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许晓东5 (nxpowerlite)_第1页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5 (nxpowerlite)_第2页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5 (nxpowerlite)_第3页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5 (nxpowerlite)_第4页
分子生物学许晓东5 (nxpowerlite)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上)——DNA、RNA及蛋白质操作技术1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分子生物学研究得到高速发展,主要原因之一是研究方法,特别是基因操作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 基因操作主要包括DNA分子的切割与连接、核酸分子杂交、凝胶电泳、细胞转化、核酸序列分析以及基因人工合成、定点突变和PCR扩增等,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技术。2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使之进入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并进行持续稳定的繁殖和表达。基因工程技术是核酸操作技术的一部分,只不过它强调了外源核酸分子在另一种不同的寄主细胞中的繁衍与性状表达。事实上,这种跨越物种屏障、把来自其它生物的基因置于新的寄主生物细胞之中的能力,是基因工程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根本特征。35.1重组DNA技术回顾三大成就4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即基因的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解决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50年代提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制,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世代交替问题;50年代末至60年代,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成功地破译了遗传密码,充分认识了遗传信息的流动和表达。

4重组DNA技术历史上的主要事件年份事

1869FMiescher首次从莱茵河鲑鱼精子中分离DNA。1944O.T.Avery证实DNA是遗传物质。1952A.D.Hershey和M.Chase再次证实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1953J.D.Watson和F.H.C.Crick提出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M.Wilkins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了这一结构。1957A.Kornberg从大肠杆菌中发现了DNA聚合酶I。1958M.Meselson和F.W.Stahl提出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型。1959-1960S.Ochoa发现RNA聚合酶和信使RNA,并证明mRNA决定了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序列。1961Nirenberg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F.Jacob和J.Monod提出了调节基因表达的操纵子模型。1964

C.Yanofsky和S.Brenner等人证明,多肽链上的氨基酸序列与该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共线性关系。51965

S.W.Holley完成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序列测定;科学家证明细菌的抗药性通常由"质粒"DNA所决定。1966

M.W.Nirenberg,S.Ochoa、H.G.Khorana、F.H.C.Crick等人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1970H.O.Smith,K.W.Wilcox和T.J.Kelley分离了第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M.Temin和D.Baltimore从RNA肿瘤病毒中发现反转录酶。1972-1973H.Boyer,P.Berg等人发展了DNA重组技术,于72年获得第一个重组DNA分子,73年完成第一例细菌基因克隆。1975-1977F.Sanger与A.Maxam、W.Gilbert等人发明了DNA序列测定技术。1977年完成了全长5387bp的噬菌体φ174基因组测定。1978

首次在大肠杆菌中生产由人工合成基因表达的人脑激素和人胰岛素。1980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微生物基因工程可以专利化。1981R.D.Palmiter和R.L.Brinster获得转基因小鼠;A.C.Spradling和G.M.Rubin得到转基因果蝇。61982美、英批准使用第一例基因工程药物--胰岛素;Sanger等人完成了λ噬菌体48,502bp全序列测定。1983

获得第一例转基因植物。1984

斯坦福大学获得关于重组DNA的专利。1986

GMO(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首次在环境中释放。1988

J.D.Watson出任"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1989DuPont公司获得转肿瘤基因小鼠--"Oncomouse"。1992

欧共体35个实验室联合完成酵母第三染色体全序列测定。1994第一批基因工程西红柿在美国上市。1996完成了酵母基因组(1.25×107bp)全序列测定。1997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获得克隆羊。2000完成第一个高等植物拟南芥的全序列测定。2001完成第一个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2004中国科学家完成家蚕基因组全序列测定。2005中、美、日科学家联合完成水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7质粒是真核细胞细胞核外或原核生物拟核区外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单位,包括真核生物的细胞器(主要指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和细菌细胞拟核区以外的环状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现在习惯上用来专指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中染色体DNA以外的DNA分子。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被用做基因的载体(Vector)。严紧型质粒,当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时,质粒也复制一次,每个细胞内只有1~2个质粒。松弛型质粒,当染色体复制停止后仍然能继续复制,每一个细胞内一般有10-200份拷贝,如果用一定的药物处理(如氯霉素)抑制寄主蛋白质的合成还会使质粒拷贝数增至几千份。功能:进行细胞间接合,并带有一些基因,如产生毒素、抗药性、固氮、产生酶类、降解功能等。质粒8一个质粒实例9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DNA上的特定碱基序列并从这个位点切开DNA分子。1972年Boyer实验室第一个发现了核酸内切酶EcoRI的识别序列。命名:Escherichia

coli

RY13中第一个内切酶EcoRIEcoRIEcoRVBsaISfiI同裂酶ApaIGGGCC/CPspOMIG/GGCCC同工同裂酶EcoRIG/AATTCFunIIG/AATTC同尾酶NcoIC/CATGGBspHIT/CATGA10双酶切11单酶切12去磷酸化防止自连13NcoIBspHIPciIBsaI一个克隆实验实例NcoI载体质粒上的多克隆位点1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DNA连接酶生成3′-5′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Ⅰ探针标记、补平3′末端反转录酶cDNA合成多聚核苷酸激酶5′磷酸化、探针标记末端转移酶3′末端多聚尾吧碱性磷酸酶3′切除末端磷酸基DNA外切酶Ⅲ3′末端切除单核苷酸λ噬菌体DNA外切酶5′末端切除单核苷酸重组DNA实验中常见的主要工具酶15转化外源DNA的进入而使细胞遗传性改变称为转化。早在1943年,Avery等就发现有毒肺炎双球菌的DNA与无毒肺炎双球菌共培养后产生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后代的转化现象。由于天然状态下DNA进入细胞的效率很低,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工作中可采取一些方法处理细胞,经处理后的细胞就容易接受外界DNA,称为感受态细胞,再与外源DNA接触,就能提高转化效率。例如大肠杆菌经冰冷CaCl2的处理,就成为感受态细菌,当加入重组质粒并突然由4℃转入42℃作短时间处理,质粒DNA就能进入细菌;用高电压脉冲短暂作用于细菌也能显著提高转化效率,这称为电穿孔(electroporation)转化法。16将连接有所需要的DNA的载体导入宿主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四种:

①转化,用质粒作载体所常用的方法。

②转染,用噬菌体DNA作载体所用的方法,这里所用的噬菌体DNA并没有包上它的外壳。转染是转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③转导,用噬菌体作载体所用的方法,这里所用的噬菌体DNA被包上了它的外壳,不过这外壳并不是在噬菌体感染过程中包上,而是在离体情况下包上的,所以称为离体包装。

④注射,如果宿主是比较大的动植物细胞则可以用注射方法把重组DNA分子导入。1718核酸凝胶电泳技术细菌转化与目标DNA分子的增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实时定量PCR基因组DNA文库构建5.2DNA基本操作技术195.2.1核酸凝胶电泳技术在生理条件下,核酸分子之糖-磷酸骨架中的磷酸基团,呈离子化状态,DNA和RNA多核苷酸链称为多聚阴离子,把它们放置在电场当中,会向正电极的方向迁移。由于糖-磷酸骨架在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此它们能以同样的速度向正电极方向迁移。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核酸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这就是应用凝胶电泳技术分离DNA片段的基本原理。20准备胶板配制琼脂糖凝胶倒胶21上样2223溴化乙锭由于插入了溴化乙锭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琼脂糖凝胶电泳中DNA的条带便呈现出橘黄色荧光,易于鉴定。24DNA的迁移速度与构型有关2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6DNA双脱氧法测序原理27普通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很难分离大于50kb的DNA分子,而要进行超大分子研究,要用到脉冲电场凝胶电泳28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原理29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效果305.2.2细菌转化与目标DNA分子的增殖准备转化态细胞42℃热冲击电转化加入外源DNA细胞复苏平板筛选CaCl210%甘油蓝白斑筛选+抗生素+IPTG+X-gal要灵活运用,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筛选策略!31电转化仪32利用噬菌体颗粒能够有效将DNA注入到宿主细胞这一特点,科学家又发明了DNA分子的体外包装法33延伸:其他基因导入方法34蓝白斑筛选355.2.3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模板引物DNA聚合酶dNTPMg2+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36变性退火延伸37PCR引物设计:①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30bp。

②引物在模板内最好具有单一性,特别是3’端。

③引物序列的GC含量最好在40%一60%,且上下游引物序列GC含量的差异不要太大。

④避免形成稳定的引物二聚体和发夹结构。引物二聚体引物不专一38聚合酶(Taq酶)Taq酶是从水生栖热菌ThermusAquaticus(Taq)中分离出的具有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与一般酶不同,用Taq酶扩增DNA时常使3‘端凸出一个A,可用于TACloning.39RT-PCR(反转录PCR)405.2.4实时定量PCR4142TaqMan荧光探针SYBRGreen荧光染料435.2.5基因组DNA文库的构建从生物组织细胞提取出全部DNA将其切成预期大小的片段,分别与载体连接,转入受体细菌或细胞,形成克隆。这样每一个细胞接受了含有一个基因组DNA片段与载体连接的重组DNA分子,而且可以繁殖扩增,许多细胞一起组成一个含有基因组各DNA片段克隆的集合体,就称为基因组DNA文库。如果这个文库足够大,能包含该生物基因组DNA全部的序列,就是该生物完整的基因组文库。44用λ噬菌体建立DNA文库示意图其他载体: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BAC)p1artificialchromosome(PAC)yeastartificialchromosome(PAC)455.3RNA基本操作技术总RNA的提取mRNA的纯化cDNA的合成cDNA文库的构建基因文库的筛选465.3.1总RNA的提取RNA易遭降解,实验要求较严格。总RNA提取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LiCl法、CTAB法、异硫氰酸胍法(TriZol)。异硫氰酸胍法(TriZol)原理:TRIZOL试剂中的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胍和苯酚,其中异硫氰酸胍可裂解细胞,促使核蛋白体的解离,使RNA与蛋白质分离,并将RNA释放到溶液中。当加入氯仿时,它可抽提酸性的苯酚,而酸性苯酚可促使RNA进入水相,离心后可形成水相层和有机层,这样RNA与仍留在有机相中的蛋白质和DNA分离开。水相层(无色)主要为RNA,有机层(黄色)主要为DNA和蛋白质。475.3.2mRNA的纯化485.3.3cDNA的合成cDNA(complementaryDNA)49505.3.4cDNA文库的构建cDNA文库是指某生物某发育时期所转录的全部mRNA经反转录形成的cDNA片段与某种载体连接而形成的克隆的集合。经典cDNA文库构建的基本原理是用Oligo(dT)作逆转录引物,或者用随机引物,给所合成的cDNA加上适当的连接接头,连接到适当的载体中获得文库。步骤:在获得高质量的mRNA后,反转录合成cDNA,合成接头的加入、将双链DNA克隆到载体中去、分析cDNA插入片断,扩增cDNA文库、对建立的cDNA文库进行鉴定。这里强调的是对载体的选择,常规用的是λ噬菌体,这是因为λDNA两端具有由12个核苷酸的粘性末端,可用来构建柯斯质粒,这种质粒能容纳大片段的外源DNA。515.3.4基因文库的筛选基因文库的筛选是指通过某种特殊方法从基因文库中鉴定出含有所需重组DNA分子的特定克隆的过程。筛选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核酸杂交法PCR筛选法免疫筛选法52核酸杂交法53PCR筛选后稀释PCR筛选后稀释PCR筛选后稀释PCR筛选法54免疫筛选法555.4SNP的理论与应用人类基因组由30亿个核苷酸组成,它们携带着人类的遗传信息并决定人体的生理特性。人类基因组序列的0.1%-0.2%在人种、人群和个体之间存在DNA序列的差异,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许多的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性可引起不同的遗传性状,即遗传的多态性(polymorphism),如ABO血型位点标记,白细胞HLA位点标记和个体药物代谢差异等。了解这些DNA序列的差异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这些差异所表现的意义将对疾病的预测、诊断、预后和预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565.5基因克隆技术在多细胞的高等生物个体水平上,人们用克隆(clone)表示由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同一物种的两个或数个个体组成的群体。从同一受精卵分裂而来的单卵双生子(monozygotictwins)便是属于同一克隆。在细胞水平上,克隆一词是指由同一个祖细胞(progenitorcell)分裂而来的一群遗传上同一的子细胞群体。在分子生物学上,人们把将外源DNA插入具有复制能力的载体DNA中,使之得以永久保存和复制这种过程称为克隆。575.5.1RACE技术RACE(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cDNA末端快速扩增)是一种获得转录本5‘或3’未知序列的方法。它根据已知序列设计基因片段内部特异引物,用cDNA进行PCR扩增得到目的序列。用于扩增5’端的方法称为5’RACE,用于扩增3’端的称为3’RACE。已知cDNA序列可来自序列表达标签、减法cDNA库、差法显示和基因文库筛选。58595.5.2应用cDNA差示法分析克隆基因cDNA差示分析法(representationaldifferenceanalysis,RAD)充分发挥了PCR能以指数形式扩增双链DNA模板,仅以线形形式扩增单链模板的特性,通过降低cDNA群体复杂性和更换cDNA两端接头等方法,特异性扩增目的基因片断。60加去磷酸化的接头混合、变性、复性填平粘性末端指数扩增线性扩增无扩增以为引物的PCR试验材料Tester探针材料Driver61加去磷酸化的接头混合、变性、复性填平粘性末端指数扩增线性扩增无扩增以为引物的PCR试验材料Tester探针材料Driver625.5.3Gateway大规模克隆技术636465665.5.4基因的位图克隆法所有具有某种表现型的基因都可通过该法克隆得到。首先,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将目的基因定位到某染色体的特定位点,并在其两侧确定紧密连锁的RFLP或RAPD分子标记。通过对许多不同的生态型及大量限制性内切酶和杂交探针的分析,找出与目的基因距离最近的RFLP标记,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将位于这两个标记之间的基因片段克隆并分离出来。67685.6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学(genomics)两个词的组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本质上指的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695.6.1双向电泳技术双向电泳(2-DE)由O’Farrell’s于1975年首次建立并成功地分离约1000个E.coli蛋白,并表明蛋白质谱不是稳定的,而是随环境而变化。双向电泳原理简明,第一向进行等电聚焦,蛋白质沿pH梯度分离,至各自的等电点;随后,再沿垂直的方向进行分子量的分离。pH3pH10IEFSDS70Biochem.J.(2004)378(929–937)715.6.2蛋白质印迹法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蛋白质技术可能是蛋白质印迹法(Wes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