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卷)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3_第1页
2009-2022历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卷)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3_第2页
2009-2022历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卷)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3_第3页
2009-2022历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卷)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3_第4页
2009-2022历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卷)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汇编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卷)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套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定义:①爬山法: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②降维法: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根据问题需要,利用特定观察角度降低维数,化繁为简,化面为点,从而使研究的对象更为直观、求解过程更为简捷的方法。③陡度法: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选好几个点,分别找准特点,然后对差异悬殊的进行比照,看看哪一个最“陡”,从而使研究对象的特点更为显著的方法。典型例证:(1)以前,小张天天游泳,他的颈椎病没有好,后来,他天天爬山,结果颈椎病好了。(2)某公司以前实行过程管理,现在该公司实行目标管理。(3)某化工厂为解决问题,先选了一个角度做了两个实验,随后立刻转到相关的另一个角度又做了两个实验。发现第二次的一个实验特好,而第一次的一个实验特差。在这种情况下再把特好、特差的合起来做了一个试验,结果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1)爬山法:增加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总目标;

(2)降维法:降低维数,化繁为简,化面为点,使求解过程更为简捷;

(3)陡度法:选几个点,对差异悬殊的进行比照,看哪一个最“陡”,使研究对象的特点更为显著。

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

例证(1),用爬山代替游泳治好了颈椎病,并非通过增加与目标状态的差异,迂回前进以解决问题,且整个过程没有降低维度、化繁为简,也没有选取最有差异的点,不符合以上任何定义;

例证(2),从整个过程都需要关注的过程管理到只关注目标的目标管理,从关注过程的“面”到关注目标的“点”,化繁为简,使管理更为简单明确,符合定义降维法;

例证(3),选不同的两个角度各做了两次实验,从四个实验中选择最好的和最差的,体现了“对差异悬殊的进行比照”,综合两者的特点再做一次实验,发现问题所在,体现了“使研究对象的特点更为显著”,符合定义陡度法。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每个定义中的关键词。

爬山法:通过“增加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异”,“迂回”解决问题;

降维法:通过“降低维数”、“化繁为简”、“化面为点”的方式解决问题;

陡度法:通过“选点”、比照“差异悬殊的点”、“使研究对象的特点更为显著”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步:逐一判断例证。

例证(1):小张从“天天游泳”改为“天天爬山”,治好颈椎病,这个过程不涉及增加差异、降低维度或比照差异点,无法与上述任一定义对应;

例证(2):从以注重“过程”的过程管理方式转变成以“目标”为导向的目标管理方式,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的维数,与“降维法”的定义对应;

例证(3):化工厂“先选一个角度”、随后转到相关的“另一个角度”,对这两个角度进行对比找到问题的症结,与“陡度法”的定义对应。

故正确答案为C。2.文章带给读者的主要启示是:

A.埃博拉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已数次在非洲暴发

B.埃博拉主要是由非洲灵长类野生动物传给人类的

C.埃博拉的致病机理已经被医务工作者所破解

D.埃博拉病势凶险,但仍是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章前七段介绍了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形态、发病症状、命名由来、病原体、传播途径和其屡次在非洲暴发的主要原因,最后讲该病毒可以通过一定的防护装备被阻断。文章结构为“分—总”,重点是总段,主要讲埃博拉病毒虽然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但通过一定的手段可以被阻隔。

第三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A项、B项和C项均对应七段中部分内容,非重点。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介绍了埃博拉病毒的一些基本状况,如形态、发病病征、名称由来、致死率等,又探讨了埃博拉屡次侵扰非洲的原因,最后点出埃博拉的传染途径“很容易被阻断”,只要“远离传染源、戴上手套和穿上防护服,就能大大减少被传染的可能”。故作者意在向读者启示埃博拉病毒虽然可怕,但是可以通过一些途径避免传染,D项为同义替换。而A、B、C三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的表述,并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我们通读文章,然后梳理文章各段的内容,然后进行综合全文意在告诉我们的内容。注意:迷惑项一般是文章中某段的内容,而非整体给我们的启示。文章由2014年暴发的埃博拉疫情引出关于埃博拉的话题,介绍了它的形状、首次暴发、病原体、传播途径,并解释了在非洲暴发的原因,最后指出了它的预防、控制方法。所以通读全文可以看出,埃博拉虽然凶猛,但并不是不能防治的。A、B、C是文段部分内容,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3.江海县为创建文明卫生县,组织大家参加爱国卫生劳动。已知,所有沿街商铺的经营户都参加了卫生劳动,县城第一中学的全体师生也参加了卫生劳动,有些县政府工作人员参加了卫生劳动,本县乡村中学的师生有的没有参加卫生劳动。

据此,可以推出:

A.有些县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参加卫生劳动

B.县城各中学的师生都参加了卫生劳动

C.本县所有乡村中学的师生都没有参加卫生劳动

D.有些参加卫生劳动的是县城中学的学生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键词“有些”等,确定为集合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商铺经营户→卫生劳动

②县城第一中学师生→卫生劳动

③有的县政府工作人员参加卫生劳动

④有的乡村中学师生没有参加卫生劳动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题干条件为③“有的县政府工作人员参加卫生劳动”,而“有的是”为真,无法必然推出“有的不是”也为真,排除;

B项:根据②可知,题干只提及第一中学,尚不清楚其他中学的情况,无法必然推出“县城各中学的师生都参加了卫生劳动”,排除;

C项:④只提到有的乡村中学师生没有卫生劳动,因为“有的”不能必然推出“所有”,即无法必然推出“本县所有乡村中学的师生都没有参加卫生劳动”,排除;

D项:由②换位得:有的参加卫生劳动的是县城第一中学师生,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题干可翻译为:商铺的经营户⇒参加了卫生劳动,第一中学的全体师生⇒参加了卫生劳动,有些县政府工作人员⇒参加了卫生劳动,有的乡村中学的师生⇒没有参加卫生劳动。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选项。

A项有些县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参加卫生劳动,从题干无法推出,由题干只能推出有些县政府工作人员⇒参加了卫生劳动,A错;

B、C项题干只提到第一中学的全体师生都参加了卫生劳动,而乡村中学的师生有的没有参加,故B项、C项错误;

D项有些参加卫生劳动⇒县城中学的学生,“参加卫生劳动”是肯后件,可以推出可能性的结论。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由题干推断而出的选项,根据“所有”“有些”等关键词,可知本题考查直言命题的推理方式,需明确其推理规则,再结合选项进行比较即可解题。题干推理:①沿街商铺的经营户→参加了卫生劳动;②县城第一中学的全体师生→参加了卫生劳动;③有些县政府工作人员→参加了卫生劳动;④本县有的乡村中学的师生→没有参加卫生劳动。

A项,题干推理③与该项为下反对关系,当“有的参加了……”为真时,不能推出“有的没有参加……”也为真,无法推出。

B项,根据题干推理④,可知县城各中学的师生并不是都参加了卫生劳动,排除。

C项,题干推理④与该项为下反对关系,当“有的没有参加……”为真时,不能推出“都没有参加……”也为真,无法推出。

D项,根据题干推理②可知,有些参加卫生劳动的是县城中学的学生,可以推出。

故本题选D。4.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相同,每个图形均由多个黑块、白块组成,但每一幅图中黑块发生明显位置变化,考虑平移。

第二步,九宫格,横向规律较为常见,优先考虑。

第一行三个黑块均沿图形外围依次逆时针移动一格,第二行符合规律,第三行应用规律,只有A项符合。

因此,选择A选项。5.如果小王和小吴都入选,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或者选小余,或者选小孟

B.或者选小李,或者选小孙

C.如果选小李,那么选小张

D.如果选小孙,那么选小金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既要……也要……”,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1)女(王、李、孙)且男(张、金、吴、余、孟)

(2)¬张或¬王

(3)¬李或¬孙

(4)金→¬吴

第三步,进行推理。

“小王入选”是对(2)“或关系”一支的否定,根据“否定肯定式”,可得:张不入选;

“小吴入选”是对(4)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金不入选;

入选的一共4人,则剩下的两人在李、孙、余和孟中选,再结合(3)可知,李和孙最多选一人,要确保李和孙最多选一人,必须至少在余和孟中选一个,即或者选小余,或者选小孟。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3位女性和5位男性,要求根据题干信息从这8个人中选出4人组建谈判小组。可以根据题干给出的确定信息,并结合推理规则进行解题。由“小王入选”和(2)可知,小张不入选;由“小吴入选”和(4)可知,小金不入选;又入选的一共4人,则剩下的两人在小李、小孙、小余和小孟中选,再结合(3)可知,小李和小孙最多选一人,因此可以推出或者选小余,或者选小孟。故本题选A。6.甲、乙、丙三人在一起推测小张、小王和小李是做什么的:

甲:“如果小王是水工,则小李是木工。”

乙:“只有小张是电工,小王才是水工。”

丙:“小张是电工但小李不是木工。”

如果三人推测中只有一句是真话,那么下列各项判断中除了哪项其余均为真?

A.小张不是电工

B.小王不是水工

C.小李是木工

D.小王是水工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甲:小王水工→小李木工

乙:小王水工→小张电工

丙:小张电工且¬小李木工

题干论断中无矛盾和反对关系,无法确定真假时,可采用代入法。

通过观察选项可知,B项“小王不是水工”和D项“小王是水工”必有一真一假;

假设B项为假,即小王是水工,其余选项均为真得出:小张不是电工,小李是木工;代入题干,验证:甲为真,乙为假,丙为假,则有一真两假,符合题干“三人推测中只有一句是真话”,则假设正确,B项为假。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题干。

题干中无明显矛盾关系,反对关系,适合用代入检验法。

第二步:逐一代入选项并判断选项正确与否。

假设A为假,即小张是电工。则甲、乙、丙的话都可能为真话,这与题干中“一真二假”的条件不符,所以A为真;

假设B为假,即小王是水工,而其余各选项都为真。小李是木工,小张不是电工。代入到题干检验得:甲说的正确,乙说的为假,丙说的也假。满足题干中“一真二假”的条件,所以B为假;

假设C为假,即小李不是木工,而其余各选项都为真。由此可以推出甲、乙、丙都为假,这与题干中“一真二假”的条件不符,所以C为真;

假设D为假,即小王不是水工,而其余各选项都为真。由此可以推出甲、乙为真,丙为假,这与题干中“一真二假”的条件不符,所以D为真。

故正确答案为B。

7.左边给定的是六面体的外表面展开图,下面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为六面体折纸盒题型。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含两个黑点的面和空白梯形面为相邻面,而题干中这两个面是相对面,相对面在立体图形中不能同时出现,排除;

B项:选项中三个面的位置关系与题干平面展开图一致,正确;

C项:两个白点相连画线,如图C两点连线与梯形面的短边平行,而题干中左右任意一侧两个白点连线与梯形面的短边均相交(如图),排除;

D项:在含点的面中画箭头(保证黑点在箭头的右下角),以箭头指向为正方向,如图D空白梯形面在箭头的右边,而题干中的空白梯形面在箭头的左边(如下图所示),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8.,,,6,30,(

A.90

B.180

C.150

D.210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相邻两项倍数关系明显,优先考虑做商。

第二步,做商如图所示:

商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5+1=6,则所求项为30×6=180。

因此,选择B选项。9.凡是符合立案条件并已办理立案手续的所有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理由外,均应当在人民法院决定立案的7日内在网上公示,同时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和案件审理期限,便于当事人和社会监督,防止拖延案件审理期限,提高司法效率。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怎样提高司法工作效率

B.加强立案公开制度的措施

C.案件审理期限的告知方式

D.司法工作怎样接受社会监督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到“立案案件均应在网上公示”,再用“同时”引出“还应告知案件审理期限”,最后解释这么做的目的。文段结构为“总—分”,重点是“应当”之后的对策,重点强调的是立案公开性的措施。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加强立案公开制度的措施”是对“同时”前后的概括。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首先由“凡是……均……”提出立案应在7日内进行网上公示,又提出了要同时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和案件审理期限,都是加强立案公开制度的措施。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项。文段最后说到这些措施可以“便于当事人和社会监督,防止拖延案件审理期限,提高司法效率”,A、D两项“提高司法工作效率”及“司法工作怎样接受社会监督”均只讲到其中一条,过于片面,排除;C项的“告知方式”只涉及“在网上公示”,过于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人民法院立案后相关事宜的公开制度,因此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文段说的是人民法院关于立案后相关事项的公开制度。A项的“提高司法工作效率”、D项的“司法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均属于过于宏大的论题,与文段仅涉及“立案公开”这一具体环节的论述不符,排除。C项“审理期限的告知”属于“立案公开”的其中一项内容,表述过于片面,排除。故本题选B。10.亚洲∶欧洲

A.开放∶开发

B.正数∶负数

C.红色∶蓝色

D.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亚洲”和“欧洲”都属于七大洲,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且“亚洲”和“欧洲”均属于个体概念。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开放”和“开发”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正数”和“负数”都是实数,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但“正数”和“负数”均属于集合,排除;

C项:“红色”和“蓝色”都是颜色,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且“红色”和“蓝色”均属于个体概念,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正确”和“不正确”非此即彼,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11.出现高速度、大范围、立体化的作战样式的时代是:

A.冷兵器时代

B.机械化时代

C.信息时代

D.核武器时代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定位原文,“高速度、大范围、立体化的作战样式”出现在第一段第四句话末尾。根据“工业革命,将战争带入了机械化战争时代……出现了高速度、大范围、立体化的作战样式”可知,这种作战样式对应的是“机械化战争时代”。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原文中第一段第四句话提到“工业革命,将战争带入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杀伤敌人的主要能量形式是机械能加化学能,它们使军队的机动力空前提高,冲击力和杀伤效能空前增大,出现了高速度、大范围、立体化的作战样式”。可见,出现高速度、大范围、立体化的作战样式的时代是机械化战争时代。

故正确答案为B。12.定义:①知觉的选择性:人们在知觉对象时,总是在许多对象中有选择地突出反映某些对象,或者在一个对象的许多特性中突出地反映某些特性。②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总是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领会的。词的指导作用、实践活动的任务以及人们对知觉对象的态度等,对理解和领会知觉对象都有很大影响。③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典型例证:(1)张老师在第一次上课时,就注意到靠近窗口的那个男孩。(2)王先生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主任问好。(3)老孙家昨夜电视突然闪出火花,老孙迅速拔掉电源。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1)知觉的选择性:许多对象中有选择地突出反映某些对象,或在一个对象的许多特性中突出地反映某些特性;

(2)知觉的理解性:总是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和领会;

(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

例证(1),张老师第一次上课就注意到靠近窗口的男孩,在众多学生中注意到了一个人,体现了“在许多对象中有选择地突出反映某些对象”,符合定义知觉的选择性;

例证(2),每天上班都向主任问好,是王先生的个人习惯,与“知觉”无关,不符合定义;

例证(3),老孙迅速拔掉电源,说明其有处置突发状况的知识和经验,体现了“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和领会”,符合定义知觉的理解性。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每个定义中的关键词。

知觉的选择性:关键词强调“有选择地突出反映某些对象”。

知觉的理解性:关键词强调“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领会”。

知觉的恒常性:关键词强调“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第二步:逐一分析例证与定义间的关系。

例证(1)中张老师第一次上课就注意到靠近窗口的男孩,这是有选择的对靠近窗口的男孩的注意,符合知觉的选择性的定义,因此例证(1)对应定义①;

例证(2)强调王老师每天上班干的第一件事,“每天”说明这是一种习惯,不与上面的定义相对应;

例证(3)中老孙迅速拔掉电源,说明老孙有这样的经验或是相关方面的知识,所以他在面对电视突然闪出火花时会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符合“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领会”,因此例证(3)对应定义②。

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2个。

故正确答案为C。

13.承揽合同: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

下列不属于承揽合同的一项是:

A.甲把数码相机送到厂家维修处进行修理,并支付200元的维修费

B.甲以3万元的价格将自己开了两年的捷达车卖给乙

C.甲花2000元请某装饰公司设计了一套装修方案

D.甲提供木材,请一木工为自己打造一张雕花大床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

②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厂家是承揽人,甲是定作人,厂家按照甲的要求完成修理工作,属于“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符合定义;

B项:甲与乙是买卖双方,不体现“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不符合定义;

C项:装饰公司是承揽人,甲是定作人,装饰公司按照甲的要求完成设计工作,属于“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符合定义;

D项:木工是承揽人,甲是定作人,木工按照甲的要求完成打造工作,属于“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且“定作人付报酬”。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中厂家按照甲的要求维修,符合定义;

B项中甲把车卖给乙,而乙并不需要按照甲的要求完成任何工作,因此不符合承揽合同的定义;

C项装修公司按照甲的要求设计,符合定义;

D项木工按照甲的要求制作,符合定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14.经过努力,甲、乙、丙、丁等4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4所名校。9月初,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了。已知:

(1)甲没有上北京大学;

(2)乙没有上清华大学;

(3)丙没有上南京大学;

(4)丁没有上东南大学。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没有上清华大学

B.乙没有上北京大学

C.丙没有上东南大学

D.丁没有上北京大学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解法一)

题干信息确定,选项不容易排除,因此采用代入法,将选项带入题干,可得:

A项:甲没有上清华大学,将甲上清华大学代入题干,可以得到甲上清华,丙上北大,乙上东南,丁上南大,符合题干,所以,甲可以上清华,A不正确,排除。

B项:乙没有上北京大学,将乙上北京大学代入题干,可以得到甲上南大,丙上东南,乙上北大,丁上清华,符合题干,所以,乙可以上北大,B不正确,排除。

C项:丙没有上东南大学,将丙上东南大学代入题干,可以得到甲上南大,丙上东南,乙上北大,丁上清华,符合题干,所以,丙可以上东南大学,C不正确,排除。

D项:丁没有上北京大学,将丁上北京大学代入题干,因为乙丁在同一座城市,所以乙上清华大学,与题干中(2)乙没有上清华大学相矛盾,说明丁上北京大学是错的,所以丁没有上北京大学。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

根据题干已知信息难以推理,也可采用假设法。

根据“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可知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下,如果甲和丙去北京,乙和丁去南京,根据条件可知:甲(清华)、乙(东南)、丙(北大)、丁(南京);

第二种情况下,如果甲和丙去南京,乙和丁去北京,根据条件可知:甲(南京)、乙(北大)、丙(东南)、丁(清华)。由此发现,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丁都没有上北京大学。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为排列组合题型。

本题根据题干已知信息难以推理,故采用假设法。

根据“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假设甲、丙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则乙、丁分别去了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由(1)知,甲去清华,丙去北大;

由(4)知,丁去南京大学,乙去东南大学,与题干已知信息不矛盾。假设甲、丙分别去了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乙、丁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由(3)知,丙去了东南大学,甲去了南京大学;

由(2)知,乙去了北京大学,丁去了清华大学,也与题干信息没有矛盾。因此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若是第一种情况,则A项错误;

若是第二种情况,则B、C项错误。

两种情况下丁都没有去北京大学,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此题由题干条件不能直接推理,可以根据题干假设或者从选项出发进行反向代入。

方法一:根据“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假设甲、丙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则由(1)得,甲去了清华大学,丙去了北京大学;由(4)得,丁去了南京大学,则乙去了东南大学,没有矛盾。假设乙、丁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则由(2)得,乙去了北京大学,丁去了清华大学;由(3)得,丙去了东南大学,则甲去了南京大学,也没有矛盾。即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中,A项错误;在第二种情况中,B、C两项错误;只有D项在两种情况均成立。故答案选D。

方法二:将各选项反向代入,若能推出矛盾,则该选项一定正确。A项,假设甲上了清华大学,则根据“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可以推出丙上了北京大学,再结合(4)可以推出丁上了南京大学,则乙上了东南大学,没有矛盾。B项,假设乙上了北京大学,则丁上了清华大学,由(3)可得,丙上了东南大学,则甲上了南京大学,没有矛盾。C项,假设丙上了东南大学,则甲上了南京大学,由(2)可得,乙上了北京大学,则甲上了清华大学,没有矛盾。D项,假设丁上了北京大学,则乙上了清华大学,与(2)矛盾。故丁一定没有上北京大学,D项正确。故答案选D。15.15,26,44,72,112,(

A.144

B.169

C.158

D.160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倍数递推。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26=15×2-4,44=26×2-8,72=44×2-16,112=72×2-32,规律为第二项=第一项×2-修正项,修正数列为4,8,16,32,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32×2=64,则所求项为112×2-64=160。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考虑因式分解,原数列可因式分解为1×15,2×13,4×11,8×9,16×7,(32×5),“×”前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16×2=32,“×”后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7+(-2)=5,则所求项为32×5=160。

因此,选择D选项。16.3,5,16,82,1315,(

A.107834

B.12849

C.12847

D.108847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递推积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16=3×5+1,82=5×16+2,1315=16×82+3,规律为第三项=第一项×第二项+修正项,修正数列为1,2,3,下一项为4,则所求项为82×1315+4=107834(也可用尾数法,尾数为4)。

因此,选择A选项。17.0,,,,,(

A.12

B.13

C.

D.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分数数列。

第二步,分子分母分别成规律。

分母数列:1,3,5,7,9,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求项分母为9+2=11;

分子数列:0,7,22,45,76,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

差数列是公差为8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31+8=39,则所求项分子为76+39=115。

则所求项为。

因此,选择D选项。18.析词:只为了表达特殊的需要,临时把某个词拆开使用的修辞手法。

下列属于析词的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C.教学要避免疏而不导,启而不发

D.不爱家何以爱国,不孝父母何以爱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为了表达特殊的需要;

②临时把某个词拆开使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鸿儒”指的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白丁”指的是知识浅薄的人,未体现“临时把某个词拆开使用”,不符合定义;

B项:“宇”指的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宙”指的是过去和当今还有未来,只是在分别解释“宇”和“宙”的内涵,未体现“为了表达特殊的需要”,不符合定义;

C项:分别将“疏导”和“启发”进行拆分,体现了“临时把某个词拆开使用”,用来解释教学应避免的事情,体现了“为了表达特殊的需要”,符合定义;

D项:未体现“临时把某个词拆开使用”,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关键词查找。

析词的定义要点为:临时将某个词拆开使用。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D两项并未出现拆分使用词语的现象,排除;

B项只是表达“宇”与“宙”的本质含义,也并非拆分使用,排除;

C项为了要表达清楚教学方法的内涵,将“疏导”与“启发”分别拆开使用,符合析词特征,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析词的定义要点是: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临时把某个词语拆开使用。A、D两项未把词语拆开使用,B项是解释宇和宙的本来含义,并非临时拆开使用,均不符合定义;C项将疏导和启发拆开使用,符合定义。故答案选C。19.2,17,29,38,44,(

A.45

B.46

C.47

D.48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

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

差数列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6+(-3)=3,则所求项为44+3=47。

因此,选择C选项。20.作者撰写此文,其目的在于:

A.介绍中医学不同于西医学的科学范式

B.阐释中医与西医在科学形态上的差别

C.说明中医比西医更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D.提醒人们正确认识中医学的科学价值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前三段讲中医的可取之处和它延续至今的原因,最后一段呼吁人们应该重视中医,发掘中医的优秀成分。整个文章为“分—总”结构,前三段都是为最后一段做铺垫,作者的目的在于呼吁人们重视中医。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符合文意。A项、B项和C项均表述片面,对应文章的一部分内容。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材料为分总结构,前三段材料分别介绍了中西医学在科学范式和科学形态上的差别,并分析中医学发展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最后一段材料点明主旨,呼吁人们不要对中医学全盘否定,应该积极发掘其优秀成分。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D项是对全文主旨的总结。

A、B、C三项都只对材料某一部分进行总结,过于片面。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变形的主旨观点题。需要考生先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章的主旨,然后判断选项是否与之相符。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医学的独特思维体系及在当今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最后一段通过“应当积极地发掘其中的优秀成分”的文字提出倡议,提醒人们正确认识中医学的科学价值,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故D项当选。

A、B、C三项均为文章部分内容,不能概括全文。故本题选D。21.2,12,45,112,(

),468

A.135

B.155

C.185

D.275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因式分解。原数列可分解为:1²×2,2²×3,3²×5,4²×7,(5²×11=275),6²×13。“×”前是平方数列,下一项为5²;“×”后为2,3,5,7,(11),13,是连续的质数数列,则所求项为5²×11=275。

因此,选择D选项。22.目前,各种新的技术还在测试中,填埋也不是废物处理的唯一方式。垃圾的焚烧和循环利用也在许多国家的废物处理中占较大比例,而且这两种方式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传统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如金属、塑料及纸张的回收利用,仍然发挥较大作用。但是最快的废物循环方式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垃圾堆肥。

从这段文字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垃圾焚烧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

B.填埋、焚烧、循环利用是常用的废物处理方式

C.传统的循环利用方式包括可再生物资的回收

D.垃圾堆肥不久将取代其他废物循环利用方式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垃圾的焚烧和循环利用……这两种方式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符合文意,正确。B项对应“填埋也不是废物处理的唯一方式”“垃圾的焚烧和循环利用也在许多国家的废物处理中占较大比例”,可知填埋、焚烧和循环利用是废物处理的常用方式,符合文意,正确。C项对应“传统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如金属、塑料及纸张的回收利用,仍然发挥较大作用”,可知传统的循环利用方式包括可再生物资的回收,符合文意,正确。D项“不久将取代”文段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A项正确,由文段第二句“垃圾的焚烧和循环利用也在许多国家的废物处理中占较大比例,而且这两种方式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可以推出;

B项正确,由文段第一二句“填埋也不是废物处理的唯一方式。垃圾的焚烧和循环利用也在许多国家的废物处理中占较大比例”可以推出;

C项正确,由文段“传统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如金属、塑料及纸张的回收利用,仍然发挥较大作用”,可知传统的循环利用包括可再生物资的回收;

D项不能推出,文段指出“最快的废物循环方式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垃圾堆肥”,但并未说明垃圾堆肥不久将取代其他废物循环利用方式,“不久将取代”属于无中生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问的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实则是考查对文段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选项中的关键信息在文段中找到与其对应的原文,并进行一一对照,然后找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即可。由文段第二句“垃圾的焚烧……这两种方式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可知A项正确。由第一句和第二句可知,B项正确。由“传统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如金属、塑料及纸张的回收利用”可知,C项正确。文段最后一句提到“垃圾堆肥”是最快的废物循环方式,并不能推出D项内容。故本题选D。23.定义:①创造酝酿:指创造过程的开始阶段,主要内容是确定具体课题、调查既有材料,制订研究方案和进行可行性分析。②创造顿悟:指创造过程的实施阶段,在定向积累到足以完成创造活动的前提下,突然悟到了成功的诀窍。③创造验证:指创造过程的总结阶段,创造成果与原定假设以及小规模实验成果与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比较印证,从而检验创造成果的实际价值。典型例证:(1)汉字起源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汉字丰富的特点使人通过汉字本身就能直接了解书籍本身的象征意义,保留传统文化的意义并非只是守成不变。(2)老强想解开古代木马车之谜,但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突然悟出了木马车设计要领,终于仿制出了一辆木马车,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3)中国的生死健康产品——防病毒生化安全套,利用纳米技术,弥补了天然乳胶的漏洞,提升了致密度,既能阻隔艾滋病病毒,也能对比之更小的病毒进行物理隔离。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不正确的是:

A.例证(1)与定义①相符

B.例证(2)与定义②相符

C.例证(3)与定义③不相符

D.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③①不相符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1)创造酝酿:在创造开始阶段,确定课题、调查材料,制订方案和进行可行性分析;

(2)创造顿悟:在创造实施阶段,在定向积累的前提下,突然悟到成功的诀窍;

(3)创造验证:在创造总结阶段,通过比较印证,检验创造成果的实际价值。

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

例证(1),仅提到汉字的特点可以了解书籍象征义,未体现汉字“创造过程”,不符合所有定义;

例证(2),百思,说明在“定向积累的前提下”,突然悟出木马车的设计要领,找到成功的诀窍,符合定义创造顿悟;

例证(3),安全套已创造完成,但仅提到产品的优良特点,并未进行“比较印证”和“检验成果价值”,不符合所有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①创造酝酿:“创造过程的开始阶段”、“确定具体课题、调查既有材料,制订研究方案和进行可行性分析”;

②创造顿悟:“创造过程的总结阶段”、“定向积累到足以完成创造活动的前提下,突然悟到了成功的诀窍”;

③创造验证:“创造过程的总结阶段”、“检验创造成果的实际价值”。

第二步:逐一分析例证。

例证(1):说汉字的起源、汉字丰富的特点、保留传统文化的意义等,不符合关键词“确定具体课题、调查既有材料,制订研究方案和进行可行性分析”,不符合定义①创造酝酿;

例证(2):老强突然悟出了木马车设计要领,符合“实施阶段”和“突然悟到”,符合定义②创造顿悟;

例证(3):仅说明了防病毒生化安全套的优点,并未涉及“比较印证”、“检验”,不符合定义③创造验证。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三个定义和三个典型例证,要求选择判断不正确的一项,需明确定义之间的区别,再结合事例比较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创造酝酿:创造过程的开始阶段,确定具体课题、调查既有材料,制订研究方案和进行可行性分析。

创造顿悟:创造过程的实施阶段,在定向积累的前提下,突然悟到了成功的诀窍。

创造验证:创造过程的总结阶段,比较创造成果与原定假设,检验创造成果的实际价值。

例证(1),汉字丰富的特点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书籍象征义,未体现创造,不符合全部定义。

例证(2),百思体现了定向积累,他突然悟出了木马车设计要领,体现了突然悟到了成功的诀窍,符合创造顿悟定义。

例证(3),防病毒生化安全套的特点,未体现创造的酝酿、顿悟和验证,不符合全部定义。

综上,判断不正确的是A项。故本题选A。24.用一根绳子测量一口枯井的深度,如果绳子对折去量就多出4米,三折去量就多出1米,则该井的深度是:

A.6米

B.5米

C.4米

D.3米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设井深为x米,根据绳长一定可得2(x+4)=3(x+1),解得x=5。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设绳子长度为x米,根据井深一定可得,得x=18。

第三步,井的深度为18÷2-4=5(米)。

因此,选择B选项。25.我国东部地区各省(市)中,2009年商品房单位面积售价上涨比率最大的省(市)是:

A.上海

B.北京

C.海南

D.浙江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平均数增长率比较问题。

第二步,定位表格“上海、北京、海南、浙江”所在行。

第三步,根据平均数增长率=,分数差异大,分子减法计算截位舍相同,可得2009年上海、北京、海南、浙江商品房单位面积售价分别上涨约、、、,根据分数性质(分子大且分母小的分数大),2009年商品房单位面积售价上涨比率最大的是上海。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单位面积销售价格=销售额÷销售面积,是销售额与销售面积的平均数。由此定位到表格最后四列,表中给出了2009年东部地区各省(市)的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以及各自的同比增长率。题干要求单位面积销售价格上涨比率最大的省(市),即求平均数的增长率大小比较。

可分别求出2009年、2008年单位面积销售价格,再代入“”计算。其中2009年平均数可直接代入公式得到;2008年销售面积、销售额即2009年的同比基期量,可根据“”得到。

将以上计算过程进行化简:,即单位面积销售价格增长率=。上海商品房单位面积售价增速为-1,北京为-1,海南为-1,浙江为-1。比较可知,上海商品房单位面积售价增速最大。故本题选A。26.假定G星不与B相邻但与最南侧的某星相邻,可以推出位于正中的星是:

A.C星

B.D星

C.E星

D.F星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F星”提到最多,利用最大信息优先原则,所以从“F星”入手。

由(2)(3)可得从北至南:①B、F、C或②C、F、B;

结合(1)可得从北至南:①B、F、C、E或②E、C、F、B;

结合(4)可知,A在北侧;

由“G不与B相邻但与最南侧的某星相邻”,可知B、C、E、F四颗星从北到南到排列顺序只能是“B、F、C、E”,才能保证G和B不相邻,又因为G与最南侧的某星相邻,因此可知G位于最南侧倒数第二的位置,则剩下的D星就是最南边的星星;

综上,可得七颗星从北至南:A、B、F、C、E、G、D,因此,最中间的星星是C星。

因此,选择A选项。27.

A.0

B.0.5

C.1

D.2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