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摄像技术全集选编如何进行影像的训练1.影像构成的七个要素(主体、陪体、前景、背景、影调、线条、色彩)2.影像的形式法则(服务于画面审美需要)3.表意(成组镜头进行表意,画面与画面的结构,即微观蒙太奇)4.造句(之前是组词,是状态。随着时间进程,要有动态、有变化、有进程感,要学会影像叙事的语法)2段落训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练习的是转场,需要的是逻辑)结构训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把结构理顺)修辞训练文体训练(不同影像形式有不同的影像规则。纪录片读的是思想;实验片读的是创新;剧情片读的是影像逻辑)3第一节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摄像镜头光电转换系统录像系统成像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存储录像信息伺服系统6摄像机工作原理框架图三基色原理
1、任何一种彩色都可以由三种基本彩色光混合产生,任一种彩色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基色。2、将三基色按不同比例合成可以引起不同的彩色感觉。合成彩色的亮度由三基色之和决定;而色度(色调和饱和度)由三基色之比例决定。3、三个基色必须是独立的。一般用红、绿、蓝作三基色。单CCD(电荷耦合器)原理:单CCD在感光点上加上滤镜,只能接收三原色的其中一种色彩。第二节摄像机的种类和结构1、按质量分类2、按摄像器件分类3、按制作方式分类2、按电视节目制作ENG用摄像机EFP用摄像机ESP用摄像机二、EFP方式EFP(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方式,即“电子现场制作”。这是同时用两台以上摄像机和一台特技效果发生器及其他相应设备,在拍摄现场制作节目的方式。它的制作特点是多机拍摄、即时编辑、现场感强。longlifei@163.com龙黎飞三、ESP方式
ESP(ElectronicStudioProduction)方式,即“电子演播室制作”。结合了ENG和EFP的长处,既可能是数台摄像机同时拍摄,又可能在制作上精工细雕。演播室的制作设备比较完善,有齐全的摄录设备、良好的照明、音响系统,还有布景、道具等,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来说是十分方便的。153、按摄像器件摄像管摄像机CCD电子耦台器件摄像机〔按CCD数量可分为:单片、三片式摄像机〕。
,摄像机的结构:1.镜头2.寻像器3.话筒4.主机5.附件17镜头的光学特性
(1)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基本特性。平行于光轴入射的光线通过单透镜会聚在光轴上的某一点F,该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称为焦距f。调焦(Focus)目的是使光线通过摄像机镜头后准确地会聚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得到轮廓清晰的景物图像。18长焦镜头:镜头焦距大于25mm,视角在24度-8度之间的镜头是长镜头,也称窄角镜头。在使用长焦镜头时,有几点应该注意:1.长焦镜头的视角小,对拍摄时的抖动极敏感,因此应将摄像机固定在三角架上,并且三角架要选坚固的。2.用长焦头拍摄远处景物,影像质量受天气影响较大,紫外线、尘埃和水汽都会使影像清晰度下降、反差变弱和色彩不饱和。因此,用长焦头拍摄远处景物时,最好要选择反差较大、色彩较饱和的景物做拍摄对象。3.长焦镜头的成像特点是产生空间透视压缩感,景深小。原来有相当距离的前后景物,可拍得好像紧紧相邻在一起。因此,用长焦镜头是很容易表现紧凑拥挤的画面效果的。(拥挤的街道)4.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好像用望远镜去观察远处的物体,善于拍摄难以接近及远处的物体。5.善于表现横向主体的动势,不善于表现纵向主体的动势。6.由于景深范围小,因此易产生焦点不实的问题,要先将镜头推到极致,对准焦点,再进行拍摄。3.短焦镜头产生的景深较大。除非拍摄距离极近,否则,要想用短焦镜头得到小景深画面效果是不大可能的。4.使用短焦镜头务必要仔细聚焦。5.由于短焦镜头视角大,透视感强但拍摄人物时有扭曲丑化效果。6.广角镜头弱化画面的抖动,因此常进行移动拍摄。23(2)光圈光圈又称相对口径。位于镜头透镜组后部,其作用是调节入射光的光通量以得到摄像器件成像成需要的照度。2011年第一学期longlifei@163.com24第三节摄像机的技术特点摄像机的三大技术指标:1.分解力(标清720×576;高清1920×1080)2.灵敏度(以同一照度下拍摄同一景物得到额定输出时所用的光圈大小来进行衡量)。3.信噪比(指音源产生最大不失真声音信号强度与同时发出的噪音强度之间的比率,通常以“SNR”或“S/N”表示,一般用分贝(dB)为单位,信噪比越高越好。)700线的清晰度、60dB的信噪比、F8.0的灵敏度已不再是区分广播级和专业级摄像机的主要指标。26摄像机的技术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所拍画面“立等可见”2.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工作3.技术上的局限(电视摄像的宽容度1:32)27第二章摄像机的视点与镜头效果第一节摄像机的视点第二节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28拍摄方向后侧方向正侧前侧方向正面背面拍摄方向:1.正面拍摄2.侧面拍摄3.半侧面拍摄4.背面拍摄31①正面方向拍摄摄像机的镜头在被拍摄主体的正前方进行拍摄优点: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正面特征、易显示庄严肃穆的气氛。不足:如画面主体构图过大,就会封锁观众,无法向纵深方向透视,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32②侧面方向拍摄A、正侧面拍摄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正面方向成90度的位置上拍摄,包括正左方和正右方。优点:易于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姿态和外沿轮廓,最能反映其运动特点。不足:不利于展示立体空间。33B、斜侧面拍摄摄像机在被拍摄对象正面、正侧面、背面以外的任意一个水平方向进行的拍摄。优点:主体透视效果明显,画面生动活泼,有较强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如果被摄主体是两个人,斜侧面拍摄还可以起到强化主体、淡化陪体的效果。34③背面方向拍摄摄像机从被摄主体背后即正后方进行拍摄。摄像机与被摄主体的视向一致,如果被拍摄的是人物,那么被摄人物所看到的空间也是观众所看到的空间,给人以极强的主观参与感。由于摄像机拍摄不到被拍人物的脸部,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易产生悬念。35拍摄高度:1.水平拍摄2.仰拍3.俯拍36拍摄高度地平线俯角度拍摄平角度拍摄仰角度拍摄①平摄:摄像机镜头与被拍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的人们观察事物的情况相似。被摄对象不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38②俯摄:是一种自上而下、由高向低的俯视效果。这时,摄像机的镜头高于被摄主体水平线。由于被摄人物显得萎缩、低矮,画面往往带有贬低、蔑视的意味。画面压抑,视觉重量感较正常为小。39③仰摄:摄像机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线向上进行的拍摄。产生由低向高、由下向上的视觉效果。常常以天空或某种特定画面为背景,达到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目的。在使用广角镜近距仰拍人物时,极易引起人物变形,应引起注意。40景别:1.远景2.全景3.中景4.近景5.特写41第二节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固定镜头是与运动画面相比较而定的,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拍摄固定镜头的前提条件。固定镜头虽然在直观上很接近于美术作品和摄像照片的形式感,但不能将它们等量齐观。在塑造形象,表现运动,营造气氛等方面,是艺术作品和照片不能企及的,不仅能表现静态对象,同样能表现好动态形象。
固定镜头的核心点:就是画面所依附的框架不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因为排除了推、拉、摇、移等运动因素,固定画面很接近照片的形式感,但是电视摄像和电视画面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具有表现运动的特性。如:人的出画入画,同一画面内光影的变化,所以与照片相比要区别开来,要树立电视意识和画面造型观念及求同存异。 固定镜头不仅能够纪录和表现静态的对象,同样也能够很好的表现画面内部的运动。
固定画面的特性
第一:固定画面框架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画面的外部运动因素消失,但是并不妨碍它对运动对象的纪录和表现。第二:固定画面视点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停留观看、注视详视的视觉体验和视觉要求,常用于传递信息、表现主体等。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东方之子”拍摄人物接受采访时,回答提问时,一般都采用固定画面的,这样观众易于观察其语气神态,注意其语言信息获得舒适自然的交流感。由于观众得以仔细观察,对构图技巧提出更高的要求。固定画面的功用及局限一、固定画面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二、固定画面对静态的人物有突出表现的作用三、固定画面能够比较客观的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四、固定画面可以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五、固定画面富有静态造型之美及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六、固定画面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七、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相比,镜头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八、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不同一、固定画面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框架固定,观众的视线能长时间,比较充分的关注画内景物,在视觉语言中常起到交待客观环境,反映场景特点,提示景物方位等作用。如:纪录片《龙脊》中,从山顶以大全景俯拍故事发生地点那座深山小村寨的固定画面,就非常直观反映出了村寨被四周环抱的莽莽群山所封闭阻隔,交通不便,远离都市的环境特点。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在拍摄会场,庆典,事故等事件性新闻时,由远景,全景等大景别固定画面,交待事件的发生地点和环境。在电视剧中也常用固定画面,来表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生活场景。二、固定画面对静态的人物由突出表现的作用这里所说的静态是指人物位移不大,并不排除人物的语言,神态及表情动作等变化与表现。比如说:重要人物,用固定拍摄,符合观众“盯看”和“凝视”,在拍摄政要,在节目陈述观点或接受采访的人进行拍摄时,通常以角度适宜,小景别固定画面为主。如:奥运会颁奖仪式上,获得金牌运动员在领奖台上聆听本国国歌,注目国旗时,基本上是中、近景甚至特写景别的固定画面来拍摄,以捕捉运动员激动的神情,胜利的微笑或喜悦的泪水。电视剧中,当表现特定情节下特定人物的特定的表情或动作时,也经常以对象明确的固定画面来处理。
三、固定画面能够比较客观的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与运动画面相比,背景的参照物,会缺乏较为准确的速度、节奏认识。虽然固定画面难以表现运动主体的整体过程,但在局部区域却能起到客观记录运动速度和运动节奏,姿态的变化的作用。如:杂技运动员钻火圈表演时,3000米障碍赛跑中,跨越水栏。四、固定画面可以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固定画面中最积极、最显著的静态因素就是画面框架,运用框架因素来反衬运动因素,往往能使运动对象的动感,动势得到突出甚至夸张的表现。如:拍火车,低角度固定画面处理,能够拍到列车呼啸而来。运动主体“划过”画面的情况,从某种程度上,在表现动感上比运动画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拳击比赛,中、近景固定画面,会出现拳手挥拳“划出”框架之外,令观众有“呼之欲出”的强烈动感。战斗场面的指挥部,固定画面,静态的指挥员,发报员,接线员,参谋人员的出入画面,动感十足,来映衬出紧张、严肃的应战氛围。五、固定画面富有静态造型之美及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运用线,形,色,光线,影调等造型元素拍摄出优美的固定画面,应用电视摄像人员立身之本之一。如:“龙脊”中拍摄山村外貌和雨后山坡梯田的固定画面,光影炫目,构图雅致的上乘之作。表现出了摄制人员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六、固定画面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
固定画面静的形式,能够强化静的内容,给观众以深沉,庄重,宁静,肃穆,压抑,郁闷等画面感受。抓住这种心理感为主题服务。如:拍摄图书馆,全景同学们伏案读书,多名同学凝思的脸部特写,较现场氛围相统一。射击运动员举枪瞄准,子弹待发时,通常也是以中、近景别的固定画面处理。通过画面展示形象,传递信息是浅层次的基础的要求,通过画面来引发感情,表达思想是深层次的,有一点难度的要求。如果能够根据内容和主体选择适合其表现的画面形态就比较容易获取观众的沟通和认可。如:病房中缓缓流动的输液瓶,围棋盘边托腮思考的棋手,刚刚得知儿子为国捐躯的白发老母亲等等。七、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相比,镜头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主观镜头为运动,客观镜头为固定固定镜头所表现出的客观性,在新闻和纪实类节目中是能够较好地传达出现场性,真实性等画面效果的。八、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不同运动画面是一种“近”的感觉,即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时间感。固定画面则易于表现出“远”的感觉,如时间上的过去感,历史感和往事感等。《焦点访谈》“小王丽找妈妈”的跟拍,寻亲过程犹如“正在进行时”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中采访老同志时的镜头,老同志语速缓慢,安详的神态,使用中景固定画面,很好地表现出那种回首悠悠岁月的往事感。固定画面在电视造型中的局限和不足:
固定画面,视点单一,视域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固定画面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很大变化。固定画面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体难以做到很好的表现。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固定画面不如运动画面那样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流程。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一、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调动动感因素,做到静中有动,动静相宜。如:拍一池春水,放入几只浮游嬉戏的鸭子。二、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如:不注意前景、后景及立体、陪体等的选择和安排,不注意纵轴方向上的人物或物体的高度,就容易出现画面缺乏立体感、空间感的问题。三、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应该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四、固定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拍出构图精美,景别清楚准确,画面主体突出,背景简洁,画面信息凝练集中的优秀固定画面五、固定画面的拍摄要“稳”字当头,尽量使用三脚架。
运动镜头:推拉摇移跟56第三章电视摄像构图电视摄像构图是将有关被摄对象的一切因素,包括光线、色彩、线条、影调等造型因素,综合在同一画面之中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构图是指画面的形式结构,它必须要为主题和内容服务。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57一、电视摄像构图特点变化运动性多点固定性(拍摄中不断变化方位、角度和景别等,造成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表现被摄对象的形式。)简洁明确性
整体一次性二、电视摄像构图的形式按照画面内存在的外在线条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黄金分割构图(九宫格式构图)。59CAI---19黄金分割: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0.618:1CAI---23九宫格(井字)原则三、电视摄像构图的要求:①要鲜明的揭示主题②要有力的突出主体③要巧妙的形成均衡④要大胆的打破成规62四、电视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1.光线2.色彩3.影调4.线条631、光线光线是电视画面构图的基础和灵魂。2、色彩色彩赋予电视画面情感。暴风雨的天空太阳和云的天空3、影调1)定义:画面中的影像所表现出来的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2)分类A、从画面明暗分布的倾向划分:有亮调、暗调、中间调
B、从画面明暗对比(反差)的倾向上,划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亮调亮调:高调、明调、淡调子、轻调子等。画面的明暗比例是明多暗少,以明为主,给人以明快、纯洁的感觉。暗调暗调:低调、深调、重调等。画面暗多明少,以暗为主,给人以凝重、肃穆之感,拍摄暗调画面,宜选择暗背景、深色调景物和低照度照明条件。中间调中间调:画面明暗均衡,层次丰富,从最亮的影调到最暗的影调之间有大量的次亮、次暗等过渡层次。硬调硬调:又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中间层次和过渡层次少。软调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软调的画面缺少最亮和最暗的调子,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中间调中间调:又叫标准调,从画面的明暗对比来看,中间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从最亮的景物到最暗的景物,以及两者之间的中间过渡层次,在中间调子的画面中都有表现,分布均衡。BACK直线直线是指一个点沿某一固定的方向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直线又可分:水平线、垂直线、斜线三种。A、水平线易产生宽阔之感,在拍摄大地、海洋、湖泊、草原等时,以水平线作为构图的主线条。B、垂直线易传达高耸、刚直之感。如拍摄林立的楼群、挺拔的树木、油井的钻塔等景物时,常以垂直线来作构图的主导线条。C、斜线易产生动感和纵深感,当构图以斜线作为主导线条时,画面会显得活跃或动荡不安等。如:拍摄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整装待发的部队阵列等常以斜线来构图。曲线曲线是一个点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并发生变向后所形成的轨迹。曲线给人以流动感、韵律感与和谐感。圆形S形实线条实线条——画面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可见的线条。虚线条虚线条——画面形象中并不实有的线条,是靠观众的想象和联想来补足和完成的。第四章电视摄像用光原理第一节电视摄像用光的种类第二节自然光的运用第三节人工光的运用711、按光源的种类分,可分为自然光、人工光、混合光。2、按光的性质分为直射光(硬光)、散射光(软光)。3、按光位分,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底光等。4、按光的造型功能分,可分为主光、副光、背景光、修饰光、效果光、眼神光。72(1)直射光
以自然光来说,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阳光直接照射到被摄者身体的受光面产生明亮的影调,非直接受光面则形成明显的投影,这种光线,我们把它叫做直射光。在这种照明光线下、由于受光面与阴影面之间有一定的明暗反差,比较容易表现出被摄者的立体形态,而且光线的造型效果比较硬,也有人把它叫做硬光。在薄云遮日的天气,由于白云能扩散一部分阳光,使直射光的照明反差降低,适于拍摄人橡。其光线性质仍象晴天的阳光,也属直射光。73(2)散射光
在阴天的时候,阳光被空中的云彩遮挡,不能直接投向被摄者,被摄者依靠天空反射的散射光线作照明,这样就不会形成明显的受光面和阴影面,也没有明显的投影,光线效果比较平淡柔和。这种光线叫做散射光,也叫软光。如果就灯光发出的人工光来说,如果灯上没有聚光设备,或者灯具上附加了能使光线散射的装置(如散光屏、柔光纸、反光伞等),发出的光线则是漫射性质,也属散射光。74拍摄时选用直射光或散射光,造型效果有明显不同。直射光拍出的影像线条和影调较硬;散射光拍出的影像线条和影调较柔和。75光位以摄像机的拍摄方向为基准,可以有各种分类。
1、正面光
它的方向和摄像机的拍摄方向一致,一般采用漫射光,用它均匀地照射整个物体及其周围。正面光又称平光或顺光。
1、正面光
它可以取得普遍的亮度,较好地表现景物的固有色彩。这种光影调柔和,但处理不当,会使画面缺乏亮度层次和立体感,显得呆板,所以要和其他光位的光配合使用。
2、前侧光
它的位置在被摄对象的右侧或左侧,与拍摄方向成45’左右的夹角,高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这种光能表现被摄对象表面的质感和立体形态、轮廓,产生较好的塑型效果。在前侧光所形成的阴影处,配以适当的照明,可以丰富层次,取得丰满、有力的造型。
3、侧光
它的位置在被摄对象一侧,与拍摄方向成90’夹角。它能造成人物面部或物体表面明显的明暗面,起到突出物体的表面结构、质感的作用。用它描写景物,能较强地表现出立体形状;用它刻划人物,又能给人坚毅有力的感觉。4、侧逆光
侧逆光的位置与拍摄方向成135’的夹角,一般用于勾划轮廓,制造立体感。它能起到使主体与背景隔离的作用,造成空间感。由于侧逆光的光强一般都比较大,所以景物上往往会有一条明亮的轮廓线,给画面带来生气。
5、逆光
逆光和拍摄方向成180’,它常被用来表现物体或人物的剪影效果。它能将物体或人物与背景隔离开来,勾划出轮廓线条,造成空间的深度感。6、顶光
它是从上向下投射的垂直光线。在顶光下拍摄人物,会产生反常、奇特的效果,如人物的前额发亮、眼窝发黑、鼻影下垂、颧骨突出,只有在须对人物进行特殊处理时,才用这种照明。
7、脚光
脚光是从被摄物体或人物的下方向上投射的光线。它能产生非正常的造型。常被用来表现画面中的光源,如油灯、台灯、炉火等,所产生的光效,也可以用来拍摄阴森、恐怖气氛中的人物。
1、主光。主光是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光线,是画面造型中最引人注目的强光。其主要功能是:(1)表现光源的方向和性质。(2)产生明显的阴影和反差,塑造人物和景物的形象。在外景拍摄时,白天可以阳光作主光。在室内,可用透过窗户的阳光和天空光作主光。在演播室,则可根据布景,使用功率较大的聚光灯,设置主光。在一般情况下,主光常处在前侧光或后侧光的光位上。
2、副光。副光又称辅助光,一般采用漫散射光或柔光。它可用来控制光比,给主光所造成的阴影以补充照明,表现细腻的质感。当主光确定之后,副光就决定了画面的明暗反差。运用副光应注意:2、副光。(1)亮度不能超过主光。否则将破坏主光的造型效果。(2)副光照明的阴影部分,应仍保持其阴影的性质。(3)尽量避免在画面上产生多余的影子。拍摄时,可使副光与拍摄方向一致,并略高于被摄对象。
3、背景光。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被摄对象在背景中得到鲜明的表现。背景包括两个内容:(1)天背景。演播室中的天片,是演播室墙壁的一圈单色,对它运用色光,就能形成天空背景的效果,加上幻灯投影,还能造成云彩。(2)绘画背景。在背景上绘有景物和建筑物,它们本身富有立体感,所以只要给以均匀的照明,使其亮度和场景中景物光相融合。4、道具光和布景光。道具光是专为陈设道具如桌、椅、柜等专用的光,用以勾画轮廓,突出道具的表面结构、质感等。布景光则是对人工景物的照明光,表现它的立体感和层次变化。布景光的光线效果要真实自然,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烘托出气氛。
5、修饰光。在人物、景物布光基本完成之后,用修饰光对一些局部的地方进行修正,如人物的服装、头发、场景中的某一暗角等。它能美化形象,使之更加悦目、更加富有造型表现力。修饰光多用较小的照明灯具,运用比较灵活。
6、轮廓光。它是逆光效果的一种,一般和拍摄方向成135’-180’的夹角。它能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的边缘,勾划出其体态和轮廓。在繁杂、重叠的景物条件下,它能区分前后层次,增强空间感。
7、眼神光。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形象神态可以用眼睛来体现,特别是在人物的近景和特写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用灯光在眼球上产生的光斑,对刻划人物的神态,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自然光在外景拍摄中,主要的光线为自然光,一般可以将一天中太阳升降同地平面所成角度的变化分为4个阶段。
第二节自然光的运用
(1)曙暮时刻:是利用自然光线并辅以人工照明拍摄夜景效果的极好机会。(2)晨昏时光:是拍摄清晨与黄昏景色的镜头最为理想。(3)正常照明时间:是拍摄外景的最佳时间。(4)顶光时期:太阳光基本垂直照射,人物造形容易失真,背景层次平淡。
97什么叫色温?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产生辐射最大强度的波长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某红色波长的辐射强度最大),达到1050一1150℃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温度相对应的。色温通常用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98一日之间太阳光的色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着有规律的变化。早晚偏低、中午偏高。太阳光的平均色温是5600K。99常见的色温(参考值)如下:
1000K烛光
2000K日出前
2500K室内灯光(旧灯泡)
3000K室内灯光(新灯泡)
3000-4000K日出和日落,没有雾
4000-5000K荧光灯
5000-5500K闪光灯
5500-6000K工作室闪光灯
6000-7000K日光,晴天
7000-8000K低海拔薄云天气
8000-9000K多云-乌云密布
9000-11000K低海拔雨天或高海拔晴天
11000-18000K高海拔阴天或雪天
100当光源为一个在5000-5500K的色温时,呈现为白色。
较低的色温光源,偏红;
较高的色温光源,偏蓝。
101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这就需要摄像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成正确的色彩平衡,就称为白平衡调整。摄像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
102自动白平衡(AWB)调整
白平衡调整是摄像过程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步骤。使用摄像机开始正式摄像之前,首先要调整白平衡。照明的色温条件改变时,也需要重新调整白平衡。如果摄像机的白平衡状态不正确的话,就会发生彩色失真。
自动白平衡调整功能是现在摄像机都有的功能。摄像机存贮有针对某些通用光源的最佳化设置方案。摄像机可以根据通过其镜头和白平衡感测器的光线情况,自动探测出被摄物体的色温值,以此判断摄像条件。并选择最接近的色调设置,由色温校正电路加以校正,白平衡自动控制电路自动将白平衡调到合适的位置。这一功能被称作为自动白平衡调节。
103在以下情况下,自动白平衡功能也会不能正常工作:
1、在很蓝很蓝的天空下的被摄物,这时的色温可以达到9000K-1000K,这时拍出的景物会带蓝色;
2、被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并且色温反差较大的光源照射的被摄物;
3、当被摄物体的光线色调与进入摄像机镜头的光线色调不一致时;
4、摄像机和被摄物体一个在明亮处、一个在阴暗处时;
5、使用照度过强的光源时,如水银蒸气灯、钠灯或某些种类荧光灯;
1046、当光线照度过低时,如烛光;7、拍摄黑暗表面的目标物时;8、某些光源超出探测器的感应范围时,如雪地等极强的光线或阴天很暗的光线;9、当画面出现强烈的红光照明时,如日出日落;10、在移动拍摄中将摄像机从明亮处移到光线相对暗处时的一段时间内,如从室外移到室内。
105第三节人工光的运用室内人工光灯具:1.聚光灯——它是一种硬光型灯具,模拟无云彩遮挡的阳光直射大地的日光效果。照明时常用作主光、逆光、造型光或效果光。2.散光灯——它是一种柔光型灯具,效果似阴天的天空散射光。照明时常用作辅助光、基础光及背景光。3.效果灯106基本的布光方法三点布光这种布光主要用于人物的形体造型。它由主光、副光和逆光三种基本光线的配合而成。
这种布光不但能取得满意的造型效果,而且具有丰富的层次和鲜明的轮廓,是一种较为完善的布光方法。在这三种光线中,它们的光效是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如果主光光位高,则副光光位就要低;主光光位侧,则副光光位就要正。而逆光可视主光和副光的位置决定其高低和左右。处理得当,三个光线可以互相补充;处理不当,则会互相干扰。
第五章静态场景的拍摄第一节会场的拍摄第二节人物摄像第三节景物摄像109所谓静态场景指的是画面所要表现的主体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静态场景与固定镜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静态场景是从被摄主体的角度说的,固定镜头是从拍摄方法的角度说的。静态场景可以运用固定镜头拍摄,也可以运用运动镜头拍摄。110第一节会场的拍摄会场条件:单纯从电视摄像的角度看,会场场景集中,内容集中,但同时也比较单调乏味,很难拍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室内会场一般照明条件恒定,变化不大,但是光照可能不够均匀;室外会场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光线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光照比较均匀。
111会场拍摄的注意事项:无论是室内会场还是室外会场,拍摄者都必须如实纪录下会议的议程、出席会议的领导、重要来宾、主要与会人员以及会议上通过决议等过程性画面。如果会议安排主要领导或重要来宾最后发言,拍摄者必须一直坚持到会议结束。第一个画面一般可以在会场中后方拍摄带会标的大镜头,然后自然地走到主席台前拍摄主席台就座人员和会议主持人的画面。拍摄会场大镜头时要注意尽量避开通向主席台的走道或分割观众的通道,必要时可以稍微站偏一些,要让画面中央充满观众,而不是一条通道。
112拍摄与会领导要注意景别和时间长度的匹配。主要领导的讲话镜头一定要给大给足,其他与会领导和重要来宾不能漏拍,如果没必要给单人镜头,就从中间部位向两边摇拍或拉拍。观众镜头要拍够,一般要能够保证报道时不必重复使用画面。拍摄时要注意景别的变化,注意捕捉情绪比较饱满、注意力比较集中的观众画面。拍摄观众时不必考虑越轴的问题,可以在走道上向两边同时交叉拍摄,这样的画面可以直接串在一起作后期编辑使用。
113如果会议比较重要,对会议的报道可能会比较长,拍摄观众镜头时可以多拍一些普通观众的慢拉镜头,但是不能只从一边拉,最好是按照奇偶数排分别从两边拉拍,这样画面对接起来感觉会舒服一些。一般情况下,会议拍摄时就采用正常平摄角度,不用仰拍和俯拍,也不用超广角,以免人像变形。可用长焦远摄富于表现力的观众表情神态或行为。1141、大型报告会一般均有主席台、观众席、标语横幅等特殊场景。
1)
重要的大型会议可先期向主办方领取会议资料,在了解议程和讲话稿后,有重点的选取讲话稿中部分段落,录同期声,人物取半身固定景。2)
在会议厅正后方拍一组大全景(带有横幅、主席台、观从席),推拉会议厅大全景到主席台全景各一组,左右摇会议厅大全景各一组。3)
在会议厅左右两侧靠中间位置,由主席台全景小摇至观众席,并反打各一组。4)
在主席台与观众席之间的正中间,拍前排就座的人物单人半身固定景,主要人物一人一组半身固定镜头,次要领导两人或三人一组半身固定镜头。(注意人物神态)1155)
在主席台两侧拍后排就座人物,采用推拉各两组镜头6)
在主席台与观众席之间的正中间拍观众席,先左右摇各一组大全景,再一左一右依次从第一排往后排拍摄,取人物半身景,有席卡可带席卡为前景,拍三到四排。7)
这类会议一般均要求配合新闻灯补光8)
所有会议一定要拍摄与会相关主题内容,如文件材料、投影内容等。1162、方桌圆桌等小型会议1)
在主要人物就座的对面推拉的大全景各一组,有横幅拍带横幅的固定大全景一组。2)
主要人物讲话单人半身固定景一组,主次要人物两人或三人一组半身固定镜头。3)
在主要人物身后反打其它人物,可固定景,也可左右小摇各一组。4)
随意选摄位置拍次要人物两人或三人的固定景多组。5)
如在主要人物就座的对面空间位置不足以拍摄大全景,则可在左右侧拍带横幅的大全景各一组。6)
为防人物变形,会议一般不用广角镜,特殊要求可用。117第二节人物摄像一、单人新闻摄像1.拍摄前要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