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_第1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_第2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_第3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_第4页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汇编:审核:批准:发布时间:2022年9月19日实施时间:20XX年X月X日第第页目录TOC\o"1-1"\h\u16136第一章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312787第二章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96154第三章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139068第四章干部值班制度 146597第五章节假日安全管理制度 1514571第六章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1612754第七章事故管理制度 1927971第八章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223310第九章人员进出入制度 3010918第十章施工与检修管理制度 3117218第十一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4011346第十二章电气安全管理制度 4332745第十三章安全防护装置管理制度 448831第十四章安全投入和安全措施项目管理制度 4617817第十五章厂区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4921223第十六章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5316793第十七章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60607第十八章劳动保护用品(器具)管理制度 6326477第十九章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646227第二十章生产经营项目租赁管理制度 668927第二十一章汛期安全管理制度 6813104第二十二章安全管理制度评审和操作规程定期修订规定 696989第二十三章安全活动管理制度 7223801第二十四章安全生产变更管理制度 746753第二十五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918837第二十六章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8431140第二十七章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885284第二十八章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94第一章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安全教育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司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安全素质,防止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是防止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工人安全健康的重要措施,是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一、安全教育内容:1、安全法制教育是通过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制度和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2、安全知识技能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内容包括消防安全、防尘防气、电气安全等。3、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卸、运输、处置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二、安全教育组织形式:1、营造安全生产氛围,通过挂报、标语、安全标志等方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先进经验和事故教训,营造强烈的安全生产氛围,起到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2、组织安全活动。公司通过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在公司或部门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3、安全培训。在安全培训方面,公司主要在会议上讲授安全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在生产现场分析事故案例和具体演示操作要求,使员工系统掌握安全理论知识和实际安全操作能力。三、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一)公司级安全教育由安全员负责:1、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的意义。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重点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3、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遵章守纪的必要性。4、通用的安全技术、职业卫生基本知识,主要有防火防爆、火灾扑救和火场逃生、防尘防毒、电气安全、机械安全、触电与中毒现场急救等。5、安全生产状况,所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生产、包装、储存、装卸、运输和废弃物处置的安全事项,企业生产中主要的危害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安全防护的重点部位。6、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典型事故案例。7、公司级教育侧重法制教育,以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同时进行通用的安全知识教育,(二)工段级安全教育由工段组织实施:1、工段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要求。2、工段的安全生产状况,生产工艺及其特点,生产中的危害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的重点部位。3、工段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典型事故案例。4、工段级安全教育侧重危害因素和危险部位的认知,事故报警及应急救援的程序和方法。(三)班组安全教育由班组长组织实施:1、安全生产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和队伍劳动纪律。2、安全生产条件、生产特点、作业环境、设备条件、消防设施、危险部位及其安全防护要求、岗位间工作衔接协调的安全事项、隐患报告方法。3、该队生产特别是岗位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正确使用情况,岗位操作的安全要求,工作场所的安全要求。4、危险化学品泄漏、溢出、火灾、爆炸的具体应急措施,包括报警、防止事故扩大、抗灾、现场抢救和救治伤员、逃生和自救等。5、班组教育以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为重点,明确说明岗位安全责任。四、变化换工种、返岗安全教育一个工人如果改变了他的工种而被调到新的岗位上,他仍然是新岗位上的新工人。他不了解新岗位的危害和安全操作要求,上岗前必须接受班组的安全教育,转岗时也必须接受公司的安全教育。离职(病假、产假等)较长时间,对原工作已经不熟悉的。复工前,对队伍进行安全教育。五、改变生产条件进行安全教育生产条件的变化是指工艺条件、生产设备、生产材料和作业环境的变化。新的生产条件将产生新的危害,相应的是新的防护措施和新的安全操作要求。这些都是工人们以前不懂的。这时,必须针对生产条件变化所引起的新的安全问题,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六、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公司特种作业人员主要包括电工、焊工、厂内机动车驾驶员、电动葫芦操作人员等。这些人员经过特殊训练,具备特种作战的资格。但由于公司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现场,还需要通过安全教育,不断增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技术水平。七、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1、企业负责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2、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上述人员的安全教育由政府公司生产安全综合管理部门组织,经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3、对企业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的安全教育。按照“生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公司的负责人、组长为本部门安全生产负责人。4、接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管理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有关事故案例等安全教育。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负责安全教育,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八、从事危险化学品人员的教育1、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公司的相关制度。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的含义、安全标签和安全数据表中提供的信息。3、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搬运、操作、处置、运输、处置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作业安全责任和安全操作程序。4、工作场所的安全要求和正确识别安全标志。5、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的方式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装备的性能和作用,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维护。6、突发事件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措施和程序,以及现场伤员抢救处理。7、该人员的安全教育由安全经理负责。九、经常性安全教育公司经常性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班前会议安排、班后会议安全评议、安全活动日、安全例会、事故现场会议等。十、考核管理1、新公司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通过厂级安全教育考核后,分配到公司进行公司安全教育,班组再次合格后再进行安全教育。经厂级、公司级、班组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2、职工离岗后转岗或复工的,也应当经考核合格后再上岗。3、变更生产条件后,职工还应当接受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上岗。4、从事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处置的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安全教育,考核合格。5、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取得特种作业证书。6、其他由外部组织的培训,考核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7、本制度未尽事宜另行通知和完善,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第二章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一、总则1、为加强企业管理,教育员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法令,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维护正常的工作程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2、这一制度的制定原则是:有章可循,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奖惩分明,奖惩从严,奖惩适度;3、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二、奖励奖项分为“奖金”、“记大功”、“记功”、“嘉奖”。(一)“奖金”或“记大功”1、在承办业务上有重大创新,提出具体方案,并得到有效实施的。2、在办理重要业务方面有优异或特殊表现的。3、及时消除事故或重大变更,保护公司不受严重损害。4、那些在恶劣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竭尽全力的人。5、能提前披露和制止欺诈行为或危害公司权益之事者。6、研究和改进具有特效的生产设备。(二)“记功”1、主机业务的重大扩展或改革。2、能按时完成临时紧急任务的。3、在废物回收利用方面有显著成绩的。(三)“嘉奖”1、品行端正,技术精湛,工作认真,工作认真,恪尽职守者。2、领导能力强,使业务发展有效的人。3、防止机械故障或不间断生产的紧急维修项目。4、品行端正,循规蹈矩,循规蹈矩,能成为全体员工的榜样。5、节约材料,有显著成绩的。四、惩罚处分分为“免职或解雇”、“降级”、“记大过”、“记过”、“警告”。(一)“免职或解雇”1、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的。2、盗窃公司财产、挪用公款或者故意损坏公共财产的。3、携带违禁品进入工作场所者。4、在工作场所赌博或打架。5、二不服主管指挥调度,有威胁者。6、利用工作时间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兼职7、泄露公司秘密,制造谣言或造成意外灾难,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8、严重损害公司声誉的不当行为。9、抄袭上级主管签字、盗用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公司名称的。10、全年连续缺勤3天或7天以上11、重大失误记录两次。(二)“降级”和“记大过”1、直接主管隐瞒或保护他/她的下属,或不报告他们知道有欺诈的证据。2、故意浪费公司财产或者过失造成公司损失的。3、不服从命令或威胁侮辱主管的为未成年人。4、泄露秘密或谎报事实的。5、不当行为损害了公司的声誉。6、在物料仓库或危险场所违反禁令,或吸烟引燃。7、在工作场所男女嬉戏,有有害风化的行为。8、全年旷工5天以上。(三)“记过”1、因过失损坏公共财产的。2、未经允许将外人带入工厂。3、工作效率低下,再三劝说仍不改变的人。4、酗酒,在工作场所闹事,影响秩序者。5、在工作场所制造私人物品。(四)“警告”1、在紧急情况下故意逃避的。2、在工作场所喧哗、争吵,不服从纪律的。3、工作时间不称职、懒惰者。4、浪费材料的人。5、上班时间未经允许外出的员工。6、一个月内迟到、早退7次(含)以上的。五、其他1、对职工的奖惩应当说明事实,书面通知职工,并将奖惩原因作出摘要予以公开。2、本章所列的表彰警告、功过记录、功过记录可以相互抵消。3、为了员工考核、调动、奖惩的公平性,公司可以设立员工考核评审委员会。第三章安全生产例会制度1、主管生产、就管安全,安排生产活动时安排安全工作的原则。2、公司在每月一次的生产、经营总结会上由分管领导总结安全工作,包括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整改情况,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安全工作目标计划,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落实情况;制订阶段性安全工作措施。3、安全生产部应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检查、了解本单位和各工种、工序的安全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布置班组安全工作。4、班组在每日施工前十分钟,坚持进行由全体班组人员参加的班前会,主要内容是开展以查劳保用品的穿戴、查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并在班后开好安全小结会。5、每天的生产例会上,听取各班组长汇报当天的生产情况,布置生产工作安全,以及对汇报问题的处理方案;各班组在布置工作的同时布置安全工作。6、对事故根据“四不放过”的原则开好事故分析会,并针对其中涉及安全的部分有安全员整理并报公司领导,由公司领导组织落实安全措施。7、各级安全工作会议,由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组织并主持会议。8、安全工作会议应有完整的《安全例会记录》,并整理归档。第四章干部值班制度1、值班干部在值班期间必须坚守岗位,不得干与值班无关的事。2、值班干部值班期间有责任对公司工作进行检查、协调,负责处理各种突发问题。3、遇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领导请示报告。4、公司经理对干部值班工作进行安排、检查,统计申报夜班费。5、值班干部因公差不能按时值班时,须事先与人事员联系,经同意后安排后序干部值班。6、值班干部因私事不能按时值班时,应自己找其他值班干部替换。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参加干部值班。7、值班时间按当天晚8时到次时早8时时间。8、值班时间内负责所属岗位的三纪的监督。9、有问题负责救援及预案的实施。10、坚持巡回检查制度,特别是各点危险源次数不少于3次。11、负责协调解决班组的其他相关事情。

第五章节假日安全管理制度1、节日指:国家法定的元旦节、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2、节前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不断提高员工的遵纪守法意识,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应急响应能力。3、认真检查落实节假日安全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对公司关键岗位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恶性事故发生。4、加强设备维护维修,节前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及时处理设备缺陷,确保节日期间安全运行。5、进入生产区域,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佩戴劳保用具。6、定期进行巡视检查,确保安全稳定生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严格控制工艺指标。7、严格执行专项作业审批制度。节日期间,在防火禁区内的动火,需进行升级动火审批。严禁无证操作。8、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关键部位由专人管理。9、加强干部值班制度建设。值班干部要坚守岗位,及时处理各种事故和突发事件。第六章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一、安全检查的目的1、安全检查是做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其基本任务是发现、发现各种危险隐患,督促整改;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停止非法的命令和操作。2、安全检查实行领导群众相结合的原则。除定期检查外,每年还要进行大规模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检查。3、安全检查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内容和具体计划,建立安全检查台帐。4、要建立由企业领导负责、相关职能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检查整改同时进行,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二、安全检查形式1、全面检查公司、部门、班组三个层次。安全主管经理、安全员、科长组织有关人员对公司的理念、领导、纪律、制度和隐患进行检查。公司级(含节假日检查)每年不少于4次;科一级每月至少一次;团队层面每周一次。2、专业检查应由各专业部门主管领导组织系统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主要包括危险品、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厂房、运输车辆、安全装置、防火防爆、防尘防瓦斯等专业检查。3、各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当地地理气候特点,组织系统人员进行防火防爆、防雨防洪、防雷、防暑降温、防风防冻保温等预防性季节性检查。4、由工人和管理人员进行日常检查。值班生产工人要认真执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交班检查和值班巡视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检查。5、各项检查应当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台帐,并根据检查台帐的内容逐项进行检查。三、安全检查内容1、检查对象状态是否安全:检查生产设备、工具、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场所和生产资料的存放是否符合要求。2、检查被执行人的行为是否安全:检查是否有违法指挥、违法操作、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重点检查高风险生产岗位是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危险作业是否执行批准程序。3、检查安全管理是否完善: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安全生产目标和工作计划是否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安全教育是否定期开展,员工安全素质是否提高,安全生产检查是否制度化、规范化,发现的事故隐患是否及时整改,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资金是否到位,事故管理是否按照“四个不放手”的原则进行。四、隐患整改制度1、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对查出的隐患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落实整改措施。2、对严重威胁安全生产但有整改条件的隐患项目,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3、做到“三定、三不推”(即定项目、定时间、定人员和凡班组能整改的不推给工段、凡工段能整改的不推给公司、凡公司能整改的不推给上级主管部门)限期整改。4、企业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外,对无法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抄报上一级行业主管部门。5、对暂时不具备整改物质技术条件的重大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列入计划,限期解决或者停产。6、各级检查机构和人员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隐患和整改情况。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由安全技术部汇总存档。第七章事故管理制度一、抢险与救护1、当公司发生事故时,必须积极抢救,妥善处理,防止事故蔓延。2、发生重大事故时,由公司领导指挥,安全技术、设备动力、生产等部门配合现场救援的警戒工作。在救援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现场。为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体时,必须作出标志。3、泄漏大量有害物质的事故、火灾事故现场,必须封锁。救援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中毒、烧伤、烫伤等人员应及时抢救。二、事故报告程序1、除立即处理外,第一个发现事故的人还应以最快的方式向领导或调度员报告,然后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于各类重大事故,公司应在24小时内立即以快速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的总体情况(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如果情况持续,随时报告。2、发生事故的基层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填写事故报告,并报送公司主管部门。报告时间:一般事故3天内,重大事故7天内。3、对于重大事故,公司应当制作事故调查报告,并在事故发生后20天内报送上级有关部门。4、重大事故除按照规定报告外,还应当向当地人民检察院报告。5、在其他单位劳动、实习、培训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由公司按表外统计报告。6、任何在工作中受伤的人,如果在事故发生一个月后由轻伤转为重伤或由重伤转为死亡,将不会被报告为严重伤害或死亡事故。三、部门的职责1、公司安全管理采取经理责任制与主管领导职责分工相结合的责任制。代理人不履行或者拖延委托人交办的工作,造成事故的,由代理人承担主要责任。副领导向校长反映,不重视、不支持校长的建议,不研究、不解决问题的,由校长承担主要责任。2、公司规章制度不完善的,由安全主管经理负责。本部门已经制定或拟制定规章制度,领导未下发或组织实施的,由领导负责。3、设计有缺陷或者不符合设计规范的,由设计人和审批人负责。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现设计缺陷,可采取措施弥补而未采取措施的,主要责任由施工或生产部门领导承担。制定措施而不实施,造成事故的,由违规者负责。4、违反安全作业许可证造成事故的,由违规者负责;无安全操作证书者,因擅自操作而发生事故的,由其负责;在转让作业中发生事故的,转让人应当负主要责任。5、在学习期间,学徒必须在师傅的指导下工作,未经师傅指导擅自操作造成的事故,由学徒自己负责;在师傅指导操作过程中发生事故,由师傅承担主要责任。6、因管理不善、纪律不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而发生重大事故的,要对主要领导追究责任。四、调查和处理1、公司事故处理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及周围人员教育不放过,没有预防措施不放过)。2、对于普通事故或重大险情,由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组织调查,事故发生后召开事故分析会议。3、重大事故,由公司或公司主管部门领导负责,应组织由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和处理。4、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公司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5、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而发生重大事故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和玩忽职守罪的人员,由司法部门依法惩处。6、对事故责任者的处分,可根据事故大小,损失多少,情节轻重,以及影响程度等情况,令其赔偿经济损失或给予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降薪、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直至追究刑事责任。7、对各类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有意拖延报告者,要追究责任,从严处理。8、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个人,公司应予以表彰、奖励。9、应对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搞得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授予各种荣誉称号或奖励。第八章防火防爆管理制度一、生产装置1.根据生产、使用化学物品的火灾和防爆危险性等级分类要求,结构、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及有关的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等规范、规程的有关要求。2.在工艺装置上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应充分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报警(声、光)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3.在有可燃气体(蒸汽)可能泄漏扩散处,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其报警信号值应定在该气体爆炸下限的20%以下,如与安全联锁配合,其联锁动作应是在该气体爆炸下限的50%以下。4.所有自动控制系统,应同时并行设置手动控制系统。5.因反应物料爆聚、分解造成超温、超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应设置自动和手动紧急泄压排放处理槽等设施。6.应在可燃气体(蒸汽)的放空管出口处设置阻火器,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设置截止阀,以便在放空管出口处着火时,切断气源灭火。放空管最低处应装设灭火管接头。7.输送易燃物料时,应根据管径和介质的电阻率,控制适当的流速,尽可能避免产生静电。设备、管道等防静电措施,应按《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的有关规定执行。8.有突然超压或瞬间分解爆炸的生产设备或贮存设备,应装有爆破板(防爆膜),导爆筒出口应朝安全方向,并根据需要采取防止二次爆炸、火灾的措施。9.各生产装置、建筑物构筑物、罐区等工业下水出口处,除按规定做水封井外,尚应在上述区域与水封井间设置切断阀,防止大量易燃、易爆物料突发性进入下水系统。二、固定动火区管理1、固定动火区的设定应由危险化学品企业审批后确定,设置明显标志;应每年至少对固定动火区进行一次风险辨识,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及时辨识、重新划定。2、固定动火区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安全条件要求:(1)不应设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2)应设置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或侧风方向,并与相邻企业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满足防火间距要求;(3)距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厂房、库房、罐区、设备、装置、窨井、排水沟、水封设施等不应小于30m;(4)室内固定动火区应以实体防火墙与其他部分隔开,门窗外开,室外道路畅通;:(5)位于生产装置区的固定动火区应设置带有声光报警功能的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6)固定动火区内不应存放可燃物及其他杂物,应制定并落实完善的防火安全措施,明确防火责任人。三、动火作业分三级管理1、特级动火作业: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处于运行状态下的生产装置设备、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进行的动火作业(包括带压不置换动火作业);存有易燃易爆介质的重大危险源罐区防火堤内的动火作业。2、一级动火作业: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进行的除特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管廊上的动火作业按一级动火作业管理。3、二级动火作业:除特级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4、遇节假日、公休日、夜间或其他特殊情况,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5、各类动火作业区域应由各厂明文规定,并在厂区平面图上标明。6、动火作业前应进行气体分析,要求如下:(1)气体分析的检测点要有代表性,在较大的设备内动火,应对上、中、下(左、中,右)各部位进行检测分析;(2)在管道、储罐、塔器等设备外壁上动火,应在动火点10m范围内进行气体分析,同时还应检测设备内气体含量;在设备及管道外环境动火,应在动火点10m范围内进行气体分析;(3)气体分析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开始时间间隔不应超过30min;(4)特级、一级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二级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min,应重新进行气体分析;每日动火前均应进行气体分析;特级动火作业期间应连续进行监测。7.特级动火和一级动火必须经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其动火证的有效期为1天(24小时);二级动火也应该分析,二级动火证的有效期为6天(144小时)。8.动火证上应清楚标明动火等级、动火有效期、申请办证单位、动火详细位置、工作内容(含动火手段)、安全防火措施、动火分析的取样时间、取样点、分析结果、每次开始动火时间以及各项责任人和各级审批人的签名及意见。9.用火证上应明确负责人、有效期、用火区域及安全防火措施。用火证一律由安全(防火)部门审批,用火时要将用火证悬挂在用火点附近备查。10.在禁火区内使用电、气焊(割)、喷灯及在易燃、易爆区域使用电钻火花及炽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均为动火作业,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四、各项责任人的职责1、动火项目负责人对执行动火作业负全责,必须在动火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动火部位及其周围情况。参与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并向作业人员交待任务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项。2、动火人在接到动火证后,要详细核对其各项内容是否落实和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若发现不具备动火条件时,有权拒绝动火,并向单位防火部门报告。动火人要随身携带动火证,严禁无证作业及审批手续不完备作业。每次动火前30分钟(含动火停歇超过30分钟的再次动火)均应主动向现场当班化工班组长呈验动火证。3、动火监护人员负责动火现场的安全防火检查和监护工作,应指定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现场、掌握灭火手段的人担当,监护人需在动火证上签字认可。4、监护人在作业中不准离开现场,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停止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作业完成后,要会同动火项目负责人、动火人检查,消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方可离开现场。5、化工班、组长(值班长、工段长)负责生产与动火作业的衔接工作,动火作业中,生产系统如有紧急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停止动火作业。6、动火分析人对分析结果负责,根据动火证的要求及现场情况,亲自取样分析,在动火证上如实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结果并签字认可。7、各级审批人必须对动火作业的审批负全责,必须亲自到现场详细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审查并确定动火等级,审查并完善防火安全措施,审查动火证审批程序是否完全,在确认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签字批准动火。

五、

动火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动火作业前应进行气体分析,要求如下:(1)气体分析的检测点要有代表性,在较大的设备内动火,应对上、中、下(左、中右)各部位进行检测分析;(2)在管道、储罐、塔器等设备外壁上动火,应在动火点10m范围內进行气体分析,同时还应检测设备内气体含量;在设备及管道外环境动火,应在动火点10m范围内进行气体分析;(3)气体分析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开始时间间隔不应超过30min;(4)特级、一级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二级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min,应重新进行气体分析;每日动火前均应进行气体分析;特级动火作业期间应连续进行监测。六、

动火分析应执行以下标准与规定1、动火分析合格判定指标为:(1)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积分数);(2)当被测气体或燕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2%(体积分数)。2、凡是能与易燃、可燃物相通的设备、管道等部位的动火,均应加堵盲板与系统彻底隔离、切断,必要时应拆掉一段联接管道。3、有易燃、可燃物的设备、管线、容器等,必须经清除沉积物,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如进入设备内动火,同时要办“设备内作业许可证”。4、动火部位应备有适用的消防器材或灭火措施。5、遇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确需动火,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七、其他消防安全规定1、执行化工部“关于在化工企业中禁止吸烟的决定”。2、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易燃、易爆生产区和易燃、易爆化学品库。凡必须进入上述区域的机动车辆,应配装阻火器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3、严禁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机动车辆、设备、地坪和衣服等。4、应随时将使用过的油棉纱、油纸等易自燃的擦洗材料,放入有盖的铁制专用容器内,并存放在安全地点,定期清除。5、厂区内不准随意存放非生产用液化石油气瓶,办公室和更衣箱(室)内不准存放酒精等易燃、可燃液体。6、严禁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内搭设建筑、构筑物或堆放各类物资。7、研制易燃、易爆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有火灾、爆炸危险的新设备、新工艺的单位,必须对研制的每一项目提出预防火灾、爆炸的具体措施。8、采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新设备、新工艺和可燃、易燃新材料的单位,必须按照研制部门提供的预防火灾爆炸的具体方法,采取消防安全措施,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交付生产。9、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撞击易产生火花的工具。10、易燃、易爆场所禁止穿着能产生静电火花的化纤织物工作服和带铁钉的鞋。11、扑救有毒、有害物质的火灾时,应站在上风向,必要时佩戴防护用具。12、使用电焊机作业时,电焊机与动火点的间距不应超过10m,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焊机作为动火点进行管理。13、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不应卧放使用;氧气瓶与乙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动火点间距不应小于10m,并应采取防晒和防倾倒措施;乙炔瓶应安装防回火装置。14、汽车库应遵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等有关规定。第九章人员进出入制度1、非本岗位工作人员严禁入内2、有工作需要入内者,须经批准后方可入内。3、凡外来人员,必须经厂主管部门审批,并在专人陪同下经登记后,方可进入要害岗位。4、施工、检修时,要设监护人,进行安全保卫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5、关键岗位和要害部位值班人员对进入要害岗位的各类人员均须按规定做好出入登记备查。凡手续不完善者,有权拒绝入内。相关规定1、关键岗位和要害部位应设立警示牌,完善进出入管理制度。2、加强日常管理和日常检查,重要时期和特殊情况的管理和措施。3、关键岗位和要害部位应作为安全检查的重点,认真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必须抓紧落实并切实加以整改。4、关键岗位和要害部位应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巡回检查制、安全防火制、人员进入登记制、交接班制。第十章施工与检修管理制度一、施工组织1、对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措施、大修等工程的施工,公司必须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根据审核批准的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2、在厂区和已建成的项目区进行土方施工,应当向有关部门申领土方许可证,明确拟建区域的地下管网、电缆和水文地质条件。3、所有施工安装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包括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爆破、大型吊装、水下深坑作业、爆破等特殊工程,施工前应当编制一份安全施工技术方案并经批准。4、每项工程施工前,施工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工头等,在逐级安排生产任务和技术交底的同时,必须逐级进行安全指示和安全措施的交底。未披露安全措施的工程,不得施工,工人有权拒绝施工。5、当有两个以上单位同时作业时,施工单位和总承包单位应当统一组织和管理现场安全工作。分包商必须服从施工单位和总承包人的指挥。对于分包给建安队的工程,应在工程合同中明确安全责任和要求。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承揽工程。6、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系统安全技术规程、工种和岗位。建设单位还必须遵守生产建设单位的有关安全制度,接受监督。二、施工现场管理1、施工现场应当按照施工总计划和分区、分区工程施工方案安排,并应符合安全要求。临时施工设施、机具、材料、水、电、气(汽)管网等的布置,应当符合安全、防火、工业卫生的要求。2、施工现场的坑洼、井、孔、陡坡、悬崖、高压电气设备、易燃易爆场所等,必须设置围栏、盖和危险标志。夜间必须设置信号灯,必要时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所有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未经施工负责人批准,不得移动或拆除。3、施工现场道路必须畅通,道路宽度和转弯半径必须符合行车安全要求,在狭窄的场地、行人交通和交通频繁的场所设置临时交通指挥和交通标志。4、施工现场必须做好季节保护,在夏季进行中暑预防和降温;冬季要防寒、防霜、防毒气中毒;雨季、台风来临前,对排水系统、临时设施、电气设备、大型工程机械等进行检查;沿河施工现场应当做好防洪抢险准备;雨雪后应采取防滑措施。5、夜间在黑暗处和建筑工地应提供充足的照明。6、施工现场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必须有专门的仓库和专人保管。7、施工现场应当按要求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设备。三、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1、各类机械必须由专人管理,按机械安全规程操作,定期保养和检修,保持良好状态。2、各类工程机械和电机的旋转及危险部位应设置防护装置。3、起重机械和木工机械上的所有安全装置必须完好无损。4、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工具和线路必须由专职电工进行维护和管理。5、所有电气设备必须正确连接,保护零位连接或接地良好。6、架设的高低压线路必须符合电气安全工作有关规定的要求。7、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电器必须绝缘良好,并配有漏电保护装置。8、塔吊、龙门吊、铆接平台必须接地良好。四、拆除工作1、拆除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对全部被拆除化工厂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周围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制定有安全措施的拆迁方案,经安全技术部门审查确认,并在施工前报主管主任或者总工程师批准。2、拆除方案通过后,施工前由项目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披露,施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并组织实施方案中的安全措施。3、拆迁工作必须在项目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和监督下进行。4、对于拆卸工程,危险部分必须先移除,然后再拆除。从上到下,从外到内进行拆除。禁止同时去除几层。不得使用挖掘或推下的方法。未拆下的部件应保持稳定。5、拆下的物品不得从顶部往下扔,应沿溜槽吊装放置,并及时清理现场。五、土石方工程1、动土作业必须按规定办理动土许可证,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2、挖土应自上而下进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办法。使用机械挖土,要先发信号,挖土机回转范围内不准进行其他作业。3、开挖时应根据土质、温度和开挖深度预留安全边坡或实心墙支座。如发现边坡出现裂缝、松动或支架滑动、断裂等危险迹象,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有效措施。拆除实壁支撑时,必须自下而上回填。4、挖方土方的堆垛位置,距沟边不小于0.8m,弯沟转角不小于1.5m,土方的堆垛高度不超过1.5m。5、在坑沟作业时,要注意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保持良好的通风,发现有毒气体时要采取防护措施,查明原因并及时消除。6、在建筑物、构筑物附近开挖时,应根据开挖深度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六、维修组织和管理1、对所有维修项目,在维修前应处理维修规范,明确维修项目负责人,并办理审批手续。2、维护项目负责人必须按照维护任务书的要求,亲自或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向维护人员通报并落实维护安全措施。3、维修项目负责人对维修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和调度,确保维修过程的安全。七、维护安全通用规则1、维修前,维修项目负责人应仔细检查确认工艺处理合格,盲板是否堵塞。每次作业前,应按要求对现场进行检查,经维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开始作业。2、如需进行动火作业,应按防火防爆有关规定领取动火许可证,经批准后方可施工。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化工公司高处作业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4、所有维修工作应严格按照公司的维修安全技术规程进行,维修人员应认真遵守本类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5、待修设备、管道与生活区设施、管道连接时,必须隔离。6、生产公司临时维修时,遇有易燃易爆物品,应采取防爆设备应使用或其他防爆措施,防止火花。7、在维修区域内,对各类机动车进行严格管理。8、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场所检修时,应经常与操作人员联系。发生化工生产故障、突然排放危险物质或者紧急停产的,应当停止生产,并迅速疏散现场。八、检修准备1、根据检修任务书的要求,生产单位要为检修单位创造安全检修条件,没有办完交接手续的检修单位,不得任意拆卸设备、管道。2、对检修使用的工具、设备应进行详细检查,保证安全可靠。3、检修传动设备、传动设备上的电气设备,必须切断电源(拔掉电源熔断器),并经两次起动复查证明无误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牌或上安全锁卡。4、检修单位要检查动火证、设备内作业许可证、高处作业许可证和电气工作票的审批内容与落实情况。5、检修单位应检查检修中需用防护器具、消防器材准备情况。九、焊接作业1、焊接作业要注意防火、防爆工作。2、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动火作业证。对动火周围易燃、易爆物应清理干净,如附近沟池可能存在可燃气体、液体,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3、氧-乙炔焰焊(割)作业安全必须做到(1)焊接作业工具要符合质量标准,焊炬、控制阀要严密可靠,氧气减压器要灵敏有效,气体软管耐压合格、无破损。(2)氧气钢瓶、溶解乙炔气钢瓶不得靠近热源、禁止倒置,溶解乙炔气钢瓶不得卧放,钢瓶内气体用完后必须留有余压。(3)中压乙炔发生器的安全附件要灵敏可靠。(4)禁止使用浮筒式乙炔发生器。(5)乙炔发生器(或溶解乙炔气瓶)和氧气瓶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与明火点应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6)高压电源线及管线下禁止放置乙炔发生器和溶解乙炔气钢瓶。4、电弧焊割必须做到:(1)电焊机要设立独立的电源开关。(2)电焊机二次线圈及外壳必须妥善接地或接零进行保护,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3)一次线路与二次线路绝缘良好,易辨认。(4)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焊接(电、气焊)作业时,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十、设备内作业1、设备(槽罐、塔、釜、槽车、沟道、烟道、排风道等)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作业许可证”。该设备必须与其他设备隔绝(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代替),并清洗、转换。2、进入设备作业前30分钟内,应取样分析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和含氧量,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作业。操作过程中,至少每2小时进行一次分析。发现超标的,应当立即停止作业,迅速疏散人员。3、进入有腐蚀性、窒息性、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设备作业时,必须穿戴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毒装备。4、当维护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危及维护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设备。如果你想继续在设备中工作,你必须重新通过在设备中工作的程序。5、设备操作必须设置操作主管。监护人应当是有经验的人。监护人必须认真负责,坚守岗位,与操作人员保持有效联系。6、在设备内部作业时,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设置安全梯和脚手架,并提供救援绳索,以保证紧急疏散。7、设备内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电源必须是安全电压,灯具必须满足防潮、防爆的安全要求。8、禁止在作业设备内外投掷工具和设备,禁止用氧气吹气。9、对于设备内的热工,除本制度第七章关于热工的规定外,焊接人员离开时不得将焊(割)炬留在设备内。10、操作完成后,由维修人员、监护人和用户部门负责人共同检查确认无误,并由维修负责人和用户部门负责人在进入设备的工作证上签字后,维修人员才能封闭设备孔。十一、抽加盲板作业1、要选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盲板。2、要建立盲板档案卡片,并进行编号。3、盲板由各生产公司及设备动力公司分别保管、使用。4、要指定专人负责抽加盲板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监护。5、抽加盲板必须确认部位,并挂牌做记号,对较大系统抽加盲板的工作,应绘制盲板分布图,防止因误抽加盲板造成事故。6、在易燃、易爆系统抽加盲板,应在系统卸压后保持正压,以防空气吸入造成事故。十二、检修完工后处理1、检修完毕后必须做到:一切安全设施恢复正常状态。2、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抽加盲板,检查设备管道内有无异物及封闭情况,按规定进行水压或气密试验并做好记录备查。3、检修任务书归档保存。4、清理现场,保证工作现场干净整洁。5、检修后的设备,必须按规程进行试运行,合格后,生产和检修双方办理交接手续。十三、高处作业1、高处作业指在距坠落基准面(指坠落处最低点的水平面)2m及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2、高处作业前,必须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专人监护,并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高处作业许可证的审批手续及审批权限按《化工企业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执行。3、高处作业的脚手架、吊篮、吊架、手拉葫芦等,必须按有关规定架设,吊装升降机严禁载人。4、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随身携带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5、高处作业一般不应交叉进行,因工序原因必须在同一垂直线下方工作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防范措施,否则不准作业。在石棉瓦、玻璃钢瓦上作业,必须采取铺设踏脚板等安全措施。6、在易散发有毒气体的厂房上部及塔罐顶部作业时,应进行现场环境监测,并设专人监护。第十一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第一节特种设备投入使用之前的安全管理1、新购买的专用设备必须有合格证书、使用手册和相关技术资料。2、认真阅读特种设备操作说明书,按照说明书和数据验收特种设备,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3、根据说明书和数据对相应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书。4、根据特种设备的性能,要求安装的特种设备符合技术要求,确保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符合特种设备的安全要求,并保证其正常运行。5、安全防护装置的证书和其他技术资料必须齐全。6、制定主要专用设备的调试方案并组织实施和验收。第二节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要求1、正确使用特种设备,熟悉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操作中仔细控制操作指标,严禁特种设备超重、超压、过载操作。2、严格执行操作员巡视检查制度,注意特种设备和安全附件的操作使用,并记录主要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3、维修工人要加强巡视检查,认真维护专用设备,严格执行专用设备的维修制度和润滑制度,发现问题要做好记录。4、认真填写特种设备运行记录、缺陷记录和事故记录。5、当特种设备停止运行时,必须将运行控制器置零。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触摸控制器。6、特种设备闲置时,应按安全要求处理。第三节特种设备维修的安全管理1、特种设备维修前,应准备施工图纸和相应的技术资料,并做好安全措施。2、特种设备的维修应严格按照热工管理规定进行,防止维修安全事故的发生。3、做好维修人员的人身保护,防止发生燃烧事故;4、特种设备维修后的质量必须符合技术标准,特别是安全附件满足安全要求。特种设备的转动部件和所有连接件必须牢固,防止松动,避免特种设备发生事故。5、试运行前,必须与本单位的维修人员、安全人员、生产人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一起参加特种设备的固定检查。第四节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档案1、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年检制度,并做好记录。2、记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内容、整改人员及事故原因。3、安全配件必须有操作、维护、检查、记录等。4、按要求建立相应的安全档案。第五节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责任制1、操作人员必须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遵守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建立特种设备的责任标准,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和巡视检查。2、维修人员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和专业维修,对主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负责,并建立标志。第十二章电气安全管理制度1、现场要备有安全用具、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等,并定期进行检查试验。2.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和检修,必须按《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T3836.1—2021)《爆炸性环境第13部分:设备的修理、检修、修复和改造》(GB/T3836.13—2021)《爆炸性环境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GB/T3836.15—2017)《爆炸性环境第16部分:电气装置的检查与维护》(GB/T3836.16—2017)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执行。3、电气设备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接零)装置。防雷、防静电设施必须处于良好状态,每年定期进行测试。4、配电控制柜和高压整流油箱应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4ω。5、不允许在电气设备和供电线路(无论高压或低压)上带电工作。停电后,应将电源开关处的保险丝锁好并拆下,并挂上“禁止接通或与他人合用”等标志。工作未完成或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取下标志或电源。6、动火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火焰在10kV及以下距离带电部件15m处进行;10kV以上为3m。第十三章安全防护装置管理制度一、范围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属装置(如防护罩、安全阀、限位器、联锁装置和报警器等)总称为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加强维护,保证灵敏好用。二、安全装置的维护管理1、各类安全装置应当由专人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由专人负责。2、各种安全装置应纳入设备维护计划,定期维护。3、各安全装置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所负责的安全装置进行专业检查和核查,并将检查和核查记录入册。4、安全装置不得拆卸、挪用或者随意丢弃。如因维护原因拆卸,必须在维护结束后立即恢复。5、经改造或者新设计安装的安全装置,必须经各安全装置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三、管理分工1、机器和设备上的所有安全装置(如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和压力表,各种机器上的负载和行程限制器)由设备部管理。2、所有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如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和防雷装置)均由电力部管理。3、仪表部负责过程中温度、压力、液位超限报警装置和安全联锁装置的管理。4、生产区内的所有火灾报警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其他固定、半固定灭火装置,由消防部门负责管理。5、安全技术部负责管理作业中为保护人身安全所佩戴和使用的所有物品和器具。第十四章安全投入和安全措施项目管理制度一、安全投入保障制度1、公司确定安全负责人为公司经理,生产经理为安全负责人。2、生产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安全投入计划,报公司经理批准。3、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要检查。如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提出整改措施。整改后,派专人验收。4、大修前,应根据大修制度制定大修计划,并指定责任人,确保大修安全。5、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职能部门负责计划和采购安全生产所需的材料,准备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6、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相关责任制做好本职工作。二、制定安全措施的依据1、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执行。2、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3、应采取防火、防爆、伤亡和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4、发展生产所需的技术安全措施,员工提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建议。三、安全措施的编制范围1、改善劳动条件,防止职业病和职业病中毒的劳动保护技术措施。2、劳动保护科学研究、劳动安全卫生检测、安全宣传教育等设施以及安全书籍、资料、教材。3、一切旨在防止火灾、爆炸、自然灾害和工伤的措施。四、计划的准备和批准1、职能部门提出年度安全手技术措施,指定专人制定方案和方案,报安全经理主管。2、由安全主管经理批准并召开相关负责人会议。3、会议应当研究确定资金来源、设计施工负责人、竣工或投产日期。五、资金来源和物资供应1、公司应根据当年计划提取的折旧资金,在年度技术改造计划中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统筹安排。2、在不增加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生产设备进行改装或者大修的费用,应当计入成本。3、不增加固定资产的安全技术措施,应当从生产维修费用中摊销到生产成本中。4、紧急和重大不安全因素的整改项目,经总经理批准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成本中垫付。5、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由供应部按照计划统一采购。六、检查和验收1、安全主管人员和工会负责人必须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由安全主管人员作出总结。2、安全技术项目完成后,试运行三个月后,在安全主管经理的带领下,根据设计要求,联合相关部门组织验收。3、使用单位应当编写安全技术措施运行情况总结报告,对安全技术、经济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4、安全技术措施验收并投入使用后,应纳入正常管理。第十五章厂区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一、管理组织1、为保障厂区交通运输安全,维护交通秩序,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必须指定有关部门全面负责厂区交通管理工作。2、对车辆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2008),制定厂区交通管理细则。二、信号、标志1、交通道路、厂房大门、弯道、坡道、单行道、十字路口和禁止车辆进入厂区的停车场所,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厂区的具体情况设置信号标志。2、厂区内的限制道路和管制道路应当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3、厂区内的铁路应当按规定在线路上设置信号灯、交叉灯和各种警示标志,通道的交叉处应当设置落杆、警铃或信号灯。4、在铁路站台、装卸仓、罐车洗车区、过轨区、物料装卸区等进站方向设置警示标志,夜间设置信号灯。5、破碎道路施工、拉过马路的绳架,除取得主管部门同意外,夜间还必须有明显的标志和红灯。施工场地狭窄、交通频繁的区域设置临时交通指挥。6、厂房内的交通道路和铁路沿线的站台货舱应有充足的照明。三、运输线路1、交通道路应当畅通,路边应当设置下水道(应覆盖明沟),并定期疏通。严禁向路面排放蒸汽、烟、酸、碱等有害物质。冬季积存的冰雪应及时清除。2、禁止在主要道路和消防通道堆放材料和设备,禁止在妨碍交通的道路上作业。因生产需要,需要临时占用或者破土施工的,必须经企业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占用。3、交通道路两侧堆放的材料,应距道路边缘1米以上,堆放牢固。拉过马路的绳架高度不得小于5m。四、车辆1、机动车必须状况良好,按照《交通法》规定进行年审,取得检验合格标志后方可驾驶。2、工厂管理的小型机动车(电瓶车、小型自卸车)和特种车辆(叉车、起重机)应保持良好状态。3、企业车辆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机动车辆、小型车辆、特种车辆保养维修制度,定期进行小修、中修,实行三级保养制度,严格检查车辆质量,消除漏检、漏修现象。不符合安全驾驶要求的车辆,不得使用。4、铁路机车应当按照铁道部的规定检修保养。5、企业提供的专用油轮不得随意改装。五、车辆驾驶1、机动车驾驶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由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经驾考后,领取驾驶证后方可驾驶。2、企业管理的小型、特种车辆驾驶员应当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规定,接受专项培训,经主管部门或企业考核合格,方可驾驶。3、工厂内所有车辆必须遵守工厂内的限速规定。4、机动车出入口和转弯点均为5km/h。直线:10~15km/h。5、当机车悬挂易燃、易爆、腐蚀性等危险品时,为10公里/小时。6、确定培训车或维修试车在工厂的路线和时间,挂上“培训车”和“试车”牌照。禁止非驾驶员试车,训练车必须由驾驶员引导。六、车辆装载1、不得超过驾驶执照上批准的载货能力。2、散装、粉状或水滴状物品不得散落、飞扬或泄漏在车外,并应严密遮盖。3、装载化学危险物品,按有关规定执行。4、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载物,必须按规定不准“超长、超宽、超高、超重。”5、货运机动车不准人、货混载。大型货运机动车除驾驶室和车厢内可乘坐额定的人员外,其他部位(驾驶室顶,脚踏板、叶子板等)不准载人。七、非机动车、行人1、自行车、三轮车不得拖曳其他非机动车或者被机动车拖曳。转弯前,必须减速,伸出双手,不要突然转弯。2、自行车、三轮车和机动车辆不得停放在厂房内和设备旁。自行车必须集中储存和管理。3、工厂内的行人必须走在人行道上或靠路边。不允许突然过马路。4、走路时要注意脚下是否有沟渠、坑坑、井,头顶上方是否有管道、货架、电缆、电线等障碍物。5、不要停留在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的地方,不要在超载下行走。第十六章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一、通则1、凡生产、使用、经营、运输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法规、制度和标准,并建立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对不属于化学危险物品管理范围,但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物品,或其他危险物品均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管理。2、危险物品的运输必须严格执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1部分:通则》(JT/T617.1—2018)中的有关规定。3、危险物品的包装容器必须牢固、严密,并按照国家颁发的《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2009)的规定印贴专用标志和物品名称。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物品,要将其理化、毒理性质数据(闪点、熔点、自燃点、爆炸极限等),以及防火、防爆、灭火、安全运输等注意事项写在说明书上,否则不准出厂。4、应指派责任心强,经培训考核,并熟知危险物品性质和安全防护知识的人员管理危险物品。二、生产和使用1、公司应根据生产需要规定危险品的存放时间、存放地点和最大允许存放量。原料和成品的成分应通过化验确定。与生产材料性质相冲突的材料不得放置在同一区域内,必须明确隔开。2、所有使用过的炸药必须在使用后立即收到。领取的数量不得超过值班使用的数量,剩余的应当及时归还。经处理的起爆炸药必须单独存放。严禁个人私自携带、储存炸药、雷管,不得将炸药、雷管用于非生产活动。3、生产、使用剧毒物品的场所及其操作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保护措施。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作业人员,必须持有作业许可证和有关作业许可证,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和用具,方可进入作业场所作业。4、工作场所应当配备防护装置和报警系统,并由指定人员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三、安全技术与个人防护1、改革工艺技术,并采用安全的生产条件,防止和减少毒物溢(逸)散。2、以密闭、隔离、通风操作代替敞开式操作。3、加强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4、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持完好。5、严禁直接接触剧毒物品,不准在生产、使用场所饮食。6、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必须更换工作服、清洗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7、剧毒物品场所,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解毒药品。四、中毒人员的抢救。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液氯、液氧、乙炔、液化石油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使用时,气瓶内应留有余压,且不低于0.05兆帕(MPa),以防止其他物质窜入。2、盛装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应认真选择,具有氧化性酸类物品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燃烧物品混装,酸类物品严禁与氰化物相遇。3、易燃物品的加热禁止使用明火,在高温反应或蒸馏等操作过程中,如必须采用烟道气、有机热载体、电热等加热时,应采取严密隔绝措施。4、生产、使用危险物品和企业,应根据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和毒害程度,采取必要的排气、通风、泄压、防爆、阻止回火、导除静电、紧急放料和自动报警等措施。5、输送有毒有害物料,应采取防止泄漏的措施。6、输送固体氧化剂、易燃固体等,应防止摩擦、撞击。7、容易发生跑气、跑料的大型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装置,应设有能迅速停止进料,防止跑气、跑料的安全设施,并应具有捕集中和、解毒和打捞流失危险物品的方法,避免事态扩大。8、凡用于生产水煤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蒸汽(水)管道,必须与生活用汽(水)管道分开,用途不同的工作气体(液体)管道不应联通。9、生产、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粉尘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凡能相互引起化学反应发生新危害的废物,不要混在一起排放。五、储存和养护1、库房内应温度表,周一至周五各记录一次。2、根据商品的性质,采取密封,通风和库内吸潮相结合的温度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并保持库房内的温度≤37℃。3、每天对库房内外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易燃物是否清理,货垛牢固程度,堆放是否合理,并做好记录。4、针对易燃液体,检查封口是否严密,有无挥发和渗漏,有无变色、变质和沉淀现象。做好记录。5、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填写有问题通知单通知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6、有效商品应在有效期间一个月前通知相关部门。六、出入库管理1、入库商品必须附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进口商品必须附有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其它说明。2、商品性状、理化常数应符合产品标准,由存货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检验。3、保管方对商品外观、内外标志。容器包装及衬垫进行感观后作出验收记录。4、验收在库外安全地点或验收室进行。5、每种商品拆箱验收2-5箱(免检商品除外),发现问题扩大验收比例,验收后将商品包装复原,并做标识。6、应按照合同进行检查、登记。验收内容包括:数量、包装、危险标志。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7、出库时按生产日期和批号顺序先进先出。8、进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护措施。9、库房管理人员应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通知装卸摇动人员。10、在出入库过程中,库管员应严格监督执行相关规定,严禁摔、撞、击、拖、拉、倾倒和流动物品。七、装卸运输1、运危险物品必须出示有关证明,向指定的铁路、交通、航运等部门办理手续。托运物品必须与托运单上所列的品名相符,托运未列入国家品名表内的危险物品,应附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技术鉴定书。2、危险品装卸人员应当根据危险品的性质穿戴相应的防护装备。他们必须小心装卸货物。严禁摔、拖、压、搓、损坏包装容器,注意标识,堆放牢固。3、车(船)搬运工具装卸危险品前,应当根据需要进行通风、清洗,不得留下残留物。载有剧毒货物的车(船),卸货后必须清洗。4、运输易爆、剧毒、放射性、易燃液体、易燃气体等物品,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5、禁止用电瓶车、自卸车、叉车、自行车等运输炸药。在未采取可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不得使用铁底卡车和拖车运输铁桶包装的强氧化剂、爆炸物和一类易燃液体。6、禁止使用叉车、铲车、翻车机搬运易燃、易爆液化气等危险品。7、在高温地区运输液化气、易燃液体等危险品时,应提供防晒设施。8、放射性物质采用专用运输卡车和吊架运输,装卸机械按规定负荷减量25%。9、遇水禁止使用小船、小木船、水泥船运输易燃、有毒物品。10、运输爆炸性、剧毒、放射性物品的,应当安排专人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少于2人。11、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必须保持安全的速度和车辆之间的距离。严禁超车、超速和强行相遇。运输危险品的行车路线必须事先经当地公安、交通运输部门批准,并按照指定的路线和时间运输。不允许在繁忙的街道上开车或停留。12、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标志。13、蒸汽机在调车作业中,对装载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必须挂不少于2节的隔离车,并严禁溜放。14、运输散装固体危险物品,应根据性质,采取防火、防爆、防水、防粉尘飞扬和遮阳等措施。八、报废处理1、对使用后的剧毒物品包装盒、纸袋、瓶、桶等必须严格管理。物料部统一回收,登记,并指定专人管理。2、铁制包装容器未经彻底清洗,不得用于其他用途。3、包装容器必须在保卫部指定专人监督下销毁。4、废弃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质和其他废物,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制定周密的安全措施,经当地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处置。5、所有拆下的装有危险品的集装箱、设备和管道,必须先进行清洗,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6、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化学废渣必须加强管理,不得与一般垃圾一起运出。第十七章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一、预案的编制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制定应急预案。2.安全生产部组织对所有工作过程进行风险预测,对可能出现的事故点进行仔细排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报公司审批后,各专业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二、预案内容:1、确定了公司的危险目标,绘制了危险源目标平面图。2、明确了安全、消防、个体防护设备、器材的分布。3、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及工作小组,明确了职责和分工。4、报警通讯及装备。5、现场急救与处置方法。6、应急救援的保障。7、预案的响应条件和终止程序。三、培训和演练1、按照安全教育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2、危险化学品操作员工经过培训,获得了区安监颁发的上岗证。3、公司组织学习预案的内容。4、指挥领导小组制定了预案的演练制度。5、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四、预案的要求1、应急预案每二年修订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及时进行修改。2、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变更要及时上报。3、安全生产部负责在事故发生后,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4、各职员应按照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严格执行。五、消防组织与设施(一)消防组织机构的设立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采用先进的防火、防爆、救灾技术,实行目标管理。2、企业必须成立由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消防安全委员会;公司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并在其领导下成立志愿消防组织。3、消防组织应当根据企业的特点、生产、维修情况和季节变化,制定消防工作计划,实施消防目标管理,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结合事故预测进行演习。4、严格管理一切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危险的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过程及相关设备。5、企业应当根据生产规模、火灾风险和相邻有关单位提供的消防合作条件,按照国家、部级规范、法规的有关要求,确定适合本企业生产、储存、运输的消防设施和设备。6、企业内部设置的固定消防设施,由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定期试运行。(二)消防器材的管理1、消防器材要设置在明显、取用方便又较安全的地方,要经常检查,做到“三定”(定点、定型号和用量、定专人维护管理),不准挪作它用。2、发生火灾时,现场人员应立即灭火,并向消防队和厂总调度报警并说明着火物质,同时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指明引车路线和消防水源,义务消防队员要积极配合进行灭火,并维持好现场秩序。第十八章劳动保护用品(器具)管理制度一、范围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称为防护用品,均属加强管理的范围。二、防护器具选用与保管1、本制度依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GB39800.1-2020)执行,正确选择和采用合适的防护用品和器具。2、各种防护器具都应定点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每次校验后应记录或铅封,主管人应经常检查。3、必须建立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领用登记卡制度,并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发放标准。三、管理与使用1、安全技术部负责管理作业中为保护人身安全而佩戴和使用的所有物品和器具。2、生产过程中必须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过滤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等3、防护装备的使用者必须经过培训,熟悉并能掌握防护装备的结构、性能、使用、维护和保管方法。第十九章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1、本制度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制定本制度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3、公司成立了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由安全经理负责,工会主席担任组长。4、公司应对职业危害建立相应的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