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教师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虞美人蝶恋花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思想及情感。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知识链接

1.李煜简介及背景介绍

李煜(937—978),字重光,25岁嗣位南唐国主,39岁国破为宋军所俘,南唐最后一位君主,世称李后主。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俱为五代著名词人。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往汴京,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人赐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今存词30余首,后人将父子二人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2.晏殊简介与背景知识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北宋词人。晏殊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五十三岁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官居宰相位,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谥号元献。晏殊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三、预习反馈

(一)字词注音

雕阑玉砌槛菊不谙彩笺凋碧树

qijiananjiandiao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春花秋月何时了:了结,完结。

2.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

3.雕阑玉砌应犹在: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代指故国的宫殿。

4.槛菊愁烟兰泣露:栏杆

5.明月不谙离恨苦:熟悉,知晓。

6.斜光到晓穿朱户:即朱门,指富贵人家。

7.昨夜西风凋碧树:使……凋落,使……凋谢。

8.欲寄彩笺兼尺素:汉代用素绢写信,通常为一尺长,称为“尺素”。后来成了书信的代称。

四、合作探究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了”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对复国已经彻底绝望。眼前的春花秋月仍与当年无异,如烟往事却已一去不返,越是美好的景色此刻越是刺痛他的心啊!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明确]“往事”是指昔日尊贵的帝王生活。包括物质层面:过去的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贵生活等等。也有精神层面:过去的欢乐、尊严、自由等等。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东风即春风,“又”字点明作者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的流逝,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勾画了怎样的画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阑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多少凄楚之情、多少美好时光、多少令人心碎的场景,此时一起涌上心头。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作者直抒亡国之恨。

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因他身在汴京见不到故都情景,故用猜度的语气写,它们应该还在吧。“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道尽了作者物是人非的酸楚与哀伤。

(2)“朱颜”的本义是什么?作者说“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明确]“朱颜”即红颜,指后宫佳丽的容颜,这里当然也包括词人自己的容颜。其实,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人的容颜),还有江山(易主);另外,改变的还有作者的地位(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作者的感受(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问君能有几多愁”,“愁”是本词的核心情感,作者的“愁”有哪些?

[明确]往事之哀、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说说这个名句的表达特点及其效果。

[明确]这两句自问自答,极其简淡、自然、真切。以江水喻愁,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既写出了愁之多,如一江春水,汪洋恣肆;又写出了愁之长,如江水般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其感情之悲愤强烈,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一发不可收拾。李煜这首《虞美人》之所以能引起读者广泛的共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凭借此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李煜本人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此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5.《蝶恋花》上阕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它们是怎样传情达意的?

[明确]作者选取的意象有:菊花、兰草、罗幕、燕子、明月等。表面上,写秋菊在寒烟中发愁,兰草在寒露中哭泣;燕子虽处在罗帷帐下、但也觉寒意逼人,耐不住寒冷双双远飞了;连“明月”也成了被埋怨的对象。实际上,词人通过这些意象想要表达的是:人是愁苦的,人在伤心地流泪,是女主人公在体验着孤独、寒冷和寂寞的情绪。词人移情入景,把“我”的感受注入客观事物中,使客观事物带上“我”的主观色彩,从而刻画出一个凄清的环境。通过拟人化的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愁苦,让人看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孤枕难眠的情景。

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说说你的赏析和见解。

[明确](1)“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是对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一个“凋”字写出了景,也道出了人的心情。(2)“独上高楼”的“独上”对应了上片中的“双飞”和“离别”。不是“独自莫凭栏”吗?可是孤枕难眠、满腔情感无处诉说的女主人公又怎能不凭栏呢?望不尽的天涯路,剪不断的相思愁……这两句把女主人公孤独、迷茫、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刻画得淋漓尽致,读来如泣如诉。(3)这三句话尽管饱含望而不见的苦与痛,但这种伤别情绪没有太多颓靡的气息;语言洗练,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因而成为全词的警句。

五、整合提炼

[比较阅读]两首词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两首词上片都用景物来传情达意,请分析两者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明确]《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对亡国的切骨之痛;《蝶恋花》是晏殊写闺思的名篇,抒写一位闺中女子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两首词的上片在抒情上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人物的情感与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都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虞美人》中词人用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来反衬诗人对囚禁生活的厌倦与无奈,及其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亡国的悔恨;《蝶恋花》中词人用燕子双飞、明月穿户来反衬人物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但两者又有所不同:《虞美人》上片中诗人用了两组对比(春花秋月与往事对比、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对比)来感慨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而《蝶恋花》上片的第一句“槛菊愁烟兰泣露”运用的是烘托的手法,通过拟人化的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愁苦。

六、测评反馈

赏析下面一首宋词,完成试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抒发了词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明确】上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竟无力挽转的叹惋,下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七、阅读拓展

相见欢

=1\*GB3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GB3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3\*GB3

。别是一般

=4\*GB3

滋味在心头。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日夕以眼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这首《相见欢》就是写这种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词的上片借景写情,以景寓情,写作者囚居生活的无限寂寞和愁苦悲愤。起首句“无言独上西楼”,极写主人公的孤苦无依,其愁、其痛无人能解,也无法倾诉,更不能倾诉,自当“无言”,“独上西楼”,孤独苍凉中又见他的心境难平,愁思难消,语极平淡而意极凄惋。“月如钩”系目中所见,焉知不是借月残写人苦,写心情惨淡?“寂寞”是明写,直喻自己的现实处境和寂寞心境,“锁”字难得,既写景,又写情,情与景合,境与心合,一语道破天机,作者的愁情别恨终于有了着落———国破家亡、身为俘囚,连作者的心都似有了一把打不开的锁。上片三句明里写景,暗里写人,借凄凉秋景喻孤苦心情,情景交融得天衣无缝。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极抒愁意。如果说上片是淡墨描摹,那么下片就是泼墨写意,作者愁情如巨浪劈空而来,似巨木倒滚而下,无收无敛,一气呵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把离愁物象化,也把作者的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比喻精妙,形象鲜活,堪称绝笔。“别是一般滋味在头心”是结语,但语意又仿佛方启,不说“正是”,而说“别是”,用笔绝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徐士俊《今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