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_第1页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_第2页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_第3页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_第4页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日期:20xx年X月财政学期末考试资料整理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财政筹措的所有货币资金的总和。课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不同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对应的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又可分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直接税与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一般认为,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拉弗认为,从政府税收来看,决定税收收入总额的因素,不只是税率的高低,还要看税基(国民收入)的大小。较高的宏观税负水平,提高税率不一定都会使税收收入增加,有时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因为,税率过高,税收负担加重,经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受到限制,削弱劳动和资金的投入量,会造成生产下降趋势。税收制度: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狭义的税制是指各种税的基本法律制度。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是一个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税收制度的总体格局和内部构造。合理的税制结构能促进税收制度的效率、公平以及财政目标协调一致地实现。资源课税:资源课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为调节因资源生成和开发条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就其销售数量征收的一种税。其特点是:(1)征税范围仅限于矿产资源。(2)主要依据级差收入状况设计税收负担。(3)采用从量定额征收方法。国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它是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国债负担率:国债规模通常是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称为国债负担率。政府预算:是政府通过法定的程序制订的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政府收支计划。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分税制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一国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具体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需要政府的干预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财政政策。这是政府利用自身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它属于临时应急的短期财政政策,时滞较短,效应呈现快。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来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1.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趋势?

答: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从总体上说,增长势头良好。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各年的增速虽然是波折的,但增长速度不算慢。然而,相对于GDP的增长而言,则呈现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1995年以前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1996年开始回升,并从1998年开始表现为快速回升的趋势。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变化趋势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的变化趋势一样,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一比重也是很高的,但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则逐年下降.1978~1995年间财政形势呈现以下四个特点:(1)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2)预算外以及随之而来的制度外资金迅速膨胀。(3)中央财政在预算内资金的调控上也显得软弱无力。(4)银行扩展业务领域,代替了部分财政职能,这是财政职能弱化的一种表现。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意义?

答:从历史上看,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始终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财政目标,而在财政赤字笼罩世界的现代社会,谋求财政收入增长更为各国政府所重视。从根本上说,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因为财政收入来源于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而提高。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该国财政收入总额大,占GDP的比重也高。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可以丰裕的。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二是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物耗比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产品价值构成看就是产品附加值。因此,促进技术进步,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3.试述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答:税收中性就是针对税收超额负担而提出的。如果在征税过程中没有浪费现象,政府取得的税收收入应该等于人们福利的减少。但实际上常常出现税收少于福利减少。税收收入与福利减少之间的差额就是税收的超额负担。因此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另一方面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税收理论认为,税收的超额负担会降低税收的效率,而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提高税收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于尽可能保持税收的中性原则。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完全税收中性是不可能的。因此,提出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使税收机制与市场机制两者取得最优的结合。4.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答:税负转嫁是通过价格变动实现的。(1)课税对象的性质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比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及商品价格关系不密切或距离较远的往往难以转嫁。(2)商品的供求弹性税负转嫁与商品需求弹性成反比,需求弹性越大,税负越容易向生产者方向转化,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向消费者方向转化;而与商品供给弹性成正比,供给弹性越大,税负越容易向消费者方向转化,供给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向生产者方向转化。最终,税负的转嫁取决于商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对比。在商品供给弹性大于商品需求弹性的情况下,税负更多地趋向于向消费者转嫁;在商品供给弹性小于商品需求弹性的情况下,税负更多地趋向于向生产者转嫁。(3)课税范围的大小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4)生产者的谋求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关系企业经营都以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为活动目标。经营者必须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商品销量减少的损失,若后者大于前者,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销量。11.简述税收的收入效应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政府课税造成纳税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使纳税人降低了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收入效应是因征税使纳税人的购买力减少,但不改变商品(或经济活动)的相对价格而产生的效应。收入效应仅说明资源从纳税人转移给政府,不发生超额负担,也不导致经济无效率。12.简述税收的替代效应答:税收的替代效应是当税收影响商品(或经济活动)的相对价格时,导致纳税人以一种商品或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商品或经济行为而产生的效应。替代效应的结果是使纳税人的福利水平降低,这种福利损失是扣除政府税收后的净损失,所以是税收的超额负担。替代效应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17.简述“拉佛曲线”及其原理。拉弗曲线说明了税率与税收及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关系,具有至少四方面的经济含义:①高税率不一定能够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必然要求高税率,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高税率会挫伤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性,削弱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活力,直接导致经济的停滞或倒退。②普遍实行高税率往往导致对减免税等税收优惠的依赖,一是造成对税制完整性、稳定性的冲击;二是容易产生课税的不公平现象。③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上可以适用两种税率,如图中的D点和E点处在一条等收入线上,但是体现的税收负担却不一样。D点的低税负能够刺激劳动力、生产要素和资本投入,从而刺激经济发展,扩大税基,形成良性循环。④既然税率和税收收入、经济增长存在着相关性,那么必然存在一个最优税率,即OC。这为确定合理、高效的宏观税负提供了理论依据。如何理解税收制度?答:(1)税收制度是税收本质的体现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对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分配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税收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利,税收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加以确定的,不得任意制定与税法相抵触的文件、规章。任何人违背税法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税收制度通过设计税类、设置税种、规定税率、划定计税范围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国家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分配关系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使税收的本质以具体的形式体现出来。(2)税收制度是税收职能实现的保障税收职能是税收的内在固有的职责和功能,要使税收职能成为现实,就必须依赖具体的税收制度。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对征纳税款的具体环节要素进行明确的规定,才能够满足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需要,保证税收职能和税收作用的实现。(3)税收制度是征纳双方的依据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关于税收的法规和制度的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和纳税的行为准则和法律依据。税收制度规范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征纳双方都应依照税收制度行事,纳税人应根据税制规定缴纳税收,不偷税、逃税、漏税;同时,征纳机关也应根据税法的规定及时足额地征收税收。8.简述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答:商品课税是指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就我国现行税制而言,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营业税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对工业和商业企业征收的税种。商品课税是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类,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60%左右都来自于商品课税。商品课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课征普遍(2)以商品或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非常灵活(3)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4)商品税的税负容易转嫁(5)税收负担具有累退性和隐蔽性于是,商品课税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功能:①可以稳定、便利地取得财政收入,是收入功能较强的一个税类。商品课税可以随着经济增长而自然增长,不受纳税人经营状况的影响,从而收入稳定。②由于流转税一般可以转嫁并最终以消费领域为税负归宿,所以可以起到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的作用。简述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答:所得课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税负相对公平(2)税负不易转嫁,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4)税源广泛,税收有弹性(5)计税方法复杂,征管难度大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①所得税税源可靠稳定,是国家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②所得税是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有效杠杆。所得税通过累进课征可以缩小社会贫富和企业之间实际收入水平的差距;通过减免税对特殊困难的纳税人以种种照顾,从而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安宁。③所得税是政府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由于所得税弹性较大,政府可以根据社会总供求关系灵活调整税负水平,抑制经济波动;而且,由于一般实行累进税率,所得税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3.论述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答:特点:(1)实行分类征收。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即将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划分为11类,分别适用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和不同的税率及优惠办法。分类征收可以广泛采用源泉扣缴办法,方便征纳双方,堵塞漏洞。同时,还可以对不同的所得实行不同的征税办法,便于体现国家的政策。(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利用两种税率的优点,即累进税率体现公平,比例税率体现效率;累进税率调节收入水平,比例税率实现普遍纳税。(3)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中贫富悬殊问题十分突出,对所得按累进税率征税,可减轻社会分配不公的程度,缓和社会矛盾,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4)个人所得税具有自动稳定的功能。由于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在经济繁荣时期,税收增加的速度超过个人所得增加的速度,可以自动遏制通货膨胀;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税收减少的速度比个人收入降低的速度还要快,可阻止紧缩的趋势,这样就能起到自动稳定的作用。(5)采取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办法。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改进:(1)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课征制,区分不同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分类课征制无法从整体上衡量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能力,不利于体现税收公平原则,还可能扭曲纳税人的行为,侵蚀税基,增加税收成本,从而不利于体现税收效率原则。因此,需要对现行的分类课征制加以改进。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改进的方法可采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课征模式,将一部分有较强连续性或经常性的收入项目实行综合征收,采用统一的累进税率。这些收入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同时对财产转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偶然所得,股息、利息、红利所得等,按比例税率实行分项课征。(2)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忽略了个人的家庭结构和支出结构这两个决定纳税人纳税能力的重要因素。税制改进的方向应当是在制定费用扣除项目和标准时,尽可能地考虑个人的家庭赡养人口等特殊情况,以充分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4.国债的功能有哪些?

答:国债的功能主要有:(1)弥补财政赤字;(2)对财政预算进行季节性资金余缺的调剂;(3)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4)筹集建设资金。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有哪些?答:表示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三个:一是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表示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有三个:一是国债负担率,即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二是当年发行额占应债主体的收入水平的比重。三是偿债率和债务依存度。前者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经常收入的比重,后者是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2.简述我国政府预算一般要经过的程序。答:我国政府预算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程序:⑴国务院下达编制下一年度政府预算草案指示,财政部负责具体事项;⑵中央各部门根据部署组织和领导所属部门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⑶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根据部署编制本区域预算草案;⑷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审核本级政府各部门预算草案,并协助本级政府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按照规定期限报上一级政府;⑸财政部审核中央各部门的预算草案,编制中央预算草案,汇总地方预算草案,汇编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简述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答: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2)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根据事权的划分,将税种分为中央收入税、地方收入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3)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简要分析财政平衡政策和财政赤字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答:财政赤字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四个方面:(1)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如财政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但是只要银行能控制住贷款总规模,就不会发生货币供给过量的问题。如财政用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则要进行具体分析。居民个人或企业包括商业银行购买公债,一般说只是购买力的转移或替代,货币供给规模也不变,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但居民或企业用储蓄或定期存款购买,将引起货币供给结构性变化,影响市场均衡。中央银行认购公债,在中央银行账户的资产方政府公债项增加,负债方的财政金库存款等额增加,而当财政用于支出时,则中央银行的财政金库存款减少。在商业银行账户上居民和企业存款相应增加,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也相应增加,商业银行有了超额储备,就可能用以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货币供给。但如果商业银行在存款增加的同时并不扩大贷款规模,或者中央银行认购公债的同时,相应地压缩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也不会扩大贷款规模。(2)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财政赤字构成总需求有两种不同方式:财政赤字可以是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总需求水平之上,使总需求扩张,但也可通过不同的弥补方式。财政赤字只是替代其他部门需求而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仅仅改变总需求结构,并不增加总需求规模。(3)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问题。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一般是指财政赤字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排挤性影响。(4)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在已经存在赤字的情况下,一般是靠发新债还旧债,而每年连续发行规模和偿债规模给财政带来了压力,财政为了保持和加大净收入,就必须扩大发行额,未偿还债务便随之逐年增加,自然利息支出也不断加大。试论述如何把握财政平衡问题。答:(1)财政平衡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无论是从一个国家财政收支的实际运行过程来看,还是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运行周期来看,要想得到一个绝对的财政平衡是不可能的。所谓平衡,不过是某个时点上的暂时平衡,只是一种偶尔的现象,经常不是收大于支,就是支大于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由于影响财政平衡的因素非常多(如宏观经济的运行周期、国家的发展战略、税收等情况),一般来说,国家略有结余或赤字都可视为基本平衡,两者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的平衡。(2)对于财政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静态平衡只考虑一个财政年度内的绝对财政收支对比状况,而动态平衡则要引进时间因素,考虑前后年度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研究未来财政收支的发展趋势,研究经济周期对财政的影响以及财政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以求得一个时期的内在平衡。(3)在财政体制改革、中央和地方都是一级独立的财政主体的情况下,应该将财政平衡分为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来加以考察。否则,从总体上来考察财政平衡,可能会出现掩盖中央或地方的财政具体情况的现象。(4)要区分真实平衡和虚假平衡。所谓虚假平衡,是指假平衡而真赤字的情况,这种虚假平衡曾经在我国出现过,主要表现为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形成的“财政性挂账”。比如,目前对我国财政支出构成较大压力的社会保障支出,就是由于过去长期累积欠发造成的,这些实际上就构成了隐性财政赤字,减少了当年的财政赤字。虚假财政平衡危害较大,它在实际存在赤字的情况下,会使人误认为财政状况良好,从而导致决策上的失误。案例分析题1.财政平衡和社会总平衡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3)在财政收支平衡的情况下,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相抵部分所形成的购买力已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资金收支差额之中,在计算总需求时,不应再考虑这项因素。在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若出现财政结余,说明通过财政收入所集中起来的货币购买力没有完全支用出去,财政支出小于财政收入的部分减少了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它是计算社会总需求的抵消项目。当出现财政赤字时,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部分则增加了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成为社会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因此,财政收支差额会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社会总供需的平衡。“四万亿”的政府投资将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答:(1)“四万亿”的政府投资将造成对社会总需求增加;(2)“四万亿”政府投资的具体使用项目将会对总需求的拉动产生不同的效果;(3)政府投资的方向应尽量避免产生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1.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答:财政政策目标一般可以归纳为:(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一般用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表示。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整对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进行有效的调节,最终会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影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化,进而可以维持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失业率为零,充分就业一般指将失业率维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这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一般在5%左右。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可以增加劳动需求,同时,通过增加支出来保证劳动的有效供给,可以减少结构性失业。(3)物价稳定。物价水平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基本稳定,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政府需要综合利用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来保持价格水平稳定。在采取财政措施时,必须首先弄清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如果是由于需求过旺或需求不足造成的,则需要调整投资性支出或通过税收控制工资的增长幅度;如果是由结构性摩擦造成的,则必须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4)收入的合理分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同时,收入分配公平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政府既可以通过税收介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过程,也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将从高收入者那里筹集的收入,分配给那些需要救济的低收入者,还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收入的合理分配。(5)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财政政策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应该同时注重社会的发展。发展是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需要的满足程度不仅取决于个人消费需求的实现,而且取决于社会公共需要的实现。这种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综合地表现为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借助财政支出和财政投资来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社会公共物品。论述题2.简要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运用。答:我国的财政政策运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3~1997年)。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为此,本轮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定位为抑制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含义主要是指恰如其分地掌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在消除经济剧烈波动的同时,又保持住经济的平稳增长,以实现经济运行中的“软着陆”。在具体的财政政策中,“适度从紧”主要体现在“总量从紧,结构调整”上。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控制支出规模,压缩财政赤字;第二,整顿财经秩序,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财税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第三,1994年实施了税制改革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第四,通过税制改革,调整税种结构和税率,严格控制税收减免,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规范分配秩序。经过政府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我国严重的通货膨胀由1996年开始得到了抑制,经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避免了经济发展中的“急刹车”现象,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中的“软着陆”,使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2)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2004年)。1998~2004年的宏观调控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来治理通货紧缩。在前期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及时提出了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配合的新的宏观调控手段。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乏力的形势下,以增发国债为政策突破口,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实现增加投资、促进消费、扩大出口,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领域的一种主动出击。这次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采用了以下财政政策工具:第一,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调整税收政策,刺激需求增长;第三,增加社会保障和科教等重点领域支出;第四,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我国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实际上属于典型的“汲水政策”,其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税收、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通过以上财政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