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培训课件_第1页
中医养生学培训课件_第2页
中医养生学培训课件_第3页
中医养生学培训课件_第4页
中医养生学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学♥概念♥基本理论♥特点♥基本标准♥惯用方法

♥审因养生中医养生学第1页一、概念♥养生〈摄生、道生〉是依据生命发展规律,经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方法,到达保养身体、降低疾病、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目标所进行保健活动♥生:生命、生存、生长♥养: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中医养生学第2页概念♥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实用科学中医养生学第3页二、特点♥独特理论体系

♥友好适度宗旨♥综合、辩证调摄♥适应范围广泛中医养生学第4页1、独特理论体系♥整体观念“天人对应”“形神合一”♥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关键♥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遵照自然改变规律,使生命过程节奏,伴随时间、空间移易和四时气候改变而进行调整

中医养生学第5页2、友好适度宗旨

♥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通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

♥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

♥比如,情绪保健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适度

♥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

中医养生学第6页3、综合、辩证调摄

♥非一朝一夕、一功一法能实现,要针对人体各个方面,采取各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兴趣到精神卫生,从药饵强身到运动保健等,进行全方面、综合防病保健♥重视按不一样情况对待,反对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表达中医养生动态整体平衡和审因施养思想

中医养生学第7页4、适应范围广泛

♥人群中每一个人有必要同一个人不一样年纪阶段有方法同一年纪阶段不一样状态:未病、欲病、已病、病后

♥对不一样体质、不一样性别、不一样地域人也都有对应养生办法

中医养生学第8页三、基本理论整体观念动静互涵天人合一协调平衡形神合一正气为本中医养生学第9页四、基本标准协调脏腑调息养气通畅经络综合调养清静养神持之以恒节欲保精中医养生学第10页1、协调脏腑♥脏腑生理,以“藏”、“泻”有序为其特点♥藏、泻得宜,机体才有充分营养起源,以确保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协♥强化脏腑协同作用,增强新陈代谢活力调♥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给予调整,以纠正其偏差

中医养生学第11页1、协调脏腑♥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强调情志舒畅,防止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中强调五味调和,不可过偏

中医养生学第12页五、惯用养生方法精神养生饮食养生房室养生药品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环境养生浴身保健养生起居作息与养生保健针灸按摩中医养生学第13页饮食养生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促进健康、益寿延年养生方法确保生命生存不可缺乏条件药食分化饮食养生形成

中医养生学第14页饮食养生“三宝”--精、气、神,机体营养充盛,则精、气充分,神自健旺食物味道各有不一样,对脏腑营养作用也有所侧重食物营养作用,还表现在其对脏腑、经络、部位选择性上--"归经"

中医养生学第15页饮食养生《素问·至真要大论》"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中医养生学第16页饮食养生作用

1、强身、防病

♥是身体健康主要确保♥能够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发挥一些食物特异作用可直接用于一些疾病预防中医养生学第17页饮食养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中医养生学第18页饮食养生作用

2、益寿、防衰

♥饮食调摄是长寿之道主要步骤

♥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肾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

--益寿、抗衰关键

♥《养老奉亲书》"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

中医养生学第19页六、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各种路径、各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一样用不一样养生方法中医养生学第20页六、审因施养因人养生体质养生部位养生因时养生区域养生中医养生学第21页七、体质养生♥正常体质:阴阳平和质不良体质:阴虚、阳虚、气虚、血虚阳盛、痰湿、血瘀、气郁中医养生学第22页1、阴虚体质养生♥体质特点形体消瘦,不耐春夏午后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口咽少津,多喜冷饮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脉细数,舌红少苔中医养生学第23页1、阴虚体质养生♥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

环境调摄饮食调养体育锻炼药品养生中医养生学第24页1、阴虚体质养生♥养生方法--精神调养性情急躁、经常心烦易怒养神:“恬憺虚无”、“精神内守”加强自我涵养,自觉地养成冷静、从容习惯少与人争,以降低激怒少参加争胜败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也很主要中医养生学第25页1、阴虚体质养生♥养生方法--环境调摄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夏季应注意避暑,有条件应到海边高山之地旅游“秋冬养阴”,尤其是秋季气候干燥居室环境应平静

中医养生学第26页1、阴虚体质养生♥养生方法--饮食调养标准是保阴潜阳清淡食物,宜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等着意食用沙参粥、百合粥、枸杞粥、桑椹粥、山药粥可食用燕窝、银耳、海参、淡菜、龟肉蟹肉、冬虫夏草、老雄鸭等少吃葱、姜、蒜、韭、薤、椒等辛辣燥烈中医养生学第27页1、阴虚体质养生♥养生方法--体育锻炼

不宜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功效太极拳、八段锦、内养操等较适合气功宜固精功、保健功、长寿功等着重咽津功法

中医养生学第28页1、阴虚体质养生♥养生方法--药品养生滋阴清热、滋养肝肾之品,如女贞子、麦门冬山茱萸、五味子、旱莲草、天门冬、玉竹黄精、玄参、枸杞子、桑椹、龟板等惯用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肺阴虚,百合固金汤;心阴虚,天王补心丸;脾阴虚,慎柔养真汤;肾阴虚,六味丸;肝阴虚,一贯煎,杞菊地黄丸著名老中医秦伯未主张长久服用首乌延寿丹中医养生学第29页2、阳虚体质养生♥体质特点形体白胖,怕寒喜暖,手足欠温常自汗出面色淡白,唇淡口和小便清长,大便时稀脉沉乏力,舌淡胖

中医养生学第30页2、阳虚体质养生♥养生方法--饮食调养多食有壮阳作用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春夏养阳”,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中医养生学第31页2、阳虚体质养生♥养生方法--药品养生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如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续断、菟丝子等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心阳虚,桂枝甘草汤加肉桂常服,虚甚加人参脾阳虚,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用济生肾气丸中医养生学第32页3、气虚体质养生♥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恍(huang)白语声低怯,体倦健忘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

中医养生学第33页3、气虚体质养生♥养生方法--饮食调养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莸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若气虚甚,当选取“人参莲肉汤”补养

中医养生学第34页3、气虚体质养生♥养生方法--药品养生宜常服金匮薯蓣丸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

中医养生学第35页4、血虚体质养生♥体质特点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不耐劳作易失眠舌质淡脉细无力中医养生学第36页4、血虚体质养生♥养生方法--饮食调养有补血养血作用食物桑椹、荔枝、松于、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中医养生学第37页4、血虚体质养生♥养生方法--药品养生可常服当归补血汤、四物汤、或归脾汤若气血两虚,则须气血双补,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亦可改汤为丸长久服用

中医养生学第38页5、阳盛体质养生♥体质特点形体壮实,声高气粗面赤喜凉怕热,喜冷饮小便热赤,大便熏臭中医养生学第39页5、阳盛体质养生♥养生方法--饮食调养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少食温阳食物,如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羊肉等多食水果、蔬菜,象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中医养生学第40页5、阳盛体质养生♥养生方法--药品养生可惯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大便干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润肠丸口干舌燥者,用麦门冬汤心烦易怒者,宜服丹栀逍遥散

(加味逍遥丸)中医养生学第41页6、血瘀体质养生♥体质特点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中医养生学第42页6、血瘀体质养生♥养生方法--饮食调养常食含有活血祛瘀作用食物,如桃仁、油菜、慈菇、黑大豆等酒可少许常饮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亦颇相宜中医养生学第43页6、血瘀体质养生♥养生方法--药品养生可选取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中医养生学第44页7、痰湿体质养生♥体质特点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口中粘腻神倦身重,懒动,嗜睡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中医养生学第45页7、痰湿体质养生♥养生方法--饮食调养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不宜多饮,勿过饱健脾利湿,化痰祛湿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中医养生学第46页7、痰湿体质养生♥养生方法--药品养生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宣肺化痰,选二陈汤健脾化痰,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温阳化痰,选金匮肾气丸中医养生学第47页8、气郁体质养生♥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时或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时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

中医养生学第48页8、气郁体质养生♥养生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