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专题: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传系:肖捷飞郭娜刘武郭可欣本章内容一、忠的涵义二、中国古代社会对忠的认识(一)先秦诸子观念:“忠”的萌芽(二)汉代“王道三纲”:“忠”的确定(三)宋代理学:“忠”的极致三、中国近代社会对忠的认识(一)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二)
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四、中国现代社会对忠的认识(一)
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二)
心怀信仰,忠于信念(三)
心系人民,忠于祖国五、西方社会对忠的认识
(一)
西方圣哲对“忠”的理解(二)
西方文化中的忠烈英雄(1)忠产生的历史背景“孝”表现为晚辈的对长辈的家长、祖宗的尊敬、服从和祈求。在宗族祖宗崇拜的原始氏族社会,“孝”起到了维护国家秩序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作用。(1)忠产生的历史背景
但是随着社会制度演变和宗族祖宗崇拜的淡化,“孝”逐步从对宗室、君主的政治义务演变为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人伦关系和家族情感,所以到了春秋时期,一个维护诸侯于天子、人民与君王的政治关系的“忠”观念便出现了。
(2)忠的涵义
“忠”最重要的涵义: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忠于社稷在大多数情况下,忠于君主也就是忠于这个君主统治的国家,那么忠于君主也就是忠于国家、忠于社稷,因为君主就代表着社稷。
忠作为一种政治道德观念,包含着一个看似统一其实比较矛盾的综合体:但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改朝换代频繁,国家具有不稳定性,与其说是忠于国家,不如说是忠于某个朝代的君主。南宋民族英雄、爱国将领文天祥菜市口慷慨就义,其忠心耿耿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民族气节为后世所称赞,但是文天祥所忠诚地是他受之于君恩,食之于国家俸禄的南宋王朝和南宋皇帝。
生活于五代十国时期被史上称为“历事四姓十君”的的臣子冯道。冯道,生活于君权更迭、朝廷动荡的时期,他最开始在后唐为相,后来晋灭了唐,又在晋为相;契丹灭了晋,他又在契丹作太傅;契丹北迁,他又在汉作太师;周灭汉以后,他又作为太师和中书令。他历经四个朝代十个帝王,仍然从容不迫,毫不尴尬,因为他以“忠于国家”、以安养民为首要理念。显然,在政权更迭频繁、动荡的社会里,忠于国家比忠于君主更为重要。(3)忠的延伸
到了现代社会,“忠”的涵义更加广泛起来:为人:真诚、忠诚,要忠君爱国;社会家庭关系:夫妻忠贞、和睦,家庭美满社会职业: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积极进取,勇于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更重要的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派
二、中国古代社会对忠的认识
(一)先秦诸子观念:“忠”的萌芽(二)汉代“王道三纲”:“忠”的确定(三)宋代理学:“忠”的极致
(一)先秦诸子观念:“忠”的萌芽
“忠”是较晚出现的政治道德观念,甚至晚于“孝”观念的出现。在甲骨文、金文中没有“忠”字,在先秦早期文献,如《易经》、《诗经》、《尚书》等也没有。据后来学者考证,“忠”大概形成于春秋时期。
1、最早对“忠”做出明确解释的是《左传》
《左传》从多个角度揭示了“忠”理念的涵义,代表了春秋时期“忠”的思想,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上思利民”;二是忠于国家,忠于社稷;三是表里如一,真诚无欺。
一是“上思利民”“上思利民”,就是要求君主对臣民谋取福利。《庄公九年》“曹刿论战”这则史料中,曹刿认为,鲁庄公虽不能对狱事了如指掌,但在判断监狱狱案件时,以己心度人心,这就是“思利民”的表现,属于“忠”范畴。“思利民”是是君主对臣下百姓的忠,是一种职责。二是忠于国家,忠于社稷那作为臣子老百姓怎么做才叫“忠”呢?《僖公九年》中记载大夫荀息与晋献公的一番问答:“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意思是说:竭尽全力地去做有利于公家的事情就是忠。《昭公元年》中所记载的“临患不忘国,忠也”是说忠就是面临灾祸却不忘国。2、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眼中的“忠”首先,将“忠”看作一种重要的道德伦理范畴,是个人修为。孔子认为,个人在家行孝,为官事君才会忠。
《论语·学而》篇中,孝是忠的前提和基础,忠是孝反映和扩展,两者互为照应、相辅相成的。所谓“孝慈则忠”,“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忠”是臣民和君主双方面的政治关系,是一种相互的道德关系,不仅要求臣民忠于君主,而且君主还要关心慈爱臣民。《论语·八佾》中记载鲁定公问孔子:“君事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回答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认为君主先要以礼施与臣民,臣民用忠诚回报君主。还有一方面,先秦儒家认为“忠”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的基本原则,即接物待人要竭心尽力,真诚无私。《论语·公治长》中道:“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十足表面的恭顺都是对人对事无真心实意的表现,都不是忠。3、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眼中的“忠”在《韩非子·忠孝》篇中对“君明臣忠”作出这样的阐释:“所谓明君者,能畜其臣者也;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
在这里“明君”不过是善于蓄养臣民君主,而懂得遵循法律,治理国家政务,拥戴君主的臣子才算作忠臣。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伦理思想源自儒家伦理核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人际关系,即“五伦”。“五伦”关系的道德信条是仁、义、礼、智、信,即“五常”。“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礼”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和规范。“智”为判别是非之心。“信”系忠诚守信。
在“五伦”中,董仲舒重视君臣、父子、夫妻这三轮,把他的自然观中关于阴阳的理论,作为他的社会、伦理思想中的“三纲”的根据。因此“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条封建道德原则,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
东汉出现了很多大名鼎鼎的儒家学者以及对儒家思想进行注解的各种经典书籍,所以系统总结“忠”观念的经典《忠经》也出现了。《忠经》由儒家学者马融编撰、郑玄注解,仿效《孝经》的体例,共十八章,较系统地阐述了秦一统天下封建专制集权建立以来“忠”观念的主要内容,标志着西汉时期“忠”观念已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政治伦理道德体系。
“忠”是“理”的体现,普天下谁违背“理”都被视为天下不容“忠”作为不可违逆的“理”所遵从,作为臣民的还有为君主报仇雪恨、甚至为君主殉死的义务。
三、中国近代社会对忠的认识(一)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二)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一)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从这个时期开始,以忠于君主忠于社稷忠于国家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忠”观念转变为了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奋力抵御外来各种势力列强的侵略,保卫国家主权独立、民族尊严的内容。无数铁骨铮铮的中华儿女为了捍卫国家民族尊严,保卫我们民族主权洒下热血,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树立起无数忠臣儿女的不朽丰碑。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近代史中反抗帝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第一个浪潮1842年2月虎门之战
年近六旬高龄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三元里人民
抗击英军1859年大沽口史荣椿在生命垂危之际,仍旧指挥部下奋勇抗敌,最后高呼“杀贼”而死。大沽协副将龙汝元镇守北岸炮台,奋勇当先,坚持亲自发炮,经久不下火线,不幸被敌炮击中,当即阵亡。在这场血战中先后有32名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独立的爱国将士壮烈牺牲。(二)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此时的中国推翻了旧的皇帝却迟迟未建立起新的权威,“民主”、“自由”、“平等”等西方民主理念的广泛引入而在政治实践上又被证明对于中国国情水土不服,中国人出现了权威信仰危机。一部分社会精英对于“忠”等中国传统伦理纲常进行猛烈的鞭挞,一部分人却赋予“忠”等传统观念顺应时代的意义并广为宣传,希望用“新面貌”的“旧传统”重新构建权威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五四前后,民主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们对“忠”等传统伦理纲常进行毫不留情的口诛笔伐。
1919年12月,长沙《大公报》发表《我对于忠孝节烈的一个小批评》一文,对“忠”、“孝”、“节”、“烈”一一加以驳难。作者认为“忠”是一种畸型的道德,本义是取消自我,使人成为奴隶。这篇文章代表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对传统价值的否定思想。孙中山先生眼中的“忠”
孙中山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进行了新的解释,并将其提升到重要位置。对于“忠”字的解释,他同黄兴一样,将传统的“忠君”内容剔除出去,而注入新的民主观念。(视频)他说:“我们做一件事,总要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性命去牺牲亦所不惜,这便是忠。”
四、中国现代社会对忠的认识
(一)
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二)
心怀信仰,忠于信念(三)
心系人民,忠于祖国(一)
热爱本职、忠于职守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医生,他19世纪末生于加拿大,20世纪30年代时已经是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著名的胸外科医生。30年代末,为了支援中国人民抗日,白求恩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他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把医生能发挥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白求恩热爱医生的本职工作、忠于医生的职业操守,在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在业务上做到刻苦钻研,并且克服不利条件、利用有利条件甚至是创造有利条件来帮助其完成本职工作——救死扶伤,并最终牺牲在工作第一线上。
(二)
心怀信仰,忠于信念《集结号》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背景是1948年的淮河战役,时年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空前惨烈。解放军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只要听不到集结号声,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三)
心系人民,忠于祖国雷锋同志是忠于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以“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五、西方社会对忠的认识
(一)
西方圣哲对“忠”的理解(二)
西方文化中的忠烈英雄
(一)
西方圣哲对“忠”的理解
在《圣经》中,耶稣说到“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这里没有提到“忠”这个概念本身,但是却明确强调了信仰的忠诚性和唯一性。
莎士比亚说到:“你若对自己诚实,日积月累,就无法对别人不忠了”,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也说“忠诚是心怀绝对的自我牺牲原则”,“奇妙人”查理·琼斯:“忠诚是不求回报的奉献,付出了忠诚,你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