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优秀教案_第1页
《古诗两首》优秀教案_第2页
《古诗两首》优秀教案_第3页
《古诗两首》优秀教案_第4页
《古诗两首》优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古诗两首》优秀教案

《古诗两首》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喜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

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明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沟通汇报1、2句:

⑴碧玉:绿色的玉。

妆:装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似乎用碧玉装饰装扮的一样。

⑵考虑:

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方好吗?〔引导同学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⑶朗读。

5、沟通汇报3、4句:

⑴绿叶:细细的嫩叶。

似:似乎。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⑵考虑:

这两句采纳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方中体会到什么?

⑶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丰满,基调激昂,留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争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沟通:

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巡游、赏玩美妙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秀丽。

4、由词意考虑:

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巡游,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

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欣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很多新鲜秀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争论,沟通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意。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白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同学理解包括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古诗两首》优秀教案2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测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上心发觉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坚韧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气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坚韧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体会诗人喜爱春天、喜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爱好。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伙伴们,大家从小到现在肯定会背不少诗吧,今日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简单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老师检查认读状况,随机订正读音。留意“荣”不要读成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状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当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测发觉。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同学认真观测、发觉,引导同学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伸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开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同学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状况;让同学回忆学过的宋代闻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同学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老师随机解决同学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跑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老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密和草原的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密;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坚韧;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温柔,快慢有致,渲染农村清静、优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赶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绝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育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出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同学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沟通活动。

1.展示沟通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古诗两首》优秀教案3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俭朴的美感。《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教学要求:

小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涌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小儿垂钓

1.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小儿垂钓》,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开展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欢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尝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

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池上》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季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同学沟通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日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同学齐读题目。

5、简介白居易。

〔1〕同学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老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许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靡腐化,即出名的讽喻诗。他喜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状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2〕同学简约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同学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同学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沟通自己的理解,相互启发、补充。

5、集体沟通,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同学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同学沟通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妙画面,唤起同学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憧憬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同学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当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同学读出小娃天真、淘气的感觉样子。〔让同学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索:你最观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欢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觉吗?

2、同学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来整体,拓展延伸。

1、同学带着理解,同学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古诗两首》优秀教案4

预习提示

《石灰吟》、《墨梅》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咏物诗,是两位诗人的代表作及优秀品质的写照。仔细读读诗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古诗含着的意思。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明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致和意境的精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重难点

能说明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致和意境的精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课时布置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体味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体味诗歌描绘的雄壮、精美的意境。因此,我们从小一贯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出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简介,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石灰吟》的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奇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老师点拨

初读指导

老师范读,同学画诞生字。

同学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同学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假设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特别困难。锤,锤打。凿,开凿。

假设等闲:似乎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烈火焚烧”与“假设等闲”,形成鲜亮的对比,更加烘托出石灰的坚韧。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雪白的本性,又比方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行在人间的追求。

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再读体会,考虑: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标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同学自由读,在小组内争论。〔诗人借石头标明自身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究竟的志向。应用激昂、坚决的语气读。〕

情感朗读,赛读。

齐读。

拓展延伸

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顽强不屈、明哲保身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究竟。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身一生的写照啊!

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身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优秀给大家于谦的另一首诗《咏煤炭》,请大家感悟。

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的?

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想象古诗意境,体会感情。

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千锤万击不怕磨练

石灰吟烈火焚烧清白留世不畏艰险

粉身碎骨勇于献身

课堂检测

结合古诗,理解词语

假设等闲:清白:

这两诗,默写这首诗的最末两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排作业

背诵课文。

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古诗两首》。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首诗,还记得学习古诗的方法吗?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第二首诗《墨梅》。

老师点拨

了解诗人解诗题。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这首诗的是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