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必备知识基础练1.张琳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C.稳定小农以征发赋役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2.明朝户籍册称为黄册,整个明朝期间多次编制且修正黄册。清初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雍正帝后户籍再没有修正过。其原因是()A.经济发展迟滞 B.赋税制度变革C.地方管理松弛 D.政府重农抑商3.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地方实现高度自治B.乡里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C.乡里属于经济生产组织D.乡里组织具有双重职能4.“其法编十家为一牌,开列各户籍贯、姓名、年貌、行业,日轮一家,沿门按牌审察,遇面生可疑人,即行报官究理。”上述办法体现了()A.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B.民众的自我管理C.唐代推行的“刮户”D.邻保制度的创立5.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A.以民间救济为主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C.仓储制度集权化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6.在清代,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此外,还有许多共营水利、共营墟市码头、共营贸易等。这反映了()A.政府主导是社会救济的主要特点B.政府对基层管理松弛C.民间力量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D.已经出现公有制雏形7.抄劄(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有别于税账、丁账等不计妇女的做法,抄劄的对象包含男女老幼,并按家业分等。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材料体现了宋代()A.奉行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B.扩大赋税的征收范围C.强调国家社会的尊卑等级D.建立健全的户籍制度8.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置孤独园,收留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9.宋代张载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义学、义冢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说明()A.上古宗法制度得到重建B.社会各种矛盾日趋激化C.政府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宗族内部救助活动逐渐兴起10.明代社会保障制度分为荒政制度、济贫制度、养老制度和抚恤制度,具有以养为主,兼以教化的特点。政府还设置常设机构对鳏寡孤独和民间丧葬进行救助。这些做法()A.反映出社会保障形势的严峻B.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C.背离了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D.杜绝了荒年民不聊生的现象能力素养提升练11.我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户籍管理,隋朝统一后,制定“输籍法”,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管理更加严格,户籍三年一造。政府通过人口核查,搜查逃避户口登记的人口,称为“刮户”。这最能说明()A.封建田庄主控制大量依附农民B.政府通过普查人口推行均田制C.人丁税在政府收入中举足轻重D.为科举制的推行提供户籍保障12.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朝()A.休养生息的政策B.分封制度的推行C.法律制度的严酷D.基层管理的状况13.汉高祖时期,县、乡三老作为乡族势力的代表,正式成为国家认定的地方社会领袖,其职能主要是在道德风俗方面,“掌教化”“帅众为善”“率其意以道民”。材料说明汉代中央()A.不拘一格选拔官吏B.治国思想由“无为”变为“有为”C.地方宗族势力强大D.政府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14.隋文帝令诸州百姓及军人收获时,按照贫富分为三等,各出粮若干,最多不超过一石,在当地筑仓储蓄,广积谷物,委托乡官管理,以备荒年。这一制度()A.发展了社会救济事业B.体现了尊老养老传统C.改革了基层组织形态D.加强了对户籍的管理15.清代的政府灾害救助,一般要经过严密的报灾、勘灾、审户和放赈救助程序。在此过程中,募款、司账、运解、发放等环节相互分开,各有专人负责。这种做法()A.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规范了救灾赈灾行为D.避免了官员的贪污腐败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朝。夏商周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基层官吏的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宋朝王安石变法至清朝,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格,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摘编自唐鸣等《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材料二明清时期,国家权力逐渐退出乡村,形成了依靠乡绅的乡村治理格局。乡绅主要来自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休居乡的前官僚、尚未入仕的士人。乡绅不仅是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制(征兵)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灾荒之年出面与政府协商,要求以减代服、减免赋税等,同时兴办赈局、义庄,救济乡里。他们是乡村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护者,积极创办义学、私人书院、文学社团等乡村文化教育机构。——摘编自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益于既是社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的教化。随着中国步入现代社会,现代性的侵蚀导致传统基层宗族社会受到严重冲击,近代以来,中国不断探索与现代性相适应的基层治理制度。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对当前基层社会自治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摘编自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等从材料中提取关于中国基层治理的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参考答案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C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以便征发赋役,故选C项;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的控制,排除B项;A、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2.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最终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人丁、地亩的双重征税标准,原来独立的人丁税不再存在,这样户籍对税收的影响大大降低,因此出现“雍正帝后户籍再没有修正过”的现象,故选B项。3.D材料反映出秦代的乡里制度定型,乡里组织具有教化和行政的双重职能,故选D项;秦代地方并未实现高度自治,排除A项;秦代的乡里官员并不是由中央直接任命,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乡里的经济职能,排除C项。4.B根据材料“十家为一牌”可知这是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的十家牌法,材料“遇面生可疑人,即行报官究理”体现了民众的自我管理,故选B项。5.D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以哪种救济方式为主,排除A项;B项错在“完善”,排除;材料体现出义仓在创办过程中也发挥了地方的自主性,排除C项。6.C根据材料中“各种善会、善堂多是官倡民办,由各姓族绅集资,共同管理”可以看出,民间人士和相关组织承担了一些社会救济功能,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主导,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基层的参与,而不是政府的管理,排除B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7.A依据材料可知抄劄制度为宋代政府救助民众提供了依据,使民众在受灾时能够获得国家的特别赈济,这体现了宋代奉行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故选A项。8.C材料中梁武帝“多次责令置孤独园”,说明不是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材料中梁武帝仅要求“置孤独园,收留孤儿和单身老人”,不是防止社会贫富分化,故B项错误;梁武帝要求“置孤独园”,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收留孤儿和单身老人”可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梁武帝要求“置孤独园,收留孤儿和单身老人”,仅涉及孤儿与单身老人,不能说明社会保障体系完备,故D项错误。9.D根据材料“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义学、义冢等”可知,宋代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故选D项;张载等人倡导敬宗族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并不是要重建宗法制度,排除A项;B、C两项材料并未涉及,均排除。10.B明代实行社会保障政策,有利于解决灾荒、贫困孤老等问题,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故选B项;材料未反映出社会保障形势是否严峻,排除A项;C项中的“背离”说法错误,排除;“杜绝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11.C中国古代加强户籍管理,通过人口核查,搜查逃避户口登记人口,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税收,说明人丁税在政府收入中举足轻重,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田庄主控制大量依附农民,A项错误;普查人口虽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但不是政府最主要的目的,B项错误;加强户籍管理与科举制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12.D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关于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记载,可以了解秦朝基层管理的状况,D项正确;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度,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秦朝法律制度的严酷,C项错误。13.D根据材料中县、乡三老在地方上“掌教化”“帅众为善”“率其意以道民”,且国家认定其为地方社会领袖,这表明国家加强对地方基层的管理,故选D项;材料信息与选拔人才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汉代中央的治国思想演变的过程,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地方宗族势力强大,排除C项。14.A材料“在当地筑仓储蓄”“委托乡官管理,以备荒年”说明民间有仓储,用以防备荒年,这利于社会救济事业,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养老、基层组织、户籍管理,故排除B、C、D三项。15.C通过题干描述可知,清代政府救灾赈济过程中,有一系列的程序性工作,而且募款、司账、运解、发放等环节相互分开,各有专人负责,这样的划分职责明确,规范了救灾赈灾行为,C项正确。16.参考答案(1)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里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削弱。(2)特点:以自治为主;重视伦理道德和社会教化;宗族及乡绅主导;社会功能与政府职能相结合。背景:程朱理学的强化及影响;宗族势力的崛起;科举制及官僚制度的发展。17.参考答案示例论题:近代化冲击传统基层宗族社会。(论述要素说明:此论题应从近代、现代两个阶段进行论述,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