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病原学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柯萨奇病毒B组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新肠道病毒。常见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手足口病(Hand,foota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病原体抵抗力病毒对75%酒精,5%来苏耐受;病毒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病毒可在外环境中长期存活。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病原体抵抗力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家畜、宠物等不感染,也不传播此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咽部排出病毒持续1~2周,粪便排出病毒持续约3~5周;病后数周,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接触患者唾液、疱疹液、粪便等。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经水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院内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易感人群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流行特点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流行;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集聚现象;暴发流行后常散在发生。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流行特点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临床表现潜伏期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初始表现发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皮肤疱疹;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受累;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一周内消退;病程4~10天;极少数患儿可以伴有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临床表现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课件手足口病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手足口病临床特点诊断依据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细胞接种人肺系细胞人源细胞横纹肌瘤细胞肠道病毒型特异性鉴定血清中和实验(最常用的方法)肠道病毒分型PCR测序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手足口病预防原则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手足口病预防原则手足口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传染源的控制难度大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比例很高,显性:隐性感染者约1:100,而现有的技术和措施很难及时发现并隔离隐性感染者;以轻型病例为主,农村偏远地区的患儿父母易忽视对该病的就诊治疗,亦不采取居家隔离等措施;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极强,而患儿一般在被经过自我诊疗后才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成人大都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低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因而有时会存在间隔流行的特点,即在人群中,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若此时暴发,短时间控制的难度也将很大。手足口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传染源的控制难度大手足口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完全切断传播途径存在困难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复杂,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及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手足口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完全切断传播途径存在困难手足口病防治存在的问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原学监测工作开展不足,地市级存在问题较多。医疗机构
对手足口病识别能力弱,主动排查意识有待提高。低发地区缺乏对重症病例的治疗经验。群众
对手足口病认识不足,易产生恐慌心理。
手足口病防治存在的问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统一标准,明确病例诊断。(按照指南)临床诊断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
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统一标准,明确病例诊断。(按照指南)实验室诊断病例病毒分离: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血清学检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核酸检验: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实验室诊断病例实验室结果只作为病原学监测使用。对于临床诊断病例,不能因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排除临床诊断病例的报告。对于重症病例,如EV71核酸检测、病毒分离等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不能诊断为EV71感染重症病例,但仍作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报告。实验室结果只作为病原学监测使用。对于临床诊断病例,不能因实验开展监测报告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流行动态。充分利用三级医疗卫生网,建立有效的主动报告机制。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范围,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开展病例报告。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在报告卡片“备注”栏内注明肠道病毒具体型别,如为重症病例,应在“备注”中注明“重症”。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启动每日疫情报告制度。开展监测报告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流行动态。流行病学调查辖区发现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辖区CDC应立即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阐明本次流行/暴发的传播方式及感染的危险因素等,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收集临床资料,以了解不同型别肠道病毒的致病性、毒力、所致疾病临床类型及救治等;采集相关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并进行分型鉴定;确定密切接触者,做好医学观察,做好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建议托幼机构如3天内发生2例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发生1例以上重症或死亡病例时,要放假两到三周。流行病学调查规范开展疫情应对与处置,及早扑灭疫情。严格按照推荐的诊断标准诊治病例,减少误诊所导致的疫情扩大现象。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血管症状等)收住院诊治,注意隔离与消毒,杜绝不规范诊疗行为。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医院落实预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流行期间及流行地区,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开展学生晨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发现疱疹表现患儿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规范开展疫情应对与处置,及早扑灭疫情。托幼机构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流通食品及公共场所传播。利用多种媒介,开展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医院等场所,开展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相应的宣传品,对当地居民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托幼机构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ThankYou!ThankYou!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病原学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柯萨奇病毒B组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新肠道病毒。常见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手足口病(Hand,foota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病原体抵抗力病毒对75%酒精,5%来苏耐受;病毒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病毒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病毒可在外环境中长期存活。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病原体抵抗力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家畜、宠物等不感染,也不传播此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咽部排出病毒持续1~2周,粪便排出病毒持续约3~5周;病后数周,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接触患者唾液、疱疹液、粪便等。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经水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院内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易感人群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流行特点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流行;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集聚现象;暴发流行后常散在发生。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流行特点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临床表现潜伏期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初始表现发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皮肤疱疹;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受累;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一周内消退;病程4~10天;极少数患儿可以伴有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临床表现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课件手足口病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手足口病临床特点诊断依据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细胞接种人肺系细胞人源细胞横纹肌瘤细胞肠道病毒型特异性鉴定血清中和实验(最常用的方法)肠道病毒分型PCR测序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实验室诊断手足口病预防原则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手足口病预防原则手足口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传染源的控制难度大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比例很高,显性:隐性感染者约1:100,而现有的技术和措施很难及时发现并隔离隐性感染者;以轻型病例为主,农村偏远地区的患儿父母易忽视对该病的就诊治疗,亦不采取居家隔离等措施;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极强,而患儿一般在被经过自我诊疗后才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成人大都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低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因而有时会存在间隔流行的特点,即在人群中,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若此时暴发,短时间控制的难度也将很大。手足口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传染源的控制难度大手足口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完全切断传播途径存在困难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复杂,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及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手足口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完全切断传播途径存在困难手足口病防治存在的问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原学监测工作开展不足,地市级存在问题较多。医疗机构
对手足口病识别能力弱,主动排查意识有待提高。低发地区缺乏对重症病例的治疗经验。群众
对手足口病认识不足,易产生恐慌心理。
手足口病防治存在的问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统一标准,明确病例诊断。(按照指南)临床诊断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
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统一标准,明确病例诊断。(按照指南)实验室诊断病例病毒分离: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血清学检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核酸检验: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实验室诊断病例实验室结果只作为病原学监测使用。对于临床诊断病例,不能因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排除临床诊断病例的报告。对于重症病例,如EV71核酸检测、病毒分离等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不能诊断为EV71感染重症病例,但仍作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报告。实验室结果只作为病原学监测使用。对于临床诊断病例,不能因实验开展监测报告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流行动态。充分利用三级医疗卫生网,建立有效的主动报告机制。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范围,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开展病例报告。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在报告卡片“备注”栏内注明肠道病毒具体型别,如为重症病例,应在“备注”中注明“重症”。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启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夏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威海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17丙肝培训课件
- 918小学生教育课件
- 小学春季学期开学安全教育
- 清新水彩模板
- 母亲节节日献礼关注母亲需求感恩母亲无私奉献课件
- 药学处方审核培训
- 2024版滴灌购销合同滴灌合同
- TD/T 1057-2020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正式版)
- 【含答案】高处安装、维护、拆除理论考试200题
- 太极拳文化与养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宁波财经学院
- 2024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个人价值倾向测试题附有答案
- (2023)四年级科学质量监测试题
- 自然常数e的意义与计算
- 糖尿病眼部护理课件
- (课件)文题5【乡情】
- 如何培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