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目录TOC\o"1-4"\p""\h\z\u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关键工序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 23.1施工测量 23.2土方工程 33.3混凝土工程 53.3.1蜂窝 53.3.2麻面 53.3.3孔洞 63.3.4露筋 63.3.5缝隙、夹层 73.3.6缺棱掉角 73.3.7表面不平整 73.3.8塑性收缩裂缝 83.3.9沉降收缩裂缝 83.4钢筋工程 83.4.1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83.4.2露筋 93.5.3箍筋间距不一致 103.5.4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103.5.5薄板露钩 103.5.6钢筋电渣压力焊 103.5.7钢筋闪光对焊 113.5防水工程 123.5.1屋面卷材防水 123.5.2墙面渗水 133.5.3外墙渗漏 143.5.4楼地面渗漏 143.5.5管道、孔洞渗漏 153.5.6给排水管道穿越墙板处渗水 153.5.7室内排水管道渗漏 163.5.8地漏处渗漏 163.5.9地下室伸缩缝(变形缝)渗漏 163.5.10地下室裂缝渗漏 173.5.11地下室大面积(蜂窝)渗漏 183.6砌体工程 183.7抹灰工程 223.7.1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 223.7.2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243.7.3混凝土顶板抹灰空鼓、裂缝 243.8地面工程 243.8.1地面起砂 243.8.2地面空鼓 253.8.3地面面层不规则裂缝 263.8.4带地漏的地面倒泛水 263.8.5面层有明显的水泥斑痕 27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1.编制依据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1)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21)1.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21)1.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21)1.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21)1.6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21)1.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21)1.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1)1.9龙岩万达广场相关施工图。2.工程概况龙岩万达广场西临龙岩大道,东临曹溪路,南临双龙路,北临广电中心。总占地200亩左右,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是集五星级酒你们、甲级5A写字楼、大型高档购物中心、大型娱乐中心、时尚步行街、SOHO办公及住宅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A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2栋SOHO写字楼及大商业部分组成。每栋写字楼地下2层,地上27层,高约100米,占地面积1350㎡/层,总建筑面积30000㎡;采用灌注桩,每栋为直径1.2米,共78根。大商业由地下2层,地上2~6层不等的室内外步行街、酒你们、娱乐楼、影城、KTV、电玩、各主次你们组成,占地面积25300㎡;采用预应力管桩,直径0.5米,长10米,壁厚100mm,共2130根。B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甲级写字楼和五星级酒你们、4层裙楼及2层室外步行街组成,北面地下室为1层,南面地下室为2层。甲级写字楼地上36层,高约150米,占地面积2000㎡/层,总建筑面积70000㎡;采用122根直径为1.2米的灌注桩。五星酒你们地上18层,高约90米,占地面积1200㎡,总建筑面积20000㎡;采用66根植筋为1.2米的灌注桩。汽车坡道以北为地下1层,地上2层的室外步行街,高约10米,无工程桩;汽车坡道以南为地下2层,地上4层的裙房结构,高约25米,整个负二层区域采用预应力管桩,直径0.5米,长10米,壁厚100mmC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4栋住宅楼、底商及室外步行街组成。住宅楼为地下2层,地上32层,高约100米,每栋占地面积430㎡/层,总建筑面积50000㎡;采用309根直径800的灌注桩。底商和室外步行街为地下2层,地上2层,采用预应力管桩,直径0.5米,长9米,壁厚125mm,共722根。D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由3栋住宅楼、底商及室外步行街组成。住宅楼为地下2层,地上32层,高约100米,每栋占地面积430㎡/层,总建筑面积39000㎡;采用267根直径800的灌注桩。底商和室外步行街为地下2层,地上2层,采用预应力管桩,直径0.5米,长11米,壁厚125mm,共54根。各区分布如下图所示:3.关键工序施工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3.1施工测量施工测量将从测量人员、测量仪器、平面控制网和高程传递等关键方面进行重点控制。3.1.1测量仪器精度的保证在测量仪器的选用上充分考虑本工程对测量精度的高要求,选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测量设备。测量设备进场后应按计量器具的管理方案进行进场和定期检定。测量仪器尽可能作到专人专用,并及时保养。3.1.2平面控制网的保证测量控制网基准层的传递采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激光铅直仪进行。利用计算机通过对激光接收靶上测得的结构自振、风振产生的摆动影响的激光接收点摆动振幅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解决结构自振、风振对垂直度测量控制进度的影响。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见下表。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表序号等级测角中误差(mβ)边长相对中误差(k)1一级±2.5″1/80000竖向传递分段投测,每段不超过100m,以保证传递精度和核心筒的铅垂性。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见下表。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序号项目允许误差(mm)1每层±32高度(H)H≤30m±530m<H≤60m±1060m<H≤90m±15H>90m±203.1.3高程传递的保证高程竖向传递采用全站仪测天顶距法,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序号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之差(mm)闭合差(mm)1二等≤50≤1.0≤3.0≥0.3≤0.34注:L路径长度,单位km。3.2土方工程3.2.1场地积水:原因分析:(1)场地平整填土未分层回填压(夯)实,土的密实度很差,遇水产生不均匀下沉。(2)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3)测量错误,使场地标高不一。防治措施:场地内的填土认真分层回填碾压(夯)实,使密实度不低于设计要求,避免松填;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误差。

3.2.2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原因分析:(1)边坡坡度偏陡。(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料。(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4)边坡坡角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角被冲刷而导致塌方。防治措施: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3.2.3填土出现橡皮土:填土夯打后,土体发生颤动,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原因分析:在含水量很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粘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份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防治措施:夯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水,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处理方法: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凉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3.2.4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原因分析:(1)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不够。(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由于水的影响,土体湿化,内聚力降低,失去稳定性而引起塌方。(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取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m;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等)措施。3.2.5边坡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原因分析:(1)采取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凸不平。(3)测量放线错误。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300mm厚采用人工修处理方法:局部超挖,可用C15素砼填满,也可用三七灰土夯补或浆砌块石填补,与原土坡接触部位应做成台阶接槎,防止滑动;超挖范围较大,应适当改动坡顶线。3.2.6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原因分析:(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泵连续排走或自流入较低洼处排走,使水位降低至开挖以下0.5~1.0m处理方法: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可根据情况采取排水、凉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换土(三七灰土)夯实,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措施。3.2.7基坑(槽)回填土沉陷: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原因分析:(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2)基层宽度较窄,采用手夯夯填,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3)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实度不符合要求。防治措施:回填前,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按要求采取严格分层填、夯实;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及较多的干土块。处理方法:若散水坡面层已经裂缝破坏,应视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局部处理可用锤、凿将空鼓部位打碎,填塞灰土或碎石黏土混合物夯实,再重做面层。3.3混凝土工程3.3.1蜂窝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的空隙。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浇灌上层混凝土。防治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合适;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处理方法: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注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3.3.2麻面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防治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3.3.3孔洞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露。原因分析:(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防治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块,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3.3.4露筋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原因分析:(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防治措施: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筑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处理方法:表面露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3.3.5缝隙、夹层现象: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原因分析:(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浇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防治措施: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洗5~10cm厚原配和比无石子砂浆,或10~15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处理方法: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3.3.6缺棱掉角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原因分析:(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匀。防治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MPa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处理方法: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3.3.7表面不平整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原因分析:(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并防止浸水,确保不发生下沉;在浇灌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3.3.8塑性收缩裂缝现象:裂缝在新浇结构、构件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裂缝较浅,多为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当外界风速大、气温高、空气湿度很低的情况下出现。原因分析:(1)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好,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强度很低,还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或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3)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4)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向下流动的倾向,亦会出现这类裂缝。防治措施: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混凝土要振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浇灌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及时覆盖,认真养护;在高温、干燥及刮风天气,应及早喷水养护,或设挡风设施。当表面发现细微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护盖养护;或重新振捣方法来消除;如硬化可向裂缝撒上水泥加水湿润、嵌实,再覆盖养护。3.3.9沉降收缩裂缝现象: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成棱形,宽度不等,深度不一,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结硬后即停止。原因分析:混凝土浇灌振捣后,粗骨料沉降,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降,这种沉降受到钢筋、预埋件、模板或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防治措施: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水灰比、砂率、坍落度不要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构筑物,可先浇灌较深部位,静停2~3小时,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灌,以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适当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治理方法同“塑性收缩裂缝”。3.4钢筋工程3.4.1柱子外伸钢筋错位现象: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原因分析:(1)钢筋安装后虽已自检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2)浇捣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其它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预防措施:(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也可提前将柱筋四周用水泥块固定好,防止偏位;浇捣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校正后再浇捣混凝土。(2)注意浇捣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捣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治理方法: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筋焊接你们。柱钢筋偏位可以在与水平结构的端部稍做弯曲调整至正确位置(按照1:6角度打折弯进行处理),在柱框内相同的延伸线上附加一根同种规格的7字钢筋与原偏位钢筋绑扎搭接(如下图)。若偏位严重的情况,必要时可将柱根处顶板混凝土向下剔凿,绑扎到位后用比板砼强度高一等级的混凝土浇筑柱子根部。3.4.2露筋现象: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原因分析: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预防措施:制作垫块的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要求,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竖立钢筋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模外绑扎钢筋骨架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治理方法: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原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采取措施补救。3.5.3箍筋间距不一致现象:按图纸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后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它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原因分析:图纸上所注间距为近似值,按近似值绑扎,则间距或根数有出入。预防措施: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实际分布间距,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有时,也可以按图纸要求的间距,从梁的中心点向两端划线。治理方法:如箍筋已绑扎成钢筋骨架,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个或两个箍筋。3.5.4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现象:柱箍筋接头位置方向相同,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原因分析:绑扎柱钢筋骨架疏忽所致。预防措施: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及加强施工管理,安装操作时经常互相提醒,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治理方法:适当解开几个箍筋,转个方向,重新绑扎,力求上下接头互相错开。3.5.5薄板露钩现象:浇灌混凝土后发现薄板表面露出钢筋弯钩。原因分析:板薄,钢筋弯钩立起高度超过板厚,但一般绑钢筋规定(或图上画的)都是钩朝上,按习惯绑后造成露钩。预防措施: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厚,如超过,则将钩放斜,甚至放倒。治理方法:绑扎完立即发现时,应松掉钢筋,并把弯钩转个方向;如已浇灌混凝土,则抠去弯钩处的混凝土,用扳子或钳子将弯钩扭至板的厚度之内。3.5.6钢筋电渣压力焊电渣压力焊操作简单,用料省,工效高,接头质量优良,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但在焊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好,也会产生各种缺陷。焊包不匀现象:焊包不匀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挤出的熔化金属形成的焊包很不均匀,大的一面熔化金属很多,小的一面其高度不足2毫米;另一种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缝厚薄不匀。原因分析:(1)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又不足,加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头四周分布不匀;(2)采用铁丝圈引弧时,铁丝圈安放不正偏到一边。(3)电流、电压低无法满足焊机工作要求。预防措施:(1)当钢筋端头倾斜过大时,应事先把倾斜部分切去才能焊接;(2)焊接时应适当加大熔化量,保证钢筋端面均匀熔化;(3)采用铁丝圈引弧时,铁丝圈应置于钢筋端面中心,不能偏移。(4)采用技术手段增加电流和电压或避开用电高峰期。气孔现象:在焊包外部或焊缝内部由于气体的作用形成小孔眼即为气孔。原因分析:(1)焊剂受潮,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渗入熔池;(2)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预防措施:(1)焊剂在使用前必须烘干,否则不仅降低保护效果,且容易形成气孔。焊剂一般需经250℃烘干,时间不少于2小时;(2)焊前应把钢筋端部铁锈及油污清除干净,避免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影响接头质量。夹渣现象:焊缝中非金属夹渣物,即为夹渣。原因分析:(1)通电时间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行顶压,熔渣无法排出;(2)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3)焊剂熔化后形成的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4)预压力太小。预防措施:(1)应根据钢筋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2)更换焊剂或加入一定比例的萤石,以增加熔渣的流动性;(3)适当增加顶压力。3.5.7钢筋闪光对焊外观质量不好,接头轴线偏移。现象:钢筋闪光对焊完毕后,接头未有适当的墩粗和均匀的金属毛刺,甚至有明显的烧伤及裂纹,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原因分析:(1)电压过低,在焊接过程中,造成闪光不稳定而且出现未焊透现象。(2)焊机电极凹槽和夹具上有焊渣极其杂物,造成接头轴线偏位。(3)预热通电时间过短,亦会出现以上焊接质量通病。预防措施:(1)加强技术交底,定期对焊机进行维修和检查。(2)避免用电高峰段使用闪光对焊作业。(3)严格控制钢筋调伸长度,闪光留置,闪光速度,顶段留置,顶段速度,预热留置。(4)操作时,根据钢筋品种特性、气温高低、实际电压、焊机性能等情况修正焊接参数。(5)加强自检,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不允许使用到施工中。3.5防水工程3.5.1屋面卷材防水现象:沿板支座、变形缝、挑檐处出现规律性或不规则裂缝。原因分析:(1)屋面板板端或屋架变形,找平层开裂。(2)基层温度收缩变形。(3)吊车震动和建筑物不均匀沉降。(4)卷材质量低劣,老化脆裂。(5)沥青胶韧性差,发脆,熬制温度过高,老化。防治措施:在板接缝处铺一层卷材作缓冲剂;作好砂浆找平层;留分格缝;严格控制原材料和铺设质量,改善沥青胶配合比;控制耐热度和提高韧性,防止老化;严格认真操作,采取撒油法粘贴。治理方法:在开裂处补贴卷材。鼓泡、起泡现象:防水层出现大量大小不等的鼓泡、气泡,局部卷材与基层或下层卷材脱空。原因分析:(1)屋面基层潮湿,未干就刷冷底子油或铺卷材,基层窝有水分或卷材受潮,在受到太阳照射后,水汽蒸发,体积膨胀,造成鼓泡。(2)基层不平整,粘贴不实,空气没有排净。(3)卷材铺贴歪扭、皱褶不平,或刮压不紧,雨水潮气浸入。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基层含水率在6%以内;避免雨、雾天施工;防止卷材受潮;加强操作程度和控制,保证基层平整,涂油均匀,封边严密,各层卷材粘贴平顺严实,把卷材内的空气赶净;潮湿基层上铺设卷材,采取排气屋面做法。治理方法:将鼓泡处卷材割开,采取打补丁办法,重新加贴小块卷材护盖。变形缝漏水现象:变形缝处出现脱开、拉裂、泛水、渗水等情况。原因分析:(1)屋面变形缝,如伸缩缝、沉降缝等没有按规定附加干铺卷材,或铁皮凸棱安反,铁皮向中间泛水,造成变形缝漏水。(2)变形缝、缝隙塞灰不严,铁皮没有泛水。(3)铁皮未顺水流方向搭接,或未安装牢固,被风掀起。(4)变形缝在屋檐部位未断开,卷材直铺过去,变形缝变形时,将卷材拉裂、漏雨。防治措施:变形缝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施工,铁皮安装注意顺水流方向搭接,作好泛水并钉装牢固缝隙,填塞严密;变形缝在屋檐部分应断开,卷材在断开处应有弯曲以适应变形缝伸缩需要。治理方法:变形缝铁皮高低不平,可将铁皮掀开,将基层修理平整,再铺好卷材,安好铁皮顶罩(或泛水),卷材开裂按“开裂”处理。女儿墙、山墙、檐口、天窗等处渗水漏雨。原因分析:(1)女儿墙、山墙、檐口、天窗、烟囱根等处细部处理不当,卷材与立面未固定牢或未作铁皮泛水。(2)女儿墙或山墙与屋面板未牢固拉结,温度变形将卷材拉裂,转角处未作成钝角,垂直面卷材与屋面卷材未分层搭接,或未作加强层;或卷材卷起高度过小或过高,粘贴不牢,或未用水泥钉固定卷材并用压条压紧。(3)山檐抹灰未做滴水线或鹰嘴或卷材出檐太少。(4)天沟未找平,雨水口的短管未紧贴基层,水斗四周卷材粘贴不严实,或卷材层数不够;缺乏维护,雨水管积灰堵塞,天沟积水。(5)转角墙面未做找平层,卷材直接贴在墙上,粘结不牢,或施工粗糙,基层不平,造成卷材翘边、翘角、漏雨。防治措施:女儿墙、山墙、檐口天沟以及屋面伸出管道等细部处理,做到结构合理、严密;女儿墙、山墙与屋面板拉结牢固,防止开裂,转角处做成钝角。垂直面与屋面之间的卷材应设增强层并分层搭接,卷材收口处,用压条钉牢固,并作好泛水及垂直面、绿豆砂保护层;出檐抹灰做滴水线或鹰嘴;天沟严格按设计要求找坡;雨水口要比周围低20mm,短管要紧贴在基层上;雨水口及水斗周围卷材应贴实,层数(包括加强层)应符合要求;转角墙面作好找平层,使其平整;对防水层定期维护。治理方法:将开裂或脱开卷材割开,重铺卷材,其他可针对原因进行处理。阴阳角卷材剪贴方法(a)阳角做法;(b)阴角做法3.5.2墙面渗水墙面渗水防治技术措施:砌块墙面及门窗框四周常出现渗水、漏水现象。预防措施:认真检验砌块质量,特别是抗渗性能;加强灰缝砂浆饱满度控制;杜绝墙体裂缝;门窗框周边嵌缝应在墙面抹灰前进行,而且要待固定门窗框铁脚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3.5.3外墙渗漏外墙渗漏防治技术措施:1)外墙粉刷应使用含泥量低于2%、细度模量不小于2.5的中粗砂。若使用含泥量过大的砂及细砂作为外墙粉刷用砂,会造成粉刷层空壳、开裂,使用细砂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所以要严格把好材料关。2)外墙施工宜采用无架眼工艺。按规范留置架眼时,内侧采用半砖补砌、灰缝填满砂浆,外侧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捣实;小圆孔、灰缝扁孔宜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分两次填塞密实。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住宅工程由于外墙洞眼封填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渗水较为普遍,实际施工中按隐蔽工程对待,说明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增加控制环节来达到控制目的。3)外墙粉刷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甩浆或其它工艺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基层平整度偏差超标时,应进行局部凿除(凿除时不得露出钢筋),再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补。“外墙和顶棚的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粘结不牢固是出现空裂的主要原因,而采取“人工凿毛、甩浆或其它工艺进行毛化处理,并应进行喷水养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做法。“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提前1天洒水湿润”。4)外墙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施工时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10mm。外墙粉刷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由于脚手架搭设和日常施工人员施工停歇习惯的原因,造成外粉刷接缝多留置在砌体与混凝土交界部位,而因此也使得该部位成了渗漏的多发部位。5)外粉刷必须设置分格缝外墙粉刷不设分隔引起的粉刷裂缝现象很常见,设置分格缝的目的是减少温度和收缩变形。6)外墙涂料找平腻子的厚度不应大于1mm。腻子的厚度大于1,易造成涂料面层起皮龟裂现象。7)外墙面砖嵌缝必须采用勾缝工具挤压出浆至中心实心。外墙面砖嵌缝采用大面积抹浆代替专用工具勾缝现象较多。此做法会引起灰缝不实甚至外墙渗水等问题,因此必须严格执行采用勾缝工具进行勾缝。8)窗台、窗楣、阳台、雨篷、腰线和挑檐等处粉刷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滴水线粉刷应密实、顺直,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由于施工现场对该类外墙附属构件的成型质量重视不够,易出现该类构件表面积水现象,引发渗漏,所以予以明确强调。3.5.4楼地面渗漏楼地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1)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楼地面设计设置防水隔离层,严格按专业技术要求实施。2)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四周墙下除门洞外,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3)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坐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对洞口形状的要求目的是保证混凝土之间的结合。4)采用套管的,套管应用钢管制作,其长度、防水翼环焊接位置应考虑管顶高出最终地面50mm的要求,防水翼环应位于预留洞深度方向的中部;不采用套管的应按安装图集要求加装止水圈。套管与立管之间应用油麻等密封材料填塞,上口用防水密封膏(胶)密封。5)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或界面处理剂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细石混凝土填塞。6)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基层清理干净,阴角处作成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250mm阴角处作成圆弧可借鉴屋面防水层在阴角处的做法。7)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2%,地漏口要比相邻楼地面低5mm。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要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卫生间墙面2次刮糙处理方法,可保证墙面粉刷层的粘结质量、有效密闭了粉刷砂浆的毛细孔,增强了防水效果。8)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要分别在防水隔离层、面层施工完毕后,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因为在面层施工中有可能破坏防水隔离层,这试验是为最终控制防水效果。3.5.5管道、孔洞渗漏管道、孔洞渗漏防治技术措施:1)穿楼板的管道孔洞、套管周围缝隙用掺膨胀剂的混凝土浇灌严实抹平,孔洞较大的,应吊底模浇灌。禁用碎砖,石块堵填。一般单面临墙的管道,离墙应不小于5cm,双面临墙的管道,一边离墙不小于5cm,另一边离墙不小于8cm。2)为保证管道穿楼板孔洞位置准确和灌缝质量,可采用手持金刚石薄壁钻机钻孔,经应用测算,这种方法的成孔和灌缝工效比芯模留孔方法提高工效1.5倍。3)所有管件、地漏或排水口等部位,必须就为正确,安装牢固。4)楼面管根部应加以保护,施工中不得碰投移位,预留管口交封堵,严防杂物落入管道。5)选择可靠的防水构造,认真按防水节点做法要求施工。3.5.6给排水管道穿越墙板处渗水给排水管道穿越墙板处渗水防治技术措施:1)管道穿越楼板和墙体处应设置套管,在楼板、墙体中不能留有接头,如有接头应在明处便于维修和更换。2)套管设置在经常有水的房间内,上部应高出地面30~50mm,下部与天棚平齐,安装套管还应考虑装饰层的厚度。套管与穿越水管环隙用沥青油麻丝填塞,防结露水流入下层。3.5.7室内排水管道渗漏室内排水管道渗漏、堵塞,排水不畅通防治技术措施:1)住宅装饰中排水管道、管件,不准使用软波纹管或其他塑料软管。必须选择专用的铸铁排水管、管件或硬塑料排水管、管件,且须是合格产品。2)施工前须对管道、管件仔细检查,管道表面洁净、尺寸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无制造缺陷和人为损坏情况,如有问题不得再使用。3)安装时须注意先清除管内杂物,并防止杂物再掉入管道内。临时中断安装时注意遮盖、封堵好。4)管道接口材料要符合规定,不准使用倒插口,接口密封须按工艺规范操作,不得有渗漏,排水管道安装时,须注意排水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倒泛水。3.5.8地漏处渗漏地漏处渗漏、积水:1)地面找坡应根据地漏位置处于地面排水坡度得最低处。安装好地漏篦子应低于地面5mm。2)地漏周边粉刷要密实,确保周边不渗漏。地漏安装好,应作地面注水试验,检查地漏周边有否渗漏,地漏排水要畅通,地面无积水,环境洁净。3.5.9地下室伸缩缝(变形缝)渗漏原因分析地下工程伸缩缝(变形缝)是极易产生漏水的特殊部位,漏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工程变形过大,超过允许变形范围,主要是热胀冷缩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2)地下室变形缝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快速位移,引起橡胶止水带的损坏。(3)由于浇捣混凝土时没有达到密实程度,产生了疏松,孔洞、蜂窝等现象,形成了渗漏水的通道。(4)橡胶止水带硫化不完全,时间久后产生老化断裂,或在施工时被钢钎凿坏。伸缩缝一旦渗漏,即表明整个止水带失效,因此必须进行全面全缝周长的渗漏治理才能有效。治理方法采用先注浆止水,后用高分子密封材料柔性保护,最后采用刚性保护的措施,具体防水堵漏方法如下:(1)清理基层:将伸缩缝中原有材料及杂质清除到规定深度(一般为7~10cm深),用水冲洗干净。(2)固定注浆通道及注浆管:用快速堵漏剂(液体、粉状均可)拌和32.5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固定注浆通道—PE泡沫条,在固定PE泡沫条时,每相隔50cm左右埋设一根注浆管。注浆管采用耐压橡胶软管,该管既作为引水管又作为注浆管用。(3)注浆堵漏:从底部开始注高分子注浆材料—注浆堵漏王,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之间,待注浆的旁边一孔冒浆时可停止注浆,关闭阀门,再从另一孔注浆,然后依次循序进行,待全部注浆完毕后观察有无渗漏,如个别地方仍有渗漏可以从最近一孔补充注浆直到不漏为止。(4)割注浆管:注浆24h后在确认无渗漏的情况下,割掉所有注浆管,用喷灯烘干界面。(5)清理界面:用钢丝刷清理杂质及由于喷灯烘烤时产生的表皮杂屑。(6)施工柔性材料:在缝内施工50~60mm厚PG321双组份聚硫密封剂,外贴T型宽300mm、厚20mm双组份聚硫密封剂。(7)做保护层:待聚硫密封剂固化后,用抗压密封剂作为最后一道半刚性保护层。3.5.10地下室裂缝渗漏首先需要对裂缝渗漏部位进行防水注浆堵漏,然后进行双组份聚硫密封剂作柔性防水密封层,再次进行抗压密封剂刚性防水保护层施工。防水堵漏、结构加固施工程序如下:(1)先将施工缝处凿一条深70mm,宽60mm的“V”型缝,用水冲洗干净。(2)固定注浆通道及注浆管用快速堵漏剂和32.5级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固定注浆通道PE泡沫条,在固定PE泡沫条时,每隔50cm左右埋设一根注浆管,注浆管采用耐压橡胶软管,该管已作为引水管又作为注浆管用。(3)注浆堵漏止水和聚硫柔性密封防水施工从一侧开始注高分子注浆材料—注浆堵漏王,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之间,待注浆的旁边一孔冒浆时可停止注浆,并关闭阀门后再从另一孔注浆堵漏,然后依次顺序进行,待全部注浆完毕后观察有无渗漏,如个别地方仍有渗漏可以从最近的一孔补充注浆直到不漏为止。割管后再做PG321双组份聚硫密封剂施工。(4)刚性保护层施工当防水堵漏注浆后,裂缝不会再产生漏水情况,但是结构的强度没有得到提高,必须采用抗压密封剂加上各种添加剂、活性剂、助剂制成一种高强度、低粘度的结构加固材料,当该材料固化及到令期后可产生大于C30的结构强度,使上下混凝土板连成一个整体,达到长期整体工作的目的。3.5.11地下室大面积(蜂窝)渗漏面层法:适用于结构的大面积渗漏水治理。一般情况下,地下室大面积渗漏水治理无法迎水面进行,只能在背水面处理,故在施工前,应进行引排水,以防止新做的防水面层被有压水冲坏。面层法具体作法为:选择漏水量集中部位,开洞埋管使水从导管流出。根据漏水量大小,可于一处或多处埋管引水,找不到漏水点时,可在墙体下部埋管引水。然后在不漏水部位按照材料使用要求,大面积涂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需分层抹压,顺序为防水素浆—防水砂浆—防水素浆,最后拨管堵水。对于混凝土轻微渗水,可用抗压密封剂涂抹在混凝土表面,用刮板施工,一般施工2~3遍,直至不见水影为止。对于有明显渗漏水的孔洞和缝隙,按孔洞和裂缝渗漏水处理的方法,逐个进行止水处理。对于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水压较小的不甚严重的慢渗漏水时(如冒汗、洇湿等)可于背水面涂刮抗渗漏克,使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覆盖层,起到防渗作用。具体做法为:将基层表面处理平整光滑,凹凸不平处用水泥砂浆填平、压平抹光,同时除去基层表面灰尘、油污等,以利防水层粘结牢固。注浆法:遇有地下室大面积渗漏水时,也可采用注浆方法处理,根据渗漏水情况可在结构上布置注浆孔,可布点成梅花形、三角形或一字形,然后进行注浆处理,以在结构内部形成防水帷幕。此外,还可采用“面层封闭注浆”的方法,即先下管引水,然后用抗压密封剂大面积抹面,待防水涂层强度达到要求后,从引水管注浆堵水。3.6砌体工程3.6.1墙体裂缝,建筑物整体性差。砌块砌体水平通缝抗剪强度比相应的砖砌体低,竖缝的粘结力更低,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墙体产生水平裂缝、竖向裂缝、阶梯形裂缝和砌块周边裂缝。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阶梯形裂缝出现在内横墙和纵墙尽端,顶层多于下层,顶层楼梯间两侧的内横墙更为明显;多数的竖向裂缝出现在砌块竖缝和底层窗台下;水平裂缝出现在屋面板底、楼板底或圈梁底,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3.6.2原因分析(1)砌块表面沾有脱模剂、粘土、浮灰等污物,砌筑前没有洗刷干净,在砂浆和砌块间形成隔离层,影响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和粘结性能。(2)砌块的收缩值较大。由于砌块本身的材性影响,即砌块蒸养出池后,内部孔隙中的水分在干燥环境中脱水,引起较大的体积收缩;此外,砌块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碳化,也会引起砌块的体积收缩。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采用没有适当存放期的砌块砌筑,砌块收缩值较大;而砂浆因龄期不足,没有达到一定强度,砌体的抗剪强度较低,因此很容易在灰缝中产生裂缝。(3)砂浆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石灰膏消化处理不透,砂子偏细,含泥量过多或砂浆稠度太小,保水性不好,操作性能差,影响砌体施工质量。(4)砂浆的配合比不好,收缩率过大;特别是竖向灰缝宽度和水平灰缝厚度过大时,收缩值更大。如果竖向灰缝过小,又因为砂浆是后灌的,缝中无法灌实,成了空心缝或瞎缝,使相邻砌块失去粘结,形成缝隙。(5)砌块在砌筑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浇水不够,使砂浆失水,影响相互间的粘结和砂浆的强度。(6)砌块间粘结不良。如砂浆中有较大的石块,造成灰缝不密实;砌筑时铺灰长度太长,砂浆失水,影响了粘结;砌块就位校正后,经碰撞、撬动等,影响砂浆与砌块的粘结。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砌块之间粘结不好,甚至在灰缝中形成初期裂缝。(7)砌块排列不合理。(8)圈梁施工,由于没有做好垃圾清理、浇水湿润、墙体找平等工作,使混凝土圈梁与墙体不能形成整体,失去了圈梁的作用。(9)墙体、圈梁、楼板之间没有可靠的连接,则某一构件或某一部位受力后,力不能传递,它们也就不能共同承受外力,很容易在局部发生裂缝或局部破坏,甚至最后造成整个建筑物的破坏。(10)后砌砖墙整体性差。一般砌块规格只是平面尺寸发生变化,而厚度不变,因此在砌块建筑工程中,特别是在住宅建筑中的非承重隔墙,大多数都采用半砖砌体。但因粘土砖与砌块的尺寸、模数不一致,而且在砌块砌体完成以后再砌砖,因此砖砌体与砌块砌体无法咬槎砌筑,造成砖砌体隔墙整体性差。(11)砌块建筑因为砌块块体大,灰缝较少,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特别敏感,很容易在砌体中出现阶梯形裂缝。(12)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温差太大,造成建筑物各部分(或各种构件)之间的温度膨胀值或收缩值不一样。这在钢筋混凝土屋盖中特别明显,往往因为温度变形引起顶层墙体开裂,或是屋面与墙体的结合处开裂。3.6.3预防措施(1)配制砌筑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做好砂浆配合比设计,砂浆稠度以5~7厘米为好;同时应有良好的和易性、保水性,一般均采用混合砂浆或掺1/10000皂化松香有机塑化剂的微沫砂浆。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应在初凝之前用完,混合砂浆也应该在4小时之内用完,不得使用隔夜砂浆。(2)控制铺灰长度和灰缝厚度。(3)为了减少砌块在砌体中收缩所引起的周边裂缝,砌块应在蒸养出池以后,适当存放一段时间(一般为30~50天),待砌块收缩基本稳定以后再上墙砌筑。(4)在砌筑前,一定要根据砌块表面情况,用竹扫帚、钢丝刷清理或水冲洗等措施,清除表面脱模剂或粘土、浮灰等污物。(5)砌块在砌筑前要浇水湿润。(6)按照规范绘制砌块排列图。(7)为了使建筑物有较好的空间刚度和受力性能,要做好墙体、圈梁、楼板之间的连接。主要有支承向板的锚固筋(即楼板搁置端)、非支承向板的锚固筋、阳台板的锚固筋等。(8)为了加强后砌半砖砌体与砌块砌体的连接,增加后砌砖砌体的空间稳定性,在砌网片,间距为80厘米左右(根据砌块模数定);网片形状可根据隔墙设置具体情况决定。在后砌半砖墙时,将预埋钢筋伸入砖砌体内;同时,还应在层高约1/2处沿墙身放置通长钢筋。(9)为了减少材料收缩、温度变化等原因引起建筑物的伸缩而造成的影响,必须按规定的距离设置伸缩缝,使墙体裂缝部位和大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伸缩缝内不能嵌入(或掉进)砂浆或其它硬物、垃圾,应嵌以软质可塑材料,使缝隙能伸能缩。(10)对于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屋盖,宜在屋面上设置保温隔热层,以减少屋面与墙体的温差;在炎热地区的东南西山墙应考虑隔热措施;在寒冷地区应考虑外墙保温性能,以减少墙体不同的伸缩所造成的裂缝,或使裂缝控制在允许范围内。(11)为了防止砌块建筑底层和顶层的窗下墙体产生垂直裂缝,应对窗台下墙体采取加强措施,如在窗台下设置水平钢筋等。3.6.4治理方法要根据建筑物裂缝开展情况,找出原因,再进行修补或加固。如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则应先对地基进行加固;如因材质和施工因素造成,则应在裂缝发展基本稳定以后,再行墙身的钢筋,浇筑混凝土(或细石混凝土)。并且在结构处理以后,沿裂加固补强。一般加固补强可在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以及外墙转角处设置构造柱(或附墙柱),并做好与基础、圈梁的连接;对于空心砌块,还可以利用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门洞两侧的砌块孔洞,放置贯通缝铲除抹灰,把砌体中的裂缝凿成“V”形(或“∏”型);清洗后再用水泥砂浆分层嵌补。3.6.5墙体不同裂缝的具体处理下面将分门别类阐述不同砌块建筑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砌块墙与柱交界处纵向裂缝产生原因:1)墙柱间隙过大;2)砌块与柱间灰缝不饱满;3)砌块收缩即含水率大,未到28天龄期;4)砌筑砂浆的干缩,抹灰层干缩;5)不同材料的变形率不同;6)未按规定设置拉结钢筋。预防与治理的措施:1)砌块靠紧柱壁减少灰缝厚度;2)改善砂浆的和易性,砌筑时灰缝必须饱满密实,原浆随手压缝;3)控制砌块含水率,保证28天龄期;4)控制抹灰厚度、砂浆配合比和施工操作工艺;5)砌筑时按规定锚入拉结筋;6)沿墙柱交界处拉钢网或纤维布防止裂缝产生。砌块墙梁交界处水平裂缝产生原因:1)最上皮砌块末顶紧梁;2)砌块沉缩过大;3)墙梁交界处灰缝不饱满;4)墙梁交界处灰缝过厚。预防与治理措施:1)改善砂浆的和易性,砌筑时灰缝饱满密实,原浆随手沟缝;2)控制砌块含水率,保证28天龄期;3)控制抹灰厚度,砂浆配合比,改进施工工艺;4)采用实心辅助砌块斜砌,砌块顶满铺砂浆顶紧梁底;5)控制日砌高度及最上一皮填砌时间,沿墙梁交界处挂钢网或纤维布防裂。砌块墙中部,周边裂缝、台阶形裂缝、纵横裂缝产生原因:1)砌体收缩不匀,如砌块、灰缝、抹灰层干缩变形不一;2)采用不同材料砌筑;3)砌体沉降不匀。预防与防治措施:1)改善砂浆的和易性,砌筑时灰缝饱满密实;2)控制砌块含水率,保证砌块龄期;3)控制抹灰层厚度,砂浆配合比,改进施工工艺;4)控制日砌高度及顶层填砌时间或留拉结钢筋或砌高度一致;5)控制墙体长度或加构造柱,加钢网或纤维布防裂;6)用相同材料砌筑、填塞。砌块墙表面不规则裂纹产生原因:1)墙面抹灰层过厚、过早、没分层操作;2)灰浆配比不当。预防与防治措施:控制抹灰厚度、抹灰砂浆配合比及操作工艺。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剥离空鼓产生原因:1)抹灰层与基层材料相差大,干湿变形,温度变形不一致;2)基层与抹灰层粘结力低或末粘牢。预防与防治措施:1)控制抹灰层厚度,抹面砂浆配合比,改进施工工艺;2)清理砌块表面浮灰和污物,进行基层打底处理;3)保证墙面适当的含水率;4)选用强度高的砌块,使抹灰层与基层材质相适应;5)分遍压实赶平超厚抹灰层;6)加钢网或纤维防裂。砌块墙与地面交界处水平裂缝产生原因:第一皮砌块下末铺砂浆或砂浆不饱满。预防与防治措施:满铺砂浆,砌块坐浆饱满或采用细石混凝土找平,控制坐浆饱满度、厚度边角的裂缝产生原因:1)砌块干收缩率大;2)砌筑砂浆干缩,抹灰层干缩;3)不同材料的变形率不同;4)构造不合理,施工不当;5)砂浆填塞不饱满、密实。预防与防治措施:1)改善砂浆的和易性,砌筑时灰缝密实,原浆随手压缝;2)控制砌块含水率,保证28天龄期;3)控制抹灰厚度、砂浆配合比,改进施工工艺;4)加钢网或纤维布防裂;5)窗台板或过梁应坐浆饱满,垫平;6)门窗洞边加拉筋,加配筋水泥砂浆或混凝土边框。埋设暗管,暗线处裂缝产生原因:1)砌筑砂浆干缩,抹灰层干缩;2)抹灰层过厚,抹灰过早,没有分遍操作;3)灰浆配合比不当,用灰量过大;4)砂浆填塞不紧固,不饱满、密实。预防与防治措施:填塞砂浆固化后再抹灰,沿管线位置加防裂网。3.7抹灰工程3.7.1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现象墙面抹灰后,过一段时间往往在门窗框与墙面交接处,木基层与砖石、混凝土基层相交处,基层平整偏差较大的部位,以及墙裙、踢脚板上口等处出现空鼓、裂缝情况。原因分析(1)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2)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使用不当。(3)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层过厚,干缩率较大。(4)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距离过大或木砖松动,经开关振动,在门窗框处产生空鼓、裂缝。预防措施(1)抹灰前的基层处理是确保抹灰质量的关键之一,必须认真做好:1)混凝土、砖石基层表面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补平;表面太光滑的基层要凿毛,24小时后再进行抹灰,基层表面砂浆残渣污垢、隔离剂、油漆等,均应事先清除干净。2)墙面脚手孔洞应堵塞严密;水暖、通风管道通过的墙洞和剔墙管槽,必须用1﹕3水泥砂浆堵严抹平。3)不同基层材料如木基层与砖面、混凝土基层相接处,应铺钉金属网,搭接宽度应从相接处起,两边不小于10毫米。(3)抹灰用的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和易性良好的砂浆能涂抹成均匀的薄层,而且与底层粘结牢固,便于操作和能保证工程质量。砂浆的和易性的好坏取决于砂浆的稠度(沉入度)和保水性能。为了保证砂浆与基层粘结牢固,抹灰砂浆应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4)抹灰用的原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5)底层砂浆与中层砂浆的配合比应基本相同。中层砂浆标号不能高于底层,底层砂浆不能高于基层墙体,以免在凝结过程中产生较强的收缩应力,破坏强度较低的基层(或抹灰底层),产生空鼓、裂缝、脱落等质量问题。(6)当基层墙体平整和垂直偏差较大,局部抹灰厚度较厚时,一般每次抹灰厚度应控制在8~10毫米为宜。中层抹灰必须分若干次抹平。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待前一层抹灰层凝固后,再涂抹后一层;石灰砂浆应待前一层发白后(7~8成干),再涂抹后一层。以防止已抹的砂浆内部产生松动,或几层湿砂浆合在一起,造成收缩率过大,产生空鼓、裂缝。(7)门窗框塞缝应作为一道工序专人负责。先将水泥砂浆用小溜子将缝塞实塞严,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水泥砂浆找平。3.7.2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原因分析抹灰前挂线、做灰饼和冲筋不认真,阴阳角两边没有冲筋,影响阴阳角的垂直。预防措施(1)按规矩将房间找方,挂线找垂直和贴灰饼(灰饼距离1.5米~2米一个)。(2)冲筋宽度为10厘米左右,其厚度应与灰饼相平。为了便于作角和保证阴阳角垂直方正,必须在阴阳角两边都冲灰筋一道;抹出的灰筋应用长木杠依照灰饼标志上下刮平;木杠受潮变形后要及时修正。(3)抹灰时如果冲筋较软,容易碰坏灰筋,抹灰后墙面凹凸不平;但也不宜在灰筋过干后进行抹灰,以免出现灰筋高出抹灰表面。(4)抹阴阳角时,应随时用方尺检查角的方正,不方正时应及时修正。抹阴角砂浆稠度应稍小,要用阴角抹子上下窜平窜直,昼多压几遍,避免裂缝和不垂直方正。3.7.3混凝土顶板抹灰空鼓、裂缝现象混凝土现浇楼板板底抹灰,往往在顶板四角产生不规则裂缝,中部产生通长裂缝,预制楼板则沿板缝产生纵向裂缝和空鼓情况。原因分析(1)基层清理不干净,抹灰前浇水不透。(2)砂浆配合比不当,底层砂浆与楼板粘结不牢,产生空鼓、裂缝。预防措施(1)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底表面有木丝、油毡等杂物时必须清理干净;现浇楼板如有蜂窝麻面情况,应事先用1﹕2水泥砂浆修补抹平,凸出部分需剔凿平整。(2)为了使底层砂浆与基层粘结牢固,抹灰前一天顶板应喷水湿润,抹灰时再洒水一遍。现浇混凝土顶板抹灰,底层砂浆用1﹕0.5﹕1混合砂浆,厚度2~3毫米,操作时应顺模板纹方向垂直抹,用力将底灰挤入顶板缝隙中,紧跟抹中层砂浆找平。混凝土顶板抹灰,一般应在上层地面做完后进行。3.8地面工程3.8.1地面起砂原因分析:(1)水泥砂浆拌合物的水灰比过大,即砂浆稠度过大。(2)不了解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工序安排不适当,以及底层过干或过湿等,造成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3)养护不适当。(4)水泥地面在尚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使地表面遭受磨擦等作用,容易导致地面起砂。(5)原材料不合要求:水泥标号低,或用过期结块水泥、受潮结块水泥,这种水泥活性差,影响地面面层强度和耐磨性能;砂子粒度过细,拌合时需水量大,水灰比加大,强度降低。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水灰比。(2)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3)水泥地面压光后,应视气温情况,一般在一昼夜后进行洒水养护,或用草帘、锯末覆盖后洒水养护。(4)合理安排施工流向,避免上人过早。(5)在低温条件下抹水泥地面,应防止早期受冻。(6)采用无砂水泥地面,面层拌合物内不用砂,用粒径为2~5的米石(又称瓜米石)拌制,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