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教学设计_第1页
跷跷板教学设计_第2页
跷跷板教学设计_第3页
跷跷板教学设计_第4页
跷跷板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跷跷板授课方案《跷跷板》授课方案授课目的: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讲解;能经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就;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进生活,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认识天平的主要构造;认识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授课重难点:经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研究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授课准备:课件、杠杆尺、钩码、等。授课过程:一、设置情况,提出问题。1、观看课件,看看小猪遇到了什么麻烦?2、学生交流小猪犯的错误,想方法帮帮小猪。3、依照学生的回答连续观看课件,看看小猪又遇到了什么麻烦?4、怎样帮它改正呢?5、依照学生交流的结果,提出问题,水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平衡?你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考据猜想可否正确呢?二、师生互动研究1、出示杠杆尺,介绍杠杆尺的部件。2、学生观察交流杠杆尺的特点。3、提出问题:我在左边第一格挂一个钩码,怎样让杠杆尺保持平衡?4、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操作演示。5、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怎样考据?6、交流实验注意问题。7、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并记录下来。8、学生报告交流实验结果。9、观察解析实验结果,有没有发现规律?若是我在左边第四格放2个钩码,你能不着手直接说出怎样让杠杆尺保持平衡吗?若是在左边第五格放2个钩码呢?10、你找到规律了吗?11、应用规律在杠杆尺能够操作的范围内你自己提出问题,让小组同学直接说出结果并进行考据。1、我们已经知道了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我来考考大家看看你可否用平衡规律解决问题,大家看课件。问题1、爸爸和小朋友怎么玩跷跷板?问题2、3个小朋友呢?2、生活中用到平衡规律的地方还有很多,连续观看课件。1)杂技演员走钢丝2)介绍天平四、拓展活动1、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揭穿课题。2、我们研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做什么?出示杆秤,激励学生课下自己制作。篇二:《跷跷板》授课方案轻重导学目标1.经过着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渐渐加深对轻重的感觉和理解.2.使学生领悟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导学重点经过学生的实质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导学难点1.经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导学过程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觉轻重(一)游戏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边往前扔,若是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同样但轻重不一样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恩赐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三)小结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而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觉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觉感觉?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觉轻重(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觉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觉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同样.(二)小组报告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一听吗?三、活动三:掂不一样的盒子,感觉轻重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特别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觉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一)实验一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要求:绝对严禁动,只漂亮,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必然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2.你感觉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3.终归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着手掂.)4.说说你的感觉?还想接着玩吗?(二)实验二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够着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能够四个人小声的商讨商讨,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3.终归谁猜的对呀?你们可否是特别想知道.着手试一试吧!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终归是轻还是重?5.此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6.小结:看来,其实不是物体越大就必然越重,越小的物体就必然轻.(三)实验三教师:若是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够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2.怎么此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公布建议了,有什么困难吗?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够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着手掂一掂)4.说说你的感觉,有不一样的感觉吗?换手再掂一掂.教师提问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2)我们的建议不同样了,这可怎么办呀?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够正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方法呢?4)小组谈论,报告.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恩赐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我们班的同学真聪颖,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我们的先人就是依照你们的这些想法发了然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正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二)完成课后练习.1.出示图片:练一练12.出示图片:练一练23.出示图片:练一练3(三)不知不觉中间,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快乐吗?老师也很快乐,因为我感觉你们个个都很优异.你感觉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我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篇三:跷跷板授课方案授课方案3、跷跷板一、授课目的1.能经过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假设性讲解;能经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技术成就;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进生活。(德育目标)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认识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二、授课准备:依照教科书给出的研究指向,动员学生课前玩一玩跷跷板,并准备进行研究的有关资料,如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等。依照授课方案,教师还应相应地为学生准备其他研究资料,如设计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三、授课流程:一、回忆、交流玩“跷跷板”时的过程及发现的幽默的现象。经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进行交流,发现跷跷板平衡的特点。二、研究怎样使杠杆尺平衡。组织学生利用杠杆尺来研究平衡现象。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2.学生展望。3.以小组为单位谈论,拟定研究方案。4.进行研究实验。5.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6.总结杠杆尺平衡的规律。三、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五、拓展活动:我们来做个近似跷跷板的小玩具。六、拓展活动:1.做个近似跷跷板的小玩具2.课下检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衡现象,下节课交流。授课反思:在本课授课中,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回忆玩跷跷板时的经验,并配以蜡烛跷跷板的游戏,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为学生提出有关平衡的问题确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问题提出后,我把解决问题的权益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着手从前先动脑,积极地猜想,试一试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作出讲解,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获得充分的显现与交流,引出了与平衡有关的因素:重量、地址、支撑点。找到了研究的重点问题后,我引导学生拟定实验计划,以小组为单位睁开实验研究,找到了平衡的条件。学生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如口头表达、画图表示、现场演示等。最后经过联系生活交流平衡现象的应用及课堂总结结束授课,课下让学生制作平衡玩具,为学生的课下研究指了然方向。经过本课授课,我认识到:学生的科学研究离不开生活经验,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研究活动,把每个研究环节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涵养。篇四:跷跷板授课方案篇五:跷跷板授课方案跷跷板授课目的:1.经过着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渐渐加深对轻重的感觉和理解。2.使学生领悟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授课重点:经过学生的实质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授课难点:1.经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授课过程:(一)看轻重:1)师: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大家有兴趣吗?叫一位小朋友上来两臂侧平举,老师讲两个重量不一样的书包放在他的两个手臂上。2)师: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轻重。(教师出示课题)(3)师:依照你们刚刚获得的经验,说说哪个轻、哪个重?师:依照这幅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二)掂一掂:⑴师:再来看看老师手里的两本书。猜猜哪个轻,哪个重?⑵让学生自由猜想。⑶让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考据刚刚的猜想。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生: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用眼睛看的不用然是对的。⑷教师小结:⑸学生体验活动: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自己的数学书和课堂作业本谁轻谁重。把自己认为轻的物品举高些,重的放低些。(三)称一称:1)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谁来试一试?(分别请三名学生登台来掂一掂,获得的结论不同样)2)师:现在小朋友们的建议都不同样,终归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严禁,那该怎么办呢?(3)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妙手,(出示并介绍天平)用它来称一称就知道了。(师操作,把苹果和梨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4)师:物体的轻重与大小不用然有必然联系,大的东西不用然就重,小的东西不用然就轻。要想判断正确,我们需要怎么办啊?(称一称)(四)练一练:(1)第23页第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2)第23页第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跷跷板授课目的:1.经过着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渐渐加深对轻重的感觉和理解。2.使学生领悟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授课重点:经过学生的实质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授课难点:1.经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授课过程:(一)看轻重:1)师: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大家有兴趣吗?叫一位小朋友上来两臂侧平举,老师讲两个重量不一样的书包放在他的两个手臂上。2)师: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轻重。(教师出示课题)3)师:依照你们刚刚获得的经验,说说哪个轻、哪个重?师:依照这幅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二)掂一掂:⑴师:再来看看老师手里的两本书。猜猜哪个轻,哪个重?⑵让学生自由猜想。⑶让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考据刚刚的猜想。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生: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用眼睛看的不用然是对的。⑷教师小结:⑸学生体验活动: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自己的数学书和课堂作业本谁轻谁重。把自己认为轻的物品举高些,重的放低些。(三)称一称:1)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谁来试一试?(分别请三名学生登台来掂一掂,获得的结论不同样)2)师:现在小朋友们的建议都不同样,终归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严禁,那该怎么办呢?(3)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妙手,(出示并介绍天平)用它来称一称就知道了。(师操作,把苹果和梨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4)师:物体的轻重与大小不用然有必然联系,大的东西不用然就重,小的东西不用然就轻。要想判断正确,我们需要怎么办啊?(称一称)(四)练一练:(1)第23页第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2)第23页第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谁轻谁重的?你发现了什么?(五)小结:师:这节课上得快乐吗?你有什么收获?3、跷跷板一、授课目的1.能经过观察、体验和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作假设性讲解;能经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技术成就;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进生活。(德育目标)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认识生活中的平衡现象。二、授课准备:依照教科书给出的研究指向,动员学生课前玩一玩跷跷板,并准备进行研究的有关资料,如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等。依照授课方案,教师还应相应地为学生准备其他研究资料,如设计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三、授课流程:一、回忆、交流玩“跷跷板”时的过程及发现的幽默的现象。经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进行交流,发现跷跷板平衡的特点。二、研究怎样使杠杆尺平衡。组织学生利用杠杆尺来研究平衡现象。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2.学生展望。3.以小组为单位谈论,拟定研究方案。4.进行研究实验。5.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6.总结杠杆尺平衡的规律。三、交流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五、拓展活动:我们来做个近似跷跷板的小玩具。六、拓展活动:1.做个近似跷跷板的小玩具2.课下检查生活中还有哪些平衡现象,下节课交流。授课反思:在本课授课中,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回忆玩跷跷板时的经验,并配以蜡烛跷跷板的游戏,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为学生提出有关平衡的问题确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问题提出后,我把解决问题的权益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着手从前先动脑,积极地猜想,试一试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作出讲解,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获得充分的显现与交流,引出了与平衡有关的因素:重量、地址、支撑点。找到了研究的重点问题后,我引导学生拟定实验计划,以小组为单位睁开实验研究,找到了平衡的条件。学生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如口头表达、画图表示、现场演示等。最后经过联系生活交流平衡现象的应用及课堂总结结束授课,课下让学生制作平衡玩具,为学生的课下研究指了然方向。经过本课授课,我认识到:学生的科学研究离不开生活经验,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的研究活动,把每个研究环节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涵养。授课目的: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2、经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授课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获得比较轻重的活动经验。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具准备:课件,厚薄、大小不一样的两本书,苹果和梨,天平。授课过程:一、创立情境,初步感知轻重。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够看出谁轻谁重?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经过观察能够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板书课题轻重)2、你还能够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1、掂一掂。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同样呢?有什么方法能够证明一下谁说的对呢?4)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拿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够正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2、称一称1)出示苹果和梨猜一猜:谁轻谁重?掂一掂:谁轻谁重?无论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一样。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方法呢?2)小结谈论:你们能想出哪些方法?3)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三、全课小结。师: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判断物体的轻重的方法有很多,能够用眼睛看,用手掂一掂,还能够够称一称。设计妄图:创立开放性的授课情况,给小朋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回忆体验生活中的科学,让每一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这个幽默情境中研究知识,真切做到“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获得丰富的知识,小精灵少儿网站充分表现科学学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科特点。让每一个小朋友体验成功的欢欣。活动目标:1、依照音的高低变化做相应的动作。2、感觉游戏的兴趣性及跟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3、感觉朗诵童带来的快乐,从而爱上朗诵,爱上音乐。4、让孩子感觉儿歌的韵律,节奏和兴趣。5、经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觉游戏的乐趣。活动重难点:重点:依照仪的高低变化做动作。难点:伙伴间的默吻合作。活动准备:音乐磁带。活动过程一、发言,引出活动小朋友,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在哪里玩过?和谁一起玩的呢?请你模拟一下怎么玩的?二、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听出音的高低变化。1、播放音乐,提示幼儿注意倾听。2、你听出来音有什么不一样吗?三、教师讲解游戏玩法。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音高的时候应该是什么状态?音低的时候呢?2、音高的时候应该是跷跷板一头高,音低的时候应该是这一头又变低了。3、教师和幼儿合作示范游戏玩法。四、全体幼儿自由结合按音乐的节奏合拍地做相应的动作。上下起伏做压跷跷板状,两人配合要默契。提示幼儿,最后一小节蹲下的幼儿做从跷跷板上跌倒地上的动作,站立的幼儿滑向蹲下的幼儿,互相拥抱。五、幼儿自由玩游戏。游戏:“我们来玩跷跷板”两人一组,边朗诵儿歌边做动作。活动延伸:回家和你的爸爸或妈妈一起来玩“我们来玩跷跷板”游戏。授课反思:小朋友脑筋其实不是是一张白纸,他们经常玩跷跷板拥有必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科学学习时,能够依照这些积累关于“怎样能使跷跷板平衡”这个问题,进行英勇地猜想和展望,激发了学生研究、实践、考据的欲望。《跷跷板》这首儿歌采用“三字式”构造,节奏明快爽朗。内容从少儿心性出发,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诵时能够采用多种对唱形式,让孩子在互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