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 ,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七、评价感悟类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感想启迪类答题方法: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词句品味类答题方法:词语品味答题方法:
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句子品味答题方法:
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
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 .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十、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十一、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考试类型及答题方法:(适用于其他文体)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十二、赏析表达技巧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议论文阅读
一、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②开篇点题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方法: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作用等。
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方法: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A、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 :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
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⑤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三、 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 ,说服
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
五、议论文的段落作用:结构加内容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提出论点。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六、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准确、严密。
常见考点:修饰、限制、强调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七、开放性试题:写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八、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
(三)、说明文阅读
一、明确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事物(说明对象)或事理(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
二、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中心句及关键词。
三、理清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 A、总—分;B、总—分—总;
C、分—总)
四、说明文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五、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六、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二、现代文阅读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
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
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
(1)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②段“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 ”一句的理解。
【答案】(1)采用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对丝绸之路名称的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引用或引资料,通过说明魏晋时期玉石口服的特点,说明丝绸之路从西向东运送玉石的事实,增强说服力。
(3)社科院考古所“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解析】【分析】(1)标题“丝绸之路能更名吗?”,从语言角度分析,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关注,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从内容上分析,揭示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又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
(2)“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一句明显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第2段中的观点句“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 ”或“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
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3) “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 ‘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
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一句的前半句很好理解,难在对“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含意的理解。通过阅读全文,我们可以分析出“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是指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文章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故答案为:⑴采用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对丝绸之路名称的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⑵引用或引资料,通过说明魏晋时期玉石口服的特点,说明丝绸之路从西向东运送玉石的事实,增强说服力。
⑶社科院考古所“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标题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对文章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注意平时对文章标题理解角度和方法的积累,及基本术语的掌握和运用。⑵标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考生要掌握常用说明方法技巧作用,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理解,掌握答题的基本模式。
⑶标题考查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熟读文章,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具体的段落进行分析理解。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邓迎雪
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
他的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少年嘟着嘴不理,脸上全是厌烦。列车快停靠站时,父亲又急步向外走去,准备下车给儿子买吃的东西。
他对少年说:“你父亲真好。”少年看了一眼他,不说话。他忍不住继续说:“小伙子,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伤害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
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每当他捧起碗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俺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
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他,但他不为所动。许多次父亲下班后,拖着劳累一天的身体,一家一家网吧寻找他。可每当他被父亲从激战正酣的游戏里揪出来时,他对父亲的恨意就增添了一层,觉着父亲简直就是他不共戴天的敌人。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网。父亲找到他,拉着他回家。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他撇下父亲快步向前走去,到家后,他故意“报复”父亲,一页书也不看,倒头就睡。
但无论怎样,父亲从来没有放弃过爱他。
高考后,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为了让他避开那群损友,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但他的心思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
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而父亲几乎没有买过新衣
服,回到家也是一身工装。那工装灰扑扑的,背后印着厂名的字母缩写,很像监狱里的囚
服。他笑父亲不修边幅,哪里想过父亲全是为了他。有一次他在学校,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那天下午,父亲被通知来到学校时,一脸的惶恐不安,额头上沾满细密的汗珠,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赔笑脸,说好话。
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看他不思进取,老也改不了向各路亲戚伸手要钱的毛病,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与其在家门口混日子,不如断了他要钱的门路,送他到国外读大学。父亲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而他,也乐意离开父亲。
异国4年,他一边读书一边打工。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独自走向生活,他开始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再也没有人能包容他的坏脾气,再也没有人能承揽他犯的错误,他必须小心翼翼、勤勤恳恳地工作,才能补充生活费的不足,继续学业;他必须用心学习,才能在宽进严出的大学拿到文凭。那几年,经过重重磨砺,他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
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韩资企业工作,压力大、工作重,他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不知什么时候,他变得越来越像父亲,处处精打细算,每次回家,为了节省80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班车回家。
人生的经历让他成长。当他尝过生活百味,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他时常悔恨自己在年少时,总是欺负那个最爱他的人,那个人疼他爱他,无论他怎样伤害,总也割舍不下对他浓浓的爱和牵挂!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他深深地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最疼父亲的那个人,就像父亲当年爱他一样。
(原文有删改)
(1)父亲是如何用“不离不弃”的爱来爱他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分点简要概括。
(2)阅读下列句子,根据括号里的提示来回答问题。
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句中划线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你加以分析)
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请你分析该句的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文中为什么要用第三人人称“他”来陈述故事,请你说说理由。
(4)对于本文所说的“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1)童年时,熬夜上班的父亲每天一大早起来帮他打牛奶喝;读中学时,父亲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次次把他从网吧里拉回家;高考落榜后,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并为他犯下的错误跟老师陪笑脸,说好话;复读失败后,父亲卖了还没住进的新房,凑钱送他
去韩国读书。
(2)①用“一⋯⋯立刻”表示时间之早和速度之快,写出了爸爸对买牛奶给他喝这件事很上心,“轻手轻脚”表现了父亲不愿吵醒儿子的情状,两个细节都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②通过写他的服饰着装昂贵和非高价动车不坐,与下文父亲衣着的简朴以及他参加工作以后为了节省80元路费而坐夜班车回家形成对比,突出他当年的不懂事,对父亲的不体谅。
(3)“他”是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表达了作者回忆过往重新审视自己与父亲的关系的愧疚心情,同时表现作者读懂了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
(4)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是他对最爱自己的父亲对自己不离不弃的爱的回忆,无论他如何的叛逆、不争气甚至一再伤害父亲的心,父亲总是选择原谅包容和挽回。对此,他深刻感念父亲的爱,也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深表自责和愧疚。
【解析】【分析】(1)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词语,把握中心句。根据
段开头句子“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但每天天刚蒙蒙亮,⋯⋯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第⑥段开头句子“⑥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⑧高考后,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为了让他避开那群损友,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⑨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送他到国外读大学”,按照时间顺序概括事件即可。
(2)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 ①词的意思或
内容。②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③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分析。事件是“爸爸买牛奶给儿子喝”,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第二句写他服饰着装昂贵和非高价动车不坐,与下文父亲衣着的简朴以及他参加工作以后为了节省80元路费而坐夜班车回家形成对比,突出他当年的不懂事。
(3)利用第三人称时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此处联系儿子对父亲的感受和感情分析,联系“他时常悔恨自己在年少时,总是欺负那个最爱他的人,那个人疼他爱他,无论他怎样伤害,总也割舍不下对他浓浓的爱和牵挂”分析。
(4)解答此类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注意揣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把握文章主题和中心,结合上下文情节归纳总结。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提示语和关键词语,并且围绕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组织语言。围绕“感念父亲的爱,也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深表自责和愧疚”谈论。
【点评】(1)阅读时要理清写作思路,抓准脉络,结合语段内容,揣摩出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
(2)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3)第三人称,是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
(4)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利益与理想
“如今的青年怎么了”,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有声音批评,本是最富朝气锐气、最有权利做梦的年轻一代,不少人却陷入利益的羁绊,精致利己而老于世故,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
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 “除魅”。对利益名正言顺的主张,让人人得享发展成
果,“利益觉醒”可说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马克思早有断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刻意回避利益,岂止是陈腐迂阔,离开利益的齿轮,世界将空挡滑行。对个人也好,对社会也好,都如小平同志所言,“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但是,考量利益,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只在意自己的人不会在意公共问题,只关心物质利益的人不会关心社会福祉。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很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量。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为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
志愿服务,主动回报社会,却被猜测其中隐藏着利益动机;应对灾难,企业献出爱心,却被揣度背后有着利益交换。杨善洲图什么,用利益的逻辑说不通,就斥为“傻瓜”;郭明义为什么,用功利的尺子量不了,就断言“神经病”。利益风暴撕碎了悬在一些人头顶的崇高云层,人不过是欲念死海中一个小小的漩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与实利挂钩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矫情”,利益于是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让我们的社会只剩诛心之论,难言感动信任。
这是现代版的义利困惑,也是堕落版的利益考量。写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难道就一定要抛弃“时刻准备着”的理想?经历“利益解放”的大潮,难道就一定要放弃“为了全人类的信念?拒绝利益主义,理想情怀又该何处安放?
就像文学家所说的那样,“理想有如星——我们永远不能触到,却可以借着星光在人生的海洋中远航”。确实,理想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能帮我们找一个优厚的工作,领一份体面的薪水。甚至一个有理想的人,火灾当下,会比别人更觉生存的困难与尴尬。但是人若没有了理想,生命将走向何方?我们赞颂希望“让人类远离饥饿”的袁隆平,我们钦佩把汗水洒落山间油路的王顺友,实际上是赞颂一种更饱满的意义,钦佩一种更丰盈的人生。
循着理想的星光,我们才能跳脱一己得失,眼界更远,胸怀更大,找打一个更持久、更深刻的生命出口。
“唯意志论”者固然举步维艰,只有利益的人生同样苍白无力,“喻有利”不是开启幸福的万能之钥,“喻于义”才能推开梦想的必然之门。构筑精神的高地、留存理想的底色,才有灵魂的原野郁郁葱葱,文明的河流碧波荡漾。这就是为什么写出《国富论》的亚当·斯密,更看重《道德情操论》,也是为什么社会的改革者,既需要现实主义的利益考量,更需要理想主义的勇气担当。借用叔本华的一句话,它是对每个时代伟大事物的同一性和连续性的信心,是对一代代人的变化和衰退的抗议。
(选自《人民日报》2013.05.04,有删改)
(1)第③④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试比较其异同。
(2)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第⑥段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异:第③段举出“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的事例证明追求利益绝对化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物质层面)第④段举出“志愿服务”“企业献爱心”杨“善洲”“郭明义”的事例证明追求利益绝对化对时代价值的破坏。(精神层面)
同:都是从反面论证“利益考量,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这个观点。
(2)①生动形象,整饬有力。使用引用、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方式,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变化;运用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形成气势,富有感染力。②逻辑严密,条理清楚。用“确实”甚“至”但“是”实“际上”等词语层层推进,使语言逻辑性强,富有条理。
(3)首先,借社会热议,引出论题;接着从追求利益虽正当性但不能绝对化,有理想才是更丰盈、更深刻的人生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点明中心论点“既需要现实主义的利益考量,更需要理想主义的勇气担当”。
【解析】【分析】(1)从作用方面分析,举例论证是为了证明论点,第 ③段的论点是:
一旦利益的巨浪吞噬了理想情怀,我们的身边很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量。本段举“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的事例就是为了证明这个论点。第④段的论点是追求利益绝对化对时代价值的破坏,此段中举“志愿服务”企“业献爱心”杨“善洲”郭“明义”的事例就是为了证明这个论点。从论证角度分析,这两段是从反面论证的。据此理解答题。
(2)结合本段中具体语句分析, “理想有如星——我们永远不能触到,却可以借着星光在
人生的海洋中远航”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理想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找一个优厚的工作,领一份体面的薪水 ”我“们赞颂希望“让人类远离饥饿”的袁隆平,
我们钦佩把汗水洒落山间油路的王顺友,实际上是赞颂一种更饱满的意义,钦佩一种更丰盈的人生”运用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形成气势,富有感染力,另外,作为议论文,用“确实”“甚至”但“是”实“际上”等词语层层推进,使语言逻辑性强,富有条理。
(3)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梳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然后再概括论证思路。第①段首先从社会特点写起,引出本文的论题。第②——④段从追求利益虽正当性但不能绝对化方面进行论证,第⑤——⑥段从理想才是更丰盈、更深刻的人生方面进行论证,最后一段总结本文论点。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异:第③段举出“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的事例证明追求利益绝对化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物质层面)第④段举出“志愿服务”“企业献爱心”杨“善洲”“郭明义”的事例证明追求利益绝对化对时代价值的破坏。(精神层面)同:都是从反面论证“利益考量,并非让利益的追求绝对化”这个观点。
⑵①生动形象,整饬有力。使用引用、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方式,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变化;运用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形成气势,富有感染力。②逻辑严密,条理清楚。用“确实”甚“至”“但是”实“际上”等词语层层推进,使语言逻辑性强,富有条理。
⑶首先,借社会热议,引出论题;接着从追求利益虽正当性但不能绝对化,有理想才是更丰盈、更深刻的人生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点明中心论点“既需要现实主义的利益考量,更需要理想主义的勇气担当”。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而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论证的内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该段的中心句。
⑵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本题在赏析词句时,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
⑶此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一般议论文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引论) ——分
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三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 这”
是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三名男子而言,阅读,可以在他们眼前展现生活的美好,让他们暂时忘记战争的苦难,对和平更加憧憬,从而可以更勇敢地面对现实。
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知识往往会让自己在人生路上有更多的选择,智慧让自己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也让自己有能力在所选择的道路上开创出一片丰富的天地。因此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一生饱览群书的曾国藩,文章笔力雄厚。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以自己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为耻。曾国藩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同时外化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人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游刃有余。因此,曾国藩作为人臣,他能在朝中纵横捭阖,让世人敬仰。作为同僚、上司,他圆融谦逊,深受爱戴;作为人父,他教子有方,其所留家训影响一辈辈后人。很多人把曾国藩的成功归结为他在阅读中所汲取的营养。
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他就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令人动容的,不仅仅是他超多的诗词记忆量,也不全是他以低微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是源于阅读的滋养。这样丰沛的内在,必然使他在生活中比普通人有了更多的感悟,人生会增加更多意趣。
远离阅读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就好像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即使再豪华,也会因缺少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而变得阴沉憋闷。但也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多彩,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在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在观察。这样的阅读,既能塑造丰盈的内心,又能创造丰富的生活。所以说,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选文有改动)
(1)请选择填入选文第②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2)简述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议论文所举事例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请概括说明第 ④、⑤段的两个事例是如何体
现这一特点的。
(4)选文第⑥段画横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关于“如何阅读”你有怎样的观点?请写出三条。
【答案】(1)B
(2)首先用一个设问句(或疑问句)引起人们对阅读伟力来源的注意和思考;接着分析阅读对于人的意义(或作用);最后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两个事例在时间上,有古有今;在人物身份上,有名人也有普通百姓;在内容上,分别从读书能“导向外在的成功”和能“指向内在的丰沛”两个角度证明中心论点。
(4)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的重要作用,进而论证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的
中心论点。
(5)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时应精读细思;读书要联系实际(或学以致用)。【解析】【分析】(1)文章第②段主要论证“阅读,可以在他们眼前展现生活的美好,让他们暂时忘记战争的苦难,对和平更加憧憬,从而可以更勇敢地面对现实。 ”A.句主要表
现善读之可以医愚,不符合;B.句主要表述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符合;C.句主要表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句,从六个方面证
明读书的作用。故选:B。
(2)文章③段,首先用一个设问句“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引起人们对阅读伟力来源的注意和思考。然后运用道理进行论证。最后点明本段论点“因此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据此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选择论据的能力。细读第 ④、⑤段,第④段举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
章笔力雄厚。证明了读书能“导向外在的成功”第⑤段举外卖小哥雷海为有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是源于阅读的滋养。正好证明了读书能“指向内在的丰沛”。
(4)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细读第⑥段可知,本段运用了比喻论证,作者把“远离阅读的人生”比作“没有窗户的房间”,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的重要作用,这种论证方法通俗易懂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建议,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B。(2)首先用一个设问句(或疑问句)引起人们对阅读伟力来源的注意和思考;接着分析阅读对于人的意义(或作用);最后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两个
事例在时间上,有古有今;在人物身份上,有名人也有普通百姓;在内容上,分别从读书能“导向外在的成功”和能“指向内在的丰沛”两个角度证明中心论点。(4)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的重要作用,进而论证“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的中心论点。(5)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时应精读细思;读书要联系实际(或学以致用)。
【点评】⑴考生要既要理解论证的对象,又要考虑选项表达的意思,不能盲目第选择。⑵本题考查考生论证的思路。考生要熟读文段,找准文段的层次,再用简洁的语言进行阐述。
⑶本题考查考生论据的使用特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分析论据,理解举例论证的的特点和作用,对所举事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⑷本题对论证方法的理解,考生要联系论证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答题模式的运用。⑸本题虽说是开放性试题,考生也要紧扣阅读来回答,互动时只需表达“如何”,不必要进行详细的阐述。
6.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守本开新一代名伶——忆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荣环
今年4月,在天津的戏曲舞台上,有两台京剧颇为引人注目,一台是《昭君出塞》,一台是《宇宙锋》《霸王别姬》,两台戏分属尚派和梅派名剧,却都是按照被誉为“艺兼梅尚”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杨荣环的路子演的。由戏思人,恰逢今年是荣环先生诞辰90周年,不禁回想起了他在流派传承道路中的追求与创造。
我和杨荣环先生相识很早。20世纪40年代后期,他来家中作客,那时青春年少,结伴而来的青年名伶均为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而他特有的一种文静、儒雅气质,更像一位大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早年的零碎记忆,至于直接交往则是多年以后了。80年代初,我调到天津市文联工作,他刚从 “文革”的劫难中解脱出来,偶然重逢,谈起尘烟往事,不禁有恍若隔世之感。从此接触多了起来,对他的经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杨荣环出身清苦,10岁便被送入尚小云办的荣春社科班习艺。他先学花旦,后改青衣、花衫,由于天赋出众,学习刻苦,以一出《探寒窑》博得尚小云的赏识和器重。尚小云不仅亲自向他传授自己的拿手剧目,还请花旦筱派创始人于连泉(艺名筱翠花)教他筱派戏。尚对爱徒要求分外严格,杨荣环学演《渔家女》,一个“跪步”跑场,尚先生让他在地上反复练习,两个膝盖磨破了,结了痂再练,练了又破,就这样苦练几个月。直到花甲之年,杨荣环走“跪步”依然从容自如、优美轻盈。
到科班四五年后,他已然经常出演大轴,有了“小尚小云”的美称。一次演《四郎探母》,台上开戏前临时出水牌子,上写“尚小云助演萧太后”,场内顿时掌声雷动,留下了一段梨园佳话。
出科不久,杨荣环年仅19岁,即在京、津等地挂头牌挑班,班中不乏后来自成一家的大师、名角。1946年岁末,他接替当时已然崛起的张君秋,领衔组班到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班中有裘盛戎、贯盛习、魏莲芳、李多奎、刘连荣、钟鸣岐、高维廉等,正月初一演《龙凤呈祥》,报上赞誉“显示大角风范”,“唱做俱佳”。之后,接连上演《福寿镜》《大探二》《霸王别姬》《玉堂春》《汉明妃》《凤还巢》及鲜见于舞台的《贞娥刺虎》《一粒金》等,观众反响热烈。1947年,应北洋戏院之邀,他代替尚小云来津与迟世恭、郭元汾合作,头场打炮《大探二》,再起高潮,剧场座无虚席,门口、台前摆满各界祝贺的花篮,电台进行了实况转播。紧随其后,他又和李宗义并挂头牌,与王泉奎、江世玉、李金泉、萧盛萱等再度出演于中国大戏院。此时,他已逐渐确立了在剧坛的声誉和影响。
杨荣环汲取的艺术营养,不止于尚派一家。当年,“四大名旦”等京剧大家,开宗立派而又无门户之见,鼓励后学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倡导宽松开放的学习风气,青年演员先后向多位大师、名家问艺者大有人在。1948年春天,杨荣环携齐如山和徐兰沅的亲笔推荐信,赴上海拜梅兰芳为师。梅对新弟子关爱有加,慨然承担一切拜师用度,并在生活上体贴入微,晚间亲自到客房照看,喷洒驱虫剂。杨荣环演的戏,原本就有梅派名剧,再经老师亲授、点化,对梅派艺术的体悟、理解和认识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由此开启了结合自身条件,兼取梅尚、融会贯通的艺术追求。
50年代初,杨荣环与“四小名旦”之一的毛世来联袂来津,在中国大戏院轮流唱大轴,之后又与唐韵笙在新华戏院合作,其中《楚汉争》一剧,两位名家的精湛演技轰动一时。那段时期,杨荣环还先后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合作。50年代中后期,杨荣环曾加入河北省京剧团,后正式落户于天津,任天津戏曲学校副校长,并在京剧团兼任主演。“文革”中,他被打成“反动权威”,被赶到农村改造,养猪、务农,备尝艰辛,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挚爱的京剧艺术,暗地练功、吟唱,夜深人静时复习、反思演过的剧目,研磨唱腔。
“文革”后,杨荣环重返舞台,之后的十几年间,陆续恢复演出了梅、尚两派的代表剧目《霸王别姬》《宇宙锋》《福寿镜》《汉明妃》《银屏公主》等,他对每出戏的剧本、声腔、音乐和表演都进行了新的加工、整理,锐意求新而又不失传统规范。由于大师经典剧目的艺术高度和巨大影响,求新如同站在巨人肩上继续攀援,谈何容易?这需要凭借深厚的传统功力“打”进去,再以强烈的时代意识、创新精神 “走”出来。他的表演艺术,给人
们的印象是尚中有梅、梅中有尚,兼得梅派的婉约雍容、尚派的刚健婀娜,呈现出个人挺秀华美、清新明丽的艺术风韵,而引尚入梅、引梅入尚的两派名剧,经过新的处理和创造,也别具一番新的风采。评论杨荣环,多用“艺兼梅尚”四个字,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杨荣环是终其一生都在执着追求的艺术家。在教学上,他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的学生既有戏校学生,也有教师和院团青年演员。就在心脏病发作期间,他还为学生说戏、排戏。1994年夏天,荣环先生病逝,年仅67岁,人们都叹惜他走得太早了。
值得告慰的是,在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中,杨荣环的学生王艳、李国静录制了他的五出代表剧目,王艳还在“京剧电影工程”中拍摄了《乾坤福寿镜》,近年来启动的“戏曲像音像”工程,又有多部戏相继录制、问世,供后人学习、传承。从舞台到荧屏、银幕,这位艺术家的创造成果依然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人走了,戏还在台上,这是对艺术家最好的回报。
(《光明日报》2017年06月23日15版作者:刘连群,系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杨荣环在流派传承道路中的追求与创造的?
(2)从选文第③段内容看,杨荣环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⑩段写杨荣环去世后,他的学生王艳、李国静进行京剧音配像工作,有什么作用?
(4)从描写角度看,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5)阅读下面关于京剧的链接材料,简要概括京剧艺术的三大特性。
【链接材料】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只就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如果把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艺品制作)等等都包括在内,京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京剧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相对规范的表演程式。比如唱腔板式的安排,嬉笑与哭怒的方式,开门、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开打、水斗、上山和上下楼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把这些程式根据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京剧不求形式的真实,在表现上时空自由,出入六合,有无相生,以一当十。如:马鞭代表马,船桨代表船,蜡台代表黑夜,酒壶代表宴会,龙套代表千军万马。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
【答案】(1)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杨荣环在流派传承道路中的追求与创造的。
(2)天赋出众;勤奋刻苦。
(3)说明杨荣环的京剧艺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学习、传承;与开头天津的戏曲舞台上演出的具有杨荣环的路子两台京剧相照应。
(4)侧面描写。描写剧场座无虚席、摆花篮、实况转播等情节,侧面突出了杨荣环京剧表演艺术之高超、名声之大。
(5) ①综合性;②程式性;③虚拟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叙事顺序的分析能力。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从文中“10岁”“1岁9”“5年0代”文“革后”“199年4夏天”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出,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杨荣环在流派传承道路中的追求与创造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结合具体的情节从“天赋出众”勤“奋刻苦”两个角度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在文章结尾写到杨荣环去世后,他的学生王艳、李国静进行京剧音配像工作,内容上说明杨荣环的京剧艺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学习、传承,结构上与开头的内容相照应。
(4)本题考查学生对侧面描写作用的分析。侧面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又叫间接描写,其特征是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它事物;或是通过其他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从侧面烘托、映衬,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来。画线句子描写剧场座无虚席、摆花篮、实况转播等情节,侧面烘托了杨荣环京剧表演艺术之高超、名声之大。
(5)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材料内容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材料,结合“京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 ”三句话从三个方面作答
即可。
故答案为:(1)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杨荣环在流派传承道路中的追求与创造的。
(2)天赋出众;勤奋刻苦。
(3)说明杨荣环的京剧艺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后人学习、传承;与开头天津的戏曲舞台上演出的具有杨荣环的路子两台京剧相照应。
(4)侧面描写。描写剧场座无虚席、摆花篮、实况转播等情节,侧面突出了杨荣环京剧表演艺术之高超、名声之大。
(5) ①综合性;②程式性;③虚拟性。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记叙的顺序的能力。记叙的顺序有四种: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根据所叙情节发生先后的安排来判断。
(2)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出色的正面描写摹形传神,细致入微,所以很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也叫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是指不直接呈现所描写的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分为以人衬人和以景(物)衬人。
(5)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7.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院里的秘密
熊荟蓉
那年我才十来岁,有幸目睹了攒村路的一桩大事。
我们房头的玉柱大伯要回来了,玉柱大伯是咱刘家湾走出去的大官。这次回来,一是要查处贪占公粮税费的村书记刘金斗、二呢、是要为刘家湾选拔一个新书记。都说朝里无人不做官,玉柱大伯就是朝里的钦差大臣。这要是被他看上了,先当村书记,再进乡政府,以后的官运,怕是门板都挡不住。
我爹说,可惜你太小,爹又没文化,天上的馅饼就算没长眼睛,也砸不到咱家头上。最有希望的,应该是你有才叔,还有大福伯。有才叔是村小学毕业班的语文老师,能说会写,眉毛眼睛都是活的。大福伯德舅兄在乡里管城建,他这几年做包工头,赚了不少钱。
那是个初夏的清晨,一抹朝霞早早地站在东边的山头上。与烟树深处的白墙红瓦遥相呼应。我们小组的男人女人们都穿戴整齐,洒扫庭院,眉眼里藏着喜色。
玉柱伯的车停在自家老屋的禾场上。这里本来杂草丛生,但现在被大福伯铺上了水泥。看得出,玉柱伯对大福伯很是感激。尤其是当他看到修缮一新的神龛上被擦得锃亮的爹娘的遗像时。他握着大福伯的手,眼里闪动着泪花。每家每户都用贵宾班的礼节迎接他。堂屋的八仙桌上都摆放着瓜果茶点。厨房里飘出的都是。土罐煨鸡的浓香。
玉柱伯却既不在堂屋里落座。又不在厨房里闲聊,他喜欢到每家的后院里站一站。后院里有啥呀?不过是千篇一律的几棵柳树,一个柴草堆。再就是臭烘烘的茅室了,有的人家堂屋里擦的放光,后院里láng一jí片。搁脚的地方都没有。
我跟着玉柱伯挨家挨户走。奇怪的是这后院是一家比一家干净、整洁,有才叔家的后院,竟然摆了两套课桌椅,上面放了一本《论语》,一本《孟子》。不过,玉伯叔没在椅子上坐,也没翻书。
最后进的是三根叔的很不起眼的平房屋。三根叔的后院,是稀稀拉拉几棵李子树和橘子树,对玉柱伯的到来,三根叔只是礼貌地叫了一声,然后继续仰着头给他的果树剪枝。
都说三根叔有点愣,读完高中没考上大学,却把眼孔读高了,不爱搭理人。不过,我平时最喜欢去他家,尤其是夏天。除了他家书柜里有我喜欢的文学书外,还因为,他家有个全村最干净的茅室,三哥叔的茅室是男女分开的,比卧室都干净。他是用砖砌砌的,水泥抹的,窖池被墙搁在外面,蹲位旁边有水龙头,蹲位前的墙壁缕空处,还放着一卷卫生纸。
在我们刘家湾,家家的茅室都是男女不分的。就是用竹条和树枝编扎的一圈篱笆,门口挂一块旧抹布片,里面是一口大陶缸。上面放两块木板。蹲在里面,一听到脚步声就要大声,就要大声咳嗽。每到夏天。蚊子嘤嘤嗡嗡的。得不停的挥动芭蕉扇。
?玉柱伯这天在三根叔的后院里只站了一小会儿,上了一趟茅室,然后走了。
?不久在公布的新书记的名单上,村民意外发现了三根叔的名字,有的说是三根叔的文化高,有的说是三根叔懂果树栽培技术,我一直都觉得,是三根叔的茅室修的好。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ángjí
(2)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TOC\o"1-5"\h\z
第一部分:第①段到第 段, 。
第二部分:第 段到第?段, 。
第三部分:第?段,玉柱伯选中三根叔担任刘家湾新书记。
(3)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的语言。
(4)简析⑨、⑩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5)下列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玉柱伯没有选有才叔是因为他做事形式大于内容。 B.三根叔当选完全是因为他家的
茅室修得比别人好。
C.玉柱伯关注每家后院是因为那里藏着人们的秘密。 D.人们用贵宾般的礼仪迎接玉柱
伯是因为都爱戴他。
【答案】(1)狼藉(2)③
;玉柱伯回到刘家湾(或回家乡或回村)查处村书记(贪官)并选拔新书记
;④
;玉柱伯特意走访每家的后院
(3)①运用了环境描写,描写了清晨村庄的美丽朝气,烘托出人们的喜悦期盼之情。 ②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清晨村庄的美丽朝气,体现了人们的喜悦期盼之情。③用“一抹朝霞”烟“树深处”白“墙红瓦”遥“相呼应”等词描绘了不同色彩,表现了清晨村庄的生机和美丽,烘托出人们的喜悦期盼之情。
(4)第⑨段和第⑩段补充交代了三根叔的文化背景和他家茅室的与众不同,表现了三根叔的清高、注重细节、有生活格调与有能力,为下文三根叔被选拔为新书记埋伏笔。
(5)A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狼藉”意思是乱七八糟的样子。
(2)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划分能力。解答时,根据情节发展,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基本格式划分。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即玉柱伯回到家乡查处贪官并选拔新书记这件事,这是故事的开端,从第①段到第③段;第④段到第?段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详细描述了玉柱伯走访每家的后院的具体细节,也含蓄地点出了他选拔村干部的标准。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
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此题可以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一抹朝霞早早地站在东边的山头上”可知也可以从拟人的修辞进行赏析。画线句子通过描写村庄早晨特有的美来烘托人们的喜悦之情。
(4)此题考查学生对插叙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插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起到补充主要事件、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为下文做铺垫。第⑨段和第⑩段通过对三根叔的全面介绍,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突出鲜明,同时为下文他被选拔为新书记埋下了伏笔。
(5)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尤其要注意对人物描写的理解。从“玉伯叔没在椅子上坐,也没翻书”可知有才叔是做事注重形式,玉伯叔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没有选他,A项正确;B项“完全是因为他家的茅室修得比别人好”的观点过于片面;C项“藏着人们的秘密”的理解不正确,玉伯叔是想了解人们的生活细节,从而判断其是否有能力; D项“人们用贵宾般的礼仪迎接
玉柱伯”不仅仅是出于对他的爱戴,更关键的是因为他“要为刘家湾选拔一个新书记”。故选A。
故答案为:(1)狼藉(2)③;玉柱伯回到刘家湾(或回家乡或回村)查处村书记(贪官)并选拔新书记;④;玉柱伯特意走访每家的后院(3)①运用了环境描写,描写了清晨村庄的美丽朝气,烘托出人们的喜悦期盼之情。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清晨村庄的美丽朝气,体现了人们的喜悦期盼之情。③用“一抹朝霞”烟“树深处”白“墙红瓦”遥“相呼应”等词描绘了不同色彩,表现了清晨村庄的生机和美丽,烘托出人们的喜悦期盼之情。(4)第⑨段和第⑩段补充交代了三根叔的文化背景和他家茅室的与众不同,表现了三根叔的清高、注重细节、有生活格调与有能力,为下文三根叔被选拔为新书记埋伏笔。(5)A
【点评】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描写可以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情、精神等。2.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的心情(情绪、感情)、奠定的感情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安全工作教职工培训
- 中班社会活动纸的由来
- 2025公民类赠与合同模板参考
- 幼儿园健康活动培训
- 学校班主任管作计划
- 检讨书通知失误检讨书
- 2025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商位租赁经营合同
- 2025关于合同执行通知书的模板
- 辅导教师与学生交流机制计划
- 传媒行业销售人员工作总结
- 上海纽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试题综合素质答案技巧
- 办公家具项目实施方案、供货方案
- 2022年物流服务师职业技能竞赛理论题库(含答案)
- 危化品安全操作规程
- 连锁遗传和遗传作图
- DB63∕T 1885-2020 青海省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技术规程
- 高边坡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分析
- 中海地产设计管理程序
- 简谱视唱15942
-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
- 项目付款审核流程(visio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