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精创】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魏书》_第1页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魏书》_第2页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魏书》_第3页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魏书》_第4页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魏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313页,共=sectionpages1313页试卷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1313页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练——《魏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绍,字始孙,敦煌龙勒人。少而聪敏。年十二,父命就学,师事崔光。以父忧废业。母又诫之曰:“汝父卒日,令汝远就崔生,希有成立。今已过期,宜遵成命。”绍还赴学。太和初,充太学生,广涉经史。十六年,高祖选为门下通事令史,迁录事,令掌奏文集,高祖善之。又为侍中李冲、黄门崔光所知,出内文奏,多以委之。高祖曾谓近臣曰:“崔光从容,范绍之力。”稍迁强弩将军。扬州刺史、任城王澄请征钟离,敕绍诣寿春,共量进止。澄曰:“须兵十万,往还百日。涡阳、钟离、广陵、庐江,欲数道俱进,但粮仗军资,须朝廷速遣。”绍曰:“计十万之众,往还百日,须粮百日。顷秋以向末,方欲征召,兵仗可集,恐粮难至。有兵无粮,何以克敌?愿王善思,为社稷深虑。”澄沉思良久曰:“实如卿言。”使还,具以状闻。后澄遂征钟离,无功而返。丁母忧去职。值义阳初复,起绍除宁远将军、带义阳太守。其年冬,使还都,值朝廷有南讨之计,发河北数州田兵二万五千人,通缘淮戍兵合五万余人,广开屯田。八座奏绍为西道六州营田大使,加步兵校尉。绍勤于劝课,频岁大获。又诏绍诣钟离,与都督、中山王英论攻钟离形势,英固言必克。绍观其城隍防守,恐不可陷,劝令班师,英不从。绍还,具以状闻。俄而英败。诏以徐豫二境民稀土旷令绍量度处所更立一州绍以谯城形要之所置州为便遂立南兖入为主衣都统。追赏营田之勤,拜游击将军,都统如故,转任长兼太府卿。绍量功节用,甄烦就简,凡有赐给,千匹以上,皆别覆奏,然后出之。灵太后嘉其用心,敕绍每月入见,诸有益国利民之事,皆令面陈。出除安北将军、并州刺史。清慎守法,颇得民和。值山胡来寇,不能击,以此损其声望。复入为太常卿。庄帝初,遇害河阴。(选自《魏书·范绍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以徐豫二境民稀土旷/令绍量度/处所更立一州/绍以谯城形要之所/置州为便/遂立南兖/B.诏/以徐豫二境/民稀土旷/令绍量度处所/更立一州/绍以谯城形要之/所置州为便/遂立南兖/C.诏/以徐豫二境/民稀土旷/令绍量度/处所更立一州/绍以谯城形要之/所置州为便/遂立南兖/D.诏以徐豫二境民稀土旷/令绍量度处所/更立一州/绍以谯城形要之所/置州为便/遂立南兖/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表示古代官职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升级叫升迁、迁授、右迁,降级叫削迁、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B.敕,汉时指尊长或官长对子孙或僚属的告诫,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文中指任城王元澄下发给范绍的文书。C.屯田,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D.太府卿,官名,南朝梁武帝置,掌金帛财帑;北魏依南朝制度设置;从北齐经隋、唐至宋,均以太府卿为太府寺主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绍不负父命,终有所成。他遵从父亲的遗命跟随老师崔光学习,学业大进,被举荐进太学,博通经史,后被高祖赏识,多次升官。B.范绍擅长谋略,研判精准。朝廷两次征讨钟离,范绍都参与了对战时形势的谋划工作,皆认为时机不佳,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C.范绍勤于政务,忠心可嘉。他任营田大使,庄稼连年大获丰收;任太府卿,处处减少朝廷的花销用度,深受太后嘉许。D.范绍也曾有过失,但瑕不掩瑜。他虽有打击山胡反叛不利的过失,但总的来看,范绍仍然不失为一位才能卓越的大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母又诫之曰:“汝父卒日,令汝远就崔生,希有成立。今已过期,宜遵成命。”(2)高祖曾谓近臣曰:“崔光从容,范绍之力。”稍迁强弩将军。5.根据第四段,概括范绍在政务方面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举孝廉为郎。时选三署郎以补县长,补即丘长。灵帝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洪为功曹。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超曰:“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者何人?”超曰:“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致之于刘兖州公山、孔豫州公绪,皆与洪亲善。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袁绍见洪,又奇重之,与结分合好。绍使洪领青州。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曰:“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臧洪传》)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B.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C.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D.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署郎,指汉代五官署和左署、右署三个衙门中的郎官,这些郎官是由各诸侯国推举的孝廉按照年龄分别来充任的。B.刘兖州公山,是指兖州人刘公山。古代对人表示尊敬时,常把地望(出生地或住地)放在姓与名之间来称呼。C.歃血而盟,古代会盟的时候人们为了表示诚意,往往要祭拜天地和祖宗神灵,同时还要宰杀牲畜并一起饮用牲畜的血或涂血在口旁。D.皇天后土,是天和地的尊称。“皇”是大的意思,“皇天”是尊称“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臧洪弃官,非退隐之举。他初入仕途就因举孝廉为郎而补任即丘县县长,虽在灵帝末年辞官还家,但其后又做了太守张超的僚属,可见他无厌官退隐之心。B.臧洪矢志平乱,见识过人。董卓之乱发生后他就劝张邈兄弟举起义旗报效朝廷,兄弟俩被他的言辞打动,就联络兖州、豫州等州的刺史和太守一起谋举大事。C.臧洪有才略,富于感召力。他虽是张超的下属,但郡中的政教刑赏都由他定;仅与张邈面语,就令其十分惊异;并在各州郡长官缔结盟约的祭坛上被推为宣誓者。D.臧洪讲知遇,有恩必报。他听到张超被曹操围攻希望他来救援时,便义无反顾地求袁绍借兵,袁绍未借兵致使张超被曹操攻破灭族,遂怨恨袁绍。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2)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彧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为人多计而无断。畿居郡一月,以计縻之。会白骑攻东垣,高干入濩泽,上党诸县杀长吏,弘农执郡守,固等密调兵未至。畿将数十骑,赴张辟拒守。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居业。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B.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C.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D.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与《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持节”含义基本相同。B.郡县是我国古代的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和县。西汉建立后,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C.徭役是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务,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杜甫的《兵车行》就揭露了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D.尚书最早是掌管文书的官,后来权势渐大,隋代分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以尚书为各部长官,历代多有沿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畿足智多谋,具有远见卓识。在被派往河东时,杜畿对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没有“强攻”,而是采用“智取”,先用计谋困住了卫固。B.杜畿临危不惧,成功平定河东。杜畿冒着生命危险,单身前去河东;叛军叛乱时,他率领几十名骑兵赶到张辟坚守,与大军一起打败叛军。C.杜畿为政有道,深得百姓爱戴。杜畿治理河东郡的时候,推崇宽松惠民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促生产、行教化,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D.杜畿才能出众,深受太祖赏识。杜畿既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又有突出的治理才能,以至太祖多次把他和立下赫赫战功的萧何、寇恂相提并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2)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邢峦,字洪宾。峦少而好学,负帙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美须髯,姿貌甚伟。州郡表贡,拜中书博士,为高祖所知赏。寻除正黄门。时萧衍遣兵侵轶徐兖,缘边镇戍相继陷没,朝廷忧之,乃以峦为使持节、都督东讨诸军事。世宗劳遣峦于东堂曰萧衍寇边旬朔滋甚诸军舛互规致连戍陷没宋鲁之民尤罹汤炭诚知将军旋京未久,膝下难违,然东南之寄,非将军莫可。将军其勉建殊绩,以称朕怀。”峦对曰:“平殄之期可指辰而待。愿陛下勿以东南为虑。”及梁城贼走,中山王荚乘胜攻钟离[注],又诏峦帅众会之。峦表曰:“萧衍倾竭江东,为今岁之举,疲兵丧众,大败而还,君臣失计,取笑天下,虽野战非人敌,守城足有佘,今虽玫之,未易可克。又广陵悬远,去江四十里;钟离、淮阴介在淮外,假其归顺而来,犹恐无粮艰守;况加攻讨,劳兵士乎?且征南军士从戎二时,疲弊死病,量可知已。若臣之愚见,谓宜修复旧戍,牢实边方,息养中州,拟之后举。”英果败退,时人伏其识略。初,侍中卢昶与峦不平。昶与元晖俱世宗所宠,御史中尉崔亮,昶之党也,昶、晖令亮纠峦,事成,许言于世宗以亮为侍中。亮于是奏劾峦在汉中掠良人为奴婢。峦惧为昶等所陷,乃以汉中所得已西太守庞景民女化生等二十余口与晖。晖大悦,乃背昶为峦言于世宗云:“峦新有大功,已经赦宥,不宜方为此狱乜。”世宗纳之。豫州平,峦振旅还京师。世宗临东堂劳之曰:“卿役不逾时,克清妖丑,鸿勋硕美,可谓无愧古人。”峦对曰:“此自陛下圣略威灵,英等将士之力,臣何功之有。”世宗笑曰:“卿匪直一月三捷,所足称奇,乃存士伯,欲功成而不处。”(节选自《魏书•邢峦传》,有删节)[注]钟离:地名,今安徽凤阳东北。14.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劳遣峦于东堂曰/萧衍寇边/旬朔滋甚/诸军舛互/规致连戍陷没/宋鲁之民尤罹汤炭/B.世宗劳遣峦于东堂曰/萧衍寇边旬朔/滋甚/诸军舛互规致/连戍陷没/宋鲁之民尤罹汤炭/C.世宗劳遣峦于东堂曰/萧衍寇边/旬朔滋甚/诸军舛互规致/连戍陷没/宋鲁之民尤罹汤炭/D.世宗劳遣峦于东堂曰/萧衍寇边旬朔/滋甚/诸军舛互/规致连戍陷没/宋鲁之民尤罹汤炭/1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任命,授职,古代与官职变动有关的词语有很多,如“迁”,一般是升官,“左迁”指贬官,降职。B.陛下,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应先呼台下的侍者请其代为转达,后“陛下”成为对帝王的尊称。C.江东,又称江左或江表,长江自九江到南京一段呈西南往东北走向,故将长江东南地区泛称为“江东”。D.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如《登泰山记》“自京师乘风雪”中的“京师”;“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1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峦富有文才干略,须髯修美,容貌俊伟,州郡上表把他举荐给朝廷,他被任命为中书博士。高祖很赏识邢峦。B.邢峦思虑精详,善于谋划。他巧妙利用卢昶、元晖和崔亮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最终使自己免于受人陷害。C.邢峦为君王开疆拓土,征伐四方。他攻守有据,进退得宜,不一味迎合上级,也不居功自傲,体现出务实、谦逊的品质。D.邢峦平定豫州归来,世宗亲临东堂慰劳,认为他出征没有超过预计时间,就剿灭妖敌,大功壮美,可说是无愧古人。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峦少而好学,负帙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2)将军其勉建殊绩,以称朕怀。18.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邢峦反对围攻钟离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长史非其好,遂去官。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太祖征汉中,以阜为益州刺史。还,拜金城太守,未发,转武都太守。及刘备取汉中以逼下辩,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馀户,徏郡小槐里,百姓襁负而随之。为政举大纲而已,下不忍欺也。文帝问侍中刘晔等:“武都太守何如人也?”皆称阜有公辅之节。未及用,会帝崩。在郡十馀年,微拜城门校尉。后诏大议政治之不便于民者,阜议以为:“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若舍贤而任所私,此忘治之甚者也。广开宫馆,高为台榭,以妨民务,此害农之甚者也。百工不敦其器,而竞作奇巧。以合上欲,此伤本之甚者也。孔子曰:‘苛政甚於猛虎。’今守功文俗之吏,为政不通治体,苟好烦苛,此乱民之甚者也。当今之急,宜去四甚。诏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敦朴之士而选用之,此亦求贤之一端也。”帝既新作许宫,又营洛阳宫殿观阁。阜上疏曰:“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彫弊百姓之财力者也。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则,夏桀、殷纣、秦皇为深诫。高高在上,实监后德。慎守天位,以承祖考,巍巍大业,犹恐失之。不夙夜敬止,允恭恤民,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侈是饰,必有颠覆危亡之祸。《周易》曰:‘丰其屋,蔀其家,閲其户,阒其无人。’”奏御,天子感其忠言,手笔诏答。每朝廷会议,阜常侃然以天下为己任。会卒,家无馀财。孙豹嗣。(选自《三国志·魏书》)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B.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C.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D.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襁,背负婴儿用的宽带,长尺二寸、阔八寸左右。亦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文中泛指婴幼儿。B.郡国,汉初分天下为郡与国,郡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后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C.祖考,考字为年老之义,常用作对父亲的称呼;祖考,是已故的祖父,文中便是此义。D.嗣,多指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本文中是指皇帝恩准将杨阜的职位传给其孙杨豹。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阜深孚众望,德才兼备。刘备攻取汉中逼近下辩时,杨阜凭借自己的威望,顺利完成了迁移工作;任武都太守主抓大事,下属部下不忍心欺瞒他。B.杨阜关心朝政,重视人才。皇帝诏令大臣议论哪些政治措施不便于民,杨阜积极奏议,认为好的政治在于任人唯贤,应大力推举贤良方正、朴实敦厚之士。C.杨阜鉴往知来,忠正直言。皇帝营建宫殿观阁,杨阜进谏,认为皇帝应以史为鉴,多修德行,抚恤臣民。皇帝被他的忠言所感动,当即停止新宫殿的营建。D.杨阜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杨阜为官期间致力于朝政,辅佐帝王,劝谏弊政,每当朝会商谈,他总是刚强正直,以天下为己任,死后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工不敦其器,而竞作奇巧,以合上欲,此伤本之甚者也。(2)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侈是饰,必有颠覆危亡之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游肇,字伯始,高祖赐名焉。历通直郎、散骑侍郎、魏郡太守。为政清简,加以匡赞,甚有声绩。景明末,为畿内大使,黜陟善恶,赏罚分明。转太府卿,兼御史中尉。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尚书令高肇,世宗之舅,为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欲令改易。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梗。卢昶之在朐山也,肇谏曰:“知贼将屡以宿豫求易朐山,臣愚谓此言可许。朐山久捍危敝,宜速审之。若必如此,宿豫不征而自伏。持此无用之地,复彼旧有之疆,兵役时解,其利为大。”世宗将从之,寻而昶败。后迁侍中。萧衍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郁州内附。朝议遣兵赴援。肇表曰:“玄明之款,虽奔救是当,然事有损益。且灾俭之年,百姓饥敝,饿死者不少。何以得宜静之辰,兴干戈之役?军粮资运,取济无所。且新附之民,服化犹近,特须安帖,不宜劳之。”世宗并不纳。大将军高肇伐蜀,肇谏曰:“臣闻,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兵者凶器,不得已而后用。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世宗又不纳。肃宗即位,出为使持节,加相州刺史,有惠政。肇于吏事,断决不速,主者谘呈反覆,有时不晓,至于再三,必穷其理,虽宠势干请,终无回挠。方正之操,时人服之。及领军元义之废灵太后,将害太傅、清河王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正光元年八月卒,年六十九。肃宗举哀于朝堂。赠谥文贞公。(节选自《魏书·游肇传》,有改动)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B.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C.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D.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畿内,古代指王都及其管辖地区。后称“京畿”“京兆”,泛指京城及四周管辖的地方。B.太府,官署名。北魏孝文帝末年,改少府为太府,以少卿、卿为主官。C.御史中尉,官职名。北魏由御史中丞改置,北魏战时有军中执法性质,便于监察武官。D.文德,可指写文章的道德,也可指礼乐教化,文中特指与“武功”相对的礼乐教化。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肇处理政事稳妥,政绩突出。他初为官便获得声名,转任后公平宽容处理事务,任相州刺史时决断吏事必求其理,当时人们都很佩服他。B.游肇为人刚直不屈,方正忠义。他对于高肇欲令自己改名,坚决拒绝;而他对于时局多次上疏皇帝,请求谨慎用兵,虽未被采纳,但他忠义可嘉。C.游肇论事权衡利弊,敢于谏言。他对于敌人多次请求交换朐山以及对于高肇征伐蜀地的行为,都能权衡利弊后向朝廷上奏谏言。D.游肇德行节操坚定,据理力争。他曾作为使者出使,也曾在吏事上不受宠臣显贵干涉,更曾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去世后皇帝亲自为他举哀。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梗。(2)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也。太祖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建安二年,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诣太祖,太祖以俨为朗陵长。县多豪猾,无所畏忌。俨取其尤甚者,收缚案验,皆得死罪。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威恩并著。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见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通曰:“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俨曰:“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乃书与荀彧曰:“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彧报曰:“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时于禁屯颖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于樊。诸将呵责徐晃促救。俨谓诸将曰:“当今不若遣谍通仁,使知外救。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诸将皆喜,北军亦至,并势大战。羽军南还。仁会诸将议,咸曰:“今因羽危惧,必可追擒也。”俨曰:“今羽已孤进,更宜存之以为权害。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仁乃解严。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齐王即位,以俨监雍、凉诸军事,假节,转征蜀将军。正始四年,老疾求还。薨,谥曰穆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赵俨传》)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B.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C.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D.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中的“祖”的地位一般比“宗”要高。曹操是魏的第一个皇帝,所以被尊称为太祖。B.建安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C.关羽,字长生,后改字云长,被称为“美髯公”,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D.假节,皇帝将节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臣子可使用到任务完成。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俨投奔曹操,受到曹操赏识。二十七岁的赵俨断定曹操能够匡正救助天下,就扶老携幼去投奔曹操,曹操任命他为朗陵县长。B.赵俨关心百姓,劝止李通征税。袁绍举兵南侵,和曹操相持不下,为表忠心,李通向老百姓征税,在赵俨的努力下,全部退还百姓。C.赵俨治军有方,调和诸将矛盾。驻军将领任性使气,不愿协作共事,他受命一并参加三地的军务,开导劝喻,三位将军最终和睦。D.赵俨眼光长远,劝止穷追关羽。他认为关羽已成孤军,更应该留下他作为孙权的心腹之患,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解除了围堵。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2)当今不若遣谍通仁,使知外救。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胡国珍,字世玉,安定临泾人也。祖略,渤海公姚逵平北府谘议参军。父渊,赫连屈丐给事黄门侍郎,后拜河州刺史。世祖克统万,渊以降款之功赐爵武始侯。大和十五年袭爵,例降为伯。女以选入掖庭,生肃宗,即灵太后也。灵太后临朝,加侍中,封安定郡公,给甲第,赐帛布绵谷奴婢车马牛甚厚。追崇国珍妻皇甫氏为京兆郡君,置守冢十户。尚书令澄奏,安定公属尊望重,亲贤群瞩,宜出入禁中,参谘大务。乃令入决万机。寻进位中书监、仪同三司,侍中如故,赏赐累万。国珍与太师、高阳王雍,太傅、清河王怿,太保、广平王怀,入居门下,同厘庶政。诏依汉车千秋故事给步挽一乘自掖门至于宣光殿得以出入并备几杖后与侍中崔光俱授帝经侍直禁中国珍寻上表陈刑政之宜诏皆施行熙平初,迁司徒公,侍中如故,就宅拜之。灵太后、肃宗率百僚幸其第,宴会极欢。又追京兆郡君为秦太上君。太后以太上君坟瘗卑局,更增广,为起茔域门阙碑表。封国珍继室梁氏为赵平郡君、国珍子祥妻长安县公主。国珍年虽笃老,而雅敬佛法,时事齐洁,自强礼拜。至于出入侍从,犹能跨马据鞍。神龟元年四月七日,步从所建佛像,发第至阊閤门四五里。八日,又立观像,晩乃肯坐。劳热增甚,因遂寝疾。灵太后亲侍药膳。十二曰薨,年八十。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太后还宫,成服于九龙殿。肃宗服小功服,举哀于太极东堂。先是巫觋言将有凶,劝令为厌胜之法。国珍拒而不从,云吉凶有定分,唯修德以禳之。临死与太后诀云:“母子善治天下,以万人之心。勿视大臣面也。”殷勤至于再三。又及其子祥,云:“我唯有一子,死后勿如比来威抑之。”灵太后以其好戏,时加威训。国珍故以为言。(节选自《魏书·胡国珍传》)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依汉车千秋故事/给步挽一乘自掖门至于宣光殿/得以出入/并备几杖后/与侍中崔光俱授帝经/侍直禁中/国珍寻上表/陈刑政之宜/诏皆施行/B.诏依汉车千秋故事/给步挽一乘自掖门至于宣光殿/得以出入/并备几杖/后与侍中崔光俱授帝经/侍直禁中/国珍寻上表陈/刑政之宜/诏皆施行/C.诏依汉车千秋故事/给步挽一乘/自掖门至于宣光殿得以出入/并备几杖/后与侍中崔光俱授帝经/侍直禁中/国珍寻上表/陈刑政之宜/诏皆施行/D.诏依汉车千秋故事/给步挽一乘/自掖门至于宣光殿得以出入/并备几杖/后与侍中崔光俱授帝经/侍直禁中/国珍寻上表陈/刑政之宜诏皆施行/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甲第”中的“甲第”指的是上等的府第;而“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其中的“第”指科举考试的等级。B.“门下”,古代官署名,“三省”中的“门下省”,其余两省为“尚书省”和“秘书省”;“入居门下”指进入门下省任职。C.“大鸿胪”’,古代官名,九卿之一,最初设立于汉武帝时期,魏晋至明清其职掌虽屡有变化,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朝廷礼仪。D.“小功服”,古代丧服之一,服期为五个月,次于“大功服”,二者合称为“功”,意同“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功”。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国珍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胡略担仼过平北府谘议参军,父亲胡渊担任过给事黄门侍郎,后来官拜河州刺史。B.胡国珍年虽老但斗志更坚。随皇帝出入,还能跨马据鞍;步行跟随所建佛像,又站立观瞻佛像,傍晚才肯上座。C.胡国珍重视道德修养的提升。面对巫师关于凶灾应做些厌胜准备的说法,他认为吉凶自有定数,惟修德以消除。D.胡国珍为国为家情深意切。临终与太后诀别语重心长,希望他们母子好好治理天下,争得万民拥护,国运昌盛。3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世祖克统万,渊以降款之功赐爵武始侯。太和十五年袭爵,例降为伯。(2)安定公属尊望重,亲贤群瞩,宜出入禁中,参谘大务。乃令入决万机。35.熙平初年,胡国珍备受恩宠,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答案第=page2525页,共=sectionpages1313页答案第=page2626页,共=sectionpages1313页参考答案:1.D

2.B

3.C

4.(1)母亲又告诫他说:“你父亲去世的时候,让你到很远的地方去向崔先生学习,希望你有所成就和作为。而今已过丧期,你应当遵从遗命。”(2)高祖曾经对身边大臣说:“崔光从容任职,全倚仗范绍从中出力。”范绍逐渐被升为强弩将军。

5.治政:勤于劝课,收效卓著。谋略:擅长谋略,研判精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句意:皇帝因为徐、豫二州民稀地广,下诏书让范绍审度考量地域,另外建一州。范绍认为谯城是地形险要的地方,置州有利,于是建立南兖州。本题中,“诏以徐豫二境民稀土旷”,“诏”为谓语动词,“以徐豫二境民稀土旷”则是其后置状语,为皇帝下诏的理由,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令绍量度处所”此句不能断开,因为动词“量度”与其宾语“处所”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排除A项。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文中指任城王元澄下发给范绍的文书”错误。文中的敕书不是任城王元澄发出的,而是皇帝。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处处减少朝廷的花销用度”错误。文中提到范绍“量功节用”,即根据工程量的大小调派财物,以免浪费。对数量巨大的赏赐,范绍都要再次上奏章,验证核实,并不是“处处减少”。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句是省略句,“希有成立”省略了宾语“汝”,即“你”,翻译时要补全,“希望你有所成就和作为”;“宜尊成命”省略了主语“你”,翻译时要补全,译为“你应当遵从遗命”;“就”,动词,本义是“靠近”,此处译为“求教、拜师”;“成立”,古今异义,“成”为“成就”,“立”为“建树”;“过期”,古今异义,应是“过了丧期”。(2)“稍迁强弩将军”,既是被动句又是省略句,“迁”表官职调动,和被省略的主语“范绍”之间是被动关系,翻译时应译为“范绍逐渐被升为强弩将军”。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作答时需找出文中第四段有关范绍行为的事件,分析概括。文段中,与范绍有关的事件有三件:一是任营田大使时,他“勤于劝课”,庄稼连年丰收,这体现的是“治政才能”;第二件事是朝廷要征讨钟离,命他与中山王研讨敌我形势,范绍认为时机不对,反对攻打,结果证明他是正确的,这体现的是他长于谋略的才能;第三件事是皇帝命他在地广人稀的徐、豫二州之外,再设立一个州所,他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这既体现了他的勤政,也体现了他的谋划才能。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参考译文:范绍,字始孙,敦煌龙勒人。(他)年少时头脑聪明、反应敏捷。十二岁时,父亲让他去求学,师从崔光。(他)因父亲去世废弃学业。母亲又告诫他说:“你父亲去世的时候,让你到很远的地方去向崔先生学习,希望你有所成就和作为。而今已过丧期,你应当遵从遗命。”范绍又继续求学。太和初年,范绍成为太学生,广泛地涉猎经书史籍。太和十六年,高祖选他做门下通事令史,后调为录事,让他掌管奏折文书,高祖很赏识他。他又被侍中李冲、黄门崔光所赏识,来来往往的官府文书,大多委派给他。高祖曾经对身边的大臣说:“崔光从容任职,全倚仗范绍从中出力。”范绍逐渐被升为强弩将军。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请求征讨钟离,皇帝命令范绍到寿春,共同商量进退大计。元澄说:“此番征讨需要士兵十万人,在一百天内往返。涡阳、钟离、广陵、庐江,我想数道并进,但是粮草、兵器等军用物资,必须要朝廷速速调遣。”范绍说:“总共需要十万人,在一百天内往返,必须准备够一百天用的粮草。从秋天开始,正打算征召,我觉得兵器等物资可以集齐,但粮草恐怕不容易征集够。有兵无粮,拿什么战胜敌人?希望您好好考虑,为国家社稷深思。”元澄沉思很久说:“确实像您说的那样。”使者回朝,把情况都禀报朝廷。后来元澄征讨钟离,无功而返。范绍服母丧辞去职位。正值义阳刚刚光复,朝廷起用范绍,任命他为宁远将军,连带任义阳太守。这年冬天,使者回到国都,恰逢朝廷有南讨的计划,征发河北数州屯田士兵二万五千人,加上戍淮兵马总共五万多人,广泛屯田。八座高级官员启奏皇帝,推荐范绍为西道六州营田大使,加步兵校尉。范绍在督促耕作上很勤勉,连年大获丰收。皇帝又下诏让范绍出使钟离,与都督、中山王元英讨论攻打钟离的形势,元英坚持认为一定可以攻克钟离。范绍观察钟离的城池防守,担心难以攻下,劝元英班师回朝,元英不听。范绍还朝,把情况都向皇帝报告了。不久元英战败。(后来)皇帝因为徐、豫二州民稀地广,下诏书让范绍审度考量地域,另外建一州。范绍认为谯城是地形险要的地方,置州有利,于是建立南兖州。(范绍)进入朝廷成为主衣都统。(朝廷)追赏他营田有功,授予他游击将军一职,都统职位仍旧不变,转任长兼太府卿。范绍估计工程量大小,节约使用财物,剔繁就简,凡是朝廷有所赏赐,千匹以上的,他都另外上书复奏,然后才发出。灵太后称赞他的用心,命令范绍每个月入内廷觐见一次,各项有益于国家、有利于民众的事情,都让他当面陈奏。(范绍)又到地方任安北将军、并州刺史。他清廉谨慎、遵守法令,颇得民心。正逢山胡侵犯边境,范绍不能予以打击,因此损害了他的声望。(他)又进入朝廷成为太常卿。庄帝初年,范绍在河阴被害。6.C

7.B

8.B

9.(1)于是设置祭坛,将要一起结盟立誓的时候,各州郡的长官互相推让,没有人敢于担当主盟人,都一致推举臧洪。(2)众人都以为袁绍和曹操关系正和睦,而臧洪又被袁绍向朝廷上表荐用,他一定不会破坏这种友好关系而招致灾祸,从远处赶到这里来。【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广陵郡的边境还算完整,官吏百姓富足,如果您擂动战鼓举义,可以得到二万人,用这支力量来消灭危害国家的乱贼,为天下先导,这是大义。“郡境尚全”意思是张超统领的“广陵郡的边境尚且完整”,语意完整,其后断开;“吏民殷富”是指张超统领的郡内“官吏百姓生活富足”,“吏民”不能断开,故排除A、D两项。“为天下倡先”是说为天下先导,“倡先”不能断开;“义之大者也”是判断句,应独立成句,故排除B项。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有两处错误:一是“兖州人刘公山”,应是兖州刺史刘公山,刘岱,字公山,是兖州刺史,兖州是任职之地,而非出生地和住地;二是“姓与名之间”,应为姓与字之间,古代对人表示尊敬时称字,不称名。另外,“地望”是指魏晋以后,士族大姓所在之地。故选B。8.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劝张邈兄弟举起义旗报效朝廷”与原文有出入。根据原文“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超曰”“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可知,臧洪劝说的一番话,最先是对张超说的,张邈不在场。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关键得分点:“坛场”,祭坛;“更相”,互相;“莫”,没有人。(2)关键得分点:“睦”,关系和睦;“表用”,上表荐用;“败好”,破坏友好关系。参考译文:臧洪,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今江苏省射阳县)人。被推举为孝廉,担任郎官。当时朝廷选拔三署的郎官用来补任县长,(臧洪)补任即丘县长。汉灵帝末年,(臧洪)放弃官职回到家乡,太守张超请臧洪担任功曹。董卓杀死汉少帝,企图危害国家,臧洪劝张超说:“现在王室危在旦夕,叛臣逆贼没有铲除,这实在是天下忠义壮烈之士报答朝廷恩德舍生效命的时候。现在广陵郡的边境还算完整,官吏百姓富足,如果您擂动战鼓举义,可以得到二万人,用这支力量来消灭危害国家的乱贼,为天下先导,这是大义。”张超赞同他的话,和臧洪向西到了陈留,拜见他的哥哥张邈并商议大事。张邈对张超说:“听说弟弟担任郡守,政令和教化,刑罚和赏赐,都不由自己定出来,总是委任给臧洪,臧洪是什么人?”张超说:“臧洪的才能胆略和心计都超过我,我非常喜爱他,他是国内了不起的人。”张邈立即召请臧洪相见,和他交谈后对他感到十分惊异。(张邈派他)到兖州刺史刘公山、豫州刺史孔公绪那里,(他们)都对臧洪亲近友好。于是设置祭坛,将要一起结盟立誓的时候,各州郡的长官互相推让,没有人敢于担当主盟人,都一致推举臧洪。臧洪于是登上祭坛端着木槃和大家歃血结盟说:“汉室遭受不幸,朝廷的纲纪陷入混乱,贼臣董卓乘机恣意作乱,把祸害强加给皇上,暴虐施及百姓,人民非常害怕国家灭亡,天下颠覆。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广陵太守张超等,集合义兵,共赴国难。所有我们结盟的人,要齐心合力,以尽到臣子的义务,即使丢掉性命,也绝无二心。天地神祇,祖宗神灵,实在都能明察我们的忠心!”臧洪言辞语气激昂,眼泪横流,听了他话的人,即使是士兵仆役,没有不激动振奋的,人人都想为国家尽节。袁绍见到臧洪,又特别器重他,与他结下情分成为好友。袁绍派臧洪兼任青州刺史。臧洪在青州两年,盗匪全都逃走。袁绍赞叹他的才能,改任他为东郡太守。太祖(曹操)在雍丘围攻张超,张超说:“我只能依赖臧洪,他应该会来救我。”众人都以为袁绍和曹操关系正和睦,而臧洪又被袁绍向朝廷上表荐用,他一定不会破坏这种友好关系而招致灾祸,从远处赶到这里来。张超说:“臧子源,是天下的义士,终究不会背弃自己的根本,只是担心他受人节制,不能及时地赶来罢了。”臧洪听说后,果然光着脚大声哭泣,同时调动自己统领的军队,又找袁绍请求派出兵马,想去救援张超,可是袁绍最终没有答应。于是张超被灭族。臧洪由此怨恨袁绍,与他断绝关系不再往来。10.C

11.B

12.D

13.(1)张晟在殽山、渑水之间作乱,向南联络刘表,卫固等人要是依靠张晟,我担心他们会造成更大的危害。(2)杜畿亲自为双方陈说大义,让他们回去认真思索,如果还有什么要申诉的,再到官府申诉。【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县里关押了几百人,杜畿亲自审问,衡量犯人罪行的轻重,都一一定案发送,虽然不是都判处得很妥当,郡中人对他年轻却有大志感到惊奇。“畿亲临狱”,“畿”作主语,“临”作谓语,“狱”作宾语,主谓宾齐全,故其前后应该断开,“裁其轻重”承前共用主语“畿”,“其轻重”作“裁”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AB。“郡中奇(于)其年少而有大意也”,属于状语后置句,主语是“郡中”谓语动词是“奇”,“(于)其年少而有大意”作状语,其中“而”表示语义的转折,连接“年少”“有大意”,“其”作定语修饰“年少而有大意”,故该句中间不应该断开,排除D。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西汉建立后,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错误,应该是在秦统一全国后,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D.“杜畿既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又有突出的治理才能,以至太祖多次把他和立下赫赫战功的萧何、寇恂相提并论”错,曲解文意。原文信息是“‘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可见是荀彧推荐,并非因为杜畿既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又有突出的治理才能,太祖才多次把他和立下赫赫战功的萧何、寇恂相提并论。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寇”,作乱、侵略;“南”,名词用作状语,向南;“通”,联络;“因”,依靠。(2)得分点:“陈”,陈说;“谛”,认真;“更”,再、再次;“诣”,到。参考译文: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县人。幼年父母双亡,继母虐待他,他却孝顺出了名。二十岁时在郡中担任功曹,又暂时署理郑县的县令。县里关押了几百人,杜畿亲自审问,衡量犯人罪行的轻重,都一一定案发送,虽然不是都判处得很妥当,郡中人对他年轻却有大志感到惊奇。曹操委任他为司空司直,又升任护羌校尉,让他持节,领受西平太守的职务。曹操已经平定了河北,高干在并州反叛。当时河东太守王邑被朝廷征召,河东人卫固、范先表面以请求封地为名,背地里却同高干勾结。曹操对荀彧说:“关西的那些将领凭借险要的地形和骑兵,要是去征剿他们一定会引起叛乱。张晟在崤山、渑水之间作乱,向南联络刘表,卫固等人也效法张晟,我担心他们为害太深。河东郡依山绕河,是当今天下的战略要地。请您为我推荐像萧何、寇恂那样的人去镇守河东。”荀彧说:“杜畿是合适的人选。”于是曹操追授杜畿河东太守的职务。卫固等人派了几千人马截断去陕津的路,杜畿到了那儿不能渡过黄河。有人对杜畿说:“应该派大军来。”杜畿说:“河东郡有三万户人家,决不是人人都想作乱。现在如果大兵压境,把他们逼急了,想做好事也找不到带头的,就一定会因为惧怕而服从卫固。卫固一旦消除后顾之忧,必然要拼死抵抗。我们讨伐他如果不能取胜,四周的邻郡就会响应他,天下的变乱就平息不了了。如果我们能够取胜,也是摧残一郡的百姓。”杜畿单身前去,出其不意。卫固为人计谋很多,但缺乏决断的能力。他在郡城呆一个月,设法用计困住卫固。碰上张白骑的人马攻打东垣,高干的叛军进入濩泽,上党一带各县杀死县官,弘农郡扣押了郡守,卫固等人秘密调遣军队而调兵还没有到。杜畿就单独率领几十名骑兵赶到张辟坚守,遇上朝廷的大兵前来征剿,高干、张晟都被打败,卫固等人被抓获斩首。杜畿赦免了卫固等人的余党,让他们恢复过去的居住产业。那时候全国的郡县都残破不全,河东郡是最先平定的,而且损失也少。杜畿治理这个郡,推崇宽松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有人曾经打官司,互相争讼,杜畿亲自为双方陈说大义,让他们回去认真思索,如果还有什么要申诉的,再到官府申诉。郡中下属各县,推举出孝子、贞妇、顺孙,杜畿都免除他们的徭役,并随时慰问勉励他们。逐步地开始督促百姓养牛和牝马,直到猪、狗、鸡,都有具体的章程制度。在冬天整治戎装,讲习武艺,又开设学宫,杜畿亲自讲授儒家的经典,郡中风气也因而有所变化。韩遂、马超叛变的时候,弘农郡、冯翊郡很多县邑都起兵响应他们。河东郡虽然同敌境相连,百姓却没有二心。曹操征伐汉中,调遣河东郡的五千民夫担任运输工作。这些人自发地互相勉励说:“人总免不了一死,可不能辜负了我们的太守。”始终没有一个人逃跑,杜畿就是这样得人心。魏国建立以后,用杜畿为尚书。事情定下来以后,朝廷又下令说:“过去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您也有他们那样的功劳,即将授予您纳言的职位。但是又考虑到河东郡是我的股肱要地、充实储备的所在,占据那里就足能控制全国,所以还要麻烦您去那里坐镇。”杜畿在河东十六年,他的治理总是全国最好的。14.A

15.D

16.B

17.(1)邢峦少年好学,背负书籍寻求良师,家中贫困却磨砺意志求学,于是博览经书史传。(2)希望将军努力建立殊勋,以满足朕的期望。

18.①敌人防御力量强大,难以战胜。②距离遥远,物资供给困难。③士兵疲病伤亡多,战斗力不足。【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世宗在东堂慰劳送别邢峦时说:“萧衍侵入边界,日益猖狂,各部队互相倾轧,导致连串的军镇失守。宋、鲁等地的人民尤遭苦难。”“边”作“寇”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BD;“舛互”作“诸军”的谓语,后面断开,排除C;故选A。15.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错误,“师”单用无此理解。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他巧妙利用卢昶、元晖和崔亮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最终使自己免于受人陷害”错误,结合“乃以汉中所得巴西太守庞景民女化生等二十余口与晖。晖大悦,乃背昶为峦言于世宗云……”可知,邢峦害怕被卢昶等人陷害,于是把在汉中时所得到的巴西太守庞景民的女儿化生等二十多人给元晖。元晖高兴,背着卢昶为他在魏世宗面前说话,得以解脱。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负”,背负;“帙”,书籍;“厉”,通“砺”,磨砺;“书传”,经书史传。(2)“其”表祈使语气,“希望”;“勉”,努力;“称”,满足;“怀”,期望。1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野战非人敌,守城足有余,今虽攻之,未易可克”可知,敌人防御力量强大,难以战胜;结合“又广陵悬远,去江四十里;钟离、淮阴介在淮外,假其归顺而来,犹恐无粮艰守”可知,距离遥远,物资供给困难;结合“征南军士从戎二时,疲弊死病,量可知已”可知,士兵疲病伤亡多,战斗力不足。参考译文邢峦,字洪宾。邢峦少年好学,背负书籍寻求良师,家中贫困却磨砺意志求学,于是博览经书史传。他有文才谋略和办事能力,须髯修美,姿态仪表堂堂。州郡上表把他举荐给朝廷,任命他为中书博士,被高祖赏识。不久授职正黄门。当时萧衍派兵侵犯徐、兖地区,沿边的军镇、据点相继陷落,朝廷忧虑此事,就委任邢峦为使持节、都督东讨诸军事。世宗在东堂慰劳送别邢峦时说:“萧衍侵入边界,日益猖狂,各部队互相倾轧,导致连串的军镇失守。宋、鲁等地的人民尤遭苦难。我的确知道将军回京不久,难离尊亲,但委托东南,非将军不可。望将军努力建立殊勋,以满足朕的期望。”邢峦答道:“平定之期可指日而待,愿陛下不要为东南而忧虑。”等到梁城的敌人退走,中山王元英乘胜进攻钟离,又诏令邢峦统兵与元英会合。邢峦上表说:“萧衍用尽江东的财力人力,作今年的行动,结果兵士疲劳,丧师失众,大败而还,君臣失算,自取天下人耻笑。但敌人野战虽非我敌手,守城却力量有余,现在若去进攻,不容易克敌取胜。加上广陵距我遥远,离长江只四十里,钟离、淮阴在淮水南,假设那里的敌人都来归顺,还顾虑无粮坚守,何况还要加以攻取,劳苦我士兵呢?况且征南将军所率的士兵,投入战斗已久,受疲劳及伤病困扰,不问可知。若依臣的看法,认为应修复旧有据点要塞,充实边防,养息中原的人民,准备以后的行动。”元英果然败退,当时人都佩服他的见识和谋略。当初,侍中卢昶与邢峦有矛盾,卢昶与元晖都受到世宗的宠幸。御史中尉崔亮是卢昶的同党。卢昶与元晖要崔亮弹动邢峦,答应事成之后向世宗进言任用崔亮为侍中。崔亮于是启奏说邢峦在汉中时掠夺平民为奴婢。邢峦害怕被卢昶等人陷害,于是把在汉中时所得到的巴西太守庞景民的女儿化生等二十多人给元晖。元晖得到之后,大为高兴,于是背着卢昶在魏世宗面前为邢峦说话:“邢峦新近立有大功,已经被宽恕,不应再把他关到牢里去了。”世宗接受了这个意见。豫州平定,邢峦整顿军队凯旋。世宗亲临东堂慰劳,说:“你此次出征没有超过预计时间,就剿灭妖敌,大功壮美,可说是无愧古人。”邢峦答道:“这是因陛下的神圣智略威武英明,加上元英等将士出力,臣有什么功劳?”世宗笑着说:“你不但一月三捷,足以被人们称奇,又存有士伯的谦恭,想做有功而不居功的人。”19.A

20.C

21.C

22.(1)那些工匠不务正业,而是竞相制作奇异机巧的东西,来迎合皇帝的私欲,这是最为危害国家的根本的。(2)(皇上)却自我悠闲安逸,过多修饰宫台,则必有颠覆危亡的灾祸。【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夏桀修筑璇室、象廊,商纣建造倾宫、鹿台,结果亡国丧身。秦始皇营造阿房宫,结果殃及儿子,天下背叛,帝位仅传到二世就亡国了。“倾宫鹿台”都是“为”的宾语,应在“鹿台”后断开;且“以”一般用于下句句首,其前断开,排除BD;“而”表转折,用于句首,其前断开;且“殃及”是一个词语,中间不必断开,排除C。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祖考,是已故的祖父,文中便是此义”错。“祖考”在文中指祖先,不是祖父。故选C。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对应原文“奏御,天子感其忠言,手笔诏答”,皇帝被他的忠言所感动,只是亲笔写诏书作答,“当即停止新宫殿的营建”于文无据。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奇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奇异机巧的东西;“合”,迎合;“此……也”,判断句式。(2)“而乃”,却(表转折);“逸”,安逸;“惟……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侈饰宫台”。参考译文: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人。以州从事的身份作为凉州刺史韦端的使者到许昌拜见曹操,被任为安定长史。长史不是他喜欢的官职,于是就弃官而去。韦端征召他任太仆,韦端的儿子韦康代父任刺史,征辟杨阜为别驾。被举为孝廉,征召为丞相府官员,州中上表请求把他留下来参赞军事。曹操征讨汉中,任杨阜为益州刺史。回洛阳后,杨阜又被任命为金城太守,还未去赴任,又被转任为武都太守。等到刘备攻取汉中,逼近下辩。曹操考虑到武都距敌人太近,想把百姓迁移至内地,但又怕当地官兵眷恋故土。杨阜很有威望,前前后后迁徙民、氏,让他们迁居到京兆、扶风、天水等界内的,多达万余户,治所移到小槐里,百姓扶老携幼相随而行。杨阜做太守仅抓大事,下属也不忍心欺骗他。魏文帝曹丕问侍中刘晔等人:“武都太守怎么样啊?”大家都一致称赞他有辅政大臣的节操。还未来得及重用,曹丕就死了。杨阜在郡职呆了十几年,才被召任为城门校尉。后来皇帝下诏,让大臣议论哪些政治措施不便于民。杨阜认为:“好的政治在于任人唯贤,使国家振兴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如果置贤于不顾,只用自己的亲信,这是最坏的政治。如果大兴土木,修建宽敞的宫殿,高高的台榭,妨害人民正常的劳作,这是伤害农业生产的。那些工匠不务正业,而是竞作奇巧,以迎合皇帝的私欲,这是最为危害国家的根本的。孔子说:‘苛政猛于虎。’当今官吏不论雅俗与否,治理国家的时候都不了解统治的基本原则,只是喜好烦琐和严厉,这是最为乱民的办法了。当务之急是要根除上文提到的‘忘治、害农、伤本、乱民’的四个弊端,昭示于公卿百官与各州郡及藩国,推举贤良方正、朴实敦厚的士子,这是求取贤人的一个重要办法。”明帝在许昌营建新宫,又在洛阳修建宫殿观阁。杨阜上疏说:“古代圣帝明王,没有人为自己建造高大华丽的宫殿而劳民伤财的。夏桀修筑璇室、象廊,商纣建造倾宫、鹿台,结果亡国丧身。秦始皇营造阿房宫,结果殃及儿子,天下背叛,帝位仅传到二世就亡国了。凡是不顾惜老百姓,只图自己快活的人,没有不自取灭亡的。陛下应当效法尧、舜、禹、商汤、文王、武王,吸取夏桀、殷纣、秦始皇的教训。高高在上,当修德行。要谨慎地守护王位,才能继承祖业。否则,巍巍皇权,岌岌可危。不早晚警惕,抚恤臣民,仍自我逸乐,崇尚华丽的宫室,则必有颠覆危亡的灾祸。《周易》说:‘盖起大屋,遮蔽家人,从外望进去,好像没人。’”明帝为他的忠言所感动,亲笔写诏书作答。每当朝廷会议大事,杨阜总是侃侃而谈,以天下为己任。杨阜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孙子杨豹继嗣。23.C

24.B

25.B

26.(1)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高祖赐予的,意志坚定不肯更改,高肇非常怀恨在心。魏世宗(听说了这件事)称赞游肇的刚正耿直。(2)当时官员们无不害怕并且顺从,唯独游肇抗争直言认为不能这样做,终于让这事没能进行下去。【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且蜀地险隘,自古就有这样的说法,镇守在蜀地安泰,更别说有其他的图谋了,(我们)哪能凭着传闻,便动用大军呢?行动开始不谨慎,后悔都来不及!征讨蜀地的计策,希望等以后再议。“蜀地”作“险隘”的主语,共同构成主谓关系,二者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B、D两项;“悔将何及”意思是“后悔都来不及”,语意完整,因此应在“及”后断开,同时“讨蜀之略”的意思是“讨伐蜀国的策略”,“讨蜀”作“略”的定语,“之”为助词,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故选C。2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太府……以少卿、卿为主官”说法错误,应为“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故选B。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虽未被采纳”与原文表述不符,由原文“世宗将从之,寻而昶败”可知,世宗准备采纳游肇的建议,所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秉志”,意志坚定;“衔”,怀恨;“嘉”,称赞。(2)“失色”,害怕;“抗言”,抗争直言;“以为”,认为;“下署”,进行下去。参考译文:游肇,字伯始,是高祖赐予的名字。历任通直郎、散骑侍郎、魏郡太守。为政清正廉洁,加上他匡正辅佐朝廷,颇有声望政绩。景明末年,担任畿内大使,惩恶扬善,赏罚分明。转任太府卿,兼任御史中尉。(他)执法宽仁公平,断察案件务求矜悯仁恕。尚书令高肇,是魏世宗的舅舅,文武百官都十分害怕他,因为游肇的名字与自己的相同,便想让游肇改掉(名字)。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高祖赐予的,意志坚定不肯更改,高肇非常怀恨在心。魏世宗(听说了这件事)称赞游肇的刚正耿直。卢昶在朐山,游肇上疏说:“知道敌人屡屡用宿豫请求交换朐山,臣愚蠢地认为这可以答应。朐山长久以来危弊迭出,应该速速考虑对策。如果交换了,宿豫便不用征伐,自己屈服。握有朐山这块无用之地,恢复旧有河山,兵事即刻而解,这利益很大。”魏世宗准备听从他的意见,不久卢昶就失败了。后来升迁担任侍中。萧衍军队主将徐玄明砍了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的头,带领郁州归附朝廷。朝中(大臣)商议派兵赴援。游肇上表奏请说:“徐玄明表达了款诚之意,虽然说应去增援拯救,然而此事有利也有害。而且因天灾而歉收的年头,百姓饥寒交迫,饿死的人很多。怎么能在应该停息争斗的时候,兴起干戈之役呢?(这样的话,)军粮资运,无处取给。况且新归附的百姓,刚承接(朝廷)教化,特别需要抚慰,不应劳役他们。”魏世宗并没有采纳。大将军高肇征伐蜀地,游肇谏奏说:“臣听说,远方的人不服从(管理),我们便修整文德来吸引他们。用兵是件凶险的事,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而且蜀地险隘,自古就有这样的说法,镇守在蜀地安泰,更别说有其他的图谋了,(我们)哪能凭着传闻,便动用大军呢?行动开始不谨慎,后悔都来不及!征讨蜀地的计策,希望等以后再议。”魏世宗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肃宗即位,(游肇)出京任使持节,被授予相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绩。游肇处理政事,决断不是很快,主管者与谘呈官往返多次,有不明白的,多次询问,必定穷尽其理,即使被宠幸显贵干涉,(他)最终也决不让步。秉承正直的操守,当时的人都很佩服。等到领军元义废黜灵太后,准备加害太傅、清河王元怿,就召集公卿商议这件事。当时官员们无不害怕并且顺从,唯独游肇抗争直言认为不能这样做,终于让这事没能进行下去。正光元年八月,游肇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肃宗在朝堂(为他)举行哀礼。赠谥号文贞公。27.A

28.A

29.D

30.(1)(我)认为朝廷应该抚慰百姓,已征收的绵绢,都让官府还给他们。(2)目前不如(暗地里)派间谍通报曹仁,让他知道城外救兵已到。如有救援迟缓的惩罚,我愿替各位担当责任。【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方今天下未集”主谓结构,独立成句;“诸郡”为“叛”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BC;“乱”是“乐”的宾语,中间不可分开,排除D。译文:现在天下动荡不安,各郡一起反叛,只有阳安郡归附朝廷,你又急着征收户税绵绢,别有用心的小人就会因百姓生乱而感到高兴,这不是很遗憾吗?故选A。2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曹操是魏的第一个皇帝”错,曹操并没有称帝。故选A。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解除了围堵”错,由原文“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意为“曹操听说关羽败走,惟恐众将追赶,果然急忙派人传令给曹仁,就像赵俨所策划的那样”可知,曹操并非采纳建议,而是不谋而合。赵俨只是对众位将领说了计划打算。故选D。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句首省略主语;“以为”,认为;“垂”,敬辞,用于上对下的动作;“敛”,征收;“俾”,让、使;“之”,代词,他们。(2)“谍”,间谍;“戮”,惩罚;“余”,我;“当”,担当。参考译文:赵俨,字伯然,是颍川郡阳翟县人。当初曹操迎接献帝迁都许昌时,赵俨就对繁钦说:“曹操应时顺世,一定能匡正救助天下,我知道我的去处了。”建安二年,赵俨二十七岁,就扶老携幼去投奔曹操,曹操任命他为朗陵县长。县里有许多强横狡诈不守法纪之徒,没有一点畏惧顾忌。赵俨就把为非作歹者的头目抓起来关进监狱,立案审查后,都定为死罪。赵俨关押歹徒后,又上表郡守,请求把这些人都释放了,从此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当时袁绍发兵向南侵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