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测试-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测试-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测试-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测试-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测试-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77页试卷第=page77页,共=sectionpages77页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25题,每题2分,总分50分)1.中国古代科技一度走在世界前列,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优秀的科技发明成果。下列科技成果属于宋元时期的是()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司马迁《史记》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郭守敬编订历法《授时历》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2.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以前朝代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的专门场所 B.建立了通往印度的海上丝绸之路C.对外贸易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内容 D.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是()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4.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券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卷被称为“交子”。由此推知,北宋时期成都地区()A.货币制度完善 B.商品经济繁荣C.造纸技术发达 D.商人恪守信用5.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乐府诗流行 B.候风地动仪的发明 C.创造了简仪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6.元代行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的山川边界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代这样做()A.体现出蒙古族对汉文化了解甚少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违背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D.促进了民族交融进入高潮7.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少数民族主要活动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定都兴庆府,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与南宋长期对峙,后出现“大定之治”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B.鲜卑、女真、蒙古、匈奴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 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8.元朝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同时,在财赋、刑名等庶务方面行省具有一定自主权。这种制度设计()A.导致了冗官冗吏问题的突出 B.扩大了地方的职权范围C.体现了集权与分权的双重性 D.凸显了管理上的复杂性9.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始印五经,后世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主要表明()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B.北宋时期活版印刷取代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10.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A.疆域拓展 B.民户管理 C.文化认同 D.政权认同11.有学者指出,王安石变法虽然有着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但是在旧的官僚、贵族甚至变法阵营内部始终未能形成以王安石和宋神宗为中心的强有力的权力集团。该变法更是遭到了司马光、韩琦和苏辙等众多守旧官员的强烈反对。该学者旨在说明王安石变法()A.缺乏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B.失败具有必然性C.未达到富国强兵的效果 D.政策缺乏可行性1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崇儒兴学,《北史·儒林传》称颂北魏“斯文郁然,比隆周汉”。辽宋夏金元时期,辽提出“辽家遵汉制,孔教祖宣尼”,金立孔庙于上京,元推崇程朱理学。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这些举措()A.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是为了提升儒学的正统地位C.实现了文化统一与民族的交融 D.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13.“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A.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14.元朝实行土官制度。云南临安路辖区内所属各州、县、千户均由土官任职管理,其中在少数民族众多而又情况复杂的红河地区,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行政组织机构,比较稳固地把红河地区统一在云南行省的管辖之下。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三级地方行政区划基本确立 B.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C.云南地区首次纳入朝廷管辖 D.政府较好地处理了各民族间的关系15.“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外出贸易时失事的一艘古沉船。已出水的数千件完整瓷器汇集了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其中还有来样加工的棱角分明的酒壶和喇叭口的大瓷碗,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对该船贸易活动表述正确的是()A.出口瓷器以白瓷和青花瓷为主 B.海上丝绸之路已远至西亚地区C.携带玉米、土豆和南瓜等食物 D.促进了阿拉伯地区制瓷业发展16.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的目的,但变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故遭到激烈反对,终至变法失败,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触及权贵利益忽略了政治之改革 B.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未有效调整C.执行过程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 D.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17.“四等人制”一词最早是由学者屠寄(1856-1921)在《蒙兀儿史记》中提出的,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实行过“四等人制”的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例如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汉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据此可知“四等人制”()A.是后世学者虚构出来的一个历史概念 B.处在最底层的南人指的是南方的汉人C.反映了元朝统治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 D.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18.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城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 B.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C.行省以下设置道州县三级 D.设置理藩院管辖西藏事务19.元代初,朝廷委派中书省官员分赴各地处理军政事务,行使中书省权力。行省管理地方事务,无所不包,权力甚大。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如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这些规定旨在()A.降低行省等级规格 B.加强对地方的管控C.推动民族地区发展 D.保持行省的独立性20.朱嘉认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与该思想主张最接近的是()A.“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B.“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C.“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 D.“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21.北宋徽宗年间,“童贯宣抚陕西,得便宜行事。时长安百物踊贵,钱币益轻,贯欲力平之”,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取市价率减什四,违者重置于法”,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这一现象有助于说明北宋()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市民阶层初具规模C.儒家伦理观受冲击 D.工商业市镇的兴盛22.某项科技进步对宋代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为观念的交换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便利。这项科技是()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23.《墨梅图》(如图)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A.以民间生活习俗为主题 B.集多种艺术为一体C.憧憬农业社会的理想生活 D.蕴含世俗化倾向2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顾恺之——画圣 B.毕昇——活字印刷术印C.祖冲之——《九章算术》 D.郭守敬——《天工开物》25.会同二年(939年),辽朝效仿中原王朝,正式开科取士。这一做法()A.扩大了辽王朝的统治基础 B.开启了契丹族封建化的进程C.缓和了宋辽间的民族矛盾 D.使科举制成为辽朝主要选官制度非选择题(3题)二、材料分析题26.宋朝新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宋初虽然沿袭旧朝,设立了三省机构,但它们却并无实权,仅仅作为一种象征,而以他官判省事,即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在制度建设上,宋代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宰相助手,对宰相构成了一定牵制:建立枢密院、三司、审官院等机构,将军队调动、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从宰相手中夺走;此外,还有台谏官员对宰相一言一行进行监视,防止宰相之间出现政治小集团,威胁皇帝的统治。——摘编自李正中、李景盛《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材料二宋代城市中日益庞大的手工业者、店员、小商贩、商人、妓寮、艺人等等,已是一股强有力的重要力量。他们在经济活动的同时,要求符合他们口味的娱乐活动。俗词、话本、戏曲、杂剧等通俗文学作品的创作蓬勃发展,展示的大多是城市市民的生活画面,描绘的也大多是市井风情、男女爱情等世俗生活。话本《碾玉观音》中,王府丫鬟秀秀和碾玉匠崔宁,几经磨难,走到一起,开了一个碾玉铺,过着自食其力、心满意足的生活。他们不期望读书做官,光宗耀祖,也不像农民广置田地,厚积家财。这种开玉铺自食其力的生活,更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材料三“取士不问家世,婚烟不问阀阅”,“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宰相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8分)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朝文学及社会的新变化。(6分)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宋朝新变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7世纪初的唐朝,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这也是一段创造系统的时期。唐朝这种近于至善的内部组织,表现在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而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竞事功》材料二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开国君主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的态度从事各项改革,这种改革发展趋向从政府的组织上看,在保持门面前后一致的基础上,创立了许多新机构,这些新机构功能上更具有弹性,在业务上超越旧机构。可是这些机构只获得局部成功,最终却没能改变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宋:大胆的试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6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以务实态度在政府组织方面做了哪些创新。(8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春秋战国之际,官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聚徒讲学成为一时风尚,著名学者无不聚徒讲学,知识分子也把从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门径。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齐的孟尝君田文、赵的平原君赵胜、魏的信陵君魏无忌、楚的春申君黄歇、秦的文信侯吕不韦,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这些食客中,有各学派的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于是,各学派之间互相诘难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唐朝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中华文明史》材料三李约瑟从他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大量研究中得出结论:“每当有人根据中国文献对科技史的任何一个领域进行研究时,他会发现其聚焦点总会落在宋代。”回答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5分)依据材料二,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科技的主要成就。(7分)答案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66页答案第=page1313页,共=sectionpages66页参考答案:1.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司马迁《史记》是在西汉,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郭守敬编订历法《授时历》是在元朝,故③④是宋元时期,D项正确;①②不符合题目意思,排除ABC项。故选D项。2.D【详解】宋代的商品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具体表现之一是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D项正确;ABC中描述的现象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故选D项。3.B【详解】苏轼是北宋豪放派词人,B项正确;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排除A、C项;辛弃疾是南宋词人,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宋朝的商业发展,“交子”的出现有利于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繁荣,B项正确;货币制度完善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造纸术、商人守信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D项。故选B项。5.D【详解】依据材料时间“赵宋之世”,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D项正确;乐府诗流行是在汉朝,排除A项;候风地动仪是东汉张衡的发明成就,排除B项;简仪是元朝郭守敬的发明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6.B【详解】根据“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山川边界……”可得出元代行省的设置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地方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与体现出蒙古族对汉文化了解甚少无关,排除A项;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划分遵循了犬牙交错的原则,排除C项;材料与民族融合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A【详解】依据材料“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契丹族于916年建立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1038年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都城于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与南宋政权长期对峙,在金世宗时期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蒙古建立的元朝完成国家了统一,创制文字,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因此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契丹、党项、女真蒙古,A项正确;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匈奴是西北地区游牧民族,排除B项;吐蕃是藏族政权,满洲建立了满族政权,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鲜鬼政权建立干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下,地方重大事务上报中央,“庶务”自行处理,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C项正确;宋朝冗官冗吏问题突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行省制扩大了地方的职权范围,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管理上的复杂性,排除D项。故选C项。9.C【详解】根据材料中“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其法用胶泥刻字……极为神速”,说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C项正确;题干强调宋代活字印刷术与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对比,活字印刷术的高效性,排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BD项。故选C项。10.C【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宋、西夏和金都下令种植桑树和枣树以表现仁政,由此可知他们在政治层面都采取了类似的做法,这是文化认同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化认同,不是疆域拓展、民户管理和政权认同,排除ABD项。故选C项。11.B【详解】根据材料“在旧的官僚、贵族甚至变法阵营内部始终未能形成以王安石和宋神宗为中心的强有力的权力集团。该变法更是遭到了司马光、韩琦和苏辙等众多守旧官员的强烈反对”可知,王安石变法始终缺乏强有力的集团支持,更遭到司马光等守旧官员的反对,可见其遇到的阻力很大,失败是必然的,B项正确;材料显示王安石变法得到宋神宗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强调了变法遭遇的阻力大,并没有强调变法是否实现富国强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策是否缺乏可行性,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据题意可知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都推崇儒学,这就加强了与汉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从而有利于巩固统治,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儒学在汉代已经确立了正统地位,排除B项;“文化统一”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但不一定能够缓和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繁荣,在“商业革命”中的突出表现是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答案为B;AC是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唐朝商业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14.B【详解】元朝时期,在红河地区设立州、县、千户,组成同内地一样、比较完备的行政组织机构,置于云南行省临安路的管辖之下,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B项正确;云南行省、临安路设有州、县、千户等并非三级地方行政区划,排除A项;云南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已纳入朝廷管辖,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政府对各民族关系的处理,排除D项。故选B项。1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海一号”沉船上出水的来样加工的酒壶等瓷器,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反映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已远至西亚地区,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南海一号”出口瓷器以白瓷和青花瓷为主,排除A项;南宋时期玉米、土豆和南瓜等美洲作物尚未传入我国,排除C项;“南海一号”沉船未到达阿拉伯地区,没能促进当地制瓷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6.A【详解】根据“但变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故遭到激烈反对,终至变法失败”可得出其变法触及权贵利益忽略了政治之改革,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有效,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用人问题,排除C项;材料针对的是其失败的具体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7.C【详解】根据题干“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例如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可知,蒙古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反映了元朝统治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C项正确;根据题干“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可知,该历史概念并不是后世学者虚构出来的,排除A项;南人原指南宋统治区的居民,排除B项;“四等人制”激化了民族矛盾,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8.B【详解】根据材料“疆城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疆城广大、民族众多,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B项正确;宋朝已经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排除A项;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排除C项;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排除D项。故选B项。19.B【详解】元朝行省代表中央管理地方,但是地方上的部分特殊权力由中央任命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这样的举措目的在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项正确;行省的等级并未因提调官的出现而降低,排除A项;上述举措并非针对民族地区,排除C项;行省不具备独立性,排除D项。故选B项。20.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反映了格物致知的观点,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格物致知的思想,ACD项与材料思想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21.B【详解】根据材料“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取市价率减什四,违者重置于法’,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可知,商人罢市抵制政府官员破坏市场公正的行为,反映了商人力量的增强,说明北宋时期市民阶层形成一定规模,B项正确;商人社会地位在北宋没有提高,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商业观念对儒家伦理的冲击,排除C项;工商业市镇兴盛于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2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体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因此C项正确;东汉材料改进造纸术,排除A项;火药与军事领域相关,排除B项;指南针和航海领域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3.B【详解】王冕的《墨梅图》是文人画的代表,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B项正确;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木,风俗画以民间生活习俗为主题,排除A项;《墨梅图》描绘了梅花素雅高洁的天然神韵,寄寓了画家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和品格,不能体现憧憬农业社会的理想生活,排除C项;文人画体现文人情趣,不能体现世俗化倾向,排除D项。故选B项。24.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毕昇发明活体字印刷术,B项正确;吴道子被称为“画圣”,排除A项;《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所撰写的一部数学专著,排除C项;《天工开物》与宋应星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5.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辽朝效仿中原王朝,正式开科取士,这一做法有利于网罗天下英才,扩大了辽王朝的统治基础,A项正确;契丹族封建化是指受汉化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北宋建立于96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在辽朝中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26.(1)变化:三省并无实权;设置二府三司分割相权;对相权进行监视。影响:相权削弱,皇权加强。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2)新变化:文学:市民文学兴起;文学内容多与市井风情有关;社会:市民阶层兴起;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社会阶层流动频繁。(3)时代特征: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加强;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学兴起。【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宋初虽然沿袭旧朝,设立了三省机构,但它们却并无实权,仅仅作为一种象征”可知,三省并无实权;根据材料“建立枢密院、三司、审官院等机构,将军队调动、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从宰相手中夺走”可知,设置二府三司分割相权;根据材料“还有台谏官员对宰相一言一行进行监视,防止宰相之间出现政治小集团,威胁皇帝的统治。”可知,对相权进行监视。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权削弱,皇权加强。(2)新变化:文学:市民文学兴起;文学内容多与市井风情有关;社会:根据材料“宋代城市中日益庞大的手工业者、店员、小商贩、商人、妓寮、艺人等等,已是一股强有力的重要力量”可知,市民阶层兴起;根据材料“取士不问家世,婚烟不问阀阅”可知,婚姻观念发生变化;根据材料“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可知,社会阶层流动频繁。(3)时代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在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在社会阶层方面,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学兴起,追求个性解放。27.(1)表现:三省六部趋于成熟,行政效率提高;相权一分为三,防止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宰相共同议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2)创新:推行二府三司制;派遣文官做知州,设置通判进行监督;在地方设置转运使,负责转运地方财赋;剥夺将领的军权等。【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趋于成熟,行政效率提高;根据“在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权一分为三,防止宰相权力过于集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