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古代诗歌

阅读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赠鹭鹭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稣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小题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鹭去虾纵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气氛。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小题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D【小题2】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幽默,活泼生动。【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D.“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鹭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应选Do【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纵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鹭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鹭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气氛。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变式题1基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水调歌头•金山观月[宋]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注]。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骏鸾。[注]“表独立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九“切云”,《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小题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二句,既写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点明夜间登临时的风露与春寒的感觉。B.上片后七句,写月光照彻之景,写江面浩渺、微波荡漾之景,最后写高驻金山奇景。C.下片前三句,词人借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向读者袒露自己的心胸。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感、幽远清晰之见及登仙而去之想。【小题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真非烟火食人辞语;请结合本词证明这一观点。【答案】【小题1】C【小题2】①写景上,以镜子比喻月,借助借镜观景的奇妙想象表现出江山的雄丽、月色的皎洁;②虚实结合,通过想象,借助星、月、江、山创造出一种雄奇、缥缈的意境。③人物形象上,借助卓然独立、登仙而去的美好画面表现出自己潇洒出尘的飘然之感。④浪漫主义手法,运用想象,塑造海山仙山、神仙邀请我去邀游那缥缈虚幻的世界。【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C.“借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是错误的。这是作者在描写自己的形象。应选C。【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非烟火食人辞语”语出陈应行《于湖先生雅词序》,陈应行在《于湖先生雅词序》中说:张孝祥“所作长短句凡数百篇,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予虽不及识荆,然其潇洒出尘之姿,自然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犹可以想见也。”所谓“非烟火食人辞语'大体都指这一类词作,艺术构思,独具一格,潇散出尘、飘然欲仙。本体是要求学生分析本词艺术构思独具一格,潇散出尘、飘然欲仙特点的。本词上阕的后七句,写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而这些都是借镜观赏到的,“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镜子比喻月,表现出江山的雄丽、月色的皎洁。上阕所写的鱼龙悲啸、星辰摇动、紫金山都是借镜观星、月、江、山等实景想象表现出来的,所以又运用虚实结合和联想想象的手法。下阕写到自己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并且群仙邀我与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所以从人物形象上,借助卓然独立、登仙而去的美好画面表现出自己潇洒出尘的飘然之感。下阕写到回首处的三座仙山,群仙笑着邀我和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扬长而去,这些虚幻的世界是作者运用想象塑造出来的,体想出浪漫主义手法。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词中相关内容,分条作答即可。变式题2基础3.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题。蝶恋花•密州上元①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盗贼满野,狱讼充满,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小题1】以下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更无一点尘”尽显江南气候之清润。“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外表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小题2】“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小题3】细读全诗,思考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小题1】D【小题2】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难见到,只有云垂旷野,雪意浓浓。【小题3】比照(或虚实结合),将记忆中杭州(江南)上元节热闹的情景与眼前密州凄凉寂寞的情景比照,抒发对江南的思念之情,对现实生活感到孤独寂寞,对瑞雪兆丰年的期盼之情。(情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D“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错误,此句意思是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因此应该是“凄凉孤寂,应选D。【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理解此诗句可与上阕内容比照着来分析,词的题目是《密州上元》,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上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女子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正是在这样的反衬中再写密州上元节,“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这两句主要分析“灯、霜露、雪、云、野”等主要意象所蕴含的意思,“灯火”应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景象,但是在这里却是“火冷”“灯稀”,而且从气候上来看,又有“霜露下”“昏昏雪”“云垂野”等,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因此突出了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再结合下阕开头句的“寂寞”那么可确定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解答时要结合意象作答。【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词一开始就写到“灯火钱塘三五夜。可见,这清楚写的就是钱塘这个地方的上元佳节。而钱塘隶属杭州。都在密州为官了,还念及杭州,足见对杭州的深刻的思念之情。上片就是在回顾杭州的上元佳节。写到了明月皎洁,灯火辉煌,还有吹笙,有声有色,好不热闹繁华。下片开始就写到“寂寞山城人老也”,说自己年纪已经大了,山城不会寂寞,寂寞的是人。人在孤独寂寞之时就容易想到自己年华易逝,容颜苍老。前面杭州的景象繁华热闹,而写密州一开始作者就用了“寂寞”一词,形成了鲜明的比照。预示着下面的写景就没有热闹之感了。果然后面写到“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上元佳节,本应是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这种热闹更多的是在繁华的街道上。而密州的上元节却是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冷清。据注解可知,自从他到密州上任,这里连年蝗虫灾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密州百姓在上元佳节却高兴不起来,在农桑社祭祀土地神,其实是乞求上天能让密州有个好年景。后面写到“昏昏雪意云垂野”,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作者看到快要下雪时,其实是很兴奋的,灾情可以得到缓解,预示着会是一个丰收年。其实虽然由繁华的杭州调至落后的密州,作者心有不甘,总是想起杭州的美好,但是作者更是一个忧国忧民之人,他心里由衷地希望密州的百姓能够过上好的日子。变式题3巩固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①,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①谢眺诗句有“澄江静如练”的诗句。【小题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王安石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故国,指的就是金陵,即现在的南京。B.上片写登临季节,所见优美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C.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相继灭亡,然后陈述空谈兴亡荣辱是有所作为的表现。D.“后庭遗曲”化用的是唐朝杜牧的《泊秦淮》,杜牧之后就认为其是亡国之音。【小题2】鉴赏这首词上片“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答案】【小题1】C【小题2】①“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意为,流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群峰簇拥着堆聚有致。②“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③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表达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④“澄江似练”化用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构图上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C"然后陈述空谈兴亡荣辱是有所作为的表现叫昔。“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意为自古多少人在此处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抒发了词人对前代吊古、怀古的不满之情。应选C。【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鉴赏诗歌的炼句时,可从内容,结构,艺术技巧以及思想感情等角度入手。从诗歌内容上来看,这两句意为流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群峰簇拥着堆聚有致。从结构上来看,“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从艺术技巧上来看,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表达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同时,根据注释内容“谢眺诗句有‘澄江静如练'的诗句”可知,“澄江似练”脱化于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化用后,在诗中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对仗工整,在构图上也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变式题4巩固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小题。选篇理由:《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烟”“画”“绕”“卷”等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杭州的美好景致。柳永词注重炼字,炼字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本词也是精于炼字的典范,将之与《望海潮(东南形胜)》比照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字”的表达效果及作者抒发的情感。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①?狎兴②生疏,酒徒萧索③,不似少年时。【注】①前期:往日的约定或志向。②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③萧索:零散,稀少。【小题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消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B.“夕阳”三句写词人眼前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小题2】“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答案】【小题1】C【小题2】①“蝉嘶”之前加一“乱”字,形象地表现了蝉声的纷乱。②这纷乱的蝉嘶,加上日暮、寒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③蝉声的“乱”更引出词人内心的纷扰烦乱。“前期”的渺茫、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等愁绪令词人难以安适【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语言、技巧的能力。C.“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错。词人一生落魄,如行云般飘浮不定,应是迷茫和痛苦的,而不是“洒脱”和“豁达”的。应选C。【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乱”字,有“纷乱”的意思。"蝉嘶''之前加一“乱”字,不仅表现了蝉声的缭乱众多,也表现了词人心绪的纷杂缭乱。“高柳乱蝉嘶”一句,表达出一种时序变换的哀感。“高柳”是蝉所在之地,又以“高”字表现了“柳”之萧疏。因为柳叶已经凋零,所以柳树显得高瘦,加上日暮、寒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因此,“乱”不仅是蝉声乱,也是人的心绪和离愁之乱,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令词人难以安闲。变式题5提升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宋)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强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①。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小儿破贼②,势成宁问强对!【注】①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②泗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日:“小儿辈大破贼【小题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词的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一个问句,传达出复杂情感。“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写出了镇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形势,说明镇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作为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凭借。C.“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作者希望以长江为天险,把广大的中原地区作为收复的目标,根本就不把异族统治者放在眼里。D.“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化用了祖逖统兵北伐的典故。在词人看来,南宋统治者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小题2】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假设,词亦相似。”请简析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似之处。【答案】【小题1】C【小题2】①词的风格上:词风相同,两首词都是豪放词风。辛词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豪放之气扑面而来,读来让人热血沸腾。陈词的“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以山川的刚强写出了内心的豪气;②表现手法上:两首词都多处用典。辛词用了孙权、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