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课件_第1页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课件_第2页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课件_第3页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课件_第4页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广义)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儿童心理学中的发展概念)2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233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

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为:一是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二是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三是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4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

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为:4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三)发展的不平衡性(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5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1、连续性表现在:第一,心理发展的前后阶段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而后来的发展是先前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心理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了,而是被高一级水平所包容和整合。如坐→站→走6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6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积累、逐步过渡的过程。在量变期间,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稳定,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心理的质变。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7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7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1、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2、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8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8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9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9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细胞发育的顺序是: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这种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型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制显现出来的过程。

10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10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表现在:1、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例如,儿童在一岁前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最快。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例如,儿童掌握语言的速度是神速的,而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却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培育。11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发展的不平衡性11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通常,一个身心正常的儿童,其心理的发展总是符合发展的总趋势的。但在发展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每一个儿童又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个别差异性。12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2个别差异

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13个别差异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个别差异

心理学假说认为,智力由一般智力和个别智力构成,前者代表智力的整体结构,后者代表智力的各个特殊方面,如计算能力、特殊记忆、音乐才能等。一般智力和个别智力之间,各种个别智力之间,其发展程度并不均衡协调,白痴学者就是这种不均衡性的一种突出表现。14个别差异心理学假说认为,智力由一般智力和个别智力构成,前三、发展的关键期

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period)。15三、发展的关键期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发展的关键期

16发展的关键期16三、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

17三、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三、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18三、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发展的关键期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19发展的关键期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19三、发展的关键期

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这一概念,通常意味着缺失了关键期内的有效刺激,往往会导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印度发现的“狼孩”,就是关键期缺失的典型事例。

20三、发展的关键期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这一概念,三、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缺失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通常在极端的情况下才难以弥补,对人类大部分心理功能而言,也许用敏感期这样的概念更为合适:各种心理功能,成长与发展的敏感期不同,在敏感期内个体比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的影响,比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在这个时期以后,这种心理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是可能性比较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

21三、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缺失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负四、发展的年龄阶段与年龄特征

个体的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具有普遍性)、本质的(表示具有一定的性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心理特征。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意味着每个年龄都有相应的年龄特征。

22四、发展的年龄阶段与年龄特征个体的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来标志,所以又称做“年龄阶段”。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心理学研究资料,参照现行教育的学制,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各阶段(下页)。23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来标志,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婴儿期(1个月~1岁);(3)幼儿早期(1~3岁);(4)幼儿期(学龄前期)(3~6岁);24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4(5)童年期(学龄初期)(6~11、12岁);(6)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期(学龄晚期)(14、15岁~17岁)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的阶段。25(5)童年期(学龄初期)(6~11、12岁);25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有大致对应的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出现本阶段所特有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关系

26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26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环境的改变,也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成熟期前倾”就典型地反映了由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普遍提前,与此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也提早出现。

27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稳定性表现在:(1)心理发展有固定的阶段顺序和变化的速度;(2)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具有诸多的共同性。例如,婴儿初期言语的发生发展、动作发展和程序、思维发展的阶段顺序等都遵循共同的规律。28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稳定性表现在:28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2、可变性主要表现在:心理发展的速度可因社会、教育、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例如,有人运用智力测验法测定,1972年儿童的平均水平比1960年普遍提高智龄6个月左右。良好的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心理的发展,不良的教育则会束缚心理的发展。29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2、可变性主要表现在:心理发展的

年龄特征对于教育工作的启示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30年龄特征对于教育工作的启示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安排教学内容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问题:天生的聋子能不能欣赏音乐?天生的瞎子能不能欣赏美术?实例:高斯9岁能解决数列求和问题;莫扎克3岁弹钢琴,6岁指挥乐队;维纳发明了控制论,14岁大学毕业。31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问题:天生的聋子能不能欣赏音乐?3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一)遗传决定论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他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

32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一)遗传决定论32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

33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法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在随后进行的对名人的孩子与教皇的养子进行比较调查还发现,教皇养子成名的比率不如名人之子多,高尔顿认为教皇养子的环境条件与名人之子相仿,因而名人之子成名更多的原因在于遗传而不是环境。

34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在随后进行的对名人的孩子与教皇的养子进行比遗传决定论观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完全由遗传决定。代表人物:高尔顿、霍尔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35遗传决定论观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完全由遗传决定。35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辩证的观点: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它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程度。36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辩证的观点: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二)环境决定论观点:认为儿童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代表人物:洛克、华生华生:“如果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37(二)环境决定论观点:认为儿童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37学校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有:第一、教师的影响(1)教师的态度(2)教师的评价(3)教师的期望第二、同伴关系的影响——模仿第三、学校环境、班级风气的影响38学校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辩证的观点:

教育和社会环境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和方向39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辩证的观点:

教育和社会环境决定儿(三)二因素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代表人物:斯腾评价:机械,只是将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在一起,未看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40(三)二因素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确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41(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这其中,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42这其中,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42第二节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华生(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创始人。他的行为主义运动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主要是:第一,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心理学的传统特点——主观性,恪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第二,发展了客观的观察等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

43第二节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华生(1878-1958)美国心一、华生的儿童心理学观

(一)机械主义的发展观1.否定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教育和环境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首先,华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即构造上的差异和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就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其次,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44一、华生的儿童心理学观(一)机械主义的发展观44(二)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行为主义将人类的思维、情绪等都看作是不同的行为,并且认为人格也是由各种行为组成的。既然人格是由行为组成的,那么它的产生就要依靠行为的一次次出现并最终稳定下来。华生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45(二)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行为主义将人类的思维、情绪等都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对于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习惯的形成强化的作用练习的作用耐心应对学生的改变46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对于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习惯的形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对于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他重视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强调要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行为习惯。小学儿童的学习活动才刚刚开始,很多习惯还没有养成。因此我们应在教育中特别重视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对于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47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对于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他重视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很好地发挥强化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也应该在教学中反复强调,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对于学生行为的改变,我们应该具有充分的耐心,因为学生行为的改变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不太可能出现突然的飞跃。因此,无论在学科教学中还是在品德教育中,要耐心地反复对学生进行教育。48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很好地发挥强化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应第三节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1856一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运动的奠基人。49第三节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1856一19一、心理发展的本能论

为了寻找减轻病人精神症状的方法,弗洛伊德在治疗中大量使用了催眠、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帮助他了解了病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动机(unconsciousmotives);而通过对这些无意识动机的分析,弗洛伊德总结出了自己的心理发展本能论: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50一、心理发展的本能论

为了寻找减轻病人精神症状的方法,(一)意识与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意识是指人能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对于人类心理活动的作用非常有限;而无意识则主要包括个体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欲望,这些过程虽不为人所觉察,却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支配地位。51(一)意识与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二)人格的结构

弗洛伊德从他的无意识理论出发,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基本成分。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是原始的、本能的、是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最强有力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就越重要。52(二)人格的结构

弗洛伊德从他的无意识理论出发,将人格结构分自我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的,为了促进个体和现实世界的交流,必须要通过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功能:寻找能够满足本能需要的现实的方法。53自我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超我良心是超我的成分;超我的另一个成分是自我理想,它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所构成,希望个体为之奋斗;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部分,它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超我反映着儿童生长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54超我良心是超我的成分;54人格的这三个成分在不可避免地相互冲突着;在个体成熟后,健康的人格应该是一个平衡的动力系统:本我传达着基本的需要,自我压抑着冲动的本我,直到找到了满足这些需要的现实方法,而超我则负责确定自我所找到的解决方法是否被道德所接受。这三者之间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55人格的这三个成分在不可避免地相互冲突着;55(三)心理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本能。在性本能逐渐成熟的过程中,这些产生性快感的地方会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因此形成了相应的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56(三)心理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本能。二、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1、引导小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游戏和运动中去,使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精力的释放。2、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对儿童多给予一些表扬,促进他们社会情感的发展。3、要引导小学生移情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去尝试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从而学会助人与分享。4、要重视关于纪律、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使这些东西逐渐内化到学生的超我中,以此指导他们一生的行为。57二、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引导小学生将主要精力投二、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5、对于小学生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要注意积极引导,而不能一味地惩罚,更不能以此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定性。6、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应把这种问题的性质看得过于严重,不要因此而否定孩子的品德和人格。7、要注意及时地发现、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要使这种行为逐渐成为习惯。

58二、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5、对于小学生所出现的一些第四节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自我统一理论(一)埃里克森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区别1、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的因素。2、埃里克森将孩子看作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而不是生物冲动的奴隶。59第四节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自我统一理论(二)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某种危机或冲突。这些危机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和社会任务的改变而相继出现的,是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标志。发展危机并不完全是负面的意义,它对于个体而言,也具有正面的促动作用。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发展危机化解的过程,而每一个阶段的危机解决得好不好,将影响着个体以后的发展。

60(二)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二)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第一阶段:信任对怀疑(0-1岁)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或疑惑(1-3岁)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第五阶段:自我同一性对自我同一性混乱(12-20岁)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20-40岁)第七阶段:繁殖对迟滞(40-65岁)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绝望(老年期)61(二)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第一阶段:信任对怀疑(0-1岁)61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小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2、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3、学生成人后对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都与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62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根据埃里克森的发4、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5、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和不足,不能一味地批评,而要多给予鼓励。634、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而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要特别注意培养其自信心,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而当这些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后,一定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其充分体验此时内心所获得的快乐。

64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平等而公正地对待学生,不第五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图式:儿童对环境作出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将周围的环境因素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图式。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65第五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智力,思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自然经验)社会环境平衡

66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66皮亚杰心理发展的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7岁)三、具体运算思维(7-11岁)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后)67皮亚杰心理发展的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67皮亚杰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在小学教育中要重视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2、尽可能地使用一些图片、模型等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有助于思维的表象。3、尽量多给学生一些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加他们学习活动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68皮亚杰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在小学教育中要重视对儿童思维能皮亚杰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根据皮亚杰活动教学理论,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开展活动课程的实践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创造有利于活动课教学的环境和条件,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第二,拟订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并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体现出年龄要求的阶段性。第三,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编好活动课程的教材。第四,活动课程教学的评价原则,应重视过程并承认差异。69皮亚杰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根据皮亚杰活动教学理论,在我国基础第六节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二)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3.以抽象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形成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70第六节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一)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

(三)语言与认知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在认知发展中有两个重要作用。首先,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帮助成人将已经形成的概念、原理、解决问题的办法等传递给儿童。其次,语言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工具。71

(三)语言与认知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在认知发展中有两个

(四)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3.学习的关键期72

(四)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72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既不要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过深过难的内容强加在学生身上,同时也要注意提供略高于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给予学生一些挑战。2、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语言符号的作用,与学生充分交流。3、要重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73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74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广义)个体的心理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儿童心理学中的发展概念)75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2763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

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为:一是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二是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三是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77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

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为:4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三)发展的不平衡性(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78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5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1、连续性表现在:第一,心理发展的前后阶段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而后来的发展是先前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心理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了,而是被高一级水平所包容和整合。如坐→站→走79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6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积累、逐步过渡的过程。在量变期间,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稳定,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心理的质变。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80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7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1、心理的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2、心理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81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8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82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9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细胞发育的顺序是: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这种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型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制显现出来的过程。

83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10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平衡性表现在:1、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例如,儿童在一岁前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最快。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例如,儿童掌握语言的速度是神速的,而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却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培育。84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发展的不平衡性11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通常,一个身心正常的儿童,其心理的发展总是符合发展的总趋势的。但在发展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和发展的最终水平上,每一个儿童又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个别差异性。85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2个别差异

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86个别差异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个别差异

心理学假说认为,智力由一般智力和个别智力构成,前者代表智力的整体结构,后者代表智力的各个特殊方面,如计算能力、特殊记忆、音乐才能等。一般智力和个别智力之间,各种个别智力之间,其发展程度并不均衡协调,白痴学者就是这种不均衡性的一种突出表现。87个别差异心理学假说认为,智力由一般智力和个别智力构成,前三、发展的关键期

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period)。88三、发展的关键期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发展的关键期

89发展的关键期16三、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如小鸭的追随行为典型地出现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

90三、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三、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91三、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发展的关键期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92发展的关键期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19三、发展的关键期

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这一概念,通常意味着缺失了关键期内的有效刺激,往往会导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印度发现的“狼孩”,就是关键期缺失的典型事例。

93三、发展的关键期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这一概念,三、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缺失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通常在极端的情况下才难以弥补,对人类大部分心理功能而言,也许用敏感期这样的概念更为合适:各种心理功能,成长与发展的敏感期不同,在敏感期内个体比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的影响,比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在这个时期以后,这种心理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是可能性比较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

94三、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缺失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负四、发展的年龄阶段与年龄特征

个体的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具有普遍性)、本质的(表示具有一定的性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心理特征。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意味着每个年龄都有相应的年龄特征。

95四、发展的年龄阶段与年龄特征个体的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来标志,所以又称做“年龄阶段”。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心理学研究资料,参照现行教育的学制,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各阶段(下页)。96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来标志,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婴儿期(1个月~1岁);(3)幼儿早期(1~3岁);(4)幼儿期(学龄前期)(3~6岁);97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4(5)童年期(学龄初期)(6~11、12岁);(6)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期(学龄晚期)(14、15岁~17岁)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的阶段。98(5)童年期(学龄初期)(6~11、12岁);25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有大致对应的关系;心理的发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心理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出现本阶段所特有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关系

99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26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环境的改变,也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成熟期前倾”就典型地反映了由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青少年生理发育的普遍提前,与此相应的心理年龄特征也提早出现。

100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稳定性表现在:(1)心理发展有固定的阶段顺序和变化的速度;(2)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具有诸多的共同性。例如,婴儿初期言语的发生发展、动作发展和程序、思维发展的阶段顺序等都遵循共同的规律。101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稳定性表现在:28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2、可变性主要表现在:心理发展的速度可因社会、教育、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例如,有人运用智力测验法测定,1972年儿童的平均水平比1960年普遍提高智龄6个月左右。良好的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能促进心理的发展,不良的教育则会束缚心理的发展。102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2、可变性主要表现在:心理发展的

年龄特征对于教育工作的启示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103年龄特征对于教育工作的启示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来安排教学内容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问题:天生的聋子能不能欣赏音乐?天生的瞎子能不能欣赏美术?实例:高斯9岁能解决数列求和问题;莫扎克3岁弹钢琴,6岁指挥乐队;维纳发明了控制论,14岁大学毕业。104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问题:天生的聋子能不能欣赏音乐?3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一)遗传决定论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他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

105五、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一)遗传决定论32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

106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法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在随后进行的对名人的孩子与教皇的养子进行比较调查还发现,教皇养子成名的比率不如名人之子多,高尔顿认为教皇养子的环境条件与名人之子相仿,因而名人之子成名更多的原因在于遗传而不是环境。

107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在随后进行的对名人的孩子与教皇的养子进行比遗传决定论观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完全由遗传决定。代表人物:高尔顿、霍尔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108遗传决定论观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完全由遗传决定。35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辩证的观点: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它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程度。109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辩证的观点: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二)环境决定论观点:认为儿童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代表人物:洛克、华生华生:“如果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采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110(二)环境决定论观点:认为儿童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37学校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有:第一、教师的影响(1)教师的态度(2)教师的评价(3)教师的期望第二、同伴关系的影响——模仿第三、学校环境、班级风气的影响111学校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辩证的观点:

教育和社会环境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和方向112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辩证的观点:

教育和社会环境决定儿(三)二因素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代表人物:斯腾评价:机械,只是将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在一起,未看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113(三)二因素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确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114(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这其中,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115这其中,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42第二节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华生(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创始人。他的行为主义运动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主要是:第一,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心理学的传统特点——主观性,恪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第二,发展了客观的观察等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

116第二节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华生(1878-1958)美国心一、华生的儿童心理学观

(一)机械主义的发展观1.否定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教育和环境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首先,华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即构造上的差异和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就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其次,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117一、华生的儿童心理学观(一)机械主义的发展观44(二)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行为主义将人类的思维、情绪等都看作是不同的行为,并且认为人格也是由各种行为组成的。既然人格是由行为组成的,那么它的产生就要依靠行为的一次次出现并最终稳定下来。华生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118(二)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行为主义将人类的思维、情绪等都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对于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习惯的形成强化的作用练习的作用耐心应对学生的改变119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对于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习惯的形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对于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他重视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强调要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行为习惯。小学儿童的学习活动才刚刚开始,很多习惯还没有养成。因此我们应在教育中特别重视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对于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120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对于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他重视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很好地发挥强化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也应该在教学中反复强调,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对于学生行为的改变,我们应该具有充分的耐心,因为学生行为的改变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不太可能出现突然的飞跃。因此,无论在学科教学中还是在品德教育中,要耐心地反复对学生进行教育。121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很好地发挥强化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应第三节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1856一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运动的奠基人。122第三节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1856一19一、心理发展的本能论

为了寻找减轻病人精神症状的方法,弗洛伊德在治疗中大量使用了催眠、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帮助他了解了病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动机(unconsciousmotives);而通过对这些无意识动机的分析,弗洛伊德总结出了自己的心理发展本能论: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123一、心理发展的本能论

为了寻找减轻病人精神症状的方法,(一)意识与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意识是指人能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对于人类心理活动的作用非常有限;而无意识则主要包括个体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欲望,这些过程虽不为人所觉察,却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支配地位。124(一)意识与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二)人格的结构

弗洛伊德从他的无意识理论出发,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基本成分。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是原始的、本能的、是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最强有力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就越重要。125(二)人格的结构

弗洛伊德从他的无意识理论出发,将人格结构分自我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界反复作用的过程中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的,为了促进个体和现实世界的交流,必须要通过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功能:寻找能够满足本能需要的现实的方法。126自我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与现实世超我良心是超我的成分;超我的另一个成分是自我理想,它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所构成,希望个体为之奋斗;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部分,它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超我反映着儿童生长的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127超我良心是超我的成分;54人格的这三个成分在不可避免地相互冲突着;在个体成熟后,健康的人格应该是一个平衡的动力系统:本我传达着基本的需要,自我压抑着冲动的本我,直到找到了满足这些需要的现实方法,而超我则负责确定自我所找到的解决方法是否被道德所接受。这三者之间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128人格的这三个成分在不可避免地相互冲突着;55(三)心理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本能。在性本能逐渐成熟的过程中,这些产生性快感的地方会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因此形成了相应的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129(三)心理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本能。二、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1、引导小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游戏和运动中去,使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精力的释放。2、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对儿童多给予一些表扬,促进他们社会情感的发展。3、要引导小学生移情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去尝试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从而学会助人与分享。4、要重视关于纪律、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使这些东西逐渐内化到学生的超我中,以此指导他们一生的行为。130二、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引导小学生将主要精力投二、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5、对于小学生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要注意积极引导,而不能一味地惩罚,更不能以此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定性。6、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应把这种问题的性质看得过于严重,不要因此而否定孩子的品德和人格。7、要注意及时地发现、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要使这种行为逐渐成为习惯。

131二、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5、对于小学生所出现的一些第四节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自我统一理论(一)埃里克森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区别1、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的因素。2、埃里克森将孩子看作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而不是生物冲动的奴隶。132第四节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自我统一理论(二)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某种危机或冲突。这些危机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和社会任务的改变而相继出现的,是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标志。发展危机并不完全是负面的意义,它对于个体而言,也具有正面的促动作用。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发展危机化解的过程,而每一个阶段的危机解决得好不好,将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