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洲与美洲优质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_第1页
古代非洲与美洲优质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_第2页
古代非洲与美洲优质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_第3页
古代非洲与美洲优质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_第4页
古代非洲与美洲优质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和美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多元面貌。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课程标1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西非文明南非文明东非文明北非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文明1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主要居住在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国家。东非沿海地区的主要居民也是班图人。一、古代非洲文明思考:西非的主要居民是谁?他们有哪些成就?答:居民:班图人。成就:①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②驯养了牛;③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④掌握了冶铁技术;⑤活动区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⑥传播了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主要居住在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国家。东归纳:根据课本内容填写下表,并在P28图《古代非洲国家》上圈出相关国家。区域国家时间特征/成就东非1-10世纪西非南非阿克苏姆王国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10-15世纪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地区强国①处于东非沿海地区;②大都为城市国家;③广泛使用奴隶;④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⑤对外贸易发达;⑥城市繁荣;⑦信仰伊斯兰教。

归纳:根据课本内容填写下表,并在P28图《古代非洲国家》上圈5桑给巴尔蒙巴萨东非沿海国家兴起的条件?①位于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②农业的进步;③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④伊斯兰教的传入。P28史料阅读:从这段史料可以得到关于摩加迪沙的哪些信息?①畜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②当地手工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③该城人口应该不少。5桑给巴尔蒙巴萨东非沿海国家兴起的条件?①位于非洲东海岸,地6阿拉伯商人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P29历史纵横《游历非洲的中国人》6阿拉伯商人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汉武帝明朝1971年新时代唐朝元朝曾遣使前往黎靬(亚历山大城)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中国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中非交往源远流长汉武帝明朝1971年新时代唐朝元朝曾遣使前往黎靬(亚历山大城归纳:根据课本内容填写下表,并在P28图《古代非洲国家》上圈出相关国家。区域国家时间特征/成就东非1-10世纪西非南非加纳、马里、桑海津巴布韦阿克苏姆王国8-16世纪11世纪末建立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10-15世纪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地区强国①处于东非沿海地区;②大都为城市国家;③广泛使用奴隶;④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⑤对外贸易发达;⑥城市繁荣;⑦信仰伊斯兰教。

①都为中央集权的大帝国;②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③对外贸易发达;④文化繁荣,马里的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⑤城市繁荣;⑥使用奴隶;⑦信仰伊斯兰教。

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都城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归纳:根据课本内容填写下表,并在P28图《古代非洲国家》上圈古代非洲与美洲优质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从北非入侵非洲内陆基本不可能,西非的大河和东非的山脉也不利于当时尚未掌握先进技术的欧洲人深入非洲内陆。②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答: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是由众多文明要素组织起来体现的。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③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浮动园地”;P32问题探究:史料中作者阐述了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试说明理由。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①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印加帝国;玛雅人的数字是20进位的,每月也只有20天。象形文字,且是三维文字,不仅有上下左右之分,还有远近之分②当地手工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东非沿海国家兴起的条件?答: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是由众多文明要素组织起来体现的。P32问题探究:史料中作者阐述了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试说明理由。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理由:非洲东、西、北三面都有相当强劲的自然屏障。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大帝给所有的穆斯林城市指派了卡迪(地方行政官)。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的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桑给巴尔蒙巴萨从北非入侵非洲内陆基本不可能,西非的大河和东非的山脉也不利于11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肖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桑给巴尔蒙巴萨

大津巴布韦内城石塔高11米,底部直径约六米,全部用石块垒砌而成,且不使用灰浆。说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建筑学、几何学和力学等方面的复杂知识。11“津巴布韦”一词源于肖纳语,意为“石头建12古代非洲的国家桑给巴尔蒙巴萨8—13世纪初加纳13—15世纪马里15—16世纪桑海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10—15世纪东非沿海产生一系列城市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北非有古埃及文明成果东非城市国家商贸发达西非黄金帝国十分富有南非有津巴布韦文明非洲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元文明12古代非洲的国家桑给巴尔蒙巴萨8—13世纪初加纳4世纪阿克13P32问题探究:史料中作者阐述了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试说明理由。P32问题探究:史料中作者阐述了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试说明理由。答:同意。理由:非洲东、西、北三面都有相当强劲的自然屏障。撒哈拉沙漠和尼罗河上游的巨大沼泽地,以及西非和东非平直的海岸线,使得对非洲的殖民变得异常困难。从北非入侵非洲内陆基本不可能,西非的大河和东非的山脉也不利于当时尚未掌握先进技术的欧洲人深入非洲内陆。而美洲东部的海岸线有良好的港口,又多是平原地带,比较有利于殖民者入侵。因此美洲早在16一17世纪已经基本殖民化,而非洲直到欧洲人完成工业革命,在武力和技术上都拥有更大优势而且足以克服自然造成的阻碍时,才最终完成殖民。

13P32问题探究:史料中作者阐述了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二、古代美洲文明思考:古代美洲的主要居民是谁?他们有哪些成就?答:居民:印第安人。成就:①独立培育了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和南瓜等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②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二、古代美洲文明思考:古代美洲的主要居民是谁?他们有哪些成就小麦和大麦豆类作物西亚芋头南亚水稻和粟中国小麦和大麦豆类作物西亚芋头南亚水稻和粟中国非洲美洲非洲美洲123②阿兹特克文明①玛雅文明

③印加文明

你能说说右图①②③分别代表什么文明吗?123②阿兹特克文明①玛雅文明③印加文明区域文明时间特征/成就中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南美印加文明①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②建立众多城市国家;③氏族分级④城市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建造了众多祭祀的金字塔庙宇;⑤制造出精美的陶器;⑥发明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⑦采用复杂的历法纪年;⑧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①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印加帝国;②最高统治者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君主专制);③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④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征税和征兵);⑤修建了完整的道路系统(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⑥迁移被征服者,建立殖民地,削弱反抗力量;⑦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①上层垄断官职,掌握军队;②被征服者部落自治,但需缴纳贡赋;③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浮动园地”;④建设都城(引水渠、道路、桥梁);⑤建造了金字塔。?-15C中期14-16C12-16C区域文明时间特征/成就中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南美印加文明①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东非沿海国家兴起的条件?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①畜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中南美洲诸文明产生后,由于交通阻隔,各文明早期以独立发展为主,交流融合较少,所以,古代文明表现出多源特点。①上层垄断官职,掌握军队;答: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是由众多文明要素组织起来体现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②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型经营的。“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的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①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印加帝国;②当地手工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④修建了完整的道路系统(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从北非入侵非洲内陆基本不可能,西非的大河和东非的山脉也不利于当时尚未掌握先进技术的欧洲人深入非洲内陆。“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的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②当地手工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①最高统治者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地区强国“津巴布韦”一词源于肖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玛雅金字塔库库尔坎金字塔大津巴布韦遗址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玛玛雅文字玛雅彩绘陶杯象形文字,且是三维文字,不仅有上下左右之分,还有远近之分玛雅文字玛雅彩绘陶杯象形文字,且是三维文字,不仅有上下左右之21玛雅人的数字是20进位的,每月也只有20天。他们通用的历法有两种,一叫"圣年历",作宗教崇拜用,把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共260日。第二种是"太阳历",又称"民历",每年有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是禁忌日,即全年共365天,每4年加闰1天。在平时,玛雅人是把两种历法同时使用的。玛雅历法21玛雅人的数字是20进位的,每月也只有20天。他们通用的历

“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口和财富不断剧增。——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特诺奇蒂特兰特诺奇蒂特兰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答: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是由众多文明要素组织起来体现的。高11米,底部直径约六米,全部用石块垒砌而成,且不使用灰浆。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都城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根据材料,归纳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种植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①都为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你能说说右图①②③分别代表什么文明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东非沿海国家兴起的条件?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地区强国①畜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都城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因互鉴而发展②当地手工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④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③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征税和征兵);②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古代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中南美洲诸文明产生后,由于交通阻隔,各文明早期以独立发展为主,交流融合较少,所以,古代文明表现出多源特点。10—15世纪东非沿海产生一系列城市国家24太阳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

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24太阳金字塔月亮金P31思考点:印加人如何统治他们的国家?①最高统治者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②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③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征税和征兵);④修建了完整的道路系统(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⑤迁移被征服者,建立殖民地,削弱反抗力量;⑥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P31思考点:印加人如何统治他们的国家?①最高统治者国王世袭中国与美洲材料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沙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围绕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