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课时分层作业3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演变_第1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课时分层作业3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演变_第2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课时分层作业3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演变_第3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课时分层作业3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演变_第4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教材版:课时分层作业3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9

课时分层作业(三)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1·辽宁大连双基测试)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战争不断,内迁的少数民族相继建立政权,并威胁西晋统治,最终酿成永嘉之祸。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洛阳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这次南迁最深远的影响是()

A.形成了特殊的士族阶层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加强了民族间交流交融

D.充实了南方劳动力资源

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汉人的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有利,故选B项;士族阶层虽是这一时期形成的,但不是南迁导致的结果,排除A项;北方汉族臣民的大规模南迁可以加强民族间交融,但这不是南迁最深远的影响,排除C项;D项包含在B项中,排除。]

2.(2021·北京通州区模拟)北魏时期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属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

A.诗人用词混乱,指代不清

B.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

D.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

B[《木兰诗》中的“‘天子’‘可汗’属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是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的表现,同时说明诗人用词准确,指代清楚,故选B项,排除A项;北魏政府中有汉族官僚,但是数量多少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排除D项。]

3.(2021·北京海淀区期末)北魏明元帝(409—423年)设中书学,以汉人索敞为中书博士,其学生“前后显达,位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到孝文帝时,有记载的88位中书博士,只有一位是鲜卑贵族;42位中书学生,只有三位是鲜卑子弟。这些中书博士和中书学生“皆冠冕之胄”。北魏设置中书学意在()

A.笼络汉族高门巩固统治

B.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

C.模仿南朝建立门阀政治

D.团结鲜卑贵族推进改革

A[鲜卑贵族建立的北魏政权选择以汉人为主的高官子弟进入中书学,为中书博士和学生,其意在笼络汉族高门,利用他们的文化知识、行政经验进行有效统治,故选A项;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中书学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汉族士人的门阀贵族,但不是根本目的,且南朝门阀政治走向衰落,排除C项;北魏政权设置中书学团结的是汉族人,排除D项。]

4.(2021·山东滨州模拟)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以汉文化取代鲜卑文化

B.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C.保证统治政策的连续性

D.通过文化认同确立正统地位

D[北魏拓跋珪自谓黄帝之后,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通过祭祀承认和延续这一祖先认同,目的是通过认同中原文化确立北魏的正统地位,巩固政治统治,故选D项;“取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认同中原文化不是北魏的传统文化教育,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过程及目的,未涉及统治政策,排除C项。]

5.(2021·重庆綦江中学模拟)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魏孝文帝更是志在“南荡吴越,复礼万国”。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 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 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

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十六国的统治者虽建立的是割据政权,但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说明当时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十六国时期大一统思想的存在,并非是民族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十六国统治者想要统一天下,但是他们建立的只是割据政权,并未出现统一趋势,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北朝统治者的大一统思想,与南朝无关,排除D项。]

6.(2021·山东威海期末)下图是一部史学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这部著作的名称应该是()

A.《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B.《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C.《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D.《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B[根据目录“世家大族的兴起”“制度化的道教”“制度化的佛教”等信息可知,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国家分裂,门阀政治极盛,地方社会的统治权基本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儒家思想受到佛、道的冲击,故选B项;秦汉时期不是世家大族的兴起与黄金时代,排除A项;唐朝世家大族已经渐趋衰落,排除C项;宋朝的转型表现在贵族势力衰弱,士大夫阶层兴起,理学兴起,排除D项。]

7.(2021·辽宁沈阳模拟)下图所示为《孝文帝改革后的民族融合与北朝文学研究》的目录(部分)。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

目录

自序

绪论

……

第一章孝文帝改革后的北魏文化转型与文学发展(上)

……

第二节宗室贵族的文化渐变与文学创作

一元魏宗室贵族文化转变的性质

二元澄、元顺父子对汉文化的态度及其文学创作

三元桢、元英、元熙祖孙三代的文化渐变与文学活动

第三节文化转型的余响及元魏贵族文学水平的质变

……

A.推行汉化 B.文化东传

C.思想解放 D.政治变革

A[材料“元澄、元顺父子对汉文化的态度及其文学创作”“文化渐变与文学活动”“贵族文学水平的质变”反映了当时北魏文化渐趋汉化,说明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之一是推行汉化,故选A项;题干仅提到当时北魏宗室贵族文化与文学逐渐汉化,并没有提到文化的传播,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当时文化与文学的渐变与转型,并没有提到思想解放及政治变革,排除C、D两项。]

8.(2021·山东青岛质检)西周建立后,周公营建洛邑,将商代“顽民”强行迁移到这里,以军队八师驻守。隋炀帝即位后,深感“关河悬远,兵不赴急”,认为必须“因机顺动”营建东都洛阳。两朝营建洛阳()

A.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旨在控制前王朝的残余势力

C.力图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

D.反映了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

C[周公营建洛邑,将商朝“顽民”迁移至此,以军队八师驻守,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隋炀帝继位后,深感“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因此营建东都洛阳,即都出于控制东部地区的目的,故选C项;西周时期经济重心并未南移,排除A项;隋炀帝营建洛阳并不是为了控制前王朝的残余势力,排除B项;西周的政治中心在镐京,没有东移,排除D项。]

9.(2021·北京东城区模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是在隋唐大一统王朝新的客观形势下产生的。以下材料中可以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有()

①秦开郑渠,溉田四万顷。汉开白渠,复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圣唐永徽(650—655年)中,两渠所溉,唯万许顷……每亩所减石余。②海南诸国,汉时通焉……贞观以后,声教远被。③今京(指长安、洛阳)诸司员外官数十倍……奉禀之费,岁巨亿万。④(南朝以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C[①所述为唐朝时郑渠和白渠灌溉面积减少,所发挥的作用也降低,因此需要开通大运河以疏通南北,可以提供佐证,故①正确;②所述为汉唐时期与海南诸国的交往,并不涉及运河交通,不能提供佐证,故②错误;③所述为隋唐时期长安、洛阳两地的官员人数增加、俸禄开支巨大,因此朝廷需要增加财政收入,而江南地区较富庶,漕运发达,故需开通大运河,以利用江南漕运发展经济,可以提供佐证,故③正确;④所述为江南地区经济富庶,为了便利物资运输,促进了运河的开发,故④正确;C项正确。]

10.(2021·河南驻马店期末)唐朝规定,“市”内的货物由官员按品质定为上、中、下三种价格,价格变动每十天登记一次。官员评定物价不公,按照物价的偏差程度以贪赃论处,若从中捞取好处,按盗窃罪论处。这些规定()

A.规范了市场交易行为 B.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

C.确保了吏治清正廉洁 D.维护了商业经济秩序

D[根据材料“货物由官员按品质定……价格……官员评定物价不公……以贪赃论处”可知,唐朝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物价管理制度,这起到维护商业经济秩序的作用,故选D项;市场交易行为的主体是交易双方,政府对不诚信交易的处罚规范了市场交易行为,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出唐朝推行了物价管理制度,不能体现出抑商政策的松弛,排除B项;材料“捞取好处,按盗窃罪论处”有助于防止官商勾结,但“确保了吏治清正廉洁”则夸大了该政策的作用,排除C项。]

11.(2021·山东济宁模拟)据《新唐书》载,唐高宗下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泽、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婚)。”其规定旨在()

A.笼络地方贵族 B.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

C.提升皇族地位 D.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B[“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婚)”说明唐高宗限制材料中世家大族结为姻亲,此举是为了限制世族联盟,防止其实力壮大,以维护政治统治,故选B项;限制联姻的举措是为了打击世族,不是笼络地方贵族,也不会提升皇族地位,排除A、C两项;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是对社会阶层或人群的笼络,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12.(2021·山东青岛质检)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虽然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630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

A.历史文献的记载讹误众多

B.唐朝统治者注重农具创新

C.壁画比文献更具有可信度

D.多种材料有利于还原史实

D[陆龟蒙的《耒耜经》关于曲辕犁的记载和李寿墓壁画牛耕图上的曲辕犁,均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唐朝出现曲辕犁的史实,由此可知多种材料结合更有利于还原史实,故选D项;陆龟蒙的《耒耜经》记载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唐朝统治者注重农具创新,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壁画和文献的可信度,排除C项。]

13.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

A.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

B.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

C.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础

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意味着地方长官在财政方面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这就为藩镇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故选C项;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而不是题干所述的变化,排除A项;各边镇屯田、营田是与均田制并行的,均田制是针对普通的农民的,屯田和营田是针对边镇的,二者适用对象和范围不同,不能由屯田和营田的变化得出均田制走向瓦解的结论,排除B项;屯田和营田的变化有利于藩镇割据,就等于威胁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

14.(2021·山东威海期末)《唐律疏议》曰:“‘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法制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这表明唐朝()

A.法律体系完备 B.包容尊重外来文化

C.民族矛盾尖锐 D.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根据材料可知,《唐律疏议》规定两个相同国家的居民在中国发生争讼时,按照他们所属国家的法律处理,这表明唐朝包容尊重外来文化,故选B项。]

15.(2021·湖北武汉二模)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遣重兵沿运河向东进攻河南,力图席卷江淮;睢阳太守许远与张巡率唐军扼运河要冲,死守睢阳十个月,被韩愈誉为“守一城,捍天下”。“睢阳之战”()

A.加速了政治重心南移 B.体现了江淮地位重要

C.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 D.打击了藩镇割据势力

B[根据材料可知,安史之乱时睢阳太守死守睢阳,说明睢阳对唐朝比较重要,体现了江淮地位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与政治重心南移无关,A项错误;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与题干无关,C项错误;材料与打击藩镇势力无关,D项错误。]

16.(2021·河北唐山二模)唐朝柳宗元(773—819年)在《封建论》中认为,国家要治理的好,不仅要实行郡县制,还要配合“善制兵,谨择守”等一系列制度。这一文章撰写的时代背景是()

A.藩镇割据的严峻问题 B.制度创新的封建盛世

C.开疆扩土的军事需要 D.吏治腐败的统治危机

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下的中央享有统领地方的权力,可以通过恰当的官员选拔、合理的军队配置,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柳宗元写这篇文章时恰逢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柳宗元所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开疆扩土、吏治腐败等问题,排除C、D两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1·山东青岛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北魏孝文帝率兵南伐,无功而返。大臣高闾上表说:“畜力以待敌衅,布德以怀远人,使中国清穆,化被遐裔。淮南之镇,自效可期;天安之捷,指辰不远。”高闾建议孝文帝封禅,孝文帝认为没有完全统一南北,是不适合封禅的。高闾说:“汉之名臣,皆不以江南为中国。且三代之境,亦不能远。”孝文帝说:“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此非近中国乎?”

(1)比较材料中孝文帝和高闾关于“中国”观念的异同。(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中国观出现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北魏孝文帝率兵南伐”“使中国清穆,化被遐裔”可知,孝文帝和高闾都以“中国”指代北魏。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汉之名臣,皆不以江南为中国”可知,高闾认为江南不属于诸夏之地,北魏占据的中原即是理所当然的“中国”;根据材料“孝文帝认为没有完全统一南北,是不适合封禅的”“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此非近中国乎”可知,孝文帝认为江南也是中国。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1)相同点:都以“中国”指代北魏。不同点:高闾认为江南不属于诸夏之地,北魏占据的中原即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孝文帝认为江南也是中国。(6分)

(2)原因:孝文帝统一南北的决心;南方经济的发展;孝文帝深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影响;民族交融的影响。(6分)

18.(2021·山东济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五代后晋刘昀

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

立嫡以长,礼之正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效法)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

《唐太宗入冥记》

——1900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

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