道理?教师相机板书。板块四借助表格,练习复述1.借助表格,练习复述。(1)师:对于故事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那部分内容,同学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上一课《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里列表格的方法来复述这一部分内容。(课件出示表格)课件出示:方帽子店的主人儿子神态语言动作神态语言动作第一次对话第二次对话方帽子店新帽子店式样广告(2)小组内练习复述最意想不到的情节。要求: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情节讲清楚,并且互评;推荐小组内讲得好的同学在班级中展示,集体点评。2.从这个故事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教师总结:陈旧的事物必然被淘汰,创新和发展才是时代的主题。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新词。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教学反思:课题复习课型练习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本节课的词语2.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会基本表达。教学重难点1.复习本节课的词语2.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会基本表达。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板书设计复习一、连一连rǎngtǒngdǒngkòujiāo蕉扣嚷筒董二、形近字组词。蕉()扣()筒()董()焦()叶()洞()懂()三、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1)方帽子呢头的圆圆的戴为什么要(2)好帽子的专卖舒服的各式各样四、如果见到方帽子店的老板,你会怎么给他说呢?教学反思:课题27.漏1课型阅读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婆、脊”等8个生字,会写“漏、喂”等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2.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板块一故事激趣,初步感知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民间故事《白蛇传》,教师简介“民间故事”。课件出示: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师:民间故事的特点就是故事里的人有情有义,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故事里的情节很有趣。(2)联系已有认知,产生关联。师:你读过哪些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牧童》《神笔马良》等)(3)导入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4)正音,学写“漏”。①“漏”可以组什么词?(漏雨、遗漏)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左边的三点水表明这个字与水有关。右边的“尸”看起来像“户”,表明与房子有关)你看房子里有什么?(有雨,原来是房子里漏雨了)②观察占位,这个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占位呢?③教师指导书写,纠正书写姿势并评价学生的书写情况。(5)师: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2.认识人物,寻找关键。(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角色呢?请你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课件出示:(2)预测:根据图画猜猜这些人物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白蛇传》的民间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课文题目,学写“漏”字。根据课本插图预测故事人物的特点,为复述故事做好了准备。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梳理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师:了解了主要角色,你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个故事吧?快读读吧!(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3)边读边思考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2.开火车指名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课件出示:(1)教师指导正音和识记。脊:三声。可以组词:脊梁、脊背、脊柱。旋:多音字。查字典,你发现它还可以怎么读?课件出示:xuán(旋律)旋xuàn(旋风)颠:部首为“页”。(2)重点指导“纵”:纵,四声,平舌音。(3)去拼音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出示:婆脊贼莫颠胶旋纵3.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说意思或口头造句。课件出示:里屋莫非厉害发抖脊背松手粘胶跟前甘心惊恐安安稳稳蒙蒙小雨倒栽葱提醒学生“厉害”的“害”要读轻声。4.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并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1)小组间交流故事的前因后果。(2)全班交流。①起因:老虎和贼想偷老公公和老婆婆家的小胖驴,结果听到老婆婆说她不怕狼,不怕虎,就怕漏,于是老虎和贼被吓得乱了手脚。②经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老虎用树蹭掉贼,贼爬上了树。老虎和贼在树下相遇,一齐滚下了山坡。滚下山坡后的老虎和贼以为对方是漏,都吓得昏了过去。③结果:老婆婆说的“漏”,其实是漏雨。5.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填空,复述故事主要内容。(课件出示主要内容)课件出示:一天晚上,一只老虎和一个贼在________的时候,听到_______,吓得_______。被雨一淋,老虎和贼清醒了,还_______,在________,又以为_______,老虎和贼吓得_______。天亮了,屋顶_______。(1)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漏。(2)老虎和贼分别以为“漏”是什么?老虎以为“漏”是比它还要可怕的动物。贼以为“漏”是比他还要厉害的人。为此,在课文中“漏”字用了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设计意图】学生自学生字,教师半扶半放,有的放矢,既有识字方法的指导,又有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的指导。如此,一篇长课文的结构在学生心中就分明了。板块三指导书写,动静结合1.观察字形,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字: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胶、粘、偏。①这些字是什么结构?②学生交流:“漏、喂、胖、驴、贼、狼、抱、粘、胶、偏”都是左右结构。其中“漏、喂、胖、贼、狼、抱、胶、偏”书写左窄右宽,“驴、粘”左右等宽。指导“贼”右半边部件的书写笔顺。“莫、架”是上下结构。(2)重点指导“厉”的书写。“厉”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个“万”。“厉”可以组什么词?“厉、历、励”三个同音字辨析。课件出示:(厉)色(历)程鼓(励)厉(厉)害历(历)险励勉(励)再接再(厉)(历)史(励)志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喂:口字旁应该放在左上格里,右边下面不要加“丿”。驴:右边的“户”点要偏向竖中线。“户”的“丿”靠近竖中线。狼:左边先写“丿”,再写弯钩。偏:右边“扁”里面是一横两竖。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规范坐姿和握笔姿势。学生互评互改,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字形,并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写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中国汉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作业布置: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复习课后生字新词。教学反思:课题27.漏2课型阅读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部分故事内容,和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性。2.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教学重难点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磁铁板书设计板块一复习导入,查漏补缺1.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这些生字你们还记得怎么认读吗?(1)复习上节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指名认读。(2)听写词语:一人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①听写内容:莫非、粘胶、小胖驴、厉害、里屋。②集体评改。2.梳理关键问题。师: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老婆婆说的“漏”是什么?(生交流)【设计意图】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用听写的方式及时查漏补缺,强化记忆。“‘漏’是什么”是课文的关键,此时梳理,引出后面老虎与贼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衔接自然顺畅。本环节设计将知识与能力紧密结合。板块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1.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2自然段)。(1)找关键语句。①小胖驴长什么样?(黑脊背、白胸脯)②直观图片欣赏小胖驴。(课件出示小胖驴图片)(2)展开想象。老虎嘴馋,一心想吃这头小胖驴。他想——这小胖驴的肉一定很好吃,一定很美味。贼手痒,一心想偷这头小胖驴。他想——这小胖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3)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板书:馋嘴手痒,眼红胖驴)2.学习课文第2部分(第3~12自然段)。(1)老公公、老婆婆是怎么说“漏”的?课件出示相关段落,指导分角色朗读。课件出示:老公公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2)他们说的“漏”指什么?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课件出示: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3)老虎和贼听到“漏”这个字时,他们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老虎趴(pā)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mò)非‘漏’比我还厉害?”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①师:谁能读出他们的语气来?②指导朗读。这是描写心理活动,可以将声音压低一点。把“什么都”读重一点,把“莫非”读得慢一点。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③你觉得此时老虎和贼听到“漏”有什么样的反应?课件出示: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④师:从“浑身发抖”“腿脚发软”,我们知道了老虎和贼害怕的程度。这正是做贼心虚呀!(相机板书:偷听到“漏”,做贼心虚)3.学习课文第3部分(第13~18自然段)。(1)默读这部分,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意思?说给大家听听。(生自由交流)(2)课文中是怎样写老虎和贼拼命逃跑的?课件出示: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①老虎和贼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地逃跑?②请你也来写写老虎和贼逃跑的过程。课件出示: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跑过了_______,跑过了________,跑过了_________,跑得老虎________,颠得贼_________。(3)当他们互相甩掉了对方,故事是不是就此结束了?(不是的,他们各自都不甘心)课件出示: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就转身往回走。贼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就下树准备往回走。(4)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并理解“倒栽葱”的含义;想象一下贼那滑稽的样子,他的头朝哪边?他的脚朝哪边?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心想:“‘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坡往下滚。(5)为什么老虎和贼看到对方,都吓昏了过去?(老虎和贼都以为对方是“漏”)课件出示: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沾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师:你瞧瞧这一晚上,他们冒着雨跑啊跑,贼成什么样了?老虎呢?想象老虎和贼的狼狈样子。(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图片,描述贼和老虎的狼狈模样)(板书:偷驴不成,反被吓昏)(6)教师引导学生制作示意图,提取关键词。(课件出示示意图)课件出示: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部分(第19~20自然段)。师小结:同学们,老公公和老婆婆说“漏”,是怕屋顶漏雨,结果却吓跑了老虎和贼,这叫作“歪打正着”;老虎和贼听到“漏”吓得到处跑,这叫“做贼心虚”;整整一个晚上小胖驴都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待着,这叫“安然无恙”。(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读出角色内心的感受。(2)教师重点指导描写老虎和贼的动作、心理活动句段的朗读。5.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活动。(1)小组内分角色读。(2)全班分角色带动作表演读。【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有意思的内容,和同学分角色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在自由轻松的氛围里,学生乐于投身其中,体会故事的趣味,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板块三借助图文,复述故事1.回忆学过的复述故事的方法——图表法、画路线图、找关键句子,也可利用课后习题帮助梳理。(1)这篇课文比较长,你想抓住哪几个要素来梳理课文呢?(人物、时间、地点)(2)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2.师:复述故事的方法有很多,小组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复述故事。(1)小组内合作。(预设:图表法)起因老虎和贼想偷老公公和老婆婆家的小胖驴,听到老婆婆说不怕狼不怕虎,就怕“漏”,于是老虎和贼被吓得乱了手脚经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老虎用树蹭掉贼,贼爬上了树老虎和贼在树下相遇,一齐滚下了山坡滚下山坡后的老虎和贼,以为对方是“漏”,都吓得昏了过去结果结果老婆婆说的“漏”,其实是漏雨结果老婆婆说的“漏”,其实是漏雨(2)出示复述能力标准。一星故事家:能借助提示,复述清楚故事的大致内容。三星故事家:能借助提示复述故事,详细复述觉得有意思的部分。五星故事家:能借助提示详细复述故事,复述时有声有色,有表情有动作,且吸引人。(3)小组复述故事。(4)依照复述能力标准集体评比。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复述故事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本环节教师让学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寻找复述的关键点,将语言训练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展开。板块四个性表达,体会情感1.人物评价,体味情感。(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这是一个怎样的贼?(2)你想对老公公、老婆婆、老虎、贼说些什么呢?预设:做了坏事的人,会因为担心被人发觉而感到不安、害怕。2.展开想象,再编故事。(1)给出可选题材,如老虎是怎样跟同伴描述“漏”这个可怕的怪物的,描写贼回家后的胆战心惊的样子或者学生自由发挥。(2)学生讲故事。3.总结全文。(1)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呢?(预设:了解了民间故事的特点;会复述本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小结:民间故事生动有趣,故事情节跌宕精彩。故事中的动物有动作,有表情,有心理活动,有性格特点。希望同学们课后把“漏”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身边的朋友听,课后能读更多的民间故事。(2)教师推荐民间故事书《宝缸》《宝莲灯》《猎人海力布》。【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拓展故事,引导学生再编故事,让学生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推荐课外读物,达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眼界的目的。作业布置:1,复述故事。2.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反思:课题复习课型练习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本节课的词语及课文内容。2.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会基本表达。教学重难点1.复习本节课的词语、句子、课文内容。2.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会基本表达。教学准备练习纸板书设计复习1.看拼音写汉字lìhaibàozhùsǎnjiàniánjiāopiānpáng()()()()()2.把下列量词补充完整一()人家一()驴一()贼一()老婆婆一()晚上一()倒栽葱3.连一连。滚下泥水吃着树上沾满驴圈窜到窟窿钻进山坡挖干草4.老婆婆说的“漏”是指()教学反思:课题28.枣核课型阅读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核、妻、爹、犁、困、牲、府、罢”这8个生字。读准“折、涨”这2个多音字。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教学重难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板块一图片导入,质疑激趣1.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枣核图片激趣。(课件出示枣核图片)这是什么?(这就是小小的枣核)(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枣核)(3)识记“核”字。①指导识记字形。你怎么记住“核”字?“核”字可以怎么组词?(枣核、果核、核心、核电站、核武器)②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形近字的辨析。师:你能找出“核”字的形近字朋友吗?换上不同的偏旁能“变出”新字来呢?如“该、孩、咳、刻”。课件出示:2.读题质疑。课文题目里所说的枣核可不是你们刚才看到的图片上的枣核,而是一个像枣核一样大小的人,他的名字叫枣核。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文讲述了枣核的什么事情?3.扩充课文题目,提取内容。师:要是在“枣核”前面加个字,你要加什么?(小)【设计意图】由图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图片识字,发散出不同偏旁的形近字,遵循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过程。揭示课文题目后,鼓励学生质疑,引起阅读期待。板块二学习字词,感受故事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读,标注段落和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标注段落,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争取把课文读正确。(2)听范读音频,纠音。(3)学生再读课文。①教师出示朗读要求和提示。课件出示: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②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学习字词,初步感知课文。(1)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课件出示:夫妻爹娘枣核勤快①指导读准“妻、爹”。②说说这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预设:有一对夫妻没有孩子,后来终于有了一个枣核大小的孩子,他们就给孩子取名叫“枣核”。“爹娘”就是指的这对夫妻有了孩子后孩子对他们的称呼。这个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2)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课件出示:官府衙役官粮折腾①指导读准“折腾”这个词的读音。“折”有的时候读二声,组词:折纸、打折、折叠。在“折腾”这个词语里读一声,在文中表示翻过来倒过去地反复做某件事:衙役们一会儿起来搜人,一会儿去睡觉,反反复复不能停歇。它还有一种读音,读shé,可组词:折本。(课件出示多音字组词)课件出示:(zhé)折叠折(zhē)折腾(shé)折本②读准“衙役”这个词。衙门,旧时称官署为衙门;衙门里的差役就是衙役。③什么是官粮?官粮是指旧时向官府交纳的税粮。④课文中谁折腾谁?预设:枣核折腾衙役;官府折腾老百姓。⑤请你用“折腾”再说一句话。示例:哭闹的弟弟折腾得妈妈一夜没有睡好。(3)课件出示一组词语。课件出示:扶犁钱褡惊堂木①认识“犁”。(课件出示犁的图片)师:猜猜“犁”是干什么用的?(犁田)犁是个形声字,上声下形。②(出示钱褡的图片)钱褡:褡,衣字旁,跟衣物相关。这里指装钱物的口袋。③惊堂木: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古时县官举起惊堂木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让堂下若干人等安静下来。(4)理解“善罢甘休”。①出示词语“善罢甘休”。②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师: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一句中?请你读出来。③联系上下文,理解“善罢甘休”是什么意思。④用分解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善:好好地;甘:情愿,乐意;罢、休:停止,了结。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识记生字,不让文字脱离语言。指导生字时以词串的形式呈现,既有层次地指导了生字,又借助词串简单地梳理了课文。在识记生词的同时,还不忘学习运用新词。板块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认识了生字,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部分讲了什么。课件出示: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要求5分钟内完成全篇阅读。教师巡视,适当延长个别学生的默读时间。(2)学生汇报课文主要内容。(课件出示主要内容)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枣核”名字的由来。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夫妻两人为长不大的枣核发愁,但枣核很勤快,学了很多本领。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一年大旱,衙役把庄稼人的牛、驴都牵走了,枣核趁着天黑用计把牛、驴赶回了村子。县官和衙役们不肯善罢甘休,把枣核带回县衙治罪,在大堂上,小巧灵活的枣核反而巧妙地惩治了县官,然后大摇大摆地回家了。2.自由读文,感悟人物。(1)读了课文后,你觉得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预设:枣核是一个既勤劳又聪明的孩子。(2)教师指名朗读感兴趣的部分,相机指导。(3)读相关片段,感受枣核的聪明。①衙役们之所以没有发现他,是因为枣核很小,整个人可以钻进驴耳朵里。课件出示: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②枣核是怎么戏弄衙役们的?(从铁链缝里蹦出来,嘲笑衙役)课件出示: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③提醒学生:“涨”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如:涨红了脸。课件出示: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④最后挨打的是谁?课件出示: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4)读到这里,你还认为枣核小吗?(不小,有大勇气,有大智慧,有大能力)(板书:大能力)板块四选用方法,交流复述1.选用合适的方法提示故事主要内容。(1)小组合作讨论学过的提示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预设:表格、示意图、关键词、关键句、时间变化、地点变化、人物关系等。(2)学生选用方法,完成内容提示。(3)教师指导方法。①方法一:表格法。内容人物表现衙役枣核县官牵走牲口智赶牲口勇担责任智惩县官②方法二:关键词法。白天、到了晚上、天一亮。③方法三:关键句法。A.夫妻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B.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4)班级“擂台赛”:小组间复述故事。(5)集体交流点评。教师公布评比规则,看看谁是五星级故事家。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故事完整表达流畅恰当运用表情、动作☆☆☆☆☆☆☆☆☆☆☆☆☆☆☆☆☆☆☆☆☆☆☆☆☆2.拓展延伸,说写训练。(1)出示枣核大摇大摆地离开县衙的图片。教师让学生描述此时枣核和县官的心情。(2)师:想象一下,聪明的枣核帮助村民们还干了哪些有意义的事?请你写下来。(学生写片段,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小结。小枣核不畏强暴,与县官和衙役斗智斗勇。别看有些人渺小不足道,但是他们身上却有巨大的能量。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再去读一些斗智斗勇的故事。作业布置: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课后复述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反思:课题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课型表达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能恰当使用表格、示意图、插图、关键词等,帮助自己快速、准确地记忆故事的内容。2.能激发听众倾听的兴趣,让其获得良好的视听体验。3.听故事时注意力集中,能抓住主要内容,边听边想,并能与同学们分享故事中有趣的句段。教学重难点1.运用合适的方法,借助语气、表情、手势等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2.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趣味故事会板块一精选故事,仔细准备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人物性子一个慢,一个急,故事最后是急性子顾客送来的衣料压根就没有裁。《方帽子店》这个故事里的店主故步自封,不肯接受新事物。《漏》讲了老虎和贼做贼心虚,被老公公、老婆婆说的“漏雨”的“漏”吓昏了过去。《枣核》一文中,枣核虽小却有大智慧、大勇气、大能力。今天我们就开个故事会,讲讲自己喜欢的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2.互相交流,浅讲故事。(1)说一说你要讲的故事的名字。示例:大家好,我要给大家讲的故事叫《骄傲的大公鸡》。(2)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教师引导:仅仅介绍了故事的名字,还不能听出这个故事的趣味性,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可以用一句话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切忌把所有的具体内容都讲出来,那样就没有神秘感啦。示例:大家好,我要给大家讲的故事叫《骄傲的大公鸡》。这只骄傲的大公鸡总以为自己比别人美,所以瞧不起人,最后闹出了大笑话。(3)小组间说一说,依据同学们给出的趣味等级来保留或者另选故事。要求:讲故事的同学在讲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不追问,只评出趣味星级。(课件出示评比表)课件出示:趣味等级没趣味☆趣味一般☆☆非常有趣☆☆☆【设计意图】以单元小结的形式开头,点明故事的趣味性,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说故事的名字到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一步一步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为后面的讲述做好充分的准备。板块二借助方法,记住内容1.交流记住故事的方法。(1)师:第八单元整整一个单元我们都在学习记住故事的方法,有哪些方法呢?课件出示: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不会遗漏重要情节。(2)你们还知道哪些帮助记住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预设:课本插图、关键词、关键句子、表示时间的短语……(3)小组间交流记住故事的方法,并说说道理。组员互相交流。交流记住故事的方法不能只是随口说说,要呈现在纸张上,这样有助于把故事讲流利。2.全班交流典型的方法,教师点评。如果学生使用了其他的方法,如思维导图,教师要予以肯定和表扬。预设:我要讲的故事是《胖大婶》。我选择用关键词帮助记住故事,因为在《胖大婶》这个故事中,地点一直在转换,所以我选择的关键词是:家里、瓜地、菜园、妈妈家。3.明确目的。恰当使用记住故事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把主要内容讲清楚。更重要的是,讲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内容讲出来。课件出示: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设计意图】记住故事内容的方法不是随便选择的,应该结合自己所要讲的故事的特点来选择。通过教师的点评,引导学生体会要选择自己喜欢和合适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记住故事。本环节由回忆总结到实操练习,循序渐进,不落俗套。板块三自主练习,讲述故事1.组内讲述,自主练习。(1)明确要求。教师出示讲故事要求:①声音要洪亮,表情要自然。②要说出故事名称,内容要讲述清楚。③一人讲故事的时候,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要尊重别人,不打岔。④每个人讲故事的时间不超过2分钟。教师给出吸引力评价没吸引力☆吸引力一般☆☆非常有吸引力☆☆☆(2)组内交流,自主练习。(3)教师巡视,适时指导。教师巡视,关注合作得好的小组。如果有小组交流不积极,教师要看看问题出在哪里,适时指导。2.探讨方法,提升练习。(1)小组汇报。①师:你们组谁讲故事最有吸引力?他讲的是什么故事?为什么他讲故事最有吸引力?②教师引导学生从语气、语调、表情、动作、流畅程度等方面交流。(2)教师小结。讲故事既要给观众们听觉的享受,比如语音标准,语气、语调恰当,语速、节奏适中,还要给观众良好的视觉享受,比如表情、动作等。有的时候还要适时地与听众互动,调动听众的情绪。(3)视频展示。(课件播放1分钟的讲故事片段)3.学生自主练习。师:现在进行自由练习,你可以一个人练习,也可以找一个朋友和你一块儿练习,互相提建议。【设计意图】让学生三言两语讲出故事并不难,难的是有声有色地讲故事,讲出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本环节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总结,用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和经验带动学生。播放优秀范例视频指导学生,让学生有可学、有可鉴。板块四比赛交流,评选冠军1.创设情境,激发表现欲望。教师担任主持人:各位听众,上午好!小学的故事广播站要开播了。今天我们邀请了三年级(4)班的故事大王给同学们讲故事。2.选派评委,发放评价表格。(教师说明评分规则:满分为10分,最低分为1分等)故事内容仪态语速、语气、语调表情、动作与听众们互动1号故事大王2号故事大王3号故事大王4号故事大王3.推荐选手,赛场PK。每组推荐一名选手上台讲故事,如有更多的同学参加,一定要给予充足的时间。教师结语:各位听众,今天的故事节目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收听。4.优秀故事大王分享获奖感言,总结优点。师:依据评委打分情况,今天我们评出了班级里真正的故事大王,他就是××同学,现在请××同学发表获奖感言,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5.交流听故事的感受。师:哪个故事最吸引你?什么地方吸引你?讲述者哪些表现令你印象最深?(学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教师扮演主持人,创设故事广播台的情境,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打分评定故事大王,讲述者与听众互动的安排等,增强趣味性。板块五布置作业,精益求精1.布置作业,继续练习。(1)在家里开个小小故事会,把自己准备的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也可以把今天听到的最吸引你的故事讲给他们听。(2)可以把自己讲的故事录成视频,把讲得最好的一次发到班级群中供大家欣赏。2.推荐著名故事家的音频、视频或者故事音频、视频网站。【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这次的交际话题是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在家里开个小小故事会也有利于交际能力的巩固和提高。作业布置: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八1课型综合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交流本单元学习的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2.读词串识字,认识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3.认识拟声词,学习运用拟声词,增强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运用拟声词;学习转述,注意改变人称,去掉语气词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板块一交流收获,学习总结1.交流本单元学习的收获。(1)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几篇课文?(2)你对哪一篇课文印象最深?说说你的理由。(3)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复述,进行了复述故事比赛。谁讲得好?说说理由。(4)关于复述,你学到了什么?小组之间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复述的要求、复述的方法、复述的步骤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5)播放课本“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学生说的话的音频。2.教师小结并出示复述要求、方法、步骤的思维导图。课件出示:3.推荐讲故事的网址或音频。【设计意图】复述是本单元教学重点。知识与方法需要不断地总结,也需要不断地借鉴、模仿,更需要不断地练习。本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说、画结合,静态文字与动态音频结合,打开学生的思路,学习总结的方法。板块二词串识字,集中学习1.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词语。(1)课件出示词语。课件出示:咕(2)学生自读。(3)教师正音。①“嗽”读平舌音。“咕”在这儿读轻声。②识记多音字。tǔ(吐气)吐tù(呕吐)(4)观察特点,发现规律。师: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用动作演示。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有口字旁,都与口的动作有关,口字旁都在字的左边。(5)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带有口字旁的词语?预设:呼吸、吓唬、哮喘、叱咤、哽咽、喷嚏。2.识记带有言字旁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课件出示:语言告论(1)学生自读。(2)师:观察这四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词语中的字都含有“讠”)(3)教师相机指导识记词语。①字谜识记:“诫”,少说话。“谚”读四声yàn,不能读成二声。②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谚语:我们学过哪些谚语?你能背诵一两条吗?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有天气谚语、农业谚语、哲理谚语等。谣言:你听过什么样的谣言?谣言可信吗?告诫:诫,有劝诫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这段时间,老师经常告诫你们什么呢?(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不要______________。(4)“辩”的形近字辨析。师:观察“辩”,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找一找“辩”的形近字。(课件出示习题)课件出示:辩辨辫()论()析()别分()争()()子3.扩词积累。学生开火车组词。板块三读词句段,学习运用1.读句子,体会拟声词的表达特点。(1)课件出示句子,朗读题目和内容。课件出示:读一读,体会两个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交流体会。(3)师生合作体会句子。第一句是第25课《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里的,“噌”是个拟声词,它与“一下子跳起来”这个动作连在一块,表现出急性子顾客的急。第二句中的“扑通一声”形象地写出了椰子掉进水里的声音,也说明椰子掉进水里很突然。2.交流自己查找到的带有拟声词的句子。学生读读自己查找到的带有拟声词的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或者你的感受。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拟声词给句子增添的色彩和情趣,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3.创设情境,试用拟声词。(1)课件出示拟声词。课件出示:乒乓哧唰哗嘭嘘咻扑哧吱呀滴答扑通咕嘟轰隆喵呜哗哗汪汪咩咩咚咚啾啾嗡嗡(2)观察这些拟声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3)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拟声词口头说句子,把句子说通顺,并选择一两句写下来。(4)加个拟声词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①顾客把一卷布料放到桌上,对裁缝说:“我想做件棉袄。”(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顾客把一卷布料“________________”一声放到桌上,对裁缝说:“我想做件棉袄。”②老虎和贼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粘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老虎和贼“___________”一齐滚下了山坡,浑身粘满泥水,“_________”的撞在了一块儿。(5)教师巡视检查,适时指导。作业布置:听写词语。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八2课型综合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转述。2.认识拟声词,学习运用拟声词,增强表达效果。3.背诵《大林寺桃花》教学重难点1.学习转述。2.认识拟声词,学习运用拟声词,增强表达效果。3.背诵《大林寺桃花》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转述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她、他板块一细读题目,发现趣味1.感受故事题目包含的趣味。(1)课件出示故事的题目。课件出示:《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胖驴和瘦马》《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2)读题找趣。①教师指名读故事的题目,并引导思考:这些题目有趣在哪里?②题目里的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些词语对应的人物是谁?(3)交流趣题。①说说自己觉得好玩有趣的题目。②学生自由交流。(《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开心的蚂蚁和伤心的大象》《骄傲的公鸡和谦虚的孔雀》)(4)尝试取名。试着给自己想象的童话故事取个类似的有趣的题目。①给自己的故事定一对性格相反的或者长相互相颠倒的人物。示例:警察和小偷、老鹰和兔子、老板和员工。②给人物加上一对意思相反或有巨大反差的词语。教师提示:选的词语一定要有反差,故事才会有趣味。【设计意图】故事的题目是故事的眼睛,题目富有趣味,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板块由发现已给题目的趣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拟写有趣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对上一次习作课的进一步提升,挖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板块二转述话语,活用语言1.创设情境,角色表演。胡老师对着张×同学说:“我批改了你们的习作之后,发现黄×同学编的童话故事特别有趣。你看,这是他的作文。”张×同学接过老师递过来的本子看了看,说:“写得真好,您给他批了一百分。”张×回到了教室,走到了黄×课桌前。张×说:“刚刚胡老师夸你呢。”黄×说:“胡老师夸我什么?”张×说:“胡老师夸你的习作写得好,说你编的童话故事特别有趣。”2.了解转述。(1)刚才胡老师说了什么?把胡老师说的话写在本子上。课件出示:胡老师对张×说:“我批改了你们的习作之后,发现黄×同学编的童话故事特别有趣。”(2)张×是怎样把胡老师的话转述给黄×听的?和刚才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课件出示:张×对黄×说:“胡老师批改了我们的习作之后,发现你编的童话故事特别有趣。”(3)对比句子,发现异同。教师引导:说话的内容相同,但是对象不同,人称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转述。(4)课件出示课本中的示例,引导发现异同。课件出示: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3.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习题,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转述。课件出示: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4.“悄悄话”游戏,口头转述。(1)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上台来,老师对这个同学说一段话,请这个同学转述给下一位同学听,下一位同学再转给下下一位同学听。“悄悄话”传话内容:①胡老师对同学们说:“明天下午我要去教育局开会,下午第一节语文课临时换成音乐课。”②胡老师对同学们说:“朱×同学参加学校独唱比赛得了一等奖,你们给他办个庆祝会吧。”(2)游戏结束后,评比优秀话务员。板块三日积月累,背诵古诗1.自由读古诗。(1)师:谁能背诵以前学过的白居易的古诗?教师指名背诵;学生齐诵或接诵。(2)课件出示古诗《大林寺桃花》。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3)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节奏。课件出示: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4)教师讲述古诗背后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课件出示:《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江州(现在的九江)庐山大林寺即景吟成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写初夏四月诗人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的花卉已经凋谢,但他在山寺中意外看到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诗人触目所见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惊讶与欣喜之情。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代绝句中的一首珍品。(5)词语理解。(课件出示词语注释)课件出示:始:才,刚刚。觅:寻找。尽:指花凋谢了。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结束了。不知:岂料,想不到。(6)结合课本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人间四月里,山下的花儿都已凋零,而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想不到它已经转到这里来了。2.背诵积累。(1)背诵古诗。(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情况。(3)积累写景古诗。(课件出示诗句)课件出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作业布置:背诵《大林寺桃花》。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反思:课题习作训练八课型习作电教课(是否)总课时教学目标1.寻找动物的特点,激发创编欲望。2.借助示意图创编故事。教学重难点在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让这些动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与生活实际产生碰撞。写成作文后,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1.猜猜谜语,还原形象。(1)猜谜语。猜猜下列谜语说的是什么动物。(课件出示谜语)课件出示: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打一动物)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打一动物)身披羽毛衣,飞在半空里,嘴巴像钩子,常常抓小鸡。(打一鸟类)小小一头牛,样子像纽扣,别看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2)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发现小动物原有特点。课件出示:师:这就是你们刚才猜出来的小动物,说说这些小动物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和特点。2.关联故事,找出特点。(1)你读过关于这些小动物的故事吗?学生交流喜欢的童话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2)教师点评这些故事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哪些事情奇异有趣。(3)如果这些小动物具有原来没有的或者与之相反、与之反差特别大的特征,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生自由交流)板块二营造情境,确定主角1.“找茬”游戏,展开想象。(1)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看看谁有“火眼金睛”。(2)课件出示图片,指导观察,引导学生说说什么地方最让自己感到惊奇。(3)引导想象:母鸡会飞了之后,它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小组交流。从母鸡的衣食住行、遭遇方面想象变化。预设1:原来它吃菜地里的虫子,现在它吃……预设2:原来住在房子旁边的鸡窝里,现在它住在……预设3:原来狐狸总是守在鸡窝附近,想……,现在鸡会飞了,它能……(4)故事接龙。①师:如果你是一只会飞的母鸡,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奇遇呢?②小组以接龙的方式讲故事,注意不要重复讲别人讲过的故事。(5)教师引导,构思情节。①学生写出关键词,可以是不同的地点,也可以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还可以是时间节点。②画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柱形图、开花图、台阶图、鱼骨图等。(课件出示构思图)学生画图,教师巡视,相机展示学生画的图。(6)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新。2.学法迁移,自主想象。(1)出示课本插图,继续“找茬”。课件出示:鸡蚂蚁老鹰蜗牛(2)小组内各自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想象,画出思维导图。(3)小组内讲述想象:这个小动物有什么地方变得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它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它有什么愿望?3.选择其他的小动物,大胆想象。师:同学们的想象丰富精彩、奇妙有趣,这些动物的身体和本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还可以选择其他的小动物,进行大胆想象。学生交流分享:没有壳的乌龟、不会游泳的鱼、长翅膀的猫、刺变卷的刺猬……板块三明确要求,创编童话1.解读要求,理解目标。(1)出示课本上的习作要求。课件出示: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写完后,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2)指名读要求,分解要求。①编一个童话故事。②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③大胆想象。④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2.学生补充注意事项。板块四范文赏析,模仿借鉴1.欣赏范文。(1)学生自由浏览范文。(课件出示范文)(2)教师指导学习范文。抓住情节。(课件出示主要情节)课件出示:故事大意:母鸡_________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帮助了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_________,惩罚了___________。思考1:母鸡菲菲和一般母鸡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思考2:她用这与众不同的特点做了些什么事情?(3)学习拉长情节。①范文告诉我们可以大胆想象,拉长情节,使故事丰满。那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展开呢?②学生讨论。示例1:母鸡菲菲怎样拥有会飞的本领的呢?示例2:母鸡菲菲会飞之后还发生了哪些事?示例3:最后结局怎样?(4)体会细节刻画。这篇范文哪些地方描写了菲菲的语言?哪些地方描写了菲菲的动作?这样写好在哪儿?妙在哪儿?(生交流)教师小结:既然是童话故事,那么就要将动物拟人化。让它们会说话、会哭、会笑、会做事;有表情,有动作,有心理活动。这些都能使动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2.确定对象,预写故事。(1)查找资料,确定写作对象。(2)学生预写童话故事。教师巡视,相机强调书写姿势,提示书写速度要快,不必先关注标点和自然段,要注意故事的连贯性。作业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