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气瓶的焊接结构工艺设计》_第1页
《乙炔气瓶的焊接结构工艺设计》_第2页
《乙炔气瓶的焊接结构工艺设计》_第3页
《乙炔气瓶的焊接结构工艺设计》_第4页
《乙炔气瓶的焊接结构工艺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前言1501998精品文档,欢迎下载!目录前言1第1章乙炔气瓶设计的准备31.131.2、材料的焊接性分析311.3、乙炔气瓶材料的选择41.4、乙炔气瓶规格的确定6第2章焊接制造工艺92.1、焊缝位置的确定92.2、焊接方法与焊接材料的选用2.3、焊缝的接头形式及坡口设计2.4、部分焊接工艺确定2.5、焊质量检验第3章课程设计总结课程设计总结焊接工艺卡参考文献2第1章乙炔气瓶设计的准备1.1乙炔气瓶焊接结构设计的简介1.1.112121.1.21)工作温度:C2)设计压力:1.2材料的焊接性分析3C0.03%~0.11%;Si)0.2%~1.16%;Ni)<1.2%;P)S1.3乙炔气瓶材料的选择415217%。3666541996和温V31J,和V34J。4GB6654—1996为和d=3aa5%度751Cr和V2Ti、8钢100~150MPa0.2%以下,薄板和中厚板(以和1.4乙炔气瓶规格的确定(1)高700mmø250mm,92根据国标(1501998公式:1p—容器的设计内压力(MPa)2)—设计温度下内筒材料的许用应力(MPa)3)—圆筒内径(mm)1)带入数据得δδ10(3)1.4.21高90mm(=62.5mm2根据国标(1501998公式:111p—容器的设计内压力(MPa)2)—设计温度下内筒材料的许用应力(MPa)3)—封头内径(mm)1)5K1)7.46mm12(3).焊接留余:高21的=6mm表1(单位:mm)13径=80mm。第2章焊接制造工艺2.1焊缝位置的确定14152.2焊接方法与焊接材料的选用16MnR20R(1)16(2)(3)(4)17(1)(2)2.2.24E5015J5072.3焊缝接头形式及坡口的设计18体的连接,如支座、附件与壳体的连接。(1)24mm(2)(3)(4)19(5)1)1)A2)Y2)201)B8mm2)Y3)1)21D6mm8mm2)TYT222.4部分焊接工艺的确定6mm8mm焊件厚度/mm≤1.5234~56~12350~400表2焊件厚度与焊条直径的关系23焊条直径/mm1.623.2~44~52160~180A2122V。10m/h24q=IUV,IUVI、UVIUVV减小,q增大;V一定时,I、U增大,q减小,IU25表3常用钢号焊后热处理规范焊后热处理温度/℃电弧焊钢号20g600640焊后热处理厚度δ≤50mm时,最短时间不低于1h.16MnR600640氢气瓶的设计厚度δ8mm16MnR,3,60064012.5焊接质量检验26AT100%27051。筒体纵焊缝与筒体-100%-100%第3章课程设计总结28课程设计总结1234529焊接工艺卡焊接工艺卡(1)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工学院08材料一班工艺卡编号:130焊件名称:筒体纵焊缝(A-A-封头环焊缝执行标准:GB150-1998接头型式简图:焊接位置:垂直固定焊接材料及要求:焊条:E5015(J507)Φ4mm要求:具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未受潮、无污染、干净等。311.破口采用气割加工,坡口保持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物等缺陷,坡口边缘处应呈金属光泽,不得有油脂、油漆、涂层等污物;2.焊枪倾角为70°~75°,非接触引弧,不得在焊件上直接引弧;3.焊完后要矫圆。注意事项:1.焊前清理是否符合要求;2.焊接最好一次成型;3.焊接速度要适当,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流线能量手工电弧焊32焊后按规范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咬边、气孔、夹钨、未焊透等批焊接工艺卡(2)接头型式简图:坡口型式:T33焊接位置:垂直固定焊接材料及要求:焊条:E5015(J507)Φ4mm要求:具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未受潮、无污染、干净等。技术要求:1.破口采用气割加工,坡口保持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物等缺陷,坡口边缘处应呈金属光泽,不得有油脂、油漆、涂层等污物;2.焊枪倾角为70°~75°,非接触引弧,不得在焊件上直接引弧;3.焊缝应圆滑过渡。注意事项:1.焊前清理是否符合要求;2.焊接最好一次成型;3.焊接速度要适当,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焊焊接方焊条型号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线能34量直流160-18021-22焊后按规范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纹、咬边、气孔、夹钨、未焊透等缺陷,对有缺陷的焊缝及时返修。编制审批3536参考文献【1】主编:王志华杜双明《焊接工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1年5月【2】主编:贾安东《焊接结构与生产》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