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省赛获奖_第1页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省赛获奖_第2页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省赛获奖_第3页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省赛获奖_第4页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 省赛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6《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情境导入中国一汽

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50多年来,第一汽车制造厂肩负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任,经历了建厂创业、产品转型和工厂改造、上轻型车和轿车三次大规模发展阶段,产品生产由单一卡车向轻型车和轿车方面发展。1991年,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建立15万辆轿车基地;2022年,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现合作。目前,产品结构已经形成以轿车为主的新格局。2022年实现销售1183亿元,列“世界最大500家公司”第470位;“中国机械500强”第一位;“世界机械500强”第71位。2022年公司品牌价值达到亿元。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⑴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①,人民生活十分②。⑵新中国成立后,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③工作。⑶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④国家。2.目的:把我国建设成为⑤国家。【填空答案】①全面崩溃;②十分困苦;③恢复;④农业;⑤工业。3.举措⑴“一五”计划:从①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②。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的③奠定了初步基础。⑵三大改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对④进行改造。到⑤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⑥,使生产资料⑦转变为社会主义⑧,标志着⑨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填空答案】①1953;②重工业;③社会主义工业化;④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⑤1956;⑥三大改造;⑦私有制;⑧公有制;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二、探索与失误1.探索⑴中共八大召开:①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对当前国内的②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技术内河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③探索。⑵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④“”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⑤“”方针。从⑥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⑦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填空答案】①1956;②社会主要矛盾;③成功;④左;⑤调整、巩固、充实、提高;⑥1962;⑦1965。2.失误⑴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①“”的总路线。⑵会后,全国掀起②“”的高潮,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而忽视了客观③。⑶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时,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④的决议。“大跃进”和⑤“”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⑥,超越了⑦,导致了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⑧。〖解读〗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出现的原因:①严峻的国际形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包围封锁、苏共二十大及中苏关系紧张恶化;②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三大改造取得成就的激励;③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④毛泽东等领导人错误估计经济形势,缺乏经济建设经验;⑤世界上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模式;⑥上下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填空答案】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②大跃进;③经济规律;④人民公社;⑤人民公社化;⑥客观规律;⑦历史发展阶段;⑧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爆发了①“”。2.表现:国民经济受到②。3.调整⑴1971年,③主持中央工作时,着手④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⑤的局面。⑵1975年,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明确提出⑦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状态。但不久以后,⑧再次被打倒,刚刚被稳定的形势又陷于混乱之中。【答案填空】①文化大革命;②严重影响;③周恩来;④调整;⑤复苏;⑥邓小平;⑦全面整顿;⑧邓小平。本节学习方法点拨:1重点把握: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等知识点。2应注意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3注意从三个历史时期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即建国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4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涵盖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约27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难点在于理论认识难度较大。注意通过分析、比较,认识19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前后我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既有突出的成就,也留下了许多教训,从而辩证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一阶段的历史线索明晰,主干知识突出,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提高透过历史现象抓住其本质特征的能力。易混、错知识点提示: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2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其中的“和平过渡”既不是由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也不是由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而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4注意区分文革与文革时期。文革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革时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不是文革的成就。5文革结束,并不等于“左”倾错误也结束了,“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6一五计划的完成,尚未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当时重工业项目主要分布在东北,形成了东北重工业基地。

随堂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后,“头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到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答案:A解析:本题实际上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计划经济体制及“人民公社话运动”的理解和认识能力。“1958年”这一特定的时间及顺口溜的内容主要反映了人们对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度超前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不适应,即计划经济体制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B、C两项都是对材料的高度肯定;D项与题干无关。2.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幅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D.20世纪70年代末答案:A解析:本题用对联的形式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状况。注意紧紧抓住横批,因为这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制定的总路线的的内容。这样,我们可知答案为A项。3.下表为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年份原粮 粮食植物油猪肉1957年2031960年出现上表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至1960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D“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年人们的生活状况。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可知,由于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B、D选项发生的时间与题干不符。而C项不是主要原因。4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中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天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C.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D.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的主体经济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历程。结合教材和图示可知,前三张图片反映的是在旧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第四张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商业接受改造的情景。因此,B、C、D三项说法均错误。5.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实践是()A.在农村中实行互助合作组和互助合作社B.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C.发表《论十大关系》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设想答案:B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对资产阶级的财产应进行没收和剥夺。但在中国,我们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在改造中推行了和平赎买政策,这种做法在事实上被证明是正确的,因而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创新和发展。6.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指出:“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可能停滞、中断或倒退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哪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能够充分地证明这一结论()A.1950—1956年B.1957一1965年C.1966—1976年D.1978—2022年答案:C解析: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这场内乱带来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停滞、中断或倒退”。7.周恩来总理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重申农村工作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当时()A.“文化大革命”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B.农村在分配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C.“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了严重的弊端D.“大跃进”中的“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答案:B解析:本题涉及分配问题,因此可排除A、C两项。另外,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间是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此时“大跃进”运动已停止,因此D项错误。8.国家颁发右图所示凭证的目的是()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D.保持多种经济成分,促进经济恢复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情况。根据教材可知,新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形式的赎买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此答案为B项。9.下表为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对此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完成C.困难局面得到遏制,国民经济开始回升D.工农业生产平衡发展答案:C解析:结合教材可知,1960年党开始在农村采取措施,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0.右图是一幅某中学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所做的漫画,判断他最有可能是为研究哪一阶段的历史而作A.抗战时期的大生产运动B.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C.十年探索时期的“大跃进”D.新时期的改革建设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历史情景。11.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这也是全球变暖的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曾发生滥伐森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它们是在()A.七年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B解析:1958年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党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几千万人上山炼钢,小高炉遍地开花,为了炼钢,人们滥伐森林,浪费了不少资源。1958年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答案为B。12.右边“摘棉花”的漫画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A.“大跃进”时期B.人民公社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A解析:漫画体现了“大跃进”时期左倾错误迅速发展,浮夸风盛行。

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荣毅仁先生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材料二: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材料三: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将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⑶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影响⑷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创新答案:⑴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激发了其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倡用国货,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群众性的反帝斗争。⑵深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剥削;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即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影响: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为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实施)准备了条件。⑷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对民族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白城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雇户贫户中户富户新富农地主其他1948年831971161802721953年3743550407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