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_第1页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_第2页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_第3页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_第4页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V:1.0精细整理,仅供参考《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设计日期:20xx年X月湘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静观中心校王成燕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湘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听赏曲。是由郑路、马洪业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作曲家用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粉碎“四人帮”这一特大喜讯从北京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时的情景。乐曲由引子、六个具有舞曲风格的乐段(其中,最后一个乐段再现第一个乐段)和尾声构成。开始的引子是由两只圆号奏出的号召性的音乐,力度强弱的对比好像号角的回声在山谷林间飘逸回荡,仿佛把人们带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茂密丛林之中。第一乐段在两小节强烈的舞蹈性的节奏之后,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在一个下行的过渡句之后,乐曲进入第二乐段。双簧管奏出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好像彝族姑娘们在跳着轻盈、欢快的舞蹈,脚脖子上系的铃铛还哗哗作响。第三乐段在一个过渡性的乐句之后,弦乐奏出了一段优美、舒展的旋律。第四乐段乐曲力度变弱,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像一位美丽的苗族姑娘在独舞。第五乐段小号先吹奏出奔放、粗犷的音调,圆号模仿牛角号音调为之伴奏,好像小伙子们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舞蹈加油喝彩,也跳起了欢快健美的舞蹈。乐曲最后以鼓乐齐鸣的宏伟的音响再现了第一乐段的音调,在更加欢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象征着人们满怀信心去迎接美好的明天。乐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热情奔放的情绪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现在一般都十二、三岁了,心理都趋向成熟。总体来说在音乐审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能对所听乐曲做出简单分析,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会含蓄一点。这就要求老师做好双主共学,把握好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共同学习。教学目标:能认真听赏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体会乐曲热情、欢快的情绪及力度的变化,感受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激发起对民族音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能抓住音乐主题的典型节奏,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并从中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能根据音乐的情绪与发展,分辨出乐曲的不同乐段,增强音乐联想的能力。知道圆号、双簧管及小号的音色。教学重点:能认真听赏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抓住音乐主题123的典型节奏,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教学难点:能根据音乐的情绪与发展,分辨出乐曲的引子、六个主题及尾声部分。教学思路:从胜利的号角声引入,以喜讯传到各个寨子人们的表现为脉络,以邀请学生参与各村寨欢庆的方式分段欣赏,体会不同主题带来的不同情绪感受,再介绍整首作品,用带着问题聆听的方式解决知识目标,最后,师生一起表现乐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导入聆听引子号角声师:听,这像是什么声音它模仿的是牛角号的声音,牛角号是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之一,举行重大活动时都会吹响它,还可以传递讯息。这儿的号角声,是胜利的号角声,它传递着一个喜讯,什么喜讯呢来看视频播放创作背景师:让我们也来吹响号角,让北京的喜讯传得更远吧。呜提醒学生坐姿、口型、气息(2)加上旋律提醒强弱对比后一句为远处山边传来的应答声过渡:号角声带着喜讯走过城市、越过高山,传到了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寨。人们喜气洋洋,载歌载舞欢庆胜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分段欣赏体验主题一:走进第一个山寨,听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追问:人多吗热闹吗用鼓声加入欢庆的队伍!师示范鼓声伴奏学生试奏,以腿为鼓手为槌,提醒重音,加入音乐加快速度出示主题一旋律,用呜、咚模唱,师用琴声带播放音乐,边模唱边敲鼓,完成主题一的熟悉。师:谢谢孩子们,你们很好地溶入了寨子的欢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寨子也都有自己的风格,请你为这个寨子找个代言词,让我们一提到这个词或字就能想到这个寨子的活动。主题二:过渡语:喜讯继续传递,到了下一个寨子。听音乐思考:对比第一主题,情绪还那么热烈吗?

再次聆听,该主题演奏了几遍乐句间力度有没有变化师小结:演奏了两遍,乐句间一弱一强,弱时轻巧活泼,强时欢快热烈。用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哼唱主题,注意轻巧与热烈,声音与气息听到你们的歌声,寨子里的人们拿起芦笙跳起舞来。我们来学一学他们的动作。加上音乐边唱边跳。大家都知道少数民族的姑娘大都有佩戴银饰的风俗。当她们跳舞的时候,头上、脖子上、脚腕上的银饰就会随着轻巧的舞步发出“嚓嚓”的声音。请一组的小朋友模仿银饰的嚓嚓声,其它成员跟音乐边唱边跳现在让我们为这个山寨贴个标签吧,叫什么山寨?主题三:过渡语:接下来经过的这个山寨,路途特遥远,听音乐就听出来了聆听主题3,师划旋律线。问:经过了几座山?跟着老师来走一走路途太远了,我们不得不骑马前行。听,你听到马蹄声了吗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出示双响筒,敲击。我们的双响筒在哪儿?示范弹舌,学生试一试

加音乐,骑马去山寨。真累,这个山寨太远,给它贴个标签,就叫做“遥远的山寨”主题四五:过渡语:经过遥远的山寨,我们看到前面两个寨子正在跳舞。一个寨子在独舞,一个寨子在群舞。聆听,选择相应的音乐送给两个寨子。看你们的选择是否正确。播放两段视频独舞的部分,我们只能欣赏了,但我们可以加入群舞的队伍呀!很简单的动作,1-8,2-8,听到牛角声时,就模仿吹牛角的动作加入欢庆的队伍吧,播放音乐,身势伴奏主题六:过渡语:欢庆的人群中打出了口号,一拍一字,念一念。紧接着,音乐又响起来了。播放主题六。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主题一再次响起,最后多了一个尾声。完整欣赏师:把各个山寨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串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首完整的作品,名字就叫《北京喜讯到边寨》,这也是作曲家郑路、马洪业创作的思路。生动地再现了粉碎四人帮这一喜讯传到少数民族边寨时,人们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场景。一起来完整聆听,边听边完成任务卡。完成任务卡:播放音乐,带领学生用手势标出你听到的主题;依次介绍圆号、双簧管、小号,聆听它们的音色;师:除了这些西洋乐器之外,乐曲中还涉及到很多管弦乐队乐器,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管弦乐曲。网络上也有民乐版的,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抽时间去听一听。指出牛角号是用圆号模仿的;表现结束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