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
(《辞海》1989年版)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伎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牌名据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记载:“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这就是本词词牌的来历,乃玄宗悼亡之曲。柳永用这个词牌抒写自己离开汴京时与恋人的凄凄别情。朗读、疏通全词找出全词的点题句“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诗或好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别林斯基(俄)请大家给《雨霖铃》这首词所蕴含的画面拟一个标题。为了渲染这幅画面,上片作者选取了那些景和物作为背景呢?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等长亭:表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李白《菩萨蛮》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劳劳亭》鉴赏名句(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1、将多个能表现离别的愁苦的意象集中抒发自己的别情。“晓风”:不是暖风或微风,深秋的早晨吹来的风凄厉、寒冷,与作者的心境相吻合;“杨柳岸”: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词》“残月”:为什么不是圆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破镜一样的残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今宵酒醒何处”表现作者分别后孤独、无助、迷茫的精神状态。2、虚构离别之后的相思之苦,与前面实写离别场景融为一体,更形象地抒发别情。柳永用语的俗白美(清)冯煦《蒿庵论词》”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险处能平,状难写之景,达能达之情,而出于自然。“如何理解?感情流露真挚、自然语言自然。不喜欢堆砌辞藻、大量用典,而是以本色的语言、白描的笔法写景、造境、抒发情感。“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欲平。”——林逋《相思令》暗示船将启碇,情人难舍。“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较明显,但仍未脱林词窠臼。“兰舟催发”,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上片:临别情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凄切
点明季节,寒冷的天气,凄清悲切的气氛。对长亭晚点明离别的伤感,默默相对直至天色已晚,无声胜有声。骤雨初歇
预示离别之船将要起航上片第一层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凄清悲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以精练之笔刻画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留恋情浓,一边却兰舟催发,所以都门帐饮毫无兴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细节刻画是情感的集中表现,真挚动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是对别后的想象。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伤离别的主旨。自古伤离别是常情,此时离别更遇冷落清秋,呼应了上片的寒蝉凄切,递进语气强调了此时清秋离别更让人难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承上片念去去,写想象别后酒醒所见。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凄清的气氛,冷落的客情,清幽的风景,绵邈的离愁,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中。杨柳、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触动离愁情怀,酒醒可谓愁定思愁,愁何以堪。这几句是想象的虚景,因情设景,情景交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千种风情都成虚设,只因离开了相爱的人。更与何人说呼应了上片的竟无语凝噎,倾吐了别后长久孤寂,虚度年华的痛苦。
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雨霖铃》抓住了秋天的典型意象寒蝉、烟波、暮霭、晓风、残月渲染了凄清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时的惆怅和痛苦之情,可谓情景交融。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细节的刻画,写出人物不忍分离的情景,真挚感人。上实下虚,前呼后应,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婉约与豪放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请各用一个比喻说说婉约词与豪放词。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
宋苏轼戏评秦观、柳永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满庭芳(三之一)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解题:
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在郴州市苏仙岭,从白鹿洞拾级而上,约100米处,有一圆柱绿瓦,翘角飞檐的护碑亭,亭内有一块高4米多的天然石壁,上有一块摩崖石碑,这就是“三绝碑”。所谓“三绝”:即秦观的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大文学家苏轼为该词写的跋和米芾的书法。朗读、疏通全词词的上下两阕的侧重点是什么?炼字:“迷”“失”“断”“闭”“砌”炼字要答出:字在句中是什么意思,在诗词中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断”有尽的意思,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闭”字准确生动、含有多层意思。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说明作者于此几乎断绝与人的来往,故“门虽设而长关”;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鹃声”、“斜阳”在古诗词中都是引起乡愁的客观事物。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由于杜鹃的啼声,似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所以张炎《高阳台》中有“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这样的词句。正因为如此,作者才产生了把耳闻目见一概拒之于门外的情感。这是由“不堪”忍受而产生的怨恨。
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没有明说。联系他在《自挽词》中所说:“一朝奇祸作,漂零至于是。”可知他的恨,与飘零有关,他的飘零与党祸相联。秦观以这堵心中的“恨”墙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他何尝不欲将心中的悲愤一吐为快?但他忧谗畏讥,不能说透。于是化实为虚,宕开一笔,借眼前山水作这痴痴一问。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关于这两句的蕴意,或以为:“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或以为词人慨叹身世:“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汲古本】题作“郴州旅舍”。词后附注:坡翁绝爱此词尾两句,自书于扇云:“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人间词话卷上】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烟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皆相似。总结:上片写客馆凄凉情景,反映作者迷惘惆怅心情。下片写贬谪飘零之苦,思乡感旧之悲。词人在幻想、希望与失望、展望的感情挣扎中,面对眼前无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许他悄然地获得了一种人生感悟: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解释,有不同的发展趋势,生活并不是从一开始便固定了的故事,就像这绕着郴山的郴江,它自己也是不由自主地向北奔流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啊!这首词最佳处在于虚实相间,互为生发。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另外,词人善用对句写景抒情。上片开头“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下片开头亦用对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的都是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信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数”相照应。总之,此词以新颖细腻、委婉含蓄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绪,抒发了内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贬徒之悲,寄托了深沉哀婉的身世之感,使用写实、象征的手法营造凄迷幽怨、含蓄深厚的词境,充分体现了作者身为北宋婉约派大家的卓越艺术才能。苏幕遮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
上阕写盛夏晨景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作者刚刚醒来,便嗅到昨夜点燃的沉香仍弥漫室内,那使人感到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消溽暑”句,包括触觉上的反应,这是作者醒后的第一个感受。“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溽暑消失,天气放晴,故鸟雀也十分活跃,拟人的手法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对“呼晴”作进一步的补充。“窥”让人想象出檐下之鸟雀跃争鸣之状。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源,一一风荷举。上片第二层写雨后风荷。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红艳的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举”这一细节,刻画了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夏风吹拂下微微颤动的袅娜姿态,更显生动。“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下阕写思念故乡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第一层写思归故乡遥,何日去?由实转虚,由荷花引出乡思。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故乡吴门之遥,长安羁旅之久,诗人从空间和时间上表露出淡淡乡愁。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第二层写归梦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初夏五月,联系自己昔日荡舟荷塘的美妙生活,所以初夏最易勾起久旅长安的诗人的乡愁。“梦入芙蓉浦”补足了上阕对荷花的描写,且梦境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使诗人的乡思得到片刻的满足。小结这首词语言朴素生动,创造形象优美。整首词无一句用典,主要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神韵,抒写了自己淡淡的乡愁,创造出清新淡雅的意境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年-约1151年)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介绍她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婚姻生活典雅美满。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赵明诚做太学生时一月只能回家两次,出仕后也常外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便化作这些词句。她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靖康乱发之后,1129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孤身流落,流离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上阕—寻觅无着的痛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第一层写寻觅精神寄托而无着。
寻寻觅觅写情态动作,茫然四顾,到处寻觅,百无聊赖的诗人,竭力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冷冷清清这是寻觅的结果。感觉中既有秋风的萧瑟,又有异地的冷清,更有孤寂生活的清寒。凄凄惨惨戚戚冷清的生活带来的心境,凄苦、惨痛、忧伤,个人遭遇之愁,国败家亡之痛一起涌上心头。七对入声叠字往返复沓,音节短促轻细凄清,由表及里地渲染了环境气氛和内心孤独愁苦的情怀,且富于音乐美。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第二层写秋难调养,酒难消愁。词人似乎在埋怨天气和淡酒,其实真意在词外,真正影响她的身体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班阶段性评估方案计划
- 外贸领域保安工作的特殊需求计划
- 小班幸福生活分享会的组织计划
- 班级技能大赛的筹备计划
- 焦炉本体施工方案
- 风管拆卸施工方案
- 锥形幕墙施工方案
- 工程光缆施工方案
- 2024年游泳救生员考试的备考策略及试题及答案
- 游泳救生员行业标准与规定试题及答案
- 机器人自主导航与地图构建考核试卷
- 吉林银行总行社会招聘笔试真题2023
- 2024年现场综合化维护工程师三级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西藏拉萨市2025届高三理综下学期一模试题
- 助贷机构及人员从业禁止
- DL-T+748.8-2021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8部分:空气预热器检修
- 《无人机测绘技能训练模块》课件-无人机航测影像获取外业
- CJJT135-200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 营造和谐人际交往含内容模板
- SH/T 3224-2024 石油化工雨水监控及事故排水储存设施设计规范(正式版)
- 小学六年级期中考试家长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