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_第1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_第2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_第3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_第4页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名 生活中讲规则 10守规则小学生》和《我做小小普法员》,通过资料的搜集和交流,引导学生去了解有分别是《我们的约定》、《做标难析 认为教师上课的形式可更为多变,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润物单课题我们的约定课时3目标难点通过活动,明白规则、纪律和秩序的重要性。个人备课方法活动体验多媒体课件学案课本相关内容环节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

1.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整个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的影响最大;他正直、乐观,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几千年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遗忘他。他是谁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说)今天,让我们走近他,寻访他的遗迹。

2.质疑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三孔”指的什么呢?“闻名中外”让你得到什么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二、初读文章,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用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三孔”指的是什么?3.检查自读情况。 4.交流 孔府

三、再读文章,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三孔”分别位于哪些段落?2.指名读1、2、14段。思考: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总分)

3.孔府的特点是什么?(布局严谨合理)4.欣赏孔府的课件。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

1.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整个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的影响最大;他正直、乐观,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几千年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遗忘他。他是谁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说)今天,让我们走近他,寻访他的遗迹。

2.质疑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三孔”指的什么呢?“闻名中外”让你得到什么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二、初读文章,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用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三孔”指的是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 4.交流,板书。 (孔林)

三、再读文章,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课文,“三孔”分别位于哪些段落? 2.指名读 1、2、14段。思考: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总分)

四、细读文章,体味“孔林”的独特

五、品读升华,拓展能力

环境课题:随着水滴去旅行教学目标:1、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小水滴旅行的原因以及过程。2、对小水滴的变化过程感兴趣。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完成开动脑筋到齐心协力板块第2课时完成走出校园环境与材料: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图片、录像、小水滴的形象、故事录音、纸、笔教学设计:一、引起兴趣1、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到哪些地方去旅行过的?(教师:原来在我们中国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下次我也去旅行,去玩一玩。)2、你觉得小水滴能去旅行吗?为什么?(教师:你们真棒,和别人有不同的想法时,都能大胆的说出你们的理由。)二、倾听故事师:小水滴真的去旅行了,今天就请你们来听一听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可今天听故事可和平时不一样,我们要试一试边听故事,边把故事中你最喜欢的小水滴旅行中的一件事情记录下来,想不想来试一试。三、记录故事把你最喜欢的那一件小水滴旅行的事情记录下来,要是能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就更棒了。四、介绍记录(一)教师指导要点:(小水滴旅行的路线图——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1、小水滴变成水蒸气、云、雨的原因与过程2、和别人不同的记录方式。(二)把全班按照各自的观点分成正方、反方,如开一次辩论会。(三)公益广告语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五、小结: 原来你们都发现了水蒸气、天上的云、雨都是因为 小水滴旅行的原因。我们还用自己的方法把小水滴 旅行的事情记录下来了,你们真棒!接下来,我又 想给你们出一个难题了,有没有信心完成?下次, 我们在区角活动中,把我们记录的故事来制作一本 小水滴旅行的小图书,行吗

的情况练这一教学环节实际上是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寻找规则,遵守规则。这一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探究,使学生对一些平时熟视无睹的事情有了一个更清晰地认识。调查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参与体验的过重建程更容易使学生警醒,发现了自身及周围人群中存在的不足,并能创造性地想出解决的办法。从他们的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已经认识到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指导他们如何遵守公共场所中的各种规则,学生的印象也非常深刻,这些远比老师在课堂上千叮咛万嘱咐效果要好得多课题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安排2目标 孔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

1.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创立了儒家学

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整个华夏民族

的性格、气质的影响最大;他正直、乐观,一生

都在追求真、善、美;几千年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遗忘他。他是谁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说)今天,让我们走近他,寻访他的遗

迹。二 讲解

孔庙位于 山东省曲阜市 南门内,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东经 116°58’ 30” ---- 北纬 35°36’ 42”。初建于公元前 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

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 2022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 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

成现代规模。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孔庙内的

西两庑,陈列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

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

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

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孔庙是中国现

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

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孔庙的总体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桧柏,创造出庄严肃穆 的气氛,培养谒庙者崇敬的情绪;庙的主体贯串

在一条中轴线上,左有对称,布局严谨。前

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创造出使人清心涤念的环境,而

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既使人 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

孔于思想的深奥。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极

力赞颂孔子的功绩,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使

人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第四进以后庭院,建筑雄伟,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

映, 既喻示出孔于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

了孔子的丰功伟绩,而供奉儒家贤达的东 西两民,分别长

源远流长。166米,又喻示了儒家思想的三 品读升华,拓展能力

1.孔子,是一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影响力

的人,所以“三孔”远远超越家族的局限,成为

著名的旅游胜地,这是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的骄

傲。现在,我们来做小导游,请选择你最感兴趣

的部分,做准备,为大家介绍。 2.播放“三孔”的课件,小导游为大家解

说。四、课后延伸1.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论语》。2.搜集孔子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环境教育

课题: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

源十分缺乏。(2)了解水污染的现象及危害。(3)知道常用的节水方法。2、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适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2)能选向大家表达从图中获得的信

息。3、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水创造了美丽的大自然奇观及水资源

保护的严峻形势,懂得爱护水资源,提高

节水意识。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了解我国水资源缺乏,树立节约

用水的意识。教学准备:1、资料的收集:世界水资源分布图,各

种水污染图片、课件制作。2、学生课前观察生活中水污染情况。教学设计: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为什

么叫做蓝色星球吗?这是因为地球上水占

了大部分。宇航员在太空中鸟瞰我们的家

园时惊异地发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地球上的水。(示课件,出示地球仪,板书课题,)一、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1、谈话: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体都

离不开水,那么,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

哪里呢?1、学生交流已有的认识。2、课件演示,出示水资源的主要分布形

式图片,学生欣赏。4、涂色活动:完成课本上 36页的涂色活动,学生谈谈体会。演示课件。二、了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分布以及水污

染情况1、谈话:有人说,地球是个水球,地球

上我们可以用的水实在是太多了,你怎么

认为?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3、阅读课文36页资料,师指导学生看

懂图表。(课件演示)4、演示课文36页可利用淡水资源的打

比方实验。5、谈话:就这么一点可利用的淡水,现

在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教师出示一

些被污染的水体图片。(课件演示)6、学生口头交流课前所收集的一些水污

染相关资料。7、教师补充一些水污染危害的事例。

(主要是提供学生身边的事例)如:日本水俣病、四日市哮喘病、富山

“痛痛病”,我国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太

湖蓝藻事件等。8、学生谈谈水污染如何最后危害到人

类,相互交流感受。9、总结水污染的根源:人类活动是其主

要因素。10、出示水循环图,引导孩子了解工业、

农业、生活污染污染水资源的过程。三、提出节水措施1、谈话: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

的严峻问题,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

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些办法,你知

道吗?2、学生阅读课文38页提供的资料,交

流。3、实验操作:过滤法净化污水。4、谈话:要让我们远离缺水的日子,其

实最重要的就是在平时生活中要节约用

水,怎样节约用水?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

好方法?5、交流、小结6、介绍水法、世界水日的资料。四、拓展活动1、利用网络环境,在百度搜索中查找水

污染事件相关知识、资料图片。2、查找并浏览魅力涪江相关图片。3、感受并总结,小组内交流体会,汇

报。4、理解“珍惜每一滴水,如不珍惜水,

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文中小实验:咸水变淡水的实

验。2、生活中认真落实节水构想。诚实守信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讲信用是做人的起码要求。完成课文中小实

验:咸水变淡水业的实验。地球上的水7%生活中认真落实海洋和咸水湖93%淡水水资源匮乏

人类活动使水污染严重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水构想。课堂教学结构合理,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次清晰。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如交通事故的录像和图片以及近年来交通死亡事故人数的数据介入,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活动中明确了珍爱生命的内涵,逐渐树立起遵守规则的愿望,使思品教学的重建思想性与综合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时间合理,有效地保证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传统文化》实施了“以民族传统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是中华民族的经典。旨在引领孩子走进“国学”。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中认识到国学的精华。课题我做小小普法员安排3目标难点方法活动体验多媒体课件个人备课学案课本相关内容集智备课基本一、阅读诗画揽胜。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欣赏杨基诗《长江万里图》、李之仪词《卜算子》。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李之仪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1.背诵李之仪的《卜算子》资料:法律是一

种特殊的行为规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则。法律具有普

遍约束力,它的

实施方式是靠国

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这是法律最

主要的特征,也

是法律同其他行

为规范最显著的

区别。保证法律

实施的强制力主2.学唱《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要指军队、法春潮是你的丰采;哺庭、警察、监狱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等。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灌溉花的国土;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啊~长江,啊~长江~四、成长阶梯。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环境教育

课题:植树节里的活动教学目标:1、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以及树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3、进行环保教育。4、引导学生珍惜光阴,明白一年之季在于春。教学设计:一、了解——身边的树1、观察认识身边的树,查找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2、认识身边的树。(课件展示)3、树的分类知识。(课件展示)

教学意图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习惯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认识——树的作用1、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收集,汇报树对人类都有那些作用。(树的好处首先,植树造林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种香甜鲜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叶;还有滋补身体的冬青树上的女贞子,鲜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银杏等珍贵药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筑,开采煤炭,交通运输,制造车辆、船舶、尺机,修建桥梁、码头,造纸等都需要木材。比如,修建1000平方米混合结构的房屋需要木材 130立方米;开采1000吨煤,需要22立方米的坑木。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使用的大量农具也离不开木材。木材加工产品更受到人们的喜爱。锯末水解可得葡萄糖、洒精等物质。50公斤锯末可提取糖桨 37公斤或结晶葡萄糖 10公斤,食用或药用均可。每 1立方米干锯末,可提取酒精70公斤,饲料酵酶18公斤,醛4.2公斤,干冰18公斤,木素板33平方米。每百斤桦树皮可提炼桦皮焦油15公斤~30公斤,它可用来配制木材防腐剂,或加工提取汽油等物质。用1立方米木材,能制成150多公斤的人造丝或人造毛,相当于7.5亩棉田的年产量或20只~30只羊的年产毛量。还有用于房屋建筑、家具等用的胶合板、纤维板大都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的“废物”制成的。至于车辆上的轮胎,大家肯定知道是从橡胶树上“脱胎”而来的。其次,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气,吸出二氧化碳,树正好相反,它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 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 49公斤氧气,足可供 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树木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再次,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我国许多地方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由于土质松散,每到雨季,雨水冲刷,大量泥沙流入黄河,致使河水变浑,河床增高,给防洪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多植树,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为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这些根系像一只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树根吸收畜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 “沙漠向人类进攻的主要武器是风和沙”(竺可桢语),大量植树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护林,减少风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风沙的作用。)2、思考:如果没有树,人类会怎样?(课件展示)教学意图树是人类的朋友,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课堂上,师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汇报展示,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以及视觉形象。三、畅想——我们来植树1、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引出植树节。植树节的由来:世界上有植树节,首始美国。起初只是在内布拉斯加州,后很快风行全美,其他许多国家纷纷仿效。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国 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 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2、你想怎样来做?(如何植树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植树活动,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消息说,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每年植树活动中能够成活的树很少,即使是有专业人员负责后期维护,栽种过程是否科学合理也是成活与否的关键。在东北地区,约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为种树的最佳时段,最好选在阴天和降雨前进行。种植时,在确定好树坑位置后,可根据树种根系情况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况决定树坑的规格,一般应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