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022)公开课_第1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022)公开课_第2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022)公开课_第3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022)公开课_第4页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022)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管理系六班郭颖娴——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叶圣陶《开明国文讲义》叶老小故事1:

有这样一个人,12岁时立志爱国强国,所以央求其师为他取字以表明心迹,其师取“秉臣”二字,并教育他要爱国就要先爱乡。1911年辛亥革命光复,他又找到老师说:“清廷覆灭,不能再为臣,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道:“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学习目标1.学习略读方法,用圈点勾画“何人何时何地何结果(意义)”等词语概括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圈读关键句(中心句、段首句、过渡句

、总结句、关联词句)感受叶圣陶先生待人厚

严于己的可贵品质。2.细读重点句段,圈点勾画、理解评价性语句

(含人物性格、议论性句子等)的表达与结构

作用,能恰当评价人物。3.体会作者撷取叶老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小事,看似随意实则精心严谨的行文结构,学习以小见大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的妙处。

请拿起笔,略读课文(5分钟内),找一找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在概括完成后,思考你是如何快速找到这些事件的。略读目标1知其事,概括主要事件

圈点勾画关键信息:

何人?何地?何事?何结果?

叶老小故事2:上世纪50年代,正值推广普通话运动盛行。叶圣陶先生是江苏人,普通话说得不好。他写东西时,担心出错,就请张先生审读、编辑自己的许多文章,发表后稿费也要分给张先生一部分;并且提出“不限语言,内容也要把关”。像那本有名的《叶圣陶童话选》,就是由张先生整理定稿的。张先生回忆说,此书出版后,他不放心,又检查全书,看到《稻草人》那一篇,写牛“扬着头看天”。他担心“扬”字错了,它是否应该改为“仰”呢?不久张先生发现,《红楼梦》中也有“薛蟠扬着脸”的用法,才消除了自己的担忧。

略读目标2理其事,梳理事件之间的联系

圈点勾画关键信息:

关键句中心句

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

(其他部分快速阅读)

参考示例:

略读目标

2理其事,梳理事件之间的联系

圈点勾画关键信息:

(其他部分快速阅读)

关键句中心句

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温馨提示:

事件之间一般包含着内部的逻辑关系如:前后关系、顺承关系、轻重关系、因果关系、详略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等这些。

学习任务:同桌讨论1交流、整合圈画的关键句;2借助关键句,将事件列成思维导图;3化用关键句,清晰连贯地介绍本组的思维导图,

概括课文内容。略读目标3品其德,感其人

圈点勾画关键信息:

“小词”

隐藏着叶圣陶先生的

待人厚、律己严的品德

(其他部分快速阅读)

学习任务二:略读之后有心得参考:

品味细小字词背后的朴素品德与深厚学养我从(

)这一事件中的“”(词语),读到了()的叶圣陶先生。

——感受拓展延伸,感受叶老品之高尚德之不朽写法借鉴一

以小见大小事情见大品格从小事中折射人物美德“所谓二三事,是想写史传大事之外的一点零碎,与我个人有关,并且我认为值得说说的。"——张中行(叶圣陶》启示:

精心选材,挖掘与自己有关的值得说说

的事情,学会运用小事去折射人物的特点。课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略读找出文中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高度评价的语句,做好圈点勾画,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对作者评价的看法,做一点感想式批注,准备分享。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海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略读确定重点选择内容

——窥一段而知全篇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学习任务三1.略读理结构:勾画评价语与关键词,快速理出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2.体会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妙处:

本段所选事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3表达作者观点评价的语句能不能删除?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刻罩上了双层的悲哀。”熟读精思段首抒情我读我思:这句中“繁碎”一词,既写出鞭炮声连续不断、节奏快的特点,也写出作者的心情,听到叶圣陶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于是传达喜气的声音,也成了惊扰,感到纷乱,直至“双层的悲哀”。“送”字用得妥帖,这里既有对叶圣陶先生永远离去的依依不舍,又有希望叶圣陶先生一路走好的美好祝愿。爆竹声也好像有了人的情感,叶圣陶先生西去的路上当不会寂寞。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熟读精思推敲词句我读我思:

“凡...都要…”,有对叶圣陶先生提出写话主张的深重的苦心的理解,也有对“拿笔的人”的殷切的期望。我读我思:第一个“常常”写出两人情感的深厚,对这位业绩非凡的故人的离去饱含着深重的悲哀;第二个“常常”有对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的推崇,也有叶老的主张还没有普遍受到“拿笔的人”重视的无奈。“常常”的反复,加强了情感的表达。我读我思:“偏偏”一次用得恰到好处。用叶圣陶和孔子进行对比,突出叶圣陶能做到这两点,实属难能可贵。写法借鉴二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叙增强感性印象议提升理性思考结构:过渡、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层次清晰。内容:点明人物品质特点。事例内涵:蕴含赞颂景仰之情。表达作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叶圣陶先生,人往矣。叶圣陶先生,人,往矣。写作风格小结: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深切。2.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用语朴素、语言简明而有条理。张中行小故事:

张中行1931年与杨沫相识,1932年春,两人开始共同生活,并于1936年分手。上世纪50年代,杨沫创作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轰动一时,小说中自私落后的“余永泽”被认为是在影射张中行,一时间,张中行被人冷眼相看,他却一直保持着沉默。有人让他写文章为自己辩解一下,但张中行却回答说,人家写的是小说,又不是历史回忆录,何必当真呢。而“文革”中,张中行也一直为杨沫说好话:“杨沫同志直爽、热情,有济世救民的思想。”

但杨沫去世时,张中行没有参加追悼会。仪式后,张中行接到女儿来信说:生时的恩恩怨怨,人已故去,就都谅解了吧。张中行复信时说,人在时,我沉默;人已去,我更不会说什么。修润()生疏()商酌()恳切()譬如()朦胧()累赘()别扭()拖沓()妥帖()诲人不倦()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rùnshūzhuókěnpìménglóngléizhuibièniǚtàtiēhuìchǐdiānpèizuòzé修润:修改润色。商酌:商量斟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