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国民性_第1页
日本的国民性_第2页
日本的国民性_第3页
日本的国民性_第4页
日本的国民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性格既好勇斗狠而又待人态度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尊大自傲而又彬彬有礼;冥顽不化而又柔弱善变;表面服从而又心存怨恨,不甘受人摆布;忠诚而又诡诈;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易于接受新的方式......本尼迪克特《菊与刀》123国民性的内容(是什么?)造成原因及表现(为什么?)参考意义日本的国民性·什么是国民性?国民性,是由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创造民族文化中形成的一种群体人格。其成因非常复杂,一般多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普遍具有并重复出现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等。神道集体主义武士道危机意识忠义勇武实用主义各得其所耻一、日本国民性内容双重性格等级制度二、日本国民性的形成历史因素地理环境社会文化2-1地理环境岛屿环境农耕型社会自然灾害频繁资源极度匮乏生存条件恶劣危机意识强烈忍从精神享乐主义从容冷静集体主义至上2-2历史因素中国文化的影响镰仓和室町时代武士道精神近代明治维新的影响德川幕府统治的影响·镰仓和室町时代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国民性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的精髓即“忠义勇武”,要求武士对于主君的绝对效忠。讲求对大名和将军的绝对忠诚和彻底的服从忠义勇武·德川幕府统治的影响德川幕府将日本的封建体制和中央集权推至了顶峰,不同团队进行分属,不同领域加强对被统治者的控制,潜移默化中加强日本人的团队意识。等级制度集体主义具体表现:集团主义日本人喜欢合群、重视集团的共同行动,反对内部个人竞争,坚持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因此很难产生足以改朝换代的阶级对抗。在侵略战争中,因为是集团行为,既有“上级命令”,又“大家都一样”,这就形成一种“无责任集团”,干坏事的时候没有犯罪感,干完之后也没有责任感。忠义勇武民族史诗《四十七士物语》,讲述四十七个英雄为了“对主君的情理”牺牲了他们的名誉、亲人、正义以及一切,复仇成功后自杀,以生命尽忠的故事。反映出日本人的“勇”和“忠义”观。这种观念来源于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的精髓即“忠义勇武”,它要求武士对于主君的绝对效忠。讲求对大名和将军的绝对忠诚和彻底的服从。·中国文化的影响

圣德太子改革,开始系统学习中国。学习儒家和佛教思想。大兴佛教对神道教产生冲击,但只是在贵族中普及,没有到普通民众。否则极易引发动乱。但到了平安时代,对中国文化辩证吸收,唐朝没落日本却在唐文化基础上兴起国风文化。忠、孝、道义·近代明治维新的影响等级制军队-完全废除社会、家庭-根深蒂固明治维新前:士、农工商明治维新后:皇族、华族、士族、平民不彻底性:官吏的登用表面上是依据学问才识,不分出身贵贱,实际上明治初年的官吏多是过去的封建家臣没有铲除旧式封建制度,军队中彻底废除等级制。具体表现:实用主义对中国文化的选择性接受,如日本人没有祖宗崇拜,因此忠孝两难时很容易“舍孝求忠”又如人们熟知的唐时不取太监,宋时不取缠足,明时不取八股,清时不取鸦片。等级制幼儿摇摇晃晃会走时,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尊敬父兄。日本家庭生活的核心,就是以性别、辈分以及长嗣继承来区分个人的等级。每一个日本人最初都在家里接触等级制,后来再把这种习惯带到经济以及政治上。2-3

恩情如债家庭中的长幼礼仪教育U形自由曲线教育断层报恩于万一社会文化等级制双重人格三、参考意义•本尼迪克特撰写《菊与刀》(战略意义)•通过了解人类心理如何受到文化的塑模,来解释较大社会的整体性质•克拉克洪(ClydeKluckhohn)和莫瑞(HenryMurray)曾说过一句名言:“每一个人(性格)都有若干方面像所有的人若干方面像一部分人,若干方面则什么人都不像。•对日本的国民性,大家可以不认同,但起码不能忽视。参考资料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李卓.日本国民性的几点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5):71-75张伟东.论日本的国民性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大连干部学刊,2008,24(2):39-41摩罗.“国民劣根性”学说是怎样兴起的[J].书屋讲坛,4-9周晓虹.理解国民性: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兼评英克尔斯的《国民性:心理-社会的视角》[J].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2012(05):49-55李冬木.芳贺矢一《国民性十论》与周氏兄弟[J].山东社会科学,2013(7):85-93李卓.日本社会秩序稳定的历史文化因素——兼谈日本的国民性[J].日本学刊,2013(4):105-159游国龙.文化与人格研究和心理学人类学的方法论剖析——以《菊与刀》与《家元》为例[J].日本学刊,2010(5):101-114参考资料黎红博,论日本国民性形成的因素[J],城市地理,2015第22期P277胥思省,浅议日本国民性的形成[J],长江大学学报(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