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鱼》教学方案设计合集十三篇篇1:《种鱼》教学方案设计《种鱼》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阅读课外书感兴趣。3.初步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是不可以种在地里的。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教学难点: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知道小鱼不可以种在地里的。教学过程:1.谈话揭题:(老师板书:种)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会填这个空儿吗?(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种鱼》2.读题质疑:齐读课题后问:围绕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3.初读课文:a)自由读问,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圈画生字及标出自然段序号。c)同桌合作读书,当个小老师,纠正读错或不准确字音。4.朗读感悟:a)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b)图文结合,小组讨论:小猫会收获很多小雨吗?为什么?c)出示句式,品读:农民把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用着个句式练习说话)5.拓展延伸,深化主题I.谁能告诉小猫,他错在哪里?II.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III.(出示挂图)看图讲故事。(复述故事)篇2:《小猫种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3.识字、写字。4.背诵课文。教具准备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时间三课时篇3:小猫种鱼教学反思例《小猫种鱼》(苏教版第二册)教学渐近尾声时:师:(手指巩固题)同学们,咱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用“种”字扩词并说句话。(生异常兴奋,如林的小手高举,句子说得清晰、流畅,童声、童趣、童稚充斥着整个课堂。)生:农民伯伯在田野里种花生。生:妈妈在山坡上种玉米。师:同学们学得认真,掌握得真不错!(正准备下课,冷不防,教室后面冒出了一个声音──)生: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闻听此言,孩子们哄堂大笑。)师:嘘──(师作了个安静的手势,又轻抚小男孩的面颊)你这个“种”字的意义与前面小朋友所讲的“种”字是有区别的,你为什么这么说?生:(满怀信心地)不是有一首歌叫《种太阳》吗?师;没错,想得多好!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唱出来好吗?生:(齐)好!(在同学们及老师的拍手应和声中,小男孩边跳边唱: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歌舞结束,教室里恢复了平静。)师:谁还有独特的想法?生:毛主席在井冈山种下了革齤命的火种!(一个小女孩神气十足地站起来说)师:这句子说得太棒了!你这个“种”字在前面的“种”字上又有了拓展。大家想过没有,这句中的“种”与上面一句中“种太阳”的“种”同前面说的“种花生”“种玉米”有所不同,都不是真的去地里“种”,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这点你们以后会体会到的。(老师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猛地转过身来把这个一鸣惊人的句子写在黑板上,并在下面打了个破折号,又让学生署上自身的名字)你是怎么想到这句话的?生:我听爸爸说的。师:你和你爸爸都很了不起!想听听这里面的故事吗?生:想!师:(兴奋地)1927年,毛泽齤东、朱德等同志在井冈山创建了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指导思想下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齤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齤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革齤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创立、发展、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齤命根据地的历程,揭开了中国革齤命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齤命摇篮”的盛誉。井冈山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中国革齤命的“星星之火”,因此说毛主席在井冈山种下了革齤命的火种。巍巍井冈,令人神往,供人瞻仰。孩子们似懂非懂,但在老师激昂的情绪感染下,都陶醉地笑了,那笑,犹如一朵朵灿烂的鲜花,开在每个人的脸上,开到每个人的'心里。反思:学生的发展是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案例中,学生漫不经心随口说的一句话“老师,可不可以说种太阳”,成为了教师顺势引导的切入点。教师以灵活的教育机智,及时“变奏”教学流程,超越了文本。在教师的尊重与关怀下,在自由的情境中,想象的世界里,学生主动品读自身感触最深的文字,吐露自身最真切的感受,课堂教学渐入佳境。在介绍“种火种”过程中,所滋生出的无穷知识将学生团团挟裹,并成为驱动学生语言与生命意识快捷同构的强大动力。这样的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宽度,充满灵性,学生的生命活力涌动,智慧星光闪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篇4:《小猫种鱼》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三.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篇5:《小猫种鱼》教学教案设计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有一位小朋友特别想和你们交朋友,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小猫图)大家看看它是谁?2.这只小猫和你们一样喜欢观察,让我们看看它在田野中看到了什么。1)出示插图1,提问:谁来告诉大家小猫看到了什么?2)出示插图2,提问:小猫继续向前走,它又看到了什么?3)啊?小猫到哪儿去了,快去找找它!(出示插图3)哦!在这儿呢!它在干什么?4)谁能看着图画连起来说一段话?教师总结:同学们真棒,都可以称得上故事大王了,能编出这么好听的故事。一位有心的小朋友还把它写了下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板书:小猫种鱼(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2.检查初读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手中有几张生字卡片,有没有信心读好?(在心里读、齐读、开火车读,采用多种方式读)3.指名分段读课文。你敢不敢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1.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你知道了什么?农民伯伯受到了很多玉米,而且心情特别高兴。想象农民伯伯是怎样同过自身的努力才有收获的!(借助插图以及学生平时对生活的了解)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农民伯伯收到很多的玉米特别高兴的心情(可借助插图1),有感情的朗读。(采用多种方式读)4)学生齐读。5)谁能看着图,把这段话说出来?教师小结:只有通过自身辛勤的劳动才有收获,心情怎么能不高兴呢?2.放手学生自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借助插图2,自由读课文,比比谁读的好。2)指名读。(多名学生)读得好的同学,让他说说为什么读得那好。读得不好的同学让别的同学帮助他。体会阿姨通过自身的努力,收到很多花生,心情特别高兴。3)采用多种方式练习读。4)集体背诵。3.学习第三自然段。小猫看到农民种玉米可以收到玉米,种花生可以收到花生,他也想通过自身的劳动有所收获!让我们来看最后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2)指名读,问:小猫做在石头上美滋滋地想什么呢?谁来猜一猜?3)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偷笑,可以告诉大家你笑什么吗?你是小猫的好朋友,你不想对他说点什么吗?他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鱼,快点帮他想想办法啊!(同学们各抒己见)小猫悄悄地告诉我:“同学们可真聪明,谢谢你们了,等他受到更多的鱼,一定请你们去他家做客。”四.背诵课文。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知道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这么有意思的课文,你们要不要把它记在脑子里?五.课后总结。1)学习了这一课,你想说什么?2)以后你们也可以把你们看到的写下来,一定能比这写的更好!篇6:小猫种鱼小猫种鱼(第一册)教学目标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3.识字、写字。4.背诵课文。教具准备
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节卡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二)图文结合,能正确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看几幅有联系的图画的方法,理解图意。三.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篇7:小猫种鱼王轩皓庄稼能种,鱼也应该能种。小猫这么想着,来到了院子里。小猫提着一个篮子,拎着一个桶,桶里面装着两条大鱼,手里拿了一把铲子,找了一处肥沃的地方准备种鱼。只见它慢慢的蹲下来,抓紧手中的铲子,一锹、两锹、三锹......挖了很久,小猫用了吃奶的劲才挖出了一个较大很远的坑,这时,篮子里的鱼看见了,似乎知道了小猫的想法,急的又蹦又跳,害怕的说:“快把我放回水里,我又不是种子,我是动物,是在水里生活的,不要啊......”小猫听了很不屑的说:“我才不信你的鬼话。”说完,小猫就拿起鱼,放进坑里,然后埋了起来,浇上水,笑眯眯地走了。到了秋天,小猫没有看见种下去的鱼儿开花、结果,它奇怪万分,拿出铲子来到院子里,把土给挖掉,看见坑里只剩下鱼骨头。伤心的小猫一屁股坐在地上痛哭起来。小猫从这件事里明白了:植物能种,动物是不能种的。怀宁独秀小学204班篇8:《小猫种鱼》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种子)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了很多的玉米)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自身练习,同桌互相说)(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2)指名读,齐读。(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农民叔叔是在种花生呢?(①农民叔叔用锄头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着种子;③从第二幅图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种花生)3.什么季节种花生?什么季节花生成熟了?(春季种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4.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5.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6.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这两幅图的事?自身练习读一读。1)学生自身练读,读准音字,连成句子。2)指名读,齐读。(四)指导看图五,初读课文。1.出示图五,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小猫种鱼)2.小猫现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猫把鱼种到坑里,坐在坑边想,到了秋天他会收到一大筐的鱼)3.读第3自然段课文。1)学生自身练习,同桌互相练读。2)教师指名读。(五)读全文,自身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图文结合,学懂课文内容,懂得词义。(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别人做什么,自身也做什么,不动脑筋,把事情做坏了。(三)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练背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图文结合,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二)练背课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义。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2.学习第1自然段。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指名读)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3)前半句讲了谁?(农民)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种在地里)师述:前半句告诉我们谁、把什么东西种在什么地方?①“种”在这是什么意思?看图说一说。(翻土、挖沟、播种、盖土)板书:种②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玉米)③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样的东西?(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书:玉米④读读前半句。4)读一读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说的是谁?怎么样了。(农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①后半句课文里有“农民”两个字吗?(这是半句话,跟前半句合起来是一句话,前半句话里有谁(农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着说的,说的还是他<农民>)②后半句讲的是在什么季节,谁收到了什么。板书:收很多玉米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很多没有掰下来的)师述:在春天播下种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的玉米,农民心情怎么样?5)读一读第1自然段,读出农民的高兴心情来。6)练习背诵。①根据问题练习背诵。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的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收了什么?这种背诵形式与填空背诵一样,但难度比填空背诵大。②根据板书练习背诵。农民种玉米收玉米这种背诵形式比上述两种都难一些。3.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自读课文。2)看图,读文,回答问题。①第2自然段与哪两幅图相对应?②这段话中有哪些词语与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与“玉米”)③前半句讲了谁?在干什么?(读文自身说说)在什么时间种花生?板书:农民种花生④农民怎样种花生?(进一步理解:“种”字)⑤后半句讲的谁?到了什么时间?收到了什么?板书:到了秋天收花生⑥农民怎样收花生?(看图说说)⑦读全句话,问:句子中的两个“花生”各指什么说的?(农民种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⑧农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图说说怎样多?(农民叔叔身边的筐里装满了花生果,地里还有很多没有刨出来的)⑨读课文,读出农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4.练习背诵课文。1)第1自然段会背了,这个自然段只要把“花生”这一词语换成什么就行了?2)自身背一背,指名背。5..总结两段,读课文,回答问题。1)农民在什么时间,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什么?2)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种―秋收)6.学习第3自然段。1)读课文,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讲的是谁的事?什么事?哪幅图与这段话对应?2)读第1句话,回答问题。①小猫看见了什么?(看到农民春天种下种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实)②因此小猫就怎么做了?(把小鱼种在地里)③小猫为什么要把小鱼种在地里呢?(因为他看到农民春天种了种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实,他也想种上小鱼,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鱼)读熟第1句话。3)读第2句话,这句话讲了小猫的想法,他是怎样想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确定不变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猫确信自身的想法肯定会实现)读第2句话。5)问:小猫能收到很多小鱼吗?为什么?①花生、玉米是种在什么地方的?②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吗?③小鱼怎样繁殖?师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种在地里能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小鱼是动物,它生活在水中,篇9:小猫种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知道种玉米收玉米,种花生收花生,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道理。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知道种玉米能收玉米,种花生能收花生,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道理。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道理。2.明白向别人学习需要动脑筋。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抽读生字和词语卡片,巩固字音字形。二.谈话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小猫种鱼的'生字和词语,我们初步地了解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内容,仔细观察插图,能用简单的话表达图的内容,同时还要明白课文中所讲的道理。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自身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3.全文共有几幅图,(5幅)边看图边读课文,想想哪幅图和哪个自然段有联系。1)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第一.二幅图的。2)第二自然段是描写第三.四幅图的。3)第三自然段是描写第五幅图的。4.学生轻声读课文,想想:你从每段课文中明白了什么?指名说一说。四.朗读课文,进一步地理解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教给学生学习办法。1.出示图1图2,说说每幅图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再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2.用“一”画出第一幅图对应的句子,用“~”画出第二幅图对应的句子。3.读读画出的句子,并思考:谁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怎么样?农民伯伯种的是什么样的玉米?教师出示实物:玉米粒,即种子。到了秋天农民伯伯收获的又是什么呢?(教师出示实物:玉米棒子。板书:种玉米很多玉米4.看第二幅图,农民伯伯收了多少玉米呢?书中用了一个词,是什么词?(很多)①如果是你,看到收获了这么多的玉米。心里怎么样?(高兴)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②教师抓住“很多”进行朗读指导。学生练习读,指名读。③练习背诵。先利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自身练习背诵,然后同桌互背最后指名背和齐背。5.总结学习方法。板书:看图画句子读文思考?朗读,背诵(二)在纂这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了解学法。1.自身自学课文二段。2.学生自学后小组进行讨论。3.指名汇报学习收获。教师板书:种花生很多花生4.朗读本段,读出阿姨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悦心情。5.背诵第二段。与第一段比较着背,只是把“玉米”换成“花生”就可以了。(三)扩展练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学生把前两段进行背诵。2.让学生按照句式,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农民伯伯或阿姨还能把什么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到很多什么?3.想一想:农民在什么时间种?到了什么时间能收到。农民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花生……呢?(因为玉米和花生是种子繁殖的,是种在地里的,经过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就会收到很多的玉米和花生。……)教师过渡语: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看见农民伯伯和农民阿姨,把玉米和花生种在地里,收到了很多玉米和花生,于是它把小鱼种在地里,它想收到很多很多小鱼,它收到很多鱼了吗?我们一起学习第三篇10:教学参考方案设计【设计说明】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在现实中,学生对这些活动并不陌生,也多多少少接触过,只是他们平时玩得更多的却是追逐打闹等一些危险的游戏。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到引导学生欣赏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进而点燃感受美,创造美的激情,逐步健康课间活动,推动身心健康发展。篇11:教学参考方案设计一.看图识字,欣赏美1.学习“练书法画图画下象棋”:⑴看图,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练书法)⑵看图介绍中国灿烂的书法文化。⑶读“练书法画图画下象棋”:其实,图画、象棋的世界更是千变万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⑷扩词法学习生字“棋”。2.学习“弹钢琴拉二胡唱京戏”:⑴欣赏音乐:书法是舞动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书法,让我们静静欣赏钢琴曲──《一分钟圆舞曲》吧。播放《赛马》。听,这又是什么音乐?(这是著名的二胡曲《赛马》,仅有的两根弦,却能幻变出如此扣人心弦的旋律。)京戏是中国的国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歌剧,请听《智取威虎山》。⑵读“练书法画图画下象棋”:用我们的朗读把美妙的音乐读出来吧!⑶学习生字:学习“弹”、“钢”、“琴”、“胡”、“戏”。3.学习其他两部分:亲近大自然,学习科技的.活动也非常有趣,非常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一学吧!二.朗读课文,体验美1.不同形式读准课文:各种对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伙伴对读。加上提示句读。比比谁的本领大,下象棋,练书法,画图画;畅游文艺小天地,弹钢琴,拉二胡,唱京戏;探索自然小秘密,栽花草,喂鸽子,养金鱼;从小立志学科技,做航模,学电脑,观天气;兴趣广泛展才艺,爱生活,讲科学,求创意。2.不同节奏读美课文:根据和的不同节奏读美课文。3.不同乐器伴奏读出高潮。利用学生手边的铅笔、铅笔盒、杯子、自制的小音乐盒伴奏一起来读。三.实践活动,创造美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让我们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做人。1.说:在这些活动中,你会什么呢?说说让你感到快乐的事。2.演:特长展示。把你会的给同学们演一下吧!3.小结:这些课外活动是如此好玩、有趣、让人快乐,课间时,让我们一起互相学,互相玩,让我们一起快快乐乐吧!四.学写生字,创造美现在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练写字吧!1.学写生字。2.复习字词。篇12: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优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教学重点】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2.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资料助读投影: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于成都。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因在《星星》诗刊上发表有广泛影响的散文诗《草木篇》(五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长期搁笔。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诗情勃发,创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出版20种。流沙河诗歌的突出特色在于:1.感情真挚而深厚。他的一些成功之作几乎都从个人的亲身感受出发写成的,包孕着诗人的兴际遭遇,如《妻颂》《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2.学识同诗情相结合,科学性同幻想相结合,构思奇巧,富于浪漫色彩。在当代诗坛上颇显特色,如受到普遍赞扬的《太阳》。3.重视吸收古典诗词、民歌和新诗的特点,追求诗的民族化和群众化。从形式上看,流沙河的诗作无一定之规,有的异常规整,是标准的新格律诗;有的长短句相间,颇有词牌、小令之风;有的`则行段很不整齐,是标准的自由诗体。三.反复诵读,感知诗歌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了解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2.教师范读全诗。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4.学生集体朗读。四.合作探究,解读诗歌1~7节内容方式一:四人一组合作,明确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方式二:1.学生个别朗读1~7节,教师出示思考题:⑴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⑵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⑶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⑷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⑸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⑹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⑺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2.学生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小结:诗歌的2.3两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五.话说理想,拓展延伸诗人给理想打了很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教师示例: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六.课堂练习投影显示: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个浪都打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望着海洋。1.这首诗最恰当的题目是()A、海浪B、海岸C、礁石D、坚强者2.诗中的空缺处应填入的一项是()A、风掠过B、水蚀过C、刀砍过D、雕刻过3.对诗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孤独者的形象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C、一个坚强革命者的形象D、中华民族的形象4.这首诗赞美的精神是()A、敢于劈波斩浪的进取精神B、威武不屈,立场坚定,不可屈服的精神C、与命运抗争的精神D、不经磨砺不能成名的启示【参考答案】1.C2.C3.A4.B七.布置作业1.朗读体会诗作8~12节的思想感情。2.搜集、整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做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第二课时一.交流作业,引导学生养成摘录、积累的阅读习惯请学生在班上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展示制作精美的卡片,引导学生养成摘录、积累的阅读习惯。二.分析、解读诗歌的8~12节方式一:四人一组合作,明确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方式二:1.学生个别朗读8~12节,教师出示思考题:⑴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⑵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⑶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⑷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⑸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小结:诗歌8.9.10.11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2.学生集体诵读全诗。3.仿照例句,完成句子。例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完成: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例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完成:时间既是,时间又是。三.对比延伸请学生说说《理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毕业个人总结2000字(5篇)
- 厂房租房协议范文(18篇)
- 有关小学教师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6篇)
- 社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活动总结范文(17篇)
- 见习生工作总结(6篇)
- 2025年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7篇)
-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00字范文(15篇)
- 报刊亭承揽合同(4篇)
- 电子专业培训合同(4篇)
- 2025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15篇)
-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写作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专题讲座
- 钳工中级知识培训课件
- GB/T 42706.2-2023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器件长期贮存第2部分:退化机理
- 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认识里外》教学PPT课件【幼儿教案】
- 于丹--庄子心得
- 2023年供货方案 医疗器械供货方案(四篇)
- 森林病虫害防治自测练习试题与答案
- GB/T 3728-1991工业乙酸乙酯
- GB/T 3452.1-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