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馈赠”-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时代的“馈赠”-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时代的“馈赠”-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时代的“馈赠”-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时代的“馈赠”-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代的“馈赠”——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理念新课改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教学的关注点从“传授知识”彻底转移到“促进人的成长”上来。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必然要更多地着眼于“自主探究的经历”,“合作学习的体验”,“批判、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积淀“核心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通过狄更斯的《双城记》,通过辩证的角度带领学生感受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并运用学生朗诵的方式,设置真实情景,使学生能够深入参与课堂,落实唯物史观。通过阿克莱特成功致富的条件及成功的经营手段形成工厂制度发展的时序认识,从史实角度深化对“工厂制度”的历史理解。在对上述成果的研讨中,发现生产方式变革的巨大影响力,从而提升历史解释能力。在对阿克莱特以及工人阶级的生活情况辩证对比,认识到历史的洪流与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应该不忘初心,发挥自己的作用,承担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落实家国情怀。回顾本课内容,借助史料,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反思历史发展的深层根源,加强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工业革命是初高中历史教材的重点内容,在选修课之前已经过两轮深入学习。那么,选修课的工业革命应该如何去处理?1.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在课程体系中的功能。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对选修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总体内容要求,理解模块功能。对此,课程标准有以下说明:“本课程从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角度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们不难发现,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是从“经济-社会”史的角度,从百姓生活的变迁进程中,开发了若干小专题。这样的课程资源,一方面在内容上形成对必修内容的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普通人群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目标上形成了对必修内容的递进,引导学生探究生产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意义。2.单元功能与单元主题。要弄清楚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目标要求,找准单元主题。课程标准提出:“了解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的革命性意义。”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解了古代劳动工具和劳作方式的变化。第二课,即本教学设计之“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则主要叙述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三课,描述了信息技术对现代生产生活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中采用机器大生产的全新劳作方式或者生产方式——工厂制度诞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从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纵观人类“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历史,两次工业革命创造的新的生产方式在短短150年里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如此剧烈的变化,迅速催生了工业化、现代化的新生活。这一段历史为探讨经济与日常生活、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最为对比鲜明的经典案例。因此,“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课,应该着眼于“工厂制度”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推动作用,并籍此进一步升华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其认识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唯物史观方面的核心素养。(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内容主要分为“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生活”两部分内容。从近代历史发展的逻辑上看,两部分内容都是重点,但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在以往的历史学习中都已基本接触过。反而,工厂制度却是是一个新生概念。工厂制度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它是如何发展完善的,它在工业革命中居于什么地位,它所发挥的历史作用说明了什么?如果能够将这一系列问题探究清楚,我们将顺利而又高质量地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工厂制度”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双重影响教学重难点:“工厂制度”;工业革命带来的双重影响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即将逐步淡化初中的形象思维,趋于发展逻辑思维,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逐渐由故事性向理论性、批判反思性转型。思维素质和核心素养的积累将是本阶段学生成长的核心需求。2.所教的选考学生通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对历史兴趣浓厚,具有较好的文本解析、信息搜索、申辩表达能力。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史料鉴别、史料研习;问题驱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双城记》思考:阿克莱特和工人阶级谁拥有了最好的时代?谁拥有了最坏的时代?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是阿克莱特拥有了最好的时代?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进入今天的课堂,时代的”馈赠“——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设计意图】以狄更斯的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作为主线,通过阿克莱特和工人阶级的生活状态对比,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深入理解工业革命时代下的“人”做好铺垫。(二)最好的时代——阿克莱特1.自主学习:阅读阿克莱特的生平,找出其拥有最好时代的证明并找到阿克莱特取得第一桶金的条件。就在1732年,“飞梭”诞生的前一年,在英国普雷斯顿一个贫穷的家庭里,阿克莱特出生了。年轻时他学做假发……后来他开始对纺纱技术感起兴趣来,于是就和人合作研制一部机器,也就是水力纺纱机。1771年他在克朗福德建立全世界第一个工厂,在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中,成千上百的工人同时在同一个工作场地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因此,阿克莱特在工业革命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阿克莱特拥有六个工厂,累积的财富不计其数。他被授予爵士头衔,破格当上德比郡守。……他把克朗福德附近的几乎所有土地都买下了,还在附近造了座城堡。1792年8月3日,阿克莱特在科罗姆福德去世,终年60岁,死后他留下了一笔50万英镑的巨款。——钱乘旦《谈谈工业革命中人的欲求因素》(1)第一桶金的条件:①水力纺纱机——机器生产②全世界第一个工厂——集中生产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技术革新的发展,英国的手工业生产很快就突破了行会的限制,分散的手工工场也开始向集中的手工工场过渡。……集中制手工工场不仅较为广泛地存在于近代早期英国的许多经济部门中,不少行业和地区的手工工场还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1509年,威廉·谢尔顿在沃里克郡境内的巴彻斯顿开办了一家手工工场来生产挂毯……——孙海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集中制手工工场的发展》(1)第一桶金的条件:③工业革命前已经出现生产专业化的趋势2.合作学习:结合材料及书本,找出阿克莱特在取得第一个工厂后,如何经营和维持他的财富。阿克莱特在自己的纺织工厂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独创的管理制度……当他一经发现无能、怠工等情况时,就要毫不留情地加以严肃处理。为确保工厂机器的正常运转、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利润的最大增长,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具体地说就是制定规章制度,实行强制性劳动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受雇于曼彻斯特棉纺工厂的操作人工和纺织工同生厂个时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2)经营手段:工厂制度A.概念解析:工厂是独立于家庭生产之外的,确立了近代生产原则、有组织地集中劳动的场所。工厂制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建立在细致的劳动分工和使用机器的基础之上,是大规模集中生产的生产组织。B.特点:①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②昼夜运行的倒班制③生产流水线C.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设计意图】通过阿克莱特个人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的探究,锤炼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从而了解时代背景下资产阶级把握机遇获得成功,并通过阿克莱特取得第一桶金和继续致富经营两个阶段,了解工厂制度形成的条件与特点。最坏的时代——工人阶级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阅读工人阶级生活时代的材料并结合书本,找出工人阶级拥有最坏时代的证明。(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工业革命初期,一些棉纺厂被称为“人间地狱”,厂房卫生通风条件极差,低矮、拥挤。车轮转动的声音震耳欲聋,尘埃以及棉飞毛充斥在空气中。煤矿工人的工作条件更为恶劣和危险,矿井空间狭小,坑道往往只有0.9—1.2米高,塌方、火灾、瓦斯爆炸时刻威胁着工人的生命。各行各业的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7天,每天12-16小时,劳动纪律十分苛刻。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工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导致工伤事故频发。在英国斯托克波特一带经常可以看到一只胳膊的人,很多人身体变形。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健康1801年英国德•卢戴尔布格《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工厂的汽笛声从早响到晚,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工人劳动时间过长【设计意图】通过时代下、工厂中的工人阶级生活状态引导学生的探究,锤炼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了解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社会生活的影响。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晚年的阿克莱特与工人阶级1.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材料阿克莱特的晚年生活,思考对其来说是否仍是最好的时代。18世纪七、八十年代,围绕水力纺纱机的发明权问题,阿克莱特陷入一系列司法纠纷,最后,专利权被取消。为了规范经营管理,他奔波在各个厂区间,经常从凌晨4时一直忙到晚上9时。即使出门旅行,他也在马车上办公。……阿克莱特大半生遭受严重的气喘病的折磨。2.分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寻找材料与史实,史论结合证明工业革命下工人阶级并非拥有最坏时代。A.交通运输业的发达B.乡村视野开阔C.城市化的积极影响(辩证思考)D.教育水平普及E.工人阶级觉醒,工人运动蓬勃开展F.守时观念G.妇女社会地位获得提升……【设计意图】通过阿克莱特晚年的生平经历与工人阶级生活水平改善的表现,了解时代对于每个人的“馈赠”都是公平的,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并非绝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总结世界历史不只是一连串激动人心的事件,它是人类群体的故事—他们基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共同观念,他们是怎样统治和被统治的,他们怎样战斗,等等…然而历史并非那些著名的或默默无闻的群体的故事,它包括每个个人经历的一切,其中就包括你。

——《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是由人类群体一点一滴组成的,每个人经历的事件都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时代对于每个人的“馈赠”都是公平的,它既无情也有情,作为我辈学子在时代的背景下更应该勇挑重担,把握时代的机遇披荆斩棘,发挥自我的价值。六、板书设计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成功的条件居住环境恶劣?阿克莱特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成功的经营劳动时间过长司法纠纷交通运输业发达晚年工作时间长工人阶级文化素质提升气喘病眼界开阔时代下的“人”七、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故而在课程内容处理上要注意对高一阶段知识的回顾,又要注意对新的历史概念“工厂制度”的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