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时演练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浙江专用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时演练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浙江专用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时演练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浙江专用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时演练新人教版选修4_第4页
浙江专用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时演练新人教版选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专用)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时演练新人教版选修4

PAGE

PAGE

17

第1课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图是20世纪初某革命组织制发的党员执照,该组织()

①成立于日本东京②最早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③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④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从图中的党员的宗旨可以判断这是同盟会的党员执照。最早的革命团体和提出“驱除鞑虏”口号的是兴中会。

答案C

2.孙中山把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

C.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提出了彻底的土地纲领

解析本题用排除法,三民主义表达的只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A项错,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思想,B项错,三民主义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D项错,故选C项。

答案C

3.下图是某纪念馆网页上的一幅宣传画,该馆纪念的是()

A.金田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图片中的“民国之门”,直接促成中国走进民国之门的显然是辛亥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起义是武昌起义。

答案C

4.1940年3月28日,国民党中央发出370号公函,称:“本党总理孙先生倡导国民革命,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在案。”该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主要活动有()

①成立同盟会②创立中华民国③结束专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④以民主共和政体取代帝制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需把材料信息与教材所学结合起来进行选择。材料提到孙中山的活动有“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②④在选择之列。①是孙中山的活动,但材料中未涉及,③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影响,所以①③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故选B项。

答案B

5.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前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解析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无数次革命,有很多封建王朝被推翻,所以A、B两项不符合“有史以来所未有”“破天荒之创举”;《临时约法》的颁布不是“变局”;中华民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共和政体,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C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改造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最能体现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当时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措施是()

A.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宣布国内各民族平等

D.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国民

解析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实行责任内阁制。

答案A

7.“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一人称帝”,由此可以看出是指袁世凯复辟帝制,为此孙中山发动了护国运动。

答案C

8.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传播民族、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

解析辛亥革命之后,为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先后领导或参加了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所谓护国运动,就是指维护民主共和的政体。所谓护法运动,就是指维护《临时约法》。

答案D

9.1924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内容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联商、联俄、联共

C.俄共联合、工农联合、农俄联合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

解析1924年1月,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答案A

10.“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大学生欢迎连战时打出的标语。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A.领导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

C.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合作的内容。A项错误,北伐战争始于1926年,但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已去世;B项说法错误,两党合作不是合并,是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共同革命;D项袁世凯于1916年在全国人民唾弃声中离世,下台的背景是护国运动,与本题无关。据此A、B、D三项错误。孙中山促成国共合作的突出贡献是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C项正确。

答案C

11.下列孙中山有关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孙中山的民族团结和平等的思想仍然是我们今天应该坚持的正确理论。

答案C

1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最能代表孙中山两度掌握时代主题的革命活动分别是()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D.辛亥革命、国共合作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要求开辟独立发展道路,孙中山顺应中国社会发展要求,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20世纪初期,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潮流,孙中山顺应这一趋势,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所以选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某校高二年级文科班承担了学校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人物篇·孙中山”活动的宣传展板制作任务。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这个活动。

展板一:革命轨迹

(1)请将以上同学搜集到的历史图片,按其所属历史阶段,填入下表。

历史阶段

图片序号

领导辛亥革命

维护民主共和

促成国共合作

展板二:名言解读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2)孙中山遗嘱提及的“国民革命”指的是什么?分析让孙中山深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原因。

展板三:社会变化

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展板三的内容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结合材料,分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出了什么果实?引起中国社会的哪些变化?

展板四:永久纪念

(4)2016年是辛亥革命105周年,各种纪念活动也随之展开。请你以《永久纪念》为题,谈谈纪念孙中山活动的现实意义。

解析本题通过四个展板全景展示了孙中山革命的一生,重点考查了孙中山革命生涯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孙中山领导革命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存在的局限结合教材知识解答即可,最后考查了他伟大的爱国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

历史阶段

图片序号

图3,图2

图1

图4,图5

(2)国民革命:武装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

原因: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受挫;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的影响。

(3)果实: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变化:经济角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角度: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社会生活:社会习俗走向近代文明。

(4)现实意义:孙中山的爱国热情、百折不挠的革命品质、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创新精神对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2年3月21日,孙中山在演说中说:“今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选集》

材料二吾党自第一次革命,国体与政体变更后,即以巩固共和,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己任。

——孙文《中华革命党宣言》

材料三概自国会非法解散,中更复辟之变,民国已无法成立(之)政府。……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孙文《辞大元帅职通电》1918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第一次革命”指什么事件?国体与政体变更指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对三民主义实现情况的认识有何异同?

(4)材料三中“国会非法解散”的史实有哪些?“复辟之变”指何事?

(5)材料三对民国的认识是从哪一历史事件中得出的?

答案(1)“民族主义已达到”是指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民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