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设计标准化01-隧道标准化宣贯课件_第1页
广东省设计标准化01-隧道标准化宣贯课件_第2页
广东省设计标准化01-隧道标准化宣贯课件_第3页
广东省设计标准化01-隧道标准化宣贯课件_第4页
广东省设计标准化01-隧道标准化宣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2014年8月27日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2014年8月27日目录第一部分概述第二部分隧道专题研究第三部分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第四部分通用(参考)图应用目录第一部分概述第二部分隧道专截至2013年底,全国公路隧道为11359处、960.56万米,其中,特长隧道562处、250.69万米,长隧道2303处、393.62万米。我国建成的超过10km以上公路山岭隧道有8座:最长的为陕西终南山隧道,长18.02km第二为山西西山隧道,长13.65k第三为山西虹梯关隧道,长13.11km第四为台湾雪山隧道,长12.9km第五为甘肃大坪里隧道,长12.2km第六为陕西包家山隧道,长11.2km第七为山西宝塔山隧道,长10.2km第八为四川泥巴山隧道,长10km1概述截至2013年底,全国公路隧道为11359处、960.56万1概述

水下隧道得到长足发展,过去“遇水架桥”单一选择在改变,穿洋越海,桥隧并重,择优选择。上海崇明长江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武汉长江隧道

港珠澳沉管隧道-世界级工程南京纬三路长江隧道纵观我国公路隧道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最多、最复杂、发展最快的国家。金桥银洞→金洞银桥1概述水下隧道得到长足发展,过去“遇水架桥”单一1概述目前在隧道设计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隧道断面形式接近,但“百花齐放”,不利于控制造价;

隧道建筑限界研究不足,个别指标与参数的设置不尽合理,仍有提升和优化空间;

隧道支护参数设计差异较大,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造价;

设计与施工关联性不紧密,精细化设计还有待加强。1概述目前在隧道设计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概述

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1概述开展隧道标准化设计的目的:①有利于更好的推进施工标准化。②是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的需要,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保证安全运营的需要。③是实现“安全耐久、环保节约、阳光和谐、管理便捷、创建标准化示范工程的需要。④是落实交通运输部“五化”建设理念和“六个坚持、六个树立”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的重要措施。1概述开展隧道标准化设计的目的:1概述隧道标准化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荷载等级:公路-I级3.设计使用年限:隧道主体结构100年4.抗震设防:Ⅶ度设防和Ⅷ度设防5.防水等级:二级,不容许渗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偶见的湿迹;大型设备电气洞室,一级,不容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迹。6.环境作用等级:为A、B级,一般环境条件。1概述隧道标准化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概述本次隧道设计标准化主要工作内容:1.《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研究》专题

(1)基于运营安全的隧道建筑限界优化研究(2)基于全寿命周期结构安全的隧道内轮廓及支护参数动态设计研究(3)基于结构安全的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结构可靠性研究2.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

(1)隧道建筑限界及净空断面通用图,包括80km/h、100km/h、120km/h的双向四、六车道隧道的主洞、紧急停车带、车行和人行横洞建筑限界及净空断面图。(2)衬砌结构参考图,包括80km/h、100km/h、120km/h的双向四、六车道分离式、小净距(两种净距)、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图等。(3)隧道预留预埋结构加强参考图。1概述本次隧道设计标准化主要工作内容: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2.1.1车辆行驶规律观测与墙壁擦痕调查西汉高速公路仙人崖隧道(分离式隧道)测点擦痕低位擦痕高位隧道尺寸实测擦痕高度h1(m)水平距离b1(cm)擦痕高度h2(m)水平距离b2(cm)步道宽度:55cm(右幅)、103cm(左幅)步道高度:32cm左侧侧向宽度:50cm右侧侧向宽度:75cm1(右幅)3.89104.84552(右幅)3.65275.06753(左幅)4.33454.63754(左幅)4.41484.7180

实地调研:西汉高速公路隧道2.1基于运营安全的建筑限界及横断面设计优化研究专题研究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2.1.1车辆单洞两车道隧道路段基本规律:①大型车多选择靠中线行驶,出现偏移,且车身越高,偏移越严重,甚至骑线行驶。②小型车偏移量主要受速度控制,速度越高,偏移越严重。③从通过隧道段的全过程看,车辆行至隧道入口时,开始减速,并偏向行车道中线行驶,进入隧道后根据交通情况,若无车辆干扰,则有加速行驶,偏移量增大的现象,若有其他车辆干扰,则偏移量有所减小。出洞前,也多偏向行车道中线行驶。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单洞两车道隧道路段基本规律: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单洞三车道隧道路段基本规律:①交通量不大时,大型车一般会选择中间车道通过隧道。②从通过隧道段的全过程看,车辆行至隧道入口时,会有适当减速,且隧道内行驶速度一般较高。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单洞三车道隧道路段基本规律: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关于侧向宽度是否满足行车需求的问卷调研:100km/h时速隧道

120km/h时速隧道

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2.1.2隧道建筑限界全国调研关于侧向宽度是否满足行车需求的问卷调研:100km/h时速隧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调研问卷中对于100km/h设计速度建筑限界认为需加宽的占57.5%。对于120km/h设计速度建筑限界认为需加宽的占55.7%。

收集的意见中,除云南省外,基本上都希望增加侧向宽度。关于检修道高度的问卷调查

有71%的人认为,检修道高度大于60cm会产生明显的墙效应。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调研问卷中对余宽的主要功能:作为防止车辆驶出行车道外的防冲设施;防止车身突出物刮檫隧道壁(近些年来,汽车外形中,较为突出的部分则主要为外部后视镜);减小“墙效应”对行车的影响;安全富余量2.1.3隧道余宽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研究结论:C值建议放在检修道上。余宽的主要功能:2.1.3隧道余宽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1.4检修道设计隧道检修道的路缘石多为直角结构。检修道高度偏低,大型车辆失控冲向检修道时,容易驶上检修道,造成侧翻。同时,直角的路缘石容易造成爆胎,进而引发严重事故。因此,将检修道路缘石直棱角改为圆角,检修道高度取值40cm。(a)隧道内检修道设置(b)A—圆角路缘石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1.4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西汉高速公路仙人崖隧道(分离式隧道)

80km/h设计车速将左右两侧C值移置路面上,相当于可行车路面加宽50cm。100km/h设计车速将左侧C值移置路面上,右侧检修道加宽25cm(增至100cm),相对于可行车路面加宽50cm。120km/h设计车速将C值分解为两部分加宽,一是左侧检修道加宽25cm至100cm,将另25cm移至路面上,相对于可行车路面加宽25cm。单洞车道数速度(km/h)按现行规范(m)标准化限界宽度(m)差值(m)备注二车道8010.2510.75+0.5左右两侧路面各加宽25cm10010.511.0+0.5左侧路面加宽25cm,右侧检修道加宽25cm12011.511.75+0.25左侧路面加宽25cm,左侧检修道加宽25cm(由75cm增至100cm)三车道8014.014.5+0.5左右两侧路面各加宽25cm10014.2514.75+0.5左侧路面加宽25cm,右侧检修道加宽25cm12015.2515.5+0.25左侧路面加宽25cm,左侧检修道加宽25cm(由75cm增至100cm)2.1.5主要结论

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西汉高速公路2.2.1

广东地区已建或在建双向六车道内轮廓断面及支护参数广州至韶关乐昌高速公路粤湘高速公路博罗至深圳段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江西至从化段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隧道2.2.2

广东地区已建或在建双向四车道内轮廓断面及支护参数广州至韶关乐昌高速公路连州(湘粤界)至怀集公路云浮至阳江高速公路罗定至阳春段济广高速平远(赣粤界)~兴宁段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2.2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隧道内轮廓及支护参数动态设计研究2.2.1广东地区已建或在建双向六车道内轮廓断面及支护参2.2.3国内公路隧道与铁路隧道内轮廓断面及支护参数《公路隧道设计细则》中建议的支护参数《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建议的支护参数高速铁路隧道支护参数表2.2.4日本公路隧道与铁路隧道内轮廓断面及支护参数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2.2.3国内公路隧道与铁路隧道内轮廓断面及支护参数2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来说,采用的结构支护参数是合理的,基本满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要求,基本符合工程实际。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2)各路段隧道建筑限界、净空断面大同小异。隧道建筑限界:不同单位存在一定的差异,侧向宽度与余宽“C”值的取值存在一定分歧。净空断面:因建筑限界的不同使净空断面有所不同,另外,因所适应的超高大小(如4%、3%、2%)不一致,使净空面积有所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来说,采用的结构支(3)各路段隧道衬砌类型分类有一定差距:如是否按软岩、硬岩分别设计,洞口段是否设加强地段,小净距隧道净距划分有区别。(4)各路段所采用的支护参数尽管接近,因不同项目同一种围岩级别划分的衬砌类型不同,造成不同项目支护参数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仍有一定的区别,差异较大之处为:

喷射混凝土厚度、强度等级

锚杆类型、长度、间距

钢架型号、间距

预留变形量

超前支护

二次衬砌配筋量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3)各路段隧道衬砌类型分类有一定差距:如是否按软岩、硬岩分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2.5

隧道净空断面

通过对广东省已做项目的对比,尽管隧道净空断面基本接近,不同的设计院采用了不同的内轮廓断面。通过计算比较、分析,确定了广东地区隧道横断面:①隧道内轮廓横断面适应±3%超高。超过±3%应采取加大内轮廓断面或整体旋转方式来满足视距及超高设置要求。②单洞二车道、三车道长及特长隧道设置紧急停车带,其加宽值为右侧侧向宽度LR+300cm。③隧道设双侧电缆槽,检修道(电缆槽)高度取40cm。④连拱隧道中隔墙采用复合式结构,单洞二车道隧道复合式中墙最小厚度240cm,单洞三车道隧道复合式中墙最小厚度280cm。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2.5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⑤隧道路面下设双侧排水沟,排水沟布设在侧向宽度内,不伸入行车道路面范围内。⑥隧道路面设置双侧缝隙式排水沟或明沟,排水沟尺寸采用30×30cm。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⑤隧道路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2.6隧道衬砌分类及支护参数(1)广东省地层主要岩性广东省主要岩性简表位置主要地层时代主要地层岩性粤北地区Z、∈、O、D、C、P、T、K、E片岩、千枚岩、硅质岩、板岩;石英砂岩、灰岩、页岩、粉砂岩、砾岩粤西地区Z、S、D、C、P、E砂岩、页岩及硅质岩;粉砂岩、砾岩粤东地区Z、D、C、T、J、K砂岩、板岩;灰岩、白云岩、泥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粉砂岩粤中地区Z、O、D、C、T、J、K、E石英片岩夹大理岩;石英砂岩、灰岩、白云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粉砂岩、砾岩珠三角地区∈、E砂岩、砾岩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2.6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硬质岩类隧道竣工后运行期出现的安全问题不多,而特殊岩土、土质以及软弱围岩类隧道竣工后运行期出现的安全问题相对较多。

坚硬的节理裂隙岩体,围岩主要发生不稳定块体的局部塌落;

松散软弱岩体和塑性流变岩体围岩主要发生大的变形,结构主要承受形变压力;浅埋隧道既要承受形变压力,还承受上覆岩层的松散压力;

根据软质岩与硬质岩变形与破坏特征,本着“衬砌结构必须与地质条件适应,符合隧道的实际受力情况”的原则,考虑到地下工程的复杂性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将衬砌类型细分为软(土)岩与硬质岩。

(3)根据埋深分为浅埋和深埋两种。对于洞口段可能出现的朝向临空开挖面的下滑力,通过地层预加固、明洞先施工、稳固坡体后再开挖暗洞,来确保施工与进洞安全。故洞口加强与浅埋段衬砌可采用同一类型,即均按浅埋段衬砌进行设计,不再细分为洞口加强段与浅埋段。

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硬质岩(4)隧道衬砌结构标准化设计与支护参数①明洞路堑式明洞-标准断面偏压或单压式明洞-单压断面(明洞结构与挡墙分设)②复合式衬砌II级围岩一种断面;III级围岩,双向六车道隧道两种断面,增加了加强型断面,在III级偏差地段适用;双向四车道隧道III级围岩按一种断面。IV级、V级围岩按硬质岩、软(土)质岩,并各自分为浅埋及深埋两种断面。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4)隧道衬砌结构标准化设计与支护参数①明洞2隧道标准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小净距隧道根据并行隧道结构相互影响程度,将小净距隧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进行设计。

隧道净距划分表隧道净距较小净距小净距≤0.5BV级围岩0.5B-1.0B1.0-2.0B工点设计II-IV级围岩0.5B-1.0B1.0B-1.5B③小净距隧道加长锚杆对穿锚杆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小净距隧道根据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中夹岩保护与加固措施围岩级别净距保护与加固措施V级围岩≥3.5B按分离式隧道设计与施工3.5B-2.0B采用分离式隧道结构,但要求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与左右洞施工距离1.0-2.0B靠中夹岩柱径向锚杆加长,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与左右洞施工距离0.5-1.0B加强初期支护,中夹岩注浆,靠中夹岩柱径向锚杆加长,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与左右洞施工距离II-IV级围岩≥2.5B(IV级)≥2.0B(III级)≥1.5B(II级)按分离式隧道设计与施工1.5-2.5B(IV级)1.5-2.0B(III级)采用分离式隧道结构,但要求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与左右洞施工距离1.0-1.5B靠中夹岩柱径向锚杆加长或加大靠中夹岩侧锚杆布设范围,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与左右洞施工距离0.5-1.0B加强初期支护,靠中夹岩柱径向锚杆加长,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与左右洞施工距离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的加固措施根据其净距的不同,对中夹岩采取相应的保护与加固措施。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中夹岩保护与加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④连拱隧道

连拱隧道采用复合式中墙结构。

连拱隧道应加强对中隔墙顶部围岩以及地表基础的加固措施,防止施工中拱部推力不平衡对中墙结构造成危害。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④连拱隧道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⑤隧道支护参数的确定

结合广东省已建隧道标准化设计经验以及广东省区域地质条件,通过统计分析、工程类比、理论验算,在充分借鉴广东地区已建隧道经验基础上,结合广东各隧道工程的实际地质条件,按分离式、小净距、连拱等形式确定了适用于广东地区的隧道标准化设计支护参数。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⑤隧道支护参数六车道分离式隧道主洞衬砌支护参数

项目单位围岩级别S-VaS-VbS-VcS-VdS-ⅣaS-ⅣbS-ⅣcS-ⅣdS-ⅢaS-ⅢbⅤ级(浅埋加强)Ⅴ级浅埋Ⅴ级深埋(软质岩)Ⅴ级深埋(硬质岩)Ⅳ级浅埋(软质岩)Ⅳ级浅埋(硬质岩)Ⅳ级深埋(软质岩)Ⅳ级深埋(硬质岩)Ⅲ级(较差)Ⅲ级预留变形量cm15151210121210855喷射砼C25混凝土cm28282826242421212015径向锚杆直径mmφ25φ25φ25φ25φ22φ22φ22φ22φ22φ22长度cm400400400350350350350300300300锚杆布置cm100×50100×65100×75100×75100×75100×90100×80100×100120×120120×120钢筋网直径mmΦ8双层φ8双层φ8φ8φ8φ8φ8φ8φ8φ8钢筋布置cm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5×2525×2525×25钢架工字钢架型号I22bI22bI22bI20bI18I18

格栅型号

H15X20H15X20H12X15

纵距cm50657575759080100120

二次衬砌C30混凝土cm

4545C30钢筋混凝土cm6060605550505045

钢筋5Φ255Φ255Φ254Φ255Φ224Φ224Φ224Φ203Φ20仰拱厚度喷C25混凝土cm28282826

二次C30混凝土cm

45

二次C30钢筋混凝土cm60606055505050

钢筋5Φ225Φ225Φ224Φ225Φ224Φ224Φ22超前支护类型

洞口第一环长管棚φ108(30m)小导管φ50小导管φ50小导管φ50小导管φ50φ22砂浆锚杆φ22砂浆锚杆

洞内小导管φ50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六车道分离式隧道主洞衬砌支护参数项目单位围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西汉高速公路仙人崖隧道(分离式隧道)

广东省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六车道隧道内轮廓断面比选分析双向六车道隧道V级围岩初期支护轴力图双向六车道隧道V级围岩初期支护弯矩图2.3.1标准断面与广乐隧道断面比选2.3基于结构安全的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结构可靠性研究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西汉高速公路仙西汉高速公路仙人崖隧道(分离式隧道)

双向四车道隧道V级围岩初期支护轴力图双向四车道隧道V级围岩初期支护弯矩图计算结果显示,无论是轴力还是弯矩,两种断面都非常接近。六车道隧道,广乐路断面力学性状稍优于标准化断面。四车道隧道,广乐路断面力学性状稍微差于标准化断面,差异率约为5%以内。

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西汉高速公路仙人崖隧道(分离式隧道)

双向四车道隧道V级围岩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3.2双向六车道连拱隧道中墙厚度对结构安全性影响分析初期支护弯矩随中墙厚度变化图(开挖左洞)初期支护轴力随中墙厚度变化图(开挖左洞)中墙应力随厚度变化图(左洞开挖)中墙沉降随厚度变化图(左洞开挖)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3.2双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结论:中墙厚度变化对主洞初期支护力学特征的影响很小,基本可以忽略。中墙厚度变化对其自身力学特征影响较为显著,主要是在一侧主洞开挖另一侧未开挖时偏压作用下,中墙压应力、拉应力均随中墙厚度增大而显著减小,有利于提高中墙结构的安全性和整体稳定性。四种中墙净厚度(1.3m、1.5m、1.6m、1.8m)计算得出的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均小于C30混凝土设计强度限值。中墙变形随中墙厚度变化敏感性一般,变形量值较小,差异幅度也较小。提高中墙厚度可以有效提高中墙强度安全储备。墙厚取1.3m,总厚度为2.5m时,同样可以满足安全性要求。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结论: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3.3双向六车道隧道矢跨比论证

不同矢跨比轴力对比图不同矢跨比弯矩对比图不同矢跨比剪力对比图二次衬砌轴力、弯矩最大值随矢跨比增加而减小;配筋前最小安全系数均出现于拱顶部位,差异较小;最小配筋量随随矢跨比增加显著减小,矢跨比增加到0.63-0.65范围时,最小配筋量计算值基本在可接受范围内。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3.3双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3.4双向六车道隧道临时侧壁形状优化分析临时支撑弯矩对比图初期支护弯矩对比图临时支撑弯矩对比图临时支撑弯矩对比图初期支护弯矩对比图双侧壁导坑法CRD法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3.4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结果表明,临时侧壁曲直变化对隧道永久支护结构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单从力学角度讲,曲率较大半径较小的临时侧壁自身受力特征更好,整体更安全,支护结构体系也相对更为合理,因此,在受力性能上推荐半径较小的曲墙临时侧壁。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结果表明,临设计文件标准、规范荷载-结构法地层-结构法检算二次衬砌配筋检算初期支护安全系数反馈设计2.3.6双向四车道、六车道衬砌结构计算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设计文件标准、规范荷载-结构法地层-结构法检算二次衬砌配筋检四车道隧道:考虑地震作用荷载组合,V级软质和硬质围岩浅埋条件,连拱结构二次衬砌设计配筋局部需加强;其余各类型二次衬砌截面强度均满足要求。隧道初期支护均满足施工过程安全性要求,IV、V级围岩浅埋条件,宜注重支护时效和施工动态控制加增支护安全性。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四车道隧道:考虑地震作用荷载组合,V级软质和硬质围岩浅埋条件四车道隧道时速120km/h与100km/h结构对比:时速120km/h结构与100km/h结构相比,由于设计时速增大,隧道标准断面相应增大,分离式隧道、连拱隧道各单元轴力均增大,弯矩图中峰值也增大。二次衬砌内力增大较小,仍然在安全范围内。初期支护轴力、弯矩和大小主应力均有变化,但总体数值较小,仍能满足安全要求。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不同设计时速轴力对比不同设计时速弯矩对比四车道隧道时速120km/h与100km/h结构对比:时速1六车道隧道:考虑地震作用荷载组合,V级软质围岩浅埋条件,分离式结构和连拱结构二次衬砌设计配筋局部需加强;其余各类型二次衬砌截面强度均满足要求。隧道初期支护均满足施工过程安全性要求,IV、V级围岩浅埋条件,宜注重支护时效和施工动态控制加增支护安全性。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六车道隧道:考虑地震作用荷载组合,V级软质围岩浅埋条件,分离六车道隧道时速120km/h与100km/h结构对比:120km/h结构相对100km/h结构跨度增大,使得结构所承受围岩压力量值增大,内力也随之明显增大,地震组合作用下弯矩的分布与量值变化显著。分离式结构、小净距结构计算配筋面积受地震组合作用控制,120km/h结构相对100km/h结构配筋面积增加量显著,但拟定的实际配筋面积能满足强度需求无需增加钢筋。连拱结构计算配筋面积受基本组合作用控制,仰拱拱角和边墙墙角强度储备处于极限状态,基本能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分离式结构计算配筋对比(地震组合控制配筋)连拱结构计算配筋对比(基本组合控制配筋)六车道隧道时速120km/h与100km/h结构对比:1203.1.1编制依据

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管理工作会议纪要;广东省交通厅文件《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3.1.2执行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1编制依据及执行规范3.1.1编制依据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1编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2隧道通用(参考)图组成及适用范围3.2.1隧道通用(参考)图组成(1)隧道建筑限界及净空断面通用图。(2)衬砌结构参考图。(3)隧道预留预埋结构加强参考图。隧道主体土建通用图共计21册,其中通用图1册,其余均为参考图。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2隧道通用(参考)图组成及适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隧道主体结构通用图、参考图一览表图纸类别分册图纸内容编号结构型式车道数速度(Km/h)隧道通用图第一册/共二十一册分离式、小净距、连拱4、680、100、120GDS/T-201403隧道参考图第二册/共二十一册分离式、小净距、连拱4、680、100、120GDS/C-GYGZ-201403第三册/共二十一册分离式6100GDS/C-FLS/S6/100-201403第四册/共二十一册小净距6100GDS/C-XJJ/S6/100-201403第五册/共二十一册连拱6100GDS/C-LG/S6/100-201403第六册/共二十一册分离式4100GDS/C-FLS/S4/100-201403第七册/共二十一册小净距4100GDS/C-XJJ/S4/100-201403第八册/共二十一册连拱4100GDS/C-LG/S4/100-201403第九册/共二十一册分离式6120GDS/C-FLS/S6/120-201403第十册/共二十一册小净距6120GDS/C-XJJ/S6/120-201403第十一册/共二十一册连拱6120GDS/C-LG/S6/120-201403第十二册/共二十一册分离式4120GDS/C-FLS/S4/120-201403第十三册/共二十一册小净距4120GDS/C-XJJ/S4/120-201403第十四册/共二十一册连拱4120GDS/C-LG/S4/120-201403第十五册/共二十一册分离式680GDS/C-FLS/S6/80-201403第十六册/共二十一册小净距680GDS/C-XJJ/S6/80-201403第十七册/共二十一册连拱680GDS/C-LG/S6/80-201403第十八册/共二十一册分离式480GDS/C-FLS/S4/80-201403第十九册/共二十一册小净距480GDS/C-XJJ/S4/80-201403第二十册/共二十一册连拱480GDS/C-LG/S4/80-201403第二十一册/共二十一册分离式、小净距、连拱4、680、100、120GDS/C-YMJGJQ-201403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隧道主体结构通用图、参考图一览表图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2.2隧道通用(参考)图适用范围

本次通用图、参考图编制适用于一般围岩条件。

对于特殊岩土、膨胀岩、高地应力大变形、岩爆、瓦斯、煤层、高承压水、岩溶隧道等应结合项目特点进行特殊设计。

使用预留预埋结构加强图时,应结合具体工程特点选择,不同隧道的预留预埋内容可有所不同。

本次通用图不包括单洞四车道隧道。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2.2隧道通用(参考)图适用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

3.3隧道衬砌通用(参考)图编制3.3.1明洞衬砌(1)标准断面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偏压明洞采用设置独立挡墙与标准明洞断面的组合型式。(2)明洞回填土厚度按≤5m进行设计,超过时应作特殊设计。(3)偏压明洞靠山侧设计回填坡度1:5,实际回填坡度1:10,两者之差作为发生零星崩塌时结构对堆积物的安全储备。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3隧道衬砌通用(参考)图编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3.2复合式衬砌(1)IV级、V级围岩按硬质岩、软(土)质岩分为两大类,并各自分为一般(深埋)及加强(浅埋)两种断面。(2)II级、III级围岩不区分软硬岩石。(3)小净距隧道分为两种净距情况进行设计。(4)连拱隧道中隔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复合式结构。(5)连拱隧道应加强对中隔墙顶部围岩以及地表基础的加固措施,防止施工中拱部推力不平衡对中墙结构造成危害。(6)双向四车道隧道轴线与车行横洞夹角约为60°,双向六车道隧道轴线与车行横洞采用垂直布设方式。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3.2复合式衬砌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

(6)连拱隧道主洞钢架与中隔墙连接可采用钢架与预埋在中隔墙顶钢板直接相接或与预埋在中隔墙顶短钢架预留接头(15cm高)相接的方式,确保连接可靠,施工方便。(7)二次衬砌配筋,增设了定位角钢,钢筋接头采用绑扎形式。(8)隧道抗震按VII度设防段二次衬砌内纵向钢筋采用φ12,按VIII度设防段二次衬砌内纵向钢筋采用φ14。(9)钢架之间连接均采用螺栓连接。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6)连拱隧道主洞钢架与中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1)明洞衬砌采用外贴两布一膜防水层,并增设防水砂浆保护层。(2)洞内排水遵循“有水则设,无水则防”的动态设计原则设置环向排水盲管,可采用软式透水管、型排水管等,间距3~10m。(3)沉降缝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施工缝处设置钢板腻子止水带。(4)无纺布与防水板应分次铺挂,不宜采用复合式防水板;3.3.3隧道防排水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1)明洞衬砌采用外贴两布一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

(5)排水边沟可采用缝隙式、开口式、封闭式等,排水沟及隧底盲沟根据水量大小进行调整。(6)设置了衬砌背后纵向排水管检查井,方便检修。

(7)衬砌横断面设计考虑纵向排水管的影响,边墙脚处二次衬砌适当加厚。

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5)排水边沟可采用缝隙式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1)洞口段超前支护为Φ108超前长管棚。六车道隧道土质、软岩地层内设钢筋笼,硬质岩不设钢筋笼。四车道隧道不设钢筋笼。长管棚与超前小导管或长管棚之间间搭接长度不小于300cm。(2)洞内V级围岩超前支护采用超前小导管预加固。3.3.4超前预支护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1)洞口段超前支护为Φ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洞内IV级围岩浅埋段超前支护采用超前小导管加固,深埋段超前支护采用超前药卷锚杆加固。(4)在可注性差的软弱围岩段可采用钢插管。(5)在不易成孔、且钢管难以直接顶入的松散碎石土地段可采用自进式锚杆。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洞内IV级围岩浅埋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3.5应急逃生方案(1)洞内设置直径80-100cm的钢管,钢管壁厚不小于10mm,在隧道塌方时作为被困人员的逃生通道。(2)逃生钢管长度满足将被困人员安全疏散至安全区域或已施作二次衬砌段落内;(3)洞内设置报警、救援、逃生设施、应急药品、食品、UPS供电照明设施等,还可在逃生钢管内设置应急水管。(4)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3.5应急逃生方案(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3.6施工方案基本原则——保护围岩,内实外美,重现环境,动态施工。隧道施工方案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隧道埋深、衬砌类型、断面形状及跨度、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1)贯彻“双标管理”,提高项目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程度,推广机械化施工,确保工程建设安全、优质、环保。(2)作好隧道开挖运输、喷锚支护、防水衬砌三条主要作业线的机械配置,同时作好注浆加固、仰拱填充、通风防尘三条辅助作业线的施工组织,提高隧道施工机械化程度。(3)软弱围岩施工原则——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

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3.6施工方案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明洞及洞口段:

(1)隧道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2)当地形偏压时可采用半明半暗、反压回填、套拱斜置等方式,合理控制边仰坡高度。(3)洞口位于软弱、松散地层或堆积层时,应按“先加固、预支护、后开挖”的原则施工,严格控制进洞施工顺序,明洞完成后再进行暗洞施工。(4)洞口地质条件相对较好、采用爆破开挖的隧道,可按先进暗洞,由内向外施作洞口明洞衬砌,再进行洞身段开挖、初支、二衬施工。(5)是否“零开挖”进洞,因地制宜,不能教条化。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明洞及洞口段: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暗洞段: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可采用中导洞开挖法和三导洞开挖法。编号施工方法适用围岩条件施工要点双车道隧道三车道隧道1中导洞法II-IV(硬岩)II-III先贯通中导洞并浇筑中墙混凝土后开挖主洞。左右洞错开距离不宜小于20m。2三导洞法IV(软岩)-VIIV-VI先贯通中导洞并浇筑中墙混凝土后开挖主洞。中侧导洞采用短台阶法施工,拱部采用留核心土环形开挖。连拱隧道开挖方法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暗洞段: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可采用中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分离式隧道

施工开挖方法编号施工方法适用围岩级别施工要点双车道隧道三车道隧道1全断面法II-IIIII初期支护及时施作2台阶法长台阶法III-IVII-III上台阶超前50m或>5B短台阶法IV-VIII-IV上台阶长度1-5B,初期支护全断面闭合距开挖面30m以内或距开挖面上半断面开始的30d内完成超短台阶法VIV上台阶超前5-10m,加强超前支护,尽早(10d内)实现初期支护封闭。3分部开挖法台阶分部开挖法IV-VIV-V环形开挖进尺0.5-1.5m,上部核心土与下台阶距离宜为1倍洞径;当为三台阶时上台阶长度3-5m,中台阶及时跟进,及早落底成环。单侧壁导坑法VIV-V侧壁导坑尺寸基本为0.5倍洞径,左右两侧开挖宜相隔20m以上。双侧壁导坑法V(富水)V侧壁导坑宽度不宜超过最大跨度的1/3,左右侧导洞错开距离不宜小于15m,两侧导洞超前中槽部位10-15m。CRD开挖法VIV-V各导坑的开挖距离应小于1倍洞径,各导坑应及时封闭成环。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分离式隧道施工开挖方法施工方法适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小净距隧道

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法可采用双洞单侧壁导坑法、单洞单侧壁导坑法以及双洞上下台阶法等。编号施工方法适用围岩条件施工要点双车道隧道三车道隧道1双洞单侧壁导坑法V(富水)V①小净距隧道两洞掌子面距离宜控制在2倍洞径以上。②先行洞开挖可采用与分离式隧道形同的施工方法,采用侧壁导坑法宜先开挖靠中夹岩一侧。③后行洞初期支护宜超前先行洞二次衬砌1倍开挖洞径以上。④二次衬砌应在两洞围岩及初期支护附加应力调整后,同时结合量测数据分析后确定施作时机。2单洞单侧壁导坑法IV-VIV3双洞上下台阶法II-IIIII-III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适用围岩条件施工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新意法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新意法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双向四车道参考图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双向四车道参考图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双向六车道参考图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双向六车道参考图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按等强度原则3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按等强度原则4通用(参考)图应用1、由于隧道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受各种限制条件的影响,因此在应用本成果过程中应结合各隧道具体条件分析后确定,应因地制宜,不能死搬硬套,应确保支护结构与地质、环境条件相适应。2、本次研究确定的支护参数还需在应用中积累经验,我们真诚希望各位能将应用隧道通用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及时告诉我们,我们将继续完善,使支护参数、施工方案更加合理,更好的满足隧道长期安全运营的需要。4通用(参考)图应用1、由于隧道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受各种限4通用(参考)图应用3、“地质明”是选择衬砌类型的基础,在前期勘察设计阶段应尽可能查明隧道地质条件。在施工中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工作,信息化管理,动态设计,过程控制,确保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动态设计应注意问题:①应避免走入“围岩级别只能往差的调,选择支护结构越选越强,工程费用只增不减,安全与质量问题越来越多”的怪圈。②不能以“注重安全”为借口,把施工安全寄托于“增强支护,弱化施工工艺与施工工序控制”上,以过强的支护来弥补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③围岩级别应与开挖进尺、开挖方式相匹配,如一次开挖3m多、没有留核心土的断面调整为V级是不合适的。④变更前把问题夸大化,变更后施工简单化。⑤鼓励施工单位优化支护参数,可实行“副变更返还制”,实现双赢。⑥避免设计、施工、量测相互脱节现象,监控量测不能流于形式。

4通用(参考)图应用3、“地质明”是选择衬砌类型的基础,在4通用(参考)图应用结语(期望与目标):(1)打造“精品工程”,留经典,少留缺憾!(2)要从“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转变,使中国隧道成为“标杆”!就像“标准化”看广东,看隧道来中国。(3)实现“中国交通梦”,像李总理推广中国“高铁技术”一样,让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技术走出国门,成为世界认同的“标准”。4通用(参考)图应用结语(期望与目标):广东省设计标准化01-隧道标准化宣贯课件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2014年8月27日广东省高速公路设计标准化2014年8月27日目录第一部分概述第二部分隧道专题研究第三部分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第四部分通用(参考)图应用目录第一部分概述第二部分隧道专截至2013年底,全国公路隧道为11359处、960.56万米,其中,特长隧道562处、250.69万米,长隧道2303处、393.62万米。我国建成的超过10km以上公路山岭隧道有8座:最长的为陕西终南山隧道,长18.02km第二为山西西山隧道,长13.65k第三为山西虹梯关隧道,长13.11km第四为台湾雪山隧道,长12.9km第五为甘肃大坪里隧道,长12.2km第六为陕西包家山隧道,长11.2km第七为山西宝塔山隧道,长10.2km第八为四川泥巴山隧道,长10km1概述截至2013年底,全国公路隧道为11359处、960.56万1概述

水下隧道得到长足发展,过去“遇水架桥”单一选择在改变,穿洋越海,桥隧并重,择优选择。上海崇明长江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武汉长江隧道

港珠澳沉管隧道-世界级工程南京纬三路长江隧道纵观我国公路隧道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最多、最复杂、发展最快的国家。金桥银洞→金洞银桥1概述水下隧道得到长足发展,过去“遇水架桥”单一1概述目前在隧道设计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隧道断面形式接近,但“百花齐放”,不利于控制造价;

隧道建筑限界研究不足,个别指标与参数的设置不尽合理,仍有提升和优化空间;

隧道支护参数设计差异较大,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造价;

设计与施工关联性不紧密,精细化设计还有待加强。1概述目前在隧道设计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概述

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1概述隧道建设与运营中存在问题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1概述开展隧道标准化设计的目的:①有利于更好的推进施工标准化。②是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的需要,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保证安全运营的需要。③是实现“安全耐久、环保节约、阳光和谐、管理便捷、创建标准化示范工程的需要。④是落实交通运输部“五化”建设理念和“六个坚持、六个树立”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的重要措施。1概述开展隧道标准化设计的目的:1概述隧道标准化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荷载等级:公路-I级3.设计使用年限:隧道主体结构100年4.抗震设防:Ⅶ度设防和Ⅷ度设防5.防水等级:二级,不容许渗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偶见的湿迹;大型设备电气洞室,一级,不容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迹。6.环境作用等级:为A、B级,一般环境条件。1概述隧道标准化设计主要技术标准:1概述本次隧道设计标准化主要工作内容:1.《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研究》专题

(1)基于运营安全的隧道建筑限界优化研究(2)基于全寿命周期结构安全的隧道内轮廓及支护参数动态设计研究(3)基于结构安全的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结构可靠性研究2.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通用(参考)图编制

(1)隧道建筑限界及净空断面通用图,包括80km/h、100km/h、120km/h的双向四、六车道隧道的主洞、紧急停车带、车行和人行横洞建筑限界及净空断面图。(2)衬砌结构参考图,包括80km/h、100km/h、120km/h的双向四、六车道分离式、小净距(两种净距)、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图等。(3)隧道预留预埋结构加强参考图。1概述本次隧道设计标准化主要工作内容: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2.1.1车辆行驶规律观测与墙壁擦痕调查西汉高速公路仙人崖隧道(分离式隧道)测点擦痕低位擦痕高位隧道尺寸实测擦痕高度h1(m)水平距离b1(cm)擦痕高度h2(m)水平距离b2(cm)步道宽度:55cm(右幅)、103cm(左幅)步道高度:32cm左侧侧向宽度:50cm右侧侧向宽度:75cm1(右幅)3.89104.84552(右幅)3.65275.06753(左幅)4.33454.63754(左幅)4.41484.7180

实地调研:西汉高速公路隧道2.1基于运营安全的建筑限界及横断面设计优化研究专题研究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2.1.1车辆单洞两车道隧道路段基本规律:①大型车多选择靠中线行驶,出现偏移,且车身越高,偏移越严重,甚至骑线行驶。②小型车偏移量主要受速度控制,速度越高,偏移越严重。③从通过隧道段的全过程看,车辆行至隧道入口时,开始减速,并偏向行车道中线行驶,进入隧道后根据交通情况,若无车辆干扰,则有加速行驶,偏移量增大的现象,若有其他车辆干扰,则偏移量有所减小。出洞前,也多偏向行车道中线行驶。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单洞两车道隧道路段基本规律: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单洞三车道隧道路段基本规律:①交通量不大时,大型车一般会选择中间车道通过隧道。②从通过隧道段的全过程看,车辆行至隧道入口时,会有适当减速,且隧道内行驶速度一般较高。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单洞三车道隧道路段基本规律: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关于侧向宽度是否满足行车需求的问卷调研:100km/h时速隧道

120km/h时速隧道

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2.1.2隧道建筑限界全国调研关于侧向宽度是否满足行车需求的问卷调研:100km/h时速隧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调研问卷中对于100km/h设计速度建筑限界认为需加宽的占57.5%。对于120km/h设计速度建筑限界认为需加宽的占55.7%。

收集的意见中,除云南省外,基本上都希望增加侧向宽度。关于检修道高度的问卷调查

有71%的人认为,检修道高度大于60cm会产生明显的墙效应。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调研问卷中对余宽的主要功能:作为防止车辆驶出行车道外的防冲设施;防止车身突出物刮檫隧道壁(近些年来,汽车外形中,较为突出的部分则主要为外部后视镜);减小“墙效应”对行车的影响;安全富余量2.1.3隧道余宽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研究结论:C值建议放在检修道上。余宽的主要功能:2.1.3隧道余宽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1.4检修道设计隧道检修道的路缘石多为直角结构。检修道高度偏低,大型车辆失控冲向检修道时,容易驶上检修道,造成侧翻。同时,直角的路缘石容易造成爆胎,进而引发严重事故。因此,将检修道路缘石直棱角改为圆角,检修道高度取值40cm。(a)隧道内检修道设置(b)A—圆角路缘石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1.4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西汉高速公路仙人崖隧道(分离式隧道)

80km/h设计车速将左右两侧C值移置路面上,相当于可行车路面加宽50cm。100km/h设计车速将左侧C值移置路面上,右侧检修道加宽25cm(增至100cm),相对于可行车路面加宽50cm。120km/h设计车速将C值分解为两部分加宽,一是左侧检修道加宽25cm至100cm,将另25cm移至路面上,相对于可行车路面加宽25cm。单洞车道数速度(km/h)按现行规范(m)标准化限界宽度(m)差值(m)备注二车道8010.2510.75+0.5左右两侧路面各加宽25cm10010.511.0+0.5左侧路面加宽25cm,右侧检修道加宽25cm12011.511.75+0.25左侧路面加宽25cm,左侧检修道加宽25cm(由75cm增至100cm)三车道8014.014.5+0.5左右两侧路面各加宽25cm10014.2514.75+0.5左侧路面加宽25cm,右侧检修道加宽25cm12015.2515.5+0.25左侧路面加宽25cm,左侧检修道加宽25cm(由75cm增至100cm)2.1.5主要结论

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西汉高速公路2.2.1

广东地区已建或在建双向六车道内轮廓断面及支护参数广州至韶关乐昌高速公路粤湘高速公路博罗至深圳段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江西至从化段江门至罗定高速公路隧道2.2.2

广东地区已建或在建双向四车道内轮廓断面及支护参数广州至韶关乐昌高速公路连州(湘粤界)至怀集公路云浮至阳江高速公路罗定至阳春段济广高速平远(赣粤界)~兴宁段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2.2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隧道内轮廓及支护参数动态设计研究2.2.1广东地区已建或在建双向六车道内轮廓断面及支护参2.2.3国内公路隧道与铁路隧道内轮廓断面及支护参数《公路隧道设计细则》中建议的支护参数《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建议的支护参数高速铁路隧道支护参数表2.2.4日本公路隧道与铁路隧道内轮廓断面及支护参数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2.2.3国内公路隧道与铁路隧道内轮廓断面及支护参数2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来说,采用的结构支护参数是合理的,基本满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要求,基本符合工程实际。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2)各路段隧道建筑限界、净空断面大同小异。隧道建筑限界:不同单位存在一定的差异,侧向宽度与余宽“C”值的取值存在一定分歧。净空断面:因建筑限界的不同使净空断面有所不同,另外,因所适应的超高大小(如4%、3%、2%)不一致,使净空面积有所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来说,采用的结构支(3)各路段隧道衬砌类型分类有一定差距:如是否按软岩、硬岩分别设计,洞口段是否设加强地段,小净距隧道净距划分有区别。(4)各路段所采用的支护参数尽管接近,因不同项目同一种围岩级别划分的衬砌类型不同,造成不同项目支护参数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仍有一定的区别,差异较大之处为:

喷射混凝土厚度、强度等级

锚杆类型、长度、间距

钢架型号、间距

预留变形量

超前支护

二次衬砌配筋量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3)各路段隧道衬砌类型分类有一定差距:如是否按软岩、硬岩分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2.5

隧道净空断面

通过对广东省已做项目的对比,尽管隧道净空断面基本接近,不同的设计院采用了不同的内轮廓断面。通过计算比较、分析,确定了广东地区隧道横断面:①隧道内轮廓横断面适应±3%超高。超过±3%应采取加大内轮廓断面或整体旋转方式来满足视距及超高设置要求。②单洞二车道、三车道长及特长隧道设置紧急停车带,其加宽值为右侧侧向宽度LR+300cm。③隧道设双侧电缆槽,检修道(电缆槽)高度取40cm。④连拱隧道中隔墙采用复合式结构,单洞二车道隧道复合式中墙最小厚度240cm,单洞三车道隧道复合式中墙最小厚度280cm。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2.5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⑤隧道路面下设双侧排水沟,排水沟布设在侧向宽度内,不伸入行车道路面范围内。⑥隧道路面设置双侧缝隙式排水沟或明沟,排水沟尺寸采用30×30cm。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⑤隧道路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2.6隧道衬砌分类及支护参数(1)广东省地层主要岩性广东省主要岩性简表位置主要地层时代主要地层岩性粤北地区Z、∈、O、D、C、P、T、K、E片岩、千枚岩、硅质岩、板岩;石英砂岩、灰岩、页岩、粉砂岩、砾岩粤西地区Z、S、D、C、P、E砂岩、页岩及硅质岩;粉砂岩、砾岩粤东地区Z、D、C、T、J、K砂岩、板岩;灰岩、白云岩、泥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粉砂岩粤中地区Z、O、D、C、T、J、K、E石英片岩夹大理岩;石英砂岩、灰岩、白云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安山岩、粉砂岩、砾岩珠三角地区∈、E砂岩、砾岩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2.6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硬质岩类隧道竣工后运行期出现的安全问题不多,而特殊岩土、土质以及软弱围岩类隧道竣工后运行期出现的安全问题相对较多。

坚硬的节理裂隙岩体,围岩主要发生不稳定块体的局部塌落;

松散软弱岩体和塑性流变岩体围岩主要发生大的变形,结构主要承受形变压力;浅埋隧道既要承受形变压力,还承受上覆岩层的松散压力;

根据软质岩与硬质岩变形与破坏特征,本着“衬砌结构必须与地质条件适应,符合隧道的实际受力情况”的原则,考虑到地下工程的复杂性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将衬砌类型细分为软(土)岩与硬质岩。

(3)根据埋深分为浅埋和深埋两种。对于洞口段可能出现的朝向临空开挖面的下滑力,通过地层预加固、明洞先施工、稳固坡体后再开挖暗洞,来确保施工与进洞安全。故洞口加强与浅埋段衬砌可采用同一类型,即均按浅埋段衬砌进行设计,不再细分为洞口加强段与浅埋段。

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

(2)硬质岩(4)隧道衬砌结构标准化设计与支护参数①明洞路堑式明洞-标准断面偏压或单压式明洞-单压断面(明洞结构与挡墙分设)②复合式衬砌II级围岩一种断面;III级围岩,双向六车道隧道两种断面,增加了加强型断面,在III级偏差地段适用;双向四车道隧道III级围岩按一种断面。IV级、V级围岩按硬质岩、软(土)质岩,并各自分为浅埋及深埋两种断面。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4)隧道衬砌结构标准化设计与支护参数①明洞2隧道标准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小净距隧道根据并行隧道结构相互影响程度,将小净距隧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进行设计。

隧道净距划分表隧道净距较小净距小净距≤0.5BV级围岩0.5B-1.0B1.0-2.0B工点设计II-IV级围岩0.5B-1.0B1.0B-1.5B③小净距隧道加长锚杆对穿锚杆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小净距隧道根据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中夹岩保护与加固措施围岩级别净距保护与加固措施V级围岩≥3.5B按分离式隧道设计与施工3.5B-2.0B采用分离式隧道结构,但要求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与左右洞施工距离1.0-2.0B靠中夹岩柱径向锚杆加长,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与左右洞施工距离0.5-1.0B加强初期支护,中夹岩注浆,靠中夹岩柱径向锚杆加长,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与左右洞施工距离II-IV级围岩≥2.5B(IV级)≥2.0B(III级)≥1.5B(II级)按分离式隧道设计与施工1.5-2.5B(IV级)1.5-2.0B(III级)采用分离式隧道结构,但要求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与左右洞施工距离1.0-1.5B靠中夹岩柱径向锚杆加长或加大靠中夹岩侧锚杆布设范围,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与左右洞施工距离0.5-1.0B加强初期支护,靠中夹岩柱径向锚杆加长,控制爆破震动速度与左右洞施工距离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的加固措施根据其净距的不同,对中夹岩采取相应的保护与加固措施。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中夹岩保护与加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④连拱隧道

连拱隧道采用复合式中墙结构。

连拱隧道应加强对中隔墙顶部围岩以及地表基础的加固措施,防止施工中拱部推力不平衡对中墙结构造成危害。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④连拱隧道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⑤隧道支护参数的确定

结合广东省已建隧道标准化设计经验以及广东省区域地质条件,通过统计分析、工程类比、理论验算,在充分借鉴广东地区已建隧道经验基础上,结合广东各隧道工程的实际地质条件,按分离式、小净距、连拱等形式确定了适用于广东地区的隧道标准化设计支护参数。2隧道标准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标准化专题研究⑤隧道支护参数六车道分离式隧道主洞衬砌支护参数

项目单位围岩级别S-VaS-VbS-VcS-VdS-ⅣaS-ⅣbS-ⅣcS-ⅣdS-ⅢaS-ⅢbⅤ级(浅埋加强)Ⅴ级浅埋Ⅴ级深埋(软质岩)Ⅴ级深埋(硬质岩)Ⅳ级浅埋(软质岩)Ⅳ级浅埋(硬质岩)Ⅳ级深埋(软质岩)Ⅳ级深埋(硬质岩)Ⅲ级(较差)Ⅲ级预留变形量cm15151210121210855喷射砼C25混凝土cm28282826242421212015径向锚杆直径mmφ25φ25φ25φ25φ22φ22φ22φ22φ22φ22长度cm400400400350350350350300300300锚杆布置cm100×50100×65100×75100×75100×75100×90100×80100×100120×120120×120钢筋网直径mmΦ8双层φ8双层φ8φ8φ8φ8φ8φ8φ8φ8钢筋布置cm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5×2525×2525×25钢架工字钢架型号I22bI22bI22bI20bI18I18

格栅型号

H15X20H15X20H12X15

纵距cm50657575759080100120

二次衬砌C30混凝土cm

4545C30钢筋混凝土cm6060605550505045

钢筋5Φ255Φ255Φ254Φ255Φ224Φ224Φ224Φ203Φ20仰拱厚度喷C25混凝土cm28282826

二次C30混凝土cm

45

二次C30钢筋混凝土cm6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