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
第2章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2.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2.2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2.3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2.4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蓄积与放大2.5外源化学物代谢动力学主要学习内容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environmentalbehavior):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以及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转化、蓄积与放大,称为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
2.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所决定,以及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会在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污染物的状态、浓度、结构和性质等都可能发生变化,并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或其他生物。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称之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transportandtransformation),又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enviornmentalbehavior),环境转归(environmentalfate)。2.1.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环境污染物的迁移(transport):
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结果:导致局部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综合毒性强度降低或增高,引起污染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污染物所处的局部条件重新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是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的最重要形式,伴随着污染物的转化。具体形式:
溶解-沉淀作用吸附-解吸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水解作用配合或螯合作用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biotransport):表现形式: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
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摄食、吸附、吸收、代谢、死亡等过程发生的生物性迁移。
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者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结果:由一次污染物(primarypollutant)
在环境中发生各种反应而转化形成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如:光化学烟雾2.1.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
转化形式: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形态:
是指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在环境中的表现形式。按物理性状与结构:污染物可分为:固体、流体(气、液)、射线等。按化学组成与内部结构:污染物可分为:单质、化合物。
是指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等一种或几种过程实现的转化。
物理转化:生物转化
污染物在生物相关酶系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污染物生物转化的结果,一方面可使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毒性降低,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一部分污染物的毒性增强,或形成更难降解的分子结构。
迁移与转化的关系区别:迁移只是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转化则是指污染物在空间位置变动的过程中发生形态的改变。联系: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往往是相互依赖的伴随而行的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迁移为转化提供了环境条件,转化又为迁移提供了新的理化特征等物质基础。2.2.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跨膜转运
人体细胞立体结构2.2.1.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生物膜质膜(plasmamembrane):包围在细胞外的膜
细胞内膜: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外面包围的膜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1)脂质双分子层(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主要成分是:磷脂(主要是磷酸甘油二酯)胆固醇:类脂化合物糖脂(2)蛋白质(膜蛋白):内在蛋白、外在蛋白。膜蛋白越多,膜的功能越是复杂多样。(3)糖类(4)水、金属离子生物膜的主要功能保护功能:保护细胞或细胞器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保持细胞的形状和完整的结构;转运功能:细胞(器)通过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吸收养料,排出不需要的物质;能量转换功能:真核细胞的氧化磷酸化主要在线粒体膜上进行;光合磷酸化主要在叶绿体膜上进行;信息传递:如神经传导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运动功能:细胞膜表面的纤毛的摆动。生物转运过程的机理:
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载体转运(carriertransport)膜动转运(cytosis)2.2.1.2物质的跨膜转运转运物质:大多数外源化学物简单扩散(simplediffusion):转运速率(R):K为扩散系数,A为膜面积,D为膜厚度。简单扩散的影响因素化学物的离解或电离状态:离子状态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生物膜脂质结构区。弱酸性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易于吸收。弱碱性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易于吸收。化学物的浓度梯度:浓度梯度越大,扩散速率越大血液口腔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7.3-7.56.2-7.21.0-3.04.8-8.26.3-7.37.6结肠直肠脑液尿液汗水母乳7.8-8.07.87.3-7.44.8-7.54.0-6.86.6-7.0人体体液pH:
外源化学物随同大量水分子经生物膜的孔状结构而透过生物膜的过程。滤过(filtration):亲水性孔道:是一种暂时性结构。由嵌入脂质双分子层中蛋白质分子的亲水性氨基酸组成脂质双分子层脂肪酸链在膜的流动中出现间隙并形成孔道驱动力:膜两侧的流体静压差或渗透压梯度差转运物质:分子直径<膜孔的化学物大多数细胞膜孔:约为0.4nm,如肠道上皮细胞和肥大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7-10nm;
相对分子质量<100-200的化合物可通过0.4nm的孔,如经口服铅盐的10%、锰盐的4%、镉盐的1.5%和铬盐的1%可被胃肠道吸收。
相对分子质量<白蛋白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9000)的化合物可通过直径3-4nm左右的亲水性孔道,如水由肾小球滤过时,除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外,其余溶于血浆中的物质均可透过肾小球的亲水性孔道进入肾小管。2.载体转运(carriertransport)特点:转运过程专一性强,只能转运具有一定结构的化合物
借助载体/运载系统
转运方式:主动转运、易化扩散。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
需要有载体,一般为膜蛋白;化学物逆浓度梯度转运,需消耗一定的能量;载体对转运的化学物有选择性;载体有容量控制,化学物达到一定浓度时,载体饱和。结构相似的化学物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如铅可利用钙的载体,铊、钴和锰可利用铁的运载系统。特点:钠钾泵:Na+-K+-ATP酶转运载体钙泵:Ca2+-ATP酶转运载体肝细胞的主动转运系统可将铅、镉、砷等化学物运入胆汁而排出体外肾脏有2种、肝脏有3种、神经组织有2种主动转运系统负责外源性化学物的主动转运。易化扩散/促进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
1.需要载体;2.不消耗代谢能量;3.顺浓度梯度(属于扩散性质)。
生物膜上的载体特异地与某种化学物结合后,其分子内部发生构型变化,形成适合该物质透过的通道而使该化学物实现跨膜转运。如葡萄糖由肠道进入血液、由血浆进入红细胞和由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均通过易化扩散。3.膜动转运(cytosis)
在转运过程中生物膜结构发生变化生物膜呈现主动选择性消耗一定能量特点:
转运方式:胞吞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客运企业文化建设与团队精神考核试卷
- 生活初二语文满分作文
- 女娲补天初二语文作文
- 妈妈做饭的初三语文作文
- 矿石开采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考核试卷
- 电能表的电网能效提升技术发展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 市场调查在人力资源行业的应用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压延加工质量成本控制方法考核试卷
- 渔业与食品安全体系的协同管理考核试卷
- 竹材物理性能与加工适应性研究考核试卷
- 【MOOC】电子线路设计、测试与实验(二)-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人大题库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题库答案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分享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平面设计技术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 2024年网络与信息安全考试题库
- 安桥功放机TX-NR3010说明书
- 《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GB/T 44309-2024陶瓷岩板
-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学课件
- 血透病人低血压护理查房
- 2024年工程承包合同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