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2_第1页
2009-2022历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2_第2页
2009-2022历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2_第3页
2009-2022历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2_第4页
2009-2022历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有关北半球夏至日的这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北极圈内能看见极光

B.北半球白昼时间一年中最长

C.天气温度这一年达最高值

D.此时的南半球正值夏天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错误,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了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夏至日(北半球的节气),此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白天无法看到极光。

B项正确,夏至日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

C项错误,在北半球,吸收的热量在夏至这一天会达到最大,之后便开始下降,但是热量的吸收速率还是比散发的速率大。因此,即使过了夏至,平均气温依旧会持续上升,只有到了一年中的晚些时候平均气温才开始下降。

D项错误,夏至日当天北半球处于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

故正确答案为B。2.天文学家认为,整个地球都是由环绕早期太阳的尘埃造就的,太阳系中的固态物质概莫如此。________________?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迷。

填入上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么,固态物质又从哪里来呢

B.但是,尘埃本身又从哪里来呢

C.天文学家的观点可靠吗

D.为什么天文学家这样看呢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前介绍了地球、太阳系中的固态物质都是由尘埃组成,横线后提出“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所以横线处缺少一个既能与前一句保持话题一致,又能被“未解之谜”指代的句子。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论述“尘埃”这一话题,且针对“尘埃”的来源发问,既与上文话题一致,又与后文“未解之谜”形成联系,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文段中“太阳系中的固态物质概莫如此”说明固态物质来自尘埃,不是未解之谜。C项和D项:论述主体都是天文学家,偏离话题。

3.①但也隐含着或者由于生物技术不完善而导致的诸如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②强化科研道德,有针对性地制定保证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监督体系

③从生物技术的创新与运用看,生物技术的创新和运用既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④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主义的出现等问题

⑤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当在推进和鼓励生物技术创新和运用的同时

将上述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③⑤②④①

B.③①④⑤②

C.②③⑤①④

D.②③④①⑤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②③充当首句,②说明“保证生物安全”的具体措施,③阐述“生物技术的创新与运用”的积极意义,均无明显非首句特征,故而寻找其他线索。

①出现转折词“但”,转折后说明生物技术不完善引发的问题,转折前应体现生物技术可带来好处,观察选项④①、③①、⑤①捆绑,④通过“依旧”继续阐述生物技术带来的问题,无法和①捆绑,据此可排除A、D两项,⑤属于“针对上述问题”给出的解决措施,无法和①捆绑,且⑤中“针对上述问题”说明该选项之前是问题,可确定⑤位于①后,排除C项,③说明“生物技术”可带来积极影响,可和①构成转折捆绑,对应B项。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中国主义思潮的理论哲思》4.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地,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教授的这段话意在强调:

A.要保护和挽救那些将要消亡的语言

B.语言和生态环境一样,是人类的共同的财产

C.语言是比鲸类、金字塔和亚马逊森林更宝贵的人类财富

D.语言比任何建筑都更值得保护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做了个假设,即鲸、金字塔、亚马逊森林如果消失了,人们会想办法去阻止。然后通过“更”引出了“语言”这个话题,强调“语言”是更为重要的财富,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都伟大。整个文段通过将语言和人类肉眼可见的共同遗产的对比,强调金字塔、亚马逊森林等消失了人们会阻止,那么“语言”也应该去保护和挽救。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和C项:只说了语言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是没有提到保护问题,偏离文段重点。D项:文段只是说到“语言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意在强调语言也很值得保护,但没有体现“语言比任何建筑更值得保护”的意思,且“任何”表述过于绝对。

5.咽喉∶要塞

A.耳目∶刺探

B.头脑∶智力

C.手脚∶捣鬼

D.眉目∶头绪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咽喉”比喻险要的交通要道,“要塞”指险要的关隘,“咽喉”可以比喻“要塞”,二者属于比喻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而不能比喻“刺探”,排除;

B项:“头脑”指思考能力、脑筋,而不能比喻“智力”,排除;

C项:“手脚”比喻企图达到某种目的而暗中采取的行动,而不能比喻“捣鬼”,排除;

D项:“眉目”比喻事情的头绪或文章的条理,“头绪”指端绪、线索,“眉目”可以比喻“头绪”,二者属于比喻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6.一个社会只有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才能对资源进行公平的分配,要想取得经济增长,该社会必须保障每个公民的经济机会是均等的,要保障经济机会是均等就必然要求政府去积极地推动它。

如果这段论述是正确的,那么,从中可得出结论:

A.没有政府可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公平分配

B.所有能够保障其全部成员经济机会均等的社会都是那些公平分配资源的社会

C.一个社会只有在其政府积极地推动经济机会均等的条件下才能对资源进行公平分配

D.一个社会要取得经济增长就必须保障对资源的公平分配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只有……才……”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对资源进行公平分配→经济增长

②经济增长→保障每个公民的经济机会是均等的

③保障每个公民的经济机会是均等的→政府积极地推动

①②③建立递推关系可得:④对资源进行公平分配→经济增长→保障每个公民的经济机会是均等的→政府积极地推动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可翻译为:¬(经济增长且对资源进行公平分配),无法确定是否有政府能够完成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公平分配,排除;

B项:可翻译为:能够保障其全部成员经济机会均等的社会→公平分配资源的社会,对④为“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性结论,所以无法确定所有能够保障其全部成员经济机会均等的社会是否是那些公平分配资源的社会,排除;

C项:可翻译为:能对资源进行公平分配→政府积极地推动经济机会均等,对④为“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得“政府积极推动”,即“其政府积极地推动经济机会均等”,可以推出;

D项:可翻译为:取得经济增长→保障对资源的公平分配,对④为“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性结论,无法确定是否保障对资源的公平分配,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7.爱、敬畏、献身精神、同情心、辨别善恶的能力以及将理想付诸行动的执行力,这些素质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过去,孩子是从他们所处的文化中、生活的内容里接受了这些品质。现在我们却目睹了所有这些品质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崩溃。如果不想让孩子们失去培养这些人类宝贵品质的机会,就必须有意识地依靠教育来培养他们。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教育对培养品格的重要性

B.人类品质的崩溃对孩子的影响

C.孩子们是如何学会人类品质的

D.人类的诸多品质已渐渐崩溃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阐述了“素质反映品格,孩子从社会中、文化中获得优秀品格”,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现在面临品质崩溃的现状”,最后通过“必须”提出对策,即“有意识地依靠教育来培养他们”。文段结构为“分—总”结构,主旨句是“必须”之后的对策,即“依靠教育培养孩子的品质”。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和C项:“品质崩溃对孩子的影响”和“孩子们如何学会人类品质”在文段未展开阐述,无中生有。D项:“人类诸多品质已渐渐崩溃”为提出问题,非重点部分。

8.暑假期间,学校组织高二(五)班的同学于7月20日外出旅游,小明说:“如果我去,小强与小林就一定都会去。”小强说:“如果我去,那么小燕与小芬至少有一个人会去。”小燕说:“只有不下雨,我才会去。”小芬说:“只有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下,我才会去。”天气预报显示,7月20日,小雨,32至37摄氏度。

根据以上文字,下列选项中可以推出的是:

A.小明、小强、小林、小燕与小芬都没有外出旅游

B.小燕、小芬没有外出旅游,但小明、小林与小强外出旅游

C.小燕、小芬与小强没有外出旅游,但小明与小林外出旅游

D.小明、小强、小林、小燕与小芬都外出旅游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中的关联词“如果……就……”,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小明→小强且小林

②小强→小燕或小芬

③小燕→¬下雨

④小芬→30摄氏度以下

第三步,进行推理。

“下雨”是对③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知:小燕不去;

“32至37度”是对④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知:小芬不去;

“小芬和小燕都不去”是对②“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知:小强不去;

“小强不去”是对①“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知:小明不去;

由“小明不去”可排除B、C、D项;

小林情况未知,可去可不去。

因此,选择A选项。

9.李大爷因病逝世后,下列选项中,继承顺序最可能排在前面的是(

)。

A.李大爷的保姆

B.李大爷的亲生女儿

C.李大爷的表哥

D.李大爷的堂弟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前两款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李大爷的亲生女儿属于第一顺序的继承人,而保姆、表哥和堂弟都属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因此李大爷的亲生女儿继承顺序最可能排在前面。

故正确答案为B。10.1,4,4,7,10,16,25,(

A.36

B.49

C.40

D.42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不大,考虑递推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1+4-1=4,4+4-1=7,4+7-1=10,7+10-1=16,10+16-1=25,规律为第一项+第二项-1=第三项,所求项为16+25-1=40。

因此,选择C选项。

11.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均是生活化图形,优先考虑面数量和部分数。整体数面无规律,考虑部分数。①③⑤均为整体有2个大的部分是分开的,②④⑥均为外边整体是一部分,内部包含一些小图形,即①③⑤一组,②④⑥一组。

故正确答案为C。12.元宵∶汤圆

A.清明∶龙舟

B.冬至∶面条

C.重阳∶菊花

D.端午∶茱萸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元宵”节吃“汤圆”,二者属于节日与特色物品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而非“清明”节,排除;

B项:“冬至”的习俗是吃饺子,而非“面条”,排除;

C项:“重阳”节的习俗是赏“菊花”,二者属于节日与特色物品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而非“端午”节,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13.霸王龙是一种生活在6600万年前的生物,现在科学家们只能找到他们的骨头化石。但霸王龙体量究竟是多少,100多年来,古生物学家们尝试了不同方法,得出的霸王龙体重却

,答案从3吨到18吨不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博采众长

B.大相径庭

C.如出一辙

D.各有千秋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横线前论述古生物学家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霸王龙的体重,横线后论述霸王龙的体重不等,故横线处所填成语表示不同、不一样之意,B项,“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符合文意,当选。A项,“博采众长”意指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C项,“如出一辙”形容两种言论或行动一模一样,D项,“各有千秋”意指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均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恐龙灭绝那么久科学家是怎么给它们“称重”的》14.曾经一段时间,一些乡村靠天吃饭,无产业无门路,年轻人只好外出打工。有的地方,村民即便靠外出打工赚了钱,把房子修得不错,但由于没产业,留不住年轻人,村里仍是留守的儿童、妇女和老人多,久而久之,村子也逐渐变得“空心”。

这里空心实际上反应了(

)。

A.城乡差距问题

B.现代人的经济观问题

C.农村人口年龄失衡问题

D.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定位原文,“空心”出现在文段结尾,需结合前文内容进行分析。文段开篇指出乡村无产业让年轻人外出打工,紧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强调由于没产业,留不住年轻人,村里仍是留守的儿童、妇女和老人多,最终导致“空心”,由此可知“空心”是指由于经济产业问题导致的农村人口年龄失衡,对应C项。

A项“城乡差距”、B项“经济观”及D项“可持续发展问题”文段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让更多年轻人在乡村找到发展舞台》15.2020年肺炎疫情让不少景区将“歇业期”变为磨练内功的“黄金期”,并在这次假期中得到了检验,为更多景区提质升级提供了借鉴,其中包含理念思路、运营模式、技术手段等创新。“预约制”既是景区控流的有效手段,也是拓展景区全方位创新的载体。景区应兼顾经济、安全和体验,更精细、更柔性地运用市场和技术手段,通过优化线路组合、丰富游览项目、及时信息触达、实时引流错峰等措施,提升公众旅游体验。

作者对“预约制”的态度是(

)。

A.批判

B.认同

C.中立

D.质疑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说明因为肺炎疫情,许多景区利用这段时间自我检验并进行创新,接着引出“预约制”这个话题,并阐明“预约制”不仅是“有效手段”而且是“创新载体”,最后解释说明景区应怎样更好运用“预约制”。故文段为“分-总-分”结构,重在强调“预约制”的好处,故可据此推断作者对这一制度的态度应是肯定的,对应B项。

A项,“批判”、C项“中立”、D项“质疑”均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以新改变回应“诗和远方”新期待》16.在良好的政治中,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制约公共权力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性制约;另一类是软制约,也就是道德对权力的制约。制约权力不仅要健全制度,使权力的制约具有刚性;还要发挥官德的作用,让良心制约权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道德对权力的制约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

B.建立健全制度是对公共权力软制约的有效手段

C.良好的政治是由有良心官员来创造的

D.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不容忽视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有两种,分别是刚性制约和软制约。健全制度是对权力的刚性制约,良心、道德是对权力的软制约。最后一句话用递进关联词“不仅……还……”说明应该如何制约权力。文段重点在递进之后,强调通过官德、良心的作用来制约权力。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道德修养”对应重点句的“官德”“良心”,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无中生有。B项:“建立健全制度”为递进之前的内容,非重点。C项:“良好的政治”为首句出现的内容,非重点,文段重点句强调的是如何制约权力。

17.由于凶手的残忍和狠毒,村民们面对公安人员的调查都________,生怕给自己酿下大祸。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讳莫如深

B.轻言细语

C.三言两语

D.耳鬓厮磨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凶手的残忍和狠毒”“生怕给自己酿下大祸”可知,该空应体现“村民忌惮凶手的凶残,不敢将知道的信息告诉公安人员”这一含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讳莫如深”指紧紧隐瞒,符合语境。B项“轻言细语”形容说话轻而柔和;C项“三言两语”指很少的几句话;D项“耳鬓厮磨”指两人的耳朵和鬓发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三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和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18.互联网并非________,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________的大潮流。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呼百应

铺天盖地

B.自上而下

不可逆转

C.有条不紊

举世瞩目

D.运筹帷幄

波涛汹涌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互联网是由下层的“草根网络”起步,发展成为影响力很大的技术产物,即“自下而上”发展的。根据“并非……而是……”可知,第一空应与“自下而上”形成反义关系。B项“自上而下”符合文意。A项“一呼百应”指响应的人很多;C项“有条不紊”指有条理;D项“运筹帷幄”指筹划决策。三者均不能与“自下而上”形成反义关系,排除A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不可逆转”形容不能倒转过来,修饰大潮流,搭配得当。

因此,选择B选项。

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举世瞩目: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19.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在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刺激不完备的情况下,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的一种性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觉的整体性”的是:

A.在浓雾中,人们看不清前方的物体,但通过对轮廓的大致观察,知道那是一辆自行车

B.人们在观看有缺口的圆环时,通常会在心里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形成一个整体圆环的形象

C.小王听到了切瓜果的声音,同时又闻到了香瓜的香味,他觉得隔壁的同事正在切香瓜

D.一张红纸一半有阳光照射,一半没有阳光照射,从远处看颜色差异很大,人们仍然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张红纸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外界刺激不完备;

②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看不清前方的物体,体现了“外界刺激不完备”,通过观察轮廓判断其为自行车,体现了“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符合定义;

B项:观看有缺口的圆环,体现了“外界刺激不完备”,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形成整个圆环,体现了“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符合定义;

C项:听到了声音,闻到了香味,但并未真实看见在切瓜,体现了“外界刺激不完备”,觉得隔壁的同事正在切香瓜,体现了“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备”,符合定义;

D项:红纸一半有阳光照射一半没有,但看到的依然是整张纸,并非“外界刺激不完备”,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20.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北京申奥成功作出贡献的《申办报告》是一幅全面展现中国北京风采的锦绣画卷,国际奥委会已经收藏,目前陈列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

B.在美国密歇根州希尔斯代尔市市长改选中,刚满18岁的美国少年塞申斯击败了现任市长英格斯,产生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

C.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政府部门应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D.然而,至20世纪末期,128公路地区在计算机生产领域长期占有的主导地位却让位于硅谷,它在地区就业人数、销售额、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等方面已远远落后于硅谷。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A项主语前后不一致。前面的主语是《申办公告》,后面的主语又变成“国际奥委会”,应将“国际奥委会已经收藏”改为“已经被国际奥委会收藏”。

第二步,B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将“产生”修改为“成为”。

第三步,C项语序不当,应将人民群众前的“对于”放到整个句子的最前面。

第四步,D项,表述明确,没有语病。

因此,选择D选项。

21.(

对于

学校

相当于

士兵

对于

A.班级;军队

B.学生;部队

C.班长;连长

D.老师;军校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班级”是“学校”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士兵”是“军队”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但“班级”不是人物,“士兵”是人物,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学生”在“学校”学习,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士兵”在“部队”服役,二者属于地点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班长”是“学校”班委会的主要负责人;“士兵”与“连长”是下级和上级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老师”在“学校”教书,“士兵”在“军校”接受教育;但“老师”是教育的主体,“士兵”是教育的客体,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22.每100克巧克力中含40~500毫克可可碱,可可碱能刺激平滑肌,还能加速神经传导。但和咖啡因不同的是,可可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每100克巧克力中含70毫克咖啡因,咖啡因的作用在于提高警觉性,促使人超常发挥、提升观察力,抵抗疲劳,提高脑力活动的效率,巧克力中还含苯丙胺,也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能刺激下丘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巧克力具有促进神经兴奋的作用

B.巧克力和咖啡对人体的影响不同

C.可可碱比咖啡因对人体更加有益

D.咖啡因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论述的主题是巧克力,是分—分的结构,第一层介绍巧克力中含有可可碱,其能加速神经传导;第二层介绍巧克力含有咖啡因及其作用;第三层介绍了巧克力中还含有苯丙胺,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见,需要全面概括整个文段。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巧克力具有促进神经兴奋的作用”是对文段全面概括。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咖啡”与文段中的“咖啡因”,概念偷换。C项与D项:缺少关键信息“巧克力”。

23.若2012-2019年,我国各级科协与两级学会平均每年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约是9347项,则2018年举办的竞赛(

)。

A.少于4000

B.少于4500

C.大于4500

D.大于5000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2012年-2019年······平均每······”,可判定本题为现期平均数问题。定位表格可知,2012年-2017年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的项数。2018年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的项数为项。

故正确答案为C。2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B.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C.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年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D.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A项。“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应该修改为“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的情况”或者“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的形势”,错误。

第二步,分析B项。提取主干成份为“中华民族腾飞,创造奇迹”。正确。

第三步,分析C项。正确。

第四步,分析D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25.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和新农村作为农村人口蓄水池的作用无可替代。努力推进县域内农村人口向建制镇和乡镇集中,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蓄水池的作用”指:

A.推动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B.将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C.逐步集纳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

D.逐步将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定位原文。“蓄水池的作用”出现在文段第一句。分析“蓄水池的作用”的上下文语境,文段主要强调“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建制镇和乡镇集中,小城镇和新农村发挥的作用。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逐步集纳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推动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文段的主旨,同义替换。B项与D项:“城市人口”,与文段说的“城镇人口”,偷换概念。

26.在著名的优质麦产区山东省兖州市,国际粮商与改制后的基层粮管所合作,利用其收储网络大量收购小麦、玉米等粮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收储网络。在不断复制这种模式的同时,在国内企业已经进驻的地方,国际粮商开设面粉加工企业,利用掌握的优质粮源以及低价策略挤压国内企业生存空间。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合作实现双赢

B.国际粮商渗透中国粮区

C.挤压并购悄然展开

D.深远的意图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国际粮商与改制后的基层粮管所合作,形成一定规模的收储网络,之后阐述国际粮商在国内企业已进驻的地方挤压国内企业生存空间,文段主体是“国际粮商”,文段是“分—分”结构。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的准确概括,且“渗透”体现出作者对于国际粮商消极的感情色彩,适合作为标题。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文段中没有提到双赢,且和国内企业构成竞争关系,双赢主体不明。C项:“并购”文段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D项:主体不明,内容宽泛,不能准确概括文段内容。

27.金文从商代早中期开始

,其后日益繁复、丰富,至秦汉时期仍广为流行,不同时期的金文有不同的

,大体而言,殷商金文神秘瑰丽,西周金文典雅庄重,东周经文清新繁细,秦汉金素雅古朴。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滋生作风

B.萌芽品格

C.萌生风格

D.丛生格调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金文”,根据后文“其后日益繁复、丰富,至秦汉时期仍广为流行”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表达刚刚产生之意,B项“萌芽”、C项“萌生”均可体现事物刚开始发展之意,保留。A项“滋生”指引发、发生,多搭配不好结果,如“腐败”“祸患”等,与“金文”搭配不当,排除;D项“丛生”指草木聚集在一起生长,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搭配“金文”,根据后文“殷商金文······素雅古朴”可知,应体现不同时期的金文有不一样的特点,C项“风格”意指文学或美术作品中的艺术形式,符合文意,当选。B项“品格”指品性、人格,与“金文”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解锁金文中的历史密码》28.二人转∶东北

A.晋剧∶安徽

B.梆子∶山东

C.豫剧∶河南

D.秦腔∶湖北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二人转”是“东北”的特色戏曲,二者属于戏曲与发源地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晋剧”是山西的特色戏曲,而非“安徽”,排除;

B项:“梆子”是河北的特色戏曲,而非“山东”,排除;

C项:“豫剧”是“河南”的特色戏曲,二者属于戏曲与发源地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秦腔”是陕西的特色戏曲,而非“湖北”,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晋剧:山西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

梆子:又名梆板,中国打击乐器。约在中国明末清初(十七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