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师用书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师用书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师用书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师用书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第四单元家乡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2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3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训练点的巩固与提升。本单元在《黄山奇石》《葡萄沟》中以“陡峭”“五光十色”为示例,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并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中加以运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这种方法,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这种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教科书在《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等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多篇课文后安排背诵课文或片段的练习。

本单元写话安排的是学习写留言条,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写留言条是来自现实生活交流的需要。通过例文旁的提示,让学生明白留言条的基本格式。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古诗二首

2

1.认识5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37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5.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

6.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

7.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黄山奇石

2

日月潭

2

葡萄沟

2

语文

园地

识字加油站

2

1.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2.能够用“像”说句子。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4.学习写留言条。

5.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

6.背诵积累风景名句,初步感受山河的壮美。

7.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

字词句运用

写话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合计

10

8古诗二首

教材解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两首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配合《登鹳雀楼》的诗意,画的是在山上的古楼,诗人登上最高层,眺望黄河的情景。第二幅画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情景。

以下为诗句解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登楼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意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黄河人海流”写近景,意思是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写出了水的气势磅礴,景象壮观。两行诗对仗工整,“白日”对“黄河”,景物相对,色彩也相对;“依山尽”对“人海流”,动词相对,厚重有力,既构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达了充沛的气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诗是诗人登楼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表达了诗人不凡的胸襟与抱负。诗中的“千里、一层”都是虚数,可理解为更远、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这两句诗写诗人远望庐山瀑布的雄奇之景。“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一个“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是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于山Ji『之间。“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意思是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飞流”二字表现出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虚数,极尽夸张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飞流的壮观。一个“疑”字率直道破这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等l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l2个生字中,“瀑、布”的韵母都是“u”,以“P”和“b”为声母的两个字连在一起,学生可能容易混,教师可以多示范、纠音。,另外,“尽”是前鼻音,“层”是后鼻音,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还可以借助H常交流,强化正音,比如,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班级在教学楼的第几层,在运用中规范字音。

字形的识记要根据汉字特点,分类学习。“川”是象形字,教学时可出示甲骨文字形让学生对照识字。“楼、依、遥”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熟悉的构字部件来识记,也可以采用换偏旁的方式联系熟字来识记。“欲”可组词“欲望、食欲”识记字义。

字义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也可借助文中插图进行学习。比如,“依、尽”的学习,可以请学生看看插图,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理解“依、尽”的意思。“层、炉”可以联系插图和生活经验来学习。“层”,看看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有几层。“炉”,从“火”从“户”,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请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见过哪些炉子——煤炉、微波炉。此时,还可以将“炉”与“庐山”的“庐”作比较,进一步巩固字形。

2.写字。

“楼、依、炉、烟、挂”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楼、依、炉、挂”要特别注意笔画的穿插。“炉、烟”左侧“火”的捺应改成点。

本课l0个字书写要点:

楼13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撇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于横中线;“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依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捺从竖中线起笔。

尽6画,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前两笔居上偏左,末笔捺穿过田字格中心,尽量写得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

黄11画,上中下结构。

上部扁、宽,中下部长、窄;第四笔横长,在横中线上侧;“由”竖在竖中线;下部的撇点上合下开,底部持平。

层7画,半包围结构。

“尸”从上、左包围“云”,全字上窄下宽。“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

照13画.上下结构。

“昭”窄、大,“灬”宽、扁;“昭”,“日”窄“召”宽,“刀”在右上格,“口”上宽下窄,竖笔在竖中线右侧,顶部在横中线;“灬”上合下开。

炉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末笔捺改点;“户”第三笔横起笔在横中线,末笔撇沿竖中线撇向“火”最后一点的下方。

烟10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火”首笔点在横中线;“因”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大”的横笔在横中线上方,末笔捺改点。

挂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提手旁横笔在横中线上方;“圭”,两“土”分写横中线上下,竖笔垂直对齐,上“土”的底部在横中线。

川3画,独体字。

三笔分立,间距相等,第二笔竖在竖中线。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和理解运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可考虑安排3个阶段。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二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三是熟读古诗,背诵积累。

《登鹳雀楼》教学建议如下:

第一阶段,先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的题目。可出示诗题,体会“登鹳雀楼”应该怎样断句停顿,指导据义断音;接着让学生练读古诗,尤其注意“尽、欲、穷、层”的发音;然后教师范读古诗,也可播放录音,或者让读得比较好的学生来展示。

学生认真倾听,感受古诗诵读的节奏和停顿。最后学生自主练习诵读。

第二阶段,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教师可分行出示诗句,让学生说说这行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比如,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让学生交流这两行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白日、山、黄河、海”,理解“白日”在诗里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然后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提示学生这两句诗中,除了“楼”,还有登楼的人。想象一个人登上更高的一层楼,看到更高远景象的场景。

第三阶段,熟读古诗,背诵积累。教学时,可播放乐曲,引领学生想象画面,背诵积累。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在活动中背诵积累。

《望庐山瀑布》教学建议如下:

第一阶段,首先迁移运用《登鹳雀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由练习读诗题“望庐山瀑布”。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节奏和停顿;再听教师范读。学生模仿朗读,多次练读。注意停顿要自然,纠正停顿时间过长或者逐字顿读的情况。

第二阶段,分行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读前两句诗,如果根据古诗作画,应该画上哪些景物?比如,香炉峰、峰顶升起的紫色烟雾、陡峭的岩壁、急速直下的瀑布。通过交流,学生可大致了解诗意,并能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读到“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生”有升腾之意,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画面: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透过水汽形成了峰顶云雾,弥漫缭绕,好像是香炉峰生成的紫烟。

教学“遥望瀑布挂前川”一句,可先问问学生:谁见过瀑布,说一说瀑布是什么样子的?看瀑布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然后再启发学生边读诗边想象画面。或看图提问:瀑布像什么?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问跌落下来,好像一条白丝带挂在山前,感受这是神奇的大自然的杰作。

接着学习后两旬诗,提出问题:哪一句是诗人所见,哪一句是诗人所想?连起来说说自己的理解。“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虚数,诗人采用夸张手法,强调山之高耸,瀑布飞速直下产生极大落差,水势湍急,气势宏大。可先让学生说说,朗读诗句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接着请学生伸出手比画比画,一尺大概是多长,再想象三千尺有多长。然后追问:诗人怎知瀑布有“三千尺”?这飞速直下的瀑布,李白丈量过吗,真有三千尺?进而体会诗人如此夸张,是在歌咏和赞美眼前壮观的瀑布奇景。“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读“三千尺”的时候可以适当拖长音,以增强气势。

“疑”主要表达诗人的心理活动。面对眼前雄奇壮观的景象,诗人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于是产生了“疑”——明知是瀑布,却又似乎觉得像天上的银河,惊人的相似引发了诗人的“疑心”。“九天”一词可拓展到古代诗文当中的“九重、九霄”之类的词语,这一方面是词语的积累,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九”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往往表示极多之意,在这儿“九天”指天之极高处,体现了瀑布之高,更能感受瀑布的恢宏气势及作者的由衷赞美。

第三阶段,反复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2.课后练习。,

第一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步达成目标,“背诵课文”突出熟读成诵,还可以找一找“唱古诗”的音频,让孩子们听一听、唱一唱,增加趣味性。

第二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大致的意思说出来即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大意想象和感受画面,互相交流。

第三题要在朗读中鼓励学生发现构词方式的不同,如“穷尽、层叠”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或相对的字组成的,“烟云、山川”是由两个意思相对的字组成。它们构成的四字词语格式也很相似,如“山穷水尽、烟消云散”,都是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对,第二字与第四字相近或相对。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说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9黄山奇石

教材解析

本课讲的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

全文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用“尤其”一词引出本课主题——黄山奇石。第二至五自然段每段各介绍一块奇石,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几块奇石的神奇有趣。这几段都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状,但每段写法各有不同。有的段落先介绍名字,再说形状,有的则相反,这样避免了重复单调。第四段用过渡句承上启下,使段落之间更连贯紧凑。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他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很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作者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读了这篇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会更喜爱黄山奇石,也一定会更欣赏黄山奇石了!

课文中插图是“猴子观海”的照片,形象地诠释了“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字,会写“南部、那些”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五自然段。

3.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重点】能用“像”说写句子;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l5个生字,读音方面,“闻、仙”是前鼻音,“名、景、省、形、状”是后鼻音,“天都峰’’的“都”读dū,可结合课文语境组成词语反复练读。具体建议如下:

(1)结合课文语境,组块识记。

课后生字条的前9个生字集中出现在第一自然段,可以借助课文语境认读。教学时可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基础上,提取出‘‘中外闻名、风景区、安徽省、南部、秀丽神奇”等词语,复现认读。然后让学生练习用这组词语连词成句。在词语的组块运用中,促进对生字的识记与意义理解。

(2)辨析区分字词,拓展识记。

“区、巨”的字形相近,可组成词串强化识记。比如,“山区、地区、风景区”“巨大、巨人、巨变”。

“闻名、著名”词义相近,可以在认读后让学生练习说说其他词义相近的词语,如“出名、知名、有名”;再由教师给出一组四字词语,如“举世闻名、远近闻名”,识字学词的同时促进语言积累。

(3)图文结合识字。

“仙”在本文多次复现,如“仙桃石”“仙人指路”“仙女弹琴”,既可以集中出示这组词语,大致了解“仙”的意思,也可以通过图片配词的方式构筑“仙桃、仙人、仙女”的画面,识字的同时直观感受黄山石之奇。

(4)词语运用,巩固识字。

学文后可引导学生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串,并用上几个词语介绍某处景物,在运用中巩固生字新词。教师也可以编写含有本课生字的短文或句子,让学生在新语境中认读巩固。比如,“黄山景区,景色秀丽。山峰巨石,形状神奇。金鸡鸣唱,闻名中外。仙人指路,逼真有趣”。

2.写字。

“巨”的笔顺很容易出错,第二笔是横折,第四笔是竖折;“每”的笔顺也是难点,第三笔是竖折,第五笔是点;“此”左部的笔顺是竖、横、竖、提,右边“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南9画,上下结构。

上小下大,上部横笔短,竖笔略向左斜;下部宽大,横折钩横段在横中线上,竖钩段较左竖略长;框内短竖在竖中线,上端不出头,下端与左竖持平。

部10画,左右结构。

左右宽窄相当,左部“立”大“口”小,“立”下横从横中线起笔,右端过竖中线,“口”右侧紧靠竖中线;“阝”共2画。

些8画,上下结构。

上部宽、大,下部窄、扁;“止”的末笔横改成提,收笔近田字格中心;“匕”,“L”的弯钩段在横中线下方。

巨4画,独体字。

首笔横居上居中;末笔竖折的横段超出上部。

位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立”上横略短,在横中线上方,第三笔点写在竖中线,撇起笔于横中线上侧,末笔横从“f”下侧起笔。

每7画,上下结构。

上短下长,首笔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母”的竖折和横折钩相接于左上格,相交于右下格,中间长横从横中线下侧起笔,两个点都在竖中线上。

升4画,独体字。

首笔短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长横居中,在横中线上方;竖撇起笔于短撇中部;末笔竖起笔高于首笔,收笔低于撇笔。

闪5画,半包围结构。

“门”从左、上、右三面包围“人”;“门”,点笔在左上格上方,横折钩的钩底低于左竖底部;“人”居中,撇和点相接于田字格中心。

狗8面,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犭”的第二、三笔相接于横中线上侧;“句”,

第一笔撇的撇尖过竖中线,“口”的左竖在竖中线上,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下侧。

一、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有许多轻声词,要关注轻声的读法。比如,“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一句的朗读,要避免出现“着”“的”不轻且拖音的读法。建议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语音的变化。还可以在呈现句子时用区分字体大小、颜色深浅的不同方式来提示轻声词语的读法。

关注短语连读。频繁密集的轻声词,增加了短语连读的难度。在指导读好轻声词语的基础上,将词语放人短语中,慢慢扩大视读范围,如“飞下来——从天上飞下来——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等方式体会其中的节奏感。个别难度较大的句子还可以采用在短语下画线的方式提示注意连读。

关注重音。比如,“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其中的“尤其”“极了”可以作重音处理。又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为了表达感叹句的语气,其中的“更”可以作重音处理,要避免拿腔拿调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自然地朗读。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应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或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奇石的形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情,进而结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生活体验,通过再现图片、抓关键词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背诵。

2.理解运用。

本课的学习重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要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感悟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再把这些想象外化为自己的朗读,进而将丰富的想象迁移到其他景物上表达出来。

“仙桃石”之奇妙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石头写活了,那么大的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蹲着的猴子,更引人注意的是这只“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教学时要关注本单元学习要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陡峭”的意思,再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细究“翻滚的云海”,就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生活中,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只是轻轻地飘动,而“猴子”所处的位置高,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从飞机看到的云一样,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此刻,再读课文,就可以融合刚才的想象,读出画面感。

“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可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景色之神奇。

在此基础上,要指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二至五自然段写法上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的是以丰富的想象来写奇石的样子并起一个有趣的名字,不同的是表达的顺序。

课文的结尾概括地介绍了其他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有趣的名字想象奇石的样子,还可以仔细观察课后题提供的图片,展开想象用“像”描述它们的样子,给它们起名字,以此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课后练习。

背诵第二至五自然段尽量在课堂中进行,让学生在借助文字展开想象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其中具体描写奇石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背诵,如第三段的“猴子观海”,可以让孩子们圈画出“猴子”的动作“抱、蹲、望”,并借此背诵。四段连起来背诵时,可引导孩子们发现各段在内容安排上的变化,是先写奇石的名字还是先写奇石的样子,以此掌握背诵的线索。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还可以鼓励其运用背诵中积累的词句,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这些奇石。

第二题仿照课文根据图片中石头的形状展开想象,用上“像”说一说、写一写,要鼓励学生运用积累词语,或本课新学的词语,比如,插图二可以引导学生用上本课新学的“陡峭”一词来说话——那巨石真像一位背着箩筐在陡峭的山峰上采药的人。可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模仿课文给这些奇石起名字,还可以请学生在自己搜集到的石头图片旁边,模仿课文写一段介绍,合成有趣的照片读本。

第三题鼓励学生选用词语说说某处景物,不限词语个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学生都熟悉的公园,引导孩子们选用词语进行描述。如果学校组织户外活动,也可以让学生选用合适的词语说说所见的景物。

10日月潭

教材解析

课文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日月潭的景色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优美。课文第二段通过两个带有“像”的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日潭和月潭的形状以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段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描写了清晨的日月潭因薄雾而呈现的朦胧美。第四段又通过两个比喻句,为我们描写了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以及所引发的美好联想。

教学目标

1.认识“潭、湖”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等9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描写日月潭美景的词句;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识记l5个生字,其中后鼻音的生字比较多,如“盛、胜、央、童、

境”,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也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词语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词汇正音,如“胜利、中央、儿童、环境”。

“湖、绕、围、胜、纱、境”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比如,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湖、胜”,用“换一换”的方法学习“绕--浇--烧”“纱--沙--吵”“境--镜”。

“潭”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与认识日月潭相结合。“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所以“潭”是指水比较深的湖,也可联系一年级下册学过的古诗《赠汪伦》中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理解。

“绕、茂、盛、围、胜、岛、央、华”等生字可与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一画El月潭的示意图,并在图上指出“光华岛、Et潭、月潭”等地方,再结合“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名胜古迹”等词语的学习,让学生指指哪里是山,理解“环绕、周围”。借助图片,理解“树木茂盛”。“茂”可引导学生从草字头理解“茂”是指草木长得旺盛。联系自己家乡风景优美或留有古代遗迹的地方,也可简单介绍日月潭周围的风景,初步理解“名胜古迹”的“胜”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教学“湖、华、童、客”时可以通过组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积累词汇,如“西

湖、湖水、湖面、中华、儿童、客人、客厅”。

2.写字。

书写“展”字时,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一年级已学习过“皮”的书写,本课“披”的书写要关注学习起点,放手让学生观察“披”与“皮”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还要关注“皮”的笔顺是否书写正确。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名6画,上下结构。

“夕”略偏左上,“口”略偏右下;“夕”的短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第二笔横短撇长,撇过田字格中心,第三笔点收笔于田字格中心;“口”主体居右下格,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

胜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月”内两短横分写横中线上下;“生”首笔短撇起笔于竖中线,竖笔起笔高于“月”。┃

迹9画,半包围结构。

“辶”从左下包围“亦”;“亦”第三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左右两点都在横中线上;“L”,3画,第二笔的横段略低于“亦”的横笔。

央5画,独体字。

第一笔竖和第二笔的竖段向内斜;长横从横中线下起笔,收笔近横中线;竖撇上段在竖中线上;撇尖、捺脚持平。

丽7画,上下结构。

首笔长横居上居中,盖住下部;下部左右两半分居竖中线两侧,顶部都在横中线上方,框内点笔在横中线下方。

华6画,上下结构。

上窄下宽,“化,,顶部左右齐平,“亻”竖笔收笔于横中线下侧,“L”的竖段在竖中线右侧,弯底在横中线;“十”横长竖短,竖笔在竖中线上。

展10画,半包围结构。

侧,右端超出“尸”,竖提在竖中线左方,捺脚略长。

现8画,左右结构。

线,收笔于横中线下侧,竖撇撇尖伸至“王”下。

披8画,左右结构。

线左侧起笔,竖撇撇向“于”下侧,“又”的首笔横段在横中线,撇尖过竖中线,捺脚略低于撇尖。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朗读本文要读出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第一自然段中的“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要读重、语速稍慢,表现出景区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美。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这两个词,了解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命名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柔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轻,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理解运用。

教学时,可安排3个板块来进行。

(1)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后,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个句子最能表达读的感受,从而聚焦到课文最后一段“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中的“风光秀丽”一词。

(2)朗读品味。

结合课后第二题提出的学习任务,贯通全文,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品味欣赏日月潭的美。

第一自然段着重关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尝试用简笔画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理解,体会日月潭景区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美。

第二自然段要抓住两个比喻句,让学生说说太阳和弯月是什么样子的,来感受日潭和月潭的形状之美。

第三自然段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天边晨星闪烁、山上点点灯光、水中倒映着晨星和灯光的画面,联系“薄薄的雾”一词,感受“隐隐约约”的朦胧美。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星辰和山上灯光又那么远,映到水中自然是隐隐约约的。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后,相机引导学生在轻柔的配乐中朗读,品味风光之美,感受语言之妙。

第四自然段要引导学生抓住“清晰、朦胧”这一组反义词,感受晴天和雨天景色的不同之美。此处,还可以利用课件展示日月潭傍晚、晚上的美景,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日月潭美在哪里。

(3)背诵积累。

在学生朗读品味之后,可引导学生借助每一段的关键词背诵积累。关键词示例如下:第二自然段“湖水、中央、分成两半”;第三自然段“薄雾、晨星、灯光、隐隐约约”;第四自然段“中午、清晰、下雨、朦胧”。

3.课后练习。

第一题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尽量在课堂中进行,让学生在借助文字展开想象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第三、四自然段可在品读的基础上出示关键词,让学生借助这些词语作补充式的背诵,随着学生尝试背诵的熟练程度,出示的关键词可越来越少,直至学生能独立背诵。

第三题要在朗读中鼓励学生发现构词方式的不同,如“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都是“什么怎么样”的构词方式,“点点灯光、蒙蒙细雨”以叠词来形容一种事物。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相似构词方式的词语,也可以说说自己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三、实践活动

查找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并向同学介绍,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11葡萄沟

教材解析

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课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从初夏到秋天葡萄沟出产的各种水果,最后落在“最喜爱的葡萄”上,突出本文叙述的中心,自然引出下文。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很多。第一句讲葡萄的生长环境;第二句讲葡萄枝叶茂盛;第三句讲成熟后的葡萄五光十色;第四句写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前三句按照从种到收的时间顺序,描写了葡萄沟美丽的景象:用比喻形象描写葡萄枝叶的茂盛;列举不同的颜色,表现葡萄品种多样。第四句点出这里不仅景色美,人也美。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怎么制作葡萄干。第一句承接第二自然段,转人对葡萄干加工制作的说明。第二句讲阴房修建的位置、样子。第三句讲葡萄干的制作原理。第四句讲葡萄干的特点及有名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抒发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课文有两幅插图和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相对应。第一幅插图是人们喜获丰收的景象;第二幅插图是维吾尔族老乡在硕果累累的葡萄架下热情地招待客人,对应“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这一句。

教学目标

1.认识“沟、产”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坡”等10个字,会写“水果、月份”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能够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4.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

【教学重点】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识记l5个生字,字音方面,“产、份、淡”是前鼻音,要加强字音辨析,如对比读一读“产一厂”“份一分一风”“淡一当”?可借助课文中的词语和生活词汇,如“出产、生产、月份、淡绿”帮助学生正音。要特别关注多音字“种、好、干、分”。在认读“种葡萄、好客、葡萄干、水分”后,可提供一组词语,让学生结合语境辨析字音字义。比如,“种花一种子、好人一爱好、干活一干净、分数一水分”。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

(1)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如“梨一利、枝一支、城一成、钉一顶”。可引导学生换偏旁拓展识记一类字,如“成一城、盛”“丁一钉、顶”,让学生根据声旁猜字音,根据形旁想字义。

(2)联系生活识字。本课中大多数生字都是生活中的常见字,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词汇,识记积累。比如,“香梨、鸭梨、树枝、收衣服、城市、留下、口味”。

(3)加强音近字、形近字的区分。比如区别“分(fèn)”与“份”两个字的意思不同,“分(fèn)”表示成分,如“水分、养分、成分’;“份”表示划分的单位,如“分成三份、年份、月份、省份”。

2.写字。

“份、坡、枝、收、城”是左窄右宽,“利”是左宽右窄,学生书写时需把握整体结构的不同。“客”是上窄下宽,“市”是上宽下窄,书写前要让学生对比观察。

本课l0个字书写要点:

份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亻”两笔相接于横中线上侧;“分”中“八”宽“刀”窄,“八”罩住“刀”;“八”顶部撇低捺高,撇从竖中线起笔,撇至“彳”侧,捺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捺脚贴近横中线;“刀”,竖钩段左拐,钩尖贴遂竖中线,撇笔从竖中线起笔。

坡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土”首横起笔在横中线,最后一笔写成提;“皮”的“一”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竖撇撇向“土”下侧,“又”的横撇的撇尖过竖中线,捺脚略低于撇尖。

枝8西,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支”中“十”窄“又”宽,“十”的短横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略高于“木”的短横,“又”横撇的撇尖过竖中线伸至“木”侧,捺脚略低于撇尖。

起10画,半包围结构。

走从左、下包围”己”,“走”中的“土”居左上格,下横在横中线,下竖与上竖垂直对齐,捺笔舒展至“己”下:“己”的横折的横段与“走”首笔横持平,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侧。

客9画,上下结构。

上部扁、窄,下部大、宽;宝盖头首点在竖中线上端;“各”中的“久”罩住“口”,“口”居竖中线偏左部位。

老6画,半包围结构。

“耂”从上、左包围“匕”;“耂”居上居中,长横从横中线;起笔,略向上斜,长撇从右上格斜穿田字格中心撇向左下格“匕”的竖弯钩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上端与长撇相接,弯钩段在右下格。

收6画,左右结构。

撇起笔与左竖等高,撇尖在横中线,第二笔横起笔于短撇的下端,第三笔撇收笔略高,撇尖伸向竖侧,末笔捺从横中线起笔。

城9画,左右结构。

二笔撇伸向“土”下,第三笔横折钩的钩底在竖中线,斜钩从竖中线右侧高处起笔,撇从横中线起笔伸向横折钩下,末笔点落在右上格。

市5画,上下结构。

的“冂”竖短横宽,顶部在横中线上侧,末笔竖上接横笔,写在竖中线上。

利7画,左右结构。

左宽右窄,“禾”横笔献横中线起笔,略向上斜收于竖中线,末笔捺改点;“刂”两笔中点在横中线。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描写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朗读时要读出喜爱、称赞的语气。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要读出十分喜爱、富于变化的语气,“五月有杏子”以最自然的语调来朗读,“香梨、蜜桃、沙果”要语速适中,列举清晰,而“最喜爱的葡萄”要重读,“成熟了”语调上扬,充满喜悦之情。“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要读得舒展、清新,其中“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读得重,读得慢。“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句更应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对描写颜色的词语,可分为两组,“红的、白的、紫的”两字的一组,“暗红的、淡绿的”一组,两组之间注意停顿。“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这一句的朗读要充满赞美,“准、最甜、吃个够”要读重音。课文最后一段的“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尽管是以句号结束的,但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朗读,或激动,或欣赏,不同的朗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赞美效果。

2.理解运用。

可引导学生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展开教学活动,从读人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通过读表达喜爱、赞美之情。

(1)整体感受。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带着问题自主读书。

(2)品读美句。引导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是全班的集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思考。着重关注以下语句的引导: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教学时可出示第二幅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茂密、展开、绿色的凉棚”的意思,体会“像”字带来的形象生动的比喻。同时,还要关注“一个个”,感受种植的葡萄之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在品读此句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品读两个关键词。一是“一大串一大串”,要借助插图,与“一串串”比较,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之多。二是“五光十色”,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学生一般都会将“五光十色”理解成颜色非常多,但此处主要讲葡萄品种多,而且品质好。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准、吃个够”这两个词将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描画得淋漓尽致。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体会。

(3)教学第三自然段,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葡萄干在哪里制作的,是怎么制作的?”再借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阴房、碉堡”等词,借助“运到阴房、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蒸发水分”等词语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多音字的读音可以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可以提供一些含多音字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练读。

第二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思考;在学习课文后,能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葡萄沟印象最深的地方。

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仿写。例句提供了两种仿写的思路,一种是用“有……”的句式列举事物,将特点写具体,一种是用归纳的方式,总结事物的特点。填空第一句侧重归纳几种事物的特点,可启发学生想象各种花盛开的颜色气姿态、味道,进而概括几种花的特点,比如,从花的颜色可以说“色彩缤纷,美丽极了”,从花的味道可以说“香味扑鼻,令人沉醉”。填空第二句侧重如何写具体,可启发学生围绕“欢声笑语,热闹极了”补充下课时操场上会进行的活动,可以借此复习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中学过的词语。

语文园地四

教材解析

语文园地四共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编排的是一张火车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字词句运用”编排了2项内容,第一项是让学生用“像”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想象,第二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写话”编排的是学写留言条。“我的发现”编排了4组表示颜色的词语,让学生发现独特的构词方式。“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俗语。“我爱阅读”编排的是一篇写景散文《画家乡》,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美好,激发对家乡的热旁.

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

识字加油站

1.能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

2.了解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弓l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1.火车票上的字,都是生活中的常见字,学生在理解上没有太多的困难。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自己认识上面的哪些字,还有哪些字不认识,让识字多的学生当“小老师”教教其他同学。学生读得不准确的字,要引导他们结合拼音朗读正音。

2.要认的8个字中,“昌”不宜探究字义,学生知道“南昌”是个地名即可。“铺、调、硬、卧”在火车票上是以词的形式出现的,建议不要单字识记,可以让学生在认识“下铺、空调、硬卧”等事物的过程中识记。“限、乘、售”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组词识记。比如,“限”可以组词“限制、限定”;“乘”可以组词“乘车、乘客、乘船、搭乘”,是常与交通工具搭配的动词;“售”可以组词“售票、销售、售卖、售票

员”,“售”就是“卖”的意思。

3.强化生活识字的理念,引导学生交流:你还从其他哪些车票上知道了与这张火车票上不同的字?

字词句运用

1.能展开想象,并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

2.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1.“下面的事物像什么?”估计学生都会有话可说。值得关注的是,“看谁想得妙,说得多”,尤其是“想得妙”,考量的是学生求异的品质。其次,需要引导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