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4-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点突破(四)-PPT幻灯片_第1页
学案4-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点突破(四)-PPT幻灯片_第2页
学案4-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点突破(四)-PPT幻灯片_第3页
学案4-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点突破(四)-PPT幻灯片_第4页
学案4-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点突破(四)-PPT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竟不受。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1.宋人与子罕所说的“宝”分别是什么?2.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答:宋人所说的“宝”是物质的宝石;子罕所说的“宝”是良好的道德品质。答:本文通过宋人与子罕的对话,赞美了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考点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一)考纲解析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

1.归纳内容要点

所谓“内容要点”,是指能够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归纳内容要点”就是在准确划分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各层次的内容。

⑴“归纳内容要点”包含以下三层含义:①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②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③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

⑵高考对“归纳内容要点”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①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②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③考查对段意、定义的某一具体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

⑶“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是:①“去粗取精”法。即要紧扣材料中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②综合句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重点段(句),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由面而点,概括出内容要点。③整体透视法。有些文章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这时就必须宏观全文,联系主旨,归纳出要点。

2.概括中心意思

所谓“中心意思”,指的是作者借助所写之人之事表达出某种意图或态度。“概括中心意思”则是对所选语段进行整体把握,即所叙述的事实说明或表现了什么。

⑴“概括中心意思”包含三层含义:①文段记叙了什么内容,②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观点,③对文章的价值理性判断。

⑵高考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考查以下两个方面:①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②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目的及用意。

⑶“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要准确地分析、归纳中心思想,首先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应遵循从文内到文外、由客观到主观的原则,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抓关键部位。如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等。

②综合层意和内容要点。从文章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思想,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例1]对《赤壁赋》中相关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

己急于建功立业的豪情。

B.文章第3段中的抒情议论都与江上风景和赤壁之战的故事有关。

C.酒酣歌罢,作者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琢磨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

感,如“寄蜉蝣于天地”。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是客的描绘,欲扬先抑,为下文作反面铺垫。A巧做归纳概括题5法①粗读第5题题干和第6题题支,大致了解选文的基本内容。②精读注释,为扫清语言障碍奠定基础。③精读选文,搞清楚文中的人和事。④整体把握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⑤再读题支,将题支信息与选文要点进行核对。1.阅读下面《烛之武退秦师》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下列各项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消灭了郑国对晋君有利。B.秦伯曾经把焦、瑕两座城池赏赐给了晋君。C.从实际来看,削弱了秦国,对晋国有好处。D.秦打算把郑国变成东部边界后,再扩展西部边界。C解析:A“对晋君有利”不当。B不是秦君赏赐,而是晋君答应回报秦君。D应为晋国。考点8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考纲解析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及的人物的态度,是歌颂、赞扬、认同、怜悯,还是讽刺、贬斥、反对、嘲笑;也包括作者对文中所叙述事情的态度,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对于本考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观点态度不是我们阅读时的认识,而是作者在行文中的流露。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潜藏有某些情感认识的表述,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能停留在故事本身的内容,而应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达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是开篇明义,直抒胸臆;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叙述,卒章显志;……但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是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大家要注意甄别筛选,以便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查方式

1.高考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考查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命题:①作者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以及对所写人物的观点、态度,②作者所写事件的意义以及作者对所写事件的观点、态度,③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所表露出的感情倾向,④作者写作的意图。

2.从试题涵盖的范围来看,这类考题大多为全文内容的概括,有时为局部内容的概括。

3.从题型看,本考点一般用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为高考试卷的第6题,赋3分。

(三)陷阱设置本考点试题陷阱设置主要有4种:①颠倒事实,说东道西;②范围模糊,概括不当;③张冠李戴,偏离文意;④牵强附会,言过其实;⑤正误互杂,真假各半。

(四)复习对策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方法有:⑴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⑵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⑶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扭曲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观点,分析作者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例2]下列有关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古人观察事物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B.作者认为无限风光常在于险远之处,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强调“志”的重要。C.作者认为只要有“志”与“力”就可以穷尽险远,表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D.作者强调“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和他后来提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是一致的。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作者认为要穷尽险远,首先要有志,但也不能忽视力与物。C文言文分析概括3技巧①删繁就简,锁定重点。要把握文中表述的重点信息,议论性文字体现在哪里,然后将文中不是直接体现作者观点的文字首先剥离,从保留下的关键的信息中分析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②留心结语,仔细推敲。有些传记文的结尾有一段议论性的语言,这往往是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所在。要通过仔细审读这些文字,从中推敲出作者的观点态度。③综合分析,简要概括。有些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并没有通过抒情或议论表达出来,而是蕴含在了所叙述的人物事件之中了。这就要求综合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然后从事件的细节中分析提炼出隐藏信息,进一步简要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

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死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谢,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惟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

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B.康保裔抱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