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课件_第1页
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课件_第2页
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课件_第3页
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课件_第4页
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80512楊詠琇製作地震80512楊詠琇製作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1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例如:核爆)。一般所稱之地震為自然地震,依其發生之原因又可分為:

*構造性地震

*火山地震

*衝擊性地震(例如:隕石撞擊)

其中又以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變動(構造性地震)為主。

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1地震可分為自然地震與人工地震(例如:核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2由於地球內有一種推動岩層的應力,當應力大於岩層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岩層會發生錯動(dislocation),而這種錯動會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並產生一種彈性波(elasticwaves),我們稱之為地震波(seismicwaves),當它到達地表時,引起大地的震盪,這就是地震。地震發生的原因為何2由於地球內有一種推動岩層的應力,當有感地震、無感地震、前震、餘震凡地震所造成之地表震動,為人體所能感覺到的稱為有感地震;反之,則為無感地震。

在主要地震發生之前,有時先發生若干次小地震,謂之前震(foreshock)。在主要地震之後,常有若干次小地震相繼發生,謂之餘震(aftershock)。

前震有時不易察覺,而餘震則較前震明顯。有感地震、無感地震、前震、餘震凡地震所造成之地表震動,為人何謂局發、小區域、稍顯著地震及顯著地震1為區分有感地震之大小,我國依最大有感距離分為:

小區域地震(small-felt-areaearthquake)稍顯著地震(moderateearthquake)顯著地震(remarkableearthquake)局發地震(localearthquake)何謂局發、小區域、稍顯著地震及顯著地震1為區分有感地震之大何謂局發、小區域、稍顯著地震及顯著地震*局發地震(localearthquake):最大有感半徑小於一00公里。

*小區域地震(small-felt-areaearthquake):最大有感半徑從一00公里到一九九公里。

*稍顯著地震(moderateearthquake):最大有感半徑從二00公里到二九九公里。

*顯著地震(remarkableearthquake):最大有感半徑三00公里及以上。何謂局發、小區域、稍顯著地震及顯著地震*局發地震(何謂地震序列1相同地震發生特性(如時、空)之地震,依其發生時間先後排列,即為地震序列。而所謂同一系列之地震,係指發生位置鄰近,時間上連續之所有地震,包括前震、主震及餘震;其定義又分別如下:

何謂地震序列1相同地震發生特性(如時、空)之地震,依其發生何謂地震序列2*前震(Fore-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於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稱之。唯有時前震為時甚短,且不顯著。

*主震(Main-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規模最大者稱為主震;若最大者有兩個,則先發生者稱為主震。

*餘震(After-Shock):同一系列之地震中,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稱之。何謂地震序列2*前震(Fore-Shock):同一系列之假地震人類對大氣運動遠較對大地運動敏感。有許多低頻率聲響往往可以被感到,卻不能真正聽到,而被誤以為是地動。此種擾動稱之為假地震。假地震人類對大氣運動遠較對大地運動敏感。有許多低頻如何以地震規模區分地震之大小地震之大小若以規模區分,則規模小於3者稱微小地震,等於或大於3而小於5者稱小地震,等於或大於5而小於7者稱中地震,等於或大於7者稱大地震。如何以地震規模區分地震之大小地震之大小若以規模區分,則規模小震源震源:地震在地下的發源處

●震央:震源垂直投影到地面上之點

●地震深度:震源與垂直深度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地震波動震源震源:地震在地下的發源處

●震央:震源垂直投影到地震規模與強度地震規模:依地震所釋放出來的總能量多少來分級

地震強度:依地面震撼或破壞程度來分級地震規模與強度地震規模:依地震所釋放出來的總能量分級

分為無感地震(震度微弱至人無法感覺者)及有感地震。分為0~6級:分級

分為無感地震(震度微弱至人無法感覺者)及有感地震。分震度(級)

0沒有感覺 1

微震 人靜止時,或對地震敏感者可感覺到。2

輕震 門窗搖動,一般人均可感覺到盪漾 3

弱震 房屋搖動,門窗格格有聲,懸物搖擺4

中震 房屋搖動甚烈,不穩物傾倒,盛水達容器八分滿5

強震 牆壁龜裂,牌坊、煙囪傾倒 6

烈震 房屋倒塌,山崩地裂,地面斷裂或變形極淺地震:震源深度在0~30公里者

┬同一規模時,對地面破壞力較強

震度(級) 淺層地震:震源深度在31~70公里

中層地震:震源深度在71~300公里者

深層地震:震源深度在301~700公里者(深度很少超過700公里者)淺層地震:震源深度在31~70公里

中層地震:震源深防震A.地震前

地震是無法預報的,而台灣又處地震頻仍地帶,所以應隨時注意防震(如建築物的防震設計),尤其在地震的高危險期間(例如幾乎所有的專家都預測嘉義地區在近期內定會有強震),更應注意防震(如防火器的設置,高懸重物的處理..等)B.地震時

1.儘量保護身體不受重擊→儘量往空曠處避難。→可躲在牆角、桌下等不易倒下且堅固的地方。→遇大地震時,已天崩地裂,躲在牆邊也不安全!

→總之,所有的避難原則都可能因事因地而有一些變化,但有一原則是可以通用的:不要毫無考慮的亂鑽亂竄,要能臨危不亂,不過以現在的情形,我們倒是可以做好一些防範措施,例如準備好防震背包,設計好避震路線....等,千萬不可過度緊張,更不可聽信謠言,甚至加入散播的行列!因為這除了無補於事外,更可能造成更大的恐慌而導致一些不必要禍害

!!!!!

2.地震後的火災其造成的災情常更加嚴重!→地震時應將瓦斯及電源關閉

3.住在海邊的居民應防地震後引起的海嘯。

4.住在河邊的居民應防止山洪爆發。C.地震後

據報導,地震後仍會有數百次的餘震,以7月17日的這次地震而言震後的幾天內共測得超過600次的餘震,其中有17次是有感的,而甚有規模超過四者,地震後各高山公路幾是柔腸寸斷,山上鬆動的土石及到處可見的斷壁殘垣也隨時會有坍塌的可能,為求安全,應避免到這些地點。防震A.地震前

地震是無法預報的,而台灣又處地震頻仍地帶921大震後餘震超過八千次以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