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1页
2009-2022历年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2页
2009-2022历年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3页
2009-2022历年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4页
2009-2022历年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公共基础知识》笔试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王女士在谈到近十年的家庭变化时说,2008年刚结婚时,家庭消费支出主要是房租,购买最多的是低价商品;2017年升职加薪后,家庭消费在旅游、健身、教育培训等方面支出较多。这一消费变化体现了:

A.消费水平受时间变化的影响

B.该家庭消费个性化不断增加

C.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D.该家庭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

第二步,AC项:题干中“2008年刚结婚时,消费支出主要是房租以及购买低价商品,到了2017年加薪之后用在其他方面的支出较多了”表达出来的意思是,消费水平受到了收入变化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A项错误,排除;C项正确,当选。

BD项:题干中“以前消费支出用在房租低价商品,现在的消费在旅游、健身等方面增多”表达出来的意思是,家庭消费结构因收入的影响得到了改善,消费的个性化也不断增加。B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BCD选项。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

2.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劣等品除外。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2.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其主要表现在:

A.各地区间资源共享

B.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

C.各国发展机会均等

D.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国际经济知识。

第二步,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也让各地区之间各项资源得到共享,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得国际上经济组织纷纷建立以此来维持稳定世界贸易秩序,使得发展中国家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ABD项说法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BD选项。

C项:经济全球化无法给各国带来相等的发展机会,比如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推进效果不佳,少数发展中国家遭遇经济危机,政府破产,社会动荡,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受挫。C项说法错误,排除。

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歌曲《松花江上》是以下列哪个事件为背景创作的: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虹桥事变”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松花江上》是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以此创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词,并以北方失去亲人的女人,在坟头上的哭诉哀声为素材,写成《松花江上》的曲调。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指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的事件。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1937年8月9日发生的上海虹桥机场事件,日本称为“大山事件”,是“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导火线。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4.在整个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在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太阳也在不停地自转,同时太阳系又以220千米/秒的速度做整体运动。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静止是不存在的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参考答案:A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AB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八大行星都在围绕太阳,点明了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AB项正确。

因此,选择AB选项。

C项:静止是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有两种形态:①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②事物处于量变阶段,保持质的稳定性。C项错误,排除。

D项: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项错误,排除。

5.南水北调工程中,人们利用水利设施将地势较低的南方的水调到地势较高的北方。这表明:

A.人可以创造或改变规律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事物的运动是没有固定规律的

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创造或改变某些条件,认识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方式。南水北调工程中,人们利用水利设施将地势较低的南方的水调到地势较高的北方。体现出人类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不能消灭、创造,违背它,会受到它的惩罚。A项错误。

B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身描述没有问题,但是和题干无关。B项错误。

C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人类可以认识规律。C项错误。

6.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30多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下降问题开始呈现。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启动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体现了:

A.事物发展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B.认识是在曲折与反复中发展的

C.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中断性的统一

D.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认识是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如果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这就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思想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的实际问题,从而采取新的生育政策,体现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事物的普遍性即共性,事物的特殊性即个性。共性寓于个性当中,个性中包含着共性,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认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对待。题干中是认识论的内容不是辩证法。A项错误。

B项: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和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受到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因而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题干中没有体现曲折性。B项错误。

C项: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中断性的统一,连续性是指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各个阶段是相互衔接的。非连续性又称间断性,是指事物的不同过程之间有质变,过程中的每个阶段之间有部分质变。题干中没有质变量变的体现。C项错误。

7.某市环保局宣称,截止2017年5月,该市PM2.5平均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0%,说明该市环境正朝好的方向转变。然而,有关学者却对监测结果和监测方法提出了质疑。环保部门和有关学者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在于:

A.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

B.整个世界是一个变化发展、纷繁复杂的客观物质世界

C.认知方法的不同决定了认识主体之间认识上存在差异

D.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不同的认识主体很难达成共识

参考答案:A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A项:由于主体的身体素质不同、主体的精神素质不同、主体的实践的水平不同、主体认识角度不同。所以说,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认识。学者和环保局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认知事物,会形成不同的观点。A项正确。

B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主观映像。无论是什么样的意识都来源于客观复杂多样的物质世界。B项正确。

因此,选择AB选项。

C项: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不同最根本的是实践的不同所引起的,并非是认识的方法或者知识的结构。C项错误,排除。

D项: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各不相同,认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项中“很难”的表述太绝对。D项错误,排除。

8.国务院要求到2020年,公共资源产权制度进一步健全,形成合理的资源收益分配机制,以目录管理、统一平台、规范交易、全程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新型(

)体系基本建立。

A.政府配置资源

B.市场配置资源

C.资源配置资源

D.企业配置资源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指出,

到2020年,公共资源产权制度进一步健全,形成合理的资源收益分配机制,资源所有者权益得

到进一步保障;行政性配置范围进一步厘清,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明显

增强;以目录管理、统一平台、规范交易、全程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建立,

资源配置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益和效率显著提高。

因此,选择C选项。

9.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是:

A.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联络方式

B.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端消费品已进入普通人家

C.网上购物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降低了企业成本

D.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动了绿色食品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主体知识。

第二步,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动了绿色食品业的迅速发展体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生产决定消费的体现: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A项: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联络方式体现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A项错误。

B项: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端消费品已进入普通人家。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B项错误。

C项:网上购物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降低了企业成本。体现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C项错误。

10.要激发市场活力,政府必须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以下活动中属于政府既不“越位”也不“缺位”的是:

A.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B.规定菜市场的蔬菜价格

C.参与企业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

D.参与企业海外并购项目的谈判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政府职能知识。

第二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属于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属于市场的监管职能,政府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蔬菜的价格应由市场利用价格机制自我调节,政府规定菜市场的蔬菜价格是属于“越位”。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政府的职能与企业的职能应该分开。政企分开表明正确划分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和经济组织的各自的权限,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政府参与企业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干涉了企业的职能,属于“越位”。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政府不宜于直接经营企业,企业要执行国家的法令、方针和政策,但不具备管理国家的职能。政府参与企业海外并购项目的谈判,属于“越位”。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1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梦。这句话反映了: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

第二步,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新时期种种机遇与挑战面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梦,虽然每个人中国梦中的要素各有特征,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每个人共同的梦想,每个中国人的梦共同构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属于唯物论运动观,强调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现的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原理,中国梦和个人梦并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并非把每个人的梦想加起来就是中国梦,而是共性和个性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12.山西简称“晋”,因其春秋时期地区为晋国所有。战国初期,晋国被(

)三家所分,故又称“三晋”。

A.赵国

B.燕国

C.韩国

D.魏国

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从题干的“晋国被三家所分”这个问法以及选项设置可知,这是一道多选题。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春秋末期,曾经的霸主经过衰落,实权由智家、赵家、韩家、魏家把持,以智家的势力最大。前453年,赵、韩、魏三家联合灭了智家,晋被赵、韩、魏三家所分,形成三家分晋的局面,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三家分晋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揭开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AC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CD选项。

B项:燕国,公元前11世纪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华北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姬姓,开国君主是燕召公奭。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齐国、晋国等中原大国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山戎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之一。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13.某市政府规定,“凡是市政府发布或经市政府同意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进行解读”。这一规定:

A.有利于该市强化“法定职权必须为”的理念

B.有利于提高该市政府权为民所用、慎用权的工作态度

C.有利于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D.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政府职能知识。

第二步,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平台建设、数据开放,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制度安排。题干中政府的行为属于政务公开行为所以有利于群众了解文件内容领会文件精神,也方便群众监督政府。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法定职权必须为”指的是法律规定的职责行政机关必须履行好,文件公开不属于法定职权的范围。A项错误。

B项:权为民所用、慎用权。要求领导干部要按规则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题干没有体现。B项错误。

C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①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②直接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题干中只涉及到文件的解读并未涉及政府决策内容以及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C项错误。

1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种从来就存在的理念产生的,世界不过是理念的影子。这一观点是:

A.错误的,它否定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正确的,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C.错误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正确的,它否定了世界是由神创造的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问题,根据谁是第一性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精神。

而唯心主义哲学又可以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柏拉图将绝对理念看成世界的本源,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所以其观点错误,因为其否定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根据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可以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是可知论的观点,相反则是不可知论的观点。题干中的这句话表现的是何为第一性而非同一性的问题。B项错误。

C项:主观唯心主义从“人”自身的感觉、感知、观念、感觉、感知、理性、意志、观念出发,把人、我、心等作为衡量世界的标准。柏拉图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非主观唯心主义。C项错误。

D项:“神创论”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跟柏拉图同属一个流派。题干中的这句话表现的是第一性的而非同一性的问题,与是否否定“神创论”无关。D项错误。

15.现在,在一些城市经常出现雾霾等大气污染事件。下面哪个最容易造成这类事件:

A.厨房油烟

B.城市污水

C.汽车尾气

D.城市垃圾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厨房油烟也会污染空气,但是对雾霾的形成,远远小于汽车尾气。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城市污水也是非常重要的污染源,但是雾霾属于大气污染,而不是水污染。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城市垃圾属于固体垃圾,不是大气污染,因此城市垃圾对雾霾的形成影响微乎其微。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16.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议,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8月1日跟哪个起义有关: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平江起义

D.广州起义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B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平江起义是指土地革命时期(1928年7月22日),国民党军湖南省独立第5师一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湖南省平江县举行的武装起义,是湖南农民运动的中心运动之一。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之役。这次起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17.“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其中“三去”是指:

A.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

B.去能耗、去杠杆、去库存

C.去产能、去能耗、去库存

D.去产能、去杠杆、去能耗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

第二步,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所以“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的战略布局是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所以“三去”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因此,选择A选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具体内容如下:去低利润、高污染的过剩产能。去库存是为新的产能提供空间。去杠杆是降低长期性和系统性风险。降成本是提高效率的基础。补短板是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必要条件。补短板也是平衡供需关系的必然手段。

18.为解决我国因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充分考虑到各不同人群的需要,国家将出台富有弹性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但各方对此方案反应不一。这表明:

A.由主观向客观的转化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B.科学规划有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C.新事物被人接受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D.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参考答案:B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B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科学的规划就是积极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需求,所以说,科学规划有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B项正确。

C项: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事物,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新事物被人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国家出台相应方案后人们反应不一”就是一种体现。C项正确。

因此,选择BC选项。

A项:主观向客观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是这句话和材料没有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的说法不符合实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国情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国情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国情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

第二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因此,选择D选项。

20.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

A.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C.依法制裁的权利

D.公开曝光处理的权利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所以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A项错误。

C项:根据《宪法》第二十八条,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的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依法制裁的权力是属于国家不是公民。C项错误。

D项:根据《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办法》第四十四条,立案查处和执法检查的典型、严重统计违法案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曝光。对具有严重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情形的,应当依法认定为统计上严重失信,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公示和惩戒。政府对于违法事件有曝光的权利,而公民没有。D项错误。

21.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是:

A.人民政协的监督

B.司法机关的监督

C.上级政府的监督

D.人大的监督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监督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行政监督包括行政内部监督和行政外部监督,行政内部监督主要指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属于外部监督。我国行政内部监督体系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其中一般监督主要包括层级行政监督、主管监督和职能监督;专门监督主要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上级政府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不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因此,选择C选项。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有两大类,一类是法制监督,第二类是社会监督。法制监督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检查监督、党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社会舆论、公民批评、公民投票、压力集团等。

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政协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A项不符合题意。

B项:司法机关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行政机关、公务员进行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指向,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问题。司法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B项不符合题意。

D项:人大监督是我国的权力机构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D项不符合题意。

22.“底线思维”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基本思维之一。国家工作人员做人处事要用好“底线思维”,底线不踩、更不逾越,自觉坚守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和道德底线。这种“底线思维”提示我们: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对立面转化

B.忧患意识是人们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C.应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

D.要把握事物量变的节点,防止质变的发生

参考答案:A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A项: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坏的结果。这就说明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A项正确。

C项:底线思维是不可逾越的,需要在做事情之前就要提前准备,有备无患。这强调了事物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提早防范,根据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提高活动的预见性。C项正确。

因此,选择AC选项。

B项:忧患意识对取得成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题干中说是决定因素,片面夸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把握事物量变的节点,就是要注意临界点。当事物的发展超过一定的度时就会发生质变。在底线思维里,我们应该把握节点,防止坏的结果的发生。质变具有双重性,不能仅仅说是防止质变的发生。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3.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维护了个人的人格尊严,并将有力遏制各种“人肉搜索”、非法侵入他人网络账户、贩卖个人信息、网络电信诈骗等现象。由此可见:

A.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B.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受到国家保护

C.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D.公民权益的实现具有法律保障

参考答案: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

第二步,C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维护了个人的人格尊严,并将有力遏制各种“人肉搜索”、非法侵入他人网络账户、贩卖个人信息、网络电信诈骗等现象,说明公民权益的实现具有法律保障,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CD项说法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CD选项。

A项:材料当中并未体现出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公民的合法权利才会受到国家保护,B项说法错误,排除。

2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B.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求

C.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

D.是认识、改造世界成功的根本保证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

第二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故ABC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BC选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各具功能、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应当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全体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揭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成为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崇高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和必须展现的精神风貌。

D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但不能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认识、改造世界成功的根本保证。D项错误。

25.国家公祭日是指一个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从2014年开始我国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这天跟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甲午战争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从题干的“这天跟下列哪一事件有关”这个问法以及选项设置可知,这是一道单选题。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包含慰安妇),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故D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A项: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B项:八一三事变是指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已久地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26.针对夏季高温,人社部门发出通知,劳动者在高温季节的三大权益,用人单位不得侵犯:一是停工不能停薪,减工时不能减工资:二是高温作业中暑属于工伤;三是高温津贴不得计入最低工资。材料体现了保护劳动者的(

)权利。

A.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B.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C.提请劳动争议处理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劳动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劳动法》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题干中针对夏季高温时,对劳动者进行保护,使劳动者在高温季节享有三大权益,体现的就是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根据《劳动法》第六十六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根据《劳动法》第六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题干中未体现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A项错误。

B项:根据《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题干中的内容与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无关。B项错误。

C项: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所以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但题干中未体现劳动争议。C项错误。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府必须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内容的是:

A.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B.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向社会提供优质商品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政府职能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社会主义企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和价值规律支配。企业的任务是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社会生产量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提供优良的服务,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利,以满足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向社会提供优质商品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任务不是政府的任务。

因此,选择D选项。

政府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内容:①提供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②提供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③提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基础服务。政府应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切实推动节能减排。④提供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对生产安全,企事业单位负有责任,政府也应强化安全服务体系建设和监管职责。

A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应③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基础服务。A项正确。

B项: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对应③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基础服务。B项正确。

C项: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属于①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内容。C项正确。

28.(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步,201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逐步积累的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B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观点。党的十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