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学校园文化_第1页
建设大学校园文化_第2页
建设大学校园文化_第3页
建设大学校园文化_第4页
建设大学校园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广义而言,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员工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学习及其他各项工作和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精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又十分急迫,因为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意识汹涌而至,又最先严重影响高校学生。那么,如何有效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我们从四个方面展开议论。发挥校风、校训、校歌的作用校风、校训、校歌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一所大学长期坚持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精神追求,也是一所大学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抓好校风、校训、校歌的征集、讨论和定稿工作。此后,则要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其警示、熏陶和教育的作用。形成校园精神规范与行为规范2.2.1 培育校园精神培育和发扬优良的校园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所谓大学校园精神,是指大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我们重视大学校园精神问题,主要因为它作为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力量,对于学校的发展与校园内的人的发展具有三个重要功能:1)导向功能。校园精神本质上所体现的是关于大学及生活在大学内的人“应如何”的价值观念。因此,一旦形成某种良好的校园精神,必然会对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可使生存其中的人们具有某种特有的“精神特征”,形成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一个重要的个性特征。2)激励功能。良好的校园精神作为校园内价值系统的精华,作为学校发展合目的性的一种潜在力量,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发因素和原动力,是推动人们积极进取,育才成才,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学校遇到曲折或挫折时,它会给人们以信念的支撑,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发展的力量源泉。3)凝聚功能。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创和公认的价值观念,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认识并体验到彼此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会使生存其中的人们产生强烈的校园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把师生员工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目标,参照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校情和21世纪世界发展趋势,一种优良的校园精神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理想主义精神。这是指为实现理想目标而执著地追求、满怀信心地坚持、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的精神。大学校园精神的培育,应当把培养具有高尚的理想主义精神作为首要任务。2)科学理性精神。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即有着对客观事物寻根究底、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怀疑精神,以及实证、严谨、理性的治学精神。二是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既关注社会的发展,更关注人类的命运;既追求科学的进步,更有着“人文化成”的人文理想,让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正成为人类的福音。3)民主、开放精神。其含义包括:崇尚人的自主、自由、平等和社会公平、公正,提倡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强调在真理面前、学术面前人人平等;追求大学的法治与制度创新,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提倡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追求创造一个民主、进步的社会。在大学日益走向国际化的背景下,还要提倡面向世界、兼容四海的胸襟和开放的国际意识。4)道德精神。这是指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是立足于公民义务、职业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投入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做人品格。5)自主创新精神。作为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发现真理、为人类解决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大学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创造新知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荣使命。培育和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已经成为现今大学有志之士的共识和实践。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群体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起来的共同心理行为,是群体定势和心理特征的体现。在校园精神建设中,要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时代要求及培养目标,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取向。同时,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校园的舆论与宣传,充分利用有线电视、校报、广播站、标语、橱窗、黑板报、班刊等,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宣传环境。 此外,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让教师争当为人师表的典范。2.2.2 规范校园行为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校园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校园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师生的作用是非常直接、具体和明确的。这些制度给师生的言行以必要的导向、 约束和规范,使他们明确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自觉的良好行为方式。比如,提倡普通话为校园语言,要求师生尽可能使用普通话;提倡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公用文字及校园文字一律规范使用;基本杜绝不健康报刊、杂志、歌曲、图片等文化垃圾;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与必要的行为训练,等等。为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还可借助社会信息网络的管理办法, 加强学校、社会与家庭“三结合”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群策群力,发挥学校、社会、集体、家长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保障学校教育有章、教务有序、教学有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不断提高对自我的约束能力,将文明的言行上升到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实现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紧密结合科学教育是指以征服和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启迪人的思维,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它主要体现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观。人文教育是以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等方式,使其内化为受教育者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它能使人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主要体现为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成人们共识。实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渗透,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改革。(1)强化文理兼容的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像美国、日本的大学,第一、二学年通常不分科,全都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加强通才教育。哈佛大学用9年时间进行教育改革,提出影响全美的5类公共基础课:文学和艺术、历史研究、社会分析与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科学、外国文化。但我国课程门类则相对贫乏,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简称“两课”)及体育、英语、高数、计算机应用和其它少数人文方面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中,纯政治教育类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大。2)设置跨学科课程。近年来,英国牛津大学许多课程是两种以上科目结合成的,这种结合课程占所设课程的1/3以上。日本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改革课程中引进综合科目,注重将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精神渗透到学科专业之中。如筑波大学的“近代日本的社会与文化”,以明治维新为起点,从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各种角度来考察日本迅速近代化的过程,进而探索现代日本新的历史现象的结构。这类课题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增强适应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多方面探讨同一问题,从而培养其多种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3)开设选修课。目前,发达国家高校选修课程一般都占课程总量的1/3以上。法国大学本科的选修课总量在本科四年课程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0-60%。华中理工大学也已开了多门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通过选修课,学生可以弥补知识的缺陷,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大学为培养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相融合的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掌握过硬的科技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尤其是要掌握和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华。培育高校学生的良好心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育大学生的良好心态,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它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1 尊 重学会尊重是一个人健全人格、享有尊严的关键。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群体,尊重大自然。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个人尊严感的满足是至关重要的。据调查,在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上,大学生处于社会各阶层之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没有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人与群体的关系而造成的。因此,大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应将学会尊重放在基础的地位上认真加以对待。我们认为,首先,应教会学生学会自尊,热爱生命,热爱生命存活的每一瞬间;其次,要让大学生明白,个人生命尊严的获得是建立在对他人生命尊严的充分尊重之上的,需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将理性的精神发扬光大;第三,要让学生明白人到底是什么,将个人置于群体的发展之中, 并为群体的利益而奋斗。4.2 责任心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大学生能够成为有用之才。“有用”是一个价值词而非事实词,即对他人、对家庭、对群体、对社会来说,个人能够有所作为。可以说,在世界各国的优秀教育体系之中,对大学生责任心的培育往往是共通的。 在中国古代,儒家极力倡导并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曾子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以为己任”的责任意识的培育,加上儒家道德将个人融入家庭、社会群体、国家之中的坚持不懈的道德实践,自能逐步培养起中国知识阶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全民责任意识。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对人的责任意识培育的成功之处。 今天,当中国正在实现“科教兴国”之时,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个人言行负责的意识,遵纪守法,认认真真学习、做事,坦坦荡荡生活、做人,不苟且,不做作,不虚意,学会真诚,学会守信。2)培养大学生对家庭负责的意识。大学生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在形式上脱离了家庭,在本质上却仍依赖家庭。因此,我们应促使他们面对现实,认真学习,努力奋进,追求成才,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培育他们自立、自强精神,强化其克服生活困难的心理素质。(3)培养大学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意识。中华传统文化自西汉以后就越来越注重培育人的“国格”意识和爱国主义传统,这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精华。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如何在大学生身上得以体现并得以传递,是需要认真研究并努力实践的。当前,尤其需要加强培育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可使他们多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了解一些中国现实,在直接的感受中将个人同民族国家的兴衰荣辱联系起来,最终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4.3 道德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 所谓道德感,就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拥有并实践善的道德要求与道德命令,并由此形成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与道德习惯。在世界各国的教育史上,善的教育始终与真与美的教育相联系,并居于核心位置。亚里士多德曾讲: “善是一切活动的目的。”在中国,一部中国教育史,可以说是以善为核心的教育理论及实践史。当前,对大学生道德感的培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善心、善意的培育。善心是爱人之心、容人之心和利人之心。在理性上坚守善是行为上实践道德的根本。在大学阶段,大学生不仅应该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道德,而且更应该在行动上实践善,实践道德的命令与要求。既要养成以善为乐、以善为荣的道德理念,又要将这种道德观念带入生活之中。在日常行为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之事做起,学会爱人,关心人,学会切实地行动,帮助人,将善心善意体现为具体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与品德。(2)优秀公民意识的培育。所谓优秀的公民意识,是要求大学生不仅做公民而且要做好公民,要将好的道德语言、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与道德行动带到社会,影响更多的公民加入进来,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在优秀公民意识的培育方面,应该以基础文明的素质养成为基本点,而非只停留在诸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等这些方面。同时,大学生应该对社会的正义、平等、民主、自由给予充分的关注,对于社会的进步事业及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给予支持并积极参与。(3)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应该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要求与命令推广到人与自然。在人类过去的行动中,对自然界肆无忌惮的破坏,已使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加剧,出现了粮食危机、资源危机、气候异常、土地沙化等严重威胁。对大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教育,会将人类的危机感转化为拯救人类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使人类今后的行为更加理性化,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性, 也使人类在更大范围内能够找到终极的归属感。 (4)人类的认同感。应该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中融入世界文化、 人文精神的内容,使大学生对人类的共同价值观、理想观、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更深刻的认同感。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将世界优秀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人类为理想而奋斗的历程传递给大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世界,同时让他们将个人融入到整个人类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