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手语规范,清晰流畅。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轻车从简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3)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4)大漠:大沙漠,(5)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6)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7)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我的问题1.皇上为什么派王维出使边塞?2.颔联和颈联想表达什么感情?有何意义?3.题目和“征蓬”、“大漠”无关。4.作者为什么要写风景?5.作者有没有遇险?再读古诗,大胆质疑。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创作背景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作者简介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写出了守边将士艰苦的生活环境,赞美了守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蕴藏着作者的孤寂之情。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真可谓“诗中有画”。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手语规范,清晰流畅。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创作背景杜牧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作者简介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chī]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品味赏析读出感情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自主探究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自主探究作者简介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会困难,难舍难分。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表现两人的情深义厚。景物描写,烘托两人离别时的离愁别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方尽”,”烛泪“指相思之泪,运用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现在多用来比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味赏析读出感情无题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既担心容颜会老,又担心男子一人在外,夜读时会被寒气所侵,含有两人各自珍重的意思。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借神话传说表达对恋人的深切思念,与首联相照应。品味赏析读出感情《无题》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了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表达了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把握主题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
浣溪沙·游蕲[qí]水清泉寺【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春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解题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词,小令,含蓄婉丽,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欧阳修“晏欧”;《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3]作者简介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我的问题再读古诗,大胆质疑。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解题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词,小令,含蓄婉丽,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欧阳修“晏欧”;《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3]作者简介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新”与“旧”对比,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伤和留恋。品味赏析读出感情浣溪沙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是,对仗工整、寓意深婉,生动地写出了对落花的惋惜和对春光消逝的惆怅,同时又因归燕似曾相识而欣慰。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我们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它们消逝的同时,也会有其他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品味赏析读出感情分析“独”和“徘徊”的作用。“独”,独自一人。突出凄清寂寞之感,更为直接地抒发了作者的寂寞与忧伤,全词所有的思绪都是由这“独”字而来。“徘徊,走来走去,踱来踱去。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对光阴流逝的惆怅)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把握主题使至塞上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品味赏析读出感情
《浣溪沙》由自然景物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事物以及难以忘怀的事情的留恋,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惆怅。感悟主旨诗词五首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手语规范,清晰流畅。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1)达旦:到天亮。(2)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3)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4)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5)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6)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7)但:只。(8)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结合注释,疏通诗意。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的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祝愿?/作者为什么要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2.作者为什么要想念子由?3“水调歌头”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4。作者为什么不和弟弟见面?5.作者为什么没有想爸爸妈妈?再读古诗,大胆质疑。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创作背景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播签约薪酬合同范本
- 别墅室内石材合同范本
- 保密设备合同范本
- 分时度假 合同范本
- 保险增值服务合同范本
-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劳动合同范本txt
- 2024年招商银行郑州分行招聘考试真题
- 二手电线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银川市永宁三沙源上游学校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高考政治考试题海南卷及参考答案
-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15万吨水厂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结婚转户口委托书
- 超级芦竹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
- 离婚协议书模板可打印(2024版)
- JJF(皖) 179-2024 气体涡街流量计在线校准规范
-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综合检测题二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导学案
- 部编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程纲要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学期纲要
- 托辊生产项目运营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