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实验中学2023届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提纲答案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号数:_______20、?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为加点的字词注音。昳丽〔yì〕朝服〔zhāo〕衣冠〔guān〕窥镜〔kuī〕暮寝〔qǐn〕期年〔jī〕朝于齐〔cháo〕间进〔jiàn〕二、文学常识,文体知识。1、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料汇编,作者无可考,相传系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西汉刘向整理过的。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的“策〞同“册〞,古代没有纸,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单个的称为“简〞,编在一起的称为“策〞。课文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邹忌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奉劝齐威王接受自己的进谏主张。2、关于史书的分类编年体〔年代〕如:?左传?纪传体〔人物〕如:?史记?国别体〔国家〕如:?战国策?通史(多于一个朝代的历史)如:?史记?、?资治通鉴?断代史〔一个朝代的历史〕如:?汉书?记事本末体〔事件〕三、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受上赏(“受〞通“授〞,授予)四、一词多义。之齐国之美丽者也〔的〕臣之妻私臣〔的〕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代词,指客〕孰视之〔代词,指徐公〕暮寝而思之〔代词,指妻、妾、客都说“我〞美这件事〕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齐国广纳谏言,修明政治这种情况〕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王之蔽甚矣〔不翻译〕数月之后〔无意义〕于欲有求于我也〔对,向……〕能谤讥于市朝〔在〕皆朝于齐〔到〕皆以美于徐公〔比〕下乃下令〔公布,下达,动词〕受下赏〔下等,名词〕假设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动词〕门庭假设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漂亮,美丽〕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赞美〕朝朝服衣冠〔早晨,名词〕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名词〕能谤讥于市朝〔官府的大堂〕皆朝于齐〔朝拜,动词〕而而形貌昳丽〔连词,表并列〕而复问其妾〔连词,于是,就〕五、说明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的情况而后解释。邹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服〞带宾语“衣冠〞,用作动词:穿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私:形容词“私〞带宾语“我〞,用作动词:偏爱〕王之蔽甚矣〔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刺〞的方式:当面〕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让……听到〕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即“认为……美〞〕六、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的词语。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的语言奉劝。今义:挖苦,揭露、批评或嘲笑缺点、弊端和缺乏〕窥镜而自视〔照、观察。今常用为: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偷着观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自信:相信自己,今义为一种心理品质〕明日,徐公来。〔这以后的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实在。今义:老实,真诚〕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今常用为名词,地点,处所、某一区域〕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在旁侍候的人;近侍;近臣。今常用为左和右两方面;用在数词后面表示概数;身边跟随的人。私:古义为偏爱,今义是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事物〕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为指责,劝谏;今义:诽谤,讥讽〕七、文言文阅读。邹忌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有余,而(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形貌〔外形和容貌,即“相貌〞〕昳丽〔光荣美丽〕。朝服衣冠,窥〔观察〕镜,谓〔告诉,对……说〕其妻曰:“我孰与〔与……相比,谁更……〕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怎么〕能及〔比得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表示判断句〕。忌不自信,而〔连词,表承接,于是,就〕复问其妾,曰:“我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第二天〕,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假设〔不如,比不上〕君之美也。〞明日〔这以后的第二天〕,徐公来,孰〔同“熟〞,仔细〕视之(指徐公),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前面动词作后面动词的修饰语〕自视(观察),又弗如远(这里形容程度深)甚。暮〔晚上〕寝〔躺着休息,睡觉〕而思之〔代词,指与徐公比美这件事〕,曰(心想):“吾妻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我者,私〔偏爱〕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介词,对〕我也。〞于是入朝见〔拜见〕威王,曰:“臣诚〔确实,实在,确实〕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都)以美于(比)徐公。今齐地方〔土地方圆〕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侍从,指齐威王身边的人〕莫〔没有谁〕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从)此〔这种情况〕观之,王之蔽〔意含被动,被蒙蔽〕甚〔厉害,严重〕矣。〞王曰:“善〔应答之词,表示同意〕。〞乃〔于是,就〕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指责〕寡人〔古代帝王、诸侯对下谦称自己〕之过〔过错,过失〕者,受(得到,另一说法是通“授〞,授予)上赏;上〔递上〕书〔信件,奏章〕谏〔劝谏,奉劝君王,使之改正错误〕寡人者,受中赏;能谤〔指责〕讥〔挖苦〕于〔在〕市朝,闻〔使动用法,让……听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指宫廷〕假设〔像〕市〔集市〕;数月之后,时时〔有时候〕而间〔间或,偶而,断断续续地〕进:期年〔满一年〕之后,虽〔即使〕欲言(说),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齐威王纳谏一事〕,皆〔都〕朝〔朝拜,朝见〕于〔到〕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在上文的中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用原文答复。〔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表现邹忌为何在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句子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妾之美我者,畏我也。〔4〕邹忌劝谏齐王的原因的句子是:王之蔽甚矣。〔5〕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6〕侧面写出劝谏结果的句子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3、翻译以下句子。〔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荣美丽。〔2〕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打量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漂亮〕。〔4〕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对我有所求。〔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宫里的王后嫔妃以及大王的左右侍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谁不怕大王的,整个国家之内没有不想对大王有所求的。〔6〕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从这种情况看来,大王受蒙蔽就太厉害了!〔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全体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来进言奉劝;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3、阅读练习〔1〕朗读节奏邹忌/修/八尺有余。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王之蔽/甚矣。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2〕邹忌就同一个问题分别问妻、妾、客,三人的答复程度上有什么差异?邹忌就同一个问题分别问妻、妾、客,三人的答复程度上有差异:妻子的答复,是极尽赞美的偏爱感情;妾的答话中不如妻的热情,显示出畏怯心情;客人的语气更轻,是一种有求于人不得不敷衍逢迎的心态。〔3〕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说明他的认真,也说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拟,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那么说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4〕邹忌讽谏齐王的目的是什么?让威王广开言路,改进政治,使齐国强大。〔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从日常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诚恳委婉,令人易于接受。〔6〕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邹忌:是课文中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英俊、足智多谋、实事求是、深刻冷静、恪尽职守、娴于辞令、真知灼见、精明能干、深谋远虑、治国之才、又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他没有在众人的交口称赞中忘形,而是在亲自考察后冷静思考,透过事件看到了问题的本质,由身边事想到了治国,又能用恰当的方法与言辞向君王进谏,收到了好效果。齐威王:是作者美化的理想中的君王,他闻过那么喜,广开言路,在求谏的命令中显示了最大的真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大胆进行政治改革的有魄力的君王。当面接受臣子的指责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胸怀,今人尚难做到,何况古之君王?所以不免有虚构之猜测。〔7〕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或:国君必须广泛听取人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革除弊端,振兴国家。〔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8〕?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9〕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名君,但又更多的进谏难,纳谏更难得事例,请举出这样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正面:唐朝魏征,他屡次上书唐太宗才有了“贞观之治〞盛况,鲁庄公听取曹刿正确意见,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反面:商朝大臣比干,力谏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劝吴王杀死越王勾践,吴王不听,后被迫自杀。〔10〕解释以下成语门庭假设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意思是门前和庭院里如同集市。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21、?细柳营?一、为加点的字词注音。兹〔cí〕棘〔jí〕彀〔gòu〕诏〔zhào〕辔〔pèi〕揖〔yī〕胄〔zhòu〕曩者〔nǎng〕二、文学常识,文体知识。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该书原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局部,共52万字。“本纪〞表达帝王的政迹;“表〞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世家〞表达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改容式车〔式通“轼〞,车前的横木〕军士吏被甲〔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可得而犯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四、一词多义。军至霸上及棘门军〔军:军营,名词〕军霸上〔军:驻守,驻军,动词〕上自劳军〔守军、军队〕以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任命〕以备胡〔连词,来〕以军礼见〔介词,用,行〕将以下骑送迎〔介词,用〕及至霸上及棘门军〔和〕徐公何能及君也〔赶上〕使使人称谢〔动词,命令,派〕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臣〕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示被动〕军士吏被甲〔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之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文帝之后六年〔助词,“的〞〕称善者久之〔补充音节,不译〕暮寝而思之〔代词,指代“这件事〞〕为天子为动〔介词,表被动,被〕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做,担任,作为〕骑将以下骑送迎〔骑马〕壁门吏谓附属车骑曰〔骑马的人,骑兵〕诏不闻天子之诏〔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诏将军〔诏:动词,下诏〕乃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于是,就〕于是上乃使持节诏将军〔就〕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才〕五、说明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的情况而后解释。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军霸上〔名词活用成动词,驻守〕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作动词,“下诏〞〕锐兵刃〔形容词作动词,拿着锋利的或使……锐利〕六、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的词语。匈奴大入边〔大举;今义:形容体积庞大等〕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任命;今义为以为,认为〕壁门士吏〔营垒;今常用于“墙〞或“像墙那样的直立的山石〞等义〕天子且至〔将要,今义表示并列关系〕请以军礼见〔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义〕使人称谢〔告知;今常用于感谢义〕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行的卫队;今义走在前面引导的人〕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传话,今义为流传的话,多指不好的话〕将军约〔规定,今义为约定〕七、文言文阅读。文帝之〔的〕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于是,就〕以〔动词,任命〕宗正刘礼为〔动词,担任〕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连词,用来〕备〔动词,防范〕胡〔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匈奴〕。上自劳〔慰问、犒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驾车高速前进)入,将以〔用〕下骑送迎〔高接远送〕。已而〔随后,不久〕之〔动词,前往〕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形容词作动词,拿着锋利的或“使……锐利〞“把<兵刃>磨锋利〞〕兵刃,彀〔拉弓〕弓弩,持满(把弓弦拉足)。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将,将要〕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听从〕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过了〕无何〔不多时,不久〕,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就,便〕使〔动词,派遣〕使〔使臣〕持(拿)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对……说,告诉〕附属车骑曰:“将军约〔规定〕,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便,就〕按辔〔马缰绳〕徐〔慢〕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双手抱拳行礼〕曰:“介胄之士不拜〔跪拜〕,请〔请允许我〕以军礼见。〞天子为〔被〕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谢,告知,告诉〕:“皇帝敬劳〔敬重、慰劳〕将军。〞成礼〔礼仪完毕〕而〔就〕去〔离去〕。既(已经)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从前,这里是“刚刚〞的意思〕者霸上、棘门军,假设〔好似〕儿戏耳,其将固〔本来,必定〕可袭而虏〔被俘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在上文的中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用原文答复。〔1〕文中点明故事背景的是哪一句?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2〕表现细柳军时刻有备,训练有素的是哪句话?〔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3〕从选文中看出“霸上及棘门〞驻军的军纪是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而“细柳军营〞的军纪是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鲜明的比照,反映了周亚夫治军的军纪严明。3、翻译以下句子〔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任命河内太守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用以防范匈奴。〔2〕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两个军营的)将士高接远送。〔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4〕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过了不久,皇上来到军营前,也〔被拦住〕不得进入。〔5〕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周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允许驾车高速前进。〔6〕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因此,天子的车队按住缰绳慢慢前行。〔7〕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盔甲在身,末将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行军礼拜见皇上。〔8〕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天子被感动了,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9〕既出军门,群臣皆惊。出军营大门后,随从的大臣们都十分惊愕。〔10〕曩者霸上、棘门军,假设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刚刚〔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简直像像儿戏一样,那儿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4、阅读练习〔1〕给以下句子划分朗读节奏。①文帝之/后六年②将以下/骑送迎③壁门士吏/谓附属车骑曰④其将/固可/袭而虏也。⑤上/自劳军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⑦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⑧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本文题目为?细柳营?,为什么还要写霸上、棘门两军的情况?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比照。从侧面衬托了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恪尽职守的“真将军〞形象。〔3〕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亚夫将军治军严格?①军队训练有素,穿盔戴甲,兵器锋利,弓箭拉开。②军门管理严格,即使天子也不得长驱直入,必须下车行走。〔4〕课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刻画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采用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与侧面描写〔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比照,细柳军的严明军纪〕相结合的手法,参军容军纪等方面比照衬托,表达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的“真将军〞形象。〔5〕文中将细枊军与霸上、棘门军加以比照,刻划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形象,请指出三处比照,并加以分析。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直到天子诏书,才进去,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天子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驰入〞,“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次军营时,“将以下骑送柳〞,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6〕本段结尾文帝派使者“称谢〞的话对刻画周亚夫起什么作用?从侧面刻画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7〕军中都尉执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命令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军队,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军队,号令应该统一,纪律应该严明,不是军队统帅的命令,都不能听从,这样才能打胜仗。〔8〕分析人物形象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治军严整、军纪严明、不趋炎附势是堪当重任的大将军。汉文帝:勤于政事、目光敏锐、重视人才、赏识将才、体恤下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知人善任的治国皇帝。〔9〕从“真将军〞周亚夫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带兵以严知名,严格训练方能出成效。22、?古文二那么??孙权劝学?一、为加点的字词注音。邪〔yé〕涉〔shè〕猎遂〔suì〕二、文学常识,文体知识。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是由北宋(朝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历时十九年完成,他的字叫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小时候我们学过他的故事“司马光砸缸〞,这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2、“治经〞指的是研究儒家经典,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等书。三、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为博士邪〔“邪〞同“耶〞,“呢〞的意思。〕见往事耳〔“耳〞通“尔〞,“罢了〞的意思〕四、一词多义。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于是〕当当除掌事〔当,掌管〕但当涉猎〔当,应当,应该〕以以军中多务〔以,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与“为〞组成“认为〞〕大大惊〔副词,表程度高〕大兄〔年长〕大有所益〔副词,表程度深〕五、说明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的情况而后解释。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名词作动词,说〕六、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的词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王侯的自称,现代汉语中为“孤单〞、“孤苦〞义。治,研究。现代汉语中为“治理〞义。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现代汉语中为学位最高一级〕见往事耳〔了解,今义为看见〕但当涉猎〔但,只。现代汉语中为转折连词〕及鲁肃过寻阳〔到。今常用于“过错〞、“过去〞、“过高〞等义〕七、文言文阅读。初〔当初,起先〕,权谓〔对……说〕吕蒙曰:“卿〔你〕今当涂〔执政,掌权,当权〕掌事〔掌管政事〕,不可不学!〞蒙辞〔借口〕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古时王侯的自称,相当于第一人称“我〞〕岂〔哪里〕欲卿治〔研究,专攻〕经为〔做〕博士邪!但当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耳〔罢了〕。卿言〔说〕多务,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就,便,才〕始(开始)就学(从师学习)。及〔等到,到了……的时候〕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交谈讨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士人,这里指读书人〕别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即〔就〕更〔重新〕刮目相待,大兄何(为何,怎么)见〔知道,认识〕事之晚(迟)乎!〞肃遂(于是)拜蒙母,结友而〔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于是,就〞“才〞〕别。1、在上文的中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用原文答复。〔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保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孙权如何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4〕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涉猎见往。3、翻译以下句子〔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呢!只不过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3〕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说〔你〕事情很多,哪里比得上我〔事情那么多〕?〔可是〕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大有好处。〔4〕蒙乃始就学。吕蒙便开始从师学习。〔5〕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后来)等到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交谈讨论,〔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从)你现在的才能韬略(看),(你)不再是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跟读书人分别后三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兄长怎么对这件事了解得这么晚呢!〔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4、阅读练习〔1〕划分朗读节奏。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劝学→就学→议论→结友〔3〕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现的?课文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通过鲁肃的言语从侧面表现的。〔4〕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例如:①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多读书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见识。〔凡言之成理即可〕②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③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④一个人即使根底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⑤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开展和完善。⑥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5〕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关心下属,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蒙:吴国名将知过能改,勤奋好学,自信直率,坦诚豪爽,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吴国谋士文人雅士,慧眼识人,忠厚的长者,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快乐。〔6〕成语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或“刮目相看〞〕: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的才能。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刮目,擦擦眼。吴下阿蒙: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了。吴下: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下,表示处所。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字,有亲昵的意味。比喻亲近人的浅知,寡闻,也比喻学识浅陋的人。?祖逖北伐?一、为加点的字词注音。祖逖〔tì〕主簿〔bù〕蹴〔cù〕恶〔è〕声睿〔ruì〕谘〔zī〕骁〔xiāo〕戎〔róng〕狄〔dí〕供应〔jǐ〕廪〔lǐn〕楫〔jí〕二、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见往事耳〔“耳〞通“尔〞,罢了〕三、一词多义。中中流〔中:当中〕中夜〔中:一半〕中土〔内〕以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益〔与“为〞合用,作“以为〞讲〕以逖为奋威将军〔任命〕以为军谘祭酒〔派〕使如逖者统之如以复中原〔来〕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将领〕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口〔统率〕使遂使戎狄乘隙〔让〕使如逖者统之〔派〕复以复中原〔收复〕复前行〔又〕之晋室之乱〔助词,的〕已而之军细柳〔动词,到达〕使如狄者统之以复中原〔代词,他们,原意收复中原的人〕于言于睿曰〔向,对〕能谤讥于市朝〔在〕四、说明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的情况而后解释。纠合骁健〔形容词作名词,“勇猛健壮的人〞〕自相鱼肉〔名词作动词。比喻残杀、残害〕遗民既遭残贼〔名词作动词。残害、伤害〕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口〔名词作动词。统率〕五、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的词语。及渡江〔江:专指长江。今泛指大河〕此非恶声也〔恶:不好的。今义:凶恶〕素无北伐之志〔素:向来、平素,今义朴素〕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以为:以之为、“派他做〞。今常当“认为〞讲〕今遗民既遭残贼〔遗民:沦陷区的人民。今义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残贼:残害,毒害,今义:偷东西的人,做大坏事的人〕蹴琨觉〔觉:醒,今义:睡觉〕因起舞〔因:于是,今义:因此,原因〕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假设。今义为真诚的心意〕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清:肃清。今义:水清,清白〕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后进:而后进<兵>。今常用于落后者,水平较低、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六、文言文阅读。初〔当初,起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都〕为〔是〕司州主簿,同寝〔睡〕,中夜闻鸡鸣,蹴〔踢,蹬〕琨觉,曰:“此非恶(不好,讨厌)声也!〞因〔于是,就此〕起舞〔起来舞剑。舞,舞剑〕。及〔到,等到〕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集合〕骁健〔指勇猛健壮的人〕,言于〔向,对〕睿曰:“晋室之〔的〕乱,非上无道〔指社会政治纷乱、黑暗〕而下〔百姓〕怨叛〔怨恨反叛〕也,由〔由于,因为〕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就〕使〔让,使得〕戎狄乘隙〔空子,可乘之机〕,毒流〔传播毒害。这里指毒害,残害〕中土,今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既〔已经〕遭残贼〔残害,伤害〕,人思自奋,大王诚〔假设〕能命将出师,使〔让,派遣〕如逖者统之以〔表目的,来〕复中原,郡国〔指全国各地〕豪杰(才能出众的人),必(一定)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平素,向来〕无北伐之志,以〔任命〕逖为(做)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供应,提供〕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让〕自召募〔招募,募集〕。逖将〔率领,统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敲打着船桨〕而誓曰:“祖逖不能清〔扫清,肃清〕中原而(然而)复〔再,又〕济〔渡〕者,有如大江!〞遂〔就〕屯〔驻扎〕淮阴,起冶铸兵,募(招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1、在上文的中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用原文答复。说明祖逖少有大志的语句是: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最能说明他北伐决心的语句是: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3、翻译以下句子〔1〕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呜,蹴琨觉。(他)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时),同睡(一处),半夜听到鸡叫,(就)踢醒刘琨。〔2〕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后来)等到中原沦陷西晋士族渡过长江(到江南避乱),左丞相司马睿任命他为军谘祭酒。〔3〕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晋王朝的战乱,不是因为皇上昏庸无道而(导致)百姓怨恨反叛。〔4〕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5〕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对抗。〔6〕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大王如果能任命将领出师(北伐),派像我这样的人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7〕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统率他的百余家世族武装北渡长江。〔船到〕江心,〔祖逖〕击打着船桨发誓说。〔8〕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我如不能〔驱逐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的话,就像大江〔东流,一去不复返〕!4、阅读练习〔1〕文段的主要内容是“祖逖北伐〞,但开篇却写的是“少有大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少有大志〞“闻鸡起舞〞是后文的一个铺垫,它说明祖逖在晋王朝偏安一隅时,所表现的坚决的信念和意志都是有一定根底的。〔2〕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①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江山。②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③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对抗。〔3〕祖逖认为“晋室之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宗室争权,自相鱼肉。〔4〕祖逖后来带着他的部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5〕祖逖北伐之志实现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他是如何做的?这给你哪些启示?统治者的支持力度不大。做艰苦的努力,精心准备。遇到困难挫折时,应冷静地审时度势,寻找有利条件,坚韧不拔。〔6〕“及渡江〞,司马睿让祖逖做军谘祭酒,这是军事参谋一类的官,但祖逖却“纠合骁健〞,向司马睿直言要收复中原。面对祖逖义正词严的请求,司马睿是怎么做的?他的这种做法和他的哪种心态是吻合的〔原文〕?面对司马睿的这种做法,祖逖采取了什么行动?从中,你认为祖逖是个什么样的人?司马睿给他名号、军饷,但不提供铠甲兵器和人马,让他自行招募。他的这种做法和他“素无北伐之志〞的心理是吻合的。面对司马睿的这种做法,祖逖率领自己的部下渡江,而且在江中击桨发誓要收复失地。从祖逖的种种行为,可见他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大志,遇事果断,能身体力行的人。〔7〕成语及及解释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发奋努力。自相鱼肉:当作鱼肉一般任意宰割,比喻内部自相残杀。望风相应:听到了消息,就积极响应。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发奋图强。23、?公输?一、为加点的字词注音。墨翟〔dí〕公输盘〔bān〕郢〔yǐng〕械〔xiè〕牒〔dié〕荆国〔jīng〕麋〔mí〕镒〔yì〕兕〔sì〕舆〔yú〕鼋〔yuán〕鼍〔tuó〕雉〔zhì〕鲋鱼〔fù〕文梓〔zǐ〕楩〔pián〕诎〔qū〕禽滑厘〔gǔ〕窦〔dòu〕羹〔gēng〕媪〔ǎo〕二、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公输?选自?诸子集成?。?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相传为春秋战国之际宋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输?一文反映的主张是“兼爱〞、“非攻〞。三、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公输盘不说〔“说〞通“悦〞,快乐〕舍其文轩〔“舍〞通“捨〞,放弃,抛弃〕知而不争〔“争〞通“诤〞,直言劝告〕公输盘诎。〔“诎〞诎通“屈〞,折服〕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御,防御〕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挡,抗拒〕四、一词多义。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介词〕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做,制造,动词〕为与此同类〔是动词〕夫子何命焉为〔呢,表疑问语气助词〕子墨子解带为城〔当作,作为〕为我为云梯〔造〕于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会见,动词〕胡不见我于王〔引见,动词〕于是见公输盘〔入见,动词〕子墨子见王〔拜见,谒见〕类不可谓知类〔类推,动词〕为与此同类〔种类,名词〕已胡不已乎〔停止,动词〕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副词〕文舍其文轩〔彩饰,华美,形容词〕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文理,名词。〕然然,胡不已乎〔那么,语气词〕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如此,指示代词〕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然而,可是,转折连词〕起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出发,动身〕子墨子起,再拜。〔站起身。〕以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之墨子闻之〔代词,这件事〕愿藉子杀之〔代词,他,指北方侮辱我的人〕宋无罪而攻之〔代词,代宋〕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宋之地〔介词,的〕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于胡不见我于王〔向,表引出动作的对象〕今有人于此〔在〕起于齐〔从〕五、说明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的情况而后解释。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讲道义〕犀兕麋鹿满之〔形容词作动词,充满〕公输盘之攻械尽〔形容词作动词,用尽〕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名词作动词,入侵,侵犯〕虽杀臣,不能绝也〔形容词作动词,杀绝,斩尽〕子墨子守圉有余〔动词作名词:守御的方法〕义不杀少而杀众〔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义;把……当作正义。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和“多数人〞〕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动词作名词:随机应变的方法〕六、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舍其文轩〔刺花纹,彩饰。今常指字或文章等〕不可谓知类〔类推〔事理〕;今义:某一类,同类,类型。〕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今义: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人际关系〕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今常用作表因果的关联词语〕邻有短褐,而欲窃之。〔粗布衣服。今义:像生栗子皮那样的颜色〕胡不已乎?〔疑问词,为什么。今义:姓;副词,表示随意乱来〕子墨子起,再拜〔两次,今表示又一次〕不可谓强〔坚强而有毅力。今义为坚强之意〕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丰、多。今义:富有〕在宋城上而侍楚寇〔入侵;今义:盗匪,侵略者〕七、文言文阅读。公输盘为〔替,给〕楚造〔制造〕云梯〔形容梯子很高〕之〔这样的〕械,成,将(准备)以〔介词,用〕攻宋。子墨子闻之〔代词,这消息,这件事〕,起〔出发,动身〕于〔从〕齐,行十日十夜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才〕至于〔到达〕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您〕何〔什么〕命〔原为命令,这里是“教导,指教〞〕焉为〔“焉〞与“为〞合用,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欺侮〕臣者,愿〔希望〕藉〔凭借,借助〕子杀之〔他〕。〞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敬辞,相当于今天说的“请允许〞〕献〔奉送〕十金。〞公输盘曰:“吾义〔遵守道义,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固〔坚决,从来,本来〕不杀人。〞子墨子起〔直起身来,站起来〕,再〔又一次〕拜,曰:“请说〔解释,说说〕之〔它,代词,这件事〕。吾从北方闻子为〔制造〕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之,提宾标志〕有?荆国有余于地而〔却〕缺乏于民,杀所缺乏而争所有余,不可谓〔认为,叫做〕智〔明智,聪明〕。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得到,收到成效〕,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依类推理,明白事理〕。〞公输盘服〔信服,指被折服〕。子墨子曰:“然〔既然这样,那么〕,胡〔何,为什么〕不已〔停止〕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经〕已〔停止、完成、结束〕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何,为什么〕不见我于〔介词,向,给〕王?〞公输盘曰:“诺〔表示同意的应答词意思是“好吧〞〕。〞子墨子见(觐见,拜见)王,曰:“今〔连词,表示假设〕有人于〔在〕此,舍其文轩〔华美的车子〕,邻有敝〔破旧〕舆而欲窃〔动词使动用法,把……偷来〕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粗布的短衣。褐,粗布衣服〕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这〕为〔是〕何假设〔怎样,如何〕人?〞王曰:“必〔一定〕为〔是〕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土地方圆)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犹……之与……也:好似……同……相比〕。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布满,充满,到处都有〕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好比)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认为,以为〕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虽然是这样〕,公输盘为〔介词,替,给〕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当作〕城,以(用)牒〔本意是小的木简,这里指木片〕为〔当作〕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随机应变的方法,巧妙的方式〕,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但是,却〕曰:“吾知所以距(抵御)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原因,缘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心思,打算),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于是,就〕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拿〕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侵略〕矣。虽〔即使〕杀臣,不能绝〔尽〕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在上文的中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用原文答复。〔1〕墨子见公输盘后,以什么为话题巧妙切入?以哪句话进一步挫伤他的自尊心?公输盘最后搬出了什么杀手锏?〔有原文答复〕请公输盘运动会他杀人;请献十金;吾既已言之王矣。〔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3〕墨子抓住公输盘哪句话进行批驳?吾义固不杀人。〔4〕墨子抓住公输盘的哪句话进行批驳?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公输盘的虚伪性?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3、翻译以下句子〔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盘替楚国制造云梯这样的(登城)器械,制成〔后〕,〔楚国〕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2〕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见教呢??〔3〕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侮我,希望凭借您〔的力量〕杀掉他。〔4〕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我从北方听说您(为楚国)造云梯,打算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5〕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自称〕坚守道义,不杀少量的人,却屠杀众多的人,〔这〕不能认为是明白事理。〔6〕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7〕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假设人?舍弃他的美味的饭菜〔不吃〕,邻居有些糟糠糊饼却想要去偷它。这算是怎么样的人呢?〔8〕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我认为大王派兵攻打宋国,是跟这个患偷窃病的人同属一类的。〔9〕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你讲的〕很好呀。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已经)给我造〔了〕云梯,〔我〕一定要攻取宋国。〔10〕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连续屡次施展随机应变的攻城方法,墨老夫子屡次抵挡住了〔他的进攻〕。〔11〕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了,墨子的防守方法还有绰绰有余。〔12〕然臣之弟子禽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新员工入职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必考】
- 2025新员工入职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完美版)
- 2025企业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研优卷】
- 2025年公司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培优B卷
- 2025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突破训练
- 2024-2025生产经营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完整答案(易错题)
- 2025年中国网络安全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预热题】
- 2025-2030年中国PPR管材行业专项调研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监视器吊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G3证考试试题题库(200题)
-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曲梳理复习重点整合
- 2025-2030中国菊芋菊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春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15 青春之光
- 2021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配套金具技术条件 第2部分:接续管
- 资料对外提供管理制度
- 公路养护机械安全操作
- 202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深度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 2025-2030国内绿色蔬菜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部队网络安全常识授课
- 员工职业晋升规划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